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第一章
课件 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
说说你所知道的各种类型的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与法制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的特征及作用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的制定和实施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明确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及作用;
掌握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特别
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
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 提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及作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1. 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2. 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 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 促进和保障对外经济、政治、文化 关系的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
1. 法律制定的概念和特点 法律制定,又称立法,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理解(见图1-5)。
图1-5 法律制定的概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
法律制定的特点:
(1)法律制定是国家的专有活动,是国家机 关依照法定职权进行活动的法律形式之一; (2)法律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的活动;
(3)法律制定是制定、修改、补充、废止规
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2000年 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
一、法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法律的概念
在我国当代法学理论上,律有广狭两 层含义(见图1-1)。
图1-1 法律的两层含义
一、法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二)法律的基本特征
法律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 2.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3. 法律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 范; 4.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 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第一章法律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第一大题:单选题1、下列关于意思表示说法正确的是()。
A.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
没有表示的,视为拒绝继承B.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C.如果意思表示由表意人通过传达人传达的,则由于传达人没有转达或推迟转达意思表示的风险,由传达人承担D.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于意思表示到达时即可产生法律效力2、法律的渊源是指法律的存在或表现形式,其中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3、关于代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代理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B.代理由代理人与第三人进行法律行为C.代理的法律后果由代理人承担D.代理关系的主体包括代理人、被代理人和第三人4、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B.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民事行为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D.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5、下列各项中,属于附条件的法律行为的是()。
A.老高是老党员,一直默默付出,政府已在国庆发给了他一台冰箱 B.黄某对王某说,等王某回国后,就送他一辆跑车 C.房屋抵押合同的当事人约定将抵押物的登记作为抵押权设立的条件 D.小明的母亲对他的许诺,等到了暑假就带他去南极看企鹅6、甲厂业务员范某一直负责与乙厂的购销业务,范某因故被开除后,用盖有甲厂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与乙厂订立一份购销合同。
乙厂并不知情,并按时将货送至甲厂。
甲厂拒绝收货而引起纠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范某的行为为无权代理,合同无效B.范某的行为为表见代理,合同有效C.范某的行为为越权代理,合同无效D.范某的行为为委托代理,合同有效。
民事法律基础(1)
三、无效民事行为
(一)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 1.无效民事行为概念
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 条件,不发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可以分为全部无效的民事行为和部分无效的 民事行为。民事行为部分无效的,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 部分仍然有效。
2.无效民事行为的特征
(1)自始无效(2)当然无效(3)绝对无效
月球的土地是不是法律上的 “物”?
思考:
毒品是不是法律上的“物”?
思考:
人身可不可以成为法律上的 “物”?
思考:
思考:死者是不是享有人身 利益?
死者人格利益的客观存在:
死者人格利益,顾名思义,应当是自然人死 亡后有关死者的人格利益,诸如姓名、肖像、名 誉、荣誉、隐私等。有诸多学者从权利和利益都 归属于特定主体的前提出发,认为死者既已死亡, 自无人格利益存续的可能。这种严格从概念进行 逻辑推理,看似合理,但实质上恰恰忽略了死者 人格利益的客观存在。自然人虽然已经死亡,但 是其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等人格利益 并不必然随之而逝,而是继续存续一定的时间, 甚至有的死者人格利益永世存续,如姓名。因此, 否认死者人格利益的存在是不可取的。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节 法的概述
一、法的本质及特征
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 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物 质生活条件决定,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 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 会秩序。
(一)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民、商、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01法律基础知识
有何区别?
第五页,共91页。
4、法律能否有〝良法〞与〝恶法〞之 分?可以举一个例子吗?
5、西方以为人有〞原罪(yuán zuì)〝 ,而西方以为〞人之初、性本善〝, 意义何在?差异何在?
第六页,共91页。
二、法律规范 〔一〕含义 由国度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度意志,详细
第十五页,共91页。
3.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 首先,法律渊源不同。 大陆法系表现为成文法;英美法系
的法律渊源包括制定法和判例法,并且判例法的位置 比制定法更重要。 其次,法官权限不同。 大陆法系强调法官只能征引 (zhēngyǐ)法律,不能发明法律;英美法系的法官可征 引(zhēngyǐ)成文法、法律或判例,在一定范围内发明 法律。 第三,诉讼顺序不同。 大陆法系以法官为中心的纠问顺序 ;英美法系以诉讼参与人为中心的统一式(或诉辩式)顺 序。
(jīngguò)自己的行为取得权益和承当 义务的才干
第二十页,共91页。
就自然人而言,«民法通那么»规那么: 〔1〕完全行为才干人〔18周岁以上
(yǐshàng);已满16不满18周岁的某些 公民〕 〔2〕限制行为才干人〔10周岁以上 (yǐshàng)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识别自 己行为的肉体病人〕
第十六页,共91页。
四、法律体系〔法律部门〕 〔一〕宪法(xiànfǎ)及宪法(xiànfǎ)相关法 〔二〕刑法 〔三〕行政法 〔四〕民商法 〔五〕经济法 〔六〕社会法 〔七〕诉讼与非诉讼顺序法
第十七页,共91页。
五、法律关系 〔一〕概述 概念:指依据法律规范发作的,以主体之
间的权益义务(yìwù)关系的方式表现出 来的社会关系。 3个特征
法学基础知识
•
政治职能 社会职能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 • • • • • • 1.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经济根源:根本动因 阶级根源:直接原因 2.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随着阶 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 亡。 3 .发展的形态: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 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4 .最终趋势: 法律最终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七、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 • • • • • • • • • 1、法律责任概念与种类 (1)概念:法律责任即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责任。 (2)种类: 民事责任 (10种如排除妨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 刑事责任(3附5主如管制拘役有期无期死刑;没收剥夺政治权利罚金) 行政责任(警告记过记大过罚款等) 2、法律制裁概念与种类 (1)概念:法律制裁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行为依法采取的带有强制性的惩 罚措施。 (2)种类: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 (3)原则:特定机关;罚责相应
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 • • • • • • 1、宪法:国家基本大法,规定国家基本制度、基本任务及一系列基本制度, 反映推定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关系,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刑法: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总称。 3、民法:调整平等主体公民、法人及公民和法人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 法律规范总称和。 4、行政法: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法律规范 的总称。 5、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和诉讼参加人进行诉讼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法律规范总 称。 7、军事法:调整国防建设和军事领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8、经济法:调整经济管理和经济协调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法律基础知识
3、法的分类
法的分类是指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 的标准,将法律规范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种类。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实体法与程序法 根本法与普通法 一般法与特别法 国内法与国际法 公法与私法
4、法律体系
又称“法的体系”或“法体系”,是指由一国现 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 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事实:
法律规则中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 发生、变化、消亡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事件(社会、自然) 事件(社会、自然) 行为(合法、违法;善意、恶意; 行为(合法、违法;善意、恶意; 作为、不作为) 作为、不作为)
事实构成: 事实构成: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引起一个法律关系的 产生、变更或消灭。 产生、变更或消灭。
二、多选
1、法的基本特征有: A.技术规范而非行为规范 B.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有的法有普遍约束力 2、法的规范作用包括: A.指引 B.评价 C.预测 D.执行社会事物 3、法的社会作用的具体表现: A.组织和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化大生产 B.推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C.维护社会的正常生产与产品交换秩序 D.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条件
三、 法的形式
1、法的形式
(法源、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制定法 判例法 习惯法 国际条约和协定 法理
以制定法为主的正式渊源
宪法 法律 层次(效力位阶)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国际条约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省级地方性法规 省级地方性政府规章 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政府规章
法的效力层次遵循的原则:宪法至上
原则;等差顺序原则;特别法优先原则;实体法 优先原则;国际法优先原则;新法优先原则。
自考03709法律基础概论重点笔记
自考03709法律基础概论重点笔记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1.1 法律的含义及其作用
- 法律是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强制力的规范,具有以下作用:- 维护国家政治秩序
-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 维护社会文明秩序
1.2 法律的基本原则
-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法律制度的基础,包括以下内容:
- 合法性原则
- 平等原则
- 公正原则
- 法治原则
第二章法律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2.1 法律关系的含义
- 法律关系是因法律规范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2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 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 永久性
- 有限性
- 合法性
- 客体性
- 客观性
第三章公法与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区别
3.1 公法与私法的基本概念
- 公法是以国家利益为目标的法律规范。
- 私法是以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规范。
3.2 公法与私法的基本区别
- 公法与私法的基本区别在于它们的目的、主体、范围和规则不同。
第四章法律的来源和层级
4.1 法律的来源
- 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4.2 法律的层级
- 法律的层级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
第五章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
5.1 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国际法是指国家之间建立联系和解决争端所依据的法律规范。
5.2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
- 国际法和国内法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作用,但国际法常常具有
最终效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亲爱的读者: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
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一、单选题1. 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____”总体布局、协调推进“____”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A.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B. 四位一体五个全面C. 五个全面四位一体D. 四个全面五位一体2. _____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 _____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 __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 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____的开放战略。
:A. 包容互信B. 包容互助C. 互利共赢D. 开放共赢6. 我国经济已由______阶段转向______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A. 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B. 高速发展高水平发展C. 高速增长高水平发展D. 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7. 全党必须牢记,______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A. 为什么人B. 执政宗旨C. 建党宗旨D. 权力来源8. 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____的经济体系。
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 ppt课件
ppt课件
21
法律行为的成立
当事人 意思表示 标的 (如为要式行为还须具备其他特殊事实, 如交付)
ppt课件
22
法律行为的生效
已经成立的法律行为因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可的效力 成立是生效的前提
ppt课件
23
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法律行为的实质有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 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由经营范围决 定);2、意思表示真实(自愿、真实);3、不 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行为的形式有效要件: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 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形式包括:口头、 书面、推定形式、默示形式)
ppt课件
13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共 同指向的对象 物 行为 人格利益(如姓名或名称、肖像、名誉等) 智力成果
ppt课件
14
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法律事实
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 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1、事件: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但能引起法 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人 的出生和死亡、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时 间的经过) 2、人的行为: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如合同)、事实行为(如侵权行为)
ppt课件
3
法律规范的含义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家意志,具 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具体规范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 规定普遍的行为模式,具有可重复适用性 以及适用的普遍性 可操作性较强,确定性程度较高
ppt课件
4
法律规范的种类
授权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 确定性规范(内容本身是确定的,无须再援引或 参照其他规范)、委任性规范(内容不确定,只 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关国家机关通过相应 途径或程序加以规定)与准用性规范(援引或参 照其他相应内容的法律规范)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
2、法律权利的表现形式:
A 权利享有者有权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 B 有权要求他人作出或抑制一定的行为; C 当其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请 求有关国家机关给予保护。
二、法律义务
1、法律义务的概念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法律关 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 2、法律义务的表现形式 A有作为的义务,即按权利主体的要求为 一定的行为; B有不作为的义务,即不为一定的行为。
法与道德的关系
周某
2000年6月1日
2000元人民币 “清新”牌空调机
某商场
商场收款后开好发票,并将空调送到周某家中 为其免费安装好,承诺保修一年。
2000年6月8日,空调不能启动
检查后称未发现 问题,答应为周 某联系厂方的维 修人员为其上门 检查
后周某被公司派到外地工作,将维修空 调之事忘记,厂方也未派人来维修。 2003年1月,周某回家,想起空调尚未 维修,于是再度联系商场,商场却以保 修期已过为由拒绝再次上门维修,也拒 绝为其联系厂方。周某多次找商场协商 未果,将该商场告上法庭,要求商场为 其免费维修空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
限制行为能力人
指行为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只具有部 分行为能力的公民。
民法通则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 病人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刑法
无行为能力人
指完全不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的公民。
民法通则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完全的精神病人 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和精神 病人
CD
ABD
错
5.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是()。 A、经济法律规范 B、经济法主体 A C、经济法律行为 D、经济法律事件 6.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 A、经济法律规范 ABC B、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C、经济法律事实 D、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基础PPT课件
案例
马丽家的楼上住着一对舞迷夫妇,近段时间每晚都跳舞到深夜。 令人心烦的摇滚乐和跺脚声每天都吵得四邻不安,严重影响了马丽的 学习和邻居的休息。邻居们已经多次与舞迷夫妇交涉,可他们就是不 听。不得以最后马丽只能将这对夫妇告上法庭,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 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合上述案例议一议 法律和道德有什么区别?
议一议
社会上有人认为, 一般违法行为,往往情 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 大,为什么也要受到制 裁?
这些行为是否属于违法?
乱穿马路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吗? 为什么?
议一议: (1)你身边有类似事情发生吗? (2)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吗?
含义: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
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
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的规定,同样也是出
于(人四道)主怀义孕的或考虑者,哺体乳现自了己我不国立满法一保周护岁妇婴女儿儿的童的。一贯立场,
也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引(导一,)使已其满转十变思四想周,岁走不上满正十确人六生周道岁路的,;这并非意味着放任
未成年人违法。
(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 对 考理虑于的。70;年周迈岁的以人上多的身人体不较执弱行,行若政处拘以留行处政罚拘则留是,出在于自人由道被主剥义夺的
的(情三况)下七,十有周可能岁引以发上进的一;步的健康恶化或者其他隐患。对于
路灯、护栏的损坏、张贴小广告、乱刻乱画)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触犯 刑法,达到或必须接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行为——盗窃、伤人)
违法 行为
法律基础
1/02
1.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A、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
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53/05
53.下列有关法律作用、法律观念等问题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这说明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D、国际法是国内法的渊源
51/05
51.下列有关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表述,哪些不正确?
A.不成文法大多为习惯法
B.判例法尽管以文字表述,但不能视为成文法
C.不成文法从来就不构成国家的正式法源
D.中国是实行成文法的国家,没有不成文法
34/99
34.下列有关公法与私法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1/04
1.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43/00
43、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黄某对自己所购买的住房仅有相对权,故其法律义务也是相对的
B.廖某不是住房的所有人,故对陈某的损失不负法律责任
C.此侵权案件首先应依据法律原则来加以处理
D.此案件的处理应直接适用法的正式渊源
法律基础(第二版)第一章第二章 法学基础理论
法律基础·刘莲花主编
一、
第四节 国家机构
概述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包括: 民主集中制原则; 法治原则; 责任制原则; 为人民服务原则; 精简和效率原则。
法律基础·刘莲花主编
第四节 国家机构
二
、
(一)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我
国
(二)国家主席
国
家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
机
构
(四)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特定主体 的权利
法律基础·刘莲花主编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其他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依法纳税
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 和参加民兵组织
2019/6/26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35
法律基础·刘莲花主编
第四节 国家机构
第四节 国家机构
一、概 述
二、我国 国家机构的 结构体系
(一) (二) (三)
法律关系 的
概念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
的
的
构成要素 运行
法律基础·刘莲花主编
第一节 法律概述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八
、
(二)法律责任的分类
法
律
(三)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
责
任
(四)法律责任的承担
(五)法律责任的免除
法律基础·刘莲花主编
九、 法治与法治体系
(一)
第一节 法律概述
(二)
法治
一、 法的制定
(一) 立法体制
(二) 立法程序
法律基础·刘莲花主编
二 、 法 的 实 施
第二节 法的运行
法律基础讲义
《法律基础》讲义第一章法律概述一、法律的分类(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法律形式:指那些来源不同、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我国法包括下列形式的法律规范:1、宪法。
我国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按特别程序制定和修正。
2、法律。
分为:(1)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行政法规。
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4、地方法规。
包括:(1)一般地方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市、首府市、特区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它们在各自的辖区范围内有效。
(2)民族自治区域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作为自治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它们在各自的自治区域范围内有效。
(3)特别行政区法: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按照宪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在各自的特别行政区范围内有效。
(4)经济特区制定的法。
6、行政规章。
包括:(1)部门行政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地方行政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市、首府市、特区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7、军事法规和规章。
由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叫军事法规,中央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叫军事规章。
军事法规和规章在武装力量系统内有效。
(二)法的划分标准和分类:(1)制定和实施主体:国内法与国际法(2)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根本法与普通法(3)适用范围:一般法与特别法(4)规定的内容:实体法与程序法(5)制定和表达的方式:成文法与习惯法。
此外民法法系国家中公法与私法之分;普通法法系国家中衡平法和普通法之分;复合制(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之分。
(三)法系的概念:具有某种共同历史传统或者某种共性的国际的法律。
分类:1、民法法系=大陆法系=法典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2、普通法系=英美法系=判例法系(四)法律体系1、法律体系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说文解字》廌部曰:"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 者去之,从廌、去。"这个"廌"是什么意思?《论衡.是应》曰: "觟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这里的"觟豸(音xiè zhì )"又叫"獬 斛(音xiè hú)",与"廌"同义,都是指一种独角神兽图片资料 (獬豸)
46
(二)我国法的创制工作的基本原则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3、维护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4、立法机关的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5、立法是我国实际与借鉴人类法律文化成果相结合
47
二、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一)法的实施的概念 法的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实现 的活动。它主要包括法的适用、法的遵守和法律监督 (二)法的适用 1、法的适用的概念和特点 法的适用是实施法律的一种形式,是指国家司法机关 以国家的名义,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 案件的专门活动。 法律的适用又称为司法。 法律适用的主要特点: (1)职权法定性 (2)程序法定性 48 (3)裁决权威性
法律基础
1
导
论
2
一、“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任务及内容
(一)“法律基础”课的性质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形势与政 策”课相配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 制教育的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 本观点,了解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增 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3
(二)“法律基础”课的任务 “法律基础”课的任务,是通过传授必要的法学基础 理论知识,使高校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和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 主要精神和内容;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增强 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严格履行公民 义务,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 国家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 争,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
28
29
三、法的渊源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5、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7、国际条约
30
四、法律的基本职能
(一)政治职能 法律是执政阶级在政治上实现阶级执政的工具。 (二)法律积极为执政阶级建立起来的经济基础服务 限制和消灭一切不利于执政阶级的旧的经济关系,确 认有利于执政阶级的生产关系。 (三)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执政阶级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对全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 管理,从而保证社会生产与生活在其管理下正常有序地进 行。
63
二、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促进生产力发 展的要求 (2)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人民 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 全面进步的需要
64
三、法治和法制
(一)法制的含义 法制主要强调法律制度及其实施。狭义地说,它仅指相对 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一种制度。广义的法制包括立法 、执法、司法、守法活动和过程。
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职能
32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产生、本质和特征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产生 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法律? 1、建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2、建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 3、建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33
十月革命胜利,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66
法制
基本概念 构成要素 强调重点 存在条件 法律制度 一种原则
34
我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
35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共同意志 的体现。 2、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志
37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1、社会主义的法律贯彻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3、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国家强制性与人民守法自觉性的 统一 4、社会主义法律贯彻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5、社会主义法律贯彻了法制统一的原则
59
人
治
60
人
治
61
2、法治 法治是一种政治法律制度。
62
法治代表一种价值取向。就现代社会来说,法治的价 值取向至少应包括: 一是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法治的根本 原则。 二是法律体现人民主权,人权神圣不可侵犯。 三是法律承认利益的多元化,对一切正当的利益施以 同等的保护。 法治是运用法律治理国家的方式。 法治是指依法办事的社会状态。
52
(三)法的遵守和法律监督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 (1)守法.即法的遵守,是指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 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活动 。 (2)违法。违法是指具有一定主体资格的公民或组 织由于主观上的过错所实施的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依照 法律应当予以追究的行为。 违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违法是指包括犯罪在内的一切违法行为。 狭义的违法是指违反刑法以外法律的行为。
3、法的适用的效力范围 (1)法律规范在空间上的效力 ①在我国领域内有效 ②在局部区域内有效 (2)法律规范在时间上的效力 时间效力是指法律规范何时生效,何时终止生效及有 无溯及力的问题。 。
51
(3)法律规范对人的效力 ①对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我国法律。 ②对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也适用我国法律,法律有特 别规定的除外
53
2、法律监督 (1)法律监督的概念 所谓法律监督,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 对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督促。 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党派、团体 、社会组织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2)法律监督的功能 首先,法律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促进手段和有 效保障。 其次,有效地法律监督是完善权力制约机制,保证各 级国家机关严格依法办事的关键,同时对于各党派团体及 其他社会组织,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也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是法治经济,建立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有有效地法律监督。 54
65
(二)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①法制作为法律制度是人们活动的产物,是人们活动的规 范体系;法治却是一项治国原则,其中包含了人们的价值 追求。 ②作为一种治国的理论,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 家要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与制度;并且特别强调,任何国家 机关、任何公民都要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③法制概念强调的是实存的东西,而法治强调的是对实存 的东西的完善,改造。 ④法制可以与法治结合,但却不是必然的。 (三)法制与法治的联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然要求完 备法制,加强法制建设。
第四节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55
一、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56
(一)依法治国及其主体、对象和目标 1、依法治国的概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 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 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 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7
第一章
法理学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8
第一节
法律的本质和职能
9
一、法的产生和类型
1、法的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 — 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法 律的产生
10
11
12
2、法律的类型 奴隶制法律
法律的历史类型
13
奴隶制法律
公正 — 古代人 对法的 期 待
24
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象征王权和王法的铜器
对奴隶行刑的石头刑具
25
(二)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障的 4、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5、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的行为规范
26
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出现的,国家制定或认可 的,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来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性, 明确性和肯定性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首先主 要体现执政阶级意志并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各 种社会规范的总称。
古埃及传说中的 司法女神
汉穆拉比法典
14
奴隶制法
神明裁判的一种
古罗马执政官 的一份判决原件
15
奴隶社会
炮烙
16
封建制法律
17
封建制法
唐律残片
钦定大清律
18
资产阶级法律
19
具《 有中 资华 本民 主国 义临 法时 的约 性法 质 》
20
社会主义法
俄罗斯联邦苏维埃政权 的第一部宪法公布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五四宪法的产生
57
依法治国包含以下五层含义:
依法治国的主体 依法治国的客体 依法治国的标准 广大人民群众 国家事务 社会事务 经济文化事业 宪法和法律 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 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58
依法治国的方式
依法治国的宗旨
(二)法治和人治 1、人治 从历史的范畴讲,人治作为一种治国方法和治国原则 ,它具有以下几层含义: 一是人治与法治是两个彼此对立的概念,人治在政治 上表现为专制。 二是普遍的人治也要借助法律实行专制,即人治并非 完全排斥法治,只有极端的人治才可能如此。 三是在人治国家,法律只是最高权力的附属性工具, 而不是社会和权力的基础。 四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只是极权,而非一般的职权。 人治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