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语文版语文试卷语文:第13课《空城计》同步练习
空城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空城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13课《空城计》夯基达标优化训练我夯基•我达标1.小说是一种以塑造____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____的叙述和__________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学作品。
提示:这实际是小说三要素的考查,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2.《空城计》节选自我国古典学名著__________。
这部名著的作者是__________时期小说家____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众官无不骇然。
()(2)言讫,拍手大笑。
()(3)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4)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提示:结合上下,根据具体语境完全可以推测出加点词的意思。
答案:(1)惊惧的样子;(2)完结,终了;(3)拍;(4)逃跑,逃走。
4.写出下列事件的主要人物。
(1)温酒斩华雄()(2)威震长坂坡()(3)赔了夫人又折兵()(4)白帝城托孤()提示:这些都属于著作中的精彩片段,必须熟悉。
答案:(1)关羽;(2)张飞;(3)周瑜;(4)刘备。
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课,完成5—8题。
5.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提示:从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去分析。
参考答案: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会冒险,如今大开城门,一定会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城,定会中计。
(或用原答: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6.“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这句话表现了司马昭的什么性格?提示:可以与司马懿作比较。
司马昭能够如此猜测诸葛亮,说明他没有他父亲那样的多疑多虑;他不能理解父亲的决定,更说明他的单纯,是个典型的年轻气盛的人。
[:学_科_网]参考答案:年轻气盛,无所畏惧。
7.诸葛亮使用空城计为什么会获得成功?提示:结合诸葛亮在后对众人的解释,和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猜测分析答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空城计同步练习题参考
三年级语文上册空城计同步练习题参考
我夯基我达标
1.小说是一种以塑造____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____的叙述和__________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提示:这实际是小说三要素的考查,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2.《空城计》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
这部名著的作者是__________时期小说家____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众官无不骇然。
()
(2)言讫,拍手大笑。
()
(3)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
(4)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
提示:结合上下文,根据具体语境完全可以推测出加点词的意思。
答案:(1)惊惧的样子;(2)完结,终了;(3)拍;(4)逃跑,逃走。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空城计同步练习题,能够对大家有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空城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四单元13 空城计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远遁.()旌.旗()纶.巾()麈.尾()笑容可掬.()答案:dùnjǐng guān zhǔ jū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明末清初的小说家。
()(2)《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全书120回。
()(3)罗贯中在采用三国故事题材时,接受了群众赋予这一题材的拥曹反刘的思想倾向。
()解析:(1)罗贯中不是清初的小说家;(3)错误在“拥曹反刘的思想倾向”,应该是“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答案:(1)× (2)√ (3)×3.本文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与《三国演义》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作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掌握四大古典名著的书名。
答案:《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4.文学常识积累。
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军事家,请写出关于他的两件事。
解析:知识扩展,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回答。
参考答案: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本文是小说。
小说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你能将本文准确地划分吗?请概括出各部分的段意。
(各用四个字。
)解析:按照四个阶段分别归纳。
参考答案:开端(1):兵临城下。
发展(2):临危施计。
高潮(3—4):司马中计。
结局(5—6):孔明释计。
2.在文章的第一段,说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而来,而诸葛亮仅有二千五百人在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清晰地交代双方的兵力?解析:体会对比的作用。
数字代表双方力量。
参考答案:运用对比突出军情的危急。
3.“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简单分析一下“尽皆失色”并说说这句话在本段中有何作用。
解析:了解衬托的作用。
“众官……尽皆失色”,用人物的反应来衬托情况的紧急,这是侧面烘托。
《空城计》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
《空城计》一、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1.根据句式特点仿写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仿写:你渴望理解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合国秘书长即将改选之际,人们都想方设法打听“小道消息”。
在联合国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突然问当时任秘书长的加利:“明年是秘书长选举年,你是否考虑过将竞选连任下届秘书长?”只见加利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答道:“古埃及有一句谚语:‘旧鞋好穿。
’”全场当即为之一震。
针对记者的提问,加利的回答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得体,他主要表达了两种信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务院公布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共有包括豫剧、戏剧、曲剧、少林功夫等在内的22个项目入选,反映了河南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的深厚文化积淀。
画线句有语病,请改正:______。
二、名著导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明末清初的小说家。
()(2)《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全书120回。
()(3)罗贯中在采用三国故事题材时,接受了群众赋予这一题材的拥曹反刘的思想倾向。
()三、其他(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5.写出下列事件的主要人物。
(1)温酒斩华雄() (2)威震长坂坡()(3)赔了夫人又折兵()(4)白帝城托孤()6.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司马懿()旌旗()隐匿()纶巾()焚香()模样()远遁()言讫()7.小说是一种以塑造____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____的叙述和__________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七年级语文上册《空城计》同步练习 语文版
空城计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分拨:分派。
飞马:这里指骑着快怪传送紧急军情的人。
失色: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
城铺:城上巡哨的岗棚。
妄行出入: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
鹤氅:用羽毛编成的外衣。
纶巾:用青色丝带编的头巾。
敌楼:筑在城上,用来观察敌情的城楼。
笑容可掬:形容满脸堆笑的样子。
莫非:莫不是,大概。
表示推测。
抚掌:拍手表示高兴。
骇然:惊惧的样子。
言讫:说完。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
杭州人,祖籍太原。
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
清徐渭仁、徐鈵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入张士诚幕。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
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
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
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
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
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
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
除小说创作外,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
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2、关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故事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写起,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止。
2016秋语文版语文七上第13课《空城计》练习题
第 13 课《空城计》夯基达标优化训练我夯基·我达标1、小说就是一种以塑造__________ 为中心 , 经过 __________ 的表达与 __________ 的描绘反应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提示 : 这实质就是小说三因素的考察,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2、《空城计》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这部名著的作者就是__________ 期间小说家 ____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3、解说以下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 )众官无不骇然。
()..(2 )言讫 , 拍手大笑。
().(3)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4)若弃城而走 , 必不可以远遁 .().提示 : 联合上下文,依据详细语境完整能够推断出加点词的意思。
答案:( 1) 惊惧的样子 ;(2)结束,终了;(3)拍;(4)逃跑,逃脱。
4、写出以下事件的主要人物。
( 1)温酒斩华雄 ( )(2)威震长坂坡()(3 )赔了夫人又折兵 ()(4)白帝城托孤()提示 : 这些都属于著作中的出色片段, 一定熟习 .答案 : (1) 关羽 ; ( 2)张飞 ; ( 3)周瑜 ;(4) 刘备。
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 一) 阅读课文 , 达成 5—8 题。
5、司马懿退军的原因就是什么?提示 : 从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去剖析。
参照答案:司马懿以为诸葛亮一生慎重 , 不会冒险 , 现在大开城门,必定会有埋伏 , 我军假如进城,定会上当。
( 或用原文答 : 亮一生慎重 , 未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 , 必有埋伏 .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6、“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军?”这句话表现了司马昭的什么性格?提示 : 能够与司马懿作比较 . 司马昭能够这样猜想诸葛亮,说明她没有她父亲那样的多疑多虑;她不可以理解父亲的决定,更说明她的纯真,就是个典型的年青气盛的人。
参照答案 : 年青气盛,无所恐惧。
七年级语文上册空城计 同步练习语文版
空城计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小说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司马懿.()旌.旗()纶.巾()笑容可掬.()3.与《三国演义》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为、、。
4.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5.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这些特点?6.揣摩下面诸葛亮“笑”时的心理。
⑴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⑵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⑶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7.诸葛亮使“空城计”的背景有二:一是;二是。
8.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哪些故事?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或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等)第二部分:(一)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9.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10.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
三年级语文上册空城计同步练习题参考免费范文
我夯基我达标
1.小说是一种以塑造____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____的叙述和
__________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提示:这实际是小说三要素的考查,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2.《空城计》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
这部名著的作者是
__________时期小说家____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众官无不骇然。
()
(2)言讫,拍手大笑。
()
(3)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
(4)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
提示:结合上下文,根据具体语境完全可以推测出加点词的意思。
答案:(1)惊惧的样子;(2)完结,终了;(3)拍;(4)逃跑,逃走。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空城计同步练习题,能够对大家有用,。
空城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空城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空城计的习题《空城计》阅读练习《空城计》阅读训练语段一: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身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情节内容(不超过15字)2.从选段内容看,诸葛亮面临着怎样的危急情势?请分点说明(至少两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段展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征?请举文中实例阐述。
诸葛亮的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中不少词语精练生动,或渲染情势,或描摹事态,或凸显性格。
请选择两个,略加分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他的故事流传甚广。
除了“空城计”之外,请你用完整的一句话再写出一个故事名称。
[1、魏兵压境,诸葛亮布置空城计。
(意近即可)2、(1)敌我力量悬殊。
(2)来势凶猛,没有任何准备。
(3)身边无军事将领,众官“失色”。
3、智勇双全。
大兵压境,他“登城望之”,果断地部署“空城计”,自己“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看出他沉着冷静、指挥若定的大智大勇。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空城计 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空城计同步练习及答案----91817f48-7164-11ec-b3e8-7cb59b590d7d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空城计同步练习及答案中文版7级第1卷中文和lbrack;空城规划]同步练习和答案1.本文选自,作者是小说家。
2.注意下列单词的发音。
司马懿()旌旗()纶巾()笑容可掬()3.其他三本书与《三国演义》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经典之作为、、。
4.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头、展开、高潮和结尾。
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总结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5.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这些特点?6.试着弄清诸葛亮“笑”的心理。
⑴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2)当孔明看到魏军在远处时,他用手微笑着。
⑶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7.诸葛亮的“空城计划”有两个背景:一个是;第二个是。
8.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哪些故事?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或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等)然而,司马懿的前军队哨兵来到了城市的底部。
看到这些,他们不敢进去。
他们紧急向司马懿报告。
易建联笑了笑,但并不相信,于是她停下三军,把目光从飞马身上移开。
看到孔明坐在城楼上微笑着烧香弹钢琴。
左边有一个男孩,手里拿着一把剑;右边是一个手里拿着尾巴的男孩。
在城门内外,有20多人低头扫地,好像没有其他人一样。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双方的士兵都撤退了。
孔明看到魏军走了,笑了。
所有的官员都震惊了,并问孔明:“司马懿是魏国的一位著名将领。
现在他在这里有15万精锐士兵。
当他看到宰相时,他很快就撤退了。
为什么?”孔明说:“这个人希望我一辈子谨慎,不要冒险。
看到这一点,我怀疑有埋伏,所以我撤退了。
七年级语文空城计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空城计同步练习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空城计》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小说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司马懿.()旌.旗()纶.巾()笑容可掬.()3.与《三国演义》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着的其他三部为、、。
4.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5.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这些特点6.揣摩下面诸葛亮“笑”时的心理。
⑴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⑵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⑶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7.诸葛亮使“空城计”的背景有二:一是;二是。
8.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哪些故事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或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等)第二部分:(一)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空城计同步训练 语文版
13.空城计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jīng____旗鹤氅.()笑容可jū____麈.尾()fǔ____掌hài____然远遁.()言讫.()2.读准多音字(1)空.城计: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2)城铺.: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3)纶.巾: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二、重要词语1.________:这里指骑着快马传送紧急军情的人。
2.蜂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
4.________: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
5.________:原意是靠在栏杆上,课文中指靠近栏杆。
6.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莫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骇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言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得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家作品链接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四川省盐亭县城关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 空城计同步训练(无答案) 语文版
《空城计》1.小说是一种以塑造____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____的叙述和__________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2.《空城计》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_。
这部名著的作者是___________时期小说家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众官无不骇然..。
()(2)言讫.,拍手大笑。
()(3)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4)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4.写出下列事件的主要人物。
(1)温酒斩华雄()(2)威震长坂坡()(3)赔了夫人又折兵()(4)白帝城托孤()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提示:从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去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这句话表现了司马昭的什么性格?7.提示:可以与司马懿作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使用空城计为什么会获得成功?提示:结合诸葛亮在文后对众人的解释,和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猜测分析来答题。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想象一下司马懿知道实情后的内心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城计》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作者是小说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司马懿.()旌.旗()纶.巾()笑容可掬.()
3.与《三国演义》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为、、。
4.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5.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这些特点?
6.揣摩下面诸葛亮“笑”时的心理。
⑴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⑵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⑶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
7.诸葛亮使“空城计”的背景有二:一是;二是。
8.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哪些故事?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或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等)
第二部分:
(一)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
9.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
10.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
11.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2.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
13.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
14.“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的意思是。
15.诸葛亮最后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他为什么不退?
16.从诸葛亮使空城计这一招上你得到什么启发?从司马懿中计这一点上你又得到什么启发?
(二)
舌头如刀
⑴我曾在一个年迈的富人家做过钟点工,每天,除了搞卫生还有半个钟头“陪读”任务。
一天,我把花瓶与笔筒的位置弄反了,他大发雷霆,骂我笨蛋……
⑵我忍着近10分钟的恶骂,之所以忍着,是因为我同情他除了骂人的舌头外,已别无利器。
等到他要我读一段故事给他听时,我想起了一相台湾朋友讲过的来自南太平洋的见闻——所罗门岛上的一些土著,如果树木长得过大,连斧头都砍不下了时,他们就会对着树木集体叫喊,直到树木倒下为止……喊叫扼杀了树的精灵。
⑶刀棍、石头会打断我们的骨头,尖酸、刻薄、粗鲁的言语,会刺伤我们的心。
⑷年迈富有但性格怪癖的老人听完我的故事,不说话了。
当我把咖啡送到他面前,准备为他加快糖时,他第一次慈祥地抬起头,说:“不,你已为我加了糖!”
⑸由此,我想起另外一幕:一个幼儿园的老师恨透了一个顽皮捣蛋的男孩,她问全班的小朋友:“他像不像一头笨猪?”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稚声稚气地齐声回答说:“像!”
⑹我想,那个顽皮的小朋友,肯定会一辈子记住这一句恶毒的话,而这也意味着,他心灵所受的伤害,可能伴他一生。
⑺舌头是柔软的,但也是刃血的刀,稍有不慎,就会伤人。
17、第一段中“我”挨骂的原因是。
这一原因暗示着。
段末用省略号的作用是。
18、第二段中“他除了骂人的舌头外,已别无利器”,意思是说。
它暗含着对老人的之情。
19、第三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重在表达之意。
20、第四段写老人的性格由变为,之所以产生这一变化,是因为。
21、第四段中老人说:“不,你已为我加了糖!”是不是表示“我”给老人加了糖,得自己却忘了?
22、第五、六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23、最后一段中说:“舌头是柔软的,但也是刃血的刀”,前者是指的话,后者是指的话,这一句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说明我们平时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注意。
24、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请写出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实来。
《空城计》答案
1.《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2.略3.《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4-6.略7.一是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蜂拥而来;二是孔明身边只剩二千五百军士。
8.略9.是一种怀疑继而轻蔑的笑,他不相信诸葛亮会冒这么大的险。
10.由笑到疑到撤兵11.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12.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13.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14.能不被司马懿擒获吗?15.略16.略17.把花瓶和笔筒的位置弄反了;老人脾气怪癖,我受了委屈;省略了他恶骂的内容。
18.老人除了爱骂人之外,再没有伤害或威胁他人的别的本领了;同情或谅解19.对比;恶语伤人20.怪癖;慈祥;“我”讲的故事起了作用。
21.不是,老人是用这种方式委婉表达自己的歉意。
22.不能,这一例子仍是用来证明“恶语伤人”的,它扩充了文章论据,也使文章的结尾成为一种呼吁。
23.亲切、友善;恶毒、伤人;对比;比喻;讲究文明、讲究分寸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