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作文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作文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作文课题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作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阶段,作文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然而,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于注重应试技巧、缺乏创新性思维训练等。

为此,本研究拟对小学作文课题展开深入研究,旨在为改进小学作文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二、选题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以下问题:1.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 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3.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4.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作文评价体系。

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1)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理论体系,为作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2)有助于揭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3)有助于探索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2、实践意义(1)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2)有助于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作文水平;(3)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作文评价体系提供借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在作文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作文教学策略:国外研究者提出了多种作文教学策略,如过程写作、自由写作、同伴反馈等,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能力。

(2)作文评价体系:国外研究者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强调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3)写作支架:国外研究者探讨了多种写作支架,如思维导图、写作框架、词汇表等,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4)跨学科研究:国外研究者将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相结合,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文教学之实践课题报告(3篇)

作文教学之实践课题报告(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能力低下、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探索,寻找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1. 研究目的(1)探索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研究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分析学生作文中的常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4)构建科学合理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研究内容(1)分析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探索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如开展写作比赛、举办作文讲座等。

(3)研究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

(4)分析学生作文中的常见问题,如结构混乱、语言表达不流畅等。

(5)构建科学合理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1.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作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和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3)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4)案例分析法:对优秀作文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写作技巧。

2. 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相关资料。

(2)实施阶段:开展作文教学实践活动,收集学生作文,进行数据分析。

(3)总结阶段: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四、实践成果与分析1.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1)开展写作比赛:定期举办作文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举办作文讲座:邀请作家、教师进行作文讲座,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

(3)建立作文兴趣小组:组织学生成立作文兴趣小组,共同探讨写作技巧。

2. 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篇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背景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

那么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3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3篇。

如今,学生的知识构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建构获得的。

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课题研究的意义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在他主编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提到: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

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创设情境,给小学课堂带了积极的影响。

情境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本身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然而对情境的创设不乏有教师对它非理性的热捧。

实践活动与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相结合的课题报告新

实践活动与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相结合的课题报告新

实践活动与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相整合的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中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很有些年头了。

素质教育是和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素质教育就是国家教育部门,为了纠正中国教育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全民素质的培养而提出的新的教育改革方向.社会在发展,对公民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

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普及,环境问题的凸显,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快餐文化的日益流行……纷纷进入了学生的视野,也影响着学生的生活。

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建立纯洁高尚奋进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大课题。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现行教材(2005年人教版)是一时代信息浓郁,单元主题很鲜明,和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相适应的新教材。

新教材中引入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在崭新社会时代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和新课标精神一体的新型课程。

它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试图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现实,认识历史文化,探索科学奥秘,从而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综合实践活动中蕴涵了很多种素质的培养。

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来审视小学高段的作文,我们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值得研究。

尽管不少教育专家和教育同行已经对一些领域作过课题探索,比如如何拓宽作文的思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联系等等。

这些研究都诞生于我们的教学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卢龙县燕河营镇中学(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基本具备了较完备的内容和形式,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趋完善和严密,但勿庸置疑,伴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语文教学在方向把握和方法手段方面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其迷离性和陈旧感,从而形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现实缺陷和不足。

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少、慢、差、费”。

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思维的单一性。

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

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

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传统的作文教学如果能借助综合性学习这一开放而有活力的实践平台作为作文教学创新的翅膀,那么当今的作文教学就能自由飞翔在现实生活变幻多姿、日新月异的广阔时空中。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语文作文教学探索的一次尝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最想做到的就是在综合性学习中使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都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能够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这一平台,开发各种学习平台,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搜集、筛选、整合各种资源,为写作“找米下锅”,开发生成源源不断的活性作文资源,并有效利用这些活化的作文资源写作,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走出一条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之路,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3、作文训练的渗透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中段习作的要求,努力寻找并把握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 文教学的结合点,设计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在具体实 施中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训练结合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具体研究 内容包括以下三块: (1)作文训练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作前素材的搜集和占有,情感的体验和积蓄上, 而且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平台,写作应 该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 (2)处理活动信息,指导作文选材的过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大量的资料。面对如此纷繁的信息, 如果让学生将这些杂乱无章甚至良莠莫辨的资料都堆积起来,无疑不利于他们应用 这些信息,也必然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围绕作文主题 正确选材的方法。 (3)倡导个性表达,物化活动成果的过程。
1、设计活动主题,编定作文序列
(1)设计的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学生的愿望和兴趣。 学生的愿望和兴趣是学生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是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 题最基本的动力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其次,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中段学生的思 维主要还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主题的设计应选择较为生动具体的主题以及 相应的材料,便于学生的感知、理解和操作,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经 验。再次,知识经验。活动开展依赖于知识经验的储备。因而,活动主题设计必须 考虑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经验,如有缺乏,应考虑补充办法。最后,课程资源 。主题设计尽量结合本地区、本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因地制宜,不仅便于学生探 究,而且具有一种亲切感,容易激发兴趣。 根据以上四个原则,我们设计了4大板块13个主题,分列如下: 板块一:亲近历史文化 ⑴ 寻访家乡文明 叩访家乡先贤 寻觅家乡建筑 探寻家乡风俗 品味家乡特 产 采风家乡儿歌、民间故事 ⑵ 走进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的历史、习俗、诗文、节令食品 ⑶ 编写成语、歇后语故事 板块二:关注社会生活

农村小学提高写作能力的课题开展(5篇)

农村小学提高写作能力的课题开展(5篇)

农村小学提高写作能力的课题开展(5篇)第一篇:农村小学提高写作能力的课题开展《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研究》一、课题的提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村的小学生作文,缺乏个性,人云亦云,难得看到有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特点的作文。

作文的练习局限于课内,忽略课外、社会这一大舞台;只重视习作的结果,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不重视生活素材,语言的积累,待到“作文”时作文,使得每一次的作文课,成了许多老师与学生“苦恼课”。

为了改革这一弊端,进一步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探索作文教育规律,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校等确立了课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研究》。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将结合农村小学自身的特点,试图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作文教学策略,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提供全新的理论依据和操作规范。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本课题的理论意义1、细读《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就提到,写作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品悟生活,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眼听、耳见、心想、笔记习惯,见中有感,闻中有感,勤于笔耕,乐于表达。

农村小学生在写作方面有诸多的不足之处,如积累贫乏、阅读量少、孤陋寡闻、表达能力差等,但同时他们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生活资源广泛,和大自然接触的时间和空间都非常广阔,实践经验丰富,从生活的角度来说,他们可谓见多识广,写作的题材如此之广,谁说他们缺乏写作素材呢?他们缺乏的只是对生活的观察,对材料的累积,大胆表达的勇气,对生活的感悟和羞于表露的情感……如果打开这一扇扇关闭的门,我想农村小学生的表达激情就会如开闸的洪水一样,一泄而不可收。

2、不恰当的评价也是制约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准确解读与否也影响到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从而也影响到学生写作的信心和激情。

《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研究不光是单方面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同时也是对教师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指导的一个双向的研究。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的提出2009年6月我们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三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们预想的还不容乐观。

具体表现在: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

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三(1)班有有33人,三(2)班有32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三(1)班有35人,三(2)班有3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

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三(1)班有2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三(2)班有1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

”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

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三(1)班的学生有27人选择虚构,三(2)班的学生有2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

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三(1)班和三(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

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针对“对于老师的作文批改,你的态度——”三(1)班有20人选择不太在意,三(2)班有17人选择不太在意,两个班一共只有26人选择在意。

是的,许多学生在作文发到自己的手时,只轻描淡写地瞄了一下打在自己本子上的作文分数,至于老师对自己作文的修改和评语可能看都不会去看一眼。

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研究第一篇: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研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方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的过程。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当前,在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发现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由于各种原因,布置他们在每次园地写一篇习作,他们却不知道该写什么,农村是我们农村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他们对身边那么多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觉得自己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很难看到有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特点的作文。

我校地处偏远地区农村,学生们的生活面狭窄,体验不丰富,素材积累不充分。

不留心观察生活,缺少从生活中摄取材料的能力。

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形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合实际的事情);临(像临贴练字般地仿写作文选上的作文,只变换了人物);默(考试时将平时背好的作文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学生脱离实际生活,缺少生活气息,缺乏生活、缺乏体验,这是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

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还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教学流程,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教师批改不得要领,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此,为了改革这一弊端,我校的语文课题研究项目“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方法研究”,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实情,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作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化习作习惯,进而有效提高我校的作文教学效率、质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北京市密云县河南寨中心小学的“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在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方面探索出了一些途径。

小学教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申报开题报告

小学教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申报开题报告

学生课题申报\小学生课题申报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申报开题报告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类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课题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研究单位: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刘家场小学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课程改革呈现出共同的趋向:加强课程的综合性,软化学科界限,重视跨学科的综合性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进行探究与体验学习;现实的落差与时代的呼唤期待重新对活动课程加以规范,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于是“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

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其中,研究性学习又是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小学急待规范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

它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是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思维、操作实践的重要阵地,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我国基础教育从单一学科课程体系向由学科和活动共同组成的新课程体系的结构性变革,实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单纯结论教育向过程教育的转变,同时也是育人模式的深刻革命。

它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综合课程的思想,强调课程目标和内容组织的综合性特点,另一方面则有效地吸纳了现代综合实践课和的核心,重视课程实施的主体性和探究性。

可以说,它是传统的综合课程和新时代活动课程有效结合的产物。

我校位于刘家场镇,全镇国土面积2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万,是两省三地五县边缘结合部和物资集散地,区位优势明显,被评为“全国重点镇”、“中国首届乡镇投资环境300佳”,湖北省命名为“重点口子镇”。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都为学生综合实践提供了了广阔的天地,这里栖息的土家族、回族、汉族人纯朴、勤劳、和睦,他们的民风民俗、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一种三养”等,吸引着学生关注。

小学整合式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整合式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整合式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1【摘要】小学整合式作文教学就是综合利用教育资源,将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儿童生活优化整合,以解决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一种作文教学体系。

阅读与写作整合时,读、说、写交融;写作与生活整合时,以活动为载体,将策划、创意、交际、辩论、表演、习作交融;写作教学与其它学科沟通时,通过“有机整合”与“借鸡生蛋”发挥整体效应;各种形式的评价活动恰似活泼的分子,随机与各教学活动起化学反应。

小学整合式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学生在各类报刊发表与获奖的文章不下千余篇,结集出版学生习作精品集《遗惠拾珠》。

近七年来,教师被邀外出上课或作专题讲座50余次,论文公开发表96篇,获奖247篇,出版作文教学专著《一路风景,一路歌——小学整合式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99年子课题“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获宁波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政府级二等奖;05年“小学互动实践性作文‘套餐’的策略研究”获宁波市优秀成果一等奖;04、06年“小学整合式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分别获宁波市优秀教科成果一等奖、宁波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政府级一等奖。

目前此成果已在市内广泛推广,并逐渐向省内外辐射。

【关键词】整合式作文阅读习作生活套餐学科沟通一、引言世界是综合的,相互联系的,学生能否综合所学的知识,根据需要解决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减负与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矛盾冲击,也不得不使我们考虑对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

问题是如何整合呢?又如何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呢?引起我们的思考:——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可否通过它来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呢?建国以来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很多,但根据现有资料,介绍小学整合式作文教学的基本上是空白。

20世纪60年代,广东的丁有宽老师提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有机地拧在一起。

“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作文教学的整合”课题一、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进展,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要求每一个公民必需具有较强的交往力量和猎取信息的力量,纵观国际,训练界已把21世纪作为“创新训练的世纪”,缔造训练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训练的共同进展趋势。

“培育完善的人”这一现代训练功能观已成为指导世界各国训练改革的共同理念。

训练的目标已从造就社会化的人转向缔造性的人。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祖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办20xx奥运会的胜利,证明我国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世界多文化学问的竞争和经济的挑战,训练改革的大潮已至,新的训练观念,新的训练理念,已深入到到了训练教学之中。

为适应时代进展的需要,为适应素养训练的需要,为培育和进展学校生良好的共性品质,学校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为此我校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作文教学的整合”试验课题。

1、理论依据:闻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的价值不是单纯学习学问,主要是进展同学的缔造力,使之形成独立的共性,能适应世界变化。

”并大力率先提议人本主义思想,提出“以同学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他认为学习者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有自我熟悉、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的力量。

***同志提出“训练要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训练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施素养训练以提高国民素养为根本宗旨,针对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一系列现象,拓宽同学的习作空间,确立同学主体地位,亲密联系同学生活实际,启发同学大胆想象,重视情感动力的作用,给同学缔造自由表达情感、体验的机会,使之将观看、探究所得、开心、苦恼所感,大胆想象之愿望,用自我的形式诉诸于笔端,使同学养成留心观看四周事物、积累习作素材、乐于书面表达的习惯。

一篇同学习作不仅代表其听、说、读、写力量的凹凸,还承载着很多文文因素,它表现了同学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透视着同学辨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力量。

关于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利用农村生活资源和特色,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掌握与提高。

该课程的开发对于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仍然存在着一些难题和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模式和策略,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具体目的如下:1.分析当前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现状和问题;2.探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原则和策略;3.设计一套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进行教学实验;4.总结研究结果,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为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参考;2.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3.为农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具体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个案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特定问题的科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选择某一个农村小学为个案,对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过程进行详细调查、记录和分析,以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策略和原则,并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我们预期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深入了解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现状和问题;2.总结出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原则和策略;3.成功设计一套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进行教学实验;4.针对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为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开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开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开题报告篇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整合与校本开发的研究》开题报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整合与校本开发的研究》开题报告张家集镇中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一、课题名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整合与校本开发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基于课程改革的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学习为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它强调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材的过分依赖、过多的接受式学习、脱离生活实际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自主合作、交流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创新。

(二)基于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获得。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在我国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提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要求和原则。

但是,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难以形成统一的范式。

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中小学教师来说,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

近年来,我校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科学技术、历史与文化、社会生活、思想品德等内容设计主题活动,利用校本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人文与环境教育的课堂,丰富了学科教学内容。

广大教师实践中的开发与研究,丰富了课程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体验到成功喜悦。

(三)基于实践中的问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有:1、目标缺乏探究性。

大多主题设计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为出发点,对学生发展的引导意义不够明显。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工作报告

2012年4月开始,我们课题小组进行了《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点的分析及对策思考》的研究。

在研究中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进行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之路。

现将该研究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研究背景:小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倍受争议,小学生怕作文,愁作文,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脱离现实生活的不争事实,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和危机中。

原本丰富多彩、生动自然、情趣十足的生活,在学生脑海中竟很难留下印象,原本使人愉悦情感、吟咏成趣的写作活动,竟成了令学生搜肠刮肚、望而生畏的苦差事。

尤其在农村,小学生由于见识少,知识面窄,作起文来更是闭门造车,内容空洞,情感缺乏,不会从身边选材,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我乡地处农村,教师的应试思想较为严重,作文在考试时由于阅卷教师往往在分数上人为的缩小差距,导致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产生了惰性,平时不甚重视作文教学,久而久之,有的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处于应付状态,简单机械的让学生仿写或背作文,竟不知如何教学生作文了。

小学阶段的作文通常指小学生习作。

习作是小学生学习的难题,是许多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众多家长对孩子进行辅导的难事。

针对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原因,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采取有效地对策,使学生乐于写作文,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提高农村高年级学生作文能力、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更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研究的组织为了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由中年级教研组教师组成。

马晓梅,小教一级,本科。

张守祥,小教高级,专科。

吴永妍,小教一级,本科。

王洋,小学一级,本科。

冯兴林,小学一级,本科。

三、研究过程研究过程分四阶段:1、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老师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调查、分析各年级作文的教学现状与学生作文的实际水平。

2、实施阶段(一):(2012年4月---2012年6月)分年级、分学段编写作文指导教案,分年级、分学段指导学生写作。

农村小学真情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真情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真情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重庆市潼南县雨滴侨心小学王春蓉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

《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

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本次课题的提出是在潼南县教委大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书香校园建设的条件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深入了解师生的困惑而拟定的。

我校位于重庆市潼南县西部,与大足县和四川省安岳县相邻,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通过调查,目前我校小学生470人,留守儿童428人,约占总人数的91%。

据调查,留守儿童在语文的作文学习中存在许多问题:无话可写,惧怕作文,抄袭作文,语言啰嗦,错别字多,词语穷秃,没有创新,没有真心实意地想写作文等,严重制约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据资料可查,2011年重庆珊瑚小学开展了课题为《心与作文》的课题研究,他们研究的是小学生的真心真情作文,取得了优秀成果。

2008年,江都吴桥中心小学开展了《留守儿童习作》课题研究。

2011年江苏省陶湖中心校开展了《留守儿童感恩教育作文》的课题研究。

上述研究较好地探索出小学生习作教育的具体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

2.国外对作文教育非常重视,其中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中小学的作文教育很有特色,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美国的教育对作文的格式有一定的模式,内容却没有要求,反而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所以,美国学生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在作文里面。

西方国家作文教学注重“由己而写”到“由己感人”。

如英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帮助学生了解写作的价值所在,作为一种记忆、交流、组织和发展自己的思想和信息的工具,写作还是一种享受,学生应独立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和一些重要题目进行写作。

农村小学作文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课题研究报告涉县龙北小学李学军尊进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涉县龙北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

下面我向大家重点汇报邯郸市“十一五”青年专项课题《农村小学语文“二结合”习作教学法探究》。

我是98年参加工作,十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发现,我们的学生从三年级正式开始接触习作到小学毕业,在经过包括日记、小练笔和4年8册书64次习作的培养之后,仍有数量不少的学生并没有得到一个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和较为明显的水平提高,优秀习作少之甚少,较多的只是能进行粗浅的平铺直叙,更有对最起码的成文格式合要求也搞不清楚的。

为此,我在与多所学校的走访交流中深入探求教师与学生的心声,逐步摸索出了一种比较吻合农村小学特点的习作教学方法,并作为一项研究课题进行申报,2009年9月被批准立项,目前正在研究当中。

这一课题的中心,是要求在小学三到六年级的教学中始终贯穿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结合、片段练习和专题作文的结合,强调的是教师的长期培养和学生的逐步提高,以改变“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现状。

教师遵循不同年级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进行片段联系和专题作文,然后是持续改进。

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能用实际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阶段作品,作出具体的修改指导和相应的客观评价;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一个全环参与、自主活动的完整习作加评改过程。

从运用积累到仿写创新,从局部进步到整体成功,让更多的学生在遣词造句、标点运用、中心确定、题目拟定、材料安排等写作技巧上,真正看到自己习作的进步,体验过程的快乐,激发更浓的表达欲望,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研究内容之一即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结合。

就是我们就在阅读教学中真正时间了“语文教学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进行表达”的宗旨,增加了习作教学这个环节,从而使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层挖掘阅读材料中的习作资源,去有更多素材、写法技巧的积累;学生则运用这些积累进行初始阶段的引用仿写,然后逐步的增加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创造性的表述。

农村小学作文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结果
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 低
写作能力与家庭背景、教育资 源等因素有关
农村小学的写作教学存在一定 问题
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背景
农村学生的家庭背景相对较为复杂,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也较少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育资源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如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图书资料等,这使得学生在写作 方面得不到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探讨改进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的有效方 法和策略
02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研究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缺乏专业的教师,课程资源不足,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等。
针对这些问题的已有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研究等。
文献综述
01
对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教学资 源、教师培训等方面。
3
国家对于农村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需要开展 针对性的研究
研究意义
提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小学生写 作水平的提高
改进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推动农村小学教育 的整体发展
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为农村 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研究目的
分析当前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的现状和 问题
提出针对性的政策 建议,为教育行政 部门提供参考
03
研究方法和过程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
实地考察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农 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 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深入农村小学,观察和了解当地的教学环境 、师资力量、学生情况等,为研究提供实证 支持。
问卷调查
案例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开题报告进度与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开题报告进度与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开题报告进度与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开题报告进度与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将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在活动中展示个性和才华。

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了解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学会种植一种植物的方法,为学校提供一株花苗或一棵树苗,美化校园环境,逐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了解母亲的辛劳,在母亲节期间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关注文明、卫生的校园环境建设,通过调查,知道校园浪费的现象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培养良好的卫生的习惯,形成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出一份力。

三、活动安排:三月份:万紫千红总是春1、发动学生在家前屋后种花植树,美化周边环境2、为学校提供一株花卉,了解其种植方法,栽种在校园里观察其生长,保证成活,为美化校园出力四月份:亲近自然1、春游: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陶冶学生情操2、游正润生态园:通过正润生态园二日游,让学生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观念五月份:感恩母亲1、举办“三个一”活动: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制作一份贺卡,写一篇赞颂母亲的作文2、参加学校举办的征文、演讲活动,推荐优秀作品报县参赛六月份: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1、开展“清理一处杂草,拾起一张废纸,清除一处墨迹”活动,净化校园环境2、从我做起,不吃零食,不乱扔废纸,不随意涂抹墙壁,不踩塌花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开题报告进度与计划篇2一、指导思想: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研究实验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研究实验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研究实验报告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了一些总是不得不令人忧虑的现象,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子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

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

“丰富的作文内容”成了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

应当从什么地方切入,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学生摆脱困境,爱上作文呢?基于课程理念的更新,我们想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作文教学。

根据小学生喜欢活动,喜欢玩的天性,我们想到了活动,提出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尝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开拓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内容的整合,探索活动与作文训练的有机结合,构建活动作文指导的多元模式。

2、通过研究和实践,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愿意用自己的笔抒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实验措施和步骤。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

素质观: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习作兴趣。

练习观: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习。

生活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为生活服务。

— 1/3 —— 1/3 —民主观: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训练,减少束缚,宽松习作氛围。

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训练,主动发展。

(二)分阶段开展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学习有关作文教学文章,学习课题研究的目标,创造机会外出学习,并召开心得汇报会,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修养。

第二阶段全面参与实践活动作文的探索,定期上教学研讨课,探索实践活动作文内容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和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的提出2009年6月我们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三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们预想的还不容乐观。

具体表现在: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

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三(1)班有有33人,三(2)班有32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三(1)班有35人,三(2)班有3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

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三(1)班有2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三(2)班有1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

”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

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三(1)班的学生有27人选择虚构,三(2)班的学生有2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

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三(1)班和三(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

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针对“对于老师的作文批改,你的态度——”三(1)班有20人选择不太在意,三(2)班有17人选择不太在意,两个班一共只有26人选择在意。

是的,许多学生在作文发到自己的手时,只轻描淡写地瞄了一下打在自己本子上的作文分数,至于老师对自己作文的修改和评语可能看都不会去看一眼。

而许多老师却却为了详批全班几十篇作文,熬了一两个星期的夜晚。

所以教师的辛勤劳动对于学生意义不大。

5、教师指导不得法这在座谈会中一半学生对学生的作文指导课不满意可以看出来。

我们许多老师可能心中最没数的就是如何上作文指导课,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普遍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倾向。

教师只注意研究作文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讲评等,对学生不懂观察生活,不会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人和事,对作文存在害怕心理,缺乏写作方法等问题,却很少加以研究。

“师授作文”的模式,在农村小学根深蒂固,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仍沿用“教师出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

由于教师指导不得法,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6、作文训练量小在调查中,针对“一学期中,课外作文训练的次数——”三(1)班学生1—3次的有40人,三(2)班选择1—3次的38 人。

从这个回答可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作文训练量偏小,重课内轻课外。

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

一学期下来,除课内作文以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

作文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课内作文练习,课外作文量几乎等于零。

练习的量太小,形式又单一,学生作文能力难以得到培养。

从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我校三年级学生在刚接触作文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对作文的兴趣不浓,许多学生甚至已经对作文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由于缺乏亲身经历的习作素材,许多学生开始写虚假作文,一旦养成习惯,学生的童真、童趣都会为之扼杀。

所以,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认为要使学生的作文真正做到“我口言我心”,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们可以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适应农村小学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让农村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肥沃的土壤。

基与此,将“让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作文教学的沃土”课题就在这样的思考土壤里萌芽了。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1、进一步更新农村教师传统作文教学观念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精神、新教改理念,彻底改变教师传统作文“应试化”的倾向,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

2、精心设计、开展适应本地农村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1)从当地农村经济、自然、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精心开发设计一系列有主题的、重在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例如“农活”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

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体验农活艰辛,言谈劳动苦甜”实践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辟学校的“班级责任田”,让学生尝试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等农活,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

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2)精心规划实践活动内容板块。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

本地区农村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

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地方与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如可以在充分了解本地区的英雄烈士事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缅怀先辈精神,叙述崇敬之情”这一主题板块实践内容。

(3)精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实践活动开展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训练。

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精心预设,根据活动实际需要自主、目的明确地分组,制定详尽的计划,确保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

同时,活动在以学生“自主性”为主的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另外,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逐步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文训练的渗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中段习作的要求,努力寻找并把握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设计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训练结合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块:(1)作文训练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作前素材的搜集和占有,情感的体验和积蓄上,而且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平台,写作应该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

(2)处理活动信息,指导作文选材的过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大量的资料。

面对如此纷繁的信息,如果让学生将这些杂乱无章甚至良莠莫辨的资料都堆积起来,无疑不利于他们应用这些信息,也必然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

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围绕作文主题正确选材的方法。

(3)倡导个性表达,物化活动成果的过程。

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都是不相同的。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人的体验以及兴趣的侧重点也是各不相同的。

这必然导致其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

因而,必须解放文体样式与主题表达的束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认为恰当的作文形式、作文素材及写作角度来表达自我理解的主题,突破传统作文的“三段论”和传统的主题表达方式。

4、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多样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因此,教师要创设开放的,多样化的评改的方式。

比如相互换读,协商修改。

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结合,相互换读文章,相互借鉴、相互吸取,发现问题相互研究,相互评改,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共享以语言文字砌就而成的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安排课题的研究期是一年,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措施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2009、6—2009、10)准备阶段。

建立课题组,分析调研、论证,确定课题计划,制定出课题实施工作方案。

二、第二阶段:(2009、11—2010、6)实验实施阶段(一)、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作文教学理论,确立现代作文教学观念。

从作文教学的历程看,作文教学总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中心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内容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顺应他们的心理,训练方法统一化,齐步走,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异。

课题申报后,我们先后组织课题实验老师学习有关作文教学理论,了解作文当前作文教学的动态,通过学习,实验教师初步确立:素质教育观念。

即在作文教学中应认识到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文学习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和善学上。

作文教学必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整体训练观念。

美国的梅耶提出“为学习而写作”。

认为我们对写作的看法不要过于狭窄,那种只把写作看成是针对语言课的,是与文学紧密相关的是一种可以单独学会的技巧的看法是不全面的。

写作包括记录要点,列出纲目,记下观察情况,表达感受,他们和以往的写散文,写故事等写作行为是一样的。

课题组的老师通过学习,深入领会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二)、收集实验数据,建立实验档案。

2009年6月10日至2009年9月15日,我们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有关学生作文兴趣、选择内容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3份,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我们发现:两个班对作文兴趣、态度差别不大,其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差异不大,学生的表达能力欠佳,同时我们还抽查了三(2)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作文考试情况,发现词汇量不丰富,选择的作文内容欠生动、真实,写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能抓住特点来写的学生只有极少数,仍有少数同学语句不通顺,句与句之间过渡不自然,错别字多。

(三)、进行课题研究实验,初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点及整合模式。

1、设计活动主题,编定作文序列(1)设计的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学生的愿望和兴趣。

学生的愿望和兴趣是学生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是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最基本的动力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中段学生的思维主要还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主题的设计应选择较为生动具体的主题以及相应的材料,便于学生的感知、理解和操作,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

再次,知识经验。

活动开展依赖于知识经验的储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