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品德素养
小学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
小学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摘要】小学课外阅读在德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品德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阅读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感恩之心。
小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故事,从中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提升道德修养。
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让他们在阅读中受益,同时在德育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德育的途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的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德育渗透,学生品德,小说故事,明辨是非,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感恩之心,重要性,积极参与。
1. 引言1.1 小学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是培养学生品格、修养和道德素质的过程,而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心灵空间,让他们在阅读中感悟人生、领悟道德。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阅读的一种形式,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从而对人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 正文2.1 课外阅读对学生品德的影响课外阅读对学生品德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通过阅读各种故事和文章,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从中学习到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如何坚持追求目标等等。
这些品德教育的内容在课外阅读中往往以轻松愉快的形式呈现,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在阅读中,学生也会模仿书中的正面角色,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行为方式。
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榜样,学生可以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品格,比如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勇敢坚强等。
这些品德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外阅读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好的情感和情境,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善良心和爱心。
当学生读到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时,会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态度,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出一颗感恩之心。
小学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
小学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摘要】小学课外阅读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以促进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
文章首先探讨了课外阅读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小学课外阅读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并阐述了德育教育在课外阅读中的体现。
进一步讨论了小学生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提升道德修养,以及课外阅读对小学生品德塑造的作用。
最后总结指出,小学课外阅读为德育渗透提供了重要途径,对小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提倡小学生多参与有益的课外阅读活动,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德育渗透、重要性、方式方法、体现、道德修养、品德塑造、全面发展、积极作用、参与活动、提倡。
1. 引言1.1 小学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小学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在课余时间自愿选择并阅读的图书、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德育渗透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德育渗透,指的是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小学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就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观,提高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
2. 正文2.1 课外阅读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德育渗透的使命和责任。
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小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文化,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小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培养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中,小学生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从而启发他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人与社会的关系,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阅读,小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会尊重他人的差异,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意识。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精选16篇)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精选16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篇11、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要训练和培养学生阅读的熟练技巧,构成较强的阅读本事,仅有经过有计划的、很多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
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本事。
当新的学习资料呈此刻他们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快。
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积累的很多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并运用到自我的学习与写作中,语文本事便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2、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
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自我心中树立一个英雄形象或学习的榜样,而教师、科学家、军人、医生、工程师等崇高的职业人士往往会成为他们学习、模仿或崇拜喜欢的对象。
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经过阅读各类书籍认识他们的,学生在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我的思想、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并进取地履行到自身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上。
3、课外阅读有利于小学生发展个性。
扩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面能够使孩子个性健康、顺利地发展。
阅读好的书刊、作品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个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
而整天埋于题海、不关心世事的孩子,其个性往往比较忧郁、孤僻。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的个性,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因材施教,扩充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最独特的个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课外阅读有利于各科的学习。
课外阅读不仅仅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多正面影响。
课外阅读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本事,还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学生会将自我从课外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们从课内书籍中所获得的知识中去,融会贯通,构成一种良性循环,使知识更加牢固。
5、课外阅读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课外阅读能够扩大学生们的智力背景,书读得越多,知识面就会越开阔,同时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头脑,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探究引言: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渠道。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接触各种作品,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感悟人生真谛,塑造自己的情感品质和道德品格。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成为了当下教育界亟待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对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进行探究。
一、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一种情感投射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从而感同身受,悟出其中的情感与品德。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作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作品中人物的品德与情感,激发学生内心的善良之情,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可以选择《小王子》、《红楼梦》等作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其中的情感、品格,进而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阅读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思想和历史背景,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文学经典,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用心品味其中的人文情怀、人文精神。
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态度、情感等方面,启发学生关爱生命,珍惜历史,热爱文化,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可以选择《围城》、《活着》等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体会其中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阅读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作品中人物的遭遇、选择和担当,悟出其中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言行举止。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大事、民生疾苦,认识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与担当。
可以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等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担当精神与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担当。
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审美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课外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吸收的黄金时期,课外阅读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广泛、更丰富的知识资源。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不同的知识领域,拓展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思维,促进认知结构的发育。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科普读物了解自然、科学知识;通过阅读名人传记了解历史、人物故事;通过阅读小说、童话故事了解世界文学名著和民间传统文化。
这些丰富多彩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更主动、更积极。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识别能力。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适应不同的阅读要求,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名著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阅读诗歌、小品文提高自己的语感和审美能力;通过阅读报纸、杂志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信息获取能力。
这些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审美能力语文教学的另一大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审美能力。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到更多真善美的内容,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品德。
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人生感悟和人生道理;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情感世界和人性观念;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更多的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
这些都对学生的情感、品德和审美素养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而广泛的课外阅读与学生学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以及重要的意义。
就此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品质、此外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凭借丰富的文化底蕴滋养稚嫩的心灵,充实空洞的头脑,也是使孩子受益终身的重要举措。
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价值作用。
一、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作用(一)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得益于课外看书。
”课外阅读不仅能够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
小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一方面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丰富他们的头脑,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能够把课外积累的知识充分融入到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使知识更加牢固。
(二) 课外阅读有利于智力的开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读哪些书,根据儿童成长年龄与心理发展的规律研究表明,儿童的黄金阅读期(8—14岁),其中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 5—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
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
所以儿童在10—14岁四年多的时间里,应该让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大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为他今后的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此外也包括教育学生“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
小学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
小学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小学阶段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除了在学校进行正规的课堂教育外,课外阅读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德育渗透到小学课外阅读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了解到不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阅读《小红帽》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明白爱心、善良和助人为乐等道德观念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乐于助人的品质。
通过阅读《坚持不懈的小蜗牛》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坚持、勇敢和努力等品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学习到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培养出优良的品德。
小学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
德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可以向学生传授丰富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
除了一些经典的名著和童话故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小说、报告文学和生活杂文等。
引导学生阅读《红岩》这本小说,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革命英雄的崇高品质和为人民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引导学生阅读《生命的旋律》这本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残疾人士在逆境中坚持不懈、超越自我的故事,培养学生关心弱势群体、珍惜生命的意识。
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让他们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小学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透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美好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
通过阅读诗词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培养出审美情趣;通过阅读人物传记和历史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优秀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培养出崇拜英雄的情感;通过阅读社会生活和人文地理类书籍,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培养出广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
北师版小学品德四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
北师版小学品德四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
项】
介绍
本文档为北师版小学品德四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的介绍。
本专项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拓展知识面,培养阅读惯。
目标
通过参与本专项,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 培养阅读惯和兴趣
- 拓展知识面,丰富内涵
- 培养学生的品德观念和道德修养
-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内容
本专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文学阅读
学生将通过阅读一系列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名
人故事等,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通过这些作品,
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人物形象、情节的发展以及故事背后的道德理念。
论述阅读
学生将通过阅读一些简单的文章,如校园新闻、社会新闻、人物传记等,培养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学生将学会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阅读
学生将通过阅读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了解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通过欣赏、背诵和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计划安排
本专项的研究时间为每周两节课,共计8周。
每节课的研究内容包括文学阅读、论述阅读和诗歌阅读的相关活动。
评估方式
学生将通过课后作业、口头表达、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
评估将注重学生的观点表达、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
通过本专项的学习,学生将培养良好的品德,丰富知识储备,提高阅读和思维能力。
这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积极参与,共同成长!。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提升的道德素养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提升的道德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
而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启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寄托阅读能力提升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寄托。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共鸣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本中人物、情节的情感反应,并引导他们思考其中的道德取向。
例如,在教学《小王子》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王子对友情、责任和勇敢等价值观的追求,从而启发学生对友情、责任和勇敢等道德素养的感悟。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存在的道德问题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提升道德素养。
教师可以针对文本中的人物行为、道德抉择等方面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理解真善美。
例如,在教学《荷马史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英雄人物的意义、英雄人物的道德行为是否值得效仿等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英雄主义、勇敢和正义等道德价值的思考。
三、开展道德伦理教育与文学教学的融合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可以将道德伦理教育与文学教学相融合。
通过选取具有道德价值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知和思考道德问题,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
例如,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贾宝玉的人生观以及他对家庭、友情、爱情和物质欲望的态度,从而引发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思考和反思。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道德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其批判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道德观点进行评价和归纳,培养他们对于道德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例如,在教学《论语》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思想对于个人修养、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五、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与社会责任感最后,语文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除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德育素养的培养也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阅读教学领域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阅读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培养情感和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阅读素养不仅包括识字、阅读、理解和评价文本信息的能力,还包括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增强自我认知、感知他人情感、思考道德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不经意地接触到各种主题、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还可以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一、选择适合教育素养的阅读材料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选择那些既有深度、内涵又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文学作品。
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都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道德情感。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人物性格和历史事件,从中体会人生百态,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和判断能力。
一些文学名著中也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情感体验,如《小王子》、《草房子》等,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和感悟更多的人文情怀和道德观念。
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不仅是要理解文字表面的含义,更要通过阅读去思考、去感悟。
在阅读名著《草房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的情感体验、人物的成长变化等角度去思考,从中体味人生之美和在困境中的生存智慧。
这种深层次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感悟文学作品背后的人生哲理和人性真谛,提升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德育素养。
三、组织阅读活动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时事话题或学生生活中的故事,开展一些德育教育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探究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增强语言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生感悟和道德观念,从而提升德育素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德育素养的内涵、阅读对德育素养的作用以及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的策略等方面展开探究。
一、德育素养的内涵二、阅读对德育素养的作用1.培养审美情操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强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用心描绘的人物形象、情节,领略到美好的文字和句子。
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可以领略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感受到美的力量。
这种审美情操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德育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加注重品德修养和自身的修养。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阅读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往往体现了作者对价值观念的思考和表达。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反思人生的价值追求和道德选择。
通过这些文字中蕴含的意义,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素养。
3.增强社会责任感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世界,更能够让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热爱。
通过阅读社会类题材的作品,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变革,体会到作者对社会的关怀和呼应。
这些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激发起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热爱,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1.精心选择文学作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接触到多元化的文学作品,从而扩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
在选择文学作品时,可以着重选择那些蕴含深厚道德内涵,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道德的追求。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方面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而德育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以期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通过对这些情感的感知和理解,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善良、勇敢、坚韧等优秀品质,也可以感受到反面人物的自私、懦弱、自负等消极品质。
通过对这些情感的感知和理解,学生可以逐渐领会到何为善,何为恶,从而在情感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巧妙塑造和情感表达的细腻描写,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到生活中的道德真谛。
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学生可以明白善良、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而自私自利、欺骗他人是可耻的行为。
通过这样的情感培养,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情感体验阅读不仅仅是一种知识获取的过程,更是一种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的过程。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进行交流,从中获得情感共鸣和情感升华。
在这样的情感交流与体验中,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情感修养,培养出一颗善于感受他人情感的心灵。
在情感交流与体验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借助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达到对美的情感的感知和理解。
在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情感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美的存在和美的力量,从而促使学生在情感上接触到美,领会到美,培养出一种纯美之情,养成一种崇高的情感品格。
六年级班级阅读计划培养品德修养
六年级班级阅读计划培养品德修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品德修养不仅涉及到个人的道德选择和行为规范,还与学习成绩、人际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
为了帮助六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升品德修养水平,我们特别制定了六年级班级阅读计划。
通过精心挑选的书籍,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品德的终身学习者。
一、阅读书单1.《小王子》- 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这部经典的童话作品以其朴素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吸引了全世界的读者。
通过读这本书,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友爱、责任、勇气等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童年》- 高尔基《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通过描述一个贫穷孤苦的小男孩的成长历程,展现了自强不息、坚毅不拔的品德力量。
这本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困境中的坚持与勇气,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努力。
3.《小灰灰的火车》- 钱歌川《小灰灰的火车》是一本讲述了对待别人问题的书籍。
通过小灰灰和邻居们的互动,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友善、尊重他人和关爱社区的重要性。
这本书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品德修养,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巧妈妈学营养》- 陈韵元这本儿童营养读物通过简单易懂的文字和形象生动的插图介绍了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健康饮食习惯。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学生们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自身的健康意识和责任感。
二、阅读计划1.每周阅读时间安排每周安排适量的阅读时间,每天保证30分钟的专注阅读时间,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阅读记录和分享学生们需要每周记录自己的阅读内容和感想,并在班级同学之间进行分享。
通过分享与交流,学生们能够相互激发阅读兴趣和积极的思考。
3.阅读挑战赛每个月组织一次阅读挑战赛,鼓励学生们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和提升阅读能力。
比如每个月设定一个主题,学生们可以选择相应的书籍进行阅读,并进行演讲或写作分享。
六年级生应该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品德
六年级生应该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品德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品德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能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六年级生应该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品德呢?首先,要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才会主动去阅读。
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喜好,为他们推荐合适的书籍。
比如,对于喜欢冒险的孩子,可以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对于喜欢幻想的孩子,可以推荐《哈利·波特》系列。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读书分享会、故事大赛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
当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了乐趣,他们就会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包括阅读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
六年级的学生应该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比如睡前半小时或者周末的下午。
阅读的地点可以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如图书馆、书房等。
在阅读方式上,要学会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对于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者重要的学习资料,要进行精读,仔细品味其中的语言、结构和思想;对于一般性的书籍或者杂志,可以进行泛读,快速获取主要信息。
此外,还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有助于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和记忆。
再者,要学会选择合适的书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的种类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
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辨别,选择那些有益的、有价值的书籍。
可以参考老师、家长和同学的推荐,也可以通过阅读书评、简介等方式来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和质量。
同时,要避免阅读那些低俗、暴力、恐怖等不良书籍,以免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阅读时,要有正确的态度。
要保持专注和认真,不能三心二意。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对于书中的观点和内容,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不能盲目接受。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敢于质疑,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和智慧。
[品德提升,阅读扎根]如何提升个人品德
[品德提升,阅读扎根]如何提升个人品德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自20__年我校就开始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几年来,我们课题组立足教学实践,积累了第一手资料,重点探索和研究了课外阅读如何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以提升学生阅读品质为己任,让学生在书香的浸染下打好精神的底子,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之路。
一、养成读书习惯——书香永驻两年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个性表现有了明显的好转。
经统计,学生课外阅读从“不看”到“看”的人数在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增加,班级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班级里,打打闹闹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粗脖子红脸的现象基本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津津乐道地谈论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同学之间发生的摩擦也少了,即使有大家也会妥善地解决;作业的质量也日益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也有了提高。
二、正确选择图书,学会“辨析”我们通过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辩论活动提升学生阅读品味,引领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图书。
随机抽取了学校3~6年级100位学生,对他们所拥有的图书的种类进行了调查。
小说故事、科普读物、人物传记三类书籍慢慢增多,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学生阅读的观念正在调整。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已经慢慢进行自觉地判断,思索和分析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究竟是宣扬真实还是虚假,准确抑或谬误,正义抑或邪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意识地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
而从学生的读书随笔和感言中,这种意识我们也可以略窥一斑。
三、参与阅读实践,学会“做人”在今年的镇农运会庆祝活动训练前期,学校组织六年级的部分女生参与训练。
虽然已过中秋,但气温一直徘徊在二十七八度左右,下午更是酷热难耐,队员们每天下午上完两节课后就背上沉重的腰鼓进行排练,一练就是40分钟,每次都是口干舌燥、腿脚酸软。
培养道德观念中学生如何通过课外阅读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培养道德观念中学生如何通过课外阅读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道德观念:中学生如何通过课外阅读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道德教育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仅仅依靠课堂内的教育很难完全满足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因此,课外阅读成为了一种有效且必要的方式,以培养中学生的道德观念。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探讨如何通过课外阅读培养中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首先,课外阅读提供了更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课堂内的道德教育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和课本的知识为主,内容有限且单一。
而通过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书籍,涵盖了更广泛的道德故事和经验。
比如,《小王子》、《哈利·波特》等经典文学作品,都能够引导中学生理解友谊、勇气、责任等道德价值观。
通过这些故事的阅读,中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理解道德问题,获得更全面的道德教育。
其次,课外阅读可以培养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在阅读过程中,中学生需要理解并思考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背后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他们必须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例如,在读一本关于善恶选择的小说时,中学生需要评估角色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准则,并通过自己的判断来确定自己的立场。
这种思辨和判断的能力对于中学生的道德成长至关重要,而课外阅读正是提供了锻炼这些能力的平台。
此外,课外阅读还能够拓展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
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中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到不同人物的不同道德思考方式,还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例如,通过读《红与黑》,中学生可以思考主人公的内心挣扎及他所承受的道德压力,从而对真实社会中的道德抉择有所了解。
这种从作品中获取情感和人生观的经历,能够让中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最后,课外阅读还能够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文化名著、哲学著作等,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更深入和系统的思想。
例如,读经典的《论语》、《大学》,能够让中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和道德原则,这对于他们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
小学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阅读是一种能够开拓视野、提高语言能力和培养情感的重要活动,而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黄金时期。
通过精心挑选优秀的读物,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阅读,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格修养,对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读物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世界还处于成长发展的阶段,因此在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目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来挑选适合的读物。
要注重书籍内涵的合理性,内容不宜过于抽象复杂,也不宜过于简单单薄,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和阅读习惯,选择一些贴近生活、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的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愉悦和满足,从而愿意主动去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二、引导学生注重品德修养在读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常与学生交流讨论,引导他们认真品味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展开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分享和解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懂得尊重他人、勇于承担责任、关心爱护他人、对待生活充满勇气与希望,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在欣赏文学作品的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些理性与感性的价值观念,使他们逐渐形成独立、自信、乐观向上的品质。
三、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引导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指导、互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善恶、真善美的含义,认识到心灵的力量及其在人生中的作用。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德,什么是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真正意义,引领他们向着积极、健康、向善的价值追求方向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阅读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感悟人生、提升情感功底。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世界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读书,可以引导他们体验不同的情感、认识社会现实和人性,让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感悟生活的真谛,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探究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首先,通过阅读教学,我们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选择教材时,我们应该注重内容的积极性和正能量,挑选那些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书籍,从中挖掘出有启发性、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正义、诚信、友爱等美好品质。
其次,通过阅读教学,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描写祖国美景或者英雄事迹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爱上祖国,加强国家意识,培养国家责任感。
再次,通过阅读教学,我们可以锻炼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更要深入思考并总结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通过此类方法,我们能够让学生学会感恩、宽容、积极向上等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
最后,通过阅读教学,我们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适合阅读的书籍,分享阅读的体验,其中互动的氛围可以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让家庭关系更加融洽。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当下的中国教育中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和人格塑造。
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远远不够,更应该让学生掌握人生道路上的正确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德育素养探究随着教育事业不断深入推进,教育的目标和意义也不断升级,不只是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学习和积累,也要涉及学生的德育培养,因此在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德育素养的提升。
阅读教学是综合性教学的一种,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并且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本文探讨了阅读教学对德育素养的影响以及如何提升德育素养的方法。
一、阅读教学对德育素养的影响1.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阅读教学通过阅读的过程和结构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思维发展从认知过程开始,靠着阅读材料内容的分析、归纳、总结,进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又通过理解阅读材料中的情节、人物、环境背景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由发挥,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并且使学生拥有更高的人文素养。
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并理解材料中存在的美学元素,如情感、形式、色彩、节奏等,再加上学生本身对于阅读的个人感受和意见,就能够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到对于美学的感悟和理解,从而培养出学生在审美方面的敏锐感和理解力。
3.增强学生的品德意识阅读教学中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品德的认识和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通过阅读材料中传递的思想、意义、道德等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并将这些美好的品德导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
二、如何提升德育素养1.符合学生兴趣的阅读材料在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方面,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选材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能力,并且挑选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适合的材料。
学生的兴趣会因人而异,在选材的时候应该做出针对性的分析,挑选那些能够引发学生心理共鸣的材料,从而达到德育素养的目标。
2.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阅读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体验和生活经历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与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经典润泽生命,阅读点亮人生。
书籍除了丰富的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心灵和思想得到了成长,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与经典的亲密接触中,学生渐渐学会了“如何做人”,学会了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了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使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人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了人的整体素质。
一、与好书为友,陶冶情操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加,网络、电视以它丰富多彩的画面,吸引人的情节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
它们除了带给学生大量的信息,也不可否认造成了现在的“快餐文化”。
现在的学生能坐下来认认真真地看书已经少之又少。
长此以往,在学生身上就出现了一些不良习惯,如粗心、懒惰、浮躁、易冲动。
课间,总是有学生在打打闹闹。
作业本上是错误连篇,不是这里少抄了一个字,就是那里问题没答完整。
赫尔岑:“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成形。
”
尼克松《领导者》:“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导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伟大的读书者。
”
斯迈尔斯:“古往今来,好书总是人们最好的朋友,这层关系,相信永远不会改变,因为它是一个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良伴,它决不会在患难时背弃你,它对你永远是那样的亲切:年轻的时候,它教导你,使你从中得到乐趣;年纪大了,它又时时安慰你,鼓舞你。
”
别林斯基:“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
”
奥·康纳:“好书实在是思想与观念的源泉,是防范无知、失望、寂寞、迷信、固执、小气,以及老年时的冥顽不灵等的保险单。
”
一本优秀的作品,它一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力,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不仅通过眼睛去看,还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揣摩、去理解、去品味、去评价,孩子的内心与作者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
读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孩子会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可贵,认识到必须珍惜生命,对自己负责;读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学生能明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而《景阳岗》、《草船借箭》,人、情、景、物栩栩如生跃然纸面,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不仅在语言上会有一定的积累,在精神上也会接受洗礼,让他们不自觉地领悟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去做,进而发现人性的弱点与闪光点,学会生活,健康成长。
学生的用心阅读,实际是穿越时空的隧道,与作者和名家用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心血铸成的文本进行对话,领悟那执著、超脱的人生哲理,静听学生自己成长的拔节声,体会难以表达的满足与富有。
故而,在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感受着他们习惯的改良、人品的完善。
根据孩子年龄和发展特点,我们推荐了以下三类书:第一类书是生动有趣的长篇小说。
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学生从中领略到人生的重要意义,获得对人的洞察力和对人生的感悟力。
正如一个伟人所说:“孩子们读书,就可以在桌灯所射出的小光圈里,准备从事人生的大战。
”同
时,学生还从中领略到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发挥想象力,受到趣味的熏陶。
第二类书是优秀的散文。
在所有的文体中,散文是最美的一种,它优雅出色的文采,处处像行云流水一般轻快,又像迷蒙的蒸气一样,使我们心中充满了美丽的梦境。
学生每天读读文中句子,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美的熏陶。
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变得优雅、细腻和高尚。
第三类书是综合性的。
《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浓缩,而且以故事串起,有人物情节,是学生再适合不过的历史读物。
《成语故事词典》中的成语典故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还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许多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丰富的课外阅读,使学生渐渐地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
午休时间,学生们在互相影响下,静静地看着书。
渐渐地,班级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班级里,打打闹闹的现象奇迹般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津津乐道地谈论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同学之间发生的摩擦也少了,即使有,大家也会和善地解决;作业本上“五角星”多了。
二、跟经典对话,学会做人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的习惯,即让他们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饭要天天吃,书要天天读。
有的学生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
时间总是有的,唯一的是前提是要有天天读书的意志。
有了这样的意志,不管学习有多忙,都会有时间来阅读。
同时,长期坚持读书,也强化了学生的读书意志。
2.多交几个读书朋友,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英国大戏剧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所以,有了趣味相投的读书朋友,经常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互荐书目,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挖掘和发挥各自的潜力因素,从而在学习品德和修养上取长补短,相映生辉。
读书,特别是坚持天天读书,是一场艰苦的脑力劳动,它不仅需要朋友在知识上的帮助,更需要在信念、意志和毅力上的激励,以克服自己的惰性。
有了朋友的促进,学生读书的脚步是不会停下来的,这在无形中也促进了相互的提高。
3.以书中优秀人物为榜样,指导行为
书能静心,亦能养性,更能导行。
小学生的心理浮躁喧闹,行为善于模仿,处事尚不成熟,在成功面前易沾沾自喜,在失败面前常萎靡不振,在幸福面前易沉迷其中,在困难面前会不知所措。
教师适时地推荐好书欣赏,能使学生从故事人物的身上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汲取力量。
孔融的谦让,匡衡的勤奋,海伦凯勒的不畏艰难、自强不息,青铜、葵花的善良真诚,不惧贫困,与书中人物对话,孩子们就会从失落中昂首,从失败中崛起。
读书活动,让孩子们少了些骄纵,多了些文雅,少了些娇惯,多了些宽容,行为习惯得到了潜移默化地滋养。
4.课外阅读评价的实施,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1)交流式的学生互评。
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发现汇报会”“习作交流会”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互评,这种同伴之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促进了“集体创造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点评、修改、鉴赏能力,并教会了学生欣赏他人。
(2)反思式的学生自评。
反思过程就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它有效地促进了学习的深化,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人格特征。
学生在交流展示活动中听了或看了同学、教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后,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存在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步骤,勤于阅读、留心观察、自觉修改。
(3)激励性的教师评价。
我们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十分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阅读后的成功和喜悦。
评价语言体现赏识性,因为儿童具有得天独厚的纯真和奇思妙想,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充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闪光点,始终坚持:找闪光点、分数激励、不批评。
另外评价语言讲究建设性,学生受知识和能力限制,阅读中出现缺陷或断章取义都属正常。
我们的评价避免刺激性,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成绩,又能在惬意中接受修改建议,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阅读的心理氛围。
在学生的阅读评价卡上,老师的点评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4)反馈式的家长评价。
把学生的读书记录卡带给家长,让家长参与评价,做孩子阅读的热情陪伴者,为孩子写评语。
通过反馈式的家长评价,不仅更好地促进亲子关系,促进家校联系,更有力地督促了孩子的课外阅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品德素养的影响是一个逐渐深入,逐步提高的过程,从学生入学开始,到毕业,都将参与这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感悟和提高,课外阅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长期不懈的读书生活,必将对提高学生的素养、提升民族的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