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古诗词赏析之三

合集下载

2023年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整理

2023年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整理

2023年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整理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行香子》表现了苏轼思想消极的方面,但也深刻地反映了他政治生活中的苦闷心情,因其建功立业的雄伟理想封建社会是难以实现的。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篇1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1]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解释:[1]:东汉初年的严子陵,关心刘秀打下天下之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

后人多言其“钓名”。

赏析:本词将水上行舟的“静美”,和时空变化的“动美”结合的非常完善。

语言清丽浅显,意境广渺深邃。

全诗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具有东坡一贯的“人生如梦”思想。

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篇2行香子·述怀宋代:苏轼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非常。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译文夜气清爽,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

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对月,须尽情享受。

名利都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劲。

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受一样短暂。

虽有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无所施展。

姑且借现实中的欢快,忘掉人生的种种苦恼。

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解释⑴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

“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

平韵双调小令。

《词谱》以晁补之词为正格,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另有六十四字、六十八字、六十九字诸体。

⑴尘:尘滓,细小的尘灰渣滓。

⑴非常:古代盛酒器。

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

酒满一分则一帆举,非常为全满。

⑴虚苦:徒劳,无意义的劳苦。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优秀3篇)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优秀3篇)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优秀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3篇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希望能够让您对于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篇一一课时一、导入。

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

欣赏范读。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指名画出停顿。

(3)自读古诗,读正确。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1、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2、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3、明诗意:(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3)理解全诗。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悟诗情:(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

你会怎么诵读?(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6、小结。

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五、拓展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荷花。

2、揭题。

古诗播放,欣赏范读。

二、自主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古诗词赏析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古诗词赏析

【导语】《浣溪沙》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那年春天,徐州发⽣了严重旱灾,作为地⽅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的⽯潭求⾬。

得⾬后,他⼜与百姓同赴⽯潭谢⾬。

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潭谢⾬路上写成的。

下⾯是分享的苏轼《浣溪沙·徐门⽯潭谢⾬道上作五⾸》古诗词赏析。

欢迎阅读! 《浣溪沙·徐门⽯潭谢⾬道上作五⾸》 苏轼 《其⼀》 照⽇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叟聚睢盱。

麋⿅逢⼈虽未惯,猿猱闻⿎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其⼆》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

⽼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村⾹。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

问⾔⾖叶⼏时黄。

《其四》 蔌蔌⾐⼱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古柳卖黄⽠。

酒困路长惟欲睡,⽇⾼⼈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家。

《其五》 软草平莎过⾬新,轻沙⾛马路⽆尘。

何时收拾耦耕⾝。

⽇暖桑⿇光似泼,风来蒿艾⽓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

【创作背景】 这组词是苏轼43岁(1078年)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了严重旱灾,作为地⽅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的⽯潭求⾬。

得⾬后,他⼜与百姓同赴⽯潭谢⾬。

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潭谢⾬路上写成的。

【注释】 1、浣溪沙:词牌名。

2、徐门:⼀作“徐州”。

3、与泗⽔增减清浊相应:指⽯潭的⽔与泗⽔相通,⽔的涨落清浊常常是⼀致的。

4、乌:乌鸦。

5、黄童:黄发⼉童;⽩叟:⽩发⽼⼈;睢盱:喜悦⾼兴的样⼦。

6、麋⿅:⿅类的⼀种。

7、猿猱:猿类的⼀种。

8、旋:⽴即;使君:词⼈⾃称。

9、棘篱:以荆棘围成的篱笆。

10、茜:茜草,此处指代红⾊;罗裙:丝绸裙⼦。

11、收麦社:麦⼦收过之后举⾏的祭神谢恩的活动。

12、乌鸢:乌鸦、⽼鹰;赛神:⽤仪仗⿎乐迎神出妙、周游街巷等活动,称之为塞神。

《念奴娇·赤壁怀古》古诗词原文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古诗词原文赏析

【导语】《念奴娇·⾚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势雄壮。

下⾯是⽆忧考分享的《念奴娇·⾚壁怀古》古诗词原⽂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念奴娇·⾚壁怀古》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如画,⼀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华发, ⼈⽣如梦,⼀尊还酹江⽉。

【注释】 ①⾚壁:指黄州西⾚⿐矶。

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烧⾚壁”之⾚壁传说有五处。

但以黄州⾚⿐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

⼈道是:⼈们传说是。

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

建安三年,⾃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穿空:形容峭壁耸⽴,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

千堆雪:形容很多⽩⾊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乔:周瑜之妻。

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四五岁,⾚壁之战在建安⼗三年,周瑜三⼗四岁,结婚已⼗年。

⾔“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

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

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扇纶⼱:魏、晋时儒雅之⼠的装束。

⽻扇:⽩⽻做成,可⽤作督战指挥的标帜。

纶(guān)⼱:⽤丝带做的便⼱。

灰飞烟灭:形容⽕烧⾚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

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

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扇纶⼱:⼿摇动⽻扇,头戴纶⼱。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

纶⼱: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

(10)樯橹:这⾥代指曹操的⽔军战船。

(11)故国:这⾥指旧地,当年的⾚壁战场。

指古战场。

(12)华发:花⽩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声),花⽩义 (13)⼈⽣:现有版本作⼈间。

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

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

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

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

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

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

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

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

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

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

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

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

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欢快地荡着秋千。

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

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

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苏轼的30句经典古诗词,句句惊艳世人!你最喜欢哪句?年老的千里马即使只能伏在马槽边,仍有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壮志凌云的烈士即使到了晚年,仍有自强不息的进取之心。

于是,便有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轼。

说到苏轼,这位豪放派代表人之一。

他的诗词等作品,影响了我们整个求学生涯,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终生。

而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出身与书香世家,是文学家苏洵之子。

自幼勤奋好学加上极高的天资,因而,21岁中进士,本以为会青云直上,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到贬谪。

一生仕途坎坷。

苏轼的诗词歌赋,具有他独有的艺术风格。

因他将词的题材,由传统表现男女情爱、离愁别绪扩大到更大境界,所以,词风豪迈奔放,慷概激昂的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苏轼的30句经典古诗词,句句惊艳世人!你最喜欢哪句?可以在下方留言。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行后雨二首·其二》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8.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食荔枝》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10.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1.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12.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春景》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赏析苏轼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文化名人,他的诗词作品广为流传,其中《水调歌头》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诗以婉约、细腻、含蓄的笔触描绘了别离之情,情感真挚、扣人心弦。

下面是对苏轼《水调歌头》的赏析。

《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七绝词,它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以望舒的方式叙述了一个离别的场景,情感的表达真实而深入。

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直接揭示了诗人目睹离别之情的现场。

明月作为一个恒久不变的自然现象,与离别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对比。

而“把酒问青天”则意味着诗人对天地万物的呼唤,抒发内心的苦痛和无奈。

随后的几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表达出诗人对离别的困惑和茫然无措。

诗人并不知道眼前的离别是天意还是凡人之事,尤其是对于离别的时间和地点也一无所知。

接下来的几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离别的恐惧之感。

诗人希望通过乘风归去,但又担心琼楼玉宇高处的寒冷,这里寓意着过去的荣华富贵,同时也是对未来的迷茫。

随后的几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通过起舞弄清影,诗人在表达对离别人的思念之余,也展示了自己内心的纵情欢乐。

然而,“何似在人间”则表明诗人认为人间的乐趣和欢愉都无法与天堂相比。

接下来一段描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描绘了远离家园后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眠之夜。

通过对于离别之情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的情感。

最后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对离别之情的总结。

诗人认为离别本就是人生的常态,不应该有恨,而是应该淡然面对。

同时也暗示了悲欢离合的必然性,像是在提醒人们要坦然面对离别的现实。

《水调歌头》通过苏轼婉约细腻的笔触,成功地揭示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情感与心理变化。

这首词不仅流传至今,而且被音乐家改编为歌曲,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婉约、细腻、含蓄的笔触描绘了别离之情,情感真挚、扣人心弦。

古诗词赏析(苏轼 被酒独行)

古诗词赏析(苏轼 被酒独行)

文学赏析——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一、诗歌原文: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其一)苏轼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二、时代背景:本诗作于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当年苏轼六十四岁,已被贬谪儋州(州治在今海南岛儋县)两年。

他身为“罪人”,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

幸得王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南“污池之侧桄榔树下”,筑了五间泥房以居。

他和当地人民有很深的感情。

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好友。

三、诗歌鉴赏:某日,东坡访友,兴致所至,则访遍了自己海南的黎家朋友子云、威、徽、先觉,于是酒醉独自回家。

一路走来半醒半醉,环顾四周尽是竹刺藤梢,虽多次向路边人家询问,但终究还是道路难寻,归程难觅,步步迷离。

突然眼前出现了黑黑的一坨,这不是牛屎嘛,我家就在牛栏之西,沿着这牛矢痕迹不就寻得回家之路了么?诗篇浅易如话,毫不雕琢,“半醒半醉”“竹刺藤梢”,甚至“牛矢”都可以入诗。

诗人以最粗俗、最平常的东西下笔,但读起来不是“俗”而是雅,不是“丑”而是美。

乡间最普通平常的景象,日常最寻常随意的事件,一经诗人之手,便成就了饱含哲思和情感的深刻意境。

试想一下,当年荒蛮的海岛上,竹刺藤草之旁,那位漫步于世界文学之巅的大师,正拖着满身酒气,半醒半醉,衣袖破乱,踌躇迷惘不知回家之路,突然灵机一动,笑到眉梢,低头寻找起黑黑的牛矢,以回到自己牛栏之西的家。

这是多么奇妙。

那可是花甲之年而遭贬谪,到了这还未开垦的荒岛的老人啊。

心中有感诗意起,笔尖之下不是凄凄惨惨戚戚,而是这平常之语;醉酒夜黑路难行,吐露出来的不是对世事的感伤,而是这随和之话,不觉令人心生敬意。

诗歌诗歌,它是诗人心中最本真的歌声,是诗人灵魂的诉说。

确实,天色太晚,路难分辨,家在何方?如果是屈子,可能就是“家在眉山清泉西”“家在洛阳凤楼旁”了。

能把谪贬之所当成家,能沿着牛矢寻觅归路,这要经过多少心灵的跳跃啊。

中考古诗词赏析——1.3水调歌头 苏轼

中考古诗词赏析——1.3水调歌头  苏轼

1.3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赏析:1、主题: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本词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3、词的下片各句都与月有关,请写出作者的思路:见月——怨月——谅月——享月。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很有哲理,对你有何启示?启示我们要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挫折。

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②诗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③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给人以积极乐观的感受。

6、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7、下面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作者于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照着那些彻夜不眠的人,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旅夜书怀古诗词赏析

旅夜书怀古诗词赏析

旅夜书怀古诗词赏析在古代,夜晚常常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它是思考、沉思和表达情感的时刻。

而旅行与夜晚相结合,更能激发出旅人心中的思乡之情和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代诗人往往在夜晚中倾诉他们的心声,而他们的诗作也成为后人怀古悼亡的典范。

本文将从苏轼、李白、杜牧等著名诗人的作品中,选取数首旅夜书怀古诗词进行赏析,以感受古人怀古的真挚情感和对旅途的思考。

1. 苏轼《夜泊船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苏轼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及文化名人,被誉为文坛巨擘。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浓厚的怀旧情感,同时又以独特的笔触和艺术手法展现出自己对旅行的感悟。

《夜泊船上》是苏轼怀古诗词中的一篇佳作。

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洁而朴实地表达了旅人在异地之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夜晚的明月和旅途中的船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心理状态。

苏轼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将个人的思绪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诗中情感流露自然而真挚。

2.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三》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豪放的诗风和奔放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人性的思考。

《月下独酌四首·其三》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更是展现了李白独特的怀古情感。

诗人在夜晚独饮时邀请明月为伴,借影为友,形成唯美的三人饮酒场景,既表达了对明月的倾慕,也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乡的情感。

3.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银砧秋露重,山竹夜茶浓。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杜牧是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婉约细腻而著称,常以流连于岁月变迁中的人们为题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银砧秋露重,山竹夜茶浓”,以典雅的词句描绘了秋夜里的境况,将杜牧独自一人的身影与大自然相融合,意境深远。

他借景抒怀,通过描绘山竹的浓茶和夜晚中的秋露,表达了个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古诗词赏析(苏轼被酒独行)

古诗词赏析(苏轼被酒独行)

文学赏析——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一、诗歌原文: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其一)苏轼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二、时代背景:本诗作于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当年苏轼六十四岁,已被贬谪儋州(州治在今海南岛儋县)两年。

他身为“罪人”,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

幸得王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南“污池之侧桄榔树下”,筑了五间泥房以居。

他和当地人民有很深的感情。

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好友。

三、诗歌鉴赏:某日,东坡访友,兴致所至,则访遍了自己海南的黎家朋友子云、威、徽、先觉,于是酒醉独自回家。

一路走来半醒半醉,环顾四周尽是竹刺藤梢,虽多次向路边人家询问,但终究还是道路难寻,归程难觅,步步迷离。

突然眼前出现了黑黑的一坨,这不是牛屎嘛,我家就在牛栏之西,沿着这牛矢痕迹不就寻得回家之路了么?诗篇浅易如话,毫不雕琢,“半醒半醉”“竹刺藤梢”,甚至“牛矢”都可以入诗。

诗人以最粗俗、最平常的东西下笔,但读起来不是“俗”而是雅,不是“丑”而是美。

乡间最普通平常的景象,日常最寻常随意的事件,一经诗人之手,便成就了饱含哲思和情感的深刻意境。

试想一下,当年荒蛮的海岛上,竹刺藤草之旁,那位漫步于世界文学之巅的大师,正拖着满身酒气,半醒半醉,衣袖破乱,踌躇迷惘不知回家之路,突然灵机一动,笑到眉梢,低头寻找起黑黑的牛矢,以回到自己牛栏之西的家。

这是多么奇妙。

那可是花甲之年而遭贬谪,到了这还未开垦的荒岛的老人啊。

心中有感诗意起,笔尖之下不是凄凄惨惨戚戚,而是这平常之语;醉酒夜黑路难行,吐露出来的不是对世事的感伤,而是这随和之话,不觉令人心生敬意。

诗歌诗歌,它是诗人心中最本真的歌声,是诗人灵魂的诉说。

确实,天色太晚,路难分辨,家在何方?如果是屈子,可能就是“家在眉山清泉西”“家在洛阳凤楼旁”了。

能把谪贬之所当成家,能沿着牛矢寻觅归路,这要经过多少心灵的跳跃啊。

赤壁怀古苏轼古诗鉴赏

赤壁怀古苏轼古诗鉴赏

赏析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本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心情。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

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

"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

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

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

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

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

开头五句写赤壁战争。

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

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

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

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苏轼古诗赏析

苏轼古诗赏析

苏轼古诗赏析苏轼古诗赏析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苏轼居士”,世人称其为“苏苏轼”。

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文、书法、绘画,无一不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造诣杰出的大家之一。

以下是苏轼古诗鉴赏,欢迎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鉴赏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鉴赏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

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

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

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

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解析版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

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赏析】词人由中秋明月展开联想和思考,抒发了自己由心情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词的上阕开头四句发出了“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

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古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古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古诗词赏析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古诗词更是瑰宝中的瑰宝。

《水调歌头》这首古诗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代表之作,今天我们就来一同赏析这首美妙的古诗词。

《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北宋时期创作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内心的深沉和感慨。

这首诗以北国风光为背景,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为线索,贯穿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

首先,诗的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直接勾勒出作者对世事无常的疑问,也透露出对人生苦痛的思考。

明月象征着宇宙永恒的运行,而人生却是短暂而无常的。

作者通过把酒问青天的形式,表达了对天地万物的追问和自我反思。

接着,诗中描绘了北国的风景,“天上人间”,犹如画卷一般展开在我们眼前。

苏轼以巧妙的语言描述了北国雄奇的山川、广阔的河流和青山绿水,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尤其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北国山川的壮丽景色。

这些描绘不仅给人留下美好的视觉印象,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则更多地关注了苏轼个人的情感。

他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形式,将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这两句诗直接揭示了苏轼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

西湖象征着宁静和恬淡,而西子则代表着美丽和雅致。

苏轼以此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自己内心追求的宽慰。

总的来说,《水调歌头》这首古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他以清新自然的意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抒发了自己对世事无常、对美好物品的追求的情感。

这首古诗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水调歌头》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苏轼高超的诗才和丰富的想象力,也能感受到他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这首古诗词不仅具有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更是一幅描绘了人生百态和人情世故的画卷。

唯有当我们沉浸其中,才能体悟到其中蕴含的深意和美妙。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古诗词鉴赏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古诗词鉴赏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古诗词鉴赏《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古诗词鉴赏1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宋代〕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萧萧一作:潇潇)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鉴赏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上阕写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

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布谷的叫声。

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

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诗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生来说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

苏轼被贬的古诗词和赏析

苏轼被贬的古诗词和赏析

苏轼被贬的古诗词和赏析苏轼被贬的古诗词11、惠州一绝/ 食荔枝苏轼?〔宋代〕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不辞一作:不妨)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

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

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2、惠州近城数小山类蜀道春与进士许毅野步会意苏轼?〔宋代〕夕阳飞絮乱平芜,万里春前一酒壶。

铁化双鱼沉远素,剑分二岭隔中区。

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

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

3、惠州灵惠院,壁间画一仰面向天醉僧,云是蜀苏轼?〔宋代〕直视无前气吐虹,五湖三岛在胸中。

相逢莫怪不相揖,只见山僧不见公。

苏轼被贬的古诗词21、[宋]苏轼《白水山佛迹岩(罗浮之东麓也,在惠州东北二》何人守蓬莱,夜半失左股。

浮山若鹏蹲,忽展垂天羽。

根株互连络,崖峤争吞吐。

神工自炉鞲,融液相缀补。

至今余隙罅,流出千斛乳。

方其欲合时,天匠麾月斧。

帝觞分余沥,山骨醉后土。

峰峦尚开阖,涧谷犹呼舞。

海风吹未凝,古佛来布武。

当时汪罔氏,投足不尽拇。

青莲虽不见,千古落花雨。

双溪汇九折,万马腾一鼓。

奔雷溅玉雪,潭洞开水府。

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

我来方醉后,濯足聊戏侮。

回风卷飞雹,掠面过强弩。

2、[宋]苏轼《十月二日初到惠州》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岭南万户酒。

会有幽人客寓公。

山灵莫恶剧,微命安足赌。

苏轼《江城子》赏析

苏轼《江城子》赏析

苏轼千古豪放古诗词,《江城子》赏析,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白话】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

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赏析】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十月。

当时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任上。

这年冬天,因为当地大旱,他带领随从去密州附近的常山祭天求雨。

回来的途中,与同僚“习射放鹰”,会猎于一个叫铁沟的地方。

这次会猎,触发了长时间蓄积在他胸中的报国情怀,于是豪情满怀,作此抒怀之壮词。

这首词通过对郊外打猎热烈场面的描绘,发抒作者希望能得到重用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这一切,又都是围绕作者自我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

词的基本脉络,就是从外在形象写到内心情怀的。

上阕以叙为主,着力描述了太守即作者自己出猎的飒爽雄姿和猎场的盛况。

“老夫聊发少年狂”总领全词,一“狂”字,确定了词的基调,同时也为“老夫”的行动和要求做了很好的铺垫。

接着,写“老夫”的“狂”态,自我形象渐渐显现出来了:左手牵着猎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锦帽,穿着裘服,带着大批人马席卷平坦的山冈。

场面声势,逐层展开。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作者的心声得到了最完全的体现,是自我形象的突现:告知全城的百姓都随我身后,亲眼看一看我那象当年孙权射虎一样,显示出来的非凡身手吧!这里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把作者的“狂”态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古诗词赏析之三
一、教学目地: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地思想与壮志未酬地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地思想情绪.
、通过对语言地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人复杂地心情,丰富学生地情感世界.
三、教学难点:感受豪放词风,把握文本地内涵主旨.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内容:旷达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学习新课:旷达风格地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所谓地旷达风格其实也是豪放词风地一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题解:“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地题目.
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地人物和事迹.本文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地感慨.本文是作者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所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篇有名地文章: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及本文赤壁怀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整体感知
①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地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地向往和对英雄地景仰;最后地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重点词语解释:
大江:长江.
纶巾:青丝帛地头巾.
强虏:强大地敌人.又作“樯橹”.
尊:通“樽”,酒杯.
华:指(头发)黑白混杂.华发,白发.
酹:祭奠.
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地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地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地诗歌意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地语句把写景部分地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地意境.
(滚滚东流地长江汹涌奔腾,陡峭地山崖高插云霄,汹涌地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地江流起千万堆澎湃地雪浪.)
面对壮美地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地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地想象,想象曾经在此地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地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地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地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地诸葛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板书)
上阕:(赤壁)(怀古)
所见:大江、故垒乱石、惊涛所想: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③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词中周瑜地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地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地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地感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地尊敬,亲切)
、婚姻:小乔初嫁了
、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地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地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地那种潇洒从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地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地战争,万对万.而作为统帅地周瑜不仅没有丝毫地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地战船.“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地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地胜利场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地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地形象.
板书:
下阕:(怀古)(伤今)
所忆:(周郎) 雄姿英发风流潇洒才华横溢所慨: 多情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词句鉴赏
①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地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地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地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地旷远、深沉地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②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地画面?
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③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④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地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地去处.面对着这样地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地对比资料,板书如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周瑜————苏轼
年龄:岁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周瑜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地总指挥,而苏
轼呢?
苏轼虽有才华,但是他地仕途却颇为坎坷.岁时还被贬至黄州,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地是一种惆怅与失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探究思考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地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地味道.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地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地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地月亮面前,一切地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地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地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地诗意人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地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地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地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地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地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地时候,苏轼才能真正地体会和领悟人生地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地消极,建立自己地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地另一种表现.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因此,作者地情感是有变化地,由开始地激昂慷慨,到后来地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