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推荐作品狱中杂记课件新人教版选修《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5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推荐作品: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散文欣赏
推荐作品: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助读链接]戴名世在《南山集》中引用了同乡方孝标在《滇黔纪闻》中记叙的有关桂王抗清的史料。
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被捕。
《南山集》的作者戴名世富有民族气节,是方苞的同乡旧友,方苞曾给《南山集》作过序,《南山集》的木板又藏在他家,因此受牵连入狱。
后来经过大学士李光地竭力营救,才得免死,被编入汉军旗下为奴。
[基础自测]一、读准字音遘.者(ɡòu) 有瘳.(chōu) 痼.疾(ɡù) 梏.扑(ɡù) 晷.刻(ɡuǐ) 主谳.(yàn) 口呿.(qū) 舌挢.(jiǎo) 二、一词多义(1)作⎩⎪⎨⎪⎧作.而言曰(神情激动)此疫作.也 (动词,发作) (2)叩⎩⎪⎨⎪⎧余叩.所以(动词,问)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动词,击)以手叩.门扉曰(动词,敲击) (3)易⎩⎪⎨⎪⎧是疾易.传染(副词,容易)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动词,改变,更改)或未易.量(副词,轻易) (4)即⎩⎪⎨⎪⎧即.幸留,病数月乃瘳(连词,即使)即.夕行步如平常[副词,就在(某时某地)]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副词,于是,就)项伯即.入见沛公(副词,立即,马上) (5)质⎩⎪⎨⎪⎧质.明启钥(副词,正,刚刚)每质.狱词(动词,审察)然犹质.其首(动词,抵押)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名词,杀人时作垫用的 砧板)三、词类活用(1)牖.其前以通明(名词作动词,开窗户)(2)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名词作动词,戴上刑具)(3)凡死刑狱上.(名词作动词,呈报)(4)然犹质.其首(名词作动词,抵押)(5)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名词作动词,内外勾结)(6)漠然无所事.(名词作动词,做)(7)贫则面.语之(名词作状语,当面)(8)席.地而卧(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席)(9)皆利.系者之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10)予我千金,吾生.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去)(11)所全.活可数计哉(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四、古今异义(1)余叩所以..古义:……的原因。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4课赏析示例六国论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4课赏析示例六国论北宋建国后的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
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于是北宋采取了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这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
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重蹈覆辙。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作家作品苏洵(1009—1066),字明允,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
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博辩,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著有《嘉祐集》十五卷.2.背景解读北宋建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
这样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衰颓。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
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
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西夏交纳大量的银、绢。
这样贿赂的结果是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针对这一现实,苏洵撰写了《六国论》。
3.文体知识论论是议论,它是以论证为主的说理方式,论的任务主要是论证某一问题、某一人物、某一事理的是非得失。
它的特点是:要有明确的论点,有可信的论据,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政论、文论、史论、学术论文等,都属于这个范畴.4.文化常识【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例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例如: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字音识记①弊在赂.秦(lù)②洎.牧以谗.诛(jì)(chán)③暴.霜露(pù)2.辨形组词①错误!②错误!③错误!3.通假字(1)暴.霜露,斩荆棘(通“曝",冒着)(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通“毋",不要)(4)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4.一词多义(1)非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动词,不是)觉今是而昨非.(形容词,错误的)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副词,无,没有)(2)或或.未易量(副词,或许)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代词,有的人)一食或.尽粟一石(副词,有时)(3)得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动词,得到)此言得.之(形容词,适宜,得当)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动词,捕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动词,看到)诚不得.已(动词,能够)(4)相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副词,互相)誓天不相.负(代词,偏指一方,相当于“你”“他”等,此处代“你”)伯乐相.马(动词,观察,辨别,鉴定)(5)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亲附,亲近)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和,同)与.战胜而得者(介词,跟,同,表示比较的对象)(6)欲暴秦之欲.无厌(名词,欲望)鱼,我所欲.也(动词,想要得到,需要)(7)暴暴.霜露(动词,读pù,通“曝”,冒着)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读bào,凶暴的)(8)事以地事.秦(动词,侍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9)终终.继五国迁灭(副词,最终,终于)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底)(10)始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副词,起初)始.速祸焉(副词,才)(11)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连词,假使)并力西向.(动词,对着,这里是对付的意思)(12)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形容词,旧的,过去的)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连词,所以)(13)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动词,治理)至丹以荆卿为.计(动词,作为)邯郸为.郡(动词,成为)(14)兵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武力)5.词类活用(1)李牧连却.之(使动用法,使……退却)(2)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3)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完整地存在)(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6)以地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受贿;大的受贿)(8)秦以攻.取之外(动词作名词,攻战的方法)6.古今异义(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那实际情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精品课件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 是散文形与神、内在与外在的相互 关系与特征。作者的思想情感、精 神气质,通过字句音节体现出来。
作者贯注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是 沟通各个部分的精气血脉。
有的作品侧重于情,如《滕王阁序》; 有的作品侧重于理,如《逍遥游》; 多数文章情理兼用,互相渗透,如《过秦 论》。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散而不乱:指的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 特征。
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 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 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所谓“ 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 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的原因。
气脉,即文气,指文章所体现的作 者精神气质。 文气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浸透到文字 中的表现。 文气贯注,作品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 力。
苏辙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 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上枢 密韩太尉书》)指出孟子养浩然之气,文 章风格“宽厚宏博”;司马迁周览四海, 广交豪俊,文章风格“疏荡,颇有奇气”。 认为像他们那样的精神气质可以努力修养 得到,但他们文章的独特风格却不能简单 学到。
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脉络的途径有: 1、提要钩玄; 2、因声求气。
提要钩玄
提要,指出纲要。 钩玄,探索精微。 提要钩玄,通过梳理归纳,理清线 索,精辟而简明地抓住主要内容, 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因声求气
“声”指节奏、平仄、押韵等外在表现 形式。 “气”指情感、气势等内在的精神气 脉。 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 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
刘大櫆说:“神气者,文之最精处 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 文之最粗处也。然论文而至于字句,则 文之能事尽矣”(《论文偶记》)提出 通过朗读字句,掌握文章音韵节奏,体 会作家精神气质的学习古文、写作古文 的方法。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六国论作业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六国论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C)A.赂.(lù)秦暴.(bào)霜露弥.(mí)繁B.与.(yǔ)嬴厥.(quē)先祖父日削.(xuē)月割C.殆.(dài)尽洎.(jì)牧以谗诛率.(shuài)赂秦D.为.(wéi)国者当.(dānɡ)与秦相较荆棘.(jí)【解析】A.暴pù;B.厥jué;D.当tǎnɡ,同“倘”。
2.下列各句中“亡"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亡”字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例: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C.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解析】A.灭亡;B.逃亡的人;C.逃走;例句及D,损失。
3.下列加点的“而”字,不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B)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解析】B是修饰关系.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可谓智力..孤危⑤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⑥思厥先祖父..⑦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A.③④⑥B.①⑤⑦C.②③⑤D.③⑤5.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B)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④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⑥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⑦披坚.执锐.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⑩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A.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B.①⑤⑥⑩/②⑧⑨/③/④⑦C.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D.①⑤⑥/③/④⑦/②⑧⑨⑩【解析】①⑤⑥⑩名词活用为状语,②⑧⑨名词活用为动词,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④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狱中杂记 方苞》单贞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狱中杂记》兰州第五十一中学语文教研组单贞一、教材分析《狱中杂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推荐作品,是清代桐城派作家方苞的作品。
本单元所选都是散文,核心词是“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是散文形与神的关系,所选文章在情感和逻辑是统一完整的。
作者用质朴的文笔,再现了清朝监狱内的惨无人道。
本文记载内容繁富,涉及人物众多,作者利用对话、设问、典型事件的陈述等方式,有条不紊地将繁杂的内容一一呈现,符合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之说。
从文言字词方面而言,基础词汇较多,兼有生词,在阅读梳理的过程中需要细心总结。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基本掌握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词汇,能够自主梳理文章大意。
同时,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对文章的内在逻辑结构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上此单元多是散文,学生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倦怠,有必要改变教学方式。
所以,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本课的学习重点在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方面,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报道,联系课本内容,体会方苞所倡导的“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为文之道。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展示报纸制作理念和对文本的再叙述处理理念。
2.能力目标:总结方苞《狱中杂记》的构思,理解方苞的“义法”理念,提高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对事件的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对观点的质疑能力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本质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理解方苞的“义法”观念,理清文本的内在逻辑。
2.难点:理解文章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安排。
五、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时的教学借助学生课下制作的新闻报道展开,通过学生展示报纸的制作理念,引入对文本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学习。
在此基础上学习方苞对内容和结构的安排。
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报纸,提高其自主疏通文意、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制作、展示的过程中,体现出对事件的判断分析能力、质疑能力、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成果预设设计意图导入上节课我们震惊于清代监狱的黑幕,班级的九大纸媒也纷纷报道,本节课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各大报社的报道。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单元能力训练6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6(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西湖香市张岱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
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
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
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
三代八朝之古董,蛮夷闽貊之珍异皆集焉。
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伢儿嬉具之类无不集。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
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
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芳兰芗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颌笙之聒帐;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
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
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
是岁及辛巳、壬午洊饥,民强.半饿死。
壬午虏梗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
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
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
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
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
”可作西湖实录。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 市:做买卖。
B .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断:绝对。
C .壬午洊饥,民强.半饿死 强;大约。
D .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属:连续。
解析:“强”是“有余,略多”的意思。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 .⎩⎪⎨⎪⎧ ①有屋则.摊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 .⎩⎪⎨⎪⎧ ①起于.花朝,尽于端午②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D .⎩⎪⎨⎪⎧ ①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解析:A 项,助词,表停顿;定语后置的标志。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诗歌之部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游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殇/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西门豹治邺/禇少孙
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
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方苞
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
自主赏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
推荐作品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伶官传序作业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一、课内双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A)A.仇雠.(chóu) 凯.(kǎi)旋遗.(yí)恨骄奢.(shē) B.离散(sǎn)沉溺.(nì)剔.(tì)除俳.(fēi)优C.度.(dù)曲宝藏.(cánɡ)勖.(xù)勉系.(jì)颈D.囊.(nánɡ)括发.(fà)誓缱.(qiǎn)绻伶.(línɡ)人【解析】B项中“散”应读sàn,“剔”应读tī,“俳”应读pái;C 项中“藏”应读zànɡ,“系”应读xì;D项中“发”应读fā。
2.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家祭无忘告乃.翁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解析】C与例句,你的;A表判断的副词,是;B于是;D副词,竟然.3.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C)例:与.尔三矢A.遂与.之俱出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玉斗一双,欲与.亚父D.无乃尔是过与.【解析】C与例句同,动词,给;A介词,和;B动词,帮助;D 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4.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A介词,用/连词,表顺承;B遗留/舍弃;C原来的;D领取/请允许我。
5.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A)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此三者,吾遗恨也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解析】例句与A都是被动句。
6.下面对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开头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引发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B.作者否定天命,强调国家盛衰由“人事”决定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祭十二郎文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归取其孥.(nú)形单影只.(zhī)不省.(xǐnɡ)所怙.(hù)B.衔.哀致诚(xián) 万乘.之公相(shènɡ) 丞相薨.(hōnɡ)C.其余奴婢.(bì) 冀.其成立(jì) 兄殁.南方(mò)D.令守汝丧.(sànɡ) 丧.之七日(sānɡ) 辍.汝而就(chuò)解析:D.“令守汝丧”应读sānɡ。
答案: D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 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 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C.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解析:A.“比”解释为“近来”,“就”解释为“就职上任”,“凭”解释为“临”;B.“应”解释为“应付”;D.“止”解释为“住”,“既”解释为“不久”“后来”。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解析:C.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的、他们”。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双音词与现代汉语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吾与汝俱少年..不从汝而死也..B.几何C.又可冀其成立..之戚..邪D.而汝报无涯解析:A.“少年”古义为“年轻”,今义为“人生一年龄段”;B.“几何”古义为“多少”,今义为“几何学的简称”;C.“成立”古义为“成长立业”,今义为(组织、机构等)的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2015年高二语文课件:5.2《伶官传序》(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自主学习
6.文白对照
呜呼!
盛 衰 之 理,虽 曰 天命,岂 非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
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 就可以知 道了。
世 言晋王之将终 也,以三 矢赐 庄宗而告 之曰: 世人说晋王在临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_兴__、___亡__: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_兴__;__使__…__…__亡_________ ④一夫夜呼,乱.者四应__乱__:__形__容__词__作___动__词__,__作__乱____ ⑤而智.勇.多困于所溺_智__勇___:_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_有__勇__有__谋的人 ⑥仓皇东.出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_向__东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一夫夜.呼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_在__夜__里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 3.文言句式
• ①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 判断句 )
• ②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状语后( 置句
)
• ③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被动句(
)
•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状语后( 置句
)
• 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状语后( 置句
)
自主学习
• 4.一词多义
• (一)实词
•
(1)盛
•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梁 , 吾 仇也;燕王,吾 所立 ;契丹与吾
约
“梁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剖析
《伶官传序》: 统治者沉溺安乐的趋势
(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 宗)
《六国论》: 北宋以岁币形式与辽、西夏求和
二、论点:见解独到
《六国论》:弊在赂秦 《过秦论》《阿房宫赋》……
《伶官传序》:兴衰由人 宰相请出库物以给军,庄宗许之,
(李皇)后不肯,曰:“吾夫妇得天 下,虽因武功,盖亦有天命。命既在 天,人如我何!”
——《新五代史》
三、论据:巧妙选取
《六国论》:针对性 韩魏楚“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燕国“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国“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伶官传序》:形象性 三矢之誓——还矢先王,告以成
功——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四、 论证:思路清晰
都是总分总式的清晰思路:
《六国论》将六国灭亡与“赂秦”关 联、穷举后归纳
办法:“通过梳理归纳,搞清作品的 层次和线索”;“结合诵读,进行体 会探求”。
目的:“在写作时运用借鉴,准确表 达自己的情意。”
《六国论》 《伶官传序》
所谓“思想逻辑”
后赂者先亡,而不赂者后灭,本 以地之远近递及,非以赂不赂故分先 后,亦自然之势也。
——林云铭《古文析义》
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 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 自困矣。
此等文,岂有法以为之耶?然文章 到纯熟后,随手写出,便能达其难达 之情,情达则法在矣。
——吕留良《古文精选·韩文》
摹写
2013东城高三期末
(材料略) 请借鉴这种手法(想象),写一
段表达你自己某一种情感的文字。
《文与可画筼筜 谷偃竹记》
一、内容丰富
第一段议论,阐述文与可“胸有成竹” 的文艺理论和自己的实践体会。 第二段记叙,追忆了二人交往过程中 的几件趣事。 第三段抒情,表达了苏轼睹物思人的 无限悲痛。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素质升级检测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D)A.户牖.(yǒu)遽.去(jù) 梏.扑(ɡù)尚飨.(xiǎnɡ) B.缣.素(jiān )无间.(jiàn)曝.书画(pù)晷.刻(ɡuǐ) C.牵累.(lěi)绞缢.(yì)痼.疾(ɡù)斫.轮(zhuó) D.噬啮.(niè)草芥.(jiè)反间.计(jiàn) 自古洎.今(zì)【解析】D项,“洎”应读“jì".2.下面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六国论》着重论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并借古讽今,批评南宋统治者对金国一味求和的做法,劝谏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奋起御侮以维护其统治.B.《伶官传序》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C.《祭十二郎文》作者通过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回忆了叔侄二人相处的经历,以家族的衰落、聚散的无常、生死之未知,反复抒写对亡侄的无限哀痛和怀念之情,感人至深。
D.《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通过写文与可的画竹理论及作者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和两人相处的几件趣事,表现了文与可的高尚品格和两人的深厚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文与可深切的思念之情。
【解析】“南宋”应为“北宋”,“金"应为“契丹、西夏”.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D) 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B.韩愈,字退之,邓州河阳(今河南南阳)人,有“韩昌黎”“韩侍郎”之称。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C.文与可,北宋著名画家,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
善画山水,尤善画竹。
D.方苞,字凤九,又字灵皋,号望溪,桐城人,明初著名散文家。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5单元 推荐作品 2 陶庵梦忆序 张岱
2.作者以前的生活是怎样的?哪些字词能够体 现? 繁华。 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 资料链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 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 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 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自为墓志铭》)
4.文中还提到哪些“痴人”?其痴体现在何处? 有何相似之处?
(1)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 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 好!” (2)中式寒士。恍然犹意非真, 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相似之处:一梦耳,惟恐其非梦, 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二)合作探究
1.本文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什么?文中作者 提到哪些“痴梦”?其实质是指什么?
检查预习 1.字音辨识 陶庵 ( ) 以苎( )
寤醒( ) 蒉草( ) 报絺( ) 爽垲( ) 布衲( ) 以粝( ) 报粻( )
靡丽( ) 自啮( ) 以藿( )
裘衣( ) 梦呓( )
屡罄( ) 罹此( )
ān kuìnà zhù chī lìwù kǎi zhānɡ mǐ qiú niè yìlí huò
2.背景介绍 张岱生活在明、清之交,那是一 个“天崩地裂”的年代:农民战争的风 暴摧毁了腐朽的朱明王朝。随着满族贵 族入主中原,清帝国建立,封建制度正 用文化专制主义配合铁蹄、刀剑和镣铐 来延缓自己的没落与衰微;到处有苦闷、 彷徨和幻灭,也有抗争和求索的思想火 花在迸射。张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忆梦、 寻梦和说梦的。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身份的句子。 (1)陶庵国破家亡: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 (2)无所归止,披发入山:明亡后避居山中(气 节高尚)。 (3)因《石匮书》未成,好弄笔墨:作家。 (4)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出生仕宦世家 ,少为富公子,爱繁荣。 (5)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布衣素食,生计维 艰。
高中语文-选修大全-第五单元单元导语精品-新人教版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 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 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古人颇得竹的灵气, 酒醉竹林,其意也融融。几枝劲竹,势冲霄汉,傲立风霜, 似恬隐君子、逍遥书生。一丛竹,婀娜多姿,清丽映日, 也像风雨丽人、江南才女。植竹、赏竹、写竹、画竹,竹 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竹也被画家画得生气勃勃。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导语
六国论 “六王毕,四海一”,在《阿房宫赋》里,杜牧用这六个字 概括了秦灭六国、一统寰宇的历史进程。在总结秦亡的教 训时,后人总爱在秦的暴政上做文章,而忽视了秦能以少 胜多,以小胜大的原因,《六国论》是历史上第一篇不鞭 强秦之暴行,而剖六国之痼疾的文章。
伶官传序 祭十二郎文 文与以时间为纵轴,地域为横轴,构成一幅中国历史的坐标, 那么《狱中杂记》之事,不过是已被标明的一个点而已。但 这么一个小小的点,却暴露了整个封建王朝的黑暗与罪恶。 而《陶庵梦忆序》,忧愤于家国破亡,则是记不更替之际没 落士子心路历程的一个奇点。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十五课六国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版本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了解苏洵及“论”的 理解并翻译
知识目标 文体特点,积累、梳理 文中的句子
并归纳文言知识
理解并掌握本文关于 六国灭亡的观点、严密 技能目标 的论证及借古讽今的写 法 了解六国灭亡的原因、 情感目标 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及 本文的现实意义
[知作者]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 列入“唐宋八大家”。宋仁宗嘉祐元年率子苏轼、苏 辙到汴京,以所著文章 22 篇渴见翰林学士欧阳修, 深得欧阳修赏识与力荐,一时朝野争相传诵,名声大 噪。据说苏洵 27 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 苦读,学业大进。《三字经》对其描述为“苏老泉, 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苏洵的政论文写得非常出色,主要代表作 《嘉祐集》十五卷,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在 诗歌、散文方面也有建树,著有《权书》《衡 论》等。
[知背景]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 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 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 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1004 年,契丹大举攻 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 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 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 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
动词,对着,这里是“对付”的意思
9.故
①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形容词,旧的,过去的
②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连词,所以
③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形容词,衰老的 ⑤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名词,缘故 ⑥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副词,故意,特意 10.为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练习+单元测评+课件+备课资源链接,15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
-3-
六国论
首页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D 读写拓展 U XIE TUO ZHAN
知识领域 课节重点 学习方法
课
作
题目
学习目标
序
者
①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
苏 的爱国之情。
1
六国论
洵 ②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9-
六国论
首页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D 读写拓展 U XIE TUO ZHAN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六国互丧. sàng 思厥.先祖父 jué
如弃草芥. jiè
胜负之数. shù 不得下咽. yàn
加点字
暴.霜露 与嬴.而不 助五国也
-13-
六国论
首页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D 读写拓展 U XIE TUO ZHAN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4.分古今 思厥先祖.父. 至.于.颠覆 至于颠.覆.
可谓智.力.孤危
而从六国破亡之 故.事.
古义:祖辈、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古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 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古义:灭亡。 今义: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指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 能力。 古义:先例。 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 引力,能感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