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XX届高考物理备考直线运动复习教案
高三复习物理教案5篇
高三复习物理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复习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复习物理教案1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直线运动2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二科目:物理授课人:课题第一章直线运动2第课时知识点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常用推论并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问题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常用推论并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中心发言人陈熠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常用推论并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具课型课时安排课时教法学法个人主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检查课前学习】【基础梳理】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在任意两段相等的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速度随时间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保持不变,是直线运动。
3.分类和对比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三个基本公式速度公式:v=______。
位移公式:x=____________________。
位移速度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推论(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________,还等于________________的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公式:v=________________=2tv(2)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相等。
即x2-x1=x3-x2=…=x n-x(n-1)=____________。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__________。
(2)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___________。
(3)在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
高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高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高考物理复习教案都有哪些?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展的。
当条件改变时,物理过程也会相应改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考物理复习教案精选篇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了什么)了解、掌握、认识......(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对......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提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学好物理的信心,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实验探究。
难点:新概念的理解、总结实验规律、各种规律的灵活应用。
3.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常用的导入方法实验导入、联系实际导入、直接导入)采用联系实际导入法:讲述从北京到重庆的各种路线,导入新课:位移。
(2)新课讲授(知识点条理清晰的呈现)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矢量、标量)。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
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
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例:判断路程和位移)。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授课里面一定要表现出讲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必太过详细。
(3)巩固练习练习题一练习题二(4)小结作业①请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②布置课后作业。
4.板书设计高考物理复习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讲 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学案(含解析)
第1讲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教材知识梳理一、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________的点.质点是理想模型.二、参考系研究物体运动时,假定________、用作参考的物体.通常以________为参考系.三、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________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瞬时速度、动能等状态量.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________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功等过程量.四、路程和位移1.路程指物体________的长度,它是标量.2.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________,它是矢量.五、速度1.定义:物体运动________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v=________.2.方向:沿物体运动的方向,与________同向,是矢量.六、加速度1.定义:物体________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________.2.方向:与________一致,由F合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是矢量.,答案:一、有质量二、不动地面三、1.点 2.线段四、1 运动轨迹 2.有向线段五、1.位移Δx Δt2.位移六、1.速度的变化量ΔvΔt2.Δv的方向[思维辨析](1)参考系必须是静止的物体.( )(2)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3)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4)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或该位置的运动方向.( )(5)甲的加速度a甲=12 m/s2,乙的加速度a乙=-15 m/s2,a甲<a乙.( )(6)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减小.( )答案:(1)(×)(2)(×)(3)(√)(4)(√)(5)(√)(6)(√)➢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一质点、参考系、位移1.(质点、参考系、位移)[2016·会昌中学模拟] 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某某〞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某某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500海里.假设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4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B.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某某〞舰一定是运动的D.根据此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答案:B[解析] 船舰航行轨迹的长度为4500海里,指的是路程,A、C错误;由于舰的大小对航行的位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B正确;因为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C错误;由于不知道航行的位移和时间,所以无法求出平均速度,D错误.2.(质点与参考系)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那便是金星.图111为2012年6月6日上演的“金星凌日〞过程,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111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图中9:30:41为凌甚时间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答案:D[解析] 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会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观测“金星凌日〞时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 错误;9:30:41为凌甚时刻,选项C 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 正确.3.(位移与路程)[2016·惠阳高三检测] 如图112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圆弧由A 到C ,那么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图112A.5π2R ,由A 指向C ;10R B.5π2R ,由A 指向C ;5π2R C.10R ,由A 指向C ;5π2RD.10R ,由C 指向A ;5π2R答案:C[解析] 从A 到C 的直线距离l =〔3R 〕2+R 2=10R ,所以位移为10R ,由A 指向C ;从A 到C 的路径长度为πR +34×2πR =52πR ,所以路程为52πR .■ 要点总结1.质点是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模型化处理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思想.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有很多,如质点、轻杆、轻绳、轻弹簧等;还有一些过程类理想化模型,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对于同一个物体运动的描述,选用的参考系不同,其运动性质可能不同. 3.对位移和路程的辨析如下表比较项目 位移x路程l决定因素 由始、末位置决定由实际的运动轨迹决定运算规那么 矢量的三角形定那么或平行四边形定那么代数运算大小关系x≤l(路程是位移被无限分割后,所分的各小段位移的绝对值的和)考点二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定义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完成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定义式v =xt(x 为位移)v =ΔxΔt(Δt 趋于零)矢量性矢量,平均速度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矢量,瞬时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沿其运动轨迹切线方向实际 应用物理实验中通过光电门测速,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视为瞬时速度1 如图113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 ,用Δx Δ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ΔxΔt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图113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答案:A[解析] 遮光条的宽度越窄,对应的平均速度越接近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应选项A 正确.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只是提高测量速度的精度,应选项B 错误.改变滑块的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只是改变测量速度的大小,应选项C 错误.改变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只是改变测量速度的大小,应选项D 错误.式题 [2016·西城质检] 用如图114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 mm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 ,那么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图114A .0.10 m/sB .100 m/sC .4.0 m/sD .0.40 m/s 答案:A[解析]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很短,所以可以把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作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即v =d t =4.0×10-30.040m/s =0.10 m/s ,A 正确.■ 要点总结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应注意的问题(1)一般物体的运动,用极限法求出的瞬时速度只能粗略地表示物体在这一极短位移内某一位置或这一极短时间内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并不精确;Δt 越小,ΔxΔt越接近瞬时速度.(2)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 考点三 加速度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比较项目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定义v =Δx ΔtΔv =v -v 0 a =Δv Δt =v -v 0Δt2.两个公式的说明a =Δv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决定式是a =Fm ,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考向一 加速度的理解1.(多项选择)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在离地面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下落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运动员以5 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那么在运动员展开伞后匀减速下降的任一秒内( )A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 m/sB .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15C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 m/s D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 m/s 答案:CD[解析] 这一秒末与前一秒初的时间间隔为2 s ,所以Δv =10 m/s ,选项A 错误,选项D 正确;这一秒末与前一秒末的时间间隔为1 s ,所以Δv 1=5 m/s ,选项C 正确,选项B 错误.考向二 加速度的计算2.[2016·江门模拟] 如图115所示,小球以v 1=3 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墙壁,经Δt =0.01 s 后以v 2=2 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01 s 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图115 A.100 m/s2,方向向右B.100 m/s2,方向向左C.500 m/s2,方向向左D.500 m/s2,方向向右答案:C[解析] 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那么v1=-3 m/s,v2=2 m/s,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a=v2-v1Δt=2 m/s-〔-3 m/s〕0.01 s=500 m/s2,方向水平向左,故C正确.考向三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3.(多项选择)[2016·某某质检] 我国新研制的隐形战机歼—20已经开始挂弹飞行.在某次试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时,飞机刚好起飞,那么此过程中飞机的( ) A.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减小B.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增大C.速度增加越来越快,位移增加越来越慢D.速度增加越来越慢,位移增加越来越快答案:BD[解析] 根据题意,飞机的速度与加速度同向,飞机的速度和位移都在增大,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由于加速度减小,所以速度增加越来越慢,而速度增大会使位移变化越来越快,选项C错误,选项D 正确.■ 要点总结(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由合力决定.(2)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决定.(3)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增加或减小)的快慢.考点四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应用广泛.例如:声、光的传播都可以看成匀速直线运动,下面是涉及匀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应用实例.实例计算声音传播时间计算子弹速度或曝光时间 雷达测速由曝光位移求高度 图示说明声波通过云层反射,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子弹穿过苹果照片中,子弹模糊部分的长度即曝光时间内子弹的位移通过发射两次(并接收两次)超声波脉冲测定汽车的速度 曝光时间内下落石子的运动视为匀速运动2 [2016·某某卷] 如图116所示为一种常见的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v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质量为M 0的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 0,输出电压为U 0,某同学站上测重台,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 ,输出电压为U ,那么该同学的身高和质量分别为( )图116A .v(t 0-t),M 0U 0UB.12v(t 0-t),M 0U 0U C .v(t 0-t),M 0U 0(U -U 0)D.12v(t 0-t),M 0U 0(U -U 0) 答案:D[解析] 当没有站人时,测量仪的空间高度为h 0=vt 02,U 0=kM 0,站人时,测量仪中可传播超声波的有效空间高度h =vt 2,U =kM ,故人的高度为H =h 0-h =v 〔t 0-t 〕2,人的质量为m =M -M 0=M 0U 0(U -U 0),选项D 正确.式题1 如图117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 m/s ,那么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图117A .10-3s B .10-6s C .10-9s D .10-12s答案:B[解析]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 =vt 可得,曝光时间(数量级)等于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模型建立的关键点)除以子弹速度,所以,必须知道子弹影像前后错开距离和子弹速度的数量级.根据题意,子弹长度一般不超过10 cm ,所以弹头长度的数量级为10-2m ;根据“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可得,“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的数量级应该是10-4m ,而弹头速度500 m/s 的数量级为102m/s ,所以曝光时间最接近的数量级为10-6s.式题2 [2016·某某四校摸底] 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将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 s 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 s 司机第二次鸣笛,3 s 后听到回声.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 km/h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请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司机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以便提醒司机安全行驶.答案:客车未超速[解析] 设客车行驶速度为v1,声速为v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距悬崖距离为L,那么2L-v1t1=v2t1当客车第二次鸣笛时,设客车距悬崖距离为L′,那么2L′-v1t3=v2t3又知L′=L-v1(t1+t2)将t1=5 s、t2=10 s、t3=3 s代入以上各式,联立解得v1=87.43 km/h<120 km/h故客车未超速.■ 建模点拨在涉及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中,无论是求解距离、时间、速度,其核心方程只有一个:x=vt,知道该方程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第三个量.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空间物理图景的建立;其二,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的建立.[教师备用习题]1.(多项选择)[2016·某某模拟] 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B.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始终在直升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解析] AC 由于惯性,物体在释放后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在水平方向上和直升机不发生相对运动,而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故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应选项A正确,B错误;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应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2.如下图是做直线运动的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中数据可以求出P点的瞬时速度.下面四个选项中最接近P点瞬时速度的是( )word11 /11 A .2 m/s B .2.2 m/s C .2.21 m/s D .无法判断[解析] C 根据公式v =Δx Δt,时间Δt 取得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A 项的时间段是1 s ,B 项的时间段是0.1 s ,C 项的时间段是0.01 s ,因此选项C 正确.3.用同一X 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下图,那么小球在图示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是()A .0.25 m/sB .0.2 m/sC .0.17 m/sD .无法确定[解析] C 图示过程中,x =6 cm -1 cm =5 cm =0.05 m ,t =3×110 s ,故v =x t=0.17 m/s ,选项C 正确.4.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x =(5+2t 3) m ,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v =6t 2 m/s ,该质点在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和t =2 s 到t =3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A .12 m/s 、39 m/sB .8 m/s 、38 m/sC .12 m/s 、19.5 m/sD .8 m/s 、13 m/s[解析] B t =0时,x 0=5 m ;t =2 s 时,x 2=21 m ;t =3 s 时,x 3=59 m .平均速度v =Δx Δt ,故v 1=x 2-x 02 s=8 m/s ,v 2=x 3-x 21 s =38 m/s.。
高考物理复习教案设计七篇
高考物理复习教案设计七篇高考物理复习教案设计【篇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基本知识(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别.(×)(2)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3)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25日23时33分,指的是时刻.(√)探究交流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哪些?生活中、实验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计时仪器?【提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钟、小时,还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种钟表来计时,实验室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若要比较精确地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有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学校的实验室中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来完成.二、路程和位移1.基本知识(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①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②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③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④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1)路程的大小一定大于位移的大小.(×)(2)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一定也相等.(×)(3)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探究交流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位移相同.三、矢量和标量1.基本知识(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2.思考判断(1)负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2)李强向东行进5m,张伟向北行进也5m,他们的位移不同.(√)(3)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探究交流温度是标量还是矢量?+2℃和-5℃哪一个温度高?【提示】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相对大小,所以+2℃比-5℃温度高.高考物理复习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高考物理复习:牛顿定律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
专题(1)牛顿定律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一、大纲解读:本专题的教学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的概念,能在具体物理问题中正确使用质点模型。
(对相对参考系不作要求)2、能区分位移与路程,理解位移的矢量性。
3、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规律,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并能应用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4、能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判断实际问题,能正确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5、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和内涵,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解决问题,会运用图象分析问题。
6、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
7、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正确区分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8、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并能正确应用于实际问题,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不要求求解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二、重点剖析:本专题重点有:1、速度、位移、加速度的矢量性及运算公式的运用。
2、直线运动中的追及问题,特别要注意追及问题中的临界条件。
3、利用图象(s-t、v-t),从速度、位移的角度分析运动的物理过程并处理相关问题。
4、灵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分析解决问题。
5、电荷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电磁场及复合场中的直线运动问题的处理。
本专题难点有:1、运用运动学图象处理实际问题。
2、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处理复杂过程问题。
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如图2-1。
三、考点透视:1、质点、参考系、位移和路程【例题1】关于质点及其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C.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D.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解析: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跟它体积的绝对大小、质量的多少以及运动速度的高低无关,决定于物体的尺寸与物体间距相比的相对大小.例如,地球可称得上是个庞然大物,其直径约为1.28×107 m,质量达到6×1024kg,在太空中绕太阳运动的速度每秒几百米.由于其直径与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约1.5×1011m)相比甚小,因此在研究地球的公转运动时,完全可以忽略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自身的运动,把它看成一个质点.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其方向由质点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其大小是连接质点始、末位置线段的长度。
2008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 直线运动
08高考《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直线运动一、基本概念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几何点,是理想化的模型。
2、位移和路程:位移: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与运动轨迹无关,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
路程:质点从初位置到末位置实际走过路程的长度,是标量。
3、速度:表示物体(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一段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质点在某位置或某时刻的速度4、加速度:用于反映质点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问题:(1)a=0可V≠0(匀速直线运动)a≠0也可V=0(竖直上抛至最高点)即a、V无关,而a是反映V变化之快慢(2)a变化表示何意?a变化则V必变化吗?(3)a=-3m/s2是什么含义?如何判定加速还是减速?5、参照物例题分析:1、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后又回到了出发点,在此运动过程中,质点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的最大值分别为2πR和2R。
2、某物体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先以速度V1发生了位移S,再以速度V 1发生了位移S ,它在2s 的位移中平均速度为2V 1V 2/(V 1+V 2);若先以速度V 1运动了时间t ,又以速度V 1运动了时间t ,则它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1+V 2)/2。
3、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在t=t 0时,s>0,V>0,a>0,此后a 逐渐减小,则:(ACD )A 、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B 、速度逐渐减小C 、位移继续增大D 、位移、速度始终为正值 4、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位置鸣枪,经过1.00s 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 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多大?分析:设近峭壁距离人为S 1,则S 1= Vt 1=340m/s ×s 200.1=170m ,声音从人传到远峭壁需时间t 2=s s 75.0250.000.1=+,所以有S 2=340m/s ×0.75s=255m,相距为170m+255m=425m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运动学问题经典教案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运动学问题一、直线运动1、直线运动的条件:①F 合=0或②F 合≠0且F 合与v 共线,a 与v 共线。
(回忆曲线运动的条件)2、基本概念(1)⎩⎨⎧路程位移 (2)⎩⎨⎧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3)⎩⎨⎧≠增加的速度加速度速度(4)⎪⎪⎩⎪⎪⎨⎧==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3、分类⎪⎪⎩⎪⎪⎨⎧≠⎪⎩⎪⎨⎧≠≠==)(变化)但为変力,变加速直线运动(恒定且为恒力,匀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合合合合00)0(0,0F a F a F a F 4、匀变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要是直线均可。
运动还是往返运动,只轨迹为直线,无论单向指大小方向都不变加速度是矢量,不变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公式 (会“串”起来)22212202202200t s t t v v v as v v t at t v s at v v +=⇒=-⇒⎪⎩⎪⎨⎧+=+=得消去基本公式 ①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s t =⎪⎪⎩⎪⎪⎨⎧=⨯++=++=+=+200000202122)(2121t t v t a v v v at v v at v t at t v∴V t/ 2 =V =V V t 02+=st②根据基本公式得∆s = a T 23+N S 一N S =3 a T 2Sm 一Sn=( m-n) a T 2推导:第一个T 内 2021aT T v s +=I 第二个T 内 2121aT T v s +=∏ 又aT v v +=01 ∴∆s =S Ⅱ-S Ⅰ=aT 2以上公式或推论,适用于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记住一定要规定正方向!选定参照物!同学要求必须会推导,只有亲自推导过,印象才会深刻!(3)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①在1T 末 、2T 末、3T 末……ns 末的速度比为1:2:3……n ; ②在1T 、2T 、3T ……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③在第1T 内、第 2T 内、第3T 内……第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各个相同时间间隔均为T)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2:3……n(4)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得到的启发)。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题教案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题教案匀速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理解质点、位移、路程、时间、时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3.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并能够运用图像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对速度、加速度的理解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基本概念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只有质量而无形状、体积的点。
它是一种理想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2、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例如几秒初,几秒末,几秒时。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时间坐标轴上用线段表示时间,例如,前几秒内、第几秒内。
3、位置:表示空间坐标的点;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注意:位移与路程的区别.4、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 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瞬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平均速率: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
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例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v 1+v 2)/2B .21v v ⋅C .212221v v v v ++D .21212v v v v +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概念。
全程的平均速度=+==2122v s v s s t s v 21212v v v v +,故正确答案为D 5、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 =△v /△t (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
a的方向只与△v的方向相同(即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高考物理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教案2(运动的描述_匀变速直线运动)
(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 参考系 (1)定义: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这个用 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 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 (3)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4)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通常以地 球为参考系。 [思维诊断 ] (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 ) (2)“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只是诗人的一种臆想, 没有科学道 理。 ( ) (3)研究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动作时,不能把运动员看作质点。 ( ) 答案: (1)× (2)× (3)√ [题组训练 ] 1.[质点的理解 ](2016 徐·州模拟 )以下比赛项目中, 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
A. 52πR,A 指向 C; 10R
5π
5π
B. 2 R,A 指向 C; 2 R
C. 10R,A 指向 C;52πR
D. 10R,A 指向 C; 10R
解析: 物体的位移大小为 AC 的长度,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xAC= R2+ 3R 2
= 10R,方向由 A 指向 C,路程为一个半圆周长和一个四分之三圆周长之和,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要 考点内容
求
参考系、质 Ⅰ
点
位移、速度 Ⅱ
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 运动及其公 Ⅱ
式、图象
实验一:研 究匀变速直
线运动 说明:
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象只限于 v -t 图
象
考题统计 2019 2019
·卷Ⅰ
T24 12 分 ·卷Ⅱ T14 6
高考物理总复习 1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ax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1)平均速度:v =v 0+v 2=v t 2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或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3)位移中点速度:v x 2 =v 20+v 2t 2即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初、末速度的平方和的一半的算术平方根。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22∶32∶…∶n 2。
③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3∶5∶…∶(2n -1)。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t 2∶t 3∶…∶t n =1∶(2-1)∶(3-2)∶…∶(n -n -1)。
二、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 =v 0-gt 。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2g 。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v 0g 。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① v=v0+at 。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② x=v0t+at2。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③ v2-=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④。
2.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 n-x n-1=⑤ aT2。
可以推广到x m-x n=(m-n)aT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⑥1∶2∶3∶… 。
(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⑦1∶22∶32∶… 。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⑧1∶3∶5∶… 。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⑨1∶(-1)∶(-)∶… 。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⑩ gt 。
(2)位移公式:h=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 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 v0-gt 。
(2)位移公式:h= v0t-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 v2-=-2gh。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1.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4)匀加速直线运动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1∶2∶3。
(✕)(5)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高度与时间成正比。
(✕)(6)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阶段与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2.(多选)(2019贵州师大附中月考)K111次列车正以180 km/h的速度行驶,前方为终点站贵阳站,司机开始制动减速,列车制动时加速度的大小为2.5 m/s2,则( )A.4 s时列车的速度为60 m/sB.4 s时列车的速度为40 m/sC.24 s内列车的位移x=480 mD.24 s内列车的位移x=500 m2.答案BD3.(多选)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高三物理复习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物理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1一、合运动与分运动1.合运动与分运动定义:如果物体同时参与了两种运动,那么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叫做那两种运动的合运动,那两种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
2.在一个具体问题中判断哪个是合运动,哪个是分运动的关键是弄清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是哪个,则这个运动就是合运动。
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就是物体相对地面发生的运动,或者说是相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所发生的运动。
3.相互关系①运动的独立性:分运动之间是互不相干的,即各个分运动均按各自规律运动,彼此互不影响。
因此在研究某个分运动的时候,就可以不考虑其他的分运动,就像其他分运动不存在一样。
②运动的等时性:各个分运动及其合运动总是同时发生,同时结束,经历的时间相等;因此,若知道了某一分运动的时间,也就知道了其他分运动及合运动经历的时间;反之亦然。
③运动的等效性:各分运动叠加起来的效果与合运动相同。
④运动的相关性:分运动的性质决定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这是处理复杂运动的一种重要方法。
1.定义:已知分运动的情况求合运动的情况,叫做运动的合成。
已知合运动的情况求分运动的情况,叫做运动的分解。
2.实质(研究内容):运动是位置随时问的变化,通常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
所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质就是对描述运动的上述物理量的合成与分解。
3.定则:由于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均是矢量,而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所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也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4.具体方法①作图法:选好标度,用一定长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分运动或合运动的有关物理量,严格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平行四边形求解。
②计算法:先画出运动合成或分解的示意图,然后应用直角三角形等物理知识求解。
2025版新教材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且做① 加速度 不变的运动。
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a ② 方向相同 。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a ③ 方向相反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三个基本公式速度公式:④ v =v 0+at ;位移公式:⑤ x =v 0t +12at 2; 速度位移关系式:⑥ v 2-a 02=2ax 。
2.两个有用的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a =⑦a 0+a 2=a a 2。
(2)随意相邻的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⑧aT 2 。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⑨ 1∶2∶3∶…∶n 。
(2)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⑩ 1∶22∶32∶…∶n 2 。
(3)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 1∶3∶5∶…∶(2n -1) 。
(4)从静止起先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 1∶(√2-1)∶(√3-√2)∶…∶(√a -√a -1) 。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条件只受重力,从静止起先下落特点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速度公式:v=gt 位移公式:h=12gt2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竖直上抛运动特点(1)加速度为g(2)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速度公式:v=v0-gt位移公式:h=v0t-12gt2速度位移关系式:v2-v02=-2gh上升的最大高度:H=v022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v0g1.推断下列说法对错。
物理总复习高考教案七篇
物理总复习高考教案七篇物理总复习高考教案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1.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什么是直线运动?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学习展示图片: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人造地球转弯的火车这几幅图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何特点?(轨迹是曲线)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思考: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除了运动轨迹不同,还有什么区别?2.观察课本P32图6.1-1和图6.1-2思考: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
飞出去的链球,它们沿着什么方向?3.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4.是不是象我们大家猜测的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32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到结论: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切线方向5.什么是曲线的切线呢?结合课本P33图6.1-4阅读课本P33前两段加深曲线的切线的理解。
6.阅读课本P33第四段,试分析推理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速度是________(矢量.标量),所以只要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________,也就具有________,因此曲线运动是________。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提出问题:既然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那么由可知具有加速度,又由可知受力不为零,那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2.实验探究器材:光滑玻璃板小钢球磁铁演示:小钢球在水平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理高考复习教案
物理高考复习教案物理高考复习教案(精选篇1)【§1—3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速度的计算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讲授新课1.速度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单位:m/s或者是km/h例题:书本23页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练习:20m/s=54km/h=例题:书本24页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
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
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三)课堂小结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四)作业1.书本26页第一、四题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五)教学后记物理高考复习教案(精选篇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
2025届高考物理复习第1.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1.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课程标准能用公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素养目标物理观念:形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观念,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导出公式.科学思维:能够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运动问题.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必备知识·自主落实】●1.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_不变的运动.如图所示,v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_.(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_.由以上两式联立可得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_.3.公式选用原则以上三个公式共涉及五个物理量,每个公式有四个物理量.选用原则如下:不涉及位移,选用v=v0+atat2不涉及末速度,选用x=v0t+12不涉及时间,选用v2−v02=2ax.●【关键能力·思维进阶】●1.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我们规定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v0=0时,一般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方向.2.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应注意(1)列运动学方程时,方程式中每一个物理量均对应同一运动过程.(2)列运动学方程时,要相对同一参考系,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3)要画好运动示意图,充分利用图中几何关系.(4)要善于抓住运动的实质,选用不同的解题技巧,灵活选择运动学方程.考向1基本公式和速度位移关系式的应用例12022年冬奥会在2月20日圆满闭幕.冰壶是冬奥会中最具有观赏性的项目之一.按比赛规则,投掷冰壶运动员的队友,可以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减小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一个运动员以4m/s的速度投掷冰壶甲,冰壶甲做加速度大小为0.25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另一个运动员也以4m/s的速度将冰壶乙投出,冰壶乙滑行4s后其队友开始在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直至冰壶停下,设摩擦冰面后,乙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发现冰壶乙比甲多滑行4.5m,g取10m/s2,求:(1)冰壶甲能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2)冰壶乙在摩擦冰面后的加速度大小;(3)冰壶乙运动的平均速度.[教你解决问题]建构模型建立冰壶甲、乙的运动模型画出运动示意图:模型分析冰壶甲做初速度为v0=4m/s,加速度大小为a1=0.25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速度减为零.冰壶乙先在t1=4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摩擦冰面后,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试答]例2对某汽车刹车性能测试时,当汽车以36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18m的距离被刹住;当汽车以54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34.5m的距离被刹住.假设两次测试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驾驶员从看到障碍物到做出刹车动作的时间)与刹车的加速度都相同.问:(1)这位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多少;(2)某雾天,该路段能见度为50m,则行车速率不能超过多少.[试答]考向2刹车类问题例3[2024·四川成都测试]自驾游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旅游方式,在人烟稀少的公路上行驶,司机会经常遇到动物过公路的情形.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正在以v0=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公路上有三只小动物,司机马上刹车,不计司机的反应时间,假设刹车过程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刹车时小动物与汽车的距离约为55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匀减速6s末的速度大小为4m/sB.匀减速运动的汽车一定撞上小动物(假设小动物静止)C.汽车第2s末的速度大小为10m/sD.汽车刹车后第4s末到第6s末的位移大小为2m思维提升两种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比较考向3逆向思维法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例4(多选)高铁站台上,5位旅客在各自车厢候车线处候车,若动车每节车厢长为l,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站在2号候车线处的旅客发现1号车厢经过他所用的时间为t,动车停下时该旅客刚好在2号车厢门口(2号车厢最前端),如图所示,则()A.动车从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开始到停止运动,经历的时间为tB.动车从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开始到停止运动,平均速度为2ltC.1号车厢头部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时的速度为4ltD.动车的加速度大小为lt2思维提升逆向思维法: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必备知识·自主落实】●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v t2=v0+v2.(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x2-x1=x3-x2=…=x n-x n-1=aT2.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关键能力·思维进阶】●考向1平均速度公式例5[2023·山东卷]如图所示,电动公交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进站,连续经过R、S、T三点,已知ST间的距离是RS的两倍,RS段的平均速度是10m/s,ST段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公交车经过T点时的瞬时速度为()A.3m/sB.2m/sC.1m/sD.0.5m/s考向2位移差公式例6(多选)[2024·湖北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a)所示,某同学用智能手机拍摄物块从台阶旁的斜坡上自由滑下的过程,物块运动过程中的五个位置A、B、C、D、E及对应的时刻如图(b)所示.已知斜坡是由长为d=0.6m的地砖拼接而成,且A、C、E三个位置物块的下边缘刚好与砖缝平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在由A运动至E的时间为0.6sB.位置A与位置D间的距离为1.30mC.物块在位置D时的速度大小为2.25m/sD.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1.875m/s2考向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式例7如图,一小球从光滑斜面顶端O 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之后到达底端G 点.小球在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GF 比ED 长aT 249B .小球在CD 中点时的速度为G 点速度的一半C .小球经过D 、E 两点的速度之比为4∶5 D .AB 和BC 的长度之比为1∶3 思维提升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常见思想方法及选取技巧核心素养提升运动学中的STSE 问题匀变速运动与交通、体育和生活等紧密联系,常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STSE 问题有行车安全、交通通行和体育运动等,在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1)根据所描述的情景分析→ 物理过程建构→ 物理模型. (2)分析各阶段的物理量.(3)选取合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 情境1钢架雪车模型建构典例1钢架雪车也被称为俯式冰橇,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需要俯身平贴在雪橇上,以俯卧姿态滑行.比赛线路由起跑区、出发区、滑行区及减速区组成.若某次运动员练习时,恰好在终点停下来,且在减速区AB 间的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员通过减速区时间为t ,其中第一个t4时间内的位移为x 1,第四个t4时间内的位移为x 2,则x 2∶x 1等于()A .1∶16B .1∶7C .1∶5D .1∶3 情境2安全行驶科学态度与责任典例2驾驶员看见过马路的人,从决定停车,直至右脚刚刚踩在制动器踏板上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按一定速度匀速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从踩紧踏板(抱死车轮)到车停下的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司机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求出反应时间B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求出汽车的制动力C .匀速行驶的速度加倍,停车距离也加倍D .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明显增加,停车距离不变 思维提升有关汽车行驶的几个概念(1)反应时间: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的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2)反应距离:驾驶员发现前方有危险时,必须先经过一段反应时间后才能做出制动动作,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以原来的速度行驶,所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3)刹车距离:从制动刹车开始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4)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之和就是停车距离.(5)安全距离:指在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与前车保持的最短距离,安全距离包含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两部分.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考点一必备知识·自主落实1.加速度2.(1)v0+at(2)v0t+12at2v2−v02=2ax关键能力·思维进阶例1解析:(1)冰壶甲的初速度为v0=4m/s,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1=0.25m/s2,有0−v02=-2a1x可得冰壶甲能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x=v022a1=32m.(2)冰壶乙先在t1=4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v1,位移为x1,v1=v0-a1t1=3m/s位移为x1=v(0)t1−12a1t12=14m摩擦冰面后,冰壶乙比甲多滑行4.5m,则乙此后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x2=x+4.5m-x1=22.5m设冰壶乙在摩擦冰面后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有0−v12=-2a2x2解得a 2=0.2m/s 2.(3)冰壶乙在摩擦冰面后的运动时间为t 2=v1a 2=15s则冰壶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x+4.5m t 1+t 2=7338m/s ≈1.92m/s.答案:(1)32m(2)0.2m/s 2(3)1.92m/s例2解析:(1)假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 ,在第一次测试中,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 1,所以反应时间内的位移:x 1=v 1t ①然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由速度位移关系式得:0−v 12=-2ax 2②全过程位移:x I =x 1+x 2=18m ③在第二次测试中,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 2,所以反应时间内的位移x 3=v 2t ④然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由速度位移关系式得:0−v 22=-2ax 4⑤全过程位移:x Ⅱ=x 3+x 4=34.5m ⑥ 由①②③④⑤⑥解得:a =5m/s 2,t =0.8s ;(2)某雾天该路段能见度为s =50m ,设行车最大速度为v , 则:s =v t +v 22a ,解得:v ≈18.7m/s. 答案:(1)0.8s(2)18.7m/s例3解析:根据题意,由公式v =v 0+at ,代入v 0=20m/s ,a =-4m/s 2,v =0,解得t =5s ,可知汽车在刹车5s 后停止运动,故6s 末汽车速度为0,故A 错误;由A 选项分析可知,汽车在刹车5s 后停止运动,根据公式x =v 0t +12at 2,代入数据解得x =50m ,汽车刹车行驶50m 停下,小于55m ,则汽车没有撞上小动物,故B 错误;根据题意,由公式v =v 0+at ,代入数据解得2s 末车速v 1=12m/s ,故C 错误;汽车刹车减速5s 停止,第4s 末到第6s 末的位移可看成第5s 末反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1s 的位移,根据公式x 1=12|a |t 12,代入数据解得x 1=2m ,故D 正确. 答案:D例4解析:采用逆向思维可知,动车连续经过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1)∶(√3−√2)∶(2-√3)∶…∶(√n −√n −1),则动车第1节车厢最前端从经过5号旅客到停下所用的时间为第1节车厢经过他用时的2倍,历时2t,故A错误;动车第1节车厢最前端从经过5号旅客到停下总位移为4l,用时2t,则平均速度为v̅=4l2t =2lt,故B正确;由以上逆向思维可知l=12at2则加速度a=2lt2并且v12=2al,v52=2a×4l,解得v5=2v1同时又有l=v12t,所以v5=4lt,故C正确,D错误.答案:BC考点二必备知识·自主落实2.(1)1∶2∶3∶…∶n(2)12∶22∶32∶…∶n2(3)1∶3∶5∶…∶(2n-1)(1)1∶(√2-1)∶(√3−√2)∶…∶(√n−√n−1)关键能力·思维进阶例5解析:由题知,电动公交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设RS间的距离为x,则根据题意有v̅RS=xt1=v R+v S2,v̅ST=2xt2=v S+v T2联立解得t2=4t1,v T=v R-10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有v T=v R-a·5t1则at1=2m/s其中还有v t12=v R-a·t12解得v R=11m/s联立解得v T=1m/s.故选C.答案:C例6解析:由图(b)中各个位置对应时刻可知,相邻位置的时间间隔T=0.40s,故AE的时间间隔为1.6s,选项A错误;而AC段与CE段的时间间隔为2T=0.80s,x CE-x AC=3d-d=2d又x CE-x AC=a(2T)2解得a =1.875m/s 2选项D 正确;物块在位置D 时速度v D =xCE 2T =2.25m/s 选项C 正确;由v D =v A +a (3T )得物块在A 位置速度v A =0,则位置A 、D 间距离为x AD =v D 2−v A 22a =1.35m 选项B 错误.答案:CD例7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推论x GF -x ED =2at 2可知在GF 段比ED 段长2at 2=2a (T 7)2=2aT 249,故A 错误;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比例规律可知v C ∶v D ∶v E ∶v G =3∶4∶5∶7,则可设v C =3v ,v D =4v ,v E =5v ,v G =7v ,小球在CD 中点时的速度为v 中=√v C2+v D 22=√(3v )2+(4v )22=5√2v 2>7v 2=12v G ,故B 错误,C 正确;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经过的位移之比为1∶3∶5∶…,因此AB 和BC 的长度之比为3∶5,故D 错误.答案:C核心素养提升典例1解析:由题意知,在减速区AB 间的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且最终减为零,将此减速过程由逆向思维,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3∶5…可知,x 2∶x 1之比即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中第一个t 4时间内的位移与第四个t 4时间内的位移之比,即x 2∶x 1=1∶7,故选B.答案:B典例2解析:图中知道汽车速度,反应距离,根据x =v 0t 可以求出反应时间,故A 正确;由于不知汽车质量,则无法求出汽车的制动力,故B 错误;设停车距离x ,反应时间为t 0.则x =v (0)t 0+v 022a ,可知匀速行驶的速度加倍,停车距离不是简单的加倍,故C 错误;根据公式x=v(0)t0+v022a,酒后驾车反应时间t0明显增加,停车距离x增加,故D错误.答案:A。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学案
1.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应用是高考热点,几乎是每年必考,全国卷多数情况下以计算题形式出现,应高度重视.2. 通常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实例的分析,结合情景、过程、建立运动模型,再应用相应规律处理实际问题.本考点内容命题形式倾向于应用型、综合型和能力型、易与生产生活、军事科技、工农业生产等紧密联系,还可以以力、电综合题形式出现,主要题型为选择题、解答题,其中解答题多为中等难度。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1.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这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 2.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2v t =v 0+v2.(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3.v 0=0的四个重要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方法技巧]记住两个推论,活用一种思维 1.两个重要推论公式 (1)v t =2v t =v 0+v t2(2)Δx =aT 22.用逆向思维法解决刹车问题(1)逆向思维法:匀减速到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一般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对于刹车类问题,实质是汽车在单方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速度减为零后,加速度消失,汽车停止不动,不再返回,假设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汽车运动时间满足t ≤v 0a,发生的位移满足x ≤v202a.二、常用的几种物理思想方法 1.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指速度公式v =v 0+at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及推论式2ax =v 2-v 20,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一般以v 0方向为正方向,量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与正方向相反者取负.未知量按正值代入,其方向由计算结果决定.2.平均速度法定义式v =x 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v =12(v 0+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任一时间t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即2v t =v =12(v 0+v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4.推论法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假设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Δx =aT 2求解.5.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的情况. 6.图象法应用v -t 图象,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字问题来解决. [方法技巧]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应用的两个技巧1.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到0时,通常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假设告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和位移,通常要考虑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求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高频考点一、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表达式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五个,其中x 、a 、v 0、v 都是矢量,只有t 是标量,因此四个基本公式在应用时,注意物理量正负号的意义.一般情况下,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无论在条件或所求结论中,负号都表示与初速度反向,正号表示与初速度同向,如果v 0=0时,取a 的方向为正方向.2.四个公式的区别: 公式不含量突显量适用过程 v =v 0+at x v 0、a 、t 、v 与x 无关 x =v 0t +12at 2 v v 0、a 、t 、x 与v 无关 v 2-v 20=2ax t v 0、a 、x 、v 与t 无关 x t =v 0+v 2av 0、t 、x 、v与a 无关0解题时,往往以a 是否变化了作为划分运动阶段的标准;t 反映了某种性质的运动过程的长短,而x 、v 那么反映了运动达到的效果.例1、据报道,一儿童玩耍时不慎从45m 高的阳台上无初速度掉下,在他刚掉下时恰被楼下一社区管理人员发现,该人员迅速由静止冲向儿童下落处的正下方楼底,准备接住儿童.管理人员到楼底的距离为18m ,为确保能稳妥安全地接住儿童,管理人员将尽力节约时间,但又必须保证接住儿童时没有水平方向的冲击.不计空气阻力,将儿童和管理人员都看成质点,设管理人员奔跑过程中只做匀速或匀变速运动,g 取10m/s 2.(1)管理人员至少用多大的平均速度跑到楼底?(2)假设管理人员在奔跑过程中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最大速度不超过9m/s ,求管理人员奔跑时加速度的大小需满足什么条件?答案 (1)6m/s (2)a ≥9 m/s 2(2)假设管理人员先匀加速接着匀减速奔跑到楼底,奔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0,由运动学公式得:v =联立各式并代入数据得a ≥9m/s 2.[感悟提升]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选用原那么(1)如果题目中无位移x ,也不求位移,一般选用速度公式v =v 0+at . (2)如果题目中无末速度v ,也不求末速度,一般选用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如果题目中无运动时间t ,也不求运动时间,一般选用位移与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4)如果题目中无加速度a ,也不求加速度,一般选用公式x=v 0+v2t =v t .[变式探究]如下图,歼—15战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歼击机,短距起飞能力强大.假设歼—15战机正常起飞过程中加速度为a ,经s 距离就达到起飞速度腾空而起.现“辽宁〞舰起飞甲板长为L (L <s ),且起飞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现有两种方法助其正常起飞,方法一:在航空母舰静止的情况下,用弹射系统给飞机以一定的初速度;方法二:起飞前先让航空母舰沿飞机起飞方向以某一速度匀速航行.求:(1)方法一情况下弹射系统使飞机具有的最小速度v 1m ; (2)方法二情况下航空母舰的最小速度及此过程中的位移. 解析:(1)设飞机起飞速度为v 那么有v 2=2asv 2-v 21m =2aL 联立解得v 1m =2as -L . (2)设第二种方法中起飞过程经历时间为t ,那么t =v -v 2ma飞机位移x 1=v 2-v 22m2a航空母舰位移x 2=v 2m ·t位移关系:x 1-x 2=L 联立解得:v 2m =2as -2aLx 2=2(Ls -L ).高频考点二、解决匀变速运动的常用方法 方法 分析说明基本 公式法一般公式法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推论三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平均 速度法(1)定义式v =x t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 (2)v =12(v 0+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过1、2两点,1、2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木块通过1、2两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 1和t 2.求:(1)木块经过位置1、位置2的平均速度大小; (2)木块前端P 在1、2之间运动所需时间t . [解析](1)由平均速度公式v =x t得 木块经过位置1时的平均速度v 1=l t 1 木块经过位置2时的平均速度v 2=l t 2(2)方法一:由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P 端经过位置1后t 12时刻的速度为v1,那么P 端经过[感悟提升]“一画、二选、三注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1.画示意图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使运动过程直观清晰. 2.选运动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常可一题多解.要灵活选择合适的公式. 3.应注意的问题(1)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2)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来的时间,再选择合适的公式求解.[变式探究]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A 点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l ,到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1,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34l 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图1 答案 t解析 方法一: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其逆过程为由静止开始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设物体从B 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BC .由运动学公式得x BC =at 2BC2,x AC =a (t +t BC )22,又x BC =x AC4,由以上三式解得t BC =t . 方法二:基本公式法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初速度为v 0,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BC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v 20=2ax AC ① v 2B =v 20-2ax AB ②x AB =34x AC ③由①②③解得v B =v 02④又v B =v 0-at ⑤v B =at BC ⑥由④⑤⑥解得t BC =t . 方法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因为x CB ∶x BA =x AC 4∶3x AC4=1∶3,而通过x BA 的时间为t ,所以通过x BC 的时间t BC =t .方法四:中间时刻速度法1. [2016·全国卷Ⅱ] 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假设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那么( )A .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 .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 .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 .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答案]BD [解析]设f =kR ,那么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合=mg -f =ma ,而m =43πR 3·ρ,故a =g -k43πR 2·ρ,由m 甲>m 乙、ρ甲=ρ乙可知a 甲>a 乙,故C 错误;因甲、乙位移相同,由v 2=2ax 可知,v 甲>v 乙,B 正确;由x =12at 2可知,t 甲<t 乙,A 错误;由功的定义可知,W 克服=f ·x ,又f 甲>f 乙,那么W 甲克服>W 乙克服,D 正确.2. [2016·全国卷Ⅲ] 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s t 2B.3s 2t2 C.4s t 2 D.8s t23. [2016·四川卷] 避险车道是避免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设施,由制动坡床和防撞设施等组成,如图竖直平面内,制动坡床视为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斜面.一辆长12 m的载有货物的货车因刹车失灵从干道驶入制动坡床,当车速为23 m/s时,车尾位于制动坡床的底端,货物开始在车厢内向车头滑动,当货物在车厢内滑动了4 m时,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38 m,再过一段时间,货车停止.货车质量是货物质量的4倍,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货车在制动坡床上运动受到的坡床阻力大小为货车和货物总重的0.44倍.货物与货车分别视为小滑块和平板,取cos θ=1,sin θ=0.1,g=10 m/s2.求:(1)货物在车厢内滑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制动坡床的长度.图1[答案](1)5 m/s2,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2)98 m[解析](1)设货物的质量为m,货物在车厢内滑动过程中,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受摩擦力大小为f,加速度大小为a1,那么f+mg sin θ=ma1f=μmg cos θ联立以上二式并代入数据得a1=5 m/s2a1的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2)设货车的质量为M,车尾位于制动坡床底端时的车速为v=23 m/s.货物在车厢内开始滑动到车头距制s 2=vt -12a 2t 2 s =s 1-s 2 l =l 0+s 0+s 2联立并代入数据得l =98 m.4.[2015·山东·14]距地面高5m 的水平直轨道A 、B 两点相距2m ,在B 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 ,如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届高考物理备考直线运动复习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 直线运动复习学案§1.1基本概念【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2、清楚相似物理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自主学习】、机械运动:定义:。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所以运动是的.平常说的静止,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其他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静止是的.2、参考系:⑴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的物体。
⑵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例如:甲、乙两辆汽车由西向东沿同一直线,以相同的速度15m/s并列行驶着.若两车都以路旁的树木作参考系,则两车都是以15m/s速度向东行驶;若甲、乙两车互为参考系,则它们都是的.⑶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般选取为参考系。
3、质点:⑴定义:⑵是否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成质点?试讨论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条件:⑶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客观并不存在。
4、位移:⑴定义:⑵位移是量(“矢”或“标”)。
⑶意义:描述的物理量。
⑷位移仅与有关,而与物体运动无关。
5、路程:⑴定义:指物体所经过的。
⑵路程是量(“矢”或“标”)。
注意区分位移和路程: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由质点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矢量。
位移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的指向代表,线段的长短代表。
而路程是质点运动路线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与运动路程相等6、时间:定义:7、时刻:定义:注意区分时刻和时间:时刻:表示某一瞬间,没有长短意义,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在运动中时刻与位置想对应。
时间间隔(时间):指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有长短意义,在时间轴上用一线段表示。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时间和位移对应。
如:第4s末、第5s初(也为第4s末)等指的是;4s内(0至第4s末)、第4s内(第3s末至4s末)、第2s至第4s内(第2s末至第4s末)等指的是。
8、速度:描述物体,是量(“矢”或“标”)。
(1)速率:,是量(2)瞬时速度:①定义:,是量②瞬时速度与一个时刻或一个位置相对应,故说瞬时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个时刻或通过哪个位置时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精确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
(3)平均速度:①定义:。
②定义式:③平均速度是量,其方向与方向相同。
④平均速度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故说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9、加速度:①定义:②定义式:③加速度是量,其方向与相同④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看与方向间的关系。
若a与v0方向相同,则物体做,若a与v0方向相反,则物体做。
⑤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加速度都是同一个意思。
注意速度、加速度的区别和联系: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a的定义式是矢量式。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多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物体的加速度就大,无论此时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
【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解题过程:例2、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内该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解题过程:例3、一个电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
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A.2R,2R;B.2R,6πR;c.2πR,2R;D.0,6πR。
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解题过程:【针对训练】.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2.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0,0B.4R向西,2πR向东c.4πR向东,4RD.4R向东,2πR3、下列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A、做花样溜冰的运动员B、远洋航行中的巨轮c、运行中的人造卫星D、转动着的砂轮4、关于加速度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B、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c、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D、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反而增大5.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在北京长安街上行驶,时快时慢,20min行驶了18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则()A.900m/s是平均速度B.900m/s是瞬时速度c.54km/h是平均速度D.54km/h是瞬时速度6、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它先以速度V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km/h的速度驶完余下的1/3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km/h,则V是()A、24km/hB、35km/hc、36km/hD、48km/h【能力训练】.对位移和路程的正确说法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c.质点作直线运动,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质点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B.速度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c.物体的加速度不变(不为零),速度也不变D.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运动3.几个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s秒内位移最大的是()A.加速度最大的物体B.初速度最大的物体c.末速度最大的物体D.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A.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B.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c.加速度为零,速度变化D.加速度为零,速度很大5.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A.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两倍B.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在任意一秒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D.第ns的初速度一定比第s的末速度大2m/s6.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不同,根据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下列对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A.v0>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B.v0<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c.v0<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
D.v0>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7.关于时间与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00开始上课,这里的8:00指的是时间B.上午第一节课从8:00到8:45,这里指的是时间c.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D.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8、在研究下列哪些运动时,指定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A.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B.研究车轮自转情况时的车轮.c.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的地球D.研究地球自转运动时的地球9.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看到这现象的条件是:()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0.汽车沿直线行驶,从甲地到乙地保持速度V1,从乙地再行驶同样的距离到丙地保持速度V2,则汽车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学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例1、B例2、AD若末速度与初速度同向,即物体做单向加速运动,由Vt=V0+at得,a=6m/s2.由Vt2─V02=2ax得,x=7m.若末速度与初速度反向,即物体先减速至零再加速,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Vt=V0+at得,a=─14m/s2,由Vt2─V02=2ax得,x=─3m.综上选AD例3、B针对练习:、B2、D3、BcD4、AD5、Bc6、B能力训练:、D2、D3、D4、c5、c6、A7、BcD8、Ac9、BD0、解:设从甲地到丙地的路程是S,由题设,==课件www.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