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及体系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
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
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它们是制定教学原则、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
根据搜索结果,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学生通过书本、课堂等途径获得的间接经验与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相结合。
-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间接经验学习,但直接经验也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2.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发展智力,两者相辅相成。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而发展智力又能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3.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相互配合。
-教师负责引导和组织教学,学生则需要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学习。
这些基本规律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多维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第10课笔记
教育学第10课笔记第八章:德育第2页:【梳理】1.教学的任务:(1)形式教育论:主张发展学生的能力或智力。
(2)实质教育轮:主张传授学生有用的知识。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基本规律:“舰长传教”(1)间接+直接;(2)知识+能力;(3)主导+主体;(4)知识+思想。
4.教学原则:口诀“冯巩找阴凉,寻思理直发”。
5.教学方法:(1)语言传递:讲授法的主体是教师,谈话法是师生之间,讨论法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
(2)直观感知:演示法教师去演示,实验法学生去做实验。
(3)实习作业与所学知识更为紧密。
检查与评定:(1)信度的关键词:稳定性、一致性。
(2)效度的关键词:正确性、准确性。
(3)难度:0.5最好。
(4)区分度:鉴别力。
信低效低,效高信高最好。
第5页:【解析】德育的概述与前面非常相似,我们在前面学到的教育与德育是非常类似的。
1.教育的概念: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德育的概念:有目的的、在政治想象道德方面施加影响。
3.教育中提到的“三位一体”有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而德育比教育多加了一个社区德育。
德育的功能:1.个体性功能:对个体的功能,可以理解为生存功能、发展功能和享用功能(帮助别人会感受到快乐)。
2.社会性功能: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功能。
3.教育性功能:在进行德育的时候,也要对学生进行教学。
在这里有一个人,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
考查方式单选题居多。
1.狭义的德育:学校德育。
2.德育的功能有个体性功能、社会性功能、教育性功能,其中最基本的是个体发展功能。
3.对政治、经济、文化的促进属于社会性功能。
4.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体现了教育性功能。
5.生存、发展、享用中最高级的是享用功能。
第6页:我们在进行德育的时候是通过目标还选择内容,通过内容选择方法。
德育的内容是指在德育过程中传递的内容。
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1.德育目标:直接决定德育内容。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简述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关系
简述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关系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教育教学领域两个重要概念。
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依据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来进行,以实现学习者的有效学习。
教学规律是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性现象;教学原则则是教学活动中指导实践的原则性要求。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理论体系。
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许多师生实践活动的规律性特点。
它反映了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一系列规律性现象。
教学规律对于教学活动的规划和指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遗忘规律、巩固规律、归纳规律等,都是教学规律的具体表现。
教学规律以客观存在的方式展现,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是教学活动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实践的原则性要求。
它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价值观和指导思想,是教学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准则。
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导性、激励性和调节性的作用。
教学原则可以理解为一种教育管理学家、教学研究专家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类学科理论提出来,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总结性准则。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首先,教学规律是教学原则的理论基础。
教学规律的总结和分析为教学原则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教学规律的发现和研究为教学原则的指导和优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
其次,教学原则是对教学规律的指导、概括和补充。
教学原则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规律的指导性原则,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高级形态,是在具体教学中制定和实施的指导性准则。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互相交融,相辅相成,有机地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理论体系。
教学规律是教学原则的基础,是教学原则的科学依据;而教学原则则是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和具体指导,是教学规律的实践导向。
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了教学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性。
总之,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所占比重较大,应重点复习)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地培养人(严格说,动物界没有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相对于先天而言,必须是后天获得的),是传承文化、传承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例如:小孩生下来就会吸奶——不属于教育(先天的);小孩无意识间学会了用火——不属于教育。
基本属性: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易出单选题。
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名词解释)更狭义的教育:德育(思想品德课)个体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综上,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的对立面是个体自由化(学习很多的社会规范)社会个体化——共同的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个体化表现(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育人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单选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多选题)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记住:此处不能换成“学校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纵向的不同,即不同的历史时期)。
[教育学]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与实践第二章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此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有的教学设计活动 都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能力,根 据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修改教学。教师的主要 作用是对系统化的教学进行设计,整个过程分为8个 步骤:
激相联系; ❖ 链接:学习将多个S-R联结组合成一个完整的
链,形成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
(一)行为主义学习原理
在把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 应用于人类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斯金纳提出 了程序教学的概念,并且总结了一系列的教 学原则,如小步调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等,形成了程序教学理论。
生所能显现的行为,保证行为主义心理 学的基本方面—可观测的反应; 2.经常检查: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经常 复习和修正,以便保证能够适当地形成 预期的行为;
(二) 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3.小步子和低错误率:将学习材料设计成一 系列小单元,使单元间的难度变化比较小, 达到较低的错误率;
4.自定步调: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速度;
一、行为主义学习原理
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S. Pressey)在二十 年代就提出了利用机器进行教学的想法,并在 1924年自行设计了一台自动教学机器。
这台机器的诞生却表明了机器辅助教学的思 想已经开始萌芽。
一、行为主义学习原理
作为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的代 表人物,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斯金 纳(B.F. Skinner)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应用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 •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 •通过对行为的研究,可以获得对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 进行分析的方法,从而可以影响和预测有机体(包括 人和动物)的行为。
2022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考点讲义第二章
2022年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考点讲义第二章教育理论知识包含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法律法规等内容。
《教育学》部分包含十一章知识内容,各位在复习教材的同时,也要适当做一些试题,对自己的复习结果进行小小的检测。
分享《教育学》第二章考点练习题给大家,及时的查漏补缺。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1、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差异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语言顺畅地交流,是因为狼孩错过了语言形成的关键期: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是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在这四大因素中,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①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⑦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③教育能够系统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比较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主要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期与青春期。
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时期是不同的。
题目中所描述的正是第一个方面。
5、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一特点要求()。
教育教学原理
教育教学原理教育教学原理是指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它是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
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原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教学原理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教育教学原理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其次,教育教学原理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激发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再次,教育教学原理要强调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个性化教学。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最后,教育教学原理要重视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培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品质。
总之,教育教学原理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原理,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深入研究教育教学原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九)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九)一、单选题1.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教学的初步形成。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C.洛克《教育漫话》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2.《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新的教学制度是。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合作学习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B.综合C.明了D.统合4.教学过程是实现现代教学目的、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A.任务B.内容C.方法D.策略5.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B.交互主体性C.学生主体性D.教师主体性6.教学活动既要有动力来发动和维持,又要有一定的程序、方法、来具体操作。
A.形式B.策略C.模式D.内容7.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
A.教学原则B.教学策略C.教学设计D.教学模式8、设计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的基本准则。
A.平等B.民主C..合理D.及时9.先行组织的设计是针对教授内容之间的联系,起着教学的作用。
A.辅导B.定向C.目标D.方式10.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A.设计B.协调C.评价D.反馈二、多选题1.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提出的教学方法有()。
A.叙述教学法B.分析教学法C.综合教学法D.直观教学法2.狭义的教学特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一切学习活动。
其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使其获得发展。
A.技能B.情感C.态度D.能力3.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
A.合作的B.动态的C.平等的D.民主的4.教学动力的主要特征是()。
A.方向性B.转化性C.强度性D.多样性5.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课程-第2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课程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导航:1、从考纲和历史考情来看,本章复习的重点应包括课程类型、课程理论流派、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制和新课改的理念与目标。
2、本章内容最常用的命题形式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考生可在复习本章内容的同时,留心各部分内容哪些适合设计为选择题,哪些可以设计为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理论流派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理论教育知识与能力一、课程(一)课程概述1、词源:“课程”一词源自拉丁语,意为“跑道”,指学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指课业及其进程。
2、世界上最早运用“课程”一词的是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始于唐朝孔颖达,“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教学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必须要有智慧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保持和执行。
教育知识与能力3、1918,博比特出版第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书——《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的诞生,提出“活动分析法”4、课程的概念广义:所学内容的总和和进程安排狭义:某一学科5、课程的作用(1)实现教育目的——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2)教学的依据(3)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组织形式、应用教学手段的依据(4)国家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教育知识与能力1、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命题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解析:B2、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的标志是()的出版A博比特《课程》B查特斯《课程编制》C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施瓦布《课程的语言》解析:A教育知识与能力(二)课程的构成要素1、课程目标——导向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学习者(基本依据)、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学科体系2、课程内容——目标的载体3、课程组织、实施: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4、课程评价教育知识与能力(三)课程内容1、课程计划:(1)概念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要考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要的知识点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及其作用2、环境及作用3、学校教育及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五、教师的职业素养1.思想道德素养2.知识素养3.能力素养4.心理素养5.身体素养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七、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3.作业检查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十一、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十二、一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课堂气氛热烈十三、班级授课制的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足之处:(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十四、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教学原则的实践要求(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原则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准则。
它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实践中,教师必须遵循教学原则,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教学原则的实践要求。
二、教学原则的内涵教学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准则。
教学原则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三、教学原则的实践要求1. 坚持以学生为本(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突出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1)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重点。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教学反思。
教师应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2)注重课堂互动。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育硕士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27、1879 年( )确定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性、免费性与世俗化三大原则,着力提高法国整体国民素质。
A、《法卢法案》 B、《费里法案》 C、《基佐法案》 D、《费舍法案》
28、文纳特卡计划由( )创立。
A、帕克B、华虚朋C、克伯屈D、帕克赫斯特
4、______是国家对某门学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直接领导的主要工具。
5、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______提出的,是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6、要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______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
7、______是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
A、教育实验观察B、严格控制的观察C、全结构式观察D、教育现场观察
44、以下属于一次文献的是( )。
A、索引B、论文C、手册D、综述
45、关于教育实验研究外在效度的不正确的是( )。
A、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B、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
C、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
D、外在效度高低与内在效度成反比
二、辨析题:46-48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教育现代化主要在于教育设施的现代化。
47、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48、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的变量。
A、魏晋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22、中唐时期以儒家思想卫道者自居的著名思想家是( )。
A、刘禹锡B、李翱C、韩愈D、张籍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看考点最新版(二)_150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判断题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N。
解析:实物直观的缺点在于往往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2、填空题现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别,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别,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____。
参考答案: 手段一目的分析法本题解释:参考解析: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解析:手段一目的分析法指认识到目标与自己当前的状态的差别,想出办法来缩小这种差异,从而达到目标的方法。
3、简答题简述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义务。
参考答案:(1)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 (2) 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3) 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 (4) 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5) 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4、单选题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事例是_____。
A : 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罚款B : 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C : 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D : 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 。
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 (撤消惩罚) ,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A、D 两项撤消的是积极刺激,C 项属于回避条件作用。
故本题选 8。
5、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 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 :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 : 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 : 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6、判断题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和教师的语言等。
学前教育专业《第二节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
学前教育专业《第二节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
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涉及到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生理、心理、
社会性等。
在制定学前教育合同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
1. 儿童发展阶段的识别与适应:合同应明确教育机构需根据儿童的年
龄和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活动。
这包括对儿童认知、语言、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特点的了解和适应。
2. 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适宜性:合同中应规定教育内容必须基于儿童
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并且内容应适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兴趣,以促
进其全面发展。
3. 教师资质与专业发展:合同应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资格,并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4. 家长参与和合作:合同应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前教育过程,并与
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5. 安全和健康的环境:合同中必须强调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
学习环境,包括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
6. 评估和反馈机制:合同应包含对教育质量的定期评估和对家长及儿
童反馈的机制,以确保教育服务的持续改进和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
7. 法律和伦理责任:合同应明确教育机构在法律和伦理方面的责任,
包括保护儿童隐私、防止歧视和虐待等。
通过确保合同内容涵盖上述基本规律和关键点,可以为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儿童的福祉提供坚实的保障。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_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1、多选题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_____。
A : 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B :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C : 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D :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E : 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 BD本题解释:【答案】B,D 解析: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单选题如果一个学生智力正常,那么他智商的取值范围应该是_____。
A : 40~60B : 70~80C : 90~100D : 120~140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智力的分布和智力的范围。
【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根据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智商在 80 以下属于智力偏低。
智商在 120 以上属于智力超常。
一般人的智力分数是 90— 110,这类人在全部人口中占有 64%,是绝大多数人口,属于智力正常的范围。
在智力的分布中经常容易考查的知识点有两部分:一是智力的分布形态,二是智力的范围。
3、填空题与实质教育论对立的是____。
参考答案: 形式教育论本题解释:【答案】形式教育论4、单选题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 70 分,标准差为 10 分。
某生测验得 60 分,则该生的智商为_____。
A : 80B : 60C : 85D : 90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5、判断题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学习风格又名“学习方式” ,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和学习倾向。
、6、多选题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有_____A : 教育普及化的开始B : 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C : 教育法制化的形成D : 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E : 教育精英化的实现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
(完整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考点(全)
(完整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考点(全)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1.教育的功能(辨)按教育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的方向,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2.教育的基本规律(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简答)规模速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答):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体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辨析)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知识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4)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简答):传承(传递和保存、活化)、改造(选择和整理、提升)、传播交流和融合、更新和创造。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般来说,教育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为一定的文化所影响,但教育又常显示出其自身所特有的形式和发展轨迹。
这是因为,作为教育活动主题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人,而人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这些特点决定了人的独立性,从而也决定了教育的独特性。
我们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教育也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教育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的制约,也就是说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特性。
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简单、辨析):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包括
一、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特点1. 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对象为3-6岁的幼儿,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对外界的事物和环境都充满好奇和求知欲。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将幼儿的特点考虑在内,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2. 幼儿园体育教学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培养幼儿的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游戏为媒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愉快学习、愉快成长的目的。
二、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1. 培养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适当的体育游戏、健身操、基本运动技能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
在丰富多样的运动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和体验各种身体动作,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运动协调能力的提高。
2. 激发兴趣和热爱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二是要激发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习惯,使体育运动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3. 个性化教学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三是要进行个性化教学。
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幼儿的身体状况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手段,让每个幼儿在体育活动中都能得到适当的锻炼和发展。
4.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之四是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教室、操场和周边环境,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幼儿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充共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5.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五是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逐步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这是自己从一大本的教综中整理出来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带星的是重点,是需要背诵的。
本人就是靠这份资料成功上岸啦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希望对大家有用~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
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阻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表达神或天的意志。
教学过程中的规律
教学过程中的规律
教学是一种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进行调节的过程,它涉及到教师的知识、技能、行为、方法和策略,以及学习者的参与和反馈。
同时,教学也是一种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实现学习者综合发展的一项复杂活动。
教学过程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教学在教材准备、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学习者等方面都应遵循规律。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目标,准备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教材。
一般情况下,主要是由经验教育专家和教育规划者分析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精心挑选和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其次,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目标,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规范的学习模式,实施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效地学习。
课程设计不仅仅要考虑课程内容,还要关注教学手段、课堂设计等方面,协调学习者的需求和教育文本的关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有趣性。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教学的基本规律及体系作者:李明武单位:五莲县职教中心联系电话:0633--5213859试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系构建及其应用内容提要:教学基本规律隐藏在教学现象的背后,用要素法分析教学现象,即:备课、授课、自习课的循环往复递升的现象。
得出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矛盾的关系。
书与教、教与学、学与书的矛盾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三个基本阶段上的三个矛盾关系的活化、转化、消化规律,他们相互联系制约转化,形成有机系统的统一教学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教学基本规律体系,运用这一规律体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正确处理教育教学中的矛盾,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要素分析法教学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基本体系应用一、名家直言:教育学只是工作手册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教授曾经直言:“华东师范大学瞿保奎先生曾经对教育学的专著和教材做过研究,发现尽管书多,但是都是抄的,我们对教育的研究和理解都是一样的。
我自己通过实践体会,发现理论建设太落后了,教育学实际没有体系,教育学本身是大杂烩,没有科学逻辑,只是工作手册,教育学科也没有学科层次,因为学科有基础和应用研究,教育学则是基础和应用混有一起谈的---。
”①就是说现在奉行的《教育学》还没有上升到理论体系的学科层次,是缺少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为核心的《教育学》。
二、专家点评:研究方法有问题虽然教育教学的理念、文章、专著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是都没有解决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问题。
正如已故科学大师钱学森所言:“教育科学最难的问题,也就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
”并殷切希望研究者要“从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中总结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②。
钱老的希望,也正是当今从事教育理论研究者一直探索和追求的事情。
但至今仍然没有形成具有综合概括特性的独立体系的最基本规律性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体系,原因在哪里呢?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理论专家刘云翔教授在给赵伟士著的《魏书生教学经验研究》一书的序里点评的很到位:“在我国教育理论界,流行着‘自上而下’演绎式的研究模式,或者从哲学命题出发,或者从现有理论体系出发,推衍出新的理论分支或条块。
这种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牢固,但由于它的产生与实践环节相距较远,容易陷入‘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教条主义泥潭。
‘自下而上’的研究也是一种研究模式,他是从实际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教学经验升华出理论。
这种研究模式比较贴近和切合教学实际工作,但也容易产生抽象程度不够、概括水平不高,理论色彩不浓的毛病,这会使得先进的教育经验无法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也影响其在向相关领域里的迁移。
”③问题就在这里,既然研究方法有问题,就必须创新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须知在人类科学文化技术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原创理论的突破都是首先研究这个理论的方法的突破和创新。
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史实和规律。
三、导师之法:主要因素分析法借鉴研究方法的得失,选取‘上’‘下’之法的长处,站在宏观统筹的角度,从微观入手,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以现成的总结性理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和完善,进行新的升华,这个升华的过程,也就是主要因素分析总结的过程。
所使用的方法,我们称作主要因素分析法。
什么是主要因素分析法呢?就是在复杂事物运动过程中有许多参入其中的因素,只筛选出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和从属地位作用的因素,然后再考虑各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其相互作用、制约,转化的实际状态,找出本质的稳定的普遍的运动规律。
例如,在《物理学》里,主要因素分析法就是‘理想化模型法’和‘理想实验法’的具体体现。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运用此法的高手。
所谓‘理想化模型法’就是人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把客观事物高度抽象,使其纯化到理想状态,称之为“理想化模型”。
例如,力学中的“质点”,数学中没有大小的“点”、没有粗细的“线”、没有厚度的“面”,都是理想化模型。
运用理想化模型去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方法,就是理想化模型法。
“理想实验法”也基本如此。
理想化模型法是在思维中建立起来的。
但它不是虚无飘渺的主观臆造,而是以现实的客观存在为原型进行抽象思维的结果,它是对客观事物主要特征的反映。
它的作用是:1、使问题处理大为简化,2、避免出现较大的误差,3、有利于发挥逻辑思维,形成科学见解。
“理想化模型法’或‘理想实验法’曾被许多物理学家使用,如伽利略的‘对接斜面实验’。
尤其是爱因斯坦更是把它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爱因斯坦火车’、‘爱因斯坦升降机’等等。
不仅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要依靠主要因素分析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同样需要依靠主要因素分析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就是运用这个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伟大导师毛泽东同志更是运用这个方法解剖复杂的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圣手。
他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就是用这个方法研究的。
他的分析使当时的人们才条理清楚的明白,‘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
特别是《论持久战》一文,把中日两个敌对国家关系中的主要因素:大小、强弱、正义非正义、多助寡助等一一对比,分析主要因素之间的实际斗争关系的变化状态,从而揭示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规律是‘持久战’而不是‘速胜论’和‘亡国论’。
从而使全体中国人民树立起抗战必胜的信心和抗战到底的民族气概,是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指导方针。
可以说毛泽东同志是运用主要因素分析法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神圣境界,他的若干揭示中国革命斗争和建设规律的文章中无不体现了他运用主要因素分析法的智慧和才能。
由此可见,主要因素分析法是人们研究和认识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也就是一个处理复杂事物、研究其运动规律的科学方法。
而教育教学活动就是一个最复杂事物的联合体,它的运动就是超复杂的运动,这也是千百年来没有研究找出基本规律的主要问题的病症之所在。
所以本文就使用这个方法来研究解剖分析它。
四、大道至简:研究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无论多么复杂的事物都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
教育教学活动也是如此。
我们就运用主要因素分析法来剖析其内在的基本规律。
㈠认识教育教学现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经常重复出现的简单的、普遍的、稳定的、教育教学现象,就是备课、授课、自习课,这三课的运行程序。
如图所示:由图看出:最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如此简单明了:以备课、授课、自习课为一个教学单位的教育教学活动而重复出现。
而每一次的重复都比较地递升到了高一级的教育教学层次。
由此规定:单位教学活动是:备课、授课、自习课。
从小学到大学的毕业生所经历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若干个单位教育教学活动螺旋式递升的有序的链接。
据唯物辩证法知:以平常简单的稳定的方式重复出现的现象,背后都隐含着相对稳定的客观规律。
所以教育教学的规律就藏在这种重复出现的单位教学活动之中。
㈡分析教育教学的三个要素构成三个关系1、备课阶段:主要因素是教科书和教师,构成教科书与教师之间的关系;2、授课阶段:主要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构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3、自习课阶段:主要因素是学生和教科书,构成学生和教科书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教科书、教师、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三个主要因素,进一步抽象概括简称三要素:书、教、学。
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三个主要关系:书与教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学与书的关系。
㈢归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矛盾“关系,即矛盾”。
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书、教、学三个主要因素构成了三个主要的教育教学关系,即书与教的关系——书与教的矛盾;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矛盾;学与书的关系——学与书的矛盾。
这三个要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各自独立自成系统又相互联系彼此制约,既相互作用又相互转化形成有机系统的矛盾链关系。
这三个矛盾就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矛盾。
所以书与教的矛盾、教与学的矛盾、学与书的矛盾是教育教学的三个基本矛盾,它们的相互作用规定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而其它矛盾都是次要的或从属的矛盾,在这里不去研究它。
㈣总结教育教学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运动规律1、书与教的矛盾双方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的运动规律这个矛盾发生在备课阶段,它是自习课阶段上学与书矛盾转化过来的,它的相互作用以学与书矛盾运动为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进一步说就是教师备课时首先弄清楚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这就是备课时先备学生的理论根据。
然后再说书与教这个矛盾。
它的主要方面是书,书代指系统的知识,有其自己的内在客观性和逻辑性。
它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它的客观性规定着教师教的内容和范畴,规定着教的方法原则。
此外,书的本质特征是前人创造知识时的那种鲜活生命状态的外在表征,他的外在表征的形式是死的,内容是鲜活的。
在此条件下,教师是次要方面,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这是教师的本质特征。
书与教矛盾双方作用特点是教师按照知识的内在规定性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序的链接起来,其实质就是将‘形式是死的,内容是鲜活’的知识,经过教师的‘活’劳动进入教师的头脑中变成‘鲜活’的知识,即:将“死”的书变成“活”的书。
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实质就是“活化”,这个过程就是活化过程,这个阶段就是活化阶段,这个活化阶段上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活化规律。
譬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就是一个“活化”知识的名师。
备课始终一丝不苟,不仅对课文的思想、语言钻研的很深,而且对每一个句子讲解都仔细琢磨,并精心设计板书;给学生讲的课文,自己都首先熟读背诵,做到讲课是成竹在胸、得心应手、生动有趣、运用自如,每一次备课都是艺术珍品。
这就是斯霞老师“活化”书的真功夫,因此她的课都是艺术珍品。
再如中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对初中六册语文知识整理创新成‘语文知识树’的过程就是典型的活化过程。
也是遵循活化规律备课的典范。
通常说的备课时,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就是活化规律的具体生动的表现。
2、教与学的矛盾双方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的运动规律书经过教师“活化”作用后,由主要方面转化为次要方面而隐含在教的里面,而教师的教由次要方面转化为主要方面,与学生的学构成了一对矛盾,此时“活化”阶段上的书与教矛盾转化到授课阶段上的教与学的矛盾。
在授课阶段上,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的作用,学生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它的地位和作用只是能动地配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的教决定着学生的学,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特点就是教师将“活化”的书传授给学生,学生接受完其传授接受的本质就是“转化”,此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特点是转化接收,简称“转化”。
此阶段是转化阶段,此过程是转化过程。
在转化阶段上的教与学矛盾相互作用的运动规律就是转化规律。
例如,特级教师陈云仙说:“我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时,总是告诉学生要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从不同的角度上下左右、远近高低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