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上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空间观念、计量单位、数据处理等方面。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但对于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概念,对于一些复杂的运算题目的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空间观念、计量单位、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空间观念、计量单位、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以及复杂题目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4.激励评价法: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2.练习题: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卡片、图片等,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道具,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知识体系。
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二年数学上:《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师:昨天教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展整理和复习,如今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和用数学来进展复习。
二、稳固练习,发散思维1.尝试编题,抽象法那么师:谁能分别编一道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算式?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展计算。
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指名答,教师把要点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
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2.反响测试,灵敏掌握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
教师发个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题,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个4题〕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反响:得到8面小红旗的请举手。
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道有错误的竖式〕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得好又快。
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3.应用拓展,解决问题〔1〕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考虑,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让学生列式计算:41-13=28〔岁〕紧接着出示“10年后”这一条件,让学生考虑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学生或许会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大38岁,一种是大28岁。
放手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矛盾。
达成共识:10年后,爸爸仍比儿子大28岁,因为爸爸长10岁,儿子也长10岁。
三、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第二单元的数学知识;2.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和复习第二单元的数学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复习1.复习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法口诀等,通过抽问题、小游戏等形式进行复习。
2.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学过的数学知识相关的视频。
3.让学生回顾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课堂辅导和答疑解惑。
Step 2:整理1.让学生整理第二单元的数学知识,包括重点知识点、解题方法、相关公式等。
2.教师讲解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整理。
Step 3:复习1.利用教学课件或黑板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框架。
2.通过解析经典的例题和典型的题目类型,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3.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检测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Step 4:巩固1.让学生分小组互相出题,进行竞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题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和小活动,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Step 5: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学生学习到的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数学学习和复习,并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拓展: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结合教材和教学资料进行拓展,如引入一些应用题、趣味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1 知识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复习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学内容,包括简单的加减法、数字排序、量的估算等基础知识。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理、概括和归纳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复习加减法通过练习加减法题目,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2.2 数字的排序让学生通过比较数字大小、排序等活动,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认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3 量的估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量的估算问题,让学生学会用直观的方式估算数量,培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设计各种问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2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流程4.1 复习加减法1.复习进位退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给学生出示一些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自行解答,然后互相讨论和纠正。
3.练习加减法口算题目。
4.2 数字的排序1.给学生几组数字,要求学生按大小顺序排列。
2.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数字排序的规律。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排列得更快、更准确。
4.3 量的估算1.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估算问题,如估算教室里的学生数量等。
2.引导学生思考估算的方法和思路。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估算出正确答案。
五、教学评估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整理和复习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
5.2 练习成绩布置一些练习题给学生,在课后进行批改,根据学生的练习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5.3 反馈评价定期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的反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是对本册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空间与图形、统计初步等。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于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对于混合运算、几何图形的分类和识别等方面。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巩固本册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对于混合运算、几何图形的分类和识别等方面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和复习的相关教学资源,如PPT、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学习用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或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回顾本册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如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引导学生一起回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于错误的地方,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主要包括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统计图表等内容的复习。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统计图表等知识,但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不是很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统计图表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统计图表等知识的复习。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如角的分类、统计图表的绘制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运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数学书、练习本、尺子、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游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复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统计图表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及空间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探索精神,增强学习兴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整理与复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讨论氛围浓厚。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思维习惯还未完全养成。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概括今天所学的知识点,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示对某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整理与复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例如:解决包含加减法的复合问题,如“小明有5元钱,买了一个3元的铅笔后,还剩多少钱?”
-角的度量与应用:理解角的度量单位,学会使用量角器,解决与角度相关的问题。
-例如: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分析问题结构,选择恰当的数学工具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第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运算规则、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够比较大小,并用序数表示。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对100以内的数有所认识,但部分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运用不够熟练,对比较大小和序数的理解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能够比较大小,并用序数表示。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10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的表示。
2.教学难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的灵活运用,比较大小和序数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交流中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图片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老师出示一张小卡片,上面有一个数字,学生需要说出一个数字,使得这两个数字相加的结果是一个特定的数。
例如,老师出示数字3,学生需要说出数字4,使得3+4=7。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PPT呈现100以内的数,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并能够比较大小。
例如,呈现数字23和35,让学生判断哪个数字更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加减法运算和比较大小练习。
例如,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小卡片,上面有不同的数字,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加减法运算,并比较结果的大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1.完成教科书P87“练习二十二”第1题。
教师出示课前做好的计算圆盘,转动一个圆,使里外每两个数对齐,让学生说出每两个对齐的数的乘积,并说出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师:同桌两个人比一比,看谁更快。
2.完成教科书P87“练习二十二”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再集体订正。
3.介绍教科书P86“你知道吗?”。
难点:自主回顾学过的乘法口诀,并整理乘法口诀表,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二次设计
【环节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忆所学乘法口诀。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
2.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
师: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
师:你知道吗?关于乘法口诀,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了,下面大家来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资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 时
本单元第 课时ຫໍສະໝຸດ 课 题整理和复习(1)教学内容分析
教科书P86内容,完成教科书P87“练习二十二”中第1、2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会归纳乘法口诀,并熟练地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衔接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类比推理,自主探索7~9的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方面,继续鼓励学生用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的方式表征问题结构,并能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加法、减法、乘法运算的意义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运算的意义,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主要是对第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的应用等。
本课时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对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的应用等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的应用。
2.教学难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序数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加减法运算规则、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的应用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卡片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序数的应用。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精选8篇)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页,“数的世界”第6~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2、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哪些运算?今天继续到“数的世界”去看看。
板书课题。
二、复习加、减法计算1、完成第6题指名两人板演集体订正。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指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小组内互相说说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2、完成第7题。
每一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能看出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吗?要运用什么运算律或运算规律呢?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
3、完成第8题。
从刘村到张村有几种走法?哪种走法最近?哪种走法最远?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
三、复习小数乘、除法计算1、完成第9题左边三题。
指名板演,集体评价。
这几题先把小数看作什么数乘的?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呢?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指出: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完成第9题右边三题。
指名板演,集体评价。
这一组的三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呢?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指出:小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几位;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点对齐3、完成第10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能够用适当的方法整理给定的一组数字;
3.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计算简单的加减法;
2.整理一组数字。
三、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已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
1.课堂教学PPT;
2.学生课堂练习册;
3.计算器;
4.讲义;
5.小奖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小小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整理与复习。
2.概念解释(10分钟)
–讲解整理数字的方法,包括从小到大排列、从大到小排列等。
3.示范演示(10分钟)
–挑选几个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整理给定的一组数字。
4.练习与讲解(20分钟)
–让学生在课堂练习册上完成若干整理数字的练习,并及时纠正。
5.巩固提高(15分钟)
–让学生自行完成几道计算题目,并根据题目要求整理数字。
6.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应练习。
六、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整理数字的方法
•从小到大排列
•从大到小排列
七、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为学生复习和巩固前几节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整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通过本节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整理出所给数字的顺序,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需要在下节课加强相关训练。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
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整理并落实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使学生养成认真理解题意,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以及策略、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避免思维定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这一单元我们不仅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学习了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一单元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预设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预设2: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预设3: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善思维导图。
(二)重点复习,沟通联系1.回顾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师:解决问题时,一般分为哪些步骤?预设:先审题,理解题意;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最后检查解答是否正确。
师:看来关于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同学们记得很牢固,那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步骤做两道题。
2.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汇报。
师:这两道题求的分别是什么?预设:第(1)题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第(2)题是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
师:那解决这样的题目,应该怎样列式计算?我们先看第(1)题。
你是怎样想的?预设:腰鼓队有32人,高跷队比腰鼓队少15人,要求高跷队的人数,可以画图分析题意。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图。
学生根据自己画的图列式计算,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分享。
预设:从图中可以看出,用腰鼓队的人数减去高跷队比腰鼓队少的人数,就是高跷队的人数。
列式计算为32-15=17(人)。
师: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怎样检查一下?预设:17+15=32,和图中的“腰鼓队有32人”一致,所以解答正确。
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口答:高跷队有17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前一课时所学内容,巩固数学基本概念;
2.能够整理和组织所学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准备
1.教案、黑板、彩色粉笔
2.数学练习册
3.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具
教学内容与安排
1.复习:让学生回想前一课时所学知识,简单回答几个问题,梳理已学
内容。
2.整理与复习:
–提出问题:给学生几个数学问题,要求他们依次解答。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问题的解法,并展示思路。
–扩展训练: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小结:回顾当天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并归纳。
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回忆数学知识点。
2.整理与复习: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问题。
–教师辅导,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学生展示思路和答案。
–教师布置扩展训练题目。
3.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当天学习内容,强化记忆。
教学反思与展望
通过这节整理与复习课,学生们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内容,并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案(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目标:1. 复习整理数学知识,加强对数字的理解。
2. 强化数学计算的技能,包括加法和减法。
3. 探索数学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复习数字和数学计算(15分钟)1. 复习数字的读法和写法,让学生依次说出10以内的数字。
2. 通过实际操作,教授加法计算公式。
例如:3 + 2 = ?让学生自己完成计算。
3. 通过练习题目,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例如:4 + 1 = ? 5 + 3 = ?等等。
4. 引导学生复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如:7 - 3 = ?让学生解决减法问题。
二、整理数学问题(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数学问题,例如:有5个苹果,如果再添加3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2.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写在黑板上。
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给学生一些关于整理和分类的问题,例如:如果有6只红色的苹果和4只绿色的苹果,你如何整理它们?三、数学活动(25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数学游戏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2. 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来解决几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帮助学生夯实他们的数学计算技能,例如通过加法和减法游戏来巩固技能。
4. 结束时,让学生报告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心得体会。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分发一些数学练习题,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和计算。
2. 监督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 收集练习题,检查学生的答案。
4. 鼓励学生互相检查对方的答案,发现错误并进行纠正。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请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讨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 点评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
这是一个简单的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复习已学的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中包含了9的乘法口诀表,以及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这一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对乘法口诀的巩固和提升,同时也是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乘法口诀,对于9的乘法口诀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不够熟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理解不深、记忆不牢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深化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加强记忆,提高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
2.难点:理解乘法口诀的规律,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等方法,通过设置情境、互动讨论和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六. 教学准备1.准备9的乘法口诀表和相关练习题。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3.安排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出9的乘法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9的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乘法口诀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检验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出题,互相解答,巩固乘法口诀的记忆。
5.拓展(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与复习
1.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整理前面学过的知识。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的程度。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整理前面学过的知识。
难点: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件。
师:同学们,这几个同学在激烈地讨论什么呢?咱们也一起参加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一。
学生可能回答:
·他们在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
·他们在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数学活动。
·他们在说自己表现好的方面。
·他们在聊天,说自己感到高兴的事。
……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呢。
这说明你们在长大,这些成绩都是大家的成长足迹,只要我们每天都努力,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取得的成绩,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并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因此,引入新课借助了情境图,让学生参与讨论,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劲头。
】
1.我的成长足迹。
师:同学们,说说这半个学期来你们的成长足迹吧。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当一道题看不明白时,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
还可以先从问题入手,找出相关的条件,再解决问题。
·我之前会照着铅笔盒上的乘法口诀背,不知道是怎么得来的,现在我知道了,还会编乘法口诀呢!
·在学习“购物”后,买东西时,我更会算账了。
·我最喜欢剪纸了,原来我们的游戏中也有数学知识。
……
师:是啊,在我们的数学课上,大家的收获真多啊!只要你留心观察,我们的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自己的成长足迹,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2.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有些进步,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要记住“学无止境”,意思就是说知识是学不完的,学习是不能停止的。
想一想:还有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吗?你有哪些疑问呢?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慢慢找答案。
师:看看这些同学的疑问,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二)
学生可能回答: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3角、4角、6角、7角、8角、9角的钱。
·乘法与加法是有关系的,可能与减法也有关系吧。
·外国的小朋友学习乘法口诀吗?他们是怎么计算乘法的呢?
·镜子里的人和物应该和本来的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字是反着的呢?
师:说得真好,这些问题如果现在你还没有找到答案,那就要努力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一个一个地攻破这些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思考,为后面的学习注入动力。
】
3.解决问题。
师:把不明白的问题先记录下来,日后逐渐解决。
现在我们来一起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第12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会回答:
·小火车有5节车厢。
·每节车厢有2个轮子。
师:那么做一辆这样的小火车一共需要多少个瓶盖?
生:其实就是求5个2是多少。
师:说得真好。
该怎么列式计算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吧!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订正。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的道理正确即可。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运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悟“学以致用”的道理。
】
师:同学们真是长大了,知道了自己的成功之处,更难能可贵的是发现了自己不懂的问题,确定了自己今后要努力学习,攻克这些难题,加油!
整理与复习
成长的足迹:问题:外国的小朋友学习乘法口诀吗?他们怎么计算乘法呢?
我学会了: 为什么看镜子和水里的字是反着的?
什么与减法有关系呢?
1.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应关注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只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才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探究的积极主动性,才能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
学生有了努力的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我们的课堂才会更精彩。
A类
(考查知识点:2~5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能看懂题意,运用乘法口诀完成计算。
)
B类
算一算。
(考查知识点:2~5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4×5=20(朵)
B类:3×3=9(个),9<10,不够。
教材习题
第46~48页习题:
1.89下44下24下
2.王阿姨可以买第2盏和第4盏。
100-32-48=20(元)(答案不唯一)
3.(1)已卖出38台,又运来35台,卖出的比运来的多,所以现在的电视机比原来的少。
(2)46-38+35=43(台)
4.(1)16+28=44(元) 可以付2张20元和2张2元。
(答案不唯一)
(2)50-35=15(元)
5. (1)50(2)45(答案不唯一)
6. 5×45+5+58×54×3
7. 4×3=12(块) 3×6=18(个) 2×4=8(只)
8. 4×3:可以每行涂4格,涂3行;也可以每行涂3格,涂4行。
5×2:可以每行涂5格,涂2行;也可以每行涂2格,涂5行。
9.略
10.三九二十七3×9=279×3=27二七十四2×7=147×2=14四五二十4×5=205×4=20
11.2×4=86×2=125+5+5=154+4=8
6+6=125×3=152+2+2+2+2+2=12
2×6=124×2=83×5=15
12. 2×5=10(个)
13. 16元21元36元30元
14. 458854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