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8区际联系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5篇)

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5篇)

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5篇)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学期初一地理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年级大部分学生思想觉悟高,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

但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

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

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

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措施: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

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

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进行高考地理科目的二轮复,达到以下目标:1. 熟悉高考地理科目的重点知识点和考点;2.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4. 增强学生的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第二轮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理概念与基本知识点的回顾和强化;2. 各地理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归纳和总结;3. 高考历年地理试题分析和解析;4. 模拟高考试题的练和讲解。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地理概念与基本知识点的回顾与强化1. 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回顾地理的基本理论和核心知识点;3. 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基础知识的巩固练。

第二步:各地理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归纳和总结1. 依据考纲,总结各个地理领域的重点知识点;2. 对重点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和分类;3. 强化对各个领域的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步:高考历年地理试题分析和解析1. 分析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趋势;2. 对历年试题进行分析和解析,掌握解题技巧;3. 根据试题分析,总结高考地理科目的应试技巧。

第四步:模拟高考试题的练和讲解1.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高考试题的练;2. 对模拟试题进行讲解和答疑;3. 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提高。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 阶段性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模拟高考试题的成绩评定,了解学生在实际考试中的表现;3. 学生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情况的评价;4. 学生反馈和教师观察的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本教案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 教科书和参考书;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历年地理试题和模拟试题;4. 课堂练和讲解材料。

以上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的大致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高效地复习,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8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2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案(含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8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2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案(含

第二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高考对本节的考查多以某区域聚落分布图或交通线分布图为载体,结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线、点的变化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变化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甚至整个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综合题为主。

如2018·全国卷Ⅰ·T36(1)(3)。

1.综合思维:通过对典型案例中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分析,说明交通对聚落空间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人地协调观:通过交通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探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

知识点一| 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1.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1)交通和通信事业的作用①联系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

②联系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的纽带。

(2)交通通信发展的影响时期影响工业革命后轮船、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快捷、舒适地到达更多、更远的地方当今社会①移动、传真等通信手段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快捷;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通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全球化的进程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1)两者关系: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扩展方向。

(2)具体表现①水运为主的时代:城市沿河道伸展,聚落形态多呈带状。

②地铁、高架路等现代化快捷交通运输方式,赋予城市形态更多、更灵活的变化。

[特别提醒] 交通运输并不是影响聚落形态的决定因素交通条件对聚落的形态影响很大,但并非起决定作用。

因为聚落形态的形成受地形、河流、政策、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并非一个因素决定的。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考法1 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019·某某八市第二次测评)下图是某某市1987年和2008年城市形态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1《地图的阅读》教案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二)授课: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

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例题一、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例题二、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三)课堂小结: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2、平移指向标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2《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的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其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
教学目标
- 系统地复必修二中的所有知识点
- 强化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 培养学生的地理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能力
-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 大气圈的结构和成分
- 大气运动和天气变化
- 水圈及其作用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
- 人口与人口问题
- 城市与城市问题
- 城市与区域发展
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四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
-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和趋势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效果
第五章中国地理
- 中国地理概貌
-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 中国的人口与城市
- 中国的区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 大气圈的结构和成分,大气运动和天气变化,水圈及其作用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影响,中国的人口与城市,中国的区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中国地理的知识点
- 难点: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效果
教学方法
- 网络搜索和资料整理
- 讲授和演示
- 互动式探究和讨论
- 地理实验和制图
教学评估与反思
- 教师根据知识点分阶段进行测试和测评
- 学生参与制图和模拟实验,课后提交实验报告和地图作品-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反思,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关于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高三二轮复习以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部分考试内容为根据,复习时,不再寻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而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通过公道的专题划分,按专题重点复习。

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建立更加完全、完善而清楚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到达将多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关注热门,以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选修地理Ⅲ旅行地理、选修地理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地理Ⅵ环境保护的复习,以及高考地理二轮、三轮的复习。

高考二轮复习是对重点的综合性专题的突破,主要针对高考的大块考点;三轮属于高考前的冲刺。

三、教学进度第二章区域可连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连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第二节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地理基本技能第一讲地球仪、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讲等值线的判读第三讲统计图表的分析第四讲地理数据分析与运算技能培养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结构第二讲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第二讲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第三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五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第一讲区位因素分析第二讲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类型第三讲人口、交通和城市专题六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第一讲区域空间定位第二讲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第三讲国土整治和可连续发展第四讲区域特点分析与差异比较专题七选修部分第一讲旅行地理第二讲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讲环境保护考前冲刺专题八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第一讲挑选题常用答题技能第二讲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专题九热门问题专题十规范答题要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一、学生基本情形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地理高考二轮教案5篇

地理高考二轮教案5篇

地理高考二轮教案5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们们们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地理高考二轮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地理高考二轮教案1【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5篇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5篇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1一、教学目的“三圈环流”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后也是晕头转向。

因此我们决定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思路本次实验按照实验准备――小组分工――合作互助――模型展示――教师总结这5步完成。

在实验准备阶段,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分工对材料进行加工,形成最后模型制作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成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展示,教师对模型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三、教学准备(1)地球仪。

每个班准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实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地理认识。

(2)硬纸条。

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4个垂直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只需要学生在上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

同时,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后偏转了90°,近地面风成直线形。

这是因为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需要给学生具体强化。

(3)透明胶布、剪刀等。

(4)模型制作:①明确分工。

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

2个同学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准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风,另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②合作互助。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范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1《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二、明确学习目标三、新授:(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23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活动]:看图讨论回答: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高三二轮地理教案

高三二轮地理教案

高三二轮地理教案有关高三二轮地理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眼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材是死的,不能随便更换。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二轮地理教案【篇1】高考现已结束,在高三全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又迎来了骄人的成绩。

一年的辛苦耕耘,终于获得中意的回报。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成绩,获得更大进步,现将这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复习总结以下: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近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3+x”模式高考,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核学生所学相干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控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两年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出现出以下的特点:1、命题更重视知识的渗透性和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其特点体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遵守考核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核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判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行素养教育,有利于高校提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养创新人才。

3、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强调区域地理(初中地理)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的理论。

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浏览与运作,反应了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

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贴近实际,试题突出运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推敲,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

今年年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会,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加强。

5、试题的取材重视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焦点、重大的时政热门通过基础知识反应出来,因此,基础不能扔。

7、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核,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不鼓励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通用二轮复习能力学案

高考地理通用二轮复习能力学案

新课标高考文综地理学科实力当今高考的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不是某种版本的教材,实力立意是高考的永恒主题,因此,高考试题多以“供应材料——问题情境——提取图文有效信息——迁移主干学问——探究地理事象发生过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模式出现。

留意对学生地理学习实力和地理素养的考查,所以在《考试大纲》中有四种实力的明确要求:实力一获得和解读地理信息典例1(2013·安徽文综)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改变。

完成(1)~(2)题。

(1)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A.3月12日晴朗B.6月5日晴朗C.3月22日多云D.6月20日多云(2)该地可能位于()A.祁连山地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D.帕米尔高原答案(1)D(2)A解析只有白天才有太阳辐射,据横坐标可知,该地此日昼长14个多小时,昼长夜短,故答案只能在B、D中选择,该地昼长中间时刻,即为当地12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3时左右)。

应当是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刻,但此时太阳辐射值较低,故该日为多云天气。

故第(1)题应选D。

依据上题分析,当地为12时时,北京时间(120°E)为13时左右,故该地经度约为105°E,故第(2)题应选A。

获得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试题的材料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大多以文字、图像、表格三位一体的形式呈现,因此在解题时要留意从多方面获得信息:1.从文字材料中获得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承载着解答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或者是关键词。

审题时要特殊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将文字材料细致阅读一遍,不要漏掉一个重要的关键信息,并标注在试卷上,以便后面重读材料时能够快速找到关键点;其次,弄清题干中设问所涉及的学问点,要在材料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全部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及图示及设问相结合,为解答试题做好打算。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通过反复比较得出来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在前面讲了等高线的相关知识后,进入等值线判读教学,这是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并在掌握这些分布规律后能灵活运用,根据等温线的分布来进行判读。

学习目标:1、影响等温线的因素有哪些2、理解这些因素怎样对等温线的分布产生影响能力目标:1、在掌握等温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2、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通过知识运用获得成就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等温线的判读方法教学难点:等温线的判读: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运用布卢姆的目标掌握学习法、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性等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形成"创设问题情境——目标导学探索——检测点评反馈"三环节的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模式:1.利用图文信息,提出知识性和能力性强的思考问题(创设情境)。

2.通过师生分析、发现的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原理与规律(导学探索)。

3.运用综合归纳和知识迁移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反馈)。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通过等高线的知识回顾,先设计提问,影响温度分布的因素有哪些?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总体上粗略的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框架。

教学中按照影响等温线的因素: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势地形、洋流等因素逐步展开,通过板图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存在的规律。

2.提问创设问题情景,板图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提问: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我们仅考虑太阳辐射这一个因素,等温线会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针对学生的回答,通过板图引导学生发现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规律,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判读南北半球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8区际联系教案
区际联系
(对应学生用书第75页)
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方法
2.交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3.产业转移的规律
1.某交通线路选择的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建设难度低,建设成本较低;占用耕地少,连接主要城市;促进资源开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等。

2.某商业网点选址的原因:靠近主要交通干线,交通便利,便于人流、物流的集散。

3.产业转移的主要影响
促进转出地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增加转入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转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西气东输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对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有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1.汶川大地震救灾时,我国全是利用公路、铁路来抢运救灾物资的。

(×) 2.京沪高速公路许多路段以桥代路,其目的与西南地区的高架桥相同。

(×) 3.上海港因其港阔水深,不淤不冻,而成为世界优良港口。

(×) 4.海尔集团进入欧洲建立生产企业是看中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5.许多劳动密集产业近年来纷纷撤离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是因为生产成本上升。

6.目前我国国内的产业转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动。

7.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都是我国西部地区生产的天然气。

(×) 8.我国西电东送北路通道输送的主要是黄河中上游的水电。

(×) 9.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工程的建设可以完全解决我国北方的缺水问题。

10.我国流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反映了商贸活动的日益繁荣。

(√)
(对应学生用书第76页)
交通运输区位条件及影响分析
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1)~(3)题。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
(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
A.原木B.农产品
C.工业品D.石材
(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
[解题流程]
(1)B__(2)A__(3)D [技法总结]
1.交通运输的区位分析技巧 (1)宏观选线方面
①考虑工程投资,分析 社会经济、政治因素⎩⎪⎨⎪⎧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
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 科技文化交流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合理布局交通网
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②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

③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条件。

(2)微观选线方面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
①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

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居民点。

③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3)交通运输站点建设分析
首先确定交通站点的类型、性质与规模,再结合自然及人文条件以及交通线路布局进行站点的选址建设。

其中自然条件方面需重点考虑地形(要求平坦开阔)、地质(要求地质稳固)、水文(港口要求港阔水深,其他陆路站点要求排水良好)条件;人文条件方面需要重点考虑人口、城市及产业的布局状况(应为人流、物流的集散提供便利);交通运输站点需应有效连接主要的交通运输干线,为不同的交通线路起到枢纽作用。

2.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②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③北极航线的开通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④对沿线生物产生影响,如破坏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影响动物的迁移、觅食活动等。

(2)对农业的影响
①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②乳畜业、园艺业等的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

③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

(3)对工业的影响
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

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4)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

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一般布局在交通干道沿线。

(6)对旅游业的影响
交通通达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学以致用]
1.2012年贯通的东边道铁路(下图)北起牡丹江,南至大连,将丹大线、沈丹线等13条既有铁路线连通,使多条断头铁路联结成网。

据此完成(1)~(3)题。

(1)东边道铁路修建的决定性区位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
C.科技D.经济
(2)关于东边道铁路说法错误的是( )
A.减轻了东北地区中部纵贯铁路的运输压力
B.缓解黑龙江、吉林出海不便的问题
C.分散进出口货源,降低大连港辐射力
D.大大缩短了通化到丹东的铁路运输距离
(3)目前,东边道铁路以货运为主,来自于沿线地区的物资可能是( )
A.煤炭、柑橘B.木材、剑麻
C.甜菜、棉花D.煤炭、钢材
(1)D (2)C (3)D[第(1)题,东北三省东部多断头铁路,修建东边道铁路方便了东北三省南北方向上的经济联系,因而经济因素是东边道铁路修建的决定性因素,D对;东边道铁路主要经过长白山区夏季风的迎风坡,地形复杂、降水多,这属于铁路建设的限制性因素,A、B错;先进的科技能克服地形、气候等方面的自然障碍,为东边道铁路修建提供了可能,但不是线路布局的决定性因素,C错。

第(2)题,东边道铁路加强了东北三省东部地区南北方向的联系,缓解黑龙江、吉林两省出海不便问题,减轻了中部纵贯铁路运输的压力,大大缩短了通化到丹东的铁路运输距离,能分散大连港的进出口货源,增强大连港的辐射力,故选C。

第(3)题,剑麻是适宜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纤维作物;柑橘是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水果;棉花主要生长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东北地区热量不足,不适宜剑麻、柑橘和棉花的生长,A、B、C错;东北的东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矿、铁矿和森林资源,钢铁工业发达,煤炭、钢材和木材等的运输量大,D对。

]
2.(2019·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1)~(3)题。

(1)该公路位于( )
A.吉林B.内蒙古
C.西藏D.新疆
(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
A.洪水频发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D.路面冻融沉降
(3)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
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
(1)D (2)B (3)D[第(1)题,材料显示该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等信息,符合新疆的有关特征。

第(2)题,新疆冬季暴雪频繁,路面积雪严重,影响道路交通。

第(3)题,新疆深居内陆,降水较少,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最可能是灌丛荒漠带。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题流程]
考查
定位
结合区域分布图,运用综合思维,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影
响等相关知识
信息
提取
信息①: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
信息②: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信息③:图示区域湖泊、河流较多,有京杭运河流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