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我认可的画家张永新简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才是我认可的画家张永新简历

在网上,如果查“鞍山画家张永新”的简历,永远是——

张永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0年生,辽宁省海城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曾任鞍山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创作发表了油画、版画、连环画、壁画作品多幅。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代表作品有油画《崛起》《1945·街头》。长期从事辅导、教学及创作工作,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

简短的文字下,那么多有色彩的细节被屏蔽。索性写一点有温度的东西,让老爸的简历不再冰冷。

这才是我认可的老爸张永新简历:

一、1岁——出身富裕家庭(1940年)

1940年,老爸生于辽宁海城,家境殷实,套用今天的话,是“富二代”。这种出身,成为老爸日后人生的底色。爷爷曾计划送老爸出国深造,时局变化中一切成灰。

二、13岁——名校美术特长生(1953年)

小学毕业后,老爸考入当时辽宁省最好的中学——辽宁省实验中学。该校校长是辽宁省副省长、著名教育家车向忱。老爸自幼酷爱美术,他参加了学校的美术小组,漫画《看人下菜碟》、连环画《星期天》获辽宁省实验中学美展特等奖。

三、18岁——作品《白手起家》轰动中国美术界(1958年)

1956年,老爸入东北美专附中学习。毕业时,创作大型素描淡彩组画《白手起家》(合作),引起轰动,受到美术界及新闻界的好评和关注,1960年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型画集《白手起家》。这一年,老爸十八岁。今天十八岁的年轻人,能做些什么呢?

四、24岁——沉默寡言之谜(1964年)

1959年,老爸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注意哦,是版画系,而非油画系或雕塑系。

此时,老爸一家已定居沈阳。由于家境一落千丈,为维持学业,老爸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连环画、插图、版画作品以赚取稿费。五年后——1964年,老爸以优异成绩毕业。

关于毕业去向,老爸曾在一份简历中写道:“原计划分配到辽宁美协创作组,因当时被批判,后被分配到鞍山市美术工艺厂。”被批判的原因,今天看很简单——说了几句大实话加之出身成分高,遭学校开除团籍(上世纪八十年代,鲁迅美术学院撤销该处分)。就这样,老爸“落户”鞍山。

从省会沈阳到周边城市鞍山,老爸的心情——我从来没问过他也没敢问他,只是,有一点我是知道的:从此,他变得沉默寡言。

五、25岁——一鸣惊人(1965年)

老爸任鞍山市美术工艺厂技术员。期间,为“‘群教展、红太阳展’等绘制大量素描、粉画及油画”,这句话解释一下,

就是老爸应形势所需画了大量毛主席像。因“抓形准”,其中一张——《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还被立于鞍山市政府对面的马路旁,外地搞阶级教育展也点名抽调老爸。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依老爸“富二代”出身能获如此“殊荣”,足见老爸的画功还是被认可的。由此,绘画成为老爸安身立命之道。

六、31岁——主攻油画(1971年)

1971年,老爸调入鞍山市群众艺术馆。

七十年代,是老爸艺术生命的一个转折点。这时,学版画的他开始研究色彩画,其中,油画成为他毕生主攻方向,不少油画作品获奖。之所以转型成功?老爸总结为:“(鲁迅美术学院期间)深得朱鸣岗、路坦、陈尊三、全显光诸教授指教,确立了写实主义的基本功,因此工作后才有条件兼攻油画。”为什么转型?从没和老爸探讨过,猜测是他预见到版画前景的黯淡。今天,国内绘画大师不少,可哪一个是凭版画功成名就的?如此,老爸的眼光还是挺独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主攻油画期间,1973年,老爸的中国画——《夺钢前哨》(老爸执笔,与他人合作)入选全军美展和全国美展,并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美术》等报刊发表。该画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展出。小人书《小英雄雨来》、《钢铁边防线》、《转战陕北》、《雅克萨反击战》、《八女投江》、《楚天风云》、《魔窟里的战斗》都出自老

爸之手,《小英雄雨来》还再版了呢!

七、41岁——成名《崛起》(1981年)

1981年,老爸41岁。这一年,他创作了代表作《崛起》。此前,他的油画《在红旗下成长》、《心连心》均参加全国美展和全军美展。

《崛起》展现了一名女排球员练球时的多个连续动作。更深层面上,表达着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

《崛起》带给老爸诸多荣誉:不但参加全国美展,还被收入由华君武和王琦担任主编的《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美术集》。(《中国新文艺大系》共分五辑23集,囊括从五四运动到1982年底中国理论、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华,主编为华君武和王琦。)并被《美术》、《美苑》、《解放军报》、《新华文摘》、《文学青年》、《滇池》、《芒种》、《少年文艺》、《科学与生活》等十几家报刊发表。《美苑》也发表了老爸的创作谈《感受·立意·探索》。

《崛起》还获得1981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优秀文艺作品年奖。

八、44岁——收官之作中的抉择(1984年)

《崛起》三年后,老爸再创力作——油画《1945·街头》,这也是他另一幅代表作。

创作时,正值中日关系“蜜月期”,该画“逆流而上”。并且,在中国美术界反对“画面有情节有故事”的大背景下,该画因“力求引发观众深思的创作意图”而显得极为“前卫”。

《1945·街头》展现的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一位日本妇女领着女儿离开中国返回日本。途中两人饥肠辘辘又囊空如洗。绝境中,一名要饭的中国大娘将自己讨来的苞米面馍馍送给了小女孩。做为回应,小女孩母亲向中国大娘深鞠一躬。这一躬成为该画最大亮点,它使人联想到:面对侵华历史,日本政府是否也当如此深鞠一躬?

《1945·街头》虽广受好评,却落选第六届全国美展。意外的是,被收录到新中国第一部“落选作品选”——《第6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落选作品选》。个中滋味,耐人寻味。

自此,老爸再没搞过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尽管——这一年他的另一幅油画《热风》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尽管——这一年老爸参加了全国油画创作会议(参加会议的创作者约40人左右),可老爸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创作。多年后,老爸在接受采访时坦承心迹:“1984年的那次展览对我影响很大,主要是情绪上受到打击,以后再没有参加过任何展览,包括省里的。”究其原因,并非落选本身,而是落选一事所释放出的信息。

从41岁到44岁,三年间,老爸连续创作两幅代表作,可谓迎来了艺术创作的黄金期。但,黄金期一闪即逝,短暂得有如流星一般。时值壮年的老爸,“艺术生命”了结。

九、45岁——收之桑榆?(1985年)

老爸一生辅导过许多学生,不少人考入美院。老爸曾被鞍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