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古代称谓及古人名字号
古人的名字和称谓
二、名和字的关系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以正 体,字以表德。” •1、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彼 1 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 此能起解释的作用 •2、名与字所取的含义正好相反 2 相对 •3、由此及彼,于联想中识雅趣 3 由此及彼,
• 古人字加衬字,如“子”、“甫”,或写作 “父”。比如带子字的,子产(公孙侨)、子犯 (狐偃)、子胥(伍员)、子渊(颜回)、子有 (冉求)、子夏(卜商)、子我(宰予)、子贡 (端木赐)、子长(司马迁)、子桓(曹丕)、 子孝(曹仁)、子廉(曹洪)、子布(张昭)、 子明(吕蒙)、子义(太史慈)、子龙(赵云)、 子翼(蒋干)、子安(王勃)、子厚(柳宗元)、 子固(曾巩)、子昂(赵孟頫)。带甫或父的, 比如孔父嘉;鲁国公子翚字羽父;王安石,字介 甫;“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 字中加排行。常用孟仲叔季幼(雉、少),或伯 仲叔季,比如东吴孙坚的儿子,孙策字伯符,孙 权字仲谋,孙翊字叔弼,孙匡字季佐。此外如曹 操字孟德,马超字孟起,姜维字伯约,陆逊字伯 言,公孙瓒字伯圭,郭淮字伯济,司马懿字仲达。 还有“马氏五常”的马良字季常,马谡字幼常。
六、敬称和谦称
• 国君称陛下、万岁、圣上、圣 驾,皇太子、亲王称殿下,三 公、郡守等卿相称阁下,将军 称麾下,一般人称足下 • 一般的敬称:君、公、君侯、 相公、明公、子、卿、官人、 员外
• 谦称:天子自称朕、寡人、孤;一 谦称:天子自称朕、寡人、 般人自称则称臣、 在下、下官、 般人自称则称臣、仆、在下、下官、 下走、鄙人、鄙夫、后学、小人、 下走、鄙人、鄙夫、后学、小人、 小可、小生、不才、不肖、不佞、 小可、小生、不才、不肖、不佞、 不敏、牛马走、 女子则称妾, 不敏、牛马走、愚;女子则称妾, 年龄大的称老身, 年龄大的称老身,老年男人还有自 称老夫、老朽,僧人自称老僧、 称老夫、老朽,僧人自称老僧、贫 僧、老衲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中国古代称谓大全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称谓大全,欢迎大家参考!中国古代称谓1一、人的称谓:(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二、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三、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将军: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
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高考常见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导语:⾼考是⼀场⾮常重要的考试,⽽古代⽂化常识也是语⽂常考的考点,所以要好好把握哦!下⾯是店铺为你准备的⾼考常见古代⽂化常识:姓名称谓,希望对你有帮助! 1、基本称谓 【称字】古⼈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为李太⽩,杜甫为杜⼦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瞻,苏辙为苏⼦由等。
【称号】号⼜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取定。
号,⼀般只⽤于⾃称,以显⽰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称号也是⼀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李⽩号青莲居⼠,杜甫号少陵野⽼,⽩居易号⾹⼭居⼠,李商隐号⽟溪⽣,贺知章晚年⾃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号六⼀居⼠,王安⽯晚年号半⼭,苏轼号东坡居⼠,陆游号放翁,⽂天祥号⽂⼭,⾟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杨万⾥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蒲松龄别号柳泉居⼠,世称聊斋先⽣。
吴趼⼈号我佛⼭⼈,袁枚号随园⽼⼈,刘鹗号洪都百炼⽣。
【直称姓名】⼤致有三种情况:(1) ⾃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事简”,“庐陵⽂天祥⾃序其诗”。
(2) ⽤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
(3)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绰号】⼜叫外号或诨名,绰号⼀般根据某⼈的外貌、性格、⾏为等特征⽽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外号“诗仙”,项⽻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名】称呼对⽅⼩时候的名号,以⽰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室奉祀时的名号。
⼀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朱棣称成祖。
中国传统特定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人物并称、特定称谓、民俗说法大全:人物二圣:(1)周文王、周武王 (2)周公、孔子。
二王: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二乔:三国时期一对姐妹花,以美貌出名。
大乔为孙策妻子,小乔为周瑜妻子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三圣:(1)尧、舜、禹。
(2)禹、周公、孔子。
(3)文王、武王、周公。
三杰:西汉张良、萧何、韩信。
三曹:三国曹操、曹丕、曹植父子。
三李:唐朝李白,李贺,李煜称为“诗家三李”三袁: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被称为“公安三袁”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被称为“三苏”三绝:唐文宗时,诏以李白之歌诗,裴旻之剑舞,张旭之草书为三绝四君:春秋孟尝君(齐)、平原君(赵)、春申君(楚)、信陵君(魏)。
四杰:唐代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
四家:北宋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
四才子:明朝祝枝山、唐寅、文征明、周文彬被称为江南四才子。
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称为“苏门四学士”四圣:草圣张旭,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为唐朝四圣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五圣:孔子及其弟子(含再传弟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颜子,即颜渊,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子,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子思,孔子之孙,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子,孔子再传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
五霸: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五子: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
六君子: (1)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害死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等六人于狱中,号称“六君子”。
(2)清戊戌变法运动失败时,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同遭杀害,世称“戊戌六君子”。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的号与名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的号与名【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改元。
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作改元。
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嬴政上尊号“秦皇”。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一)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一)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一)古人的名、字、号1、名、字古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
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笄,jī,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①意义相近。
屈原,名平,“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
如:原野。
《尔雅·释地》:“广平曰原。
”诸葛亮,字孔明(后人取字,通常是两个字)。
韩愈,字退之。
曾巩,字子固(子,指男子)。
辛弃疾,字幼安。
张衡,字平子。
毛泽东,字润之。
②意义相反。
北宋词人宴殊,字同权。
朱熹(熹,光亮,光明的意思),字符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
曾点,字皙(皙,人色白也;点,小黑也,引申为污)。
③意义相关。
苏轼,字子瞻。
“登轼而望(与瞻同义)之。
”字前后常加“父”、“甫”、“子”、排行等字。
如:王回深父;仲尼;管夷吾,字仲;王安石,字介甫(介的意思是独,独特);蒋中正,字介石。
孟姜女,姓姜,字孟(孟仲叔季或伯仲叔季)。
2、别号除了名和字以外,古人还有别号(又称别字)。
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
名和号不一定有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
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字数多的可以压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欧阳修,自好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李渔,号笠翁。
姜夔,号白石道人。
辛弃疾,号稼轩(轩,古代一种有帷幕而前顶较高的车子)。
王安石,号半山。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
3、称官职杜甫,杜工部;刘备,刘豫州;王维,王右丞(尚书省,尚书令,正二品;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尚书左、右丞,各一人,左丞正四品上,右丞正四品下)。
文言文:文化常识之名字称谓
知识 讲解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 称王临川。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 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 “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爵 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 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 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学而 时习
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男子20岁加冠之年,女子15岁及笄之年)。名和字是为了便 于他人称谓,对晚辈平辈一般称名,对尊辈一般称字、号、籍贯、官职、封爵等。 B.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 陶潜号五柳先生。 C.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汉文帝”是称谥号的;“宋仁宗” 是称庙号的;“乾隆”是称年号的。称谥号最早,年号自汉武帝始,庙号自唐太宗始,一个 皇帝一个年号则自朱元璋始。 D.谥号,专指皇帝或诸侯、后妃、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 评价称号。褒扬的帝王如文帝、武帝等,大臣如文忠、武穆;贬抑的帝王如”周幽王“”周 厉王“,“恶谥”的奸臣如秦桧为缪丑等。 答案:A 解析:平辈一般不称名。
号: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别号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 人生追求的体现。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一)人称姓名1.直称姓名(1)用于自称。
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丘迟顿首。
(《与陈伯之书》)(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馅于后。
(《指南录后序》)(3)用于做介绍,为人作传。
例如: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出于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2)称号。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左忠毅公逸事》)(3)称谥号。
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
(《左忠毅公逸事》)(4)称斋名。
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
例如: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
(《梅花岭记》)(2)称爵名。
例如:宁南南下,统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5.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久,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二)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
例如: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廉颇蔺相如列传》)(2)臣自称。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3)一般人自称。
例如:愚以为营中之事。
(《出师表》)(4)女子自称。
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2.敬称(1)称君王。
例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再拜献大王足下。
(《鸿门宴》)(2)称庙号。
例如: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
(《海瑞传》)(3)称师。
例如:夫子哂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师说》)(4)称朋友、尊长。
例如: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分为三种:①自称姓名或名。
Eg:‘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②用于介绍或作传。
Eg:“遂与鲁肃俱诣孙权”“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③称所厌弃、所轻视的人。
Eg:《指南录后续》:“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人(男20,女15)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则出于礼貌和尊敬。
Eg: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王安石为王介甫,苏轼为苏子瞻,苏澈为苏子由。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两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Eg;“诸葛亮号卧龙,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关汉卿号已斋叟,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吴承恩号射阳山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叫谥号。
Eg;“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谬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Eg:‘称杨万里为杨诚斋,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称籍贯】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人称孟襄阳(湖北襄樊);张九龄是曲江人,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山西永济)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人称王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空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被称为康南海。
Eg:清末有一副饱含讥讽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作品的能力。
3.通过思考和练,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独立探索的能力。
4.培养和谐美和人情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古文阅读紧密联系的文化常识。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在古代,称呼一个人有很多讲究,一不留意就可能犯错。
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古人都有哪些主要称谓。
二、知识梳理:一)基本称谓1.称名2.称字字的来历字与名的关系3.称号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获得的封号。
历代帝王的谥号多为“美谥”,只有亡国之君才可能有“恶谥”。
除了皇帝外,谥号大都用两个字。
室号、斋号:古代文人雅士还有室号、斋号,如XXX的书室号为“聊斋”,XXX被称为聊斋先生。
5.称绰号:这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
6.称籍贯7.称郡望8.称官名9.称爵名10.称官地二)兼称几项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XXX,XXX回深父,XXX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三)古代谦辞1.愚、鄙、敝、卑、窃、臣、仆、敢、拙、小、家、舍、老帝王自称:朕、孤、寡、不谷古代官吏的自谦:下官、末官、小吏等。
四)古代敬辞1.对帝王的敬称有、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仁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7.对尊师长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执事(称对方手下以代对方)等。
9.XXX的敬称是卿或XXX。
1.明代的XXX,XXX,出自《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XXX”一句。
2.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出自XXX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端居XXX”一句。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古代称谓大全1、古代年龄称谓总论: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2、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古代文化常识(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一、称谓和姓名(一)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
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②寡人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译为“我”。
例如: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
例如: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 (《赤壁之战》)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左传》)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2)臣子自称。
①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例如: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②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战国策·赵策》)(3)一般人自称。
①仆谦称,译为“我”。
例如: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②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③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④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有母,皆尝小人⑤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⑥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则不才⑦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⑧不佞(nìnɡ)。
古人的十大称谓
古人的十大称谓
一、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二、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三、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四、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五、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六、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
七、称郡望: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八、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
如《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九、称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
十、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9 七上古人名、字、号
苏轼号东坡,陆游号放翁,李白号青莲居士,辛弃疾号稼轩
⑵赠号,是一种敬称。
李白号谪仙人,杜甫号杜工部,柳宗元号柳河东
古人名字号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父亲 起的
弱冠仪式 后起的
自己 起的
名以正体, 字以表德, 号以寓怀。
看视频《经典咏流传》,回答问题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 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 担当”,
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 )( )( )来自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人物称谓
基本称谓
1、名:是幼年时父母所起,只有父母、长辈或君王才能称呼, 其他人不可以叫。古代,直呼其名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孔子名丘 苏轼 李白
2、字: 成年(男20岁,女15岁)由父亲或尊者取字。对平辈 或朋友之间的称呼。
孔子字仲尼,李白字太白,陶渊明字元亮,苏轼字子瞻
3、号 (别号、表号):成年后,自己取或他人取。朋友之间 称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称的即 :之延表. 为伸字意 “。意 延这为义 伸种名相 式情字延 ”况意 。可思的
5
:
如何称呼 名和字
古代特别重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十分讲究。人际交往 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 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平辈间,相互称字,则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 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长辈的名,更是提都不能提, 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 制度。 第一种情况是在先秦 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如:
“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 上所使用的符号 。 在上古,人名一般都很朴实,如夏商两代留下的人名孔甲、 外丙、雍己、盘庚、武丁等,都以干支为名,可能与当时重视 时辰的观念有关。后来随着社会前进,语言文字发展,意识观 念加强,人名越来越复杂,起名也成了一门学问,要对其所包 容的内涵慎重考虑,反复斟酌。 《左传· 桓公六年》记载着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名
古代谦辞
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 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 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 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 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 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表示尊敬。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 叔梁 (he),孔子的父亲, “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孔”。 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视”是名; “孟明”是字;姓为 “百里”。
纥
:
在古代有的 人除名、字外,还有“号”。 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叫“别 号”。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 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 字画的署名。 如果我们不熟悉古代文人作 家的别号,就很难知道这些作 品的作者是谁。所以,对古代 文人作家我们不但要掌握他们 的名和字,而且还要记住他们
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这是
鲁国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问名时提出来的,意思是:或根据其 出身特点,或从追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扬德行、寄托父辈期
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并且提出七不:“不以国、不以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 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 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二十岁成 人,举行冠礼,并取表字,这标志着要出仕,进 入社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娘家而许嫁,未许 嫁的叫“未字”或“待字” (待字闺中)。十 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但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如常见的有按兄弟长幼排行取字,最典型的要属 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古人称男儿长幼顺序依 次是:伯、仲、叔、季,所以孙策为长子,取字 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 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还有在 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 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如仲由,字子路;司马 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苏轼,字子瞻;杜 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年龄称谓
1.周晬,指婴儿周岁。 2、童龀[chèn]: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 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 年时期。 3、黄口:十岁以下。 4、二八:为16岁。破瓜、碧玉年华——女子 十六岁。 5、克壮:正当壮年。 6、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 以上。 7、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 代指77岁。
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
如:
4.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
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
况,可称做“扩充式”。如:
曹操,字孟德。《荀子· 劝学》篇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 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 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 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 话中,意思相顺。
古代敬辞 鼎力(用于请托或感谢):大力; 包涵:请人原谅; 斧正:请人改文章; 留步: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 笑纳(用于请对方收下礼物):请接纳收下 府上:称对方房屋; 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 赐教:给予指教; 久仰(多用于初次见面):仰慕已久; 璧还:归还物品。
古代称谓
1、直呼姓名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 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联系。字是为了便 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2、称号 :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 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 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 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3、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 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号
的 形 成
最常见是本人起的。
文人雅士,喜欢给自己起号。因为是自己起的,所以不像
名、字那样要受家族、宗法、行辈限制,可以自由抒发和标榜志向和情趣。
1,鲜明时代印记,唐宋佛教盛行,许多人便以“居士”为号。白居易号 ‘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元代崇尚道教, 则文人以“道人”为号者尤多。像冯子振号“怪怪道人”;乔吉号“惺惺道人”; 吴镇号“梅花道人”。鸦片战争后,国家苦难,民族危机。爱国图强成了当时的 主旋律,所以不少人就按时代背景给自己起号。像谭嗣同号“北飞”;秋谨号 “竞雄”等。
取 字 命 号
名 不 正 则 言 不 顺 , 言 不 为 顺 自 则 己 事 不 成 。
苏 东 坡
未 来 的 名 义 ,
以 梦 想 的 名 义 ,
观 字 号 , 知 天 命 。
世 间 唯 名 实 不 可 欺 。
一名惊天地,一字响铿锵,
古今号中华,子孙龙凤凰。
2,强烈抒情色彩,辛弃疾重视农业,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 自号“稼轩”;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风流 才子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按他的说法即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 如露、如电。 3,深刻寓意。明末清初学者傅山,自号“朱衣道人”。明亡后,清廷几次
——
名与字的关系
1.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
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
屈 如: 平 , 字 原 。 广 平 曰 原 , 意 思 相 同 。 颜 回 , 字 子 渊 。 渊 , 回 水 也 , 意 相 同 。 孟班 轲固 ,, 字字 子孟 舆坚 。。 轲坚 、、 舆固 都义 是同 车。 。 陆张 游衡 ,, 字字 务平 观子 。。 游衡 、、 观平 义义 同同 。。 曾 巩 , 字 子 固 。 巩 、 固 义 同 。
其他自谦词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我,我的,从秦始 皇开始皇帝自称)、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 人)、不谷(不善)。 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犬子、犬女:称自己的儿女;
古代敬辞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 陛下等。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 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 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 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 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古代谦辞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 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 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 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 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 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 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 的妻子。
古代敬辞
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如令尊 (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 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 (对方的女儿)、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亲 (尊称对方的亲戚)。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 方父母 )、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 (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 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 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 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 高的人为仁公等。
古代称谓及古 人的名字号
年龄称谓
1.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 2.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少年。 3.豆蔻: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女子。 4.束发:男子十五岁。 5.弱冠:男子二十岁,表示已成年。 6.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之志) 7.不惑:男子四十岁。 8.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即知“天命”) 9.花甲:指六十岁。 10.古稀:指七十岁。 11.耄耋:指八九十岁。 12.期颐:指一百岁。
古代称谓
4、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 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5、称官名或官地 :如唐代诗人孟称浩然是襄阳人, 故而人称孟襄阳; 6、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 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机 字 字 、 渔 士 陈 李 郑 陆 衡 仲 衡 琳 渔 樵 机 都 。 。 , , , ,
种 ,梁 鸿鸿 雁, 和字 鸾伯 凤鸾 可。 以鸾 互和 为鸿 辅都 助是 。飞 禽 , 但 不 是 一
2.意义相近的:
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 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 辅助,称做“辅助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