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平时作业2019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doc
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
A、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B、培养其熟练的技巧C、认识大师D、享受大学教育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 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因为()。
A、他们有名牌效应B、他们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式C、他们有较好的教育条件D、他们有天才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B、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C、马克思创立的理论体系D、一种具有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 大师是指()。
A、有知识的人B、有高级职称的人C、有教养的人D、有新思想的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5.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6. 智慧是()。
A、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统一B、一门生产知识C、很玄的知识D、不变的知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7.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8.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9. 反思是()。
A、反过来思考B、人们通过对自身实践和认识的结果进行反复思考,形成更深刻思想的过程。
C、反向思维D、反复无常,思潮起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平时作业2019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问题详解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7至11章,回答下列问题: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20分。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容却是客观的。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5、阶级是一个经济畴。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
请判断:( B )A、正确B、错误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3分,共30分)1、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B )。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B、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理性具体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知性认识D、从分析和综合到归纳和演绎2、实践是指(C )。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3、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 A)。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B、夸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5、社会历史观是(A )。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包含哪些内容?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8.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9.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0.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9.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20..资本不同成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时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答:1、产生:19世纪40年代。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数据库-2019秋-平时作业2答案
华南理⼯⼤学⽹络教育-数据库-2019秋-平时作业2答案数据库系统概论平时作业2⼀、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 下⾯列出的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哪个(些)阶段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管理?(A )Ⅰ.⼈⼯管理阶段Ⅱ.⽂件系统阶段Ⅲ.数据库阶段 A .只有ⅠB .只有ⅡC .Ⅰ和ⅡD .Ⅱ和Ⅲ2. 在关系数据库中,表(table )是三级模式结构中的(B )A .外模式B .模式C .存储模式D .内模式第(3)⾄(5)题是基于如下两个关系,其中雇员信息表关系EMP 的主键是雇员号,部门信息表关系DEPT 的主键是部门号3. 若执⾏下⾯列出的操作,哪个操作不能成功执⾏?(D )A .从EMP 中删除⾏(’010’, ’王宏达’, ’01’,1200)B .在EMP 中插⼊⾏(’102’, ’赵敏’, ’01’,1500)C .将EMP 中雇员号=’056’的⼯资改为1600元D .将EMP 中雇员号=’101’的部门号改为’05’4.若执⾏下⾯列出的操作,哪个操作不能成功执⾏?(C )A .从DEPT 中删除部门号=’03’的⾏B .在DEPT 中插⼊⾏(’06’,’计划部’,’6号楼’)C .将DEPT 中部门号=’02’的部门号改为’10’D .将DEPT 中部门号=’01’的地址改为’5号楼’5.在雇员信息表关系EMP 中,哪个属性是外键(foreign key )?(C )A.雇员号B.雇员名C.部门号D.⼯资6.在SQL语⾔的SELECT语句中,实现投影操作的是哪个⼦句?(A)。
A.select B.fromC.where D.group by7. SQL语⾔集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体,语句INSERT、DELETE、UPDATE实现哪类功能?(B)。
2019春季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第二次作业B(已完成)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7至11章,回答下列问题: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10分。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请判断:( B )A、正确B、错误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
请判断:( B )A、正确B、错误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5、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请判断:( 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10分)1、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A )。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B、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理性具体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知性认识D、从分析和综合到归纳和演绎2、实践是指(C )。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3、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C )。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5、社会历史观是(A )。
《建设准则》平时作业二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
《建设准则》平时作业二2023年华南理
工大学网络教育
建设准则:平时作业二
引言
本文档旨在规范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的平时作业执行流程,并提供相关准则,以确保作业的高质量完成。
1. 作业要求
- 所有学生必须按时提交作业。
- 作业格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如字数、字体、行距等。
- 作业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作品。
2. 作业提交
- 作业应使用指定的在线平台进行提交,具体指引请参考平台公告。
- 提交作业时,请确保文件命名规范,包括学号、课程代码和作业题目。
- 若因故未能按时提交作业,需提前向任课教师请假并说明原因。
3. 作业批改
- 教师将在规定时间内批改作业并给予评分。
- 学生可以在指定时间内通过在线平台查阅作业批改结果。
- 若对作业评分有异议,学生可通过合适的渠道与任课教师联系。
4. 作业重做
- 如有需要,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意见对作业进行重做。
- 重做的截止时间将由任课教师另行通知。
5. 作业延期
- 如学生因特殊原因需要申请作业延期,应提前向任课教师提交书面申请并说明事由。
- 作业延期的审批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学生需等待教师的答复。
6. 作业评分标准
- 学生的作业将根据规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 评分标准将根据作业要求和教学大纲中的指引确定。
结论
本文档为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的建设准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并获得高质量的评分。
学生应仔细阅读并遵守相关要求,如有问题,可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
2019网络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随堂练习答案
2019年华南理工网络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随堂练习(答案)
第一章哲学的性质和功能
第二章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历史发展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价值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给我们的启迪
第五章从世界的物质性理解实事求是
第六章矛盾法则与人生智慧
11.(多选题)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
A、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根本标志
B、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
C、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D、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E、生产方式决定自然界的变迁
参考答案:ABCD
第七章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A 5.D二、辨析题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发展。
它虽然诞生于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针。
2、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从这样的意义上讲,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第一章辨析题及材料题答案1A 2C 3B 4C 5D 6A 7C 8A 9D 10D 11B 12B 13B 14 C 15D 16D 17D 18C 19D 20C 2121BB 22C 23C 2424CC 25A 26B 27A 28D 29C 30A 31D 3232BB 33D34B 35A 36A 37D 38D 39B 40C 41A 42D 43A 44B 45D 46D 47A 48B 49D 50A 51D 52B 53D 54D二、辨析题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答案要点:(、答案要点:(11)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平时作业2019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7至11章,回答下列问题: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20分。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5、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请判断:(A )A、正确B、错误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3分,共30分)1、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B )。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B、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理性具体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知性认识D、从分析和综合到归纳和演绎2、实践是指(C )。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3、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A)。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5、社会历史观是(A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次平时作业2020春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2019-2020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次作业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2.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3.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永远不能形成商品。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同一商品都不能既占有它的价值,又占有它的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对他来说,只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的所有者把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从而实现价值。
4.货币的本质与职能是什么?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它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指的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职能。
5.简述垄断资本竞争与自由竞争的不同。
1)在竞争的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则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巩固和扩大已有的垄断地位。
最新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作业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单选题)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2.(单选题)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3.(单选题)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4.(单选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5.(单选题)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6.(单选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7.(单选题)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8.(单选题)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矛盾有无同一性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9.(单选题) 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著作是()。
A、《资本论》B、《矛盾论》C、《实践论》D、《共产党宣言》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10.(多选题) 哲学的性质有()。
华南理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汇总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
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是认识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D、是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
E、是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参考答案:ACDE
问题解析:
28.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有()。
A、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B、物质是其自身永恒存在和无限发展的唯一原因
C、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D、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E、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表现形态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近代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观唯心主义观点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10.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
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
D、矛盾有无同一性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11.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著作是()。
A、朴素唯物主义时空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
C、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D、唯心主义时空观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1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矛盾性
B、它的可知性
C、它的物质性
D、它的存在性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16.物质世界是()。
A、单一的
B、多样的
C、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辨证统一
D、各种孤立现象的总和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方法论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试卷A-F
的主要方面。
而并非是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
其基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然而非基本矛盾是在基本矛盾基础上。
还会在事物发展的若干阶段上产生若干不规定事物根本性质的矛盾。
因而“两点论”与“重点论”是在事物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存在的。
而并非是事物发展的跟本原因,同时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再不同发展阶段的直接表现,也是社会基本矛盾支配的。
所以说,再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其哲学依据就是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关系原理。
4、“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答;正确。
因为人类“吃梨子”不仅吃了以后能充饥,还会去想一想为什么有这个滋味,为什么不是哪个滋味。
为什么是这种感觉而不是那种感觉,然后就去探讨它的成分,再去研究它,所以人在吃梨的时候和其他的生活过程中,也是一种过程,一种实践。
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同一个内容的不同说法。
答:错误。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也就是把人民群众拥护和不拥护,高兴和不高兴,满意和不满意,作为判断是否正确,决定取舍的最高标准。
而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具体工作中的贯切运用,实质也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种认识路线,也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二. 概念解释题 (说出定义,并简要解释。
每题4分,共20分)1、唯心史观——2、朴素唯物主义——3、生产方式——4、方法论——5、一元论——三. 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要求准确把握要点。
每题7分,共35分)1、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是什么?你从哲学发展史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是,①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③现代辩证的唯物主义。
其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世界的本原归结于一些具体的物质形式或者原初物质。
特点有三:直观性,猜测性,辩证法相结合。
直观性就是把一些具体的物质形式当作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从性质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机械性,也就是用力学的,机械学的理论,按照机械运动的规律去解释事物,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二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二答案你的得分:100.0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 A )。
A.联系构成运动B.先有联系后有运动C.运动构成联系D.联系和运动完全等同2.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变化是指( C )。
A.事物的量变B.事物的质变C.事物的一切量变和质变D.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3.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 D )。
A.高于唯物辩证法B.扬弃唯物辩证法C.代替唯物辩证法D.丰富唯物辩证法4.事物的内容是指( D )。
A.各种现象联系的总和B.事物诸要素的结构方式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D.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或然率就是对( B )。
A.可能性在质上的科学说明B.可能性在量上的科学说明C.可能性在质量结合上的科学说明D.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科学说明6.现实性是指( A )。
A.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B.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C.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确认D.可能性的总和7.“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这是(B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折衷主义的观点8.现实可能性是指( A )。
A.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B.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C.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D.实现的可能性9.“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一种( D )。
A.相对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10.xx战国时期的xx曾说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句话是一种( C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一.解释概念1.人民群众是社会居民中的大多数人,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人们2.能动反映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
4.社会意识形态是指思想上层建筑,这是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6.人类世界是由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世界。
7.共产主义是在共产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共产主义运动所建立的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
8.运动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9.否定之否定是反映事物通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所实现的一个相对完整过程的哲学范畴。
10.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认为物质(存在)是本原、是第一性的,精神(意识)是第二性的观点。
1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的感官对客观事物外部联系的直接反映。
12.经济基础是指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14.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发展观,是用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的世界观。
15.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它把人的认识看作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二.区别范畴1.唯物史观是在社会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群众史观是在社会历史主体问题上,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在历史主体上的应用。
2.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有机体是指由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所过程的社会整体,社会形态把社会看作是不断演变的过程,社会有机体把社会看作是一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3.感性认识是人的感官对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的反映,前者是直接的具体的认识,后者是间接的抽象的认识。
应用写作第二次1,平时作业2020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倡议书。
答: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
2.述职报告。
答:是指各级各类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为业务部门陈述以主要业绩业务为主,少有职能和管理部门陈述。
3.消息。
答:新理论,给人耳目一新,给人有新的感觉和启发。
4.党政机关公文。
答: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5.市场预测报告。
答:市场预测报告就是依据市场变化及市场调查资料,运用科学方法对未来一段时间和一定范围内的市场供求状况和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的一种应用文体。
二、简答题
1.应用文应提倡什么样的文风?
答:应用文应准确、完整、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和马克思主义的文风。
这种文风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特点。
2.简述批复的适用范围。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习题答案全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习题答案全解很详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到第二章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自然科学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1.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
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
资本主义所因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根治这种致命的绝症。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
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2017年秋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平时作业答案
2017 年秋季学期马哲平时作业一、客观题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B)A、运动B、静止C、规律性D、可知性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实践是指(C)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C)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A、它的矛盾性B、它的可知性C、它的物质性D、它的存在性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8.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玉米、高梁,小麦之间的关系属于(A)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9.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C)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10.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A、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11.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A)A、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B、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C、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D、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12.“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D)A、大学的研究严重脱离社会的需要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C、科学发展具有独立的一面D、人类实践是一个能动的过程1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D)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B)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C)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B、绝对观念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神秘天意的启示16.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的基础是(B)A、社会根本性质B、社会物质基础C、社会基本矛盾D、社会存在17.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A、经济基础B、生产关系C、生产力D、上层建筑18.人的全面发展是指(B)A、人的技术很全面B、人的各方面素质和潜能的普遍提高和全面发展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得参加D、人民群众都发展一致19.社会形态是(D)A、社会存在各个方面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D、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20.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二、主观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答:(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7至11章,回答下列问题: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20分。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5、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
请判断:( B )A、正确B、错误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请判断:(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3分,共30分)1、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B )。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B、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理性具体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知性认识D、从分析和综合到归纳和演绎2、实践是指(C )。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3、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 A)。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5、社会历史观是(A )。
A、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B、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观念C、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基本观念D、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特殊观念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被称为社会基本矛盾,(D )。
A、是因为它们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始终B、它们互相配合C、它们相互渗透D、它们互相决定7、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A )。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政治决定经济C、政治和经济互相决定D、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基础8、社会形态是(D )。
A、社会存在各个方面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D、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9、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 A )。
A、辛勤劳动B、耐心等待C、事事关心D、大力宣传10、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 )。
A、经济基础B、生产关系C、生产力D、上层建筑三、思考题(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展开论述,每题10分,共50分):1、如何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答:认识的辩证运动就是实践与认识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展开和运动,具体来说,这个过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实践─认识─实践─……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使认识和实践都一步一步深化和提高,这就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的辩证过程。
1.1、由实践到认识由实践到认识,是认识辩证运动的第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任务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1.2、感性认识及其形式、定义: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具有直接的生动形象的特点。
形式: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这三者的关系是:感觉──知觉──表象。
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级,一个比一个离客观事物要远,到了表象阶段,已经是脱离了和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了,这对上升到理性认识很重要。
1.3、理性认识及其形式定义: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特点:理性认识是以抽象思维的形式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综2、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答: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动物获取生活资料,人也获取生活资料,但是获取的方式不一样,这种方式区别越大,人和动物的区别就越大。
当人用木棍去生产的时候,动物用四肢、嘴巴区生产,那是差不多的。
在原始社会,动物和人的区别不是很大,都是住在森林里,也都没有房子。
但是后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盖起了房子,自然灾害来临时,人有了防护的能力,动物离人越来越远了,甚至人不承认自己是动物了。
造成这个种区别的原因就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人与人的社会分工越复杂,社会就越进步。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
比如生产力是物质的,不是抽象的东西,其中包括人,人使用的工具以及其他的生产资料,这些都是实在的,没有这些因素,人类就很难进行生产,也没有社会进步的物质承担者,在这个基础上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也是物质关系。
生产方式对对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构成的社会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到未来的共产党主义社会,社会的性质、面貌都在变化。
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这个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我们讲的五种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党主义社会的更替靠的就是生产方式。
3、“智能化”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答: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等花,比如企业老板与员工之间关系越来越平等化;企业与企业之间除了竞争,更多的是提倡合作和双赢因为知识和信息的分享决定了这种关系;还有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因为技术发展和信息流通使各国家、民族之间形成了一种依赖性和共生性,使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元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实行股份制,是大家所有的,不是资本家个人所有。
“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企业员工通过购买股票而占有生产资料,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我国现在实行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也不是纯粹的公有制,而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这种变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逐渐平等化、合理化。
产品分配关系的合理化。
在分配方关系方面,不是纯粹的按劳分配、按资分配了。
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按劳分配,企业内部也有按劳分配。
我们国家有按劳分配,也有按资分配,还有按技术分配,是多远化的一种分配体系。
这使得人们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由这个生产关系决定的整个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合理和平等化。
现在的产品分配方式中也按需分配的,这种分配的多元化,跟符合现阶段社会调节物质产品分配差距较大的需要,也使社会的产品分配更合理化。
其他社会关系的变化。
智能化的生产力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主要是生产关系方面的。
以这些关系为基础,会影响到其他的关系,例如,上述经济的变化必然引起政治的变化,政治上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民主化。
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这是我们政治文明的一个表现。
生产力发达了以后,整个国民素质也都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也在普遍提高。
4、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基本规律有哪些?答:社会的基本规律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是由社会基本矛盾来决定的。
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因此叫做社会的基本矛盾。
基本规律有两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时候,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辩证过程。
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建立之后,它往往是适合生产力的,因为它是人们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建立起来的。
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头脑发热,靠行政命令如建立脱离实际的生产关系,就可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通过革命获得政权,靠这个政权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但是,因为生产力是最有“活力”的因素,二生产关系有一定的“惰性”或者稳定性,生产力在这个适合的关系内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出现不合适。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它和生产关系是“同一个因素”,这两条规律有了一个结合: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相对于生产力而言是生产关系,相对于政治的、思想的上层建筑而言就是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革。
另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即掌握了政权的统治阶级利用政权的力量和思想的影响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并且同那些不利于自己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的、思想的)的残余做斗争。
这就是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5、如何理解“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杠,从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个角度来看,它起着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科学技术之所以发生作用以及促进生产力发展,就是因为用科学武装的广大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比如一些文学家写出了小说,或者理论家创造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些小说或理论体系的最终源泉还是来自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人民群众是现实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的决定力量。
实际上,不管是封建主阶级反对奴隶主阶级的革命还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阶级的革命,或者是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的主体力量都是人民群众。
如果争不到人民群众,革命就成功不了。
革命成功一个很关键的前提就是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力量,让人民群众能够感觉到革命是在为群众办事。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斗争,之所以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大逆转”——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国民党由强变弱并最终归于失败,主要原因也是国民党没有争取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打土豪,分土地”的政策来发动群众。
组织群众,最后队伍不断壮大,才取得了革命胜利。
对英雄史观的批判。
英雄史观认为个别的英雄人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刚才我们分析了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的决定力量,但是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