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十、十一、十二章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002年1月修订)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号:040202B05(五)学时数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知识点: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知识点:运动训练的概念、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在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知识点:项群训练理论概念、基本内容,各项群训练特点,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项群体系的构成,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知识点: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能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技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技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体能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体能类速度性项群、体能类耐力性项群的训练特征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知识点:运动成绩的概念、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第二节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知识点:竞技能力概念、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的建立知识点:状态诊断的作用、建立训练目标的作用、训练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训练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训练控制环节及条件、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节系统训练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五节周期安排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竞技状态及其形成与发展、训练周期类型第六节适宜负荷原则知识点:运动负荷、生物适应现象、机体的劣变现象、渐进增加负荷的形式第七节区别对待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八节直观教练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九节适时恢复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疲劳程度的判别,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知识点:训练方法概念、意义结构及特点,训练是手段概念、意义及基本结构第二节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知识点:模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程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第三节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知识点:分解、完整、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比赛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第四节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的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知识点: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体能训练的意义、体能训练的要求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知识点:身体形态及其结构、各项群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身体形态的训练方法及基本要求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力量素质概念、力量训练方法、力量训练手段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速度素质概念、速度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手段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耐力素质概念、耐力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手段第六节柔韧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柔韧素质概念、柔韧训练方法、柔韧训练主要手段第七节灵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灵敏素质概念、衡量灵敏的标志、灵敏训练的主要手段第七章运动员技术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技术和运动员技术能力知识点:运动技术概念、运动技术原理、动作要素、技术结构第二节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知识点:主体因素、客体因素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知识点:选择技术训练方法的要求,直观与语言、完整与分解、想象与表象、减难与加难训练法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技术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技术内部机制与外部形态的关系、技术风格、“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技术结构及技术组合的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创新第五节运动技术评价知识点: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基本标准、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及方法、不同项目运动技术评价的特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知识点:竞技战术概念、竞技战术的构成、战术能力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知识点:分解与完整、减难与加难、虚拟现实、想象、程序、模拟、实战训练法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知识点: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制胜规律、战术意识的培养、战术能力的培养、个人与集体战术的配合、战术组合、战术创新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知识点:运动员心理能力概念、心理训练的作用、心理训练类型、心理训练常用方法第二节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知识点:运动智能的概念、作用、运动智能的基本训练方法和基本要求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第一节多年计划的必要性知识点:竞技状态转移长期性、竞技状态转移阶段性、遗传性竞技能力与获得性竞技能力的最佳组合第二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知识点: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及负荷特点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知识点:基础、专项提高与最佳竞技、竞技保持训练阶段的年龄、负荷、竞赛特征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知识点: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知识点: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步骤、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第三节年度训练过程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知识点:比赛系列的安排、年度训练过程负荷的动态变化第四节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知识点:中短期集训计划的结构、负荷特点、训练计划的表述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知识点:小周期的类型,各种小周期的任务、内容、负荷特点,周期训练计划的一般格式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知识点:训练课的不同种类及特点、训练课的结构、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十三章运动队伍的管理第一节我国运动队管理工作的科学基础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思想基础、组织保障、法规依据、经济基础、人本原则第二节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运动队管理的各种关系第三节教练员与运动员知识点:教练员在管理中的作用、教练员的素质、运动员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四、考试方法与要求(一)考试形式:本课程的结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作业和平时成绩考核,理论考试采取闭卷方式,作业以训练计划的设计为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以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动训练学 全套课件
3.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
测量类 测量类 评分类
命中类
制胜类
得分类
田径 游泳 速度 滑冰 滑雪 自行 车 划船 举重
体操 艺术体操 跳水 花样滑冰 花样游泳 马术 武术套路
无防 型 射击 射箭
设防 型 篮球 手球 足球 水球 曲棍 球 冰球 击剑
摔跤 柔道 拳击 跆拳道
乒乓球 羽毛球 网球 排球
3. 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 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从 而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得以体现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 2.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的日益活跃
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事
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科学化水平不断
5. 对运动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
运动员的爱国热情、努力进取的精神、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养成文明 礼貌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运动道德作风。
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结构图
现代科学
现代体育科学
其 体 体 他 育 育 预 控 测 制 学 论
运 动 心 理 学
田麦久(2000)完成了2000-2020年我国竞 技运动水平发展目标定位及实现策略的专题研究, 建议我国应采取“有重点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大 国”的发展目标,划分了不同阶段我国竞技体育 的努力目标,即“二首一尾”(2000-2004) “保三争二”(2005-2008),“坚定立足第一 集团”(2009-2016)和“挑战冲顶”(2017- 2020),提出了实现我国2020年竞技体育发展目 标的3个行动策略,即区域优势组合策略,同项 群优先发展策略,油点布局扩散策略,这些研究 为我国“奥运争光计划”中的竞技体育规划提供 了科学依据。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PPT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 2012版体院通用教材
授课专业: 运动训练 等 (学时64-96学时) 李广文 副教授 北体高访学者 2020.08
2012版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运动员竞技能力 与其训练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1、一般训练理论
▪ 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 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 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及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 广义的运动训练学应该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狭义的运动训练学则专指一般训 练理论。
▪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
理论建构依据 运动员经济能力提高的规律
练什么
训练内容
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
怎么练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的实用性与时效性
练多少
训练负荷
人体对外加负荷的适应性、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
怎么组织
训练安排
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与竞技状态变化的规律
(二)不同覆盖领域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般训练 理论
项群训练 理论
专项训练 理论
2、项群理论:
▪ 项群、项群训练理论: ▪ 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成
为一个项群,将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 的理论程项群训练理论。
训练体系(“学”应为“理论”)
(1)项群的三大分类体系之一: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 (主要分类方法)
大类
亚类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运动训练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规律;掌握运动训练的原理、运动训练的方法和竞技能力训练的实施;提高运动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强体育专业思想教育,为培养从事运动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材打基础。
二、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三、成绩评定及考试方法1、成绩评定2、考试方法本课程成绩满分100分。
学习过程评定占40%,(其中出勤占20%,参与教学过程及作业占20%。
)结业笔试评定占60%。
四、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运动训练概述本章教学重点:运动训练的本质及运动训练的特点本章教学难点: 运动训练的特点第一节运动训练学概述一、运动训练学的本质二、运动训练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运动训练一、运动训练的定义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本章教学重点: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本章教学难点: 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体系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第二节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六、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七、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八、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第三章运动负荷本章教学重点:运动负荷的科学基础与运动负荷的安排本章教学难点: 运动负荷的评价第一节运动负荷及其分类一、运动负荷定义二、运动负荷分类第二节适宜运动负荷的科学基础一、生物适应二、超量恢复第三节运动负荷的构成一、负荷量二、负荷强度第四节运动负荷的安排一、负荷节奏性二、渐进增加负荷的类型第五节运动负荷的评价一、运用心率评价运动负荷二、运用血乳酸评价运动负荷本章实践能力培养内容:讨论与分析:运动负荷节奏性在训练中的运用第四章运动疲劳与恢复本章教学重点:运动中恢复的特点本章教学难点: 对运动疲劳的评价第一节运动疲劳一、运动疲劳及其生理机制二、疲劳的种类及运动疲劳的评价第二节恢复一、恢复过程二、恢复类型三、恢复的特点第五章运动训练周期理论本章教学重点:周期理论的依据本章教学难点: 周期性运动训练的科学基础第一节运动训练周期及其种类一、运动训练周期二、运动训练周期的类型第二节周期性运动训练的科学基础一、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二、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三、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本章实践能力培养内容:讨论与分析:周期理论的依据第六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重点: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原理及其运用本章教学难点: 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区别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一、持续训练法二、重复训练法三、间歇训练法四、变换训练法五、循环训练法第二节运动训练手段一、单一性练习手段二、混合性练习手段三、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四、变异组合练习手段第七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本章教学重点:各种运动素质训练的基本原理本章教学难点: 各种运动素质训练的基本原理的运用第一节体能训练概述一、体能训练的定义二、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二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一、力量素质的分类二、各种力量素质的训练第三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一、耐力素质的分类二、各种耐力素质的训练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一、速度素质的分类二、各种速度素质的训练第五节灵敏素质及其训练一、灵敏素质的分类二、各种灵敏素质的训练第六节柔韧素质及其训练一、柔韧素质的分类二、各种柔韧素质的训练本章实践能力培养内容:作业:最大力量训练的原理及其运用第八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本章教学重点:运动技术原理本章教学难点: 运动技术训练第一节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一、运动技术、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定义二、运动技术原理第二节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一、主观因素二、客观因素第三节运动技术训练一、运动技术训练二、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九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本章教学重点:战术训练的方法本章教学难点: 战术方案的制定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的释义一、竞技战术二、运动员战术能力第二节战术训练一、战术训练的方法二、战术方案的制定三、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十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本章教学重点:运动员心理能力和运用智能训练本章教学难点: 运动员心理能力和运用智能训练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二、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第二节运动智能及其训练一、运动智能概述二、运动智能训练第十一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本章教学重点: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本章教学难点: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第一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一、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点第二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二、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三、竞技保持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十二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本章教学重点: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本章教学难点: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一、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二、各种大周期的安排特点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一、训练大周期的时间确定二、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第三节年度训练计划的用表第十三章运动员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本章教学重点:运动员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本章教学难点: 运动员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一、基本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二、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三、比赛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四、恢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一、训练课的类型及其要求二、训练课的结构与安排三、训练课的计划的用表本章实践能力培养内容:作业:制定周(课)训练计划五、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1、《运动训练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二)参考书1、《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田麦久等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2、《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谢亚龙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3、《论运动训练计划》田麦久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4、《运动训练学》董国珍沈阳: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 19975、《运动训练学》体育院校函授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运动训练学》电子教案
《运动训练学》电子教案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述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1.2 运动训练学的目的与任务1.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1.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2.1 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2.2 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2.3 运动训练的基本阶段2.4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第三章:运动训练中的负荷与调控3.1 运动训练负荷的概念与分类3.2 运动训练负荷的作用与原则3.3 运动训练负荷的调控方法3.4 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测与评估第四章:运动训练中的营养与恢复4.1 运动营养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4.2 运动营养的基本需求与补充4.3 运动恢复的原理与方法4.4 运动训练中的营养与恢复策略第五章:运动训练的效果评估与改进5.1 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估指标5.2 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估方法5.3 运动训练效果的改进策略5.4 运动训练效果的持续性与长期规划第六章:运动项目特征与训练方法6.1 运动项目的技术特征6.2 运动项目的战术特征6.3 运动项目的生理特征6.4 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与应用第七章: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7.1 运动心理训练的基本概念7.2 运动心理训练的方法与技术7.3 运动心理训练的实施与评估7.4 运动心理训练在运动竞技中的作用第八章:运动训练中的损伤预防与处理8.1 运动训练损伤的类型与原因8.2 运动训练损伤的预防策略8.3 运动训练损伤的处理与康复8.4 运动训练中的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第九章:运动训练中的年龄与性别特征9.1 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训练特点9.2 不同性别的运动训练差异9.3 运动训练中的生长发育与成熟规律9.4 运动训练中的年龄与性别策略第十章:运动训练管理与社会体育10.1 运动训练的组织与管理10.2 运动训练的资源与设施10.3 运动训练与社会体育的关系10.4 运动训练在促进社会体育发展中的作用第十一章:运动训练中的生物力学应用11.1 生物力学的定义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11.2 运动技术分析与生物力学原理11.3 生物力学仪器与运动训练评估11.4 生物力学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与限制第十二章:运动训练中的运动生理学应用12.1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训练中的应用12.2 运动能力测评与训练效果评估12.3 特殊人群的运动生理学特点与训练策略12.4 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在训练中的应用与发展第十三章:运动训练中的运动心理学应用13.1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及其在训练中的应用13.2 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评估与调控13.3 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的关系13.4 运动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实际应用案例第十四章:运动训练中的营养学应用14.1 营养学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14.2 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与膳食安排14.3 运动补剂的使用与指导原则14.4 营养学在运动训练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第十五章:运动训练学的未来发展15.1 运动训练学发展的趋势与挑战15.2 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前景15.3 运动训练学在体育教育中的整合与发展15.4 运动训练学对运动员全面发展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目的与任务、基本原则和研究对象与方法。
0497 运动训练学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运动训练学课程代码:0497前言目录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第三节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第一节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第二节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第三节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第四节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训练管理第三章运动员选材第一节运动员选材概述第二节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第三节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实施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第二节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第三节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第四节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第五节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第二节运动训练方法的演进第三节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第四节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与应用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第二节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五节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第二节运动员智能及其训练第三节运动员心理训练与智能训练的相关问题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第二节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第三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四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第三节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第四节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第五节年度训练计划表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的制定第十三章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第一节参赛准备第二节教练员的赛场指挥第三节运动员参赛行为的自我控制第四节参赛总结第十四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第二节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一、课题性质与特点(一)课程性质和特点《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程。
运动训练学十、十一、十二章
2/11/2021
实用文档
13
(三)优秀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概念:优秀运动员在多年的训练过程中,常常在专项提高 阶段的训练达到较高水平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 甚至若有下降的现象。
导致高原现象的原因
1. 进入青春期,运动员发育逐步完善,遗传效应减慢 或停止。
实用文档
5
二、多年训练计划的两个层次和四个阶段
两个层次: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四个阶段:基础训练 专项提高 最佳竞技 竞技保持
2/11/2021
实用文档
6
第三节 多年训练计划
一、 概念
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 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 计与规划。
概念 只要整个运动训练过程的时间长短特征符合一
个年度时间特征即可称为一个年度训练周期。 (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期、比赛期与过渡期) 一、分类
单周期训练计划:长时间做准备的项目和受限制的室外冬季项目 双周期训练计划 多周期训练计划
2/11/2021
实用文档
17
二、不同类型年度训练计划的安排特点
(一) 单周期训练计划
体能主导类项目
技能主导类项目
1、协调能力,基本运动能力 2、多项基本技术 3、一般心理品质 4、基本运动素质
1、专项运动素质 2、专项技战术 3、专项心理品质 4、训练理论知识
1、专项技战术 2、专项运动素质 3、专项心理品质 4、专项理论知识
1、心理稳定性 2、专项运动素质 3、专项技战术 4、专项理论知识
控制
2/11/2021
实用文档
4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论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对象•定: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探索运动训练的科规律,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研究对象:运动员及其训练过程。
.2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古代:经验积累,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
•近代:科学研究,注重训练方法的改进。
•现代:理论体系完善,注科学训练和个性化训练。
1.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训练负荷:运动训练中对人体施加的刺激,包括强度、时间、密度、频率等。
•训适应:人体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技能等方面的变化。
•训练原则:科学训练的指导原则,包括循序渐进、超量负荷、专项性、个体差异性等。
•训练方法:实现训练目标具体手段,包括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竞赛训练等。
1.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过程,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研究训练因素的影响。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意见和建议。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2.1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 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骼、肌肉、关节等。
* 人体能量代谢: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 人体运动能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 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肌肉生长、心肺功能增强、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提高等。
2.2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动机、情绪、意志、性格等。
•运动心理状态:焦虑、紧张、兴奋、自信等。
* 运动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3 运动训练的生物力学基础•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力、运动、能量等。
•运动技术分析:提高运动技术效率,减少运动损伤。
* 器械设计与选择:符合人体结构和运动规律。
2.4 运动训练的营养学基础•运动营养学:运动员的营养需求,膳食结构的调整。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重点提炼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三是社会学因素. 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第二章: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运动训练学十、十一、十二章
年限 体能主导类
技能主导类
<10
耐力
表现准确性、格斗性
=10
速度性 力量性
>10
表现难美、隔网、同场
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点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6/3/2020
.
9
举重运动员多年训练参数对比表
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
专项提高阶段
最佳竞技阶段 竞技保持阶段
全年训练天
数
224
260
280
300
月训练天数
3. 训练不当(过度负荷、损伤)和不良的环境的影响。 4. 由于训练和经济利益、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原因 导致主观努力下降。
5. 训练内容和负荷比例不当。
6/3/2020
.
14
(四)集体项目运动队的结构调整与集团竞技能力 的保持和提高
改善球队成员组织特征,提高球队集团竞 技能力应注意:
6/3/2020
.
2
1.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
1.1 按时间跨度分类: 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大周期训练计划、 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
1.2 按训练对象的人数分类: 个人训练计划、队组训练计划 (对于青少年而言,尽量采用集体练习的比重)
1.3 按训练任务和内容分类: 体能训练计划、模拟训练计划、赛前训练计划
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把协调能力的训练放在第一位。随着年龄 的增长,逐渐增加运动素质的训练比重。 (2)内容
训练内容的配置,随年龄的增长,按照柔韧—有氧耐力和反应速 度—最大速度和速度力量—最大力量、无氧耐力和力量耐力的顺序进 行。 (3)符合特征与竞赛安排 基础训练10-15岁:前三年提高健康水平发展一般素质,学习跳高技术。
运动训练学(第十一章)
时间 5.6 5.29 7.8 7.11 8.7 9.9 9.17 9.23 9.28 12.12
刘翔2006年参赛历程一览表
地点 日本大阪
美国 巴黎 瑞士洛桑 石家庄 斯图加特 雅典 上海 韩国大邱 多哈
成绩 13.22 13.21 13.19 12.88 13.30 12.93 13.03 13.07 13.14 13.15
名次 冠军 冠军 第四 冠军 冠军 冠军 亚军 冠军 冠军 冠军
时间
02-03 02-06 02-11 05-05 06-02 06-10 07-06 07-10 07-13 8.25-9.02
09 09-22
09
刘翔2007年比赛计划表
比赛
地点
斯图加特国际室内赛 国际室内赛 国际室内赛
大阪国际田联大奖赛 纽约锐步大奖赛 110 米栏
2、准备期为运动员在进入竞赛时期后逐步形成良好的竞 技状态创造必要的条件。
3、常规大周期的准备期负荷强度要高于负荷量。
4、恢复时期为了消除运动员的体力与精神疲劳,为转入 下一个大周期训练做好准备,运动员应该进行休息,可 以不参加训练。
5、采用动力性力量的训练会有效促进速度和灵敏素质提 高,而过多地进行静力性力量训练则会制约运动技能的 掌握和协调性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
1、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里,最佳竞技状态出现的时期 应是
A、准备期
B、竞赛期
C、过度期
D、适应期
2、对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需要长时间创编新动作和套 路的项目,年度训练一般安排( )
A、单周期
B、双周期
C、多周期
D、混合周期
3、跨栏运动员刘翔在奥运周期的前一年参加了二十多场 重大比赛,为了适应这种比赛节奏,他的年度训练应安 排
运动训练学笔记(人体版,较全)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本章节的教学任务:掌握竞技体育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运动训练的概念和特点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一)竞技体育的起源: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以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以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而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二)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竞技体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同步地发展与完善。
从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开展,建立相对应完整的管理体制,体育竞赛活动日益活跃,现代奥运会的百年盛事,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竞技体育的职业化与商业化等几个方面可以清楚地描绘出20世纪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19世纪后半期,现代竞技体育首先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开展起来。
而随着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许多国家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竞技体育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参加和观赏竞技体育都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不同的竞技体育项目中占据了优势。
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现代世界竞技体育活动是以国际奥委会几个单项联合会为核心组织进行的。
另外还有不同人群的国际体育组织分别组织自己领域内的竞技体育活动。
在各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都相应建立了奥委会和单项联合会,肩负着同样的使命,包括确定规则、组织比赛、筹集资金、进行培训,构成了全球性的管理网络。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领域最有代表性、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
奥委会、单项锦标赛、世界杯赛及系列大奖赛是最有代表性的世界性比赛,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赛事体系。
运动训练学课件(第十二章)
2 恢复周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的特点
为了实现恢复周训练的主要目标,要求其训练内容广泛而 灵活。应多选择以下内容:
一般性的身体练习。如非专项的球类活动、游泳、各种非 竞技性的健身体操等等;
带有游戏性的练习等等。 恢复周通常大大降低负荷强度、负荷量,或者大幅度地减
➢ 还要注意负荷的合理分配,以便运动员能依次完成全部训 练内容,达到预期的训练目的。
4、测验、检查和比赛课的要求
➢ 训练过程中的测验、检查和比赛是检查训练成果的手段。 要注意采用符合计划要求的测验、检查的练习、手段及方 式、方法,以便准确、客观地反映运动员的训练状态。
二、训练课的结构
➢准备部分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
➢ 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恢复从课上开始 ➢ 各种训练课结束部分的任务主要是解除训练课基本部分所造
成的心理、生理上的紧张状态 ➢ 现代运动训练把恢复作为训练的组成成分。当然,作为训练
课的结束部分并不可能完全消除因紧张训练工作所带来的疲 劳,训练课的结束也就意味着运动员有机体全面恢复过程的 开始。因此,有组织地进行课的结束部分对恢复过程的积极 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
上午 小结 力量训练 投篮训练 小结 投篮训练 小结 投篮训练
调整
针对训练 调整 针对训练 调整 针对训练
下午 技战术 技战术
或途中 或休息
晚上
比赛
技战术训练 或途中
比赛
力量训练 或途中
周训练计划的分类
鲍艾尔斯费尔特和施勒特划分为准备小周期、基础负荷小 周期、提高成绩小周期和积极性休息小周期;
运动训练学.
给运动员更多的比赛机会 在每一阶段,可使运动员持续发展自己的竞技状态,逐步引导 到最佳竞技状态 运动员可利用比赛阶段的间歇,进行必要的赛间训练
(四)优秀选手比赛次数的控制
根据自己的竞技状态和训练特点,结合比赛日期最佳选 择次数。
8/10/2019
运动训练学
15
二、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的动态变化
第十一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 组织
8/10/2019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让学生掌握年度训练计划的特点、制订过程及其要 求,并能够自己制定训练计划
学习重点
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模式 年度过程中比赛系列级负荷的动态变化 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和年度的训练规范用表
(3)格斗性项目实现比例增加
(4)集体性项目,重点队员之间全队之间和实战训练的比重增 加个人技术减少
(5)表现难美项群,实战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增加。
8/10/2019
运动训练学
10
(三)恢复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任务:修正和调节比赛后运动员心理和生理的高度 紧张状况,尽快恢复;总结全年训练的经验,教训。 制定下一轮训练计划。
(一)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安排的训练学要点
把最佳竞技状态的出现安排在比赛期的比赛周内 全年训练负荷的确定和安排应与运动员机体状态的周期性变 化相适应 以加大负荷量为主,逐渐增加负荷强度 高度重视恢复和营养
(二)不同项群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安排的不同特点
不同项群年度训练负荷安排主要着眼点不同 量度的表现不同
恢复时间:单周期应持续1-1.5个月,双周期中每 一周期都应安排恢复训练,持续2-3周。
运动训练学十、十一、十二章精品资料
3. 训练不当(过度负荷、损伤)和不良的环境的影响。
4. 由于训练和经济利益、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原因 导致主观努力下降。
5. 训练内容和负荷比例不当。
7/12/2020
运动训练学
13
(四)集体项目运动队的结构调整与集团竞技能力 的保持和提高
两阶段不应该绝缘分开,而是有机的联系在一 起。
7/12/2020
运动训练学
12
(三)优秀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概念:优秀运动员在多年的训练过程中,常常在专项提高 阶段的训练达到较高水平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 甚至若有下降的现象。
导致高原现象的原因
1. 进入青春期,运动员发育逐步完善,遗传效应减慢 或停止。
最佳竞技阶段:集中进行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在适宜的条件下创造运动成绩。一般持续4—8或更长。多 参加国外比赛。
7/12/2020
运动训练学
11
(二)两阶段负荷安排的不同特点
专项提高阶段:较大的负荷。可以是增长式发 展,也可以波浪式发展,有明显的节奏
最佳竞技阶段:逐步达到最大负荷。有明显节 奏。
年限 体能主导类
技能主导类
<10
耐力
表现准确性、格斗性
=10
速度性 力量性
>10
表现难美、隔网、同场
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点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7/12/2020
运动训练学
8
举重运动员多年训练参数对比表
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
专项提高阶段
最佳竞技阶段 竞技保持阶段
全年训练天 数
224
260
《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十一章
训练方法 与手段
素质持续、 间歇法 技战分解法
体能重复法 技战完整 法、比赛法
恢复时期
单周期:1.5月 双周期:0.5-1月
降低强度, 保持一定的量
游戏法变换 法持续训练 法训练大周期❖ 机体在适应性机制、动员性机制、保护性机制的交替作用 下,通过训练、比赛和恢复三个阶段周期性地运行,使得 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地等到提高。
消失
保护性机制: 积极恢复,消除心
机体自动停止积极的应激反应 理与生理疲劳
训练时期 准备时期 比赛时期 恢复时期
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
训练时期负荷特点及主要训练方法
训练时期
时间
准备时期 单周期:6月 双周期:2-3月
比赛时期
单周期:4.5月 双周期:1.5-2月
负荷特点 量大强度小 强度大而量小
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 张 龙
LOGO
❖ 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 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的训练,并把这 一循环称之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年度训练中大周期的数量及安排特点
▪ 1.单周期 ▪ 2.双周期 ▪ 3.多周期
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 实施,称为单周期安排。
全年训练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 实施,称为双周期安排。
运动训练学
第十一 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LOGO
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
竞技状态的阶段性发展与周期划分
竞技状态 发展过程
生物学基础
训练任务
形成 保持
适应性机制:
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现象
动员性机制:
心、生理能量被释放、动员, 各系统高度协调
提高竞技能力,促 进竞技状态的形成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体院通用教材12版)
速度性
耐力性
技能主导类 难美性
技心能主导类 准确性
技战能主导类 隔网对抗性
同场对抗性
格斗对抗性
轮换攻防对抗性
运动项目举例 跳跃,投掷,举重,跳跃滑雪 短跑,短距离游泳、滑冰、自行车,雪橇 中长距离走跑、速滑、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自行车,划船,铁人三项 体操、艺术体操,跳水,花样滑冰、花样游泳,冰舞,武术,单板滑雪等 射击,射箭,弓弩,高尔夫球,台球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球,毽球,藤球 足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篮球,橄榄球 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武术,空手道 棒球,垒球,板球,冰壶,台球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 2012版体院通用教材
授课专业: 运动训练 (学时64-96学时) 李广文 副教授 北体高访学者 2020.08
2012版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运动员竞技能力 与其训练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 速发展
三、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
▪ (一)竞技体育:
▪ 概念: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 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 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
练 竞技参赛 竞技体育管理4个组成部分。 ▪ 即选材、训练、竞赛、管理,管理贯穿于所有进程中。
▪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
2、项群理论:
▪ 项群、项群训练理论: ▪ 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成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运动训练学课程编号: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学时分配:理论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田径体操篮球学校体育学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训练的目的意义,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手段,熟悉运动训练的基本程序,旨在培养学生开展运动训练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为学生日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和健身指导奠定基础,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提供条件。
教学要求: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着重突出运动训练学该课程的综合应用性,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对于课本中涉及到的训练原理,要求明白理解。
讲授时,尽可能借助体育科研中的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训练方式的灵活应用上。
三、课堂教学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四、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依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教学重点:训练方式与计划的制定教学难点:心智能训练和训练计划的制定三、教学内容与目的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第三节: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教学目的:了解运动训练学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理论体系,明白如何学好该课程,掌握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学好该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第一节: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第二节: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第三节: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第四节: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训练管理教学目的:了解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把握运动训练管理的核心教学重点:运动训练管理的核心教学难点:如何做到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运动训练学课程第十二章 训练周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5
(2)基本训练周负荷的变化
周计划的两段结构:上半周的训练后,在一周的中间 安排较小的负荷或其他形式的积极性休息作为调整,在下 半周,从负荷的内容和程度上,常常与上半周相似。
周负荷的加大,是基本训练周负荷变化的主要特点。 加大负荷的途径有:
增加负荷强度,负荷量保持或减少负荷强度; 提高负荷强度,负荷量保持不变或减少; 负荷量和强度都保持不变,通过负荷的累加效应给
机体更深的刺激。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6
二、 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1、主要任务 赛前训练周主要用于比赛前的专门训练准备。
2、赛前训练周训练内容和负荷结构的特点 训练内容更加专业化,采用的练习更加接近专项的运
动形式,练习的组织形式更加接近专项比赛的特点。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7
三、 比赛周的计划与组织
1、主要任务
不同时期的比赛周有不周的特点,如准备期的比赛周 就可以稍加调整,随机参加。 2、比赛周训练内容和负荷结构特点 (1)超量恢复的集中安排
4
3、基本训练周负荷的结构特点
(1) 基本训练周的课次安排
不同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日数和课次差别很大。少年儿童在基本训 练阶段的初期,每周2—4次就可以。
课次的增加,开始增加训练的日数,由每周2—3个训练日增加 到6—7个。以后再将一周中的训练日的训练次数增加为2次,使每周 训练课次达到8—10次。最后做到每日2次训练。个别运动项目和运 动员可更多。目前周训练最高次数是每日训练3—5次,周训练25次, 最长课时为2—3个小时,最短为45分钟。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 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 笔 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
题 详解》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名校
思路
习题
训练
训练学
知识点
教材
真题
复习
运动 运动员
考生
笔记
书 田麦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识
精华
第章
能力
目录
01 第1章 竞技体育与运 动训练
02
第2章 运动训练的科 学管理
03 第3章 运动员选材
04
第4章 运动训练的基 本原则
05
第5章 运动训练方法 与手段
06
第6章 运动员体能及 其训练
目录
07 第7章 运动员技术能 力及训练 第9章 运动员心理能
09 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 练
08
第8章 运动员战术能 力及其训练
010
第10章 多年训练过 程的计划与组织
目录
011 第11章 运动员年度 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 织
4.1 复习笔记
4.3 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第5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5.2 课后习题详解
5.1 复习笔记
5.3 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第6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6.2 课后习题详解
6.1 复习笔记
6.3 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第7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
7.2 课后习题详解
7.1 复习笔记
7.3 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第8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8.2 课后习题详解
8.1 复习笔记
8.3 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第9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 能及其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2020
-
11
二、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 练计划
(一)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与训练任务
专项提高阶段:成功接受3—5年的基础训练后,“少 年”项目从10—12岁,“成人”项目从14—16岁就进入 了专项提高阶段。4—6年,竞技能力接近或达到高峰,进 入最佳竞技阶段。多参加国内比赛。
20
全年训练次
数
224
24
26
26
370
420
450
全年总时数
224-336
555-740
840-1050
900-1125
6/5/2020
-
10
第三节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1)任务:总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重点是发展协调能力和基 本技能,学习和掌握多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通过这些练习和参加 处级比赛,培养运动员的一般心理品质,发展运动素质。
⑨制定恢复措施;
⑩规划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内容、时间和标准。
控制
6/5/2020
-
4
第二节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
一、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1.运动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长期性要求-素质与技能 2.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阶段性要求-生长发育和竞技能力结构 3.运动员先天遗传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最佳组合的要求
3. 训练不当(过度负荷、损伤)和不良的环境的影响。 4. 由于训练和经济利益、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原因 导致主观努力下降。
5. 训练内容和负荷比例不当。
6/5/2020
-
14
(四)集体项目运动队的结构调整与集团竞技能力 的保持和提高
改善球队成员组织特征,提高球队集团竞 技能力应注意:
6/5/20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
(三)优秀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概念:优秀运动员在多年的训练过程中,常常在专项提高 阶段的训练达到较高水平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 甚至若有下降的现象。
导致高原现象的原因
1. 进入青春期,运动员发育逐步完善,遗传效应减慢 或停止。
2. 习惯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度适应,训练效应自然 减弱。
体能主导类项目
技能主导类项目
1、协调能力,基本运动能力 2、多项基本技术 3、一般心理品质 4、基本运动素质
1、专项运动素质 2、专项技战术 3、专项心理品质 4、训练理论知识
1、专项技战术 2、专项运动素质 3、专项心理品质 4、专项理论知识
1、心理稳定性 2、专项运动素质 3、专项技战术 4、专项理论知识
竞技能力
先天 后天
遗产效应
训练效应 生活效应
6/5/2020
-
5
二、多年训练计划的两个层次和四个阶段
两个层次: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四个阶段:基础训练 专项提高 最佳竞技 竞技保持
6/5/2020
-
6
第三节 多年训练计划
一、 概念
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 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 计与规划。
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把协调能力的训练放在第一位。随着年龄 的增长,逐渐增加运动素质的训练比重。 (2)内容
训练内容的配置,随年龄的增长,按照柔韧—有氧耐力和反应速 度—最大速度和速度力量—最大力量、无氧耐力和力量耐力的顺序进 行。 (3)符合特征与竞赛安排 基础训练10-15岁:前三年提高健康水平发展一般素质,学习跳高技术。
1、心理稳定性 2、专项技战术 3、专项运动素质 4、专项理论知识
6/5/2020
-
负荷特点
循环渐进 留有余地
随年增加 逼近极限
在高水平
保持强度 明显减量
8
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
研究表明,在我国奥运级运动员多年训练全过程平均
年龄为:13.8+ -1.7年;女运动员为:13.5+ -1.1年。 男子难美性项群最长,耐力项目最短。不少运动项目优秀 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出现下降的趋势。
6/5/2020
-
2
1.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
1.1 按时间跨度分类: 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大周期训练计划、 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
1.2 按训练对象的人数分类: 个人训练计划、队组训练计划 (对于青少年而言,尽量采用集体练习的比重)
1.3 按训练任务和内容分类: 体能训练计划、模拟训练计划、赛前训练计划
第十章 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 的计划与组织
6/5/2020
-
1
第一节 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
一、 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包括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训 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活动的实施、训练 过程中的检查与评定以及训练目标的实现。
二、 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与基本内容 1.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 2.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与基本部分
年限 体能主导类
技能主导类
<10
耐力
表现准确性、格斗性
=10
速度性 力量性
>10
表现难美、隔网、同场
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点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6/5/2020
-
9
举重运动员多年训练参数对比表
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
专项提高阶段
最佳竞技阶段 竞技保持阶段
全年训练天
数
224
260
280
300
月训练天数
6/5/2020
-
3
2.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与基本部分
2.1 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①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负荷、竞技能力、运动成绩 准备②确定训练任务;
③划分训练阶段,提出各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
指导④确定实现目标的基本对策; ⑤安排比赛序列;
⑥规划训练负荷的动态变化趋势;
⑦选择训练方法与手段; 实施⑧确定各手段、练习的负荷要求;
最佳竞技阶段:集中进行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在适宜的条件下创造运动成绩。一般持续4—8或更长。多 参加国外比赛。
6/5/2020
-
12
(二)两阶段负荷安排的不同特点
专项提高阶段:较大的负荷。可以是增长式发 展,也可以波浪式发展,有明显的节奏
最佳竞技阶段:逐步达到最大负荷。有明显节 奏。
两阶段不应该绝缘分开,而是有机的联系在一 起。
二、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
以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考虑不同项群训练的特点, 划分如下表:
6/5/2020
-
7
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表
阶段
主要任 务
年限
发展一
基础训练
般 运动能
3-5
力
提高专
专项训练
项 竞技能
4-6
力
创造优
最佳竞技
异成 4-8
绩
努力保
竞技保持
持竞 技水
2-5
平
训练的重点内容及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