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生平

合集下载

历史趣闻陈友谅和朱元璋是什么关系?陈友谅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陈友谅和朱元璋是什么关系?陈友谅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陈友谅和朱元璋是什么关系?陈友谅怎么死的
导语:两人是敌对关系。

陈友谅,湖北沔阳黄蓬(今洪湖市黄蓬)人;出生于沔阳渔家,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
两人是敌对关系。

陈友谅,湖北沔阳黄蓬(今洪湖市黄蓬)人;出生于沔阳渔家,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陈友谅是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1357年(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

当时,长江以南只有陈友谅部最强。

朱元璋攻取太平后,与他为邻。

陈友谅攻陷元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前去攻打陈友谅,夺取池州。

1359年(至正十九年),陈友谅以会师为名,从江州突然来到安庆,赵普胜在雁汊以烧羊迎接,当他刚一登船,陈友谅便马上杀了他,吞并其军。

然后以轻兵袭击池州,被徐达等击败,参战军队全军覆没。

1360年(至正二十年),徐寿辉仓促从汉阳出发,临时驻扎江州。

江州是陈友谅管辖之地,他命士兵埋伏在城外,然后将徐寿辉迎入城中,马上紧闭城门,将徐寿辉所部全部消灭。

随即以江州为都,挟奉徐寿辉居于此地,而陈友谅则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官属。

然后挟持徐寿辉东下,进攻太平。

但太平城坚不可拔,于是陈友谅军便利用大型船只靠近西南城墙,士兵们顺着船尾爬过矮墙进入城内,攻克太平城。

此后,陈友谅便愈加骄狂。

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

他已自称皇帝,而
生活常识分享。

监利历史文化名人

监利历史文化名人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原姓谢,工作渔民,湖北沔阳玉沙(今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人。

大元后期伪“汉”政权的建立者。

年轻时曾为县吏。

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

元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杀倪文俊,将其头颅献给徐寿辉。

深得徐寿辉信任,后控制徐寿辉统领其军队,最终将其杀害。

监利籍书画大师姚伯齐:辉耀中国历史画廊奉为圭臬之作,且被收藏界誉为经典性艺术至宝的“中国当代名家画集”丛书(俗称大红袍),共收录姚伯齐先生焦墨山水、泼彩作品、评论年表等200余幅,达200多页码。

该画集的出版,是对姚伯齐大师六十年艺术生涯的最高礼赞,也是姚大师回馈全球亿万观众的真品力作。

1940年出生于湖北监利的姚伯齐先生,多年潜心研习中国山水画创作,以焦墨名世,泼彩亦自成一家。

姚先生现任职于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尚宝画院院长。

徐悲鸿大师最后一位弟子、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刘勃舒先生曾在中国画研究院亲自主持“姚伯齐山水画艺术研讨会”。

姚先生画作不仅三次荣获“国际文化交流奖”,两次荣获“中国百杰画家”称号,《人民日报》、《今日中国》、《美术》、《中国文化报》、《美术报》、《国画家》、《中国画》、《中国画家》、《美术世界》、《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均对其有专题、专版推介,其作品在丹麦、荷兰、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及香港、澳门新学先师----蒙柏青蒙柏青先生是汴河匡家湾村人。

生于1882年(光绪八年)他从小天资聪明,勤学好问,在私塾读经诵史,能过目不忘,下笔作文也思如泉涌,清丽流畅。

年未满十八,即学业大成,乡里宿儒,皆视为英才,以为他入学中举,科场登第,可计时而待。

但是蒙柏青对家人和乡亲的厚望并没有遵循。

他目睹当时清廷政治腐败,列强侵略中国日益加剧,全国反清运动风起云涌,凡属有为青年,无不投身革命,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家乡的经济文化又十分落后,读书之人大都愚昧迂腐,根本无能匡扶时局。

历史趣谈:影视剧中的陈友谅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趣谈:影视剧中的陈友谅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影视剧中的陈友谅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导语:起兵反元: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

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陈友谅蜡像他少时读书起兵反元: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

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陈友谅蜡像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

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

”陈友谅心中暗喜。

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

1355年(至正十五年)正月,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破沔阳,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

1357年(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

1358年(至正十八年),陈友谅率军攻陷安庆,又破龙兴、瑞州。

然后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而自己则领兵进入抚州。

不久,又破建昌、赣、汀、信、衢。

建汉称帝当时,长江以南只有陈友谅部最强。

朱元璋攻取太平后,与他为邻。

陈友谅攻陷元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前去攻打陈友谅,夺取池州。

赵普胜是有名的骁将,号称“双刀赵”。

开始与俞通海等驻扎巢湖,一起归附朱元璋,后来叛归徐寿辉。

这时他正为陈友谅驻守安庆,多次引兵争夺池州、太平,到处抢掠。

朱元璋为此担忧不已,于是引诱赵普胜的食客,让他潜入陈友谅军中去离间赵普胜。

赵普胜没有发觉,见到陈友谅的使者总是诉说自己的功劳,觉得自己有恩于陈,脸上露出悻悻的表情。

陈友谅由此怀恨心中,怀疑他要背叛自己。

1359年(至正十九年),陈友谅以会师为名,从江州突然来到安庆,赵普胜在雁汊以烧羊迎接,当他刚一登船,陈友谅便马上杀了龙兴(今江生活常识分享。

陈友谅虽然败了,但在江西九江却还有他的传说故事

陈友谅虽然败了,但在江西九江却还有他的传说故事

陈友谅虽然败了,但在江西九江却还有他的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陈友谅在九江自封为汉王,做了皇帝,并在九江做了金銮殿,可惜只是做了两三年的皇帝梦。

当时流传的说法是:“九江金銮殿、德化府、兰桥县,还有一个龙门县。

”龙门是现在庐山莲花洞龙门沟,龙门沟为什么会被封为县?传说龙门山上有一个“泻谷石”。

因为陈友谅在九江的金銮殿养了不少的文官武将和大量驻军。

这大批的人马需要粮草,神仙就变了一个法术,让这个石头像长流水,流出稻谷,为陈友谅供应粮草。

因为龙门泻谷石供应粮草有功,所以陈友谅就把龙门封为龙门县,并在一块大石头上面刻下“龙门县府”四个字。

这块大石头有三张八仙桌大小。

新中国成立前后,龙门沟莲花林场的职工上山砍柴、拔竹笋、挖草药,有香的人要在石头前烧香磕头,没有香的人要拜一拜这石头再上山。

因此,很多老职工都看到这四个大字,并说还有一些小字。

不过后来这些字已经轶失。

只有明刻古迹龙门第一关的摩崖石刻还保留着。

元朝的名将之一陈友谅

元朝的名将之一陈友谅

元朝的名将之一陈友谅陈友谅,元朝的名将之一陈友谅是元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以高度的战略智慧和勇猛的战斗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陈友谅在元朝的各个战役中都表现出色,成为当时最受尊重和仰慕的名将之一。

陈友谅生于元朝初年,年少时就展现出出色的战略眼光和英勇的勇气。

他在军事训练和战术方面都表现出色,并很快在元朝军队中崭露头角。

元朝建立之初,遍布国土各地的叛乱和战乱使其面临巨大的威胁,元世祖忽必烈十分重视陈友谅,并亲自提拔他为将领,给予他重要的军事任务。

元朝的南方有一股强大的藩镇势力,威胁着元朝统治的稳定。

陈友谅被派去平定这些叛乱势力,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出色将领的才华。

他提出了精确的战略计划,灵活运用兵力和资源,成功地平定了南方的叛乱,并确立了元朝统治的稳定。

接下来,陈友谅带领他的军队参加了元朝对外战争。

在对蒙古和西夏等敌对势力的战斗中,陈友谅表现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勇猛的战斗精神。

他总是能够准确判断敌情,采取合适的战斗策略,并用勇猛的攻势击溃敌军。

在一次次的战斗中,陈友谅展现了非凡的军事天赋,赢得了许多胜利。

在战争中,陈友谅也展示了非凡的悍勇和聪明才智。

一次,他的军队被敌军包围,陷入了危险境地。

但他聪明地利用地形,成功地脱离了包围圈,并以小胜敌。

这次战斗使得元朝的敌对势力感到震惊,并为陈友谅的战略智慧和勇气所折服。

陈友谅的战绩很快传遍了整个元朝,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将之一。

他的军事才干和英勇的战斗精神赢得了统治者和士兵的赞赏,并为元朝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陈友谅逝世后,元朝的统治者和人民都对他表达了深深的哀悼和敬意。

他的战功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元朝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

陈友谅的战略智慧和勇猛的战斗精神,为后来的军事将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在军事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陈友谅是元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在战场上展现出色的战略智慧和勇敢无畏的勇气,赢得了统治者和士兵的赞赏。

他为元朝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监利史话】陈友谅震撼降生

【监利史话】陈友谅震撼降生

【监利史话】陈友谅震撼降生作者:安频一三二零年五月初五,陈普才和妻子月英在监利桥市洪湖西岸水面捕鱼,突然捕到一条金色的大鲤鱼,把渔网涨得鼓鼓的。

陈普才使尽浑身力气,也拉不动大网。

月英见状,连忙爬过船舱,帮忙拉网。

不料,只听得“哧”的一声巨响,渔网破裂成两片。

那条硕大的红鲤鱼,“哗啦”一声破网而逃。

谁知就在此时,天空骤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震耳欲聋的炸雷一声接着一声炸响。

乌云就像八月十五钱塘江的大潮一样,铺天盖地,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整个洪湖的水面立刻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犹如世界末日来临一般。

此时,船中突然传来一声尖叫。

陈普才忙向船舱望去,只见妻子双手捧着自己的肚子,脸上的汗珠滚滚而下,身子在满船舱打滚,忙问道:“月英,你这是要生啦?”月英答道:“他爹,我肚子好疼啊。

”原来,陈普才妻子月英有孕在身,已经到了分娩的时候。

可是因为陈家上有老,下有小,还供养着一个瞎眼风水师,单靠陈普才显然是难以维持一家人温饱。

因此,月英不顾自己有孕之身,坚决要同丈夫下湖捕鱼。

可是陈棚村周边的那个风泽湖太小,渔民又多,一天劳累下来,根本打不到多少鱼,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了。

于是,陈普才就向桥市集镇谢家墩的族亲求助,争取到了一个靠近桥市西岸洪湖边打鱼的名额。

夫妻两十分高兴,头一天下湖捕鱼,就捕了满满两船舱,加之又在桥市镇鱼行买了个好价钱。

夫妻两喜滋滋地把钱送到陈千一手中,让他买点好菜,照顾两个孩子和瞎眼风水师。

一眨眼,时间就到了这年五月初五端午节。

这一天,整个监南的百姓兴高采烈的聚集在河边观看龙舟赛。

唯独陈普才和月英夫妇俩,趁此机会多捕一些鱼。

此刻,偌大的湖面上就他们一只鱼船,可以打更多的鱼,卖更好的价钱。

果然夫妻齐心合力,不到半天时间,就捕了满满的两船舱鱼。

夫妻两商量再捕两网就收网返航,还可以到王福三桥河边看半日的龙舟赛。

不料,就在最后一网中,网到了那条硕大无比的红鲤鱼,可把夫妻两高兴坏了。

因为这红色的鲤鱼,当地渔民称为龙鱼,说是龙的子孙,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比一般的鱼类价格要翻倍。

陈友谅简介_陈友谅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陈友谅简介_陈友谅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陈友谅鄱阳湖之战至正二十三年(宋龙凤九年,1363年)七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军在鄱阳湖(今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著名水战。

是年二月,张士诚派吕珍军围攻小明王的最后据点安丰(治今安徽寿县)。

安丰粮尽援绝,刘福通战死,安丰告急。

朱元璋虑及到安丰系应天(今南京)屏障,救安丰就是保应天,遂于三月率兵渡江救安丰。

三战三捷,吕珍败逃。

陈友谅江州(今江西九江)兵败后,伺机收复江西,乘朱元璋率主力往救安丰,江南空虚之机,于四月亲率主力号称60万,水陆并进,于十一日围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占领吉安、临江、无为州。

洪都地处赣北平原,位于赣江下游,由赣江向北经鄱阳湖与长江相连,军事地位甚为重要。

为了进攻洪都,陈友谅特地制造了数百艘巨舰,外饰红漆,舰高数丈,上下三层,每层都设置有上下相通的走马棚,下层设板房作掩护。

有橹几十只,橹身裹以铁皮。

上下层住人,互相听不见说话。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七)据传,大的可载3000人,小的可载2000人。

陈军登陆后,即对洪都发起猛攻。

朱元璋军都督朱文正与参政邓愈、元帅赵德胜、指挥薛显、元帅牛海龙等诸将拒守各城门。

陈友谅军全力攻城,赵德胜、牛海龙等先后战死,朱元璋军伤亡惨重,但城中军民死守洪都。

洪都被围累月,与外阻绝,消息不通。

六月,朱文正派千户张子明向朱元璋告急。

朱元璋得报后,急命正在围攻庐州(今安徽合肥)的右丞徐达、参知政事常遇春回师驰援,并于七月初六,亲领帐前亲军指挥使冯国胜、同知枢密院事廖永忠、俞通海等,与之会合率舟师20万,往救洪都。

七月十七日,朱元璋率军进至湖口(今江西湖口),为了把陈友谅困于鄱阳湖中,以便与之决战,朱元璋派指挥戴德率部屯于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南长江边)。

复以另一部屯南湖嘴(今江西湖口北),切断陈友谅的归路。

同时派人调信州兵守武阳渡(今江西南昌东南)以防陈军逃跑,朱元璋则亲率舟师由松门(今江西都昌南),进入鄱阳湖。

时陈友谅已围洪都85天,久攻不下,士气沮丧。

勤王进京的典故

勤王进京的典故

勤王进京的典故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忠诚和勇敢的故事流传至今。

其中一则脍炙人口的典故就是“勤王进京”。

这个典故发生在明朝时期,当时中国的政权正面临着动荡不安的局势。

明成祖朱棣去世后,由其子朱棣继位,是为明宣宗。

然而,明宣宗在位期间却骄奢淫逸,纵容奸臣横行。

官员贪污腐败,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秩序逐渐混乱。

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位名叫陈友谅的将领,他心系国家民族的存亡,决定勇往直前,为国家振兴而奋斗。

陈友谅生性勇猛,年少时就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

他深知国家的危机,决定率领一支忠诚的军队进京,与宣宗对抗。

陈友谅带领着他的军队踏上了进京的征程。

途中,他们经历了艰辛和困苦,但他们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

他们知道,只有勤王进京,才能为国家带来希望。

最终,陈友谅的军队到达了北京城。

他们面对的是强大的明宣宗军队,但他们毫不退缩。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陈友谅和他的军队展示了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最终,陈友谅率领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明宣宗被迫逃离北京,陈友谅成为了新的权力核心。

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恢复了社会秩序,整顿了官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陈友谅的勤王进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的勇敢和忠诚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这个典故也告诉我们,只有勇往直前,才能改变现状,实现国家的振兴。

勤王进京的典故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它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只有勇于担当,勇往直前,我们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勤王进京的精神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坚守初心,始终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我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牢记勤王进京的典故,传承勇敢和忠诚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4)民间传说陈友谅是宿松清家坂人

(4)民间传说陈友谅是宿松清家坂人

(4)民间传说陈友谅是宿松清家坂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是哪里人?到今天还是一个谜。

因为在“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封建朝代,作为与明太祖朱无璋争夺天下的失败者,在正史是不敢详实记载的。

在明朝陈友谅的后代都不敢姓陈,被迫改姓其它姓氏,地方志更不敢招事惹非了。

今天,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推翻元末暴政的英雄,在湖北省仙桃市沔阳古城遗址中的玄妙观(原名元庙观)建造了“大汉陈友谅故居”。

那里记述的是:“陈友谅生于元仁宗延佑七年(1320年)阴历五月,沔阳人,他年轻时目睹元末暴政、百姓民不聊生,遂萌发灭元兴汉之志。

从此,他隐居到沔城,一边勤奋习武,一边发愤读书,成为闻名遐迩的文武全才。

后来他毅然抛皇室俸禄,投奔义军,奏响了向腐败王朝抗争的号角。

……”对于玄妙观的记载是:“这里原是宋代时沔城一个员外的府第,既有四进三天井的主体建筑,又有高低错落的群体建筑,规模宏伟壮观。

元师帝(1337年)易主于陈友谅做住宅。

”姑且对两段记载,信其为真,又使人产生了新的疑问:陈友谅生于1320年,到1337年他有十七岁才进住玄妙观,那么之前十七年他生于哪?住于哪?又说他隐居到沔城,那就说他根本就不是沔城人哟!安徽宿松县有关陈友谅、朱元璋的传说特多。

宿松程岭乡乔木村、彭桥村的中老年人都说陈友谅的祖籍、出生地在彭桥村清家坂。

椐老人们指划的陈友谅祖居遗址,还真是一方宝地,俗称“金线钓葫芦”。

弧形山势下一口月形池塘。

上百亩的弧形山地曾是陈家宅第,那时有大小房屋千余间,正门朝东南。

向东二里有一平坦地带,是昔日陈家的跑马场;向西一两里有一高坡,是昔日陈家古堡。

再向前延伸一两里,是乔木古堡;两堡可观察大赛湖的动静。

时光流逝七百年了,这些古宅古堡当然不复存在;不过古宅古堡砖砾还在,山坡之间的跑马场遗址,那圆形平地,一看就知道是人工开辟的。

陈宅遗址如今是浓密高大的松树林,松树林间到处都可找到又厚又大的青砖头,砖头上还清晰地显现古代凸凹花纹。

有一农户准备在这里挖基建房,挖了一米来深,越挖砖头瓦片越多,只好放弃。

揭秘陈友谅的下场 赔了性命折了夫人

揭秘陈友谅的下场 赔了性命折了夫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陈友谅的下场赔了性命折了夫人
导语:陈友谅简介陈友谅生于1320年,卒于1363年,共享年44岁,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并且建立了大汉政权。

陈友谅是湖北沔阳人,陈友谅在一个
陈友谅简介
陈友谅生于1320年,卒于1363年,共享年44岁,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并且建立了大汉政权。

陈友谅是湖北沔阳人,陈友谅在一个渔家出生,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

陈友谅小时候读过书,所以在文学方面也略知一二,后来陈友谅在县衙做小吏,对此陈友谅并不满足现状,他认为自己将来必有一番大的作为。

1355年,倪文俊攻破了沔阳,陈友谅加入了红巾军,参加起义活动。

随后,陈友谅因立功,升为元帅一职。

1357年,倪文俊和徐寿辉发生了内乱,倪文俊没有杀掉徐寿辉,他担心徐寿辉前来抱负,便逃到黄州,投靠了陈友谅。

陈友谅不久之后,便杀了倪文俊,将倪文俊的军队进行了兼并,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

1358年,陈友谅的军事实力扩大后,他率兵攻打了安庆、瑞州等地,进而进入江西等地。

当时,陈友谅是长江以南的霸主,拥有很强的军事战斗力。

后来,朱元璋和他成为了邻居,朱元璋想要夺取池州,于是便派遣常遇春前去讨伐,陈友谅手下有一员猛将叫赵普胜,后来陈友谅中了朱元璋的反间计杀掉了赵普胜。

1360年,陈友谅杀死了徐寿辉,吞并了徐寿辉军队,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大汗。

在他即位之时,各位臣子们都站在沙岸上向陈友谅恭贺他成为大汉的天子。

朱元璋不断进攻陈友谅打下的城池,陈友谅和朱元璋进行了正面开
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陈友谅简介

明朝陈友谅简介

明朝陈友谅简介
陈汉高祖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沔阳(今湖北仙桃)人。

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

出身渔家子,曾为县吏。

参加天完红巾军,隶丞相倪文俊为簿书掾,以功升元帅。

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以倪文俊谋害天完帝徐寿辉,杀文俊,遂并其军。

自称宣慰使,旋改称平章政事,掌兵权。

与元兵交战,连克今江西、安徽诸地。

至正十九年(1359年)九月,杀天完将领赵普胜。

同年底,杀徐寿辉左右部属,挟持寿辉,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称汉王。

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在采石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年号大义。

天完将士不服,纷纷脱离,兵力渐衰。

屡与朱元璋战,不利。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江州为朱元璋攻破,退都武昌。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兵败中箭死。

子陈理继立。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这是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意思是说一个人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和磨练之后,他的胸怀和信念都会变得更加坚定不移,即使遭遇挫折和困难,他也能够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热血。

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明朝时期著名将领陈友谅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

陈友谅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军事将领,他是嘉靖年间的“三元及第”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抗倭将领。

在他年轻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南京太监的护卫,但他并不甘心做这个低贱的差事,于是他主动请命参加了对抗海盗和倭寇的战争。

陈友谅是一个极其勇猛和果决的将领,他多次带领部下对抗倭寇,并在战争中取得了极为出色的战绩。

但是,他也遭遇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尤其是在一次对抗倭寇的战争中,他的部队遭受了沉重的伤亡,他自己也中了箭,受了重伤。

他被迫退回了故乡,开始了长时间的自我修行。

在这段时间里,陈友谅经常到天然的冰川上去,每天都喝冰水,并把自己放进冰水里,长时间地呆在那里,一方面是为了加快自己身体的恢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心态。

他渐渐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磨练,才能够保持住自己的热血和信念。

经过了十年的艰苦修行,陈友谅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而他的心态和意志也变得更加坚定不移。

他重新返回战场,并率领自己的部队对抗倭寇,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他的勇气和毅力,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这句成语不仅仅反映了陈友谅的经历,也反映了许多人类共同的经验和真理。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经历许多的挫折和困难,但只有那些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和磨练,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的人,才能够保持住自己的热血和热情,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和成就。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面临着许多的诱惑和挑战,我们需要通过自我修炼和锻炼意志,使自己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影响,保持住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成为一个勇敢和有力量的人,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陈友谅墓:寒酸至极,直叹成王败寇,后人来此凭吊,莫不泪染襟裳

陈友谅墓:寒酸至极,直叹成王败寇,后人来此凭吊,莫不泪染襟裳

陈友谅墓:寒酸至极,直叹成王败寇,后人来此凭吊,莫不泪染襟裳陈友谅墓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元朝末年“大汉”政权的缔造者——大汉皇帝陈友谅的墓地,位于武汉长江大桥蛇山引桥的南侧,是武汉市唯一的封建帝王陵墓。

元至正十九年(1360年),陈友谅在江州(今九江市)称帝,建国号为“汉”,年号大义,第二年迁都武昌,至正二十二年(1363年)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失败后在九江被流矢击中而亡,归葬武昌蛇山。

后墓园渐荒,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湖北省内务司议请整修,次年建成完工。

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在原湖北省内务司1913年对墓园进行整修的基础上给予修葺。

1956年11月5日,陈友谅墓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友谅墓位于武汉长江大桥蛇山引桥的南侧,离武昌桥头堡不远,坐北朝南。

如果按照帝王陵来衡量,整个墓地,陈友谅墓无疑算是“缩型景观”。

但是,在亡国之君中,这座陈友谅之墓应该是相当可以的。

墓的前方向南,有巍峨的石牌坊,正面横书“江汉先英”,背面横书“三楚雄风”。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英雄的崇拜与敬仰。

由此经过16级石阶,就是呈红色的圆形墓冢,墓冢前有2米多高“大汉陈友谅墓”的墓碑。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革命党人万耀煌、耿仲钊等发现此墓。

辛亥革命胜利后,湖北省内务司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议请整修,次年建成完工。

解放后,武汉市人民*政*府1956年在原湖北省内务司1913年对墓园进行整修的基础上给予修葺。

“文*革”期间墓堆一度被毁,又于1981年重新修复。

1998年6月有关部门对陈友谅墓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还增加了“陈友谅生平事略”碑石,墓右侧还有武汉市人民政府1956年立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碑。

据说这里只是陈友谅的衣冠冢,但好歹也还是历史人物的真正遗迹。

陈友谅建立了“大汉”,尽管只有四年。

此人靠的是自己的勇武投身农民起义,屡建战功,最后终至于称帝。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武汉市都应当重视这处遗迹,宣传这处遗迹,这对武汉的旅游业也是大有好处的。

第一任陈汉皇帝陈友谅的一生

第一任陈汉皇帝陈友谅的一生

第一任陈汉皇帝陈友谅的一生(1316~1363)48岁1316年出生陈友谅简介:陈友谅,男,曾用名(亦名):陈秃子(电视剧)出生:1316年五月,元仁宗延祐七年(一说1321年)出生于河南江北行省沔阳府玉沙县宝成乡石板里陈家湾(今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石垸村洪湖口)父母:父亲为陈普才,母亲为吴氏背景:大背景:元末黑暗统治家庭背景:1、陈友谅本姓谢,祖父时入赘陈家,改姓陈。

2、曾祖陈闻禧生有五子,依次取名为陈千一、陈千二、陈千三、陈千四、陈千五。

陈千一是陈友谅的亲祖父4、祖父生长子陈普才、次子陈普略、三子陈普全,长子陈普才为陈友谅父亲5、陈普才结识渔家女吴氏,并结为夫妻。

吴氏生有七子,陈友谅排行老四,陈友谅上有三个哥哥:友富、友财、友直;下有三个弟弟:友仁、友贵、友信。

1317年2岁1318年3岁1319年4岁1320年5岁1321年6岁1322年7岁1324年9岁1325年10岁1326年11岁1327年12岁1328年13岁人生克星-朱元璋出生: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在濠州钟离县东乡出生(今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寺村),排行第三。

1329年14岁1330年15岁1331年16岁1332年17岁1333年18岁1334年19岁1335年20岁1337年22岁1338年23岁1339年24岁狱吏成为狱吏(具体年代不确定):陈友谅少时好学,略通文义,姿貌丰伟,膂力过人,优于武艺,弱冠仕元任元沔阳总管府“狱吏”。

1340年25岁1341年26岁1342年27岁1343年28岁1344年29岁1345年30岁1346年31岁1347年32岁1348年33岁1350年35岁1351年36岁北琐红军追随徐寿辉成为北琐红军,加入反元队伍:八月,徐寿辉、彭莹玉、邹普胜等人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南)起事。

十月,攻克蕲水(今湖北浠水),据此建立政权,国号宋(一说天完),年号治平,徐寿辉被拥立为帝。

陈友谅投效红巾军将领倪文俊麾下的“北琐红军”,开始反元。

武汉长江大桥桥头,有一座凄凉小墓,却是帝王名号

武汉长江大桥桥头,有一座凄凉小墓,却是帝王名号

武汉长江大桥,气势恢宏;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武昌红楼,首义之见证。

在这些著名景点的吸引之下,这些片区人流如织,人们纷纷来游玩参观,好不热闹。

就在武昌桥头一侧,黄鹤楼对侧,安葬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称帝欲夺取天下之人,最后失败,草葬于此,一片孤寂荒凉,让人感叹。

[MISSING IMAGE: 武汉长江大桥桥头,有一座凄凉小墓,却是帝王名号, 武汉长江大桥桥头,有一座凄凉小墓,却是帝王名号 ]他就是陈友谅,大汉政权的皇帝。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陈友谅是个奸诈之叛徒,在电视剧中,他是粗莽无能之人。

而在真实历史中,却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元末起义影响巨大的人物,对其失败也各有评说。

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失败终究是失败了,所以自然被历史所遗弃。

陈友谅,元末的起义领袖之一,早年加入徐寿辉部,后杀了反叛的将领后自立为王,运用手段扩大队伍,并攻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势力范围十分庞大,几乎占据当时起义武装区域的一半,成为朱元璋的最大劲敌。

陈友谅杀徐寿辉建立大汉政权,自立为帝。

双方第一次交锋,朱元璋用刘伯温计取得胜利,陈友谅退守九江。

第二次交锋,陈友谅在鄱阳湖大败,突围时被流矢击中身亡,下属将其葬于武昌蛇山脚下。

现如今,墓地荒凉,墓前有牌坊,正面上书“江汉英杰”,背面“三楚雄风”。

墓两旁分别有陈友谅生平碑刻,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刻。

而在此处,还有一块北伐时期被捕牺牲的烈士陈定一纪念碑,由其他地方迁于此处方便管理维护。

据说朱元璋后来曾来此祭奠,题词写下“人修天定”四个字,但并没有作过多解释,让人体会之后别有深意。

表面上只是讲成事的要素还带有一丝坦然,实际上根据他已经取得江山这个现实,则可见话中有话。

陈友谅从胆量气魄反抗上,是可以称豪杰,但从个人性格与做人差距上,则也注定要失败。

[MISSING IMAGE: 武汉长江大桥桥头,有一座凄凉小墓,却是帝王名号, 武汉长江大桥桥头,有一座凄凉小墓,却是帝王名号 ]刘邦与项羽,陈友谅与朱元璋,堪称中国历史上争夺天下大决战的两对冤家。

陈友谅

陈友谅

陈友谅陈友谅,沔阳玉沙县人,世业渔。

本姓谢,祖赘于陈氏,因从其姓。

少读书,略通文义。

曾担任过县衙小吏,但非其所好。

蕲黄起义爆发后,他慨然投奔红巾军,为倪文俊统军元帅府的簿掾。

从文俊攻城夺池有功,升至领兵元帅,驻黄州(今湖北黄冈)。

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文俊谋弑天完帝寿辉不果,逃奔黄州,友谅乘机杀之,其部众尽归友谅,友谅自称宣慰使,不久称平章政事,从此握有天完政权的军政大权。

是时,北方红巾军宋政权兵势大盛,刘福通率师攻汴梁,分军三路北伐,元军主力被吸引,无力南顾。

陈友谅抓住时机在南方扩张地盘。

是年十月,友谅发战舰东下,与巢湖水师赵普胜部合兵进攻安庆。

友谅直捣小孤山,大败义军元帅胡伯颜,兵临城下。

饶州祝宗奉友谅命来援攻南门,普胜军东门,友谅军西门,筑飞楼昼夜急攻。

元淮南行省左丞余阙负伤自刎,城中焚死者以千计。

至正十八年正月城破。

自至正十二年起,赵普胜屡攻安庆不得,至是城下,自四川至池州长江上中游打通,天完军威大增。

陈友谅攻占安庆后,为扩大战果,分兵进攻皖、浙、闽、赣各地。

赵普胜奉命东进,与朱元璋争夺地盘。

是年四月,自枞阳发兵夺回被占的池州,俘朱军院判赵忠。

普胜命别将守城,自据枞阳水寨,与元璋军战于建德等地。

十九年四月,元璋军夺走池州,普胜破石埭、太平二县。

双方争夺安庆尤为激烈,朱军屡攻不下,后调黑先锋领兵水陆并进,船至枞阳,普胜于水中置铁索横截,将黑先锋及所部擒获。

王奉国奉命于是年二月率军20 万攻信州(今江西上饶)。

是役历时最久,战况激烈。

元镇南王子大圣奴、枢密院判官席闰等屯兵城中坚守。

十九年正月,元江东廉访副使伯颜不花的斤自衢州引兵来援,天完军受挫。

二月,陈友谅弟友德率军驻信州城东,攻城益急。

三月,王奉国分信州军攻衢州。

六月,奉国率军穴地百余处,或架梯登城,破信州,大圣奴等战死,伯颜不花的斤自刎。

邓克明、康泰等奉命于十八年五月攻邵武,不克。

克明原为新淦(今江西新干)义兵头目,率众归友谅,封为右丞,遂转攻永丰、宁都、石城、汀州、宁化等县,克崇仁、乐安等地,据抚州。

陈友谅是朱元璋称帝最大的威胁,奈何读书太少,最终战败!

陈友谅是朱元璋称帝最大的威胁,奈何读书太少,最终战败!

说到朱元璋朋友们一定不陌生,他在位的时候为后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在他登基称帝王之前,却遇到了许多的阻挠。

不仅是元朝的官兵对他的狙击,还有来自各方起义军的敌对。

其中有一个人堪称是朱元璋称帝最后一道关隘,他就是陈友谅。

喜欢看古装剧的人对陈友谅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电视剧中将陈友谅描述为一个武功高强的人。

现实中的陈友谅虽然也懂些武义,但是却不像电视中演的那么厉害。

但是陈友谅本身却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对待下属也是非常好的。

陈友谅和朱元璋一样出身贫寒,但是与朱元璋种地出身不同的是,他是以打渔为生。

也是因为元朝末期政府昏庸,都是在花天酒地不顾国家的发展。

许多地方官员缺少监管就欺压百姓,通过增加赋税的方式大肆收敛钱财。

但是由于元朝末期遇上天灾泛滥,因此民众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即便是靠打渔谋生的陈友谅过的也是非常艰难,很多朋友不太理解既然是打渔为生,那么当时的野生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为什么他还会造反呢?其实在古代捕鱼也是需要交税赋的,而且即便捕上来许多的鱼也没有用。

当时的百姓连粮食都吃不起了,哪还有闲钱去买鱼吃呢?而且由于无粮食可食,因此许多的百姓都去捕鱼来果腹。

因此当时陈友谅他们这些渔民日子也是非常不好过的,因此陈友谅联合其他渔民就谋反了。

最开始陈友谅是依附在徐寿辉旗下,但是也是因为不受重视,而且总被欺负。

加之陈友谅本身就野心非常的大,因此陈友谅就把他的上司杀害了。

并且收编原来的士兵,自立称王。

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陈友谅称王以后直接面对的就是元朝士兵。

因此陈友谅称王的路可谓走的非常坎坷,面对元朝士兵精良的武器损失巨大。

而相比陈友谅的冒失,朱元璋却是非常的明智。

并没有直接与元朝军队对抗,而是大量囤积粮草和钱财,保持低调让元朝军队并不重视。

因此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之下,朱元璋的势力开始逐渐扩大起来。

并且通过消灭小股的起义军进行收编逐步扩大自己的力量,但是即便是这样朱元璋的军队也完全不是陈友谅队伍的对手。

陈友谅

陈友谅

明朝那些事————陈友谅暑假看的《明朝那些事》中的陈友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友谅是一个乱世枭雄,他能文能武,雄才大略,如果不是因为老天不照顾他运气的话,恐怕推翻元朝统治者的不是朱元璋了,而是这位天完国的皇帝陈友谅了。

但陈友谅的为人处世有很大的问题,他所信奉的人生教条便是:“杀人灭口”、“斩草除根”、“无毒不丈夫”这样的极端方式,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此人谋权篡位的恶劣行径,他靠着自己的文治武功最终独霸一方,成为了一代农民起义军的卓越领袖。

但陈友谅的刚愎自负造就了他最终的覆灭,因为他败给了比他还要“英明伟大”,还要阴险毒辣、手腕超群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手里。

原本的陈友谅是湖北仙桃县衙的文书,按道理讲,他还算是元朝政府的公务员。

因为他算是一个文化人,因此在他参加徐寿辉的队伍之后很快受到了重用知道,陈友谅本来有着很好的工作,他参加农民起义用今天的话来讲可谓是动机不纯,因为陈友谅是个聪明人,他敏锐的洞察到了元朝即将覆灭,他参加起义的目的就是要在起义的浪潮中获得权力和地位,他厌倦了做一个普通的文书,他的远大理想是做一个新时代的王朝皇帝。

陈友谅终于得到了施展他人生抱负的舞台,他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得到了实现。

他通过自己的手腕处买了天完国的丞相倪文俊,此人在受到徐寿辉的排挤之后来投奔他的老下级战友陈友谅,而陈友谅则选择了砍掉丞相的脑袋来向徐寿辉表示自己的忠心。

徐寿辉显然是大为感动,他迅速的提拔了陈友谅作为天完国的第一重臣,因为信任陈友谅,徐寿辉作了最为糟糕的决定,即把天完国的所有的兵权交给了在他看来是忠臣的陈友谅,徐寿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陈友谅本来就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能够出卖自己的昔日上级,他同样也可以做到杀掉天完国的皇帝徐寿辉。

陈友谅在得到了天完国的兵权之后,他开始通过自己的励精图治使天完国达到了极盛阶段。

而作为这样一个所谓国家的皇帝徐寿辉则是一个老好人,他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没有卓越军事才能,更为悲哀的是,陈友谅已经容不下了徐寿辉的存在,徐寿辉必须死。

陈友谅:元末陈汉王朝的建立者

陈友谅:元末陈汉王朝的建立者

陈友谅:元末陈汉王朝的建立者陈友谅创建的陈汉(1360-1364年)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称“汉”的王朝。

此外,国号称“汉”的王朝还有西汉(前206-23年刘邦)、玄汉((23-25年刘玄)、东汉(25-220年刘秀)、蜀汉(221-263年刘备)、汉赵(304—329年刘渊)、成汉(也称前蜀。

304-347年李寿)、后汉(947-950年刘知远)、南汉(917-971年刘岩)、北汉(一称东汉。

951-979年刘崇),帝王如此热衷于“汉”王朝无非标榜自已是正统。

陈友谅(1320-1363)湖北沔阳玉沙县(今监利县柘木乡聂河村陈家棚;一说今洪湖市乌林镇黄蓬山)人。

本姓谢,因祖父入赘陈家,因从其姓。

祖父陈千一,父陈普才有五子,友谅行三。

家世业渔。

至元六年(1340年)五月,到玉沙县城(今监利周老嘴镇)参加武科科举考式获功名,被任命为县录事。

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初为簿书掾,至正十三年(1353年),陈友谅“已拥兵二万余,占据玉沙、江南三县”。

至正十六年(1356年),陈友谅攻占襄阳、中兴(今江陵)、武昌、汉阳等地,被红巾军徐寿辉任命为左副元帅。

元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天完丞相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陈友谅乘机袭杀倪文俊,并其部众,自称宣慰使,随后改称平章,掌握天完实权。

这从明洪武五年《明太祖实录》载有:“友谅者,沔阳玉沙县人,世业渔,姿貌丰伟,尝为县吏不乐,会寿辉,文俊兵起,慨然众往之,遂为文俊薄书掾,后领兵为元帅,及文俊专恣,心不能平,自称平章……。

”可知至正十八年至十九年,利用元军主力在北方与红巾军作战之机,加紧扩充地盘,使其领导的南方红巾军已拥有湘、鄂、赣以及皖、浙、闽部分地区。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派人在江中沉杀了徐寿辉,在今安徽省当涂采石矶称帝,建都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国号汉,年号大义。

随即统军沿江东下,攻打朱元璋的据点应天(南京),因部下或自立为王,或被敌重金收买不战而降,只得放弃江州退都武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友谅生平
仙桃市档案局提供
起义反元驰骋大江南北()
1320年(延祐七年),陈友谅出生于沔阳(今仙桃)排湖一户渔家。

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陈友谅读书数年,略通文史大义,及长从师习武,“膂力过人”,生性好强,义气刚烈,其性雄豪,姿貌丰伟”。

曾为县小吏,但不乐其事。

陈友谅胸怀大志,广交地方豪杰,与张定边、杨从政等人成为好友,颇有行侠仗义之风。

元朝后期,朝廷腐败。

元末顺帝时,更是民不聊生。

皇帝、贵族、大官僚,他们的奢侈浪费达到了惊人地步;而人民群众很少有土地,有的成批死亡,有的外出逃荒,甚至出现“人相食”、“父子相食”的悲惨景象,阶级矛盾极为尖锐。

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对汉人、南人的压迫也愈来愈残酷,民族矛盾日益严重。

1350年(至正十年)8月,陈友谅约合张定边、张必先、陈英杰及其弟友仁等一批志士,在排湖南岸起义,除恶斩霸。

他们提出了“除暴安良”、“打天下大不平”的口号,矛头直指元朝统治。

1351年(至正十一年)南方农民起义大面积爆发,湖北徐寿辉、
邹普胜在蕲州举兵反元,声势浩大。

陈友谅得知徐寿辉兵起,速率义军慨然往从。

次年正月,徐寿辉遣倪文俊为帅,陈友谅为先锋,攻取沔阳府。

随之下汉阳,克武昌,威振江汉。

不久陈友谅领兵为元帅。

1353年,南方起义军受挫,陈友谅率部退避沔阳湖区,休养生息,起义军退隐的地方为现在的洪湖市黄蓬山。

1355年(至正十五年)正月,陈友谅带领义军从黄蓬奋起,一举攻克沔阳城。

1357年(至正十七年)9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投奔时任黄州总管的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这件事使陈友谅威名大振,地位不断上升,很快被授予平章政事(即宰相),领统兵大元帅。

1358年(至正十八年),陈友谅率军攻陷安庆,又破龙兴、瑞州。

然后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而自己则领兵进入抚州。

1359年(至正十九年)3月,陈友谅遣大将王奉国攻占信州路(江西上饶),随之取衢州(浙江衢县)占新昌。

势力遍及湖南、湖北、江西还有安徽、广东、福建、浙江部分地域。

陈友谅力量成为了江南地区反元的主力军。

在1351年至1359年8年间,陈友谅直接指挥亲自参加与元朝军队进行过大小战斗一百余次,从元廷管辖中夺取路(府)、州、县城一百余座,累计击败元军近百万人次,斩杀元廷重要将领二十余人。

陈友谅所取得的系列辉煌战绩,大大动摇了元朝各地军队的战斗力,并直接威摄到元廷的腐朽统治,为明王朝的初创建立铺平了道路,推进了新旧朝代的更替。

建都九江创立大汉政权()
1359年(至正十九年),陈友谅在接连取得重大胜利后,实现“还我大汉河山”的愿望日益强烈,势力也越来越强大。

徐寿辉见陈友谅势力日强,颇有功高盖主之威,总想设法控制。

陈友谅攻战龙兴后,徐寿辉企图迁都于此,陈友谅没有同意。

徐寿辉即率部由汉阳转迁江州。

陈友谅见其来意不善,布伏兵于城外,待其入城后,张定边带兵即斩随从,软禁徐寿辉。

当年8月,陈友谅以江州(九江)为都,自称“汉王”,年号“天定”,举起“灭元兴汉”大旗。

当年5月,陈友谅挥戈东进,攻安徽太平府,太平城坚难攻,陈友谅就以战船靠城,将士沿船尾攀堞而登,遂克其城,驻军采石镇。

1360年6月16日,陈友谅见徐寿辉无能统军主政,却常以皇帝自居,即废除徐寿辉,在采石矶五通庙行殿称帝。

不久回江州建都,国号大汉,改元大义,大汉政权正式建立,设立中书内阁,建立六部,封邹普胜为太师,张定边为太尉,张必先为元帅。

大汉政权建立后,陈友谅招揽贤良,整顿军纪,推行屯田,曾驻军邾城(武汉新洲),围湖屯田。

此际,陈友谅尊儒重教,提倡办学。

据《抚州府志》记载:大汉时在抚州设立学校,招收生员一百五十人,开课教学。

同时开办贸易市场,招引巨商大贾,江南富商沈万三也到
江州,兴办宝市,开设尊珍馆。

不仅常用物资交易日盛,珠宝古董、精品瓷器成为市场一景,江州城中,呈现繁荣景象。

元朝旧官员傅箕称赞说:“以雄毅之姿,英迈之略,纠集群师,起兵汉沔,而威吴楚。

凡行师立署,所至之处,能者使,才者用,贤而有德者尊,礼俾各遂其性。

意于富贵功名者不强以职,此所以趋轶群雄者。

”元末进士周闻孙称陈友谅:“铖镇豫章,政修令行,人心大和,百司庶府,奔走率职……”王礼也说:“陈汉之在九江,趋者日众……”。

鄱阳战死遗体葬在武昌()
陈友谅称帝后,元朝派礼部官员招安,他斩掉来使,以示坚定反元。

此时,另一反元势力朱元璋甚为惊恐,他虽不急于称王,也不甘居陈友谅之下。

找刘基等人计议之后,停止对元朝的攻击,全力对付陈友谅。

朱无璋使用“离间计,唆使陈友谅误杀池州(安徽贵池)守将赵普胜,并趁机攻占了池州。

攻下池州后,陈友谅恃其兵强,盲目兴兵。

当年秋,亲率大军攻龙江,直捣朱元璋首府应天(南京)。

朱元璋使用“诈降计”,让陈友谅落入包围圈,加上突围时遇上江水骤退,丢失战舰百余艘,又遭截击损失惨。

陈友谅被迫迁都武昌。

陈友谅因大片疆土被掠,愤忿不平,于是制造了数百艘楼船。

这些船均高数丈,用丹漆粉饰,每艘船都有三层,设有走马棚,船上船
下人语之声互不相闻,橹箱都用铁裹住。

至正二十三年(1363),陈友谅趁朱元璋大军援战安丰之机,兴兵60万,船载家属百官,尽发精锐进攻洪都(南昌),飞梯冲车,百路并进。

却连攻两月未克。

朱元璋率大军赶来支援,双方在鄱阳湖摆开决战架势。

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

朱元璋军不能仰攻,连战三日,损兵折将,渐感不支。

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

在这场战役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

时间一久,陈友谅军中粮食渐绝,只得突围冲出湖口。

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

10月4日,陈友谅在指挥作战中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当场身亡,终年44岁。

太尉张定边趁天黑之夜,与杨丞相韩副枢等人,保护陈理(陈友谅次子),载着陈友谅躯体,突围出湖,星夜奔回武昌,将陈友谅安葬在武昌江边黄鹄山(蛇山)头南侧。

张定边等护陈理返回武昌后,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二月,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

陈理被元璋封为归德候。

数年之后,朱元璋出于“安全感”,将其送往高丽(韩国)定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