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教学实录
《乌鸦喝水》课堂教学实录及观摩课后感想
【 【《乌鸦喝水》课堂教学实录及观摩课后感想《乌鸦喝水》课堂教学实录及观摩课后感想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副校长,全国模范教师,2008 全国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一、与生见面,《乌鸦反哺》导入:课前十分钟1.师:小朋友,咱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乌鸦妈妈老了,没力气捉虫子了。
生:乌鸦妈妈老了,没力气捉虫子了。
(孩子声音很响亮,但是没有把语气说出来。
)师:听得准,说得准。
谁能模仿老师的语气再来说说?生:乌鸦妈妈老了,没力气捉虫子了。
(孩子把“没力气”三个字说得低低的。
)师:你不仅说正确了,还说出了老乌鸦没力气的感觉。
请你再来。
生:乌鸦妈妈老了,没力气捉虫子了。
(孩子不仅把“没力气”三个字说得低低的,还突出“老了”这个词。
)师:大家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说。
生合:乌鸦妈妈老了,没力气捉虫子了。
学生说得有声有色。
师:那谁来帮助老乌鸦呢?再听。
乌鸦妈妈老了,小乌鸦捉虫子给她吃。
生:乌鸦妈妈老了。
学生停住了,说不下去了。
师:别着急,谁来帮助妈妈了?是她的宝宝啊。
生:接着说小乌鸦捉虫子给她吃。
师:真聪明。
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说,再来一次。
生:乌鸦妈妈老了,小乌鸦捉虫子给她吃。
学生一口气把这句话说完整了。
师:我们一起说。
生合:乌鸦妈妈老了,小乌鸦捉虫子给她吃。
师:你们觉得小乌鸦怎么样啊?生:小乌鸦很爱他的妈妈。
生:我还知道他很孝顺。
师:补充得真好,关心长辈就是孝顺的表现。
二、图片激趣,认识乌鸦师:【出示乌鸦的画面】瞧,这就是我们刚才听句里讲到的有孝心的小乌鸦。
大家看看,小乌鸦长得什么样?生:它黑黑的。
师:是啊,乌鸦浑身都长满了乌黑的羽毛。
这“乌”字就是黑的意思,比“鸟”字少一点。
乌鸦 是一种鸟,所以“鸦”是鸟字旁。
【老师边说,边板书“乌鸦”。
】师:谁来和小乌鸦打招呼啊?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学生读词语很响亮,有的学生还说“乌鸦,你好!”师:这堂课,我们继续要学习一则乌鸦的故事,题目是《乌鸦喝水》。
老师边说,边板书“喝水”。
】 小朋友看这个“喝”字。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老人与海鸥》课堂实录
版本: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执教者:山西韩芳整理者: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沿口镇狮子岩小学深海贝壳上课时间:2010年10月19日15:00—15:40(第一会场下午第二节)课前互动:师:同学们,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老师从你们跟我打招呼的过程中,发现你们特别尊重我,但是我也发现你们和我之间还有那么一点点小距离。
是不是啊?生:是。
师:咱们换一种称呼,显得咱们之间更亲近一些好不好?生:好。
师:别害怕,你换一种称呼叫叫我师:来,你。
生:韩老师,你好师:韩老师?你好?距离少了一点点,谁能更亲近一些?生:韩姐姐,你好师:我就喜欢人家这小姑娘,因为啥呢?让我找到了青春的感觉。
青春多好,是不是啊?(观众笑)谁还能换个词?你再称呼称呼我,动动脑筋。
你来说。
生:韩妈妈,您好。
(观众笑)师:这个词呀老师可担当不了,等韩老师成了这个之后,我再跟你打招呼,好吧?同学们,还有,你说。
生:韩阿姨你好。
师:好,来你说吧,小伙子。
生:韩芳老师你真好!师:哎哟,看我们这个小伙子还用了感叹句,我感觉到你和我的关系可不一般。
孩子们和这么多老师一起上过课没有?生:没有。
师:第一次和这么老师上课,我相信心中一定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对吧?谁愿意说出你们刚刚认识的这位大朋友,听听看,你此刻有什么心情?我特别欣赏上课的时候能够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孩子。
因为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人。
你说。
生:我觉得韩老师是非常开朗的人,我上您的课的感觉是心情非常愉快。
师:希望我的课能真正带给你这样的感受。
孩子请坐,谁还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你来说。
生:我发现我们的老师不一样的是,,如果我们老师上课会以老师的身份,而韩老师跟大家像朋友一样。
师:那你上我的课有什么感觉呢?生:我觉得高兴。
师:高兴,还有不同的感觉,刚才我在问旁边那小女孩的时候。
她悄悄地告诉我。
她此刻真实的感受,你说。
生:您非常温柔,和我们拉进了距离,你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师:你还记得刚才你用得什么词说你的心情吗?生:有点紧张。
第八届全国阅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
彭娟
一等奖
第一节《巨人的花园》
西藏
张林军
一等奖
第二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湖南
贾峰
一等奖
第三节《中彩那天》
广东
皮涛
特等奖
第四节《詹天佑》
上海
李碧云
一等奖
第一节《草原》
新疆兵团
薛姣
一等奖
第二节《落花生》
甘肃
张玉栋
特等奖
第三节《蒙娜丽莎之约》(略读)
宁夏
孟峰
特等奖
第四节《小猴脸红了》
吉林
邙心睿
一等奖
江西
易艳丹
一等奖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第二会场现场课获奖名单
第一节《小兵张嘎》
重庆
郭蕾
一等奖
第二节《自然之道》
山东
苏婷
一等奖
第三节《伯牙绝弦》
浙江
罗才军
特等奖
第一节《生命生命》
黑龙江
张安龙
一等奖
第二节《地震中的父与子》
云南
毕雪燕
一等奖
第三节《数星星的孩子》
安徽
张文花
特等奖
第四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湖北
刘进
一等奖
第二节《蜀鄙之僧》
河北
胡瑞兵
一等奖
第三节《画家和牧童》
内蒙古
张丹
特等奖
第四节《天鹅的故事》
宁夏
张金虎
一等奖
第一节《最后一头战象》
北京
张龙
特等奖
第二节《送元二使安西》
陕西
方会通
一等奖
第三节《桥》
海南
崔传统
一等奖
全国第八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教学实录
———————————————————————————————— 作者:
———————————————————————————————— 日期: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赏析
执教: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何 捷
一、课前谈话,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同时渗透语言学习
师:好,孩子们,今天就说到这。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的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上课。
评析:【用“不一样”说话,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对老师来说,应该不算什么“高着”。但是,在说话的过程中,何老师以其特有的幽默和机智,在生成中拓宽话题、打开思路,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眼前)的“不一样”,由说学习环境到说新老师,由说同学到说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逐渐地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匆匆》暗合,使课前谈话看似“闲来之笔”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这不能不说是何老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良策。这样的开局,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和深入奠定的良好的基础。“自由地呼吸”开始了。】
师:为她的善良鼓掌,好样的。(生鼓掌)
生:我以前很不懂事,家长都宠着我,然后来到学校,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我经常欺负同桌,但他很包容我,很大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对同桌)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我谢谢她,至少他以后不会欺负我。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生:朱自清)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散文,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的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播放朗诵音频)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摘录)杨屹校长评课实录(会场一)【杨屹:特级教师,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校长】各位代表大家好,非常珍视能有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来分享我的心得。
两年一度的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是从事语文教学同仁们心中期盼的盛会。
回顾着全国小语会多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思索着上课教师展示的研究成果,不禁想起贾平凹先生的《一只贝》。
一只贝,因痛苦磨制而成长为一种永恒的美丽;一节课,因用心研磨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一位教师,因丰富的磨砺而让生命绽放绚丽的光彩;一群执着教育的人,因对信念的追求与坚守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问题提出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研究主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从以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习;从依据认知规律,进行知识认知,转向帮助掌握主动获取知识,认知未知世界的方法。
问题的提出基于我们多年的研究进程及时代发展需求,是一次语文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变革式探索。
(一)研究进程每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都围绕我们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任务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交流探讨、反思总结,其研究成果已起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里程碑式的作用。
2002年第四届观摩活动,正值课改初期,肩负着将新的课程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的责任,会议研讨主题是:体现先进的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三维整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发课程资源。
2004年第五届观摩活动,正值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实验阶段转入推广阶段的重要时刻。
会议以“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为主题,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创新。
2006年第六届观摩活动,立足语文学科的特性,针对“得意而忘言”的失衡做法,关注“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力图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本期话题: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阅读教学诘问——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观
一
( )溯源 : “ 二 两个传统 ”的惯性与沉淀 是 我 国几 千年 文 言文 教 学 的传统 。文言 文 教学的主要 内容就是将学生不懂 的词 、句 、段 弄懂 讲明 。因此 ,逐字 、逐句 、逐段讲解 ,就成 了传统语 文教学的基本流程 。二是上世纪语文独
学生学得幸谲
孩子 需 要被 视 为 一个完 整 的人 ,诚 如 杜威 所说 ,将家长或教师的 “目的 ”作为儿童生长 的 正当 目标, “ 和农 民不顾环境情况提 出一个农 这 事理想 ,同样荒谬可笑 ”。 孩 子不 是 “ 预备 的 成人 ”, “ 天受苦是为 了明天的幸福 ”这种说 今
期 ),尤 以苏联 专家 的 “ 红领 巾教学法 ”影响最 深 。然而 ,正如赫尔 巴特 主义 由于较 多倾 向约束 和控制 ,使其在美 国的传播也只 能沉淀 下那些理 性成分一样 ,进步主义在 东方更 多创造 的也是肤 浅的形式 ,并未触及东方 的传统深层 。因此 ,我 们至今为止似乎仍然很难跳 出这种深究 、评析 的
1教师 总想把 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盘托 出, . 试 图让学生也达到 自己的理解程度,于是不得不
学习离不开最基 本的语文实践 ,如读书 、写字 、 朗读 、感悟等 ,一堂语文课孩子应该有些实实在
在 的收 获 。
— —
强拉硬拽 ,不得不 “ 灌输 ”;2 教师对 于文本 的 .
“ 精彩 ”常 常一处也不舍得放弃 ,使得教学 内容 过于庞杂,学生 “ 吃得太多 ,消化不 良”。
传 统理 路 。
的,都是人 生不 可重 复的一次性经历 。我们 有责
需要什么 。有一种对 当下语文教学的批评值得重 视: “ 学生上两个 月语文课 ,几乎没什么长进; ’
缺 两个 月语文课 ,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语文
塞上湖城比艺,贺兰山下论教——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侧记
本 期 特 稿
首先登台献教的是来自福建的何捷老师,他执教的 是六年级的 �匆匆� . 本文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 草木枯荣 等自然现象, 引发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对生命价值的 求索 .何老师根据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的事实, 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 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 表达方式, 成为这节课的主要目标 . 学生在课堂上边读边 批注, 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散文的特点, 并初步掌握围绕 自身感受进行 "倾听 , 思考, 对话 " 的学习方法, 教学效果 很好 . 来自河南的王振会老师 执教 人教版二年级的 �称 赞� , 她根据 " 识字写字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 , 制订了第 一课时的三个教学目标: 一是认识 个生字, 会写 "板,
10
" 匆" 字书写时别漏了点; �活见鬼� 执教老师是辽宁的宋 老师, 他根据黑板上的 "鬼" 字甲骨文让大家猜猜这是什 么字, 强调书写时该注意的笔画; 在 " 检查预习 " 阶段, 宋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踉跄 " 这个词语的意思后, 让学生观 察这两个字的书写位置, 然后在课文上端端正正地 " 写上 一遍" ; 广西的刘薇老师执教 �滴水穿石的启示� , 让学生 与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再强调了 "滴" 字的写法; 二年级 的 �称赞� 也突出了 "赞 " 字的书写; 内蒙古的张丹老师执 教二 年级下册的 �画家和牧童� , 在 " 复习 巩固, 书写指 导" 环节时, 采取 "先观察再指导后书写重反馈 " 的教学 方法, 学生经历了 " 指导观 察�� � 教师范写 �� � 学生练 写 �� � 师生点评�� � 再次练写 �� � 展示讲评 " ,可谓指 导精细, 书写落实 . 方法的知识, 是最实用的, 影响也是最深远的. 何捷 老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 让学生 " 用一句话简单地 说说你对朱自清的了解 " , 然后引用余秋雨的名言 "散文, 就是作者与读者的悄声对话与共同思考 " , 带领学生开始 学习课文. 学生在听课文配乐朗读前, 老师要求学生边听 边快速做记号: "凡是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的地方,你都 做上记号." 学生倾听 朗读找句子,沉下心 来读课文.通过思考 , 对话交流,充分展示 个性阅读 ,个性感悟 的成果 . 何老师鼓励 孩子 " 抓关键词 " 去体 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的情感, 倡导 "每一个 孩子 都有自己 的见 解" , 可以 " 读出自 己 的味道 " .最后师生一 起总结出 "品读 " 的方 法, 那就 是 " 倾听, 思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草原》课堂实录一等奖(薛姣)
《草原》课堂实录一等奖(薛姣)版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执教者:新疆兵团薛姣【课前谈话未录下来,故略。
】【上课时间】(师播放歌曲)师:刚才,我们看到了新疆的草原。
这节课,我们跟着作家老舍先生一起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草原。
师:再读一次。
生:草原。
师:你们去过草原吗?谁去过草原?生:去过。
师:请问你第一次去草原感觉怎么样?生:感觉很高兴。
师:那你能不能高兴地读一下这个句子。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还有谁去过。
生:我去过内蒙古的草原,那里的景色非常优美。
但是,我感觉还是没有我想象中那样宽广,不像民谣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样,只能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师:你回答得太棒了,你在课后积累了很多的古诗。
同学们,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他感受到了草原的宽广,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的确,老舍先生见到的草原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美。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自由朗读全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比较难读的词语,要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
师:可以放声朗读。
师:同学们,读完了,哪个字音比较难读,给大家纠正一下。
你画出了哪个词?生:第二自然段的“迂回”。
师:对,他提醒大家注意“迂回”这个词语,还有吗?生:渲染。
生:第一自然段的“勾勒”。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子仔细听,看他读对了没有?好,你来读第一排的三个。
生:新鲜、明朗、渲染。
师:读的真准,第二排谁来读?生:勾勒、低吟、回味。
师:不错,还有第三排,谁来读?生:翠色欲流、一碧千里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请同学们再一次浏览全文,看看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老舍先生游览完内蒙古大草原后的感受。
把它画下来。
请你说。
生:我画的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蒙”,再读一遍。
生:蒙。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老舍先生还想在这里多留片刻,这是为什么呢?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生:第一自然段写了草原的美,所以老舍先生想多留一会儿,草原上的草和景色,还有一些大牛、羊都特别美。
窦桂梅一等奖教学实录
窦桂梅一等奖教学实录作为一名一等奖教学的窦桂梅老师,她非常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在课堂上,她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理解,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这里,我将简要介绍一下窦老师的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窦老师注重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为目的。
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窦老师都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理解作为重要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窦老师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既包括口头传授,也包括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等多种方法。
窦老师特别注重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
窦老师教学内容的设计很实用,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在课程设计方面,窦老师特别注重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提升自己。
四、教学反馈。
窦老师非常注重教学反馈,并且她的反馈非常及时和有效。
在课堂上,窦老师经常会向学生询问他们的看法和想法,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窦老师认为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她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五、总结。
窦桂梅老师以其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成为了教学巨匠,更重要的是她注重学生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她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思考,指导他们实践,帮助他们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桥》教案
-分析写作手法:课文运用了丰富的写作手法,如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等,这些手法对于学生提升写作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口语交际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在课文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老支书精神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老支书的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桥》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中老支书的精神品质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他们能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等角度感受到作者对老支书的敬意。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学习写作手法时,教师可以挑选课文中的经典句子或段落,分析其写作技巧,并让学生模仿练习,如让学生尝试用环境描写来表达人物心情。
-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对话练习,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口语水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在困难面前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课文中老支书的精神品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通过口语表达和肢体语言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参加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课有感
参加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课有感石嘴山市惠农区简泉小学蔡军2010年10月19日——2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宁夏银川体育馆举行的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观摩课。
活动从10月19日上午9:10分正式开始,21日中午12点结束。
共听了来自全国17个不同省份的优秀教师的17节课。
这17位教师的课各有特色、各有风格,但在课堂上不变的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以把握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质量工程的五项标准为设计依据。
同时,我还感受到了“活”的语文课堂,感受到了有“生命”的语文课堂,也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巨大魅力和深广的学文。
总的来说听了他们的课我受益匪浅,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深厚底蕴,如果细心挖掘一定能品味出、体会到语文教学的独特艺术性。
无论是他们的引课、授课、评价语言、教学基本功,还是他们幽默的教学艺术、作业设计等都将指导着我,成为一面照耀我成长的镜子,对于指导今后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授课、学生能力培养等多方面都启示着我努力的方向。
下面我将主要围绕新课导入设计为话题,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与大家共鸣。
导入新课在许多教师看来可有可无,或者说对于指导学生帮助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过去有时我也有过这样的误区。
参加全国第八届教师观摩活动,我意识到自己先前犯了一个错误,实际上课前导课十分关键,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尽早进入角色,利于教师了解学情。
而且导入的到位对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积极性能起到极大地帮助作用。
课前十分钟设计的巧妙、新颖、以旧迎新、有特色对于帮助教学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巧妙地设计有时能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能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有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时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时还能起到以旧引新、循序导入的作用等。
一、话家常、在轻松氛围中导入新课。
课前和学生话话家常、聊聊平时的学习、爱好、生活,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感受到学习语文的轻松、自在。
同时和学生进行沟通,还可以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新接触一个班的同学,不进行课前谈话,直奔主题进行授课,学生还没有准备好进行上课效果是不佳的。
细节处彰显高效——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赏析
教 学 研 究 会 举 办 的全 国第 八 届 青 年 教 师 阅 读 教 学 观 摩 活 动 ,无 论 从 促
以直 人 式 谈 话 ,为 课 文 学 习 作 松 愉 悦 的 氛 围 。从 这 7分 钟 的 课 前
进 语 文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 角 度 , 还 是 铺 垫 为 例 ,让 我 们 一 起 来 欣 赏 一 下 交 流 里 , 我 们 看 到 方 老 师 浓 浓 的 学 对 于 改 进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 提 高 全 民 香 港 吴 霭 筠 老 师 图 画 书 阅读 《 月 》 生 意 识 : 一 段 简 短 的 师 生 相 互 介 绍 星
一
二 、 样 的词 语理解 多
词 语 教 学 ,一 直 是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生 预 习 ,至 于 学 生 已 具 备 什 么 样 节 也 有 穿 插 。 如 方 会 通 老 师 在 处 理 学 的关 注 点 。 词 语 的 正 确 理 解 有 利 的 预 习 习 惯 、 预 习 到 什 么 程 度 参 赛 《 元 二 使 安 西 》 , 是 先 让 学 生 于 学 生 感 受 、 解 课 文 内 容 , 有 利 送 时 就 理 也 教 师 课 前 不 做 了 解 和 要 求 。 为 了 让 对 着 大 屏 幕 , 说 老 师 来 自哪 里 ? 于 积 累 书 面语 言 。 经 有 一 段 时 间 , 说 姓 曾 课 堂 的 氛 围更 轻 松 、 自 由 ; 了 让 字 名 谁 ? 紧 跟 着 又 让 学 生 颇 具 个 性 阅 读 教 学 无 论 是 低 年 级 还 是 高 年 更 为 每 一 个 孩 子 更 能 发 挥 自 己 的 主 体 作 地 介 绍 自 己 ( 次 大 赛 中 有 6位 教 级 , 在 刻 意 回避 词 语 教 学 , 至 是 本 都 甚 用 ;为 了 让 每 一 位 老 师 都 能 建 构 一 师 这 样 处 理 ) 随 后 又 补 充 了 诗 人 王 忽 视 了 字 词 教 学 的 落 实 。在 这 一 次 , 个 民主 、 谐 的师生 关 系 , 前 给予 维 的代 表诗 作及 相关 背 景介 绍 。 和 赛 的 大 赛 中 ,所 有 的课 都 没 有 忽 视 字 每个选 手 宝贵 的 l 0分 钟 , 行 课 前 进 给 陌 生 的 孩 子 上 课 , 课 前 谈 话 词 的 教 学 ,都 不 是 在 抛 开 字 词 教 学 交 流 。综 观这 3 4节 课 , 课 前 谈 话 十 分 重 要 。 但 这 个 谈 话 却 不 是 为 愉 来 进 行 阅 读 教 学 。 细 揣 摩 这 3 其 细 4节 环 节 , 家 又 是 怎 样 有 效 利 用 的 呢 ? 悦 而 愉 悦 , 是 要 和 课 有 联 系 , 拉 课 ,我 发 现 老 师 们 在 加 强 借 助 工 具 大 而 要
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课(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加入了教育事业。
青年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生力军,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育教学实践,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课活动。
本次实践课以“小学语文《草原》”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草原》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团结的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语言表达和课堂调控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草原风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
2. 提问:你们知道草原是什么吗?草原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导入1. 介绍《草原》课文作者:老舍,介绍草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预习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新课讲授1. 理解课文内容(1)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民族团结主题。
2. 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草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草原是美丽的?(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草原生活的乐趣。
(四)巩固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知识。
2. 比较不同版本的《草原》,了解课文的不同解读。
(五)课堂小结1. 总结《草原》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1. 课后阅读《草原》全文,体会草原风光和民族团结的主题。
2. 撰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实践课,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 对课文内容的解读不够深入,未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
2. 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高,部分环节出现时间紧张的情况。
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实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实录篇一: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精选一】七月流火,在湘江边上岳麓山下的长沙市举行的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于7月2628日三天中圆满完成初中语文赛课,我们听了18节课,加上余映潮老师的读报示范课,我们一共听了19节语文课个中收获,其中的观察、交流、思考、碰撞,倘若任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悄悄流逝掉,那可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因此,我亲自敲击键盘,整理出我的现场部分录音,与大家共享一下在整理录音的过程中,我对专家或课堂的细节之处(主要是语言)在反复推敲确定不会改变其原意的基础上,做了很多的微调,不会影响大家的阅读【专家评课】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现场录音整理: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孙旺)第一个竞赛单元(7月26日上午)1.名师示范课:《语文报》读报课执教者: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2.《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执教者:湖北荆州市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李良永3.《最后一课》执教者: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康健评课专家:赵福楼(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语文特级教师)首先,余映潮老师读报课给我的三点启示第一,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思想;第二,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课堂应该追求简约化;第三,优秀教师的有效率的教学应该体现教方法这三点如果概括起来的话就是三个词,“有思想”、“简约化”、“教方法”我只谈几点关于“有思想”的问题名家上课,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多学生还有可能很多的听课教师就能洞悉他的教学意图,就是说,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读一份报纸,要让学生有所得那么,怎么落实这个目标和任务呢?显然,它面临的第一个备课的考验就是读报的课跟读课文的课两者是不同的,读课文的课题是明确的,课文的文本是(相对)单一的,因此其主题探究是清晰化的,但读报课,报纸内容量之多(有很多篇文章),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怎么提供话题,怎么欣赏文本;如果是我们往常教课文的方法,还追求教意义的话,你会发现报纸中的意义容量是非常多的,因此很难体现教意义,最佳落实的点是教方法怎么读、读的过程中怎么样习得方法,这样的意图在余映潮老师的课堂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优秀语文教师,因此,我们也应该更多的向前辈的语文教师、学者学习,去传承他们的思想其次,我想跟今天执教赛课的两位青年教师谈三点认识第一点认识,青年教师怎样追求教学技术的成熟,而至于发展自己的教育技术;我想,今天参赛的老师都是经过各省竞赛遴选出来的教师,因此他们都是会教课的教师然而,当我用教学技术的眼光去评判两节课的话,却发现这些教师在教学技术的运用上都有不太成熟的地方,可能离教学艺术的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因为他们正处于发展中,我就要用挑剔的眼光说说他们的不足了举个例子来说,可能参赛的老师很注意课堂中的“冷”和“热”(冷场和热场的问题),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事先没有读课文,因此这节课应该教的是文本的初读课初读课文,应该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读书,此时课堂的场面是处于“冷场”的状态;学生读书之后,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带动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此时,课堂气氛才慢慢由冷转热一个合理的课堂应该是先冷后热的,它不能回避学生独立自学但是,在有的教学环节,学生自学时有的老师的课堂安排是不尽合理的,因为我们知道,默读的时候人的思维活动是最为活跃的,因此在默读的时候一般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或者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来进行组织,也就是给出让学生5分钟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给出思考题,一定要给出任务,否则这个默读就往往指向不清,缺乏阅读效率,这是大家关注到的第一个教学细节第二个细节,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问答之中,我们也会发现有冷场的时候,即教师提问之后学生没有进一步“接答”,课堂迅速出现了冷场,原因何在?因为有的教师可能没有思考过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应该是怎样的从学习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学习应该是三步:第一步,自己读,即自学;第二步,自学之后跟附近同学做同伴交流,现在我们把它叫做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步,在大课堂中与教师一起进行互动交流如果我们的问题出来之后,不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就迅速地说:“好,你们小组讨论讨论”我们就会发现他们讨论不起来,其实学生课堂此时的不活跃跟老师的教学处理不当是有密切关系的——我们教师在追求教学技术发展方面,应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第二点认识,谈谈关于教学要根植于文本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学要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大家就执教赛课的教师对于文本的深刻解读都感到不满意原因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阅读肤浅化的问题非常普遍,原因在于:一是,教学处理的方式基本上采用的是问答式此时,有两个问题是共同存在的:(1)要么是教师的提问很随意,教师的设问都是一般化的问题,比如说“好不好啊?”“你们读懂了吗?”“写了什么内容啊?”等等,所有语文课堂都会这么问,因此他对这篇课文的认识缺乏新鲜感,他就没有办法激励学生深入探究,“学生答问意识不强”跟“教师提问缺乏讲究”是有关系的举个例子,我也是第一次读到《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我读文章时,第一个问题就是:“这篇演说不同于一般的悼词,也就是文章中看不到悲伤,看不到爱怜,看不到怀念,这种在一般的悼词中弥散的情绪是没有的;反过来,它却是温馨优美的,甚至还带着点儿淡淡的喜悦——这是超乎我们的想象力的”因此,我当时就想,这篇文章不悲伤,不伤感,不怀念,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思考会引导我们对文章进行深刻的解读再说了,文章开头一再强调“我是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的”,意味着演说者左拉不是作为同行、同道来讲话,为什么呢?如果我们对之把握深刻的话,也许到后面我们去解读“兄弟”词汇的时候,我们就会认识到这篇文章不是一篇写私情的文章,它强调的是从文学传承的高度来表达对莫泊桑文学作品所传达的健康气息的赞美,它的人性之美,它的完美如其人,我们喜欢莫泊桑文学作品的同时也喜欢他的为人因此,本文包含着的很多很深刻的内容,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去关注它(2)问答式教学中,问答的数量过多,教师问学生答,即问即答,追求问答的频率,很多老师考虑的是“热场”的问题,“我得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啊”,甚至还出现“接答”,即教师给出前半句学生接下去说后面的一个词,这种强调“短、平、快”的问答,在我们的语文课中比较普遍在这样的问答中,学生只能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他们不会进入比较深刻的思考状态的因此,这种教学无法深入文本,文本解读的肤浅性就必然客观地存在了二是,教师自己对文本的把握不够深刻或者不够深入的话,或者说不能进入那种很动情的情境中的话,我们很多的铺设是出不来效果的比如《最后一课》,小说最后(高潮和结局部分),韩麦尔先生在即将下课的时刻,他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他此时此刻最不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他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在小说中都有具体的体现:他最不想说的是“放学了”“同学们走吧”,两句话中间用破折号连接,这两句话之间是一种动作的凝滞、语言长时间的空白(赵福楼老师现场示范朗读),是高度伤感的凝练;而他此时此刻最想说的话是“法兰西万岁”(赵福楼老师现场示范朗读)这里是很长时间很丰富的情感爆发,是伤感、饱满、慷慨,因为前面有动作铺陈;此时,他是用手用粉笔在黑板上用力地写上这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他用了多少力气呢?他写完这两个字他就没力气了,“头靠在黑板上”说明他用尽了所有的生命的力气,他是在用生命呐喊这两个字,他的呐喊是在这样的行为中包含着的这种文本的深刻感受,如果我们老师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深刻,在朗读这里的句子的时候,学生就不能随老师的指引进入深痛的感觉之中——以上两个问题都可能有害于我们对文本的解读第三个认识,关于教学自然状态的问题我们的比赛是借班上课,是特殊环境下的特殊课,我们的上课老师容易背着很重的心理负担,对课堂有着过高的期望值,由于过高的期望值,融进了自己过多的东西之后,就很容易有害于怎么上课、在上课过程中跟学生构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等问题了,我们就会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得比较紧张,在教学语言上和动作上都跟正常状态不吻合比如,从声调上来看,这些教师都是在哪里大声地呐喊着上课,为什么呀?他看着台下那么多听课的老师他紧张,他害怕大家听不到,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时应该是比较轻声地组织着说话,而上课的老师都是在大声地呐喊着“同学们,这样好不好啊?!”这完全可以看得出这些老师很紧张还有,就是有些行为是很不得当的,比如,我们要对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进行评说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准备一下”,用一个词对课文中的两个人物来评价“当我看到此处时,我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对这两个人物都要进行评说的话,学生消耗的时间成本要扩大还有,针对这两个人物进行评述,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么讨论呢?你是两个人物共同讨论,还是一个一个人物的讨论,这就是老师自己给自己出了个大难题啊当然,老师比较聪明,着重于一个人物进行评说,但对学生而言存在着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对两个人物的评说,时间是不够充分的,这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比如说,“请同学们一起来评价韩麦尔先生,用一个词来评价”,在学习行为结束之后总结一下学习方法“我们刚才使用什么方法来探究、发现韩麦尔先生的行为特征及其行为表现的”,在掌握了方法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小弗朗士的性格特征,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较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由“教”而“不教”是我们一贯的教学主张教学中,教师的处理过程欠妥当,如果我们来将它们全面铺开的话,基本上是这样的:第一个过程,布置任务;第二个过程,学生自读;第三个过程,小组交流;第四个过程,集体讨论,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的安排,消耗时间非常大;而且,讨论又是散点讨论,你要不断地点评学生的发言,而学生发现课文时一会要到前面去找一会要到后面去找,把文章的思路完全打乱了,讨论也是分散的在散点阅读的状态下,要想让学生构建课堂学习和认知的完整体系的话,是非常困难的“消耗时间非常大”和“散点阅读”两个原因使得课堂上大的讨论环节需要更充分的时间,时间不够就讨论不充分,就只能匆匆走过场,结果是结论似乎出来了,但感觉总是“不到位”,我们非常希望看到的效果怎么就没有出来呢?原因就在于此——希望所有青年教师关注教学技术专业发展的成熟篇二: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课堂教学实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阅读教学的“深度设计”之辩
一
பைடு நூலகம்首 以助 理解 , 引辛 弃疾 的《 菩 萨
要 从 三 个 方 面 人 手 :一 是 整 体 感 蛮 ・ 书 江 西 造 口壁 》 是 否 会 更 好 一 耿: 《 水龙 吟》设 计 的第 二个
“ 深 度设计 ”的总体 原 则是 : 悟感 情基 调 ; 二是 理清行 文 思路 ; 些?
所 以说 , 只 有 讲 究 整 感 受 来 看 ,学 生 对 这 首 词 中 作 者 许 :你 反 对 目前 语 文 阅 读 教 解 文 本 内 容 。 学领域“ 环节过多” 的 问题 , 我 也 体 性 ,才 不 至 于 将 一 篇 篇 美 文 肢 的感 情 把 握 还 不 是 很 到 位 。 究 其
浅 。” 作 为教 师 , 我们也 要拒 绝肤 发 一 下 吗 ?
浅 的 教 学 。如 何 通 过 课 堂 教 给 学
放 在 一 起 作 比 较 来 加 深 对 词 作 思
耿: 课 堂 的形式 简单 , 并 不 代 想 情 感 的 理 解 是 否 会 收 获 好 的 比
生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培 养 他 们 分 表 着 内 容 空 洞 , 这 就 需 要 巧 妙 的 较 效 果 ? 这 “ 整 体性 ” 背 后 的深 度
简 约 而 不 简 单 。简 约 指 的 是 在 形 三 是 找 出 核 心 问 题 。 例 如教 学《 水
式上 应该 简 明扼要 。 一般来 说 , 一 龙 吟 ・ 登 建 康 赏 心 亭 》,我 设 计 了 和 第 三 个 环 节 之 间 是 一 种 递 进 关
节 课 的 主 体 环节 不 宜 超 过 三个 。 “ 浅 味~ 品味一 深 味”三 个环 节 : 系 。 第 三 个 环 节 是 在 第 二 个 环 节
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教学实录
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一:《如何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引言: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主动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本实录将分享一些如何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的实用技巧和策略。
正文:一、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1. 创造舒适的阅读环境,保障学生专注。
2. 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 鼓励学生组织阅读小组,分享阅读心得和交流想法。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1.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有趣的阅读片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选择与自己兴趣相关的阅读材料。
3. 在课堂中进行阅读推荐,分享书籍或文章的精彩内容。
三、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1.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看法和观点。
2. 提问学生针对阅读内容展开思考,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阅读材料中的问题展开辩论。
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1. 针对重要的阅读材料,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
2. 给予学生一些阅读任务,要求他们对细节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引导学生挖掘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成果1. 鼓励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和口头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2. 组织阅读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精心挑选的阅读材料。
3. 鼓励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资源给其他同学,扩大阅读的影响力。
结束语:通过上述的教学实录,我们希望能够引导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并培养他们持续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成长。
实践证明,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运用有效的引导方法,我们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杨屹校长评课
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杨屹校长评课两年一度的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是从事语文教学同仁们心中期盼的盛会。
回顾着全国小语会多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思索着上课教师展示的研究成果,不禁想起贾平凹先生的《一只贝》。
一只贝,因痛苦磨制而成长为一种永恒的美丽;一节课,因用心研磨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一位教师,因丰富的磨砺而让生命绽放绚丽的光彩;一群执着教育的人,因对信念的追求与坚守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问题提出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研究主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从以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习;从依据认知规律,进行知识认知,转向帮助掌握主动获取知识,认知未知世界的方法。
问题的提出基于我们多年的研究进程及时代发展需求,是一次语文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变革式探索。
(一)研究进程每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都围绕我们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任务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交流探讨、反思总结,其研究成果已起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里程碑式的作用。
2002年第四届观摩活动,正值课改初期,肩负着将新的课程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的责任,会议研讨主题是:体现先进的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三维整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发课程资源。
2004年第五届观摩活动,正值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实验阶段转入推广阶段的重要时刻。
会议以“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为主题,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创新。
2006年第六届观摩活动,立足语文学科的特性,针对“得意而忘言”的失衡做法,关注“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力图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2008年第七届观摩活动,继续关注语文本体的回归,将“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确定为研讨主题。
在研究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历程中,我们共同迎来了本次研讨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课堂实录赏析执教: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何捷一、课前谈话,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同时渗透语言学习师:孩子们,课前十分钟,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要谈话。
说到谈话,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请大家造句,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
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不一样。
说说我吧。
(生:您——)说到“您”,是个懂礼貌的孩子,给他掌声。
(学生鼓掌)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笑声),谢谢。
你非常敏锐的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
再请你,你直勾勾的盯着我,又有什么新发现?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
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
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
师:哇,不错,谢谢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
生:老师,你不一样,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会弹钢琴,还会吹葫芦丝。
师:一生下来就会吗?生:不是,是音乐课学习的。
师:是呀,过去不会,现在会。
真不一样,掌声鼓励。
今天这节课呀,你觉得他说得好,就自发掌声鼓励,好吗?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同学们用心地去听,还有哪些不一样?说说你的班上的“死党”,是谁?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请你不要潜伏了(笑声)。
请你站起来。
(小猴同学站起)生:他特别搞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不一样,像个伟人。
师:小猴同学,你也说说她的不一样。
生:她比较善良。
师:请坐,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都说同桌是冤家,说说你的同桌。
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
师(问同桌):前面来个表扬,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你承受得住吗?(生:我承受不住。
)我来给你撑撑腰鼓鼓劲。
来,你也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
你承受得住吗?(生:承受得住。
)你还能承受得住,你的承受感都比咱们强。
(全场笑)生:我的同桌不一样,他可爱唠叨了。
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是劳动委员吧?生:不是,他从小爱唠叨。
师:长大后一定是个好妈妈,大家会听吗?(学生自发鼓掌)现在增加点难度,说说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将来的你,这三个阶段会有什么不一样,会说吗?生:我以前是小孩子,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现在我长大了,也变成大哥哥了。
(师:你也想欺负别人了?)不,我现在长大了,我特别想保护那些小同学。
师:为她的善良鼓掌,好样的。
(生鼓掌)生:我以前很不懂事,家长都宠着我,然后来到学校,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
我在学校就很霸道。
我经常欺负同桌,但他很包容我,很大度,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绅士风度。
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对同桌)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我谢谢她,至少他以后不会欺负我。
师:好,孩子们,今天就说到这。
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的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
好,上课。
评析:【用“不一样”说话,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对老师来说,应该不算什么“高着”。
但是,在说话的过程中,何老师以其特有的幽默和机智,在生成中拓宽话题、打开思路,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眼前)的“不一样”,由说学习环境到说新老师,由说同学到说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逐渐地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匆匆》暗合,使课前谈话看似“闲来之笔”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
这不能不说是何老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良策。
这样的开局,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和深入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自由地呼吸”开始了。
】二、初读,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披文会意评析:【面对六年级的学生,面对学生第一次接触“大家”散文,怎么把学生“带到高速路入口”,让学生自己在“高速路”上奔驰?何老师牢牢把握“方向盘”——读书、有思考地读书,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在简洁的入题、了解作者之后,拎出“散文”、提出“对话”、要求“倾听”和“思考”,可谓独出心裁。
请看教学片段。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生:朱自清)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
)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
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散文,对话,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
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
注意听的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
看看谁最善于倾听。
(播放朗诵音频)【点评:播放著名艺术家孙道临的朗诵,既是一种氛围的营造,又是倾听能力的考察,所以何老师对听的要求非常明确,边听边做记号、边听边思考。
善听者亦善读。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这句话中感受到匆匆。
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生:“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生:我从第二自然段(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我从问句:“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
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你关注了细节,了不起!生:“我掩着面叹息,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生:我从第四自然段。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
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这样的感觉。
师:一个词就能让你有感受。
生:我想说的第一自然段三个“再”,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
师: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真不简单。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第四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的飞快。
[点评:学生听完之后做什么?何老师很巧妙地把学生的“感受”与文章的语言文字紧密地联系起来,说感受读文章、读文章说感受;其次,通过老师恰如其分的点拨,让学生关注到字、词、句,力求把“感受”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中,因文生感,而不是空发议论;第三,巧妙地“骗”学生读书,多读、读好。
]师:好孩子。
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
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
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
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
大家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
(鼓掌)【初读散文,要不要了解散文的特点、要不要认识散文的形式?如果要,怎么样体现“那个年段”特点?何老师这一笔虽不是“浓墨重彩”,但是“画龙点睛”,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意无意地、朦胧而又具体地感受“形散神聚”】。
三、品读,静下心、凝聚力、潜入文,读思议练学语言【阅读教学,学生得静下心来,集中精力,潜入语言文字中,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即读书、思考、质疑、批注笔记等等,才能真有所得(包括有所疑、有所惑);非得抓住重点或关键词句、语段,反复琢磨、推敲,才能得得更扎实、更可迁移运用。
个体有所得还不够,还要与同学分享、讨论;还要得到老师的点拨、指导,才能得得更深刻,化为自己的“血肉”。
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方可提升语文素养。
何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环节,铆足了劲,让学生牢牢锁定在语言学习上。
请看教学片段。
】师:倾听之后,我请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一边读一边思考,争取读懂一到两处,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
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要求大家不装样子,真读。
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老师静静地关注)好孩子,抬起头,整整五分钟匆匆而过。
当你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相信你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能和作者对话了。
我们先以第一段为例,看看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羡慕这些能失而复得的花草,它们的时光可以重新再来,而作者心中有无数的问号,为什么自己的时间匆匆而过?师:是啊,在羡慕之余有无限感慨。
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读出来吗?孩子们注意,如果他能读出这种感受就给他掌声。
生读第一自然段。
(自发鼓掌)[点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真“对话”是心灵相遇、相通、相知的。
学生在沉入语言文字与作者(文本)心灵相遇、相通后,产生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此为第一层;到此还不够,还要把这种感受“融入”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因文生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便有“相知”的味道了,这才是阅读教学之“阅读”。
]师:就这段,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生:世间万物都能重新来过,但是时间不可以,作者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
生:“一去不复返”这个词我能看出时间不能回来了。
师:这个孩子了不起,他不但读出了味道,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读书方法,抓关键词来感受。
(生读)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各读各的。
(学生自由读文。
)[点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是一个个独特的“这个”,因此,我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理解、他的思考不能代替我的头脑。
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前提是教师要为学生生成、表达“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时间和空间。
何老师在赞许第一位学生的感受之后,立即推进“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于是,不同的“朱自清”出现了。
其次,何老师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由品语段到品关键词,为学生进一步、自主品读提供借鉴。
诚如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所期待的:阅读教学“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师:好孩子,真会读书,当你用心倾听了作者的对话,和作者一起思考后,你突然发现,作者在和你对话了,你能听懂作者要说的话了,这就是一种品读散文的方法。
咱们继续往下品吧。
再用几分钟,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品一品,之后咱们再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