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精品】2023年高考全国考前模拟卷语文(附解析)答案

【精品】2023年高考全国考前模拟卷语文(附解析)答案

2023年高考全国考前模拟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诗文创作发达,亦有各种创作范式。

在各种范式中,至今仍被很多人奉为圭臬的是主张苦心孤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为文须千斟万酌,以求一是”(郑燮)。

然而,还有一种与此完全相反的范式,其反对精心酝酿构思,反对千番推敲、万般润色,反对苦心布置经营,总之,反对一切理性思维主导下的绸缪和创造。

这种创作范式可用“直出即是”四字提要钩玄,其中包含着文学创作的源始范式和后起的一种颇有深意的创作理念。

萧子显为“直出即是”创作范式的实践者和倡导者之一。

他言自己创作的情形:“每有制作,特寡思功,须其自来,不以力构。

”萧子显因何主张“直出即是”?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的文学观念和逻辑。

《南齐书·文学传论》:“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

”萧子显主于“情”的文章观可上溯到儒家的文学本体论——“诗言志”。

与这种文学本体论相应的文学发生论,以“感物”为创作灵感、创作冲动产生的原因。

感物过程中萌生的情思因于物、因于观物者之心,情思之所因会随时空的变换而变换,甚至转瞬便不再,因而,从感物到下笔成文不能有理性思维的过程。

惟有“直出”,文章才会成为“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

由此可见,“直出即是”实为儒家文学本体论内在要求的创作范式。

如何“直出即是”?“感物”既为创作冲动产生的原因,对世界敞开怀抱、观世界就是必要的主体活动。

至于观照的世界,儒家文学论偏重人伦社会,如《诗大序》中的“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萧子显则偏重于自然风光,如其描述的催生创作冲动的感物:“若乃登高目极,临水送归,风动春朝,月明秋夜,早雁初莺,开花落叶,有来斯应,每不能已也。

2025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过关检测文学类文本阅读(B)(含解析)

2025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过关检测文学类文本阅读(B)(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B)——2025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过关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霜天杨朔昏昏沉沉中,冯卯子觉得有人在拖他、抬他,又脱他的棉袄。

他使尽全身力气,想要抵抗,却只能睁开两只失神的细眼,金大娘和她的女儿妞子出现在他的眼前。

妞子站在炕前,拿着灯。

金大娘身前系了条沾满面粉的围裙,跪在冯卯子旁边,一面拿金创药替他擦伤口,一面唠叨:“老天爷,你这是怎么了?我正在打烧饼,听见院里扑通一声,还当是哪个没长眼的小賊,没想到竟是你昏在地上……”好几个伪军在村子里乱叫,声音一会儿近,一会儿远。

全村的狗都叫起来了。

冯卯子抬起头,吃力地说:“不行,我还得跑!”金大娘连忙按住他的胳膊,着急地说:“你往哪儿跑?我不能见死不救。

你这样出生入死,还不是为了咱们!我活了半辈子,还怕什么死!有我就有你,放心好了。

”冯卯子推开金大娘的手,焦急地说:“你不知道!我死是小事,我有要紧的情报给上级送。

”金大娘心里又生气,又感动。

妞子一直不声不响地站在旁边,这时突然轻声问道:“你们上级离这儿多远?”冯卯子挣扎着坐起身,含混地答:“不远——最多不过四十里【注】地。

”金大娘忍不住埋怨道:“四十里地还说不远,我看你怎么跑得到!派个人去不是一样吗?”冯卯子勉强笑着摇摇头,忍着痛站到地上,才走了几步,不禁脱口叫了一声,重重地跌倒,再也不能动弹了……几个伪军的吵嚷声又隐隐可闻,惹得狗叫得更急了。

刚才在路上,他们隐隐约约地望见个人在跑,便加快脚步追上来,进村后人却不见了。

他们追出村,跑了一段路,不见人影,料定这人躲在村里,便转回头,分散搜索。

一个伪军来到金大娘房前,隔着矮墙见房里还点着灯,纸窗上晃着个又大又黑的人影,心里犯起疑惑来。

他翻过矮墙,轻手轻脚地走到窗下,闭上一只眼,从窗孔一望,不觉高声地叫:“老物件,你做什么?”一面踢开门,像阵风似的闯进来。

屋里就金大娘,她正拿着铁夹子烤烧饼,听见人声,吓得掉转身,用手掩着心窝,指着那个伪军笑骂道:“死鬼,怎么不学好!半夜三更捉弄人!看你冻得那个鬼样子,快过来烤烤火吧。

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语文全国Ⅱ卷(word含答案)

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语文全国Ⅱ卷(word含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公耸,似凫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北京市人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人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人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祠、墓阙等建筑上的雕刻了画像的石块,其反映了汉代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

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是汉代人认识自然的产物,体现了汉代人的一种宇宙观念。

汉画像石中的树包括现实世界中的树和神话传说中的树,这两类树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宇宙空间。

现实世界中的树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树。

汉画像石中的长青树就属于现实世界中的树。

从外形看,长青树的原型是柏树和松树。

人们认为长青树是不死的树,能起到避邪的作用。

其实,长青树还蕴含着积极的精神内涵。

树形纹饰呈现出树木的自然本性,点缀着画面,美化着环境,体现了墓主人对死亡的一种乐观态度。

他们把地下世界装饰得不逊于现实世界,希望自己死后比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得更加幸福。

神话传说中的树也就是所谓的“神树”,其寄托了汉代人希望子孙永世繁衍的愿望。

朱天顺在《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一书中说:“现代和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崇拜大树、古木,在迷信思想上有共同的地方,即崇拜生命力和繁殖能力。

人和动物一代一代死去,可是有些植物活了几百几千年……人们崇拜这种超越人类的力量。

”汉画像石中的神树有很多种,如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扶桑,是象征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树,是太阳升起和栖居的地方;出现在西王母画像石中的若木生长于西方的荒野,是不死神树,是太阳落入和栖居的地方。

在古代人眼中,神树是人们抵达仙界的天梯。

人们把对自然、生命、未来的理解,渗透在对树木的崇拜中,神树体现了人们对长生不死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征服天地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

人教版高三下学期语文二轮强化训练试题(五)(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下学期语文二轮强化训练试题(五)(解析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相关数据显示,音乐综艺节目在数量上连年称霸卫视荧屏。2019年,从国内播袁来看,预计以音乐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在同时段综艺节目中的总占比约25%,当之无愧成为国内第一大综艺类型。
梳理中国音乐综艺发展之路,不难发现,“爆款”都有自己的制胜法宝:1984年开播的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打破上世纪80年代以晚会为主的综艺节目形式,成为中国音乐选秀类节目的开山之作;2004年《超级女声》,打破专业歌手这一限制,从大众中选拔;2012年之后相继推出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拉开专业竞演的帷幕;而2017年以来的音乐综艺市场,既有《歌手》等老牌音乐综艺每年一季的“综N代”产品,也有类似《经典咏流传》《乐队的夏天》《声入人心》等新型品类不断亮相,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和专业化方向。
与此相比,义庄则是封闭的,以血缘为界,族外之人只能在特定情况下得到某种帮助。按月补贴只有本族族人才能获得,且同是族人,依照支系的远近,所得到的帮助也有区别。义庄所体现的是宗族内部的相对平均主义。通过族人捐设义田,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族中的平均分配,保证了族中穷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义庄的基本理念,也是基于人道,但此种人道,是由血缘而凝结,在现代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此种保障是基于普遍人道的关爱,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包含血缘的考虑。面对突发事件时,现代社会的动员能力与反应能力,却不是传统社会可以比拟。面对各类天灾人祸,各类资源能够在短期之内调动而出,并加以传送,往昔嗷嗷待哺、灾民无助的景象不再存在。在应对突发性、重大灾害事故之上,当今中国的快速反应能力,举世瞩目。但在一些经常性的慈善事业,如养老育幼、帮助重病患者、墓葬等公共事件之上,政府的触角却未能全部涉及,更遑论覆盖了。困扰当下国人的大病问题上,许多患者选择面对社会,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呼吁之声,以求得到帮助。围绕农村墓葬改革问题,近年来更有不少争议。

海南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海南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海南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梨花白赵淑萍这世上,大部分的良善之人,不会咒别人死,当然,谋财害命者除外。

但是,对于村里一个叫“梨花白”的人来说,就不一定了。

因为,他是给死人穿衣的。

村里的老人们,在生前,就准备好了一套寿衣,专为以后赴阴曹地府时穿。

入殓或者火化前这行头就得全副换上。

那寿衣,往往是中式衣服,老太太的鞋子,还绣着繁密的花,和戏文里的一样。

为了留在阳间的最后印象,这衣服当然要穿得光鲜、体面,不能皱巴巴的。

可是,死者的身体僵硬了,不好穿,而且亲人们穿,又怕眼泪掉在上面,怕逝者后世流泪烦忧。

于是,就有了专门给死人穿衣的人。

这钱好赚,以前两三百现在七八百了。

而且,主家还得给穿衣人好酒好烟伺候着,伺候他也等于在给死者尽孝。

这村里能够给死人穿衣服的也就两人。

有一人已经很老了,穿得不利索了,现在,有丧事的人家都来找“梨花白”,甚至,外村的人也慕名来请他。

“梨花白”眉清目秀,长得不赖。

他爹娘去世得早,就剩下了他和弟弟两个。

以前大家都穷,这两兄弟孤苦伶仃的日子更难过。

平时,就种点庄稼,还给人家干点杂活。

“梨花白”的弟弟,绰号叫“猫头鹰”,经常小偷小摸。

比如别人家地里的瓜熟了,番薯可收了,他就半夜三更去偷,但是,绝对是东家偷一点,西家偷一点,匀开偷,偷瓜挑熟的,决不踩死瓜藤和生瓜蛋子。

偷桃子常偷那种歪劣干瘪的,但不偷饱满丰润的。

除了吃的,其它东西都不偷。

日子长了,村里人知道是他,只是骂几声,也不怎么理论。

2023届宁夏银川市一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届宁夏银川市一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C.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D.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D.作为《读书》杂志的掌舵人之一,黄平在访谈中的回答能够联系时代,并且条理性强。
5.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是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平台。本文通过对其主要负责人的采访,使读者了解到此刊的特点及办刊理念。
B.黄平认为当下通过《读书》成名的人在大大地减少,是因为时代的聚焦点不在思想文化上,大众文化过于普及了,加之媒体形式过于多样。
多元化、包容性是时代的需要
新京报:有一些读者认为《读书》的包容性没有那么强了,你怎么看?
黄平:如果一些朋友把《读书》定位或者预期为某一方阵营的刊物,那么《读书》可能会让他们失望。我们希望它是百家的,而不是一家的。在这种情况下,听一些、发表一些不是这个阵营里面的人的文章,对于完善自己的思想是有好处的,真正的思想一定是在不同意你的人的论辩中形成和完善的。我们觉得,许多共识被打破以后,变迁的一个结果就是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杂志要作为时代的反映,应该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多元化、包容性是时代的需要。另外,这些年来,我们有意为之的就是开辟一些新领域,找到一些新作者。对我们来说,《读书》应该有多种声音。

2019高三语文培优6

2019高三语文培优6

2019高三语文培优(6)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兵车行唐栋六月的喀嘲昆仑山依然贼冷。

风襄起细碎的砂粒,拍打得车体啪啪作响。

“同志,请开快一点。

”司机慢慢地扭头看了我一眼:“这车,不能开快。

”“真见鬼啦!”“你!”司机的脸冷峻得像块冰岩,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你不知道,这车……只能跑这么快。

”“耽误了病员怎么办?”司机神情坚毅沉稳,催促是没用了。

我把头往后一靠,想像看病中的上官星。

不知这次领导怎的开了恩,竟派车专程送我。

一辆军车静静等候在卫生队院子里,车厢用帆篷严严实实地罩着,夜色下犹如一块巨大的岩石。

这不是上官星的卡车吗?车子颠了,司机竟如临大难,绕车察看了一圈,发现一切完好无损才不安地驾起车缓缓前进。

“自己班长的病一点也不急,车上的东西倒这么经心!”我嘀咕着,心想,这车要是上官星开,早就飞起来了……那是我第一次接到去5700哨卡处理病员的命令,司机就是上官星。

车子呼地窜了出去,罗盘上的指针一下就指到了八十。

“开这么快干什么!”“不是去救护战友吗?哪能慢慢腾腾!”一团旋风旋起高高的尖柱,在山谷间游动。

我感到头有点疼痛。

“不大好受吧?这儿是死人沟,海拔四千米以上。

”“你少唬人!谁不知道前面是个兵站”。

他哈哈大笑起来,“那不是灯火,是鬼火,一代代的商队和朝圣者留下的,我们哨卡就守卫在这条丝绸之路上,多有意思!”车灯下,路两旁尽是片片白骨。

我胸口直跳,只想快点走出这死人沟……司机突然停车,看看路线,才慢慢开过河。

磨磨蹭蹲,上官星的病……我想起过河的情形。

他会不会是自那以后病倒的呢?那天水势真吓人!只记得上官星挠着脑袋思索片刻,一咬牙:要闯了。

他像尊铁塔稳操着车艰难推进。

突然,车熄火了;片刻,冰抉撞击着车体,水从门縫缝直往驾驶室灌!忽地,我闻到股浓浓的酒味﹣﹣上官星举着酒瓶咕咕嘟地猛喝!这深的水,冷的冰,怎么可以……他光身站在齐腰深的水中,用手摇柄狠劲地摇着发动机,摇柄猛击着水面,整个车都在晃动。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2)(含解析)新人教版

文学类文本阅读(2)李仕才小说阅读训练(二)环境描写[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洗礼[法]莫泊桑男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庄门前等候。

五月的太阳把它明亮的光辉倾泻在开着花的苹果树上。

苹果树周围,不断有雪片似的小花瓣撒下来,落入深深的草丛,草丛中蒲公英盛开如火,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

一只乳房饱满的大肚子母猪睡在厩肥堆边;一大群小猪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它们的尾巴像绳子似的卷曲着。

突然间,在那些庄院的大树后面,响起了教堂的钟声,当当当,这微弱而又遥远的召唤在欢乐的天空里播送着。

燕子像箭一样地掠过蓝色天空。

牛圈的气味掺杂着苹果树甜蜜蜜的气息不时飘过。

那些男人中间的一个转身对着房子喊道:“快点,快点,梅利娜,打钟啦!”他大约三十岁光景,是个魁梧的庄稼汉。

他的父亲,一个老头儿,像橡树的躯干那样虬劲盘结,说道:“女人家总不肯早点准备好。

”老头儿的另外两个儿子笑了,其中一个对刚才高声叫喊的大哥说:“去催催吧,波利特。

不然到了中午也出不来。

”那年轻人走进房子去了。

这当儿,保姆在门口出现了,裹在白襁褓里的两个月的婴儿睡在她的肚子上。

随后,那母亲也挽着丈夫的胳膊出来了。

她长得高大壮实,才十八岁,气色红润,面带笑容。

亲属都跟在后面出发了。

保姆抱着怀里的小生命,小心地避开路上的水洼。

老人们规规矩矩地走着。

年轻人却想跳舞了,他们望着路边那些来看热闹的姑娘们。

婴儿的父亲和母亲一本正经地跟在孩子后面,这孩子日后要在人世上代替他们,要继续他们的姓氏,当蒂这个姓氏在全区是有名的。

现在可以望见有尖顶钟楼的教堂了,那钟声在召唤新生的婴儿第一次到天主的家里来。

一条狗跟着他们。

有人扔给它几颗糖杏仁,它就围着人欢蹦乱跳。

教堂的门敞开着。

神父正在祭坛前面等候。

他是个高个子、红头发的年轻人,瘦而结实,也姓当蒂,是孩子的叔叔,孩子父亲的另外一个兄弟。

他按照仪式给他的侄子施了洗礼。

洗礼完毕,这一家人在门口等着神父脱掉祭披又上路了。

现在大家走得很快,因为心里惦记着那顿饭。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全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全

四黎丘丈人1.(1)女,同“汝”,你(2)责,同“债”,讨债(3)反,同“返”,回来2.(1)仿效,装扮(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省略主语(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

省略介词“于”4.(1)状语后置句。

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

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

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

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

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记王忠肃公翱事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2)代太监姓名(3)代“我”,太监自称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

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

(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

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

六《梦溪笔谈》二则1.c2.(1)还(2)确实(3)雨停云散(4)靠近(5)渐渐(6)越过3.c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5.是时久之次日6.比喻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萧颖士恃才傲物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2)美景:今义胜利(3)突然:今义凶暴(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5)道歉:今义感谢(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8)死在,是两个单音节词:今义最终,一个双音节词2.(1)“陵”同“凌”,侮辱(2)“卒”同“猝”,突然(3)“常”同“尝”曾经3.D4.(1)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但未能面见到他,现在他很是惊愕。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颍阴侯灌婴者,睢阳贩缯.者也。

高祖之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章邯败杀项梁,而沛公还军于砀,婴初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扛里,疾斗,赐爵七大夫。

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①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

从还定三秦,下栎阳,降塞王。

击项羽将龙且、魏相项他军定陶南,疾战,破之。

赐婴爵列侯..,号昌文侯,食杜平乡。

汉王立为皇帝,赐益婴邑三千户。

其秋,以车骑将军从击破燕王臧荼。

明年丛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

黥布反,以车骑将军先出,攻布别将于相,破之,斩亚将楼烦将三人。

布已破,高帝归,定令婴食颖阴五千户,除前所食邑..。

婴自破布归,高帝崩,婴以列侯事孝惠帝及吕太后。

太后崩,吕禄等以赵王自置为将军,军长安,为乱。

齐哀王闻之,举兵西,且入诛不当为王者。

上将军吕禄等闻之,乃遣婴为大将,将军往击之。

婴行至荥阳,乃与绛侯等谋,因屯兵荥阳,风齐王以诛吕氏事,齐兵止不前。

绛侯等既诛诸吕,齐王罢兵归,婴亦罢兵自荥阳归,与绛侯、陈平共立代王为孝文皇帝。

孝文皇帝于是益封婴三千户,赐黄金千斤,拜为太尉。

三岁,绛侯勃免相就国,婴为丞相,罢太尉官。

是岁,匈奴大入北地、上郡,令丞相婴将骑八万五千往击匈奴。

匈奴去,济北王反,诏乃罢婴之兵。

后岁余,婴以丞相卒,谥曰懿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注]①尸:尸乡,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B.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C.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D.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缯是古代对丝织物的总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织物包含绡、绸、缎、锦、绢、绫、罗等。

2025届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愿做一棵树李国华村庄西边那棵大柏树枯了,上了年纪的老人说,那是因为这棵古柏树偷听了村里太多太多的故事。

说到这棵古树,记忆的闸门总也关不住,似有凶猛的洪水不停地在撞击。

我的家乡下竹中村史载已有1700年的历史,往上推算一下就到了东晋时期,我脑子里时常闪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他描绘的最佳幸福生活。

我多么祈盼那粒桃花源的种子在故乡的泥土里长成参天大树。

有树的地方就有绿,绿色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体现。

听奶奶说,树,是家乡曾经的骄傲。

这个骄傲却在两次疯狂的砍伐中逝去了。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我们家乡也曾有一番桃源美景。

那时,你顺着村前的溪水行走三四百步,也有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中间还有梨树和李子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穿过桃林,呈现在眼前的也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村庄东西南北各有一条路,路的两边是田,田的两边是山,山的两坡全被松树、杉树、香樟树包裹着。

一山连着一山,一峰接着一峰,一沟环着一沟,放眼望去满坡堆着烟雨,尽是满眼的绿。

奶奶讲,不知什么时候老虎也迷恋上了这里的美景。

那会儿村里谁家孩子夜晚啼哭,大人们常说:“你再哭,等下老虎来了。

”这的确不是吓唬人的,村里的伍叔公就在村后头打死了一只老虎。

伍叔公是个拳师,很有招式,七八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伢子很难拢他的身。

那天傍晚,伍叔公从后山那片松树林下来,走在半路突然听到一丝异样的声音。

凭着自己的功夫,他知道这是一只野兽。

伍叔公警觉地回头观望,这一望不打紧,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不远处站着一只吊睛白额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24年高三5月份综合模拟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24年高三5月份综合模拟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24年高三5月份综合模拟检测试题语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宋志坚王充《论衡》中的《薄葬》篇,结合有鬼无鬼,专论厚葬薄葬,对于儒墨两家均有批评。

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

他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

因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厚葬才有意义。

死人成为鬼之后因“厚葬”感受的是厚遇,由薄葬体验的是薄义。

活人希冀先人福佑后人,又怕死神“成形害人”,就难免趋“厚”弃“薄”,财产多的不怕厚葬把自己搞穷,权势大的不怕人家来掘墓。

即使财力不济,也要勉为其难。

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论是相互矛盾的。

倘若真的有鬼,听从墨家的薄葬主张“(不)丧物索用”怎么得了?王充认为:这种自相矛盾,是包括薄葬的主张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倡导厚葬的儒家不信鬼,“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一个范本,连鲁迅也称颂“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

但儒家(包括孔子)的无鬼论不彻底。

“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之,而亦无以定实然”。

其实,对于孔子来说,此非不能,实乃不为,他心中是有小旮旯的。

王充在《薄葬》篇中指出了这一点:“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

”葬礼是儒家之“礼”的一个重要方面。

倘若世人皆知“死人无知,不能为鬼”,厚葬也好,礼葬也罢,岂不都会难以为继?对此,从孔子到汉代的陆贾心里都是明白的。

这就难怪“不肯随俗谈鬼神”的孔子,要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来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了。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斗争”。

2025届闽粤赣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闽粤赣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闽粤赣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蜀绣又名“川绣”,诞生于民风的巴蜀大地,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

其用料,针法严谨,线条流畅,与湘绣、粵绣、苏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蜀绣历史悠久,起源于商代,成熟于汉代,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

蜀绣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至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行业,仅在成都九龙巷、科甲巷一带就有八九十家。

蜀绣的这一时期,品种繁多,构图疏朗,色彩淡雅,针脚平齐代表了历史上蜀绣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

但是近年来,曾经的蜀绣,其发展已严重滞后,与号称“百万绣工”的苏绣相距甚远。

蜀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得到保护和传承。

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蜀绣?在理念上,既要继承传统工艺的精髓,又要融人现代设计的元素,( ),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蜀绣精品。

在传承上,应创新蜀绣教育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实用性的高素质、高技艺专业人才。

为此,蜀绣学院落户“蜀绣之乡”——郫都区安靖街道。

该学院将与高校、蜀绣技能大师联合办学,让蜀绣事业、兴旺发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纯朴讲究盛极一时青出于蓝B.淳朴讲究盛极一时后继有人C.淳朴考究风靡一时后继有人D.纯朴考究风靡一时青出于蓝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一时期的蜀绣,品种繁多,构图疏朗,色彩淡雅,针脚平齐,代表了历史上蜀绣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

B.蜀绣的这一时期,品种繁多,构图疏朗,色彩淡雅,针脚平齐,代表了历史上蜀绣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鬼误(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鬼误(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鬼误(含答案)全国通用鬼误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1、俄而声渐绕榻,心益怖,以手启被,出两目视。

(2 分)2、客大骇,跃起,持被扑鬼,而裸居其上。

(2 分)能力练习二——给文章加标点:驴村严氏为苕中旧族其亭馆皆芜秽不葺有客宿其外楼败槛折棂积尘满几客殊胆弱人静后蒙被而卧忽闻楼上橐橐声心栗焉以为鬼来矣(答案见第2 页)练习一答案:1、一会儿那声音渐渐地绕到床边来了,心中更是恐怖,用手掀起被子,露出两只眼睛来察看。

2、那客人非常害怕,跳起来,拿被子扑鬼,就裸体坐在上面。

练习二答案:驴村严氏,为苕中旧族。

其亭馆皆芜秽不葺。

有客宿其外楼,败槛折棂,积尘满几。

客殊胆弱,人静后,蒙被而卧。

忽闻楼上橐橐声,心栗焉,以为鬼来矣。

原文:驴村严氏,为苕中旧族。

其亭馆皆芜秽不葺。

有客宿其外楼,败槛折棂,积尘满几。

客殊胆弱,人静后,蒙被而卧。

忽闻楼上橐橐声,心栗焉,以为鬼来矣。

俄而声渐绕榻,心益怖,以手启被,出两目视,于黑影中见渺小鬼搴帷直入。

客大骇,跃起,持被扑鬼,而裸居其上,坚坐达曙。

主人出,呼客下榻,共视之,则其家扑雀狸也。

翻译:驴村严家,是苕中的贵族遗旧。

他们家的亭台馆舍荒芜腐朽有失修缮。

有位客人住在他家的外楼,(那楼)栏杆破败窗格断折,尘埃积满茶几。

(那)客人胆子特别小,(夜深)人静后,蒙着被子睡觉。

忽然听见楼上有笃笃声,心中颤栗,以为鬼来了。

一会儿那声音渐渐地绕到床边来了,心中更是恐怖,用手掀起被子,露出两只眼睛来察看,在黑影中看见很小的鬼撩起帐子进来。

那客人非常害怕,跳起来,拿被子扑鬼,就裸体坐在上面,坚持坐着直到天亮。

(清早)主人进来,叫客人起床(时),两人一起看那鬼,是他家抓麻雀的猫啊。

拓展阅读——四十千《四十千》取自于《聊斋志异》的卷一第三十二篇,全文很短,完全以因果报应的方式来写。

讲述了一个很富有的仆人,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来向自己讨债,之后妻子就生了一个儿子,他知道原委后,就尽着额定的数额抚养,结果果然在钱将要用尽之时,儿子就死掉了。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象湖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象湖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象湖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萧乾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

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

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

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

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

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

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

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

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

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

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

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

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

湖南省湘东六校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湘东六校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湘东六校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与文学的“联姻”已经为当今文坛生产了堪称的文学作品,并以广泛的影响力打造出中国网络文学现象。

当我们深情虚拟网络中那个神奇的文学世界会发现,数以千万的写手,数以亿计的读者群体,为我们打造的这个文学世界,(),共同构建一个伟大民族心灵愉悦、情感寄托的精神家园。

这不仅成为网络时代文学新变最为重要的表征,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创新。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之根。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对于网络文学具有固本培元、强筋壮骨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被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就能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家园,传承民族精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汗牛充栋注视培育延绵不绝B.浩如烟海注视孕育生生不息C.还如烟海凝视培育生生不息D.汗牛充栋凝视孕育延绵不绝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实一种文化的力量也在汇聚B.一种文化的力量其实是在汇聚C.其实是在汇聚一种文化的力量D.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在汇聚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被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家园。

B.只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家园。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被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就能传承民族精神,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
宋志坚
王充《论衡》中的《薄葬》篇,结合有鬼无鬼,专论厚葬薄葬,对于儒墨两家均有批评。

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

他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

因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厚葬才有意义。

死人成为鬼之后因“厚葬”感受的是厚遇,由薄葬体验的是薄义。

活人希冀先人福佑后人,又怕死神“成形害人”,就难免趋“厚”弃“薄”,财产多的不怕厚葬把自己搞穷,权势大的不怕人家来掘墓。

即使财力不济,也要勉为其难。

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论是相互矛盾的。

倘若真的有鬼,听从墨家的薄葬主张“(不)丧物索用”怎么得了?王充认为:这种自相矛盾,是包括薄葬的主张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倡导厚葬的儒家不信鬼,“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一个范本,连鲁迅也称颂“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

但儒家(包括孔子)的无鬼论不彻底。

“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之,而亦无以定实然”。

其实,对于孔子来说,此非不能,实乃不为,他心中是有小旮旯的。

王充在《薄葬》篇中指出了这一点: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

”葬礼是儒家之“礼”的一个重要方面。

倘若世人皆知“死人无知,不能为鬼”,厚葬也好,礼葬也罢,岂不都会难以为继?对此,从孔子到汉代的陆贾心里都是明白的。

这就难怪“不肯随俗谈鬼神”的孔子,要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来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了。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斗争”。

孟子将墨子当作“无父”之“禽兽”,汉儒、宋儒都将墨家当作“攻乎异端”的重要对象,丧葬问题即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王充属于儒家,但他赞成薄葬,仅是《薄葬》这篇名,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他反对厚葬的观点,他赞成儒家的无鬼论,但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也毫不掩饰孔子以及儒家的小旮旯。

赞成薄葬的王充,却又批评主张薄葬的墨家,他没有就事论事,反对厚葬的不仅是墨家,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说了儒者的四个“不可”,其中之一,便是“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

然而,王充不但看到厚葬可能导致的“财尽民贫,国空兵弱”之恶果,更能从厚葬薄葬论与有鬼无鬼关系,洞悉厚葬之源。

王充在《作对》篇中直言:“今著《论死》、及《死伪》之篇,明死无知,不能为鬼,冀观览者将晓解约葬,更为节俭。

”做学问的,很容易以学派站队,以观点划线,党同伐异。

王充却是一码归一码,不为某一学派或某一观点所囿,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各取所长,各弃所短。

这种实事求是精神,窃以为相当难得。

(原载《文汇报》2013年12月28日)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充在《薄葬(中结合有鬼无鬼的观点,对儒家的厚葬主张和墨家的薄葬主张均进行了批判。

B.作者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

C.生在一个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正是因为如果孔子坚持无鬼论,那么儒家主张的葬礼中的“礼”,就不会被人们认同。

D.作者认为,做学问的人,总以学派为标准站队,以观点为标准划清界限,党同伐异,而王充却不是此类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充准确地抓住了墨家主张问题的核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很好的揭示了墨家包括“薄葬”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B.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模糊观点,正是为了说明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并不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C.作者先驳自相矛盾的墨家,再批推崇厚葬的儒家,顺势提出自己对王充的看法,有理有据,水到渠成。

D .引用《作对》篇中的话,是为了证明王充作为一个儒家学者不信鬼,主张薄葬,且毫不避讳谈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丧葬问题是儒墨之争的一个焦点,两者针锋相对,势同水火,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之争”。

B.孔子坚持厚葬主张,为推行“礼葬”,在有鬼无鬼的问题上避而不谈,历代儒家学者亦是如此。

C.当年晏子向正想封赏孔子的齐景公进言,指出儒家的“四个不可”,可见当时儒墨之争的激烈状况。

D.王充虽指斥墨家的有鬼论,但能摒弃派别之争,赞同墨家薄葬主张,正是其作为学者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答案:
1.C(A.王充批评的并非墨家薄葬主张,而是其“有鬼论”。

B.是“王充认为”,而非“作者认为”。

D.“总”错误,原文为“很容易”)
2.B(从全文来看,孔子是持“无鬼论”的,其持模糊观点,“此非不能,实乃不为”)
3.D(A.强加因果。

B.从原文来看,并非所有儒家学者支持厚葬主张,晏子和王充就反对厚葬,也并非所有的儒家学者对有鬼无鬼问题避而不谈。

C.晏子之论并不能体现儒墨之争的激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