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复习课程
土壤地理学(高教第二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的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原生矿物 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厚的枯枝落叶层,在针叶林残落物中,富含单宁与树脂类物质,这些物质经过真菌微生
物的分解,产生一种强有机酸——富里酸,这种强有机酸对土壤矿物起着强烈的破坏作
用,并产生强酸性淋溶。其结果是土体上部的碱金属和碱土淋失,土壤矿物中的硅铝铁
发生分离,铁铝胶体淋溶淀积与下部,而二氧化硅则残留在土体上部,从而在表层形成
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和特性及组成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一:土壤物质组成土壤的组成是很复杂的,总的来说,它是一种多相的分散体系。即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四种不同性质的物质,按不同的配置和比例组合而成的。这些物质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构成一个整体。
(一)、土壤中的矿物组成土壤矿物质是土壤中最基本的组分,在大多数土壤中,其重量可占土壤固体物质总重量的90%以上,故被称为土壤的“骨架”。它主要由成土母质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而这母质又来源于岩石。土壤矿物质按其性质和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类。前者是指母岩经机械风化破碎而成的碎屑物质。绝大多数是那些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矿物,如石英及其他碎粒。次生矿物是化学风化和成土作用中形成的矿物。
一个灰白色淋溶层次,称为灰化层。
(五)粘化过程
在温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土体中水热条件比较稳定,一般在土体内部发生较强烈的原生矿物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或表层粘粒向下机械淋洗的过程。因此,一般在土体中下层有明显的粘粒聚积,形成一个相对较粘重的层次,称粘化层。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1. 土壤的定义及形成过程
土壤是由岩石、有机物质、水、气体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透气、透水、透根、透肥的自然体系。
土壤形成过程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时间作用四个方面。
2. 土壤的结构及成分
土壤的结构包括土粒、土壤孔隙和土壤团聚体等,而土壤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物质、水、气体和生物等。
3. 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土壤类型包括沙壤、壤土、黄壤、灰褐土、红壤、松散砂、石漠化土壤和承压衰退土壤等,每种类型的土壤都具有独特的特征。
4. 土壤水分和养分循环
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循环是土壤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土壤水分循环包括降雨入渗、土壤水分蒸发和蒸腾、土壤水分下渗等,而土壤养分循环包括生物循环、土壤微生物作用和化学反应等多种机制。
5. 土壤质量评价和改良
土壤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土壤肥力、土壤酸碱度等,而改良土壤可以采用施肥、养护、植被恢复和人工调节土壤肥力等措施。
以上就是土壤地理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壤地理学》复习重点⼟壤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名称解释▲▲▲1.⼟壤(soil):指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成⼟母质在⼀定的⽔热条件和⽣物作⽤下,经⼀系列的⽣化物理过程形成的独⽴历史⾃然体。
(包括海、湖浅⽔区)特征:具有肥⼒、有⽣物活性、多孔隙结构。
功能:有肥⼒及⽣产性能;可更新性和再⽣性;缓冲和净化功能。
2.⼟壤剖⾯(soil profile):从地⾯垂直向下⾄母质的⼟壤纵断⾯称为⼟壤剖⾯。
3.⼟体构型(profile construction):在⼟壤剖⾯之中⼟层的数⽬、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
(也称为⼟壤剖⾯构造)4.单个⼟体(pedon):⼟壤剖⾯的⽴体化构成了单个⼟体。
5.聚合⼟体(poly pedon):指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体便组成聚合⼟体。
(相当于⼟壤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系)6.⼟壤圈(pedosphere):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和浅⽔域底部的⼟壤所构成的⼀种联系体或覆盖层。
7.⼟壤肥⼒(soil fertility):指⼟壤为植物⽣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
8.⼟壤⾃净能⼒(soil purification):指⼟壤对进⼊⼟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9.⼟壤地理学:指以⼟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壤的发⽣发育、⼟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
⼆、⼟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⑴关于⼟壤发⽣发育、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的研究。
⑵关于⼟被结构和⼟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的研究。
⑶关于⼟壤调查、制图和⼟壤资源评价的研究。
⑷关于地理环境、⼈类活动与⼟壤圈相互作⽤的研究。
⑸关于⼟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三、⼟壤地理学研究⽅法(了解)⑴⼟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⑵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⑶遥感技术在⼟壤调查中的运⽤⑷数理统计与SGIS在⼟壤研究中运⽤⑸⼟壤历史发⽣研究法四、⼟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a)起源:⼟壤地理学是⼟壤科学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个重要基础性分⽀学科,它最早可追溯到⼈类农耕的起始阶段。
地理科学土壤复习资料(有参考答案的)
土壤复习资料第一章1: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它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
2: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类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3:土壤地理学研究内容(P11)(1)关于发生发育,诊断特征与系统分类的研究(2)关于土被结构和土壤—地形数字换数据库的研究(3)关于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资源评价的研究(4)关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土壤圈相互作用的研究(5)关于土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土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2)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3)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应用(4)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5)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第二章1:土壤矿物组成:按照发生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划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可溶性矿物(盐类)三大类。
2: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是指矿物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化学成分及结晶结构变化的作用。
化学风化是指矿物在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分解作用。
3:土壤次生矿物的地带性分布的规律:(P35)(1)以水云母为主的地带(2)以水云母—蒙脱石为主的地带(3)以水云母—蛭石为主的地带(4)以水云母—蛭石—高岭石为主的地带(5)高岭石—水云母为主的地带(6)以高岭石为主的地带4:土壤质地(P36)自然土壤的矿物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
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织。
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他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土壤中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方式称为土壤结构。
5不同之地土壤的物理特性(P40)6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来源土壤有机质由土壤非特异性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组成。
土壤地理学复习题完整版
一、填空题1、(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2、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
3、在自然界中,(土壤圈)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枢纽。
4、单个土体的垂直面相当于土壤剖面的A层加B层,其叫做(土体层)。
5. 土壤作为一个系统,是由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转换)和净化功能。
6. (土壤生态系统)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条件,而且是生物圈中物质流与能量流的枢纽。
7.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的交叉科学。
8.土壤地理学采用的传统研究方法有(土壤野外调查技术);土壤定位观测和室内研究等。
9.俄罗斯学者(道库恰耶夫),提出了著名的成土因素学说,并创造了土壤生成因子公式。
10. 土壤固相中矿物质的种类及其与有机质的比例变化可以从(土壤相对密度)得到反映。
11、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
12.在大多数土壤中,矿物质的质量约占土壤固体物质总质量的95%,常被称为土壤(骨骼)。
13. (原生矿物)是直接来自岩浆岩或变质岩的残留矿物。
14.土壤中次生矿物的颗粒很小,具有(胶体)的性质。
15.不同的生物气候带,土壤中矿物质分布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干冷)气候条件下的土壤中,含有相当量的原生矿物。
16.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称为(土壤有机质)。
17、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但是各类土壤的差异很大。
18.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土壤腐殖质)。
19.土壤中的黏土化合物和腐殖质很少单独存在,绝大部分是紧密结合成为(有机—无机复合体)状态存在。
20.土壤水可分为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等类型,土壤水运动不取决于它的形态,而取决于它的(能量)水平。
21.土壤溶液体系是一个不均匀的溶液体系,土壤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具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作用和缓冲性。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似的多个单个土体所组成的聚合体。
土壤圈物质循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它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土壤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土壤发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
土壤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粒级:根据土粒的不同将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
灰分:植物组织回落土壤之后,将经历化学变化和降解过程,则构成植物组织的元素将逐渐变为最终的矿质形态。
土壤腐殖质:是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型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结构:土壤原生矿物颗粒与次生矿物颗粒,其它土壤颗粒单元或土壤自然结构体相互组合重排的一种物理排列样式。
土粒密度:指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
土壤密度: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质量(风干)。
土壤孔隙度:指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空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水分状况:周年内土壤剖面中各土层的含水量及其变化过程,是土壤水分循环过程的集中体现,它是土壤水量平衡和土壤水文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土壤热容量:是描述土壤温度变化速度及其幅度的物理量,包括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土壤导热率:是指在单位截面、垂直截面的单位距离土壤温度相差1开氏度、单位时间内所传导的热量。
土壤热扩散率:是指给特定土壤施加一定的热量,并通过扩散形式传送热量至土壤其他部分,所引起的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速率。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
土水势:指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系统移动到与它温度相同而处于参比状态的水池时所作的功。
土壤与土壤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1、潮土由近河床向远河床处依次排列着( )。
A.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B.重壤土、中壤土、沙壤土
C.沙壤土、轻壤土、重壤土沙土
D.中壤土、沙土、重壤土、沙壤土
2、(多项)下列母质类型中属于运积母质的( )。
A.河积母质 B. 湖积母质
C.坡积母质பைடு நூலகம்D. 残积母质
3、下列土壤反应为碱性的土壤类型是( )。
19、活性酸;
20、土壤腐殖质:
五、简答题
1、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对土壤性状有哪些影响?
2、土壤产生缓冲作用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盐成土(盐土、碱土)的形成原因及其改良方法有哪些?
4、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有哪些?
5、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6、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
7、棕壤和褐土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剖面构型和主要理化性质的差异是什么?
三、判断题
1、沙土表层的昼夜温差大是由于沙土的导热率低的缘故。( )
2、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被土壤胶体专性吸附后,就失去了对作物的有效性。()
3、土壤的通气性越差,土壤的Eh值越低。 ( )
4、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就是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水的最大量就是毛管持水量。()
5、只要有硝态氮的存在,不论水田或旱地都可能存在反硝化作用。( )
A.暗棕壤 B.黑钙土
C.红壤 D.棕壤
4、(多项)识别发生层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 )
A.颜色 B..质地
C.结构体 D.新生体
5、某土壤发生层的代号为Bs,其中的s表示( )
A.铁铝氧化物的累积 B.粘粒累积的土层
C.碳酸盐的累积 D.土层被胶结、固结、硬结
土壤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必备
土壤地理期末复习思考题第1章 绪论★1、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答:①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指地球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见作业本)②土壤与人的关系: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3土壤可以保持生物的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调节水体和溶质的流动,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并解毒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储存并使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他元素进行再循环,是支撑社会经济构架并保护人类文明遗产。
3、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答:①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既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地球圈层的支撑。
②土壤圈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成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它不仅受到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水圈的制约,而且它反过来又对这些圈层产生影响。
土壤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吸收氧气,释放2CO 、4CH 、S H 2、O N 2等;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关系水循环和水平衡;也是地球的保护层,减少岩石圈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关系地质循环。
③综上所述,土壤圈与地球的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土壤与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所以说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4、请亲自观察校园绿地或者附近农田林地,选择一个具体的单个土体,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并说明该土壤开放系统中的主导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
2020-2021某大学《土壤地理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A(含答案)
2020-2021《土壤地理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A试卷代码: 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1、土壤发生学2、古土壤3、硅铝率(Sa 值)4、土壤剖面5、诊断特性6、土壤黄化过程7、灰化过程8、富铝化作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空0.5分,共21分。
将答案写在横线上方的空格处。
1、土壤地理学是研究 学科。
2、河流沉积物的特点: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3、古土壤按分布及其保留的现状,大致可分为____ ___、___ ___、___ 。
4、分别写出下列土层附加符号的意义:g ;m ;t : ;k ,h ,n , p 。
5、 红壤是在_____ __和______ ___ 过程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6、黄壤的形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某土壤颜色为10YR5/6,其中色调是 ,亮度是 ,而彩度是 。
8、水成土壤过程可分为___ ___、___ ___、____ ___。
9、土壤资源退化的形式主要有__ __、___ 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 等。
10、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分有________个诊断层, 个诊断特性。
11、脱硅富铝化过程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2、黑土分布区的气候属于______________ ______。
13、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高级分类单元反映的是 , 而低级分类单元则主要考虑到。
高级分类单元的基本分类单元是 ,而低级分类单元中的基本分类单元是 。
14、1984年中国土壤区划图将全国划分为 、、三个土壤区域。
三、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1、土壤发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是()A.母质B.生物C.气候D.时间2、下列关于土壤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说法正确的()A. 相对年龄应当从该土壤由新鲜分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算起B. 绝对年龄由个体土壤的发育程度即土壤剖面土层分异程度来判断C. 在一定区域内,土壤发生层分异越明显,相对年龄就越大D.对于发育程度相同的土壤,绝对年龄大的土壤较绝对年龄小的土壤发育速度快3、根据我国湿润程度的划分,干燥度=1.8时为()A.干旱区B.半干旱区C.半湿润区D.湿润区4、下列土类中不属于半水成土的是()A.砂姜黑土B.潮土C.草甸土D.泥炭土5、在森林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条件下。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引言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特征与功能的学科,对于农业、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学期末复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和巩固,本文将提供一份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复习。
二、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由矿质颗粒、有机质、水、气和生物组成的地球表面的自然体系。
2. 土壤形成的过程:物质的来源、迁移、转化和沉积等过程是土壤形成的关键。
这些过程受到气候、母岩、生物和时间的影响。
3. 土壤发育的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三、土壤的物理性质1. 容重:土壤单位体积的重量。
2. 孔隙度:土壤中孔隙的占据体积。
3. 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4. 土壤颗粒分布:砂、粉砂、粘土和壤土的含量和比例。
5. 平均颗粒直径:反映土壤颗粒的大小。
四、土壤的化学性质1. 土壤酸碱度:土壤的pH值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2. 土壤养分: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 阴阳离子交换能力:土壤中阴阳离子的吸持与释放能力。
4. 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五、土壤的生物学性质1. 微生物的作用: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和养分转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土壤动物:土壤中的蚯蚓、昆虫、线虫等有助于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分解。
3.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土壤生物群落、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等过程。
六、土壤与植物的相互关系1. 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分泌物对土壤结构和养分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2.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直接影响。
3. 植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土壤植被系统,对于土壤的保持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七、土壤与环境的关系1. 土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土壤保护与修复:采取适当的土壤保护措施和修复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污染。
(完整版)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整理绪论一、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和生产性很强的学科。
二、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自然历史体。
特征:具有肥力、垂直层次分异、生物活性、孔隙结构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就构成了单个土体(pedon)。
单个土体(pedon):能代表土壤个体的体积最小的三维土壤实体。
面积一般为1~10m2。
聚合土体(polypedon):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相近的若干单个土体的组合。
三、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土壤圈物质循环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土壤圈:覆盖于地表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它是地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土壤对生物圈的影响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水、肥、气、热;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土壤各种限制元素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 对大气圈的影响影响大气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影响.碳汇。
3. 对水圈的影响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水平分异和水体化学组成。
4. 对岩石圈的影响来自岩石圈的风化.同时作为“保护层”对岩石圈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四、土壤的功能:(一)生产功能1营养库2 养分转化和循环3 雨水涵养作用4 生物支撑作用5 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二)生态功能1 维持生物活性和多样性。
土壤的复习课6
不良
4号 沙子 空气中,透气 有 不良
思考:
3、植物必须吸收一定水分才 能正常生长 是否透气 有否 生长情
浇水 况
1号
肥沃 的土
浸泡在水中, 不透气
有
不良
2号
肥沃 的土
空气中,透气 有
良好
3号
肥沃 的土
空气中,透气 否
不良
4号 沙子 空气中,透气 有 不良
思考:
太原租车 / 太原租车 jzh74kbe
租车者长假出游如果路途遥远,可以考虑寻找一名专业的司机来驾驶,这样可以避免因为路况不熟而引发的寻路难、停车难等种种不便, 全心享受自己的旅程。 租车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租车公司,选择租车行业乱象丛生,有的不法商家打着不可思议的低价优惠幌子,引诱顾客,由于选择租车公司 不正当而导致的纠纷也不在少数。一般正规的租车公司都是经过成本核算,在整个租车市场内价格都比较合理。另外在选择租车公司的 时候一定要检查租车公司的相关证件是否齐全。
a
②知道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
③列举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
复习要点梳理
一、土壤的结构
1. 土壤的组成: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非生命物质
固体:矿物质(最多)、有机物(腐殖质) 液体:水分 气体:空气
2. 土壤的形成: 岩石经过风吹雨打、水流冲刷、冷热交替、生物等作用
下,成为越来越小的碎块,最后形成了含有腐殖质、矿物 质颗粒、水、空气的土壤。
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土壤各成分的作用:
状态
空气: 气态 水: 液态 腐殖质: 固态
矿物质: 固态
作用
植物根呼吸氧气的来源
植物生长必要的条件
土壤地理学期末重点复习
一,概念土壤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土壤自净能力;亦称土壤环境容量或土壤负载容量。
是指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童,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物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反映土壤肥沃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衡量土壤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的能力。
物理风化;是最简单的风化作用,常见的物理风化的方式有温差风化、冰劈风化、盐类结晶与潮解作用和层裂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显著的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
单个土体;是指土壤个体的最小体积。
聚合土体;是由若干相互毗邻、特性相似的单个土体所组成的群体。
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火山灰土;又称“暗色土”。
指晚近火山活动地区火山灰母质上发育的各种土壤。
淋溶土;指湿润土壤水分状况下,石灰充分淋溶,具有明显粘粒移淀的土壤。
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形成中进行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以及物质转移和能量转换。
泥炭化过程;指的是有机质以不同分解程度的植物残体形式在土壤上层不断积累的过程。
盐渍化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
土壤垂直断面中土层(可包括母岩)序列的总和。
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诊断层土壤地理调查;通过对土壤剖面形态及其周围环境的观察、描述记载和综合分析比较,对土壤的发生演变、分类分布、肥力变化和利用改良状况进行研究、判断。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上师大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修订版)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绪论1. 土壤: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其特征:有生物活性、孔隙结构;其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缓冲与净化功能。
2.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素:水分、养分、空气、热量(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植物良好生长不仅要求土壤中诸肥力因素同时供应,而且必须处在相互协调的状态。
在农业生产中,人工调节土壤肥力,不仅要控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还要创造适应于植物生长的整个土壤条件。
3.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土壤的有效肥力):人为肥力:自然肥力经过开发、改造、施肥、播种形成农业土壤(灌淤表层,堆垫表层、肥熟表层和水耕表层)(注:土壤是一种永续利用的可更新的再生自然资源)4.土壤与环境的关系(P1、P2图0-1 0-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总是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界面之上,而且成为它们相互作用的产物。
土壤不仅受到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制约,还反过来对这些圈层产生影响。
(1)对生物圈的影响: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养分、水分。
(2)对大气圈的影响: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和热量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N2O(3)对水圈的影响: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水循环和水平衡(4)对岩石圈影响:地球保护层、减少其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5. 土壤圈与土壤圈物质循环: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土壤圈物质循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6.土壤圈中的环境记录:①土壤记录着地理环境变迁的历史②土壤作为地理环境变化记录体具有的特性:⑴广泛性和相对稳定性⑵综合性和聚集性⑶滞后性③土壤性状信息解译成环境变化信息是土壤地理学家和环境学家的共同任务。
土壤学习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docx
学习土壤矿物质1、什么是土壤、肥料和土壤肥力?解答要点:(1)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凡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称为肥料。
(3)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这种能力称土壤肥力。
2、李比希对土壤肥料科学的贡献主要是什么?解答要点:他从化学的观点來研究土壤与植物营养,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的营养主要依赖于土壤的矿质成分以及有机质分解后产生的矿物质,只有不断地向土壤归还和供给矿质养分,才能维持土壤肥力,不仅推动了土壤植物营养科学的发展,而且使得化肥工业迅速发展。
3、什么叫做矿物?分析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解答要点: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是直接來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耍来源,而次生矿物,则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来。
原生矿物类型和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矿物的稳定性,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4、试比较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形成条件和晶架构造上有何不同?解答要点:高岭石是土壤中最常见的一种1: 1型硅酸盐粘土矿物,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是南方热带和亚热土壤中普遍而大量存在的粘土矿物。
蒙脱石晶层由两层硅片夹一层铝片构成,胀缩性大,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土壤分布最广。
伊利石晶层与蒙脫石相似,非胀缩性,广泛分布于我国多种土壤中,尤其是西北、华北等干旱地区。
5、试比较高岭石组矿物与蒙脱石组矿物在性质上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要点:高岭石组矿物具有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较弱,而蒙脱石组矿物胀缩性大,电荷数量大,胶体特性突出。
主要是因为高岭石组矿物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可以产生键能较强的蛍键,极少同晶代替现象,蒙脱石组矿物晶层由两层硅片夹一层铝片构成, 晶层间形成很小的分子引力,同晶替代现象普遍。
土壤地理学复习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一、选择1.19世纪提出“矿质营养学说”的是A德国化学家李比希B德国地质学家法鲁C李希霍芬D拉曼2.19世纪70~80年代国学者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A俄国威廉斯B德国马伯特C 俄国道库恰耶夫D 美国马伯特3.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接受了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影响。
A马伯特B史密斯 C H.詹尼D威廉斯二、名词解释1.土壤:2.土体构型:3. 聚合土体:4.土壤生态系统:5.土壤圈:6. 土壤肥力:7.土壤自净能力:8.土壤的物理自净:9.土壤生物自净:三、简答1.土壤系统的特点?2.土壤圈作为地理环境变化的记录具有以下特点?3.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4.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5.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四、综合术分析1.土壤全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3.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一、选择1.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他对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和性质等影响甚大。
A原生矿物B次生矿物C可溶性矿物D土壤矿物2.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A石英、蒙脱石B高岭石、蒙脱石C正长石、白云母D铁铝氧化物、水花云母3. 占地壳重量的50~60%,占土壤圈重量的10~15%,是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较稳定的原生矿物,多集中在土壤粗粒级中。
A硅酸盐及硅铝酸盐类B长石类矿物C云母类矿物D橄榄石类矿物4.土壤细砂或粉粒中常有云母碎片,其风化物是植物的最重要来源。
A .N元素 B. P 元素 C. K元素 D Fe元素5. 是土壤中极为稳定,是土壤的基地物。
A石英B辉石C角闪石D硫化物6.下列属于次生矿物的是A碳酸盐、氯化物、角闪石 B 石英、二氧化硅、蒙脱石C 氧化铁、氧化锰、三水铝石D高岭石、绿泥石、白云母7.一般来说,土粒越细,含量越少,AL2O3、Fe2O3等越少。
A Sio2B caoC K2 O DMgo8.下列不属于反映土壤物理特性定量指标的是A土壤颗粒密度B土壤密度和孔隙度C土壤磁性和土壤颜色D土壤结构类型9.下列有关土壤孔隙度正确的是A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也高B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C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D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高10.土壤磁性是成图因素和成土过程的综合反映,是土壤中磁性矿物的重要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P40 1、从1967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 色调 、亮度 和 彩度 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3、水解作用 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4、土壤生物中 微生物 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5、土壤有效水指的是 凋萎系数 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6、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 通气孔隙度 的多少。
7、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 活性酸度 ;一是 潜性酸度 。
8、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 气候因素 。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成土母质 。
10、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成土因素 及其对 土壤 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11、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 道库恰耶夫 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2、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 发生学 分类制。
13、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 下蜀 黄土为主。
14、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 钙积 过程并存。
15、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 地表水分 和 热量 的分化呈带状配置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
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分类:①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 ②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P 97
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P 84
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
三、简答题
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
(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 2 CH 4、H 2S 、N 2O 等,吸收O 2;(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水循环与水平衡;
(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P 144 2、褐土的基本性状和诊断特征有哪些?
(1)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Ah-B-BC-C 型。
(2)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20cm 左右,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呈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10~50cm ,有CaCO 3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
核状。
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10~30g/kg ,呈中性至微碱性,PH 为7左右无或有碳酸钙反应。
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
P 73 3、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
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在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形通过影响降水和辐射的再分配而影响土壤发生
(2)、地形影响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再分配
P 24 4、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1)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养料的主要来源;(2)土壤有机质能提高土壤蓄水保肥和缓冲能力;(3)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4)土壤有机质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5)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生长激素
四、论述题
1、论述土壤形成的主要成土过程
我们将土壤中物质的交换与转化看作为成土过程;但不把土壤中能量的交换和转化作为成土过程,而仅仅将它看作是成土过程的动力;尽管能量交换和转化与物质的交换和转化常是相伴发生的
(一)成土过程中基本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反应
1、淋溶与淀积
2、分解与合成
3、迁移与富集
4、侵蚀与堆积
5、土体扰动(二)矿物风化为主的成土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
2、粘化过程
3、富铝化过程
(三)生物富集为主的成土过程
1、腐殖质积累过程:指各种植物在土体中,特别在土体表层进行腐殖质形成的过程。
2、泥炭化过程:指有机质以植物残体的累积过程。
(四)盐分聚积为主的成土过程
1、钙化过程:指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和淀积的过程。
2、盐化过程:指干旱气候条件下,地下水中的盐分通过毛管蒸发而在土壤上部或土体中易溶性盐的聚积过程,它是盐土的形成过程。
3、碱化过程:指土壤胶体中含15%以上交换性钠,使土壤呈碱性反应并产生碱
化层的过程。
碱化过程是碱土的形成过程。
(五)氧化还原为主的成土过程
1、潜育化过程:指土体长期渍水条件下使变价元素(铁、锰)转变为还原状态,形成灰色、深灰色或灰蓝色土层的过程。
2、潴育化过程:土体中地下水产生季节性升降变化,促进氧化还原作用交替进
行,在土体结构表面出现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的过程。
也称假潜育过程。
(六)淋溶为主的成土过程
1、灰化过程:指土体表层(特别是亚表层)SiO2残留,铁、铝与腐殖质形成络合物的淋溶淀积过程。
产生的前提是:
2、隐灰化过程:是灰化过程尚未发展到灰化层明显出现,但实质上确有铁、铝、
锰物质的酸性淋溶和淀积作用的则称之隐灰化过程。
3、漂灰化过程:指土体内还原离铁、锰作用和灰化作用相叠加的过程。
4、白浆化过程:指土体中出现离铁、离锰的漂洗过程。
其机理是还原加淋溶。
2、试述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土壤地带性规律指土壤与大气候、生物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土壤地带性分布也可分为水平地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和水平-垂直地带复合分布规律
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一)土壤的纬度地带性
指地带性土壤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由于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从而引起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以及气候自赤道向两极的变化,与此相应地也引起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
①沿海型土壤纬度地带及其特点
走向与纬线有些偏离,分布位置多在中纬大陆边缘,土壤地带谱系由森林土壤系列所组成
②内陆型土壤纬度带及其特点
位于温带大陆内部的土壤地带谱主要是由草原土壤系列、荒漠土壤系列组成
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土壤垂直带谱由简变繁、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由高降低
(二)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指地带性土壤大致沿经线(南北)方向延伸,而按经度(东西)方向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的规律。
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
在相似纬度上,从湿润到干旱地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先是复杂,最后趋于简单,而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
(三)大地形对水平分布的影响
大的山地常常是气候、生物的天然屏障,它加强了地带的分异,往往成为土壤地带的明显分界
山体越高,相对高度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愈完整;
(四)土壤水平地带间的联系和更替特点
山地的坡向不同,土壤垂直带谱组成及土壤高度也有差别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是指土壤随地形高度的升(或降)依次地、有规律地、相应于生物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把土壤随地形高低自基带向上(或向下)依次更替的现象,叫作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