汉晋唐宋美术作品中人物造型的演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晋唐宋美术作品中人物造型的演变

─兼谈《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造型

张朋川(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

我在早年曾向一位考古界老前辈求教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他说有的人进行器物的分型分式,形状有一点不同,就分出一个式,这是不理解分型分式的意义。中国有十多亿人口,每个人的面相都不同,岂不是要将面相分成十多亿个式。古人很聪明,将人的面相分成“国”、“目”、“由”、“甲”、“申”、“田”、“风”等类型。对脸部五官也归纳出不同的式样。我听后深受启发,觉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的人物造型也可用类型学的方法去研究。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原因是由于各历史时期的人们的审美观念的不同,还与美术作品需求者的民族和生活的地域有相当的关系,其中君王和统治集团的审美取向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美术作品中人物造型的不同,绝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当时约定俗成的已经标准化的人物造型。因此系统地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人物造型的研究,是研究中国古代美术不可或缺的课题,会有助于我们对传世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进行鉴定。

以往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人物造型的研究较为简略,如描述南北朝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相和体态,多以“秀骨清相”言之。唐代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相和体态往往概称为“丰满肥腴”。实际上南北朝和唐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的美术作品中,人物造型是有区别的,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地笼统而言的话,在鉴定传世的美术作品时,就会含混不清,在认识上产生偏差。因此对不同时间地点的美术作品的人物造型要作具体的分析研究,以有可靠的年代分期的美术作品作标尺,同时注意民族和地域的差别,可以梳理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中人物造型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汉晋唐宋美术作品中人物造型的变化,并且重点研究《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面相和体态,区分五代和两宋美术作品的人物造型的不同类型,对五代两宋传世古画从人物造型的角度进行梳理。

一、简练豪放─汉代的人物造型

在秦统一六国以前,各国美术作品的人物造型有着不同的面貌。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两张帛画,各为男女墓主人升天的景象,帛画中的男女人像都为侧面,嘴瘪而下巴前突,面目清秀。妇女身材苗条,秀颈细腰,正是楚女的范式图像(图1)。在《楚辞·大招》中,对楚国美女的容貌体态作了生动描述;“朱唇皓齿,嫭以姱只。……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则秀雅,稚朱颜只。……小腰秀颈,若鲜卑只。……青色直眉,美目媔只。靥辅奇牙,宜笑嘕只。丰肉微骨,体便娟只。”1鲜明地描述出楚女秀雅娟美的风貌。

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帝国,动用了国力修造秦始皇帝陵,秦陵出土的数千件兵吏陶俑,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秦人体型面容的形象资料。虽然秦陵陶俑的体型面容各有差异,但显示出共有的造型特征。秦兵吏俑的体型高大,腰粗膀阔。秦兵吏俑的面相皆额角宽广、颧骨高大、腮骨宽厚、下巴宽而前突。五官疏朗,鼻头宽平。眼距较大,单眼皮,眉眼微上挑,有英武之气。人中较短,嘴一般较大,

1、王逸:《楚辞章句·大招》,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楚辞类。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电子版光碟。

多蓄八字形胡子(图2)。秦兵吏俑具有威武敦厚的造型特征,如今陕西关中的一些男子汉仍具有这种特征。秦陵出土的女侍陶俑,面部宽方,额头短宽,眉短而平,眼角微上,形象朴实(图3)。

项羽和刘邦率领的以楚人为骨干的大军北上,推翻了秦皇朝,刘邦建立了西汉皇朝,融合华夏文化、楚文化等文化,形成了宏大统一的汉文化,美术作品的人物造型也有较类同的样式。西汉初期的汉文帝阳陵,建成于公元前126年。在阳陵的丛葬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由于阳陵的至高地位,这些陶俑的体态和面容可视作当时的范式。阳陵出土的侍女陶俑,头部造型圆浑,近鹅蛋形。眉细长,微上挑。鼻头较宽,不露鼻孔。嘴较小,颧骨不明显。在全身各部分的比例中,头部显得略大(图4)。男俑面部较短,眼和眉短而平。鼻也较短(图5)。阳陵的人物陶俑,从整体上说具有安详平和的面貌。

河南洛阳的两座西汉晚期壁画墓,壁画中的男子形象有共同的特征。人物的面相分为两类,一类面相呈“甲”字形,额角宽大,眉眼略上挑,颧骨耸突,下巴较尖(图6)。还有一类面相呈圆形,五官分布舒展,眼圆睁,多蓄八字胡(图7)。西安理工大学发现的西汉晚期壁画墓,壁画中的人物的体形修长。男女的面相都呈甲字形,额角宽大。男子的眉毛浓重,蓄有八字胡(图8)。女子眉清目秀,下巴尖小(图9)。

东汉时期美术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有所变化。河北望都1号东汉壁画墓,墓主人可能是位列三公的高官,壁画的画风较为细致。画中男子的体形变得较丰满,开道的辟车伍佰都为挺胸凸肚(图10)。人物的面相多为椭圆形,鼻梁较高,眉毛短而弯曲,眼睛小而圆睁,嘴小而丰厚,神情专注而恭谨(图11)。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晚期1号墓,墓中有大型画像石,画中人物形像的刻划较清晰,人物的头部较大,显得体形略显粗矮。体形男子的脸形上宽下窄,颧骨大,下巴尖而前突。鼻短,人中短。小眉小眼,耳较大(图12)。女子脸形较丰圆,颧骨小,下巴尖(图13)。男女睑形的刻划已有所区别。

总体来说,汉代美术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具有简炼概括的特点,融合了秦人的敦厚和楚人的清秀,脸上五官端正,脸部表情由威严变为平和。体态比较匀称。

二、多元多样─魏晋南北朝的人物造型

魏晋南北朝是汉文化和各族文化、外来文化大交流、大整合的时代。北方地区魏晋墓室壁画中的人物造型,延袭了东汉晚期美术作品人物造型的式样。甘肃嘉峪关新城的6座魏晋壁画墓中,以5号墓的壁画绘制最精,壁画中人物面部呈上小下大的椭圆形,鼻短,眉眼短平,嘴上蓄着短胡(图14)。敦煌佛爷庙湾西晋墓室壁画中的人物造型与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的人物造型的特点相同。

南北朝时期美术作品的人物造型的发展面貌较复杂,南北地域的差别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北魏的统治集团是以鲜卑贵族为主,北魏美术作品的人物造型,可分为早期和晚期的两个不同的模式。早期的美术作品中的人物面相和体态,是依照鲜卑贵族的标准形貌来描绘和塑造的,甚至按照北魏帝王的面貌去塑造佛像。北齐魏收撰《魏书·释老志》:“是年(452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兴光元年秋,敕有司于五级大寺内,为太祖已下五帝(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都用赤金二十五万斤。”2可以得知北魏帝王铸佛像是以帝王容貌作为楷模。

大同云冈石窟昙曜五窟的石雕大佛像,有的学者认为其造型“明显地传自犍2、《魏书·释老志》、P3036。中华书局,,197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