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测密度的其他方法 学案2
密度测量教案:快速测量物体密度的常用方法!
密度测量教案:快速测量物体密度的常用方法!!密度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它是表示物体质量与体积之比的物理量。
密度是各个行业都需要测量的基本物理量,从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到工业生产中的原材料,销售前都需要测定密度。
因此,掌握密度测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快速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一、物体质量与体积测量法最朴素的测量密度的方法是物体质量与体积法。
测量物体的质量,然后再分别测量物体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体积。
测量水中体积,将一定量的水倒入一个器皿,此时器皿中水面高度H1,然后将物体轻放于水中,读取此时水面高度H2,物体所吸收的水的体积即为(H2-H1)。
测量空气中体积,则需要使用容积较大的容器,将放置物体后的总体积减去容器本身体积,即为物体在空气中的体积。
然后便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在实际中往往使用不便,且受到测量工具精度的限制。
二、比重法比重法是将实际测定的密度与已知密度作比较,进而达到精确测量密度的目的。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液体,如水、酒精等作为比重液。
浸入液体后,读取比重液的液面高度深度,从而计算出物体比重,再根据已知物质比重计算出物体密度。
但是,比重法需要预先确定被测物质的比重范围,并且不能用于气体的测量。
三、称重法称重法是从解决物体质量的角度来考虑密度的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计算物质密度。
例如,取一个容积为50毫升的量筒,称出100克水,随后向量筒中注入一个未知密度的物质,分别记录沉浮状态下液体的液面高度。
因此根据该液体质量的增加,就可以合理地计算出物质密度。
但该法测量精度受称重器仪器的精度影响,不适用于密度值过小或过大的物物质测量。
四、延伸测量法延伸测量法是以物体体积变化量而导致的重量变化量来测量密度。
如钢球密度测量装置,通过钢球的压缩量变化实现密度的测量。
操作时,首先将样品固定于测量器上,使之悬空。
愈振动装置在某一频率下工作,使钢球小幅度上下振动,钢球向下压在样品表面,钢球的压缩程度取决于样品的硬度和密度。
密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的物理教案
密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的物理教案。
一、密度测量的原理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通常用公式ρ=m/V表示,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物质的质量,V表示物质的体积。
密度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它与物质的组成、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测量物质的密度,比如称重法、浮力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密度的定义公式而来的,但它们的精度和适用范围有限。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种更为精确和广泛使用的方法——气体比重法。
气体比重法是通过比较某一气体与标准气体的重量来确定物质密度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的是氢气或氮气作为标准气体。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两种气体在同样的条件下所受的重力相等,从而测得其比重。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将要测量密度的物质放入某一容器中。
2.将容器通入标准气体,使其与容器内的物质充分混合。
3.将容器置于称重器上,并记录下其重量。
4.再将容器通入另一气体,使其与容器内的物质充分混合。
5.重新称重,记录下新的重量。
由于两种气体在同样的温度和压力下受到的重力是相等的,因此通过比较两次重量的差别,就可以得到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重量。
再结合物质的体积,就可以得出其密度。
二、密度测量的方法除了上述气体比重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密度测量方法可供选择,如:1.引力式密度计这种方法采用小球质量比重原理,通过测定在液体中铅球和其他球的沉降时间,间接得出液体的密度。
它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但其精度受实验环境的影响较大。
2.贝克氏密度计这种方法采用玻璃器皿形状的变化来测量液体密度。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液体放入一个玻璃管中,根据停留在不同高度的玻璃珠数量的多少,推算出液体的密度。
由于液体的面积相等,因此液面高度的变化只与质量变化有关。
这种方法的精度较高,但需要较大的物理空间。
3.音速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固体材料或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的密度测量。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声波频率与声速和物质密度成反比的关系,通过测量物质的声速来计算其密度。
初中物理测定物体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定物体密度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生学习如何测定物体的密度。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和掌握如何测量物体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施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准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1. 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掌握测定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法;3. 分析实验数据,探究物体密度与物体质量及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 电子天平2. 容器(可以是一个坛子或者一个计量瓶)3. 水4. 多个具有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例如:金属块、塑料块、木块等)三、实验步骤:下面是测定物体密度的步骤:1. 选择一个物体,并称量其质量,记录下来。
2.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容器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将容器中充满水,并记录水的初始体积。
4. 将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然后记录水的最终体积。
5.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
四、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物体的体积:物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最终体积减去初始体积来计算。
2. 计算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可以通过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来计算。
五、实验结果分析:1. 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密度差异:观察并记录每个物体的密度,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通过这个比较,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物体的密度是如何受到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影响的。
2. 探究密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之间的密度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密度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此外,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结论总结,学生将培养出科学实验中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密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例如:1. 密度与材料的关系:探究不同材料的密度差异,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并分析其密度差异的原因。
2.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研究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变化,了解温度对物体密度的影响。
《密度的测量》导学案
《密度的测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基本方法。
3、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进行测量操作。
4、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密度概念的理解。
(2)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难点(1)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的分析与减小方法。
(2)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知识回顾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的单位有千克(kg)、克(g)、毫克(mg)等。
2、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测量时,左物右码,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示数。
3、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体积的单位有立方米(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厘米(cm³)等。
4、体积的测量工具(1)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利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得出。
(2)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排水法测量,即将固体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前后两次量筒示数之差即为固体的体积。
(3)液体的体积通常用量筒测量,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面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四、实验原理密度的定义式为:ρ = m / V,其中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因此,要测量物质的密度,只要测量出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然后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五、实验器材天平、量筒、待测固体(如石块、金属块等)、待测液体(如盐水、牛奶等)、烧杯、细线、水。
六、测量固体密度1、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固体的质量 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此时水的体积 V₁。
(3)用细线将固体拴好,缓慢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和固体的总体积 V₂。
(4)计算固体的体积 V = V₂ V₁。
(5)根据公式ρ = m / V 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密度测量技术教案分享
密度测量技术教案分享一、教学内容密度测量技术是常见的物理测量技术之一,是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中必备的测量手段。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密度测量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和注意事项,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密度的定义、密度测量的方法、密度的应用以及密度测量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密度的定义以及密度单位的常用表示法。
2.掌握冰浮法、比重法、浮力法、吸水量法等几种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
3.了解密度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掌握密度测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教学过程3.1 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内的物质质量,通常表示为ρ(rho)。
其公式为:ρ = m / V式中,ρ 表示物体密度,m 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体积。
密度的单位一般有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克每毫升、磅每立方英尺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单位表示法为克每立方厘米(g/cm³)。
3.2 密度测量方法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有冰浮法、比重法、浮力法和吸水量法等。
(1)冰浮法冰浮法是一种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在该实验中,将所测物质放在水中,通过观察物质的浮沉情况来测量其密度,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杯清水。
2.将密度测量器(比如密度计)放入水中,等其稳定后记录器显示的数值。
3.准备一个托盘,将其放在水面上。
4.将所测物体放在托盘上,观察其浮沉情况。
5.根据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判断其密度大小。
(2)比重法比重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体与同体积物质质量的比例来确定物体密度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两个相同体积的瓶子(或者沉没器)。
2.将水倒入某一个瓶子中,将另一个瓶子空旋电子天平上,记录器显示零位。
3.将所测物体放入另一个瓶子中。
4.将空瓶重量重置为零。
5.将水加入空瓶子中,加入的水量应当达到与所测物质相同体积的水量,记录器将会显示出准确的质量。
6.比较两个瓶子中物体的质量,得出物体密度大小。
《密度测量》教案
《密度测量》教案。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一份关于密度测量的教案,旨在向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关于如何设计富创新性的密度测量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明确。
对于本实验来说,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了解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2、掌握如何用测量仪器进行密度测量实验3、能够合理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值二、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实验室条件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
1、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在进行密度测量之前,我们应该先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或者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
2、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接下来,我们需要列举出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非常详尽,包括每件实验器材的名称、规格、用途等详细信息。
此外,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每种器材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安全措施等信息。
3、实验操作步骤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我们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操作步骤。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非常详细,并且应该向学生展示每个步骤应该如何执行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实验结果。
4、实验数据分析当学生完成实验操作之后,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如何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值等问题。
三、教学方法在进行密度测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实验操作等。
这些教学方法都很有效,但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在课堂讲授和实验演示方面,我们应该使用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在实验操作方面,我们应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以促进他们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评价。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包括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评分方法以及评分依据等信息。
此外,我们还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些积极的建议和反馈,以帮助他们在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中不断进步。
教你如何测量密度:浮力法密度测量教案二
密度是一个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测量密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浮力法密度测量方法。
本文将介绍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浮力法密度测量方法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当一个物体完全或部分浸没在液体中时,它所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它将下沉到液体中,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它将浮在液体表面。
浮力法测量密度的基本步骤如下: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一个密度计、一个烧杯、一支铅笔、一把剪刀、一根细线、一块小木板和一些待测物体。
2.用剪刀和铅笔制作一个小穿孔,在木板上悬挂细线,将待测物体系于细线上。
3.将待测物体用细线系在密度计上,然后将其放入烧杯中,加入足够的液体,让待测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4.用烧杯滴管滴加一些液体,直至待测物体的位置在液面上方几毫米的地方。
5.记录液体的体积和密度计所显示的密度数据,并将待测物体从烧杯中取出。
6.重复以上步骤,分别使用不同的待测物体进行测量,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应该保证实验器材洁净无杂质。
2.待测物体应该尽量小而轻,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液体一定要用量杯或其他精度高的工具来测量,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4.多次进行测量,取平均值,防止误差。
5.在处理实验结果时,应该注意单位制的转换。
浮力法密度测量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易于实现。
它可以对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测量,不需要考虑物质的形状和大小,测量结果精密度高,误差较小。
它在实际生产和科研工作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浮力法密度测量方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正确使用仪器和注意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可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
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密度测量,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性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实验方法1. 浮法测量法浮法测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密度的方法。
它基于浸泡物体在液体中浮力与其重力平衡的原理。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一容器,将所测物质放入容器中。
(2) 加入足够的液体,使物体浸没其中。
(3) 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m,并记录下液体的体积V。
(4) 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平衡重力的条件,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密度ρ = m/V。
2. 滴定法测量法滴定法测量法适用于测量液体的密度。
它基于滴定液一滴一滴加入待测液体,直至达到滴定终点时,所加入滴定液的体积与待测液体密度成正比的原理。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一支滴定管,并在滴定管上标出刻度。
(2) 将待测液体倒入容器中,放置在实验台上。
(3) 将滴定管插入容器中的液体中,通过操纵滴定管使滴定液一滴一滴地加入。
(4) 当滴定液滴入液体中的颜色发生明显改变时,停止加液。
(5) 读取滴定管上所加液体的体积,根据所用液体的密度系数计算液体的密度。
二、注意事项1. 实验环境在进行密度测量实验时,需要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和安静,避免因外界条件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工具准备选用准确可靠的测量工具,如天平和刻度清晰的滴定管,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样品在测量密度前,应确保样品干燥、清洁以及无杂质的干扰。
4. 液体选择选择适当的液体进行测量,确保液体的性质与所测物质相容并且不会产生化学反应,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实验操作在实验中,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避免人为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滴定法测量中,要注意滴定液的滴入速度,较慢且均匀为宜。
6. 数据处理在测量完成后,应仔细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消除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的影响,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测密度的实验教案
测密度的实验教案教案标题:测密度的实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实验,学生将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测量物体的密度。
2. 学生将学会使用适当的实验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
3. 学生将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不同物质的样品(例如:水、油、铁、木块等),容器,天平,量筒,计时器,测密度表格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
教学步骤:引入:1. 使用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并与他们讨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将不同物质的样品准备在容器中,例如:水、油、铁、木块等。
2. 使用天平测量每个样品的质量,并记录在测密度表格中。
3. 使用量筒测量每个样品的体积,并记录在测密度表格中。
4. 让学生计算每个样品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并填写在测密度表格中。
5.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样品的密度,并解释结果。
实验分析与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是如何影响物体浮沉的,并与他们讨论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应用,例如:为什么油漂浮在水上?为什么一些物体可以浮在水中而另一些物体则下沉?3.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例如:如何通过测量密度来判断一个金属样品的纯度?总结:1. 回顾实验的目标和步骤,确保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强调学生对密度的应用和意义的理解,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相关问题。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密度的现象,并与他们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测密度实验,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2. 引导学生研究密度与其他物理性质(如温度、压力等)之间的关系,并探索这些关系的应用。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检查学生填写的测密度表格,并评估他们对密度计算的理解。
《测密度》教学设计
《测密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测密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3)理解密度与物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4)学习并运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观察、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3)理解密度与物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2)掌握密度的实验方法;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1. 教学内容(1)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3)密度与物质特性的关系;(4)密度的应用。
2. 学习活动学生探究活动: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密度的概念、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实验结果,或者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实验方法。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引出密度的概念。
2. 知识点讲解教师通过图文、实物、实验等手段讲解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3.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密度的实验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交流实验体会,或者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讨论结果。
5. 知识梳理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让学生对密度的概念和实验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密度测量技巧的实用教学案二
密度测量技巧的实用教学案二。
一、密度的定义密度是指物体在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可以用公式来表示:ρ=m/V。
其中ρ是密度,单位是kg/m³;m是物体质量,单位是kg;V是物体体积,单位是m³。
因此,密度可以理解为物体“紧密程度”的量化指标。
二、密度测量技巧1.测量密度的方式一般来说,测量密度有三种方式,分别是位重法、比重法和水重法。
其中,位重法是比较简单的,也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方式。
它基于密度和重量的关系,通过测量物体重量来获得物体密度的值。
比重法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将物体质量与相等体积的某种标准液质量进行比较,从而计算物体密度。
而水重法和比重法有些类似,即通过将物体浸泡在水中,并将排出的水重量与这些物体的重量比较,来得到物体密度。
2.选择合适的测量技巧根据需要测量的物质和具体实验现场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密度测量技巧。
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待测物质是否容易被水或者液体所溶解,如果不容易溶解的话,水重法或者比重法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如果物质容易溶解在水或者液体中,那么位重法就更加适合。
此外,如果是要测量气体的密度,那么就需要采用气体计或者泡罩法等相应的工具。
3.测量仪器的选择对于实验室和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密度测量来说,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是非常关键的。
在选购测量仪器时,需要考虑一些关键的技术指标,比如说测量范围、精度、可靠性等等,同时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正常或热容法测量仪器,或者专业的气体测量仪器、水重密度计或者剪切式绝对密度仪等不同的设备等。
三、实用教学案例在针对密度测量技巧的实用教学案例中,我们先选取了比重法来进行测量,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待测物质和标准液在使用比重法测量物体密度时,首先应准备待测物质和相应的标准液品种,其中标准液被广泛地用于密度测量,并确保它们在实验室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纯度。
2.置重量比卡和比重计将待测物质称量之后,放置于测量器的重量比卡上,应用比重计、电子天平或手动天平来对待测物质的净重进行精确测量。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
2. 学会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密度测量。
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
2. 密度测量实验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量筒、天平、待测物体。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密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沉入水底或浮在水面上。
2. 讲解密度的定义和单位。
二、实验步骤(15分钟)1. 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3. 讲解如何计算密度,并给出密度公式。
三、学生实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待测物体。
2. 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四、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 学生分析数据,讨论为什么不同物体的密度不同。
五、实验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2.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六、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一块矿石的密度。
2. 学生讨论如何应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密度测量实验,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学会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密度测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和天平,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2. 在数据分析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在拓展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测量物体密度的科学活动教案
测量物体密度的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2、学习如何使用天平和容器来测量物体密度。
3、掌握计算物体密度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物体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2、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步骤。
3、计算物体密度的公式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实验、讨论2、小组合作、多媒体展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讲授1、引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密度,如铁、水、木头等。
2、讲授物体密度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密度的计算公式可是“密度=质量÷体积”。
3、解释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密度是以图像样品的体积、材质和状态为依据的量纲,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密度和其它物质的密度关系。
4、举例子说明为何冰可以浮在水面上;为何油会漂浮;重物体比轻物体占据的空间小。
5、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步骤:(1)放满容器4/5 测水的容器放置在天平上,称量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约为100g;(2)放入待测物质,测量由原始质量变为原始质量与物质质量之和的质量。
原始质量约为5g;(3)读取待测物质排水后的瓶子的新质量。
新质量约110g;(4)从瓶子中倒出待测物质并确定其体积。
体积约为10毫升;(5)将测得的质量除以体积,获得物体的密度。
(6)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
第二课时:实验1、放置好天平和容器后,将水量记录在漏斗的标尺上;2、剪碎实验用物,微量加入试管中,并记录质量,然后加入水,记录液面高度及瓶子内新容积;3、倒出物体后将瓶子移回天平上,记录新质量值。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体的密度;5、进行小组讨论,整理思路,给出问题和答案。
第三课时:讨论1.分组讨论实验结果,评估实验过程的好坏及所学知识的领悟度;2.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的不足;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过程,如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方式学习物体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实验方式简单易懂,让学生们参与实验,学习过程中以做为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密度的测量教案
密度的测量教案教案标题:密度的测量教案目标:1. 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掌握常用实验设备和技巧,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密度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实验设备的使用;3. 密度的测量技巧。
教学难点:1. 确定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 进行密度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包括天平、容量瓶、量筒等实验设备;2. 不同物质的样品(如金属块、塑料块、木块等);3.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让学生观察各种物体,并提问:“为什么不同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密度的概念。
教学活动1: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 使用白板或黑板,介绍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 解释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D)等于物体的质量(m)除以体积(V),即D = m / V。
3. 提供实际例子,让学生推断密度的计算结果。
教学活动2:密度的测量1. 介绍实验设备的使用,例如天平、容量瓶和量筒。
2. 指导学生用天平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3. 指导学生用容量瓶或量筒测量相应物质的体积,并记录结果。
4. 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各物质的密度。
5.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比较和讨论。
教学活动3:密度的测量技巧1. 介绍一些常见的密度测量技巧,如确保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避免气泡等。
2.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设备的准确读数和单位使用。
小结和延伸:1. 回顾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确保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2. 总结密度的测量步骤和技巧,加强学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
3. 给予学生密度计算的进一步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评估与反馈:1. 设计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密度或解决相关问题。
2.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意见。
拓展学习:1. 鼓励学生自行研究其他测量密度的方法和技巧,如水银柱法等。
2. 提供更复杂的密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
物理:11.4《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2(人教版九年级)
人教版《11.4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2) 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地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测量物体的密度。
(三)教学难点: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
(四)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一、复习回顾;师: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2、密度反映的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有无关系?二、引导过渡:问题:1、怎样才能测定密度的大小?2、用什么测物质质量?3、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如何测量?4、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又该怎样测量?三、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量筒、量杯讲解:1、用途:用来测液体或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形状:见实物3、观察分度值单位:ml1ml=1cm34、读数;应使视线水平对准液体凹面,展示实物图像。
师:如何用水来测小石块的体积?生: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直接关系,其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生:1、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用天平3、用刻度尺等器材进行测量,并用体积公式进行运算。
学生讨论生:量筒上下一样粗细,刻度均匀量杯上下不一样粗细,刻度不均匀,越往上,间隔越小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习读数学生讨论:生:先在量筒中倒入一些水读出水面刻度V1,再把水石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小石块的体积:V= V2-V1强调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培养观察、总结、分析能力强调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适量”含义(1)能淹没小石块(2)水面上升不能超过量程量程问:怎样测石块密度?展示实验器材:天平、量筒、小石块、细线、水问:先测小石块质量还是先测出它的体积?查密度表记住ρ水=1.0×103kg/m3四、密度知识的应用学生讨论:1、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归纳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并测出小石块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4)计算石块密度ρ=mv2-v12、分组实验记录数据,计算结果交流各组实验结果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值归纳特点:气体密度比固体、液体密度小得多,约是11000倍小石块质量m(g)水体积V1(ml)放入小石块后总体积V2(ml)小石块体积(m3)小石块密度(g/m3)逐步增强起学生实验误差的意识:一方面认识到实验误差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可能情况下越小越好。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2)
专题复习:《丈量物质的密度》导教案一、复习目标⑴我会使用天平、量筒等基本仪器丈量固体和液体物质的密度。
⑵我能经过自己独立阅读、剖析、思虑,小组内沟通、议论等活动,训练自己的思想能力,培育自己与别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⑶我能经过惯例丈量密度方法的复习及其余“特别” 丈量方法的认识,增强对本节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二、复习要点:会使用天平易量筒丈量固体和液体物质的密度。
三、复习难点:“代替法”等思想方法测物质密度的认识,增强力学知识间的联系。
四、学习过程 :(一 )、自主复习------考点扫描,系统建立(自学)1、天平的使用(1)放: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2)调:调理横梁上的,使指针指在的中线处,此时天平横梁均衡;(3)称:被测物体放在,用镊子向中加减砝码并调理游码在标尺上的地点,直到横梁恢复均衡;(4)记:记录丈量结果,被测物体质量=。
2、量筒的使用(1)丈量液体的体积,只要将待测液体倒入,读出液面所达到的刻度即为被测液体的体积。
(2)测固体体积: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用测出有关长度,再依据公式计算体积。
(3)排水法:对于形状不规则且不溶于水的物体,可依据淹没时其体积它排开水的体积用量筒间接丈量。
3、物质密度的丈量(1)实验原理;(2)基本丈量工具:和;(3)丈量一个小铁块密度的步骤:①用测出小铁块的质量m;②往量筒中倒入适当的水,记下水面抵达的刻度V 1;③用细线系住被测小铁块,轻放入量筒并在水中,记下水面抵达的刻度 V 2;④依据 V 1、V 2的数据算出被测小铁块的体积V=;⑤算出被测小铁块的密度ρ(4)丈量一杯盐水密度的步骤:① 往烧杯中倒入适当的被测盐水,用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 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这部分盐水的V ;m2;③用天平测出的质量④依据 m1和m2的数据算出倒出液体的质量m=;⑤算出被测盐水的密度ρ(二)当堂检测 -------- 核心打破,分层提升(自学+对学)1.以下图,量筒中水的体积是 _______cm3。
密度测量实验的详细教案二
密度测量实验的详细教案二。
一、实验目的1、了解密度的概念。
2学习使用胶管、滴管等仪器进行液体体积的测量。
3、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与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指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就是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密度的计量单位通常是克/立方厘米(g/cm³),也有时使用克/毫升(g/mL)。
本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是水,密度是已知的。
我们将在实验中使用一种叫做比重瓶的器具来进行体积的测量。
比重瓶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比较物体密度的一种器具。
比重瓶是一个玻璃瓶,容积已知,有塞子和长颈,使用时应先将空瓶重量称出,然后加入待称物质,勾上塞子,加满液体后将塞子充分压入瓶口,余液从长颈中流出,以保证瓶内液体无气泡。
然后再将比重瓶和瓶内液体的重量同时称重,计算出液体重量后即可求出体积。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比重瓶、密度样品(水)、电子天平、胶管、滴管。
2、测定比重瓶的空瓶重量:使用电子天平测量比重瓶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3、放入待测液体:在比重瓶中加入约为定量管容积一半的水,并用塞子封口。
注意:加水时要慢慢滴加,以免发生过多的气泡。
4、称量比重瓶及装有液体的重量:用电子天平精确地测量比重瓶和装有液体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5、计算液体的体积:利用上述测量结果计算出液体的体积。
公式为:V = w / ρ其中,V表示体积,w表示该比重瓶装有液体时的重量减去空比重瓶的重量,ρ表示该液体的密度。
6、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四、注意事项1、灵敏度要求高于5mg。
准确度要求高于0.1%。
2、在加液体时要慢慢滴加,以避免产生气泡影响测量结果。
3、在一次性测量时,比重瓶和液体的重量都应该一次性称量完毕,不能中途出现操作失误。
4、在保持比重瓶中液体充分稳定的情况下,读数时要防止晃动和震动。
五、实验结果本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是水,密度是已知的,为1.00 g/cm³。
通过本实验,可得到水的密度实验值与标准值的误差应该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般误差不应大于±0.1g/cm³。
测量密度教案设计
测量密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教具准备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新课教学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投影]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二、测水的密度.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学生各抒己见说出测量方法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测体积时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如下图所示:将物块竖直放置,然后如图所示,将其夹到中间,最后下面用尺子测量,即可得圆柱体的直径d ,所以这个圆柱体的横截面积即可知道.然后用刻度尺测量一下圆柱体的高,根据公式V =π(2d )3即可得物块的体积.以上是一种方法,另外还有第二种方法,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 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 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 2-V 1.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只要能够测出物质的质量即可得体积,最后还得用质量m 除以体积V 即可得到物质的密度.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如何来测水的密度?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观察示数时应注意问题: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 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2,那么水的质量M=M 2-M 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还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 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 2.那么水的质量M=M 2-M 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三、总结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教师补充评价四、课后作业五、课后反思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初中科学实验教案: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设计 (2)
初中科学实验教案: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设计,使学生了解测量物体密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
二、实验材料:1.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木块、金属块等)2. 实验台3. 电子天平4. 温度计5. 直尺或卷尺6. 水槽或容器7. 水三、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1. 准备好所有实验材料。
2. 将水槽或容器放在实验台上,并往其中加入足够的水。
第二步:测量物体的质量1. 使用电子天平将所选取的物体逐个称重,并记录下其质量(单位为克)。
2. 确保每次称重前已彻底清洁并调零天平。
第三步:测量物体的体积1. 使用直尺或卷尺测量物体三个方向(长、宽、高)的长度,并分别记录下来(单位为厘米)。
2. 根据所选取的物体形状,选择合适的公式计算其体积。
例如,对于长方形块状物体,可使用公式V = 长 ×宽 ×高计算体积。
第四步:测定水的密度1.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根据所测得的水温,在相应的密度-温度表中查找并记录下水的密度值(单位为克/毫升)。
第五步:计算物体的密度1. 利用已经获取到的物体质量和体积数据,使用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2. 将计算所得结果记录下来,并标明单位。
四、实验要点与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前,确保所有实验材料清洁干净,避免影响测量结果。
2. 使用电子天平时,确保天平已彻底调零。
3. 对于涉及不同形状物体密度的比较实验,选择具有相似尺寸但不同材质或形状的物体进行测量,以获得更准确可靠的结果。
4. 需要特别关注水槽或容器中加入足够多且稳定无波动的水,并在浸入放入物体后等待其完全沉没方可进行读数。
5. 注意保存所有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便于之后分析和总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中测量所得的物体质量和体积数据,结合水的密度和温度信息,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物体的密度值。
将这些数值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材料或形状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密度。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所用教材《物理》第1册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目标1.学会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理解实验原理密度定义式ρ=m/V,并学会测量密度的实际方法。
3.学会设计实验步骤,并且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4.能够认识到实验中不当操作引起的误差,并且分析对最后测得的密度值有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1.理解实验原理,并且能够理解实验中使用的密度计算公式。
2.设计实验步骤对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进行测量,学会判断什么方法才是最佳方案。
3.能够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且确定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实验中过程中使用的密度计算公式。
2.理解实验中的测量误差是怎样产生的,怎样的操作才能尽量避免实验误差。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用具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石块、盐水、细绳教学方法1.ppt展示讲解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
2.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及内容 1.引入大家首先看一下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和皇冠的故事。
国王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
可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白银掺了进去。
”于是国王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办法鉴定皇冠里面有没有掺入白银。
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阿基米德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有一天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人向装满水的浴盆里面沉的越深,浴盆里的水溢出来了越多。
于是他想到:如果把皇冠放入水中,排出的水,和同样重的金子排出的水量不相等,那么皇冠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装满了水的容器,如果向容器中加入一个物体,那么容器里的水就会溢出,并且溢出水的体积和加入的物体的体积相等。
所以我们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就能够知道物体的体积。
这种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叫做排水法。
如果我们要判断皇冠是否是纯金的,可以找一块和皇冠同样质量的黄金,用排水法测出它们的体积。
已知密度ρ=m/V,如果皇冠时纯金的,那么皇冠的密度就等于金的密度,并且皇冠和黄金的密度相等,因此他们排出水的体积就相等;反之,如果皇冠里面掺入了白银,那么皇冠的密度就介于黄金和白银之间,而皇冠和纯金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就一定不相等,因此排出水的体积就是不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①称出待测金属颗粒的质量 ;
②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
③把金属颗粒倒入盛水烧杯中(部分水溢出),称出烧杯水及金属颗粒的总质量 ;
④
⑤
2.整型法
如果被测物体容易整型,如土豆、橡皮泥,可把它们整型成正方体、长方体等,然后用刻度尺测得有关长度,易得物体体积。
如果所给固体直接放在已知密度的液体中能漂但不能沉,可采取措施使之沉。例如木块在水中不能沉,可用大头针、细铁丝等把它压入水中;也可用密度大于水的固体使其坠入。
二、缺量筒(或量杯)类
没有提供量筒(或量杯),如何测得固体体积呢?有以下四法:
1.排液法
例3.给你一只已调好的天平(带砝码)和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它辅助工具),测出一包金属颗粒的密度。
3.等体积法
用天平称出与物体等体积且密度已知的液体质量 ,然后根据 间接求得V物。
例4.空烧杯一只,附砝码的天平一架,水足够,胶头滴管一只,细线二根,试测出小石块的体积。
解:(1)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其质量为 ;
(2)把系有细线的小石块放入水中,用细线在新的液面处作下记号;
(3)从烧杯中取出石块,向烧杯中加水使液面到记号处,用天平称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
11.4测密度的其它方法
天平、量筒(或量杯)是测量密度的两种常用工具,但有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或缺量筒(或量杯)、或缺天平,甚至两种器材均无,这时应如何测量固体密度呢?以下结合实例分类说明之。
一、缺天平类
器材中提供了量筒(或量杯),不妨用排“液”法测其体积,又考虑到物体漂浮时, ,而V排又可利用量筒测得,这样 便求得。
(2)将水倒入量筒测出水的体积 ;
(3)用排水法测出石块体积 ;
(4) 。
五、其它类
天平、量筒(或量杯)均提供,但待测物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物体,如糖块等,如果用排水法测其体积显然不行,这时可考虑用糖块不溶解于其中的液体代替水,然后用排液法测体积,可考虑用细沙、油菜子、面粉等代替水,例题略。
如果所给固体材料直接放在已知密度液体(如水)中不能“漂”,我们可采取措施使其“漂”。例如,橡皮泥直接放入水中沉没,但如果把它捏成碗状,就能漂;牙膏皮放在水中沉没,但如果设法把它弄成空心并密封其口就能漂……对于像石块、金属块等密度大于已知液体密度又不可变形的固体,又如何让其“漂”呢?可让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物体(如木块、泡沫、塑料等)作道具,具体操作请看例2。
例2.给你量筒一只,小石块、木块各一块,细线、水足够,如何测得石块密度?
解:(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把木块放入其中漂浮,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V0;
(2)把小石块放在木块上,使木块仍漂浮在水面,记下此时水面所达到的刻度V1;
(3)把系好细线的小石块浸没水中,记下此时水面所达到的刻度V2;
(4)小石块密度
例1.给你量筒、空玻璃管各一只,足够的水,如何测空玻璃管的密度?
解:(1)在量筒内装适量水,记下水面所达到的刻度V1;
(2)将小试管管口朝上轻轻放入量筒中,使其漂浮于量筒中的水面上,静止时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V2,则玻璃管的重力 ;
(3)将小试管没入水使其灌满水后沉入量筒底,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V3;
(4)玻璃的密度 。
(4)
4.浮力法
物体浸没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 ,故得 。
例5.给你一个装有水的烧杯,细线一根,如何测一石块的密度。
解:(1)用天平测得石块的质量 ;
(2)用天平称得装有适量水的烧杯质量 ;
(3)用细线吊着石块浸没于水中但不触底,其质量为 ;
(4)石块所受浮力 ,故 ;
(5)石块密度
三、无天平无量筒类
1.浮力法
有些器材中虽没有提供天平和量筒(或量杯),但提供了弹簧秤、台秤,这时可用浮力法,具体方法参看例5。
2.悬浮法
把待测物体放入原提供液体中,通过加减适当液体改变原供液体的密度,使物体能在液体中悬浮,然后用密度计测出液体密度即为待测物的密度。
3.漂浮法
对于形状规则且 的物体可用该方法。让物体漂浮于密度已知的液体中,用刻度尺量出物体露出水面的高度 和物体总高度h,则由 知:
所以
四、虽给天平、量筒,但天平无砝码类
天平无砝码固体质量难求得,不妨以已知密度的液体(如水)为桥梁,利用天平等臂性测出已知密度液体的质量替代物体质量。
例6.现有一个已调平的自制带托盘的等臂杠杆、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只量筒、一支滴管、细线、适量的水,如何测小石块的密度?
解:(1)将两个烧杯分别放在左右盘上,左边加水,右边放石块,用滴管调节左杯水量,使杠杆恢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