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答谢中书书承天寺学案Word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范文三篇天气晴朗的夜晚最适合夜游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注重整体感知。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参考注释和工具书,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

2.注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环节。

过程与方法1.诵读,体味语言的自然美,学习写景的技巧。

2.从叙事写景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答谢中书书》: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记承天寺夜游》:培养豁达宽广的胸襟。

【重点和难点】重点:整体感知作品内容,领悟作者发现美、欣赏美的情怀。

难点:反复诵读,体味语言之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课外资料延伸法【课前准备】陶弘景及苏轼的生平资料、承天寺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对于祖国的秀美山川,无数位文人在赞羡的同时,也作了大量的描写,但用书信这一文体进行描摹并且成为名篇的却并不多。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用书信文体写的《答谢中书书》,从中感受他所描绘的山川之美。

二、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人。

幼有异慧,年四五岁即以荻为笔在灰中学书,读书万卷,未及弱冠,齐高帝即引为诸王侍读。

后隐居于句容茅山,自号华阳隐居。

因梁武帝早年与之游,即位后,逢有朝廷吉凶征兆等大事,常前去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

好神仙之术,爱山水。

著作甚多,大都亡佚,诗文今传《陶隐居集》辑本一卷。

三、文本链接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因政局动荡,社会混浊,他遁逊山林,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所以他在《答谢中书书》中以描画山水昭示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四、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

2.范读课文。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和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两篇文章的生字词及其释义。

2. 理解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如诗词的韵律、成语的运用等。

2. 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文本魅力。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2)分组讨论,总结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解析文本内容。

(2)分析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两篇文章的异同。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挑选优秀习作进行展示和点评。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优秀文章,提高语文素养。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两篇课文。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文本内容为例,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短文两篇导学案主备人王爱芹《答谢中书书》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4、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资料链接:1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作品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

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

古代文人们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这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三、预习自测1、《答谢中书书》加点的“书”意为,“答谢中书书”即。

2.读准字音:西日欲tuí()沉鳞jìng()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四、读课文看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3、【解释下列词语】(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4)夕日欲颓..之仙都:..:(5)实是欲界(6)沉鳞..:(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康乐4、翻译句子:(1)、实是欲界之仙都。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五、赏析写景,体验感情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字点名全文的中心。

2、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景有何特点?又是怎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山川之美的?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 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末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文写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教学目标1、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2、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完整word版)三峡_答谢中书书_记承天寺夜游(期末复习_含答案)

(完整word版)三峡_答谢中书书_记承天寺夜游(期末复习_含答案)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解释下列词语:亭午:夜分:曦:襄:沿:溯:奔:疾:素湍:回清:绝巘:飞漱:清荣峻茂:晴初:霜旦:属引:二、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属.引凄异()自.非亭午夜分( ) 属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沿溯阻绝.( )绝绝.山献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三、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四.理解填空:1。

文中描写三峡全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语句侧重突出三峡两岸山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2.文中从侧面突出三峡两岸山峰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2段从侧面写出三峡夏水湍急的语句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3段中表明作者对“春冬之时”的三峡的总印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问题探究1.三峡的景色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2.第二段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的水势?突出了江水怎样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一语句,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早发白帝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句。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简介《答谢中书书》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篇颂扬忠诚、感恩报恩的诗篇,是唐代韵文的精品之一。

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情感是饱含感恩的,它表达了作者对赋予自己职位和机会的皇帝和中书舍人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监察工作的忠诚和责任。

整篇诗文构思严密,语言优美,每一个字字句句都寄托着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感。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将诗歌中的情感贯穿全文,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杜甫“感天动地”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杜甫的《答谢中书书》,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和忠诚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1)带领学生共同欣赏《答谢中书书》,让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情感、结构、韵律等。

(2)让学生回顾自己在生活中所受到过的好处和帮助,让他们思考一下是否有人值得他们感恩。

(3)带领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了解古诗的构思方法,感受其中的情感升华。

(4)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写一篇自己心中的谢恩文。

教学评估(1)口头表述诗文的情感、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理解。

(2)书写自己心中的谢恩文,从字句、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估。

(3)书面作业,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对比分析古代与现代感恩之情的表达。

记承天寺夜游简介《记承天寺夜游》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篇叙事诗,以“比旧”手法写下了自己的夜游体验,形象地描绘了承天寺在夜晚的美丽景色。

内容分析这首诗的表现形式比较朴素,但是它却可以让读者肉眼所见到的承天寺之夜在文学形象中得到重新诠释。

诗歌中作者对承天寺的描述非常真实,古朴的建筑、朦胧的月光、悠悠的钟声使人感到精神上的安静和身心上的放松。

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幽默风趣,并通过艺术手法,用形象的词句将景物描绘得十分生动,让读者仿佛亲身体验了这一美景。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白居易的《记承天寺夜游》,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且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1)带领学生欣赏一段承天寺的图片或者从网络上寻找夜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承天寺的美丽夜景。

第11课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教师版)

第11课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教师版)

第11课《短文二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字词。

2.了解古代山水类文章的特点,学习写景方法,欣赏语言之美。

3.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坚守自我、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1.学习写景方法,欣赏语言之美。

2.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坚守自我、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陶弘景 (456-536) ,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 (今江苏南京) 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苏轼(1037一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

与父苏泡、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石钟山记》《题西林壁》《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等2.文题解读怎么理解《答谢中书书》这个题目?“答”:回复,答谢;“谢中书”是人名,即谢征(谢徵),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人,曾任中书舍人,故称“谢中书”;“书”: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

它的文学功能多样,可抒情,可写景;可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谈论政事;还可以勉励后学等。

文题点明文章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3.写作背景《答谢中书书》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隐居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短文两篇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师生3456782019-08-08短文两篇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师生3456782019-08-08短文两篇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师生3456782019-08-08短文两篇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教师激趣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篇幅短小、文字简介,但传诵千古的名篇。

分别是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现在让我们去探究一下它们能流传千古的原因吧。

二、讨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1. 这篇课文是什么文体?(文言文)作为文言文,哪些内容是必学的?学习顺序又是什么?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再由教师抽代表发言。

教师说说自己的理解:文言文言,自然有“文”有“言”。

因此学习内容有两个,文和言。

学习顺序应是先“文”后“言”,因为字词句的意识正确理解了,才能顺利地学习它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

2. 教师介绍学习方法:因为这两篇文言文比较浅易,就采用自主诵读、自主梳理的学习方法。

三、一读,梳理“言”的字词音义1. 以字词的音义为对象,把课文认真研习一遍;注意每一个注解,并随时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遇到不能解决的字词做上记号。

时间10分钟左右。

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若讨论中仍有疑惑,则由教师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将测试题通过多媒体亮出,要求解释下列括号前的字词音义,全体学生一起说,不当旁观者。

下面是样例:题1:字词读音夕阳欲颓(tui)/藻(zao)荇(xing)交横题2:字词意义答谢中书书(回···信)/五色交辉(交相辉映)四、二读,梳理“言”的句子意义1. 对照字词注释,试着翻译全文;要以直译为主,典故等无法直译时才用意译;语句不同时可适当加字词,但要用括号标示;遇到不能翻译的做上记号。

时间8分钟左右。

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若讨论中仍有疑惑,则由教师说说自己的理解。

最后教师检测。

教师将翻译题通过多媒体亮出,全体学生一起说,不当旁观者。

学生说过后,教师再说一遍,并随时介绍翻译方法和技巧。

下面是样例:题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们)共同谈起(和赞叹)(的)。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两篇文章的文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得失,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两篇文章。

(2)理解并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3)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文中意境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古文学习的情境。

(2)简介《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篇文章,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停顿。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僻字词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式。

(2)分析两篇文章的主题和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梳理。

(2)详细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

5. 课堂练习:(1)根据课堂讲解,学生进行古文翻译练习。

(2)选取课后习题,进行解答练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篇文章。

2. 完成课后习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写一篇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让学生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个学案)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个学案)

夏邑县火店中学·导学案年级:学科:执笔: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导学案编号:班级:学生姓名:小组:课题:课型:课时:教师复备或学生笔记栏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的含义2、背诵课文,体会文中描绘的优美意境以及色彩配合之美。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2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方法:自由品读――合作讨论――探究提升教学过程:导语: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怀。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很多写山水的诗。

现在大家回顾一下。

教师提示如:《山中杂诗》、《送灵澈上人》、《滁州西涧》、《望庐山瀑布》等诗,这些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又表达了赞美之情。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山水的佳作,看看它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一、预习导航1、读准下列生字,并读熟课文,达到准确、通顺。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沉鳞( )竞跃(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2、文学常识(收集陶弘景和谢中书的有关资料,上课交流)二、学习课文(一)朗读(温馨提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学生自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2、同桌抽读(及时纠正彼此的错误)3、小组自选形式朗读(调动朗读的积极性)(二)掌握重点文言词(生背书下文言词,并检查)1、五色()2、交辉()3、四时()4、歇()5、颓()6、沉鳞()7、欲界()8、与()9、书()(三)学生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自译全文1、(圈画自己不懂的字、词、句)夏邑县火店中学·导学案年级:学科:执笔: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导学案编号:班级:学生姓名:小组:课题:课型:课时:教师复备或学生笔记栏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掌握重点词、句。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背诵课文,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学习重点:学习目标1、3学习难点:学习目标3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方法:自由品读――合作讨论――探究提升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2、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文章字词的梳理。

2、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3、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思想感情。

4、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1、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2、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这两篇文章极其短小精悍,而所蕴涵思想深度却比较深刻。

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从作者个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来领悟文章对中学生来说显得过于苛刻,所以教学上准备以读为方法,以品为重点,以练习为手段。

教学课时:1~2课时《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分析:文章第一句起了引言的作用,看似平常,却给人一种启示:被世人誉为“山中宰相”的作者,对山川之美定有一番独到的见解。

作者所写的是其隐居地——句曲山。

可以想见,这里的山水,作者早已熟谙心中,而凝聚于笔端的定是反复观赏、饱览胜景后的精辟之见。

分析:这三句是写静景,写得形色俱备,精彩纷呈。

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与雄伟,以“见底”表示水之清澈与透明,一仰一俯,视野开阔,山水尽收眼底。

接着移步换景,由清流而写两边的景物。

可写之景物必定多不胜数,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给人以具体的视感:五彩缤纷的石壁,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青翠的竹园。

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斓,足以让人大饱眼福。

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点。

分析:这一句是动态描写。

所写之动态,时有朝暮之分,地有山林水泉之别,可谓多姿多彩,丰富无比。

这里有晨雾将散时的山猿啼叫,林鸟相鸣;有夕阳斜照下清流中的游鱼出没,竞相跳跃。

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这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27课答谢中书书承天寺学案 (1)

27课答谢中书书承天寺学案 (1)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林晓月 2102-11-16学习目标:(1分钟)1、了解作者陶弘景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言语汇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理解文章的主旨3、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背诵并默写全文营造氛围,导入学习:(2分钟)1、导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答谢中书书》2、相关资料: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自学指导(一)根据积累,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5分钟)1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夕日欲tuí()沉鳞jìng()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朗读课文,把握节奏。

(不少于三遍)3、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自学指导(二)(15分钟)调动你所掌握的文言知识,参照注解,自主学习后小组合作交流。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钟)(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4)夕日欲颓()(5)沉鳞竞跃()(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翻译句子:(6分钟)(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翻译全文,小组内补充完善。

(7分钟)自学指导(三)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自主完成。

(7分钟)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其中“”字点明全文的中心。

2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3、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自学指导(四)理解文章内容后,具体分析。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古文。

(2)理解并掌握两篇古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分析并欣赏两篇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篇古文的内容和意义。

(2)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两篇古文的异同之处。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和体会古文中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友谊,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古文。

(2)理解并掌握两篇古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分析并欣赏两篇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对两篇古文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两篇古文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作者会写下这两篇古文?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两篇古文。

(2)学生自主查阅词典,理解并掌握古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两篇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进行小组交流和互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古文中的关键词汇、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包括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感受、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等。

五、教学资源:1. 古文文本:《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林晓月 2102-11-16
学习目标:(1分钟)
1、了解作者陶弘景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言语汇
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背诵并默写全文
营造氛围,导入学习:(2分钟)
1、导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答谢中书书》
2、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自学指导(一)根据积累,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5分钟)
1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夕日欲tuí()沉鳞jìng()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朗读课文,把握节奏。

(不少于三遍)
3、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学指导(二)(15分钟)
调动你所掌握的文言知识,参照注解,自主学习后小组合作交流。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钟)
(1)五色交辉()(2)四时
()俱备
(3)晓雾将歇()(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翻译句子:(6分钟)
(1)山川之美,古来共

(2)青林翠竹,四时俱

(3)夕日欲颓,沉鳞竞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3.翻译全文,小组内补充完善。

(7分钟)
自学指导(三)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自主完成。

(7分钟)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其中“”字点明全文的中心。

2 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
3、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
自学指导(四)理解文章内容后,具体分析。

(15分钟)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6.理清文章层次,概括各层内容。

作业: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林晓月 2012-11-16
学习目标:(1分钟)
1、了解苏轼;积累文言词语;
2、在了解背景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
3、熟读课文,背诵并默写,体会文章的含义及情趣。

(一)营造氛围,导入学习:(1分钟)
这节课就让我们随苏轼去游承天寺,让我们一起“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阐释情怀”—《记承天寺夜游》
(二)相关链接,知识筹备:(3分钟)
1、作者资料: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他擅长诗、词、散文: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今存其诗2700多首,代表了北宋诗的最高成就;在北宋词坛上,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散文方面,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背景资料: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投入监狱,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
事助理官)。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自学指导(一)(12分钟)
相信你自己能独立完成,如果真有疑问,向组内同学请教吧。

1、给加点字注音:
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藻
()荇()交横
竹柏()影也解()衣欲睡积
水空()明
2、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基本读懂课文。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解衣欲睡()(2)欣然起
行()
(3)遂至承天寺()(4)盖竹柏影
也()
(5)相与步于中庭()(6)庭下如积水空明()
(7)念无与为乐者()(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自学指导(二)自主学习,然后组内交流,做到准确,一一对应。

(10分钟)
1、翻译句子: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翻译全文。

自学指导(三)问题探究,自主学习。

(8分钟)
1、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
2、本文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叙事,交代了(
)。

第二层,写景,写了( )的景色。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的感情。

3、叙述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要素?
自学指导(四)集思广益,互助交流。

(10分钟)
1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品意境)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
作业:1.背诵课文。

2做《导航》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检测
1、解释词语
欣然:念:
空明:但:闲人:
2、翻译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填空
正面写月的句子(),
侧面写月的句子()
4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
为。

5、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为:
课内训练巩固
1、用原文填写下列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静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动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作者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所见到的景象是: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部分问题答案参考
三、(二)1、(略) 2、交相辉映;四季;消散;坠落;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参与,这里指欣赏 3、对偶借代、对偶 4、(1)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2)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3)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4)自从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美6、写到的景物: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描绘:从仰望高峰到俯视清流,然后有些流水两边的景物,上下左右都写完后,又描绘了崖壁上五彩缤纷的色彩,这是静景描写;然后“乱”、“竞”两字把猿、鸟、鱼在大自然中怡然自乐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动景描写 7、结尾一句表达出作者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8、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的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9、全文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第二层(从“高峰人云”到“四时俱备”):描写山川中静景之美第三层(从“晓雾将歇”到“沉鳞竞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第四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
10、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部分问题答案参考
三、(三)1、(略) 2、苏轼,子瞻,东坡居士,文忠,北宋
文学家、书画家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豪放词风 3、(略)
4、想要,正要;高兴的样子;于是,就;原来是;共同,一起;清澈透明;考虑,想到;只是
5、①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便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②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叉错杂,原来是竹、柏树的影子
6、①“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叙述;②“……盖竹柏影也”——描写;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
7、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9、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
10、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11、一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二是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