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6-3 地质地貌形成过程【带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地质地貌原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地质地貌原理某科考队沿下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
据此完成1~2题。
1.A.储水构造B.储油构造C.铁矿带D.储气构造2、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 )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图中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而水会往低处流,因此会流到向斜的凹槽构造,槽部受挤压,岩层致密,不透水,所以说向斜是天然的储水构造,A对;油气主要在背斜,铁矿主要在向斜地下,但不一定会形成铁矿“带”,B、C、D错。
第2题,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岩层上拱,B、D错;乙处为谷地,A错,故选C。
3、2019年2月21日,法国巴黎举行了第四届国际地球科学和地质公园计划会议,全球14个地质公园获得2019年度世界地质公园候选资格,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地质公园成功入选。
图中( )A.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B.彩色丘陵区的地质构造为背斜C.因对流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多D.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其地貌的形成以外力作用为主答案 D解析据图可知,断层的位移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A错误;据图可知,彩色丘陵区沉积岩层向下弯曲,可判断为向斜部位,B错误;甘肃省降水少,滑坡、泥石流灾害少,C错误;据图可知,该地区的岩石主要是泥岩、砂岩、砾岩等,按成因均属于沉积岩,其地貌的形成主要以外力侵蚀作用为主,D正确。
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在第四纪发生山区、平原分异,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
下面左图为“燕山山前构造单元图”,右图为“Z地钻孔沉积物垂直剖面分布图”。
据此完成4~6题。
4.燕山缓慢隆升时期对甲河流的影响是( )A.流量减少B.汛期变长C.流程变短D.泥沙增加5.山前平原的主要形成过程是( )A.褶皱—断裂下陷—流水堆积B.断裂—褶皱—隆升—流水侵蚀C.断裂下陷—褶皱—流水堆积D.褶皱—断裂—下陷—流水侵蚀6.Q1至Q4沉积层形成时期Z地河段水流速度最缓的为( )A.Q1B.Q2C.Q3D.Q4答案 4.D 5.A 6.B解析第4题,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燕山成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加大,落差增大,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加强,冲积扇发育,泥沙含量增加,汛期和流程变化不大,D正确。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地质地貌》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地质地貌》(2024·广东)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
左图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①化学溶蚀②重力崩塌③冰川刨蚀④风力吹蚀⑤流水侵蚀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④⑤D.③④⑤2.(外力作用)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答案】1.B 2.D【解析】1.溶洞是流水溶蚀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形成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该溶洞是受流水侵蚀、化学溶蚀可溶性石灰岩形成的,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故流水侵蚀、化学溶蚀石灰岩,重力崩塌形成洞穴,故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化学溶蚀、重力崩塌、流水侵蚀,①②⑤正确,与风力、冰川作用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地质时期随地壳的抬升运动,石灰岩沉积处被抬升形成陆地;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溶洞,地下河流经中低山区,可能挟带砾石、砂和黏土等不同粒级的碎屑沉积物,这些物质随水流进入溶洞,并在洞内沉积下来,形成粉砂质黏土沉积物,D正确;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的主要成分应该是石灰岩块,而不是粉砂质黏土,A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在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之上,B错误。
故选D。
(2024·浙江1月)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
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
完成下面小题。
3.(河流阶地地貌)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A.T1抬升速率最大B.T2抬升幅度最大C.T3下沉速率最小D.T4下沉幅度最小4.(河流阶地地貌)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A.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B.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C.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答案】3.A 4.D【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米,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米,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米,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米,T1抬升速率最大,A正确;T4、T3阶地抬升幅度最大,BCD错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地质演化过程(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地质演化过程(含答案解析)下图为希尔绍夫海岭地质构造剖面图,两侧覆盖了中新世以来未变形的沉积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层由老到新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②①④⑤③B.②①③④⑤C.③④⑤②①D.③②①④⑤2.希尔绍夫海岭()A.形成年代晚于中新世B.洋壳断裂抬升形成C.两侧沉积岩厚度一致D.呈东南—西北走向四川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且规模巨大。
图a为四川西南某地地质剖面图,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a图b3.①处岩石类型对应图b中的()A.甲B.乙C.丙D.丁4.影响当地地表起伏的主要因素是()A.风蚀与水蚀B.断层与岩性C.向斜与背斜D.地堑与地垒5.该地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最可能是()A.外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B.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C.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D.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
下图中50°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AB 沿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是()A BC D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地以垂直运动为主B.乙地以水平扩张为主C.甲地是良好的储油构造D.乙地适宜开垦为梯田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主脉某冰川,某河段因河流下切侵蚀山前冲积扇从而在河流东西两岸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
下图示意该河段地质构造剖面及阶地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与阶地T2相比,阶地T4()①形成年代更晚②形成时地壳稳定时间更长③地表沟壑更多④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更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T5、T7处阶地面上的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可能来自于()A.基岩风化B.山地崩塌C.流水沉积D.风力堆积岩层和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证据。
如果两组岩层之间出现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则称为地层不连续。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讲含解析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向一地质作用【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命题规律结合重大地质灾难(如火山爆发、四川芦山地震等)考查内、外力作用。
【例1】(2024·新课标Ⅲ卷)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第6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答案】6.A山走向大致相同,从流入与流出的河流方位来说,如若滑坡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贝加尔湖应不会呈现如此狭长状D不正确。
所以选A。
【四讲方法】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
基本形式示意图岩层的运动方向岩层变更对地表影响例证相互关系水平运动平行于地表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肯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垂直于地表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更和海陆变迁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变动、台湾海峡的形成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肯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潮湿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积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积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解析)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含答案(解析)**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一)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题。
1、图示地区()A.①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②处适合修建水库C.③处是背斜山D.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2、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
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A.①河段自西向东流B.②河段自东向西流C.该河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D.该河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参考答案】1---2、D.C解析:第1题,图中①河附近岩层是背斜、②河附近岩层是断层、③是向斜成山;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故可能含有化石。
第2题,图中河流沉积物在①河段中位于南侧,说明河流自东向西流,在②河段中位于北侧,说明河流自西向东流;同时②河段海拔高于①河段,河流总是由高向低流,则河流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二)某学校组织野外地质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A.C处—流水侵蚀作用D处—流水沉积作用B.C处—风力侵蚀作用D处—风力沉积作用C.C处—流水沉积作用D处—流水侵蚀作用D.C处—风力沉积作用D处—风力侵蚀作用2.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这名同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①PQ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②PQ线两侧的地层发生水平错位③PQ线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谷地④PQ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A 2.C第1题,图中C处为山谷,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D处为河漫滩平原,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第2题,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说明A1与A2、B1与B2山脉原来是相连的,是同时形成的,但随后发生了断裂,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了位移。
地貌演化过程、冰川地貌、沙丘(练习)(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10.冰湖中涌浪的产生主要取决于( )
①冰崩体的体积②冰湖的湖岸坡度③冰崩体的运动速度④冰湖的蓄水水位
微专题 地貌演化过程、冰川地貌、沙丘
(2024·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太行山的中、南段发育了典型的嶂石岩地貌,其形态特征为色红、 顶平、身陡、棱角明显。这一地貌的岩层大致可分为三层:下层是元古界(距今 25 亿~8 亿年)变质岩; 中层为元古界砂岩和砂质页岩;上层则是寒武纪(距今 5.41 亿~4.85 亿年)含砾粗砂岩、砾岩,上覆泥 灰岩。嶂石岩地貌形成的重要动力来自横向楔状侵蚀作用和横向掏蚀卸荷作用。下图示意太行山嶂石 岩地貌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冰川型泥石流链式演化过程反映出( )
A.冰崩体物质组成由复杂变得单一 B.冰崩体在演变过程中温度保持稳定
C.冰崩体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变得黏稠 D.冰崩体在演变过程中物相分层明显
12.冰川型泥石流链式演化过程中,刨蚀作用强烈的过程是( )
A.冰岩崩
B.冰湖溃决
C.溃决山洪
植被盖度、构造运动变化对横向掏蚀卸荷作用影响小,ACD 错误。故选 B。 【点睛】横向掏蚀卸荷作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岩性的差异。 风化侵蚀首先从夹砂页岩和松软砂岩开始, 在软弱层被掏蚀后,上覆岩层悬空并承受自重和上部岩体的压力。 当软弱层不断的被掏蚀,上覆岩层 承受的力越大,岩层原有的垂直节理加强并产生新生节理,造成整个岩体的不稳定。
高考地理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三:地质地貌形成过程
【解析】:该地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阵发性洪水往往 具有高流量和高含沙量的特点,洪水期,降水量集中, 河流水量大,水动力强,携沙能力强,洪水携带大量沉 积物迅速充填沟道;随着地势趋于开阔平缓,流速变 慢,动能不足,河流搬运能力减弱,形成片流带,地势 进一步开阔平坦,因流量变化大,河流改道频繁,游荡 型河道发育,形成辫流带;扇缘地区,地势更加平坦开 阔,水流下切作用进一步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水流 在此处溢散形成扇缘湿地。
地
喀斯特地貌
化学溶蚀(石林、溶洞);化学沉积(石笋、石钟乳、石柱)
表 形 地表形态
风沙地貌
风蚀地貌(雅丹、风蚀蘑菇、风蚀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态
海岸地貌
海浪侵蚀(海蚀桥、海蚀柱);海浪沉积(沙滩)
冰川地貌
冰蚀地貌(角峰、冰斗峡湾);冰积地貌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一、外力作用对地貌塑造的过程:
1.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
【对点训练】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冲积扇的演化发育受气候、构造运 动、母岩类型、供源流域规模及盆地形态等因素影 响。基于其主要形成沉积水动力条件,可划分为河 流(辫状河、曲流河)型冲积扇与重力流(塌积、 泥石流)型冲积扇。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代白杨河 冲积扇为典型的辫状河流型冲积扇,具有规模大, 坡角平缓的特点,沉积砾岩、砂砾岩内砾石成分以 岩浆岩系为主,整个冲积扇沉积泥质含量极少。下 图示意冲积扇洪水期活动扇体构型特征。
考情分析
【高考命题】地质地貌的考察始终是 高考考察的热门方向,尤其是随着新课 改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地质地貌形 成的过程类分析与推理成为对学生进行 核心素养考察的主要方向。考生需要强 化地质地貌类题型过程类的推理分析能 力。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地表形态变化
专题地表形态变化01内力作用考查角度1▶结合地质剖面图,判断地质构造类型(2018年海南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 区组成。
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下题。
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解析▶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区地下岩层的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
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
答案▶ D考查角度2▶以地质剖面图为命题背景,解析地质活动过程(2018年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解析▶本题以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图中侵入岩(花岗岩)侵入了断层的上覆岩层(如砂岩、页岩、石灰岩),说明岩浆侵入发生在砂岩、页岩、石灰岩形成之后,而这些岩层又是在断层之后形成的,说明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高压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的岩石变质;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到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C1.地壳物质循环(1)三大岩石的特点、形成及用途类型形成常见岩石用途特点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没有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致密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玄武岩—矿物结晶不明显,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形成岩石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片理构造(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不管形式怎么变,判读都应把握“一、二、三、四、五”原则。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根据地层判断地壳变动过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根据地层判断地壳变动过程一、典例引领下图为轰地地质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1)~(3)题(1)海洋中的现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下列关于斜层形成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abcd B.defgC.cdba D.dcba(3)关于丙丁之间地质构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山岭B.背斜C.向斜D.地垒(1)C (2)D (3)C [第(1)题,图中甲、乙两处地势低平,而丙处地势较高,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因此海洋中的现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丙处。
第(2)题,各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由下向上依次形成。
第(3)题,由丙、丁之间岩层弯曲状况可判断为向斜。
]二、考点透析根据地层判断地壳变动过程1.地层性质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颗粒粗细、成分、颜色等,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例如,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海洋环境;根据红色页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湿热气候;根据含煤地层可推知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2.地层厚度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者是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时间短,或沉积物来源较少。
3.地层相互关系(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如图中A、B、C、D均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图)。
(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因为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的来源(如图)。
(4)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如图)。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1、(2021·安徽蚌埠·高三二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主要由在水平方向上绵延可达数千米的岩墙峭壁构成,岩墙高数百米,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
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
部分地区岩墙上方覆盖数百米高的灰白色石灰岩层,在两者之间常形成宽广的平台。
下图A示意南太行山地质地貌典型结构,图7B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
(1)简述嶂石岩岩墙呈棱角分明块状结构的形成条件。
(2)推测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3)分析石灰岩层和石英砂岩层之间常形成宽广平台的原因。
【答案】(1)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岩性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强;北方地区降水量小,流水侵蚀较弱,岩石棱角分明。
(2)构成嶂石岩地貌的石英砂岩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出露地表;气候的冷暖变化和干湿交替使山地风化和侵蚀强烈,由于岩墙组成岩石岩性差异,岩石重力崩塌加剧,流水使地表物质迁移,共同塑造了嶂石岩地貌。
(3)与石英砂岩相比,石灰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弱;太行山石灰岩层覆盖在石英砂岩层上方,温度变化大,风化作用强,流水侵蚀面积大,岩壁后退快;太行山抬升时间早,石灰岩受侵蚀时间较长;石英砂岩岩性坚硬,且被石灰岩覆盖,岩壁受侵蚀、后退速度较慢,其顶部逐渐暴露,形成宽广的平台。
【解析】(1)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可知,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它的岩性坚硬,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强;“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可知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较弱,所以岩石棱角分明。
(2)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可知,构成嶂石岩地貌的岩石主要是石英砂岩和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两者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着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页岩和泥岩出露地表;强烈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使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被侵蚀掉,上层石英砂岩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塑造了呈阶梯状嶂石岩地貌。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4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4题地表形态的塑造1、下图为凌河地形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煤层形成于砾岩层中B.煤层形成的时间较晚C.煤层由变质作用形成D.皮家处适合开采煤炭2.图示区域P—K期间的地质过程主要为()A.沉积—挤压—侵蚀—沉积B.下沉—侵蚀—抬升—沉积C.沉积—断裂—下沉—沉积D.下沉—沉积—抬升—侵蚀2、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
看它的外观如同地表的沙体被流水冲出的细沟(图)。
但当人们深入谷底则会发现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
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
据此完成下题。
1.人们游览羚羊峡谷的最佳时间是在当地( )A.8点前后B.12点前后C.16点前后D.20点前后2. 羚羊峡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B.岩石风化和流水侵蚀C.岩石风化和风力侵蚀D.生物作用和冰川侵蚀3、苏州鸡笼山位于天平山主峰南900m,海拔53.6m,为花岗岩山体。
山不高,有二峰。
主峰宛如巨大竹笋拔地而起。
其上乱石嶙峋,杂树苍苍,藤蔓垂挂,仿佛一座硕大的山石盆景。
次峰更奇,山巅险峻异常,数块怪石笔立,上面还卧着几块奇石,危如垒木,现称“五人撑伞”。
图a 为“五人撑伞”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五人撑伞”风景的岩石属于图b中的()A. BB. CC. DD. E2.图a中“五人撑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A. 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积B. 地壳下降—岩浆喷发—风化侵蚀C. 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D. 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4、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的地质横剖面示意图,该地区裁弯取直开挖了引水隧洞,连接了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
据此完1-2题。
1.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位于向斜的槽部B.隧道沿线地质条件稳定C.图中的河谷均位于背斜构造之中D.F1断层形成早于F2断层2.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 )A.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B.植被稀疏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地势起伏较小5、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
新高考地理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
考点地貌的形成过程模板八:地貌的形成过程1. 三角洲形成过程①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
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会受流域的植被、地面坡度、土质、降水以及河流上游河段泥沙沉积数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進河流泥沙沉积。
③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
2.辫状水系形成过程①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②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③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3.冲积洪积平原形成过程在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冲(洪)积扇;冲(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连合,形成广阔的洪积—冲积平原。
4.河曲以及嵌入式河曲形成过程河曲的形成①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河曲。
②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移,形成河曲。
③由于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或构造运动造成两岸差异侵蚀而形成的河曲。
嵌入式河曲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地壳的持续抬升,河流下蚀增加,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5.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丹霞地貌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并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地壳抬升与挤压形成(垂直节理发育)中低山脉;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
雅丹地貌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干涸(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物理风化,形成裂隙,风力侵蚀,平坦地面被吹蚀成各种形状。
6.花岗岩峰林地下炽热岩浆入侵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形成花岗岩;花岗岩体发生间歇抬升随着地壳的强烈隆升,花岗岩体受外力风化、剥蚀;形成千姿百态的花岗岩峰林景观。
2020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解密专题02以玄武岩台地、金沙江沙金探究地质地貌的演化过程(解析版)
专题02以玄武岩台地、金沙江沙金探究地质地貌的演化过程【母题来源】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母题题文】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如图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6分)(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12分)(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6分)【试题解析】37.【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
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
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详解】(1)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
(2)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
高考地理三轮复习课件解题基本功地貌地质过程
第四部分:案例解读2,张家界地貌
Q1:什么是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地貌,是石英砂岩在风化、重力崩塌、流水侵蚀等作用下,形成的以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 该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湖南省西北部,贵州高原与湘西北低山过渡的武陵山脉腹地,因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境内最为典型, 故称为“张家界地貌”。
PS: 1,张家界地貌并不是只在张家界才有。 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张家界地貌。 近年来,中国学者还在广西大瑶山、贵 州独山,甚至北京平谷黄松峪发现了类 似的地貌。 2,张家界这个地方也不只有张家界地 貌,还有喀斯特(岩溶)地貌等其他的 地貌类型。
第二部分:案例解读1,嶂石岩地貌
Q2: “长墙”是如何形成的?
图中的岩廊是水平掏蚀的结果,非人为
第二部分:案例解读1,嶂石岩地貌
Q2: “长墙”是如何形成的?
地貌的变化不会停止,还会继续进入新的循环,底部岩层会继续被风化侵蚀,上部岩 层会继续出现重力崩塌(如下图)。
第二部分:案例解读1,嶂石岩地貌
2. 推测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2. 构成嶂石岩地貌的石英砂岩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岩层断 裂地壳抬升,石英砂岩出露地表;气候的冷暖变化和干湿交替 使山地风化和侵蚀强烈,由于岩墙组成岩石岩性差异,岩石重 力崩塌加剧,流水使地表物质迁移,共同塑造了嶂石岩地貌。
第三部分:嶂石岩地貌 Q5:习题
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主要由在水平方向 上绵延可达数千米的岩墙峭壁构成,岩墙高数百米,呈棱角分明 的块状结构。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 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 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部分地区岩墙上方覆盖数百米 高的灰白色石灰岩层,在两者之间常形成宽广的平台。图(上) 示意南太行山地质地貌典型结构,图(下)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 地质地貌形成过程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知识系统考点精讲2.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板块张裂——裂谷、海岭大洋中脊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岸山脉、海沟、岛弧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褶皱山脉、高原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其中A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
2.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
其中E处叫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下的两种地貌类型的答题思路思考方向满分术语侵蚀地貌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的CO2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沉积地貌河流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风力沉积地貌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冰川堆积地貌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案例】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①在浅海环境下接受沉积,形成红色砂岩(沉积岩)②经地壳运动发生隆起抬升(地壳上升)③再经流水侵蚀、切割形成该景观。
五.【特殊地貌】1.嵌入式蛇曲地点:黄河形成过程:宽广、开阔的地区,河流侧蚀为主,形成弯曲河道——地壳快速隆升——河水下蚀将抬起的基岩侵蚀切割,形成嵌入式蛇曲。
最终,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2.爬升沙丘地点:雅鲁藏布江中游强风口地段【地理过程】外力(主要是流水)搬运、沉积——河流枯水期,水位下降,河漫滩及低阶地出露——受风力作用,河漫滩及低阶地上沙丘随迎风坡抬升并在顶部附近堆积,后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在背风坡滑落,形成陡峭的滑落面。
图示:3.千湖沙漠地点:巴西的东北端马拉尼昂州,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国家公园【地理过程】流水搬运——流水沉积(河口大量泥沙受流速减慢和海水顶托作用而阻滞)——风力搬运(干旱季节海风吹向陆地)——风力沉积,形成沙丘——1-6月的雨季,雨水或径流注入,形成泻湖——枯水季节,形成沙漠。
图示:4.钙化池地点:四川黄龙形成过程:古海洋环境,石灰岩沉积——地壳抬升,海陆变迁——冰雪融水和地表水沿着洞穴下渗入地下,在石灰岩层下部形成浅层潜流,携带碳酸氢钙物质——构造运动,岩层断裂,局部地下潜水通过泉眼、岩石裂隙等流出或渗透出地面合成地表溪流——水温升高及压力降低,二氧化碳气体溢出(特别是边坝处,由于薄水效应存在,二氧化碳最容易逸出),碳酸氢钙重新变成碳酸钙,即钙华。
图示:5.辫状水系地点:雅鲁藏布江局部形成过程:河流的比降大,流速大,输沙强度大,洪水季节,流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洪水再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总之,沙与水互不相让地较量,丰水季节,水占上风,枯水季节,沙为主导。
6.北欧峡湾地点:挪威【地理过程】冰川侵蚀成谷——后流水发育,受流水侵蚀,河谷继续发育——气候变暖,冰川后退——海水倒灌,形成峡湾。
图示:7.桌状山地点:四川大瓦山、峨眉山【地理过程】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形成石灰岩岩层——岩浆活动,岩浆喷出,覆盖玄武岩层——断裂上升,形成平顶山。
8.天津贝壳堤地点:天津市滨海地区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过程】黄河改道或者上游植被覆盖率良好,流水作用不强,在天津出海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较少——海浪与潮汐作用相对较强海浪与潮汐将贝壳搬移到海岸堆积——随着贝壳的逐年加积,也就形成了独特的贝壳堤海岸——黄河回归,携带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的海岸线——黄河改道,流水作用和输沙量减弱,海浪与潮汐作用增强,又形成新的贝壳堤。
图示:9.平顶海山地点:太平洋海底局部【地理过程】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火山锥——波浪作用,火山锥被削平——随大洋板块一边移动一边下沉,消失在海平面以下。
证据:平顶海山顶部采集到磨圆的玄武岩砾石及浅水环境化石,如珊瑚。
图示:【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1月月考】福建平潭岛罕见地貌:岛屿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但几百年来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
沙丘上长有稀疏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
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6—7级。
据此完成1—3题。
1.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A.河流沉积出露河床B.岛屿东北部海滨的沙滩C.就地岩石风化D.台湾岛上风力搬运而来2.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A.海水涨潮、落潮,海水堆积B.流水搬运、堆积作用C.君山冰川堆积作用D.君山阻挡、削减风力,风力堆积3.沙丘不移动的主要原因是A.沙丘位于当地山地的背风地带B.沙丘上黑色碎石多,固沙作用明显C.植被根系发达,固沙作用明显D.地形和河流改变沙粒运动方向【答案】1.B 2.D 3.D【解析】1.河流入海,泥沙沉积,如果此沙丘是河流沉积出露河床形成的也应该位于入海口附近;由景观图和材料中提及此处是巨大沙丘,该沙丘地势较高,不可能是河流搬运,A错误。
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是岩石就课后巩固地风化,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应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沙丘上覆盖的黑色碎石风化也应形成黑沙,但景观图中却是黄沙为主,C错误;台湾岛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天气少,且距福建平潭岛遥远,风力搬运到此地的泥沙有限,D错误。
2.海水堆积应位于海岸线附近,与图示沙丘位置不符,A错误;此处的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而成,不是流水搬运堆积形成的,B错误;该地地处福建沿海,海拔低,气温高,不可能有冰川作用,C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受该地区盛行的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遇到君山阻挡,气流抬升风力减弱,最终泥沙原地下沉,风力堆积而形成。
3.结合此地盛行北风和沙丘的位置,沙丘位于当地君山的迎风地带,A错;碎石起到的防风固沙的作用较小,B错误;沙丘上的植被根系发达,能起到固沙作用,但是沙丘上植被稀疏,固沙作用较小,C错误。
(2020·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附近,主峰海拔1087米,山顶如山平的桌面,被称作“上帝的餐桌”。
桌山是地质历史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
山顶溪湖绝迹,植被低矮稀少,景象荒芜。
夏季在海陆风的作用下,晴天时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被称为“上帝的桌布”。
下左图为桌山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桌山景观。
描述桌山主峰“桌面”形成的地质过程。
【答案】(在地质历史时期)在海底形成平坦的沉积岩;沉积岩断裂,整体抬升后内部裂隙较少,顶部平坦;顶部受外力作用(风化和风力侵蚀)进一步被削平为“桌面”。
【解析】(1)由材料“桌山是地质历史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
”可知,山体的石灰岩是经历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于海洋之中;而后在内力作用下,海底岩体断裂后整体抬升露出海面,形成桌山雏形。
由材料“山顶如山平的桌面”可知,桌山山顶地势平坦,说明桌山露出海面后,又受到外力作用,才使其顶部变得像桌面一般平。
(2018·广西高三月考)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历山大群岛位于阿拉斯加半岛东南部沿海,由1100个大小岛屿组成,呈西北-东南向排列。
该群岛的岛屿具有不规则的海岸线,岛与岛之间形成深海峡。
群岛岛屿海岸陡峭,冰川广布,地形崎岖不平,森林茂密。
下图示意亚历山大群岛地理位置。
分析该群岛岛屿陡峭、地形崎岖的原因。
【答案】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表隆升起伏大;受流水侵蚀作用,冰川侵蚀作用等外力作用强烈。
【解析】该群岛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表隆升起伏大。
受流水侵蚀作用,冰川侵蚀作用等外力作用强烈,所以地形陡峭、崎岖。
(2020·全国高三)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绝大部分被古地中海所覆盖,随着地壳不断运动,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陆地,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
约1.4亿年前,长江中游巫山山脉形成,古长江在其西侧流入四川盆地,在其东侧流入江汉盆地。
后来,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
距今300万年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东侧河流成功袭夺(分水岭两侧,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西侧,古长江东流而去,形成长江三峡雏形。
第四纪,巫山山脉继续抬升,长江三峡峡谷(如下图)最终形成。
(l)指出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的自然条件。
(2)从地貌、气候、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隆起对古长江的影响。
(3)说明巫山山脉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袭夺的过程。
(4)推测长江三峡峡谷未来变宽的必要条件。
【答案】(l)地势东高西低;古地中海范围大,靠海近;水量条件能满足流程需要。
(2)地形隆起使古长江落差加大,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峡谷地貌发育;隆起地形阻挡大洋水汽,形成地形雨,增加降水量;改变了区域东高西低的地形地势特征,使古长江流向发生改变,逐渐自西向东流。
(3)青藏高原隆起,巫山西侧古长江水系开始折向东流,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强烈隆起,巫山西侧古长江流域地势整体抬升,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最终东侧河流切穿山脉,成功袭夺西侧河流。
(4)地质条件稳定,峡谷地貌基本格局不变;长江水量稳定,流水侧蚀作用保持或增强。
【解析】本组题以古长江流域水系演变和长江三峡形成过程为命题素材,以时间和空间变化两个维度为线索,设问考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影响下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考查学生综合思维水平和区域认知能力。
(l)本小题需要调动区域地理知识储备,明确古地中海在西,古长江在东。
古长江要注入古地中海,首先需要东高西低的地势条件;其次从材料信息“长江流域绝大部分被古地中海所覆盖”可知古地中海范围大,古长江距离古地中海较近;古长江能流入古地中海还需要有足够的水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