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多篇(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3.豫州今欲何至?大王来何操?4.然则何时而乐耶?其间旦暮闻何物?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6.徐公何能及君也?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今日之事何如?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完整版)古代汉语虚词题目及答案
(一)根据下列例句分析归纳“之”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
(10分)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北冥有魚》)——动词,往,到……去,2.湯之問棘也是已。
(《北冥有魚》)连词(或以为助词),或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加在主谓结构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此主谓结构独立成句的可能。
3.之二蟲又何知?(《北冥有魚》)代词,或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北冥有魚》)——作人称代词,指代彭祖。
5.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北冥有魚》)连词(或以为助词)。
//或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领属关系,相当于“的”,6.?(《左傳·齊桓公伐楚盟屈完》)——之,助词(答“连词”亦可),加在主谓结构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此主谓结构独立成句的可能。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或语法作用。
1.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論語·衛靈公》)——介词,引进情况出现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理由,可译为“因为”、“由于”。
2.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韓非子·五蠹》)——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
可译为“用”、“拿”。
3A.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遊褒禪山記》)——连词,连接形容词和形容词,表递进,可译成“而且”。
4.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柳子厚墓誌銘》)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动作行为涉及的范围,可译为“在”。
5.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史記·項羽本紀》)——介词,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可译为“率领”。
6——以,介詞,由於。
7.仆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以,介詞,由於。
——介词,引进情况出现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理由,可译为“因为”、“由于”。
8.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國家之急。
以,目的连词,9.在“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句中,“以”的用法是( C )A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B引进动作、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C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D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三)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或语法作用。
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
高考文言虚词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掣肘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
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
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行为书。
”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
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
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与之俱至于.亶父于:动词,到B.二吏归报于.君于:介词,向C.寡人之.乱宓子之:代词,代“寡人”D.而令之.亶父之:动词,到解析:C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C[参考译文]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忧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恳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
(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
他们每次打算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时常地拽摇他们的手肘。
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
那两人很怕他,恳求让他们回去。
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
”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我们好好写字。
”鲁国国君说:“怎么回事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
那些官吏都笑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
”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方法来提示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使他无法根据他自己的方法治理的状况,确定有许多次了。
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让他们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知宓子贱说:“从现在起先,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
(完整版)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意义归类
18个常有文言虚词用法归类配套练习一、而1.连词。
(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例①:蟹六跪而二螯。
例②:北救赵而西却秦。
(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并且” 。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表承接:可译为“就” 、“接着”、“而后”、“于是”,或不译。
例①:余方心动欲还,而高声发于水上。
例②:图穷而匕首见(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 、“却”。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表假定:可译为“假如” 、“若是”。
例:诸君而存心,瞻予马首可也。
(6)表修饰:即连结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
例①:吾尝整天而思矣。
例②:吾恂恂而起。
例③徐而察之(7)表因果:可译为“因此” 。
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
2.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有时也作主语,译为“你” 。
例①: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例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3.音节助词。
常与其余虚词构成“复音虚词”。
如:“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①: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例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已而”、“俄而”一般用来表示时间不久。
二、何1.疑问代词。
(1)独自作谓语,问原由,后边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何”、“什么原由”。
例: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作宾语,常放在谓语动词前,主要代地方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例①:豫州今欲何至? 例②:大王来何操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 、“哪”。
例①:然而何时而乐耶 ? 例②: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2.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何” 、“怎么”。
例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例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 、“多么”、“怎么这样”。
例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例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3.复音虚词。
(完整版)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练习题).doc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而1.夫而燕弱,而君幸于王,故燕王欲于君(表并列)..束君矣(表承接)2.今君乃亡走燕,燕畏,其必不敢留君,而.3.秦以城求璧而.不,曲在;予璧而.秦不予城,曲在秦(表假:如果)4.城入而璧留秦;城不入,臣完璧(表假:如果).5.臣恐欺于王而.,故令人持璧,至矣(表承接)得罪于大王乎(表折,因果)6.今以秦之而.先割十五都予,敢留璧而.7.秦王与群臣相而.嘻(表修)8.今相如,不能得璧也,而.秦之(表折)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表修)10.卒廷相如,礼而.之(表承接)11.我将,有攻城野之大功,而.相如徒以口舌,而.位居我上(表折)12.已而相如出,望廉,相如引避匿(气).13.吾所以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表并列)2、何1.假令仆伏法受,若九牛亡一毛,与蝼何.异(疑代“什么” )2.而世又不与能死者比,特以智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立使然也(疑代“什么原因” )者?(疑代“什么原因”)3.当此之,吏地,徒隶心惕息。
何.如哉(疑代,如的)4.今仆不幸,⋯⋯少卿仆于妻子何.不勉焉(疑代“哪” )5.且勇者不必死,怯夫慕,何.6.仆怯懦,欲苟活,亦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之辱哉(副“怎么” )7.且下未易居,下流多,仆以口遇遭此,重党所笑,以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疑代“什么” )3、乎1.信而疑,忠而被,能无怨乎.(气助,表疑气)2.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气助,表反气)3.宁赴常流而葬乎.江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气助,表反气)4.今亡亦死,大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气助,表商量气)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也。
(介,于)6.以无厚入有,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作尾,“⋯⋯的子”“⋯⋯地”)4、乃1.且人不能早自裁墨之外,以稍陵,至于鞭箠之,乃.欲引,斯不亦乎(副,才)2.至激于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判断,是).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离》;左丘失明,厥有《国》;(,于是)4.乃如左丘无目,子断足,不可用,退而策,⋯⋯(副,表承接,不).5.今少卿乃教以推士,无乃与仆私心剌乎(副,竟)..6.王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焉】未知生,焉死?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D解析: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2.【而】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E、【表因果】“因而”“所以”F、【表目的】G、【通假字】通“尔”,译为“你”“你的”H、【通假字】通“如”,译为“如同”“好像”答案:A解析:(表并列)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3.【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F解析:不知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
4.【而已】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A、【表限止】相当于“罢了”B、“才”“方才”C、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D、“不久”“一会儿”答案:A解析:过了会儿摇头、跺脚的人,就有了数十个。
5.【而】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之”字在下列句子中作为代词的是:A.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B. 之乎者也,皆虚词也。
C.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3. “以”字在下列句子中表示“用”的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C.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D.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 “于”字在下列句子中表示“在”的是: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 “则”字在下列句子中表示“就”的是: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填空题6. 请将下列句子中的虚词填入适当的位置。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7. 根据句子的意思,填入适当的虚词。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吾与点也,无尔诈,无我虞。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翻译题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阅读理解题9.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请解释“而”在这段话中的用法和意义。
(2)“不惑”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五、写作题10. 根据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本中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本中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一、乃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笑问客从何处来。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三、因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不如因善遇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5·蒙故业,因遗策。
四、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居则曰:“不吾知也。
”五、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犹且从师而问焉。
3·未知生,焉知死?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六、之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七、乎1·儿寒乎?欲食乎?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文言文实词虚词高中每日一练
文言文实词虚词高中每日一练以下是文言文实词虚词练习,供您参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群贤毕至毕:全B. 列坐其次其次:其余的座位C.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D. 当其欣于所遇当:对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悟言一室之内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 所以游目骋怀 / 所以兴怀C. 或取诸怀抱 / 取诸此以同符前者乎D. 亦足以畅叙幽情 / 亦将有感于斯文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描绘了暮春三月兰亭的优美风光和盛况,“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等景物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B. 本文写到“群贤毕至,少长成集”“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畅叙幽情”等情形体现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C. 本文先写兰亭集会的盛况,接着写作者由乐生悲的感慨和议论,点明全文的主旨。
D.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山水游记散文,把记事、写景和议论融为一体。
综合测试05 高考文言虚词专练(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学生版)北京专用
综合测试05高考文言虚词专练(附测试)1.而(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7)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趣味练习: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2.何(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趣味练习:“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3.乎解释下列各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2)郁乎苍苍(《赤壁赋》)()(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趣味练习: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
18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一、请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人非生而.知之者()2.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余闻而.愈悲()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8.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0.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2.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1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4.玉在山而.草木润()二、指出下文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而后乃.今将图南()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三、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某所.,而母立于兹()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7.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2.父去里所.,复还()四、指出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2.以.天下之美为尽为己()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5.宫之奇以.其族行()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不赂者以.赂者丧()8.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9.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10.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1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2.余船以.次进()1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5.木欣欣以.向荣()16.爪其肤以.验其生枯()1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8.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五、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答案)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答案)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A.徐而察之涵淡澎湃而为此也B.故木受绳则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D.而耻学于师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2.下列句子中,“者”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8.乃使其从者衣褐C.石之铿然有声者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D.不能容于远近4.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A.请以剑舞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B.侣鱼虾而友麋鹿去今之墓而葬焉C.窃为大王不取也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A.待圣人之出而投缓道路吾尝终日而思矣B.佯狂不知所之者羡长江之无穷C.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虽才高于世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下列句中“乃”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O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臣乃敢上壁C.今君乃亡赵走燕D.十年乃成参考答案1.D【解析】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因果。
B项,第一个“则”表示顺承关系,“就”;第二个“则”表示转折,“可是"“却”。
C项,第一个“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第二个“其”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D项,“于”都作介词,译为“向”。
2.C【解析】A、B、D三项中的“者”都译为“……的人”,而C项中的“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3.D【解析】D项,于:介词,表被动。
其余三项均为介词,译为“在”。
4.A【解析】A项都是介词“用”的意思。
B项,“而”第一个表并列;第二个表顺承。
C项,“为"第一个是动词,认为;第二个是介词,替。
D项,“之”,第一个是代词,他;第二个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初中文言文--虚词 专项测试题一
初中文言文--虚词专项测试题一一、单选题1、指出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面刺寡人之过B、公与之乘C、操蛇之神闻之D、故克之2、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B、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C、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D、安陵君其许寡人!4、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B、徐公不若君之美妾之美我者C、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D、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5、下面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鱼之乐B、仰而视之C、庄子往见之D、其名为鹓鹪,子知之乎6、下列各组中加粗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愚公移山C、其妻献疑日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D、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7、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B、故逐之C、公问其故D、必以分人故克之公将驰之其乡人曰可以一战8、对下列加粗“之”字用法相同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2)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A、(1)(2)B、(3)(4)C、(1)(3)D、(2)(4)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官室之美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B、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非独贤者有是心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10、下列各组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B、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1、对句中“于”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以其无礼于晋④皆以美于徐公⑤且贰于楚也⑥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⑦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⑧此所谓战胜于朝廷A、①③⑤/⑥⑦⑧/②/④B、①③⑤⑦/②④/⑥⑧C、①③⑤/②⑥⑧/④/⑦D、①③⑤⑦/②⑥⑧/④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宫室之美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B、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非独贤者有是心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1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14、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行数日十夜而至于郢。
(完整版)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一)答案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针对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言虚词一、语段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
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
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
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
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
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俭行,军遂不利。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乃.以臻为征蜀将军乃:(2)帝方隆意于.殿舍于:(3)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之:(4)非王者之事也.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以.臻为征蜀将军②不然,籍何以.至此B.①臻奏案之.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C.①殿舍不成,吾所.留心②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D.①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虚词。
(1)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译文:(2)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4~6题。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
初三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三文言虚词练习题虚词是文言语法中的重要部分,它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辞、补充等功能。
初三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掌握并正确运用各类虚词。
本文将为初三学生提供一些文言虚词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一、填空题1. 因为哥哥生病了,姐姐每天都会在医院 __他__。
2. 这幅画的笔触细腻,让人感到十分 __动__。
3. 宋词中常有描写江南水乡的诗句,其中描写水乡景色的词语有__:花、草、船、雨)。
4. 他是一位很有 __文__的老师,经常鼓励学生多读书。
5. 每年寒假,我们都会去外婆家 __。
6.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__没有__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对他的要求很高。
二、改错题下面的句子中有一处虚词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如果没有错误,请写"正确"。
1. 爷爷岁数大了, __是不__ 外出锻炼身体。
2. 学生们在教室里 __最也__专心听老师讲课。
3. 老师看见学生们都进教室了, __一齐__开始上课。
4. 小明从小就喜欢读书,现在的成绩 __最也__ 的好。
5. 姐姐准备了很多礼物 __,为了__ 欢迎远方来的朋友。
三、连词成句根据所给词语,连成完整的句子。
1. 老师、鼓励、多看书。
2. 病人、医院、哥哥、照顾。
3. 寒假、去、都、家、外婆的。
4. 这幅画、感到、动、腻、细、让人。
5. 成绩、好、非常、可能、的、乐观。
四、写作练习根据下面的素材,自由发挥,用文言文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
素材:寒假来临,我和家人一同去外婆家团聚。
外婆家在一个江南水乡,河水清澈,船只穿梭其间,犹如畅游在画中。
我们在江边品尝着美味的家乡菜,欣赏着河上的景色,畅快地笑声此起彼伏。
五、答案解析1. 照顾。
2. 动人。
3. 花、草、船、雨。
4. 文化。
5. 游玩。
6. 并且。
改错题答案:1. 爷爷岁数大了,不能外出锻炼身体。
2. 学生们在教室里也最专心听老师讲课。
3. 老师看见学生们都进教室了,一齐开始上课。
4. 小明从小就喜欢读书,现在的成绩也最好。
11、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练习(学生)
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练习(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1.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2、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3.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4.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5、徐而察之, 则山下皆石穴罅。
6、吾恂恂而起。
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其余则熙熙而乐。
8、谈笑而死, 断头置城上。
9、老妇恃辇而行。
10、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
11.吾攻赵, 旦暮且下, 而诸侯敢救者。
12、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13、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
14、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5、秦师轻而无礼。
16、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朝济而夕设版焉。
18、置之地, 拔剑撞而破之。
19、灭滑而还。
20、军惊而坏都舍。
21.而翁归。
22.若欲死而父。
23.而母立于兹。
二、何1.君何以知燕王?2.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3.客何为者?4、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5.却看妻子悉何在。
6.豫州今欲何至?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8、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9、吾幸而得汝,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10、作计何不量!11.昔取之而有馀, 今守之而不足, 何也?12.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13、所在皆是也, 而此独以钟名, 何哉?14.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15.吾何爱一牛?16、徐公何能及君也?1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 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18、吾欲之南海, 何如?19、今日之事何如?君谓皇上何如人也?20、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21.女行无偏斜, 何意致不厚?22.何乃太区区!23.万钟于我何加焉!24、何其衰也!25.如太行、王屋何?26、其如土石何?三、乎1、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壮士, 能复饮乎?齐桓、晋文之事, 可得闻乎?4.若寡人者, 可以保民乎哉?5、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6、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况大国乎?7、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8、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1、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卜者知其.指意稍稍宾客其.父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吴广以为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当余之.从师也辍耕之.垄上
C、以.衾拥覆屠惧,投以.骨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如土石何
3、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4、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B、或.异二者之为(也许)
C、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者)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说)
5、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乃.不知有汉(竟然)
B、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才)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D、乃.重修岳阳楼(就)
6、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吴广以为然.(正确)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的样子)
C、然.志犹未已(但是)
D、杂然.相许(……地)
7、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做)
C、项为.之强(因为)
D、夫子何命焉为.(语气词)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卷石底以.出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9、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之:的)
D、乃.下令。
(乃:于是,就)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
11、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亭者.谁(的人)
B、山间之.四时也(的)
C、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12、与“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以.美于徐公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将以.攻宋
B、子墨子闻之.
扶苏以.数谏故辍耕之.垄上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知而.不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项都是表转折,解释为“但”“却”;A项前句“以”解释为“拿”“用”,后句“以”解释为“因为”;B 项前句“之”解释为“这件事”,后句“之”解释为“到”、“往”;C项前句“于”解释为“在”,后句“于”解释为“对”)
15、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属予作文以.记之
(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
(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17、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19、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虽.不能察,必以情②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B.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D.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②其.真无马邪
2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①休祲降于.天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所欲有甚于.生者
C、①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D、①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
②王之.弊甚矣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扶苏以.数谏故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答案】
1、B
2、C
3、C
4、D
5、D
6、D
7、B
8、C
9、A 10、D 11、C 12、C 13、B 14、D 15、D 16、B 17、B 18、D 19、A 20、D 21、C 2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