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炯思想的生命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前沿——杨永华教授《卓炯商品经济思想研究》评介

合集下载

试论卓炯的经济思想(一)

试论卓炯的经济思想(一)

试论卓炯的经济思想(一)内容提要]卓炯在经济研究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同时也主张全面深入地看待马克思主义。

他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有破有立,敢于在批判中阐明自己的见解。

卓炯先生在许多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在我国经济思想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关键词]卓炯;经济思想;商品;市场经济卓炯先生(1908一1987年)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

卓炯的经济思想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我们正在亲身实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卓炯的经济思想的体现,他的研究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继承。

一、卓炯经济研究方法探析卓炯在经济研究中,坚持和发扬了马克思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我们知道,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是一个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方法论体系,具体和抽象相结合、一般与特殊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等,都是唯物辩证法的体现。

卓炯在经济研究中,特别运用了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方法,在他的经济理论中对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经济范畴、经济规律、经济理论等方面,都做了一般与特殊的分析。

卓炯认为,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是人类认识互相联结的两个过程。

在《试论商品经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篇文章中,他兑:“在商品经济问题的争论上,目前有一个最主要的倾向就是强调矛盾的特殊性而忽视矛盾的普遍性,并且用矛盾的特殊性取消矛盾的普遍性,这就是矛盾得不到解决的一个根本原因。

”可以说。

卓炯在经济理论上的重大成就得力于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辩证方法n我们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实际上也要归功于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方法。

不过,卓炯并不把马克思文义当作不变的教条,他主张全面深入地看待马克思主义,他强调恩格斯说道的一勺话:“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观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28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他接着说:“我们要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学习他的某些字句。

沉痛悼念卓炯同志

沉痛悼念卓炯同志

作者: 张元元;关其学;黄佑琚;李克华
出版物刊名: 南方经济
页码: 2-3页
主题词: 劳动模范;政协会议;政协委员;副院长;研究员;卓炯;科学研究工作;顾问;中国共产党;
广东省
摘要: <正> 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广东省特等劳动模范、广东省政协委员、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南方经济》顾问卓炯同志。

卓炯同志在参加省政协会议期间,因患肺心病,经抢救治疗无效,不幸于6月24日下午5时30分逝世,终年八十岁。

我国理论界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的论争及其理论思考学术资料-市场..

我国理论界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的论争及其理论思考学术资料-市场..

我国理论界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的论争及其理论思考我国理论界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的论争及其理论思考【作者】李炳炎/石宏伟8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以产品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产品资源配置方式上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经济失去活力。

改革开放之前,尽管我们党和国民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什么时候重视商品、市场,按价值规律办事,经济就发展和繁荣,人民就富裕。

20年前召开的中国关系问题的正确答案。

关于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在我国理论界特别是经济理论界一直存在着旷日持久的争论。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普遍停留在作为僵化的原苏联模式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的斯大林的产品经济理论影响范围之内。

在学习苏联经验口号影响下,当时认为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货币和市场,即使搞一点商品生产,也不叫商品经济;认为计划经济就是产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认为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对立的两种经济制度,而不是经济手段。

1978年开始改革之前的很长时期内,思想禁锢是十分严重的,任何对斯大林经济理论和苏联模式的怀疑和反对,都会遭到批判。

最早站出来批判和反对苏联模式及产品经济理论体系的,是我国经济学家顾准、孙冶方和卓炯。

卓炯在创立他自己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过程中,全面地否定了原苏联的经济理论体系。

在市场和市场经济问题上,他早在1961 年11月18日就写道:商品经济的集中表现形式是市场,而市场是人类经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程度。

在人类社会中,没有一种东西比市场对人的吸引力更大,它既经常而又持久。

我们要消灭商品经济就意味着要消灭市场,这对于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否有这个必要,是值得我们加以重新考虑的。

我觉得建设共产主义的任务并不是要消灭市场,而是要把无政府状态的市场(也就是自由市场)改变成为有计划的市场。

在那时,由于物品的极大丰富,人们就可以通过市场而自由地取得他个人消费部分所需要的产品,满足他的物质的和文化的需要。

天道酬勤,君子自强——杨永华教授学术访谈录

天道酬勤,君子自强——杨永华教授学术访谈录

天道酬勤,君子自强——杨永华教授学术访谈录
杨永华;于尚艳
【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4
【摘要】对杨教授的采访,准备了非常久的时间。

杨教授是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从教数十年来,兢兢业业地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见证了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科的成长,也为华南师范大学的发展、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贡献了毕生精力。

2016年3月,我第一次与杨老联系,请求他接受我的采访,他欣然同意了。

【总页数】5页(P5-9)
【作者】杨永华;于尚艳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先驱理论的强大生命力——杨永华教授《卓炯商品经济思想研究》评介
2.卓炯思想的生命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前沿——杨永华教授《卓炯商品经济思想研究》评介
3.君子之风学者之魅——著名财政学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杨灿明教授访谈录
4.君子之风学者之魅——著名财政学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杨灿明教授访谈录
5.高山仰止:杨永华教授学术人生追思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索·创新·前进——评卓炯的《政治经济学新探》

探索·创新·前进——评卓炯的《政治经济学新探》

探索创新前进——评卓炯的《政治经济学新探》
杨骥
【期刊名称】《广东社会科学》
【年(卷),期】1985(000)003
【摘要】&lt;正&gt; 前不久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卓炯同志的《政治经济学新探》,是一本富有探索精神的、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尚不多见的政治经济学专著.这本书除了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一般经济原理外,针对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实际,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探索性意见,作出了革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尝试,值得经济科学工作者、经济部门工作者以及经济理论爱好者一读.笔者认为,在这本书中,卓炯所表达的新观点、新论证,至少有以下几点:第一,首先提出商品经济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中介地位的观点.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社会生产体系按照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
【总页数】3页(P98-100)
【作者】杨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新媒体时代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探索——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 [J], 廖秀媛
2.卓炯著:《政治经济学新探》 [J], 娟秀
3.理论的新探索实践的新概括——评介卓炯同志的《再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J], 杨永华
4.探索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有益尝试——评卓炯的新著《政治经济学新探》 [J],
秋原
5.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新探索——评洪远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论》[J], 程恩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章-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第二章-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第 12 期。 84. 焦方义、杨其滨:“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纪要”,《经济学动态》
2007 年第 12 期。 85. 白永秀、任保平:《现代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86. 胡家勇等:“2007 年政治经济学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8 年第 1 期。 87. 陈银娥、刘旺霞:“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关系研究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08 年第 1
出版社 1991 年。 15. 张薰华:《社会科学争鸣大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16. 《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17. 崔之元:“西方经济理论的范式危机”,《中国书评》1995 年第 9 期。 18. 薛暮桥:《薛暮桥回忆录》,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19. 杨适:《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20. 钱伯海:《社会劳动价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7 年。 21. 尹世杰:“从知识经济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经济学家》1999 年第 2 期。 22. 张仁德:“也谈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经济学动态》1999 年第 3 期。 23. 张其仔;《社会资本论》,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 24. 陈惠雄:《人本经济学原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25.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第 10 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 26. 李惠斌、杨雪东:《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年。 27. 张维迎:《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28.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29. 晏智杰:《劳动价值学说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30. 王振中:《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 31. 孟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转化》,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年。 32. 项启源:《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年。 33. 孟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性转化》,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年。 34. 许成安:“对价值理论中若干问题的再思考”,《中国经济问题》2001 年第 6 期。 35.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年。 36. 周振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 年。 37. 何炼成:《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38. 金商:“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经济学动态》2002

读书笔记.yg

读书笔记.yg

读《激荡三十年》化工学院041408126 杨刚读完之后,最直观的感受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经济成就。

同时,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等多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人为之震撼和感动。

阅读这段30年的企业史,让我开始从宏观的角度,整体地思索中国企业成长的历程。

在这样的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中,让我更加直观地看到了过去30年的辉煌。

这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来说,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

我更清楚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多么地准确与英明。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企业30年的发展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企业的发展,更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了小康生活,此外,人们的精神文明有了一定的提升。

由吴晓波先生编著的《激荡三十年》中提到的数据及案例中,我们可以观测到方方面面的改革痕迹。

单从GDP来看,从1978年的3624.1亿元到2008年的300670亿元,2008年的GDP 为30年前的近83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中国于1978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

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迅速成长起来。

开展对一般劳动过程范围的研究是卓炯的开创性贡献——卓炯经济思想研究之八

开展对一般劳动过程范围的研究是卓炯的开创性贡献——卓炯经济思想研究之八

步探 讨 ,这也是 新理 论在所难免 的 ,但 这毕竟 是一
种很有 意 义的创新 ,对 政治经济学 的建设 和发展 、我 认 为 是一种具 有 开 创性 的贡献。他 在 6 0年代 初期 率
( )确 立 马克思 劳动经济学 的观点是基础 一
卓炯对一般劳动过程及其经济范畴的研究 , 概括
地说 ,是 以 “ 马克思 的政治经济学 ,从广义来 说 ,实 质上是 劳动 经 济学 ” 个观 点为 基础 ,根 据 马 克 思 0这 关 于社会 生产 二重 性 的论述 ,运用 一般与特 殊关系 的
[ 容 提 要]卓炯提出有两种不同的范畴 :社会经济形 式的范畴和一般 劳动过程的范畴。后一 内
范畴是 前 一范畴 的基础 。开展一般 劳动过程及 其经 济范畴的研 究 ,是创立广 义政 治经 济学 的尝试 。
[ 关 键 词 ]卓炯;一般劳动过程范畴;商品经济;广叉政治经济学 [ 中图分类号]F 1. [ 042 文献标识码] [ 章 编 号]1 0 64 20)0 02 0 A 文 0 — 29( 2 2 04 4 0 0
特 殊性 为主要任务 ,对 这些范 畴 的一 般性 的论述 处于

系》一文 , 根据列宁在 《 评经济浪漫主义》一文的有
关提 法 、提 出 “ 两种不 同的范 畴 :一种是社会经 济 有 形式 的范畴 ;一 种是一般 劳动过 程 的范畴。作 为政 治 经济学 对象 的 当然是社 会经济形 式 的范 畴 ,但社会 经
原理 来展 开的 。
先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商品经济这个论断,我认
为属 于这 个开创 性 贡献的重要成果之 一 。 迈 出这 一步是 很 不容易的 ,我们 不妨举 个例 子作 对照 。我 国杰 出的经 济学 家孙 冶方 在 2 纪 五六 十 O世 年代 针对 国民经济 管理 体制 中存在 的弊病 ,提 出过 不 少重 要 的改革意 见并 在理论上有所 论述 ,其理论 贡献 是多 方 面的。他 的社 会主 义经济 理论也是 以马 克思 主 义 为指导 的弃 旧创 新理 论 ,在改 革开放前 同卓 炯一样

弘扬岭南经济文化深化市场经济研究--读何国文《卓炯经济理论研究》一书有感

弘扬岭南经济文化深化市场经济研究--读何国文《卓炯经济理论研究》一书有感

弘扬岭南经济文化深化市场经济研究--读何国文《卓炯经济理
论研究》一书有感
曾牧野
【期刊名称】《广东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 卓炯同志是我最尊敬的一位经济学大师.他穷毕生精力、历尽千辛万苦,为国为民,奋力研究、探索经济科学,创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理论,成绩卓著,为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7年6月,卓炯同志不幸病逝,留下丰硕的理论成果,有待人们去研究.我的老朋友、老同事何国文同志撰著<卓炯经济理论研究>一书之出版,对于弘扬卓炯精神和岭南经济文化之特色,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页数】2页(P162-163)
【作者】曾牧野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以卓炯为代表的岭南经济学派 [J], 杨永华
2.古越遗歌:从吴越神歌到岭南歌仙刘三姐(妹)的传说——读顾希佳先生《祭坛古歌与中国文化》有感 [J], 刘付靖;张运
3.卓炯思想的生命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前沿——杨永华教授《卓炯商品经济思想研究》评介 [J], 史永隽
4.卓炯思想的生命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前沿——杨永华教授《卓炯商品经济思想研究》评介 [J], 史永隽
5.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有益探索——读卓炯同志的《再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J], 杨永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再生产原理看商品经济的生命力

从再生产原理看商品经济的生命力

作者: 卓炯
出版物刊名: 南方经济
页码: 62-65页
主题词: 商品经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个人消费;生产消费;社会分工;消费品;经济条件;商品生产者;生活资料
摘要: <正> 马克思的再生产原理告诉我们,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第一,社会总产品和个别产品一样,都是由下面三部分组成的:1、不变价值,2、可变价值,3、剩余价值。

第二,必须把商品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也就是社会总分工: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即用于生产消费、用于投入生产的物品生产,这些物品不用于个人的消费,而用于生产的消费;第二部类分消费资料的生产,即用于全体成员的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的生产。

现在,我们看看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本来,交换是错综复杂的,所谓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只能从统计数字上才能观察出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划时代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划时代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划时代的发展
蒋思和
【期刊名称】《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16)006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继承者们在研究新事物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它,并不断把它推向前进.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页数】3页(P85-87)
【作者】蒋思和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1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主义过渡经济学的有益探索--李新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评说 [J], 杨永华
2.一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著作--读《《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J], 吴易风
3.认清所处历史环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讨会综述 [J], 朱秋白;唐路元
4.一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著作--读《〈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与实践》 [J], 吴易风
5.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J], 吴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文献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文献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文献1.王静波《试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贡献》——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9月第22卷第5期2.殷安阳《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几个认识问题》——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3期3. 高明月《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社科纵横 2007年3月4. 张有奎《拒斥“抽象物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路》——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2期5. 林辉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社会稳定思想探微—简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中的社会稳定思想》——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6年11月第7卷第6期6.古维娟《西方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之反思》——九江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6年第10期7.钮菊生《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探析》8. 祝小丁《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理论影响》——南方论刊 2006年第11期9.高中华、徐岩《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现实启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6年第5期10. 雷文彪《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张力-从 90 年代以来对“美的规律”的争论说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11.苏丽亚《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1卷第1期 2007年2月12. 张秀琴《从历史唯物主义到考古学和谱系学——福柯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13. 粟迎春《当代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新发展》——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第15卷第4期14. 魏海东《论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中国化进程及启示》——社会科学评论第22卷第3期15. 时家贤《制度创新-政府规制理论探析》——浙江大学法学院16. 谢嘉梁、周光迅、张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前沿问题及评价展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杭州17.陈新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路径的几点思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总第176期)18. 黄春林《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转型的基本原则》——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19.金鑫、陶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贡献》——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1月20. 王晶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整体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要义》——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第22卷(总第129期)21.季建林《党的建设探索:执政成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中共南通市委党校2007年第1期一、马克思主义的部分理论文献摘要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期 : 0 0 1 —2 2 1 —22
作者 简介 : 史永隽, 山东青岛人 , 男, 中国社 会科 学院经济研 究所博士后 研究人 员 , 中共广 东省委党校副教授 。
广 东第 二 师 范 学 院 学报
一Leabharlann 第 3 卷 1、第 三 、 四点 内容 基 本上 没有 争 议 , 是 对第 二 第 但
卓 炯 思 想 的 生 命 力 与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理 论 前 沿
杨 永 华教 授 《 炯 商 品 经 济 思想研 究》 介 卓 评
史永 隽
( 中共广 东省委 党校 ,广东 广 州 5 0 5 ) 10 3
摘要 : 炯是我 国最早 提 出社 会主 义商品 经济 的 学者之 一 , 的经 济思想 对我 国经 济理 论 的发 卓 他 展起 到 了深远 的影响 。杨 永华在 其新 著 中从历 史和 逻辑 的角度 , 卓 炯 的 思想进 行 了深入 的 梳理 对
先驱 。 华 南师 范大学 博导 杨 永华 教 授写 作 的 《 ” 卓 炯商 品经 济思想 研究 》 经济科 学 出版社 2 1 ( 0 0年 出
版) 不仅是 一部 经 济 思 想史 力 作 , 且 是 一 部 涉 及 而
杨 永华认 为卓 炯商 品经 济思 想体 系的精 华有 四
点 : 1 经济 范 畴 二 重性 和商 品 经 济二 重 性 ; 2 商 () ()
品经 济原 因 的社 会 分 工 说 ; 3 商 品 经济 学 理 论 体 ()
系 ; 4 市 场 导 向 的改 革 思 路 。学 术 界 对 其 中 的第 ()
马 克思 主义及社 会 主义经 济前沿 理论 的著 作 。该书
是杨永 华 采取严 肃认 真 的科学 态度 , 经过 长达 3 0年
立 , 炯 的整 个理 论体 系 也就 随 之坍 塌 。所 以杨 永 卓 华运 用前沿理 论 , 整 准确 地介 绍 和评 论 了卓 炯 的 完
革 就是要 把产 品经济 体 制改 革成 为 商 品经 济体 制 , 于是政府 统 得 过 多 管 得 过 死 问 题 也 就解 决 了。3 0 年 的改革 开放实践证 明卓炯 的改革 思路是正确 的 。 杨永华 不但介 绍卓 炯 的商 品经 济思 想 , 而且 把 卓炯 理论提 到经济 思想 史 的高度 进行 准 确 的 阐述 , 对学术 界长期 以来 的一 些误 解 进行 评 判 , 构 成该 这 书 了鲜 明的理论 特点 。杨永华把 卓炯 的商品经济原 因的社会 分工论 称为 卓 炯定 理 , 从理 论 上与 杨 小凯 把斯 密 的分工理论 称为斯 密定理相 对应 。该 书从研 究古 希腊柏 拉 图 、 中国古代孟 子等学 者 的分工 理论 ,
经济 思想 史著 作那 样 , 卓 炯商 品经 济 思想 的提 出 对 过程 和 主要 内容进 行 详 细 的准 确 的介 绍 , 行 科 学 进
的评 价 , 掘 出卓炯 商品 经济思 想 的现实 意义 , 几 挖 把 乎被 岁月 所掩 没 的精华 挖 掘 出来 , 复 历史 的本 来 恢 地 位 , 明了卓炯 的杰 出 的理 论 贡献 。 指
关键 词 : 卓炯 定理 ; 商品 经济 ; 论前 沿 ; 永 华 理 杨
中图 分 类 号 : 4 1 文 献 标 识 码 : F0 5 A 文 章 编 号 :0 7 8 5 ( 01 ) 一 0 7 0 10 — 7 4 2 1 叭 0 2 — 4
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理 论 是 改 革 开 放 的理 论 基
是 国家对经 济统 得过 多 , 管得 过 死 的根 本原 因。当 前要改 革管 理 体 制 “ 关 键 是要 破 除产 品 经 济 , 其 发
点 的争 议相 当大。可是从卓 炯 的商 品经济思 想体 系 来说 , 这一点恰恰 是他 的经 济思想 中的精华 之精华 , 是理论 体系的基础 和 主要 特 征 , 为此 卓炯 自称 为社

阐 述 了卓 炯 商 品 经 济
思 想 的 理 论 贡 献
的不少 内容 隐含 着卓炯 的理论 影子 。卓 炯商 品经 济
思想研 究至 今仍 然有 极 大 的 理论 意义 和 现 实 意义 ,
卓 炯 的商 品经济思 想 是 改革 先 驱 者 的 理 论 , 没有 并
杨永 华 的 《 炯 商 品经 济 思 想研 究 》 大 多 数 卓 像
第3卷 1
第l 期
广 东 第 二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a g o gUn v ri fE u a in o r a o n d n ie st o d c t Gu y o
Vo. No 1 1 31 .
2 1 年 2月 0 1
F b 2 1 e .0 1
随着岁 月 的流逝 而淡 化 , 然 继 续放 出引 人 注 目的 仍 理 论光 彩 。正如董 辅 扔早 在 1 8 9 8年 就 说 过 的 , 应 “ 该 说 , 老 的理论 与 当今 我 国经 济体 制 改 革 的 目标 卓
模 式更切 合 。所 以 , 老 也 是 我 国经 济 改 革 的理 论 卓
的反 复思 考与 磨炼 写 成 的 , 一定 理 论 深度 和 学 术 有
特点 。

础, 3 0年来 围绕 着市 场经济 理 论 展开 了三 次大 的理
论争 鸣 。卓 炯提 出 的商 品经 济理 论 的彻 底 性 , 他 使

直处 于社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理论 争 鸣 的 前 沿 , 鸣 争
会分工 派。如 果 商 品 经 济原 因 的社 会 分 工 论 不 成
展商 品经济 , 分发挥 价值规律 的作用 ” 充
。卓 炯
提 出了包 括 财 政 、 资 、 格 、 业 、 资 、 划 、 物 价 企 工 计 商
业 、 融等方 面 的系统 的 体制 改革 。他 当时就 有 如 金 此 清晰 明确 的改 革 思路 , 以说是 独 一无 二 的。改 可
和 系统 的挖 掘 . 为商品 经济原 因的社会 分 工论 是 卓 炯 思想 的精 华和 基 础 。从 不 同 商品 经济 思 想 认
模 式的 比较 中 , 永华认 为卓 炯的 商品 经济 思想是 最彻底 的 一派 , 于卓炯思 想难 点 问题 的进 一步 杨 对
认识 构成 了当前社会 主 义市场 经济 的理论 前 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