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集训】2016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灭火的原理和方法(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
火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也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发生火灾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灭火。

因此,掌握灭火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化学灭火是一种常见的灭火方式,它通过化学反应来消除火源。

化学灭火可以分为干粉灭火、泡沫灭火和二氧化碳灭火三种类型。

干粉灭火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灭火方式,它是通过干粉的化学反应来消除火源。

干粉灭火剂中主要成分是硫酸盐和碳酸盐,它们能够抑制火焰的反应,降低火焰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干粉灭火具有快速、有效、廉价的特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灭火方式。

泡沫灭火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来消除火源的灭火方式。

泡沫灭火剂中主要成分是气体和表面活性剂。

泡沫灭火剂在受热时会产生大量泡沫,并释放出气体。

泡沫灭火的原理是通过泡沫的物理隔离作用和表面张力的降低来消除火源。

泡沫灭火具有灭火效果好、扩散速度慢、不易挥发的特点。

二氧化碳灭火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来消除火源的灭火方式。

二氧化碳灭火剂中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通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来抑制火焰的反应,降低火焰温度,达到灭火的效果。

二氧化碳灭火具有灭火效果快、不留残留物、对电器设备影响
小的特点。

灭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工作。

化学灭火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来消除火源的灭火方式,包括干粉灭火、泡沫灭火和二氧化碳灭火三种类型。

不同的灭火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火情,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火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灭火方式。

【考点集训】2016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灭火的原理和方法(word版,含解析)

【考点集训】2016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灭火的原理和方法(word版,含解析)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知识点的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到一条带树木(即造隔离带).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3.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用物质的性质、几种常用的灭火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来设计灭火的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谓灭火,实际上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因此,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推断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燃烧发生时,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才可;但是,灭火时,就没有不要将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破坏,只要其一被破坏,即可达到灭火之目的.当然,三个条件同时就破坏更能灭火了.2.如果采用第三种原理和方法来灭火,那么在表达时一定要注意是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而不能说成降低着火点.因为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一、选择题(共18小题)1.“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B.不用铝制容器长时间泡制糖醋食品C.回收废弃金属,避免资源浪费D.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3.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A.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进行呼救C.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D.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A.降低油的着火点B.让油与空气隔绝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D.清除了可燃物5.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6.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7.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⑥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③④⑥8.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B.电视机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图书档案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9.Mg(OH)2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可将Mg(OH)2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Mg(OH)2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Mg(OH)2分解要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能够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C.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D.Mg(OH)2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10.在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B.消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11.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B.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D.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通气,不能立即开灯12.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排气13.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14.以下几种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B.将NaCl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C.加碱研磨后闻气味鉴别铵态氮肥D.分离溶液中析出的KNO3晶体15.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B.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C.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16.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17.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C.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18.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的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降低图书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20.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灭火原理是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3)KNO3可用作化肥,属于肥(填“氮”“磷”“钾”或“复合”)(4)化学实验应严格规范,确保安全.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21.最近新疆乌鲁木齐某在建小区附近出现了“火山”,是地下浅表煤层在岩石裂缝处发生的自燃现象.要熄灭该煤层的燃烧,你提出的办法是.该煤层自燃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实验室点燃该气体前必须要对气体进行.22.生活处处有化学,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小雪在帮妈妈做晚饭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化学问题.请你帮助她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1)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了,妈妈立即盖上锅盖,她灭火的原理是.妈妈在菜中加入“加铁酱油”,其中“铁”的作用是预防或治疗(填“甲状腺肿大”、“贫血”或“骨质疏松”).晚饭后,小雪使用洗洁精轻松除去了盘子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功能.(3)看电视时,妈妈吩咐小雪去切西瓜,西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水、无机盐、糖类和.小雪将切完西瓜后的菜刀放在菜板上,第二天早上发现菜刀生锈了,菜刀生锈与有关.为了防止这把菜刀生锈,可采取哪些措施?(填写一点即可).23.2013年4月25日晚8点,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沙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1)利用沙土灭火的原理是.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学习中,“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来说,灭火原理有三种,其中之一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回答另外两种灭火的原理.灭火原理之二:;灭火原理之三:.25.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从化学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为了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往水样中加入.生活中常用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请例举一种防止铁制栏杆生锈的措施.26.如图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和改进的实验装置,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小明同学用一根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请分析蜡烛火焰熄灭的原因,此实验说明金属铜具有性.小娟同学在铺有一层纯碱粉末的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稀硫酸,蜡烛火焰熄灭.请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写出纯碱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类型属于.图Ⅱ:小亮同学在烧杯A中加入10mL浓氨水;在烧杯B、C中都加入20mL蒸馏水,并分别滴加3滴酚酞试液于蒸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成红色的烧杯是(选填“A”、“B”或者“C”),请你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烧杯中溶液变红的原因;若用pH试纸测试,该溶液的pH一定(选填“>”、“=”或者“<”)7.【考点训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釜底抽薪是将可燃物取走,使燃烧停止进行解答.解答:解: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选:C.点评: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和化学知识的相关之处,能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词语.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B.不用铝制容器长时间泡制糖醋食品C.回收废弃金属,避免资源浪费D.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B、根据铝的性质分析;C、回收金属可以节约资源;D、根据闲置的地窖中会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分析.解答:解:A、油的密度比水小,油锅着火需有锅盖盖灭;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需先切断电源后用沙土盖灭,故A错误;B、醋中含有醋酸,能与活泼金属铝反应,故B正确;C、废旧金属可重新冶炼使用,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C正确;D、闲置的地窖中二氧化碳浓度较大,使用前应先进行灯火试验以保证安全,故D正确.故选A.点评:燃烧是初中化学上的基本概念,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以考查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逃生措施,理解燃烧的定义,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解题的前提.3.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A.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进行呼救C.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D.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C、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D、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解答.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从而隔绝氧气起到灭火的原理,故A正确;B、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所有门窗,会使氧气充分,燃烧更加旺盛,故B错误;C、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故C错误;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来烹调食物,故D错误.故选: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2015年中考热点之一.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A.降低油的着火点B.让油与空气隔绝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D.清除了可燃物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灭火的原理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即可.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能降低着火点),故选项错误.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正确.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清除了可燃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B、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C、根据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分析;D、根据湿毛巾的作用分析.解答:解:A、室内着火,打开门窗相当于增加了氧气,燃烧更旺,正确;B、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正确;C、燃气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错误;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以避免呼吸到烟尘和有毒的气体,正确.故选C.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6.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A错误;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C、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故C正确;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7.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⑥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③④⑥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蒸发与蒸馏操作;氧气的化学性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①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②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分析;③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④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⑤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分析;⑥根据常见的合成纤维分析.解答:解:①用水灭火时,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了着火点,故错误;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雾,故错误;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烘干,故正确;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故正确;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而不是溶解,故错误;⑥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故正确;因此正确的是③④⑥;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常见的化学知识的理解,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加强对现象、原理、操作等的理解,以便灵活应用.8.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B.电视机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图书档案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则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根据燃烧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灭火方法对才能更好地减少损失.解答:解: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采用隔离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B、向着火的电视机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此灭火方法错误;C、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此方法正确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这就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物上方,隔绝燃烧物与空气的接触,隔绝氧气而熄灭.是正确的方法.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知识的理解,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解题当中.9.Mg(OH)2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可将Mg(OH)2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Mg(OH)2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Mg(OH)2分解要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能够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C.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D.Mg(OH)2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解答:解: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但不是降低的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正确;C、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C正确;D、该反应生成了水,形成的水蒸气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减少,从而减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在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B.消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消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故A错误;B、用嘴吹灭蜡烛时,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B错误;C、吹灭蜡烛时没有隔绝空气,故C错误;D、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在熟知灭火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规范的合理的解释.11.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B.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D.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通气,不能立即开灯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火会沿顺风方向迅速蔓延;B、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和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判断;C、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判断;D、根据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的处理方法分析,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能见明火.解答:解:A、山林中遇火灾,向逆风风方向逃跑,而不是顺风方向,故错误;B、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故逃生时应底下身子,故正确;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故正确;D、燃气具有可燃性,泄露起火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不能立即开灯,不然可能会引起电火花,引发爆炸,故正确.故选:A.点评:“安全重于泰山”,防火、防爆问题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防火防爆的措施、逃生的方法等是解题的前提.12.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灭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灭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灭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灭火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削减或消除火灾所需的三个要素来抑制或扑灭火焰,即燃料、氧气和热量。

灭火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法:
1. 绝缘法:使用非导电物质或给予燃料隔离,以切断火焰与氧气之间的联系。

例如,用灭火毯覆盖火源,或使用泡沫灭火剂将火焰浸沉。

2. 抑制法:利用化学反应来削弱火焰的热量,滤去火焰周围的氧气,或混合燃料中的有毒物质以抑制火焰的形成和扩散。

例如,使用干粉灭火器喷射干粉,干粉中的物质可抑制火焰。

3. 冷却法:通过给燃烧物体表面提供足够大量的热量传递面积,吸收燃烧物体的热量,使其温度下降到低于燃点以抑制火焰的蔓延。

例如,使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水或二氧化碳,直接冲击火焰和火灾部位来降低温度。

4. 隔离法:迅速将火源与其他可燃物隔离开来,以避免火势蔓延。

例如,关闭室内电源,关闭燃气阀门,迅速疏散人员并关闭门窗。

5. 窒息法:利用惰性气体取代火灾区域中的氧气,以抑制火焰。

例如,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二氧化碳,将火源周围的氧气稀释至无法维持燃烧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灭火过程中,要确保自身安全,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并遵循逃生路线和疏散指示。

如果火势无法控制或无法立即扑灭,应立即报警并等待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
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它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因此,灭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灭火工作中,化学灭火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那么,初中化学灭火原理是什么呢?
我们需要了解火灾的本质。

火灾是一种化学反应,它需要三个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如果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火灾就会发生。

因此,灭火的原理就是要切断其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使火灾得以扑灭。

化学灭火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来消耗燃料或隔离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灭火剂有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等。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是将灭火器对准火源,按下扳机,将二氧化碳喷射到火源上方,形成一层压力,使氧气无法接触到火源,从而灭火。

泡沫灭火剂是一种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液体,它可以形成一层泡沫覆盖在火源上,隔离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是将灭火器对准火源,按下扳机,将泡沫喷射到火源上方,形成一层泡沫覆盖在火源上,从而灭火。

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含有化学反应剂的粉末,它可以与火源中的燃料
发生化学反应,消耗燃料,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是将灭火器对准火源,按下扳机,将干粉喷射到火源上方,形成一层粉末,与火源中的燃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灭火。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来消耗燃料或隔离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在灭火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火源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灭火剂,正确使用灭火器材,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化学灭火原理

化学灭火原理

化学灭火原理
化学灭火是利用化学反应来抑制和消除火灾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引入化学物质来扑灭火势,抑制燃烧链反应,降低火源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化学灭火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绝缘作用:一些化学物质可以形成绝缘层,阻止燃烧物质与氧气接触,从而切断燃烧链反应,使火势熄灭。

2. 冷却作用:一些化学物质在与火焰接触时会吸收热量,从而将火源降温,并延缓或阻止火势的蔓延。

3. 抑制作用:一些化学物质可以干扰火焰上的化学反应,抑制火势的延伸。

4. 稀释作用:一些化学物质可以与火焰中的气体发生反应,生成较为稳定的无害物质,从而降低火源的浓度,减缓火势蔓延。

常见的化学灭火剂包括二氧化碳、干粉、泡沫、卤代烷类等。

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灭火原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

此外,选择合适的化学灭火剂时还需要考虑到火灾的类别和扑灭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灭火剂的使用需要遵循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因为化学物质本身也可能对人体、环境产生危害。

在灭火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火势的变化,并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以确保灭火的安全和有效。

灭火的方法和基本原理

灭火的方法和基本原理

灭火的方法和基本原理灭火是指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将火灾的发展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终将火势扑灭的过程。

灭火的方法可以分为物理灭火和化学灭火两大类。

物理灭火主要是利用物理原理和手段,消除火灾的燃烧条件,如降低温度、阻断氧气供应等;化学灭火则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变火焰的化学反应,使其无法继续燃烧。

一、物理灭火方法1.降低温度:火灾的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降低温度可以减缓或停止火焰的燃烧。

常见的降温灭火方法有使用灭火器、喷水等。

灭火器内的灭火剂能够吸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火焰的温度,达到灭火的效果;喷水则是通过水的蒸发吸收热量,从而降低火焰的温度。

2.隔离氧气供应:火焰的燃烧需要氧气,隔离氧气供应可以阻断火焰的燃烧。

常见的隔离氧气供应的方法有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关闭门窗等。

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减少吸入有害气体和烟雾,保护呼吸道的安全;关闭门窗可以阻止氧气进入火灾区域,减少火焰的燃烧。

3.切断燃料供应:火焰的燃烧需要燃料,切断燃料供应可以阻止火焰的燃烧。

常见的切断燃料供应的方法有关闭燃气阀门、切断电源等。

关闭燃气阀门可以阻止燃气的泄漏和燃烧,减少火灾的蔓延;切断电源可以避免电器设备引发火灾,并阻止电火花引发爆炸。

二、化学灭火方法1.抑制燃烧链反应:火焰的燃烧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抑制燃烧链反应可以阻止火焰的燃烧。

常见的抑制燃烧链反应的化学物质有二氧化碳、干粉等。

二氧化碳可以抑制火焰中的自由基反应,进而阻止火焰的燃烧;干粉则可以吸附火焰中的燃料,降低火焰的温度,达到灭火的效果。

2.阻止氧气供应:火焰的燃烧需要氧气,阻止氧气供应可以阻止火焰的燃烧。

常见的阻止氧气供应的化学物质有氮气、泡沫剂等。

氮气可以替代空气中的氧气,形成惰性气氛,从而阻止火焰的燃烧;泡沫剂可以生成一层泡沫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供应,达到灭火的效果。

三、其他灭火方法1.窒息灭火:利用火焰所需的氧气被其他气体取代的原理,将火焰窒息灭火。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讲 燃烧和灭火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讲  燃烧和灭火

第2讲燃烧和灭火【考点汇总】考点一燃烧及燃烧条件1.燃烧的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条件:①要有可燃物;②要有充足的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

【注意】:(1)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也不一定是燃烧,如生锈。

(2)着火点是指物质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本身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把周围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①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燃烧与缓慢氧化比较缓慢氧化引起的燃烧,由于可燃物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发掉,导致可燃物的温度不断上升,最终达到着火点,引起了燃烧。

5.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可燃物,②充足氧气,③达到着火点。

考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实质: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原理: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绝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只要具备其一即可)。

2.常见灭火方法3.强增大,使溶液及部分气体从胶管喷出。

水溶液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使其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二者都有利于灭火。

4.几种常见灭火器灭火器种类灭火原理灭火范围高压水枪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一般火灾水基型灭火器隔绝空气木材、布失火干粉灭火器隔绝空气油、气等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降温,隔绝空气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考点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易引起爆炸的地方要特别小心,如注意通风、严禁烟火、要有防爆器材等。

【注意】:(1)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气球、轮胎的爆炸;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油库着火爆炸。

(2)可燃性气体(如CH4、H2、CO等)、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对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油库、面粉加工厂、煤矿矿井一定要注意严禁烟火。

2016年中考化学辅导资料:灭火原理和方法

2016年中考化学辅导资料:灭火原理和方法

2016年中考化学辅导资料:灭火原理和方法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

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

化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2016年中考化学辅导资料,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实验7-1],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倒盖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入烧坏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从倒盖烧杯,使蜡烛熄灭的实验可推断出,隔绝空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从加盐酸和碳酸钠的实验,可推断出,通过化学原理产生的二氧化碳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而另一只烧杯中的蜡烛仍在继续燃烧。

我在该实验中进行了下面改进:用滴管向第三支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洒一些冷水,蜡烛火焰立即熄灭,再引导学生推出: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这样改进后学生对灭火原理理解得更为令而透彻,对结论的论证更为完善。

提供的2016年中考化学辅导资料,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第 1 页共 1 页。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之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含答案解析、全国通用)-答案.docx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之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含答案解析、全国通用)-答案.docx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之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含答案解析.全国通用)【答案】1. C2. B3. D4. B5. D6. B7. B & A 9. A 10. A11. B 12. B 13. B 14. D 15. C16. D 17. C 1& D 19. A 20. A21. C 22. A 23. D 24. C 25. D26. A 27. B 2& B 29. A 30. AD231.3CO+Fe2O3 2Fe+3C02; 112; B;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32.提供热量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隔绝空气;清除可燃物;2Mg+C02 2MgO+C3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不合理;M和L或M和P34.分子;物理;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煮沸;清除可燃物35.解:(1)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铺盖,利用了即可以隔绝空气,又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

(2)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

故答案为:(1)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使其隔绝空气,并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2)盖上锅盖,使其隔绝空气。

36.酒精;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H4+202C0.+2IW;隔离可燃物37.热;隔绝氧气;乳化;吸附38.可燃物;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AC;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CH4+202C02+2H2039.D; D; B40.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6;肥皂水;煮沸41.报纸的着火点低;增大木柴(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隔绝氧气42.P; F/; 2S03; CH1;离子;吸附;盖上锅盖;食醋43.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为1. 74g/cm\熔点为650°C,沸点为1090°C,质地轻、有延展性;用镁制造照明弹、燃烧弹和焰火等;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2Mg+C(L C+2MgO; A44.防止温度达到着火点(或火种引燃其它可燃物);移除了可燃物45.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AB46.>;提供充足的氧气;CO;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AC; Fe+2HC1—FeCl2+H2 f ;置换;延展;明矶;C102; D;隔绝氧气;稳定;2;>;双吸剂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氧化铁;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47.燃烧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48.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蜡烛隔绝了氧气;蜡蒸汽冷凝在玻璃管中;ABC;酒精分子受热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变大49.二氧化碳;烧杯中充满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燃烧更剧烈;小于50.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4P+50? 2PA; A;湿抹布;隔绝空气(或氧气)【解析】1.解:A.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O和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错误.B.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灭火只要控制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故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CO?和HQ,反应后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前也应有三种元素,又因为反应物质中有氧气,故只能判断蜡烛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故正确;D.因为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KC1O?不是氧化物,错误;故选:CA.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从这个角度分析;B.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灭火的条件;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情况;D.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化学思维方法,难度不大.2.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在食品袋里充入氧气,利于微生物和细菌的繁殖,不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集训】2019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word版,含解析)

【考点集训】2019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word版,含解析)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知识点的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到一条带树木(即造隔离带).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3.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用物质的性质、几种常用的灭火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来设计灭火的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谓灭火,实际上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因此,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推断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燃烧发生时,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才可;但是,灭火时,就没有不要将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破坏,只要其一被破坏,即可达到灭火之目的.当然,三个条件同时就破坏更能灭火了.2.如果采用第三种原理和方法来灭火,那么在表达时一定要注意是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而不能说成降低着火点.因为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一、选择题(共18小题)1.“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B.不用铝制容器长时间泡制糖醋食品C.回收废弃金属,避免资源浪费D.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3.化学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A.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进行呼救C.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D.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A.降低油的着火点 B.让油与空气隔绝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D.清除了可燃物5.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6.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7.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⑥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③④⑥8.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B.电视机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图书档案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9.Mg(OH)2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可将Mg(OH)2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Mg(OH)2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Mg(OH)2分解要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Mg(OH)2分解能够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C. 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D. Mg(OH)2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10.在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B.消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 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11.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B.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D.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通气,不能立即开灯12.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排气13.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14.以下几种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B.将NaCl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C.加碱研磨后闻气味鉴别铵态氮肥D.分离溶液中析出的KNO3晶体15.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B.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C.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16.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17.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C.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18.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的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图书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20.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灭火原理是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3)KNO3可用作化肥,属于肥(填“氮”“磷”“钾”或“复合”)(4)化学实验应严格规范,确保安全.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21.最近新疆乌鲁木齐某在建小区附近出现了“火山”,是地下浅表煤层在岩石裂缝处发生的自燃现象.要熄灭该煤层的燃烧,你提出的办法是.该煤层自燃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实验室点燃该气体前必须要对气体进行.22.生活处处有化学,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小雪在帮妈妈做晚饭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化学问题.请你帮助她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1)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了,妈妈立即盖上锅盖,她灭火的原理是.妈妈在菜中加入“加铁酱油”,其中“铁”的作用是预防或治疗(填“甲状腺肿大”、“贫血”或“骨质疏松”).晚饭后,小雪使用洗洁精轻松除去了盘子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功能.(3)看电视时,妈妈吩咐小雪去切西瓜,西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水、无机盐、糖类和.小雪将切完西瓜后的菜刀放在菜板上,第二天早上发现菜刀生锈了,菜刀生锈与有关.为了防止这把菜刀生锈,可采取哪些措施?(填写一点即可).23.2019年4月25日晚8点,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沙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1)利用沙土灭火的原理是.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学习中,“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来说,灭火原理有三种,其中之一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回答另外两种灭火的原理.灭火原理之二:;灭火原理之三:.25.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从化学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为了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往水样中加入.生活中常用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请例举一种防止铁制栏杆生锈的措施.26.如图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和改进的实验装置,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小明同学用一根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请分析蜡烛火焰熄灭的原因,此实验说明金属铜具有性.小娟同学在铺有一层纯碱粉末的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稀硫酸,蜡烛火焰熄灭.请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写出纯碱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类型属于.图Ⅱ:小亮同学在烧杯A中加入10mL浓氨水;在烧杯B、C中都加入20mL蒸馏水,并分别滴加3滴酚酞试液于蒸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成红色的烧杯是(选填“A”、“B”或者“C”),请你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烧杯中溶液变红的原因;若用pH试纸测试,该溶液的pH一定(选填“>”、“=”或者“<”)7.【考点训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釜底抽薪是将可燃物取走,使燃烧停止进行解答.解答:解: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选:C.点评: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和化学知识的相关之处,能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词语.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B.不用铝制容器长时间泡制糖醋食品C.回收废弃金属,避免资源浪费D.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分析: A、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B、根据铝的性质分析;C、回收金属可以节约资源;D、根据闲置的地窖中会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分析.解答:解:A、油的密度比水小,油锅着火需有锅盖盖灭;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需先切断电源后用沙土盖灭,故A错误;B、醋中含有醋酸,能与活泼金属铝反应,故B正确;C、废旧金属可重新冶炼使用,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C正确;D、闲置的地窖中二氧化碳浓度较大,使用前应先进行灯火试验以保证安全,故D正确.故选A.点评:燃烧是初中化学上的基本概念,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以考查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逃生措施,理解燃烧的定义,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解题的前提.3.化学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A.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进行呼救C.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D.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 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C、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D、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解答.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从而隔绝氧气起到灭火的原理,故A正确;B、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所有门窗,会使氧气充分,燃烧更加旺盛,故B错误;C、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故C错误;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来烹调食物,故D错误.故选:A.点评:化学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2019年中考热点之一.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A.降低油的着火点 B.让油与空气隔绝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D.清除了可燃物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灭火的原理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即可.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能降低着火点),故选项错误.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正确.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清除了可燃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 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B、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C、根据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分析;D、根据湿毛巾的作用分析.解答:解:A、室内着火,打开门窗相当于增加了氧气,燃烧更旺,正确;B、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正确;C、燃气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错误;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以避免呼吸到烟尘和有毒的气体,正确.故选C.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6.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A错误;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C、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故C正确;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7.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⑥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③④⑥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蒸发与蒸馏操作;氧气的化学性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①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②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分析;③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④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⑤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分析;⑥根据常见的合成纤维分析.解答:解:①用水灭火时,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了着火点,故错误;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雾,故错误;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烘干,故正确;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故正确;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而不是溶解,故错误;⑥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故正确;因此正确的是③④⑥;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常见的化学知识的理解,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加强对现象、原理、操作等的理解,以便灵活应用.8.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B.电视机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图书档案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则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根据燃烧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灭火方法对才能更好地减少损失.解答:解: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采用隔离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B、向着火的电视机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此灭火方法错误;C、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此方法正确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这就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物上方,隔绝燃烧物与空气的接触,隔绝氧气而熄灭.是正确的方法.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知识的理解,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解题当中.9.Mg(OH)2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可将Mg(OH)2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Mg(OH)2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Mg(OH)2分解要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Mg(OH)2分解能够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C. 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D. Mg(OH)2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解答:解: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但不是降低的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正确;C、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C正确;D、该反应生成了水,形成的水蒸气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减少,从而减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在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B.消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 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消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故A错误;B、用嘴吹灭蜡烛时,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B错误;C、吹灭蜡烛时没有隔绝空气,故C错误;D、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在熟知灭火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规范的合理的解释.11.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B.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D.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通气,不能立即开灯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 A、火会沿顺风方向迅速蔓延;B、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和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判断;C、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判断;D、根据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的处理方法分析,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能见明火.解答:解:A、山林中遇火灾,向逆风风方向逃跑,而不是顺风方向,故错误;B、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故逃生时应底下身子,故正确;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故正确;D、燃气具有可燃性,泄露起火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不能立即开灯,不然可能会引起电火花,引发爆炸,故正确.故选:A.点评:“安全重于泰山”,防火、防爆问题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防火防爆的措施、逃生的方法等是解题的前提.12.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排气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 A、在扑灭电器着火时,应注意预防触电事故,并小心被烧热的电器遇水可能发生爆炸;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隔绝空气灭火;C、根据高楼着火的急救方法分析;D、可燃性气体煤气与空气混合达一定浓度时,遇火就会产生爆炸,为避免泄漏的煤气发生爆炸,应降低空气中煤气含量.解答:解: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短路等事故,故说法错误;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隔绝空气灭火,故说法正确;C、高层住房着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防断电被困,故方法错误;。

2016届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题复习21

2016届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题复习21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情概览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 燃烧的条件(高频考点)(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2Mg + CO22MgO + C3.探究燃烧的条件(见实验解读栏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高频考点)(1)清除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

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3.常见的灭火器(1)发现火灾迅速打火警电话119,如火势不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备考提示:生活中的灭火实例(云南近五年考查过)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燃烧和爆炸的比较(1)相同点:爆炸和燃烧都需要与氧气接触,都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都会有明显的放热等。

(2)区别: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

3.几种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4.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2)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

(3)当室内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泄漏后,室内充满可燃性气体。

在此环境下。

不能打电话或打开换气扇,应首先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

并在杜绝一切明火的同时,查找泄漏原因。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完整版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完整版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完整版一、灭火基本原理1.温度降低原理:火灾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高温,通过降低火场温度可以减缓火势的发展和蔓延。

2.氧气隔离原理:火灾所需的氧气是维持燃烧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过隔离火源与氧气的接触,可以控制及扑灭火势。

3.燃料消耗原理:火灾所需的燃料是维持燃烧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过削减或消耗燃料,可以控制及扑灭火势。

4.阻断火势蔓延原理:火势蔓延受到燃料、氧气和热量传导的影响,通过设置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扩大。

二、灭火方法1.扑灭方法(1)水灭火:水是最常见的灭火剂,能够通过吸热和冷却作用使火势得到控制和扑灭。

常用的水灭火方法有直接喷洒、水幕、水雾和水霧灭火等。

(2)泡沫灭火:泡沫是一种具有隔离、冷却、灭菌和灭蚀作用的灭火剂,能够迅速覆盖燃烧物表面,阻断火势蔓延。

常用于带有易燃液体的火灾扑灭。

(3)二氧化碳灭火: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污染的灭火剂,能够抑制火焰的传播和扩散。

常用于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精密空间的灭火。

(4)氮气灭火:氮气能有效降低火场的氧气浓度,达到隔离火源与氧气的接触,从而控制和扑灭火势。

常用于封闭或密闭空间的灭火。

(5)干粉灭火:干粉是一种多功能的灭火剂,能够通过吸热、分子扩散和化学抑制等作用对火源进行控制和扑灭。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火灾。

2.阻断扩散方法(1)设置隔离带:在火灾较大或无法立即扑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可燃物和火源之间的隔离带,阻断火势的蔓延扩大。

(2)封闭建筑:将火灾区域封闭,限制火势的扩散范围,同时保护现场的人员安全。

常用于封闭或密闭空间的火灾处理。

(3)切断电源:对于电气设备引发的火灾,切断电源是防止火势扩散和安全救援的有效手段。

三、灭火注意事项1.灭火时安全第一:在灭火过程中,要确保自身的安全,合理选择灭火器材和灭火方法,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更大危害。

2.确保灭火器材正常运行:在灭火前,要检查灭火器材、灭火器具和相关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确保能够顺利使用。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第一章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防止火势失去控制,继续扩大燃烧而造成灾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将火扑灭,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这些方法的根本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

一、冷却灭火可燃物一旦达到着火点,即会燃烧或持续燃烧。

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燃烧即会停止。

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在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在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用水扑火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水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和很高的汽化潜热,冷却性能很好。

在用水灭火的过程中,水大量的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致使火焰熄灭、火势得到控制、火灾终止。

水喷雾灭火系统(详见第三篇第四章)的水雾,其水滴直径细小,比表面积大,和空气接触范围大,极易吸收热气流的热量,也能很快地降低温度,效果更为明显。

二、隔离灭火在燃烧三要素中,可燃物是燃烧的主要因素。

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隔离,就可以中止燃烧、扑灭火灾。

例如,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在喷水的同时喷出泡沫,泡沫覆盖于燃烧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在发挥冷却作用的同时,将可燃物与空气隔开,从而可以灭火。

再如,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火灾,在灭火时,迅速关闭输送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管道上的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输送,同时也打开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管道通向安全区域的阀门,使已经燃烧或即将燃烧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转移。

三、窒息灭火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

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

在着火场所内,可以通过灌注不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蒸汽等,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

此外,水喷雾灭火系统实施工作时,喷出的水滴吸收热气流热量而转化成蒸汽,当空气中水蒸汽浓度达到35%时,燃烧即停止,这也是窒息灭火的应用。

灭火原理及方法是什么

灭火原理及方法是什么

灭火原理及方法是什么灭火原理及方法是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防止火灾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危害。

灭火原理涉及到火的起因、火势、供氧等多个方面,而灭火方法则包括直接灭火和间接灭火两种。

灭火原理:1. 燃烧三要素:火灾发生需要有三要素,即可燃物(燃料)、氧气和引火源。

只要消除其中一项或降低其浓度,就可以阻断燃烧过程。

2. 燃烧过程: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火焰和热能的过程。

可燃物在一定温度下蒸发并与氧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然后在引火源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火焰。

火焰会向上升腾,火势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

3. 灭火机理:灭火的目标是迅速控制火势、降低温度并迅速排除烟雾和有毒气体。

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削减可燃物、隔绝氧气供应、降低温度和抑制火势四种方式。

灭火方法:1. 直接灭火法:(1) 用水灭火:水是最常见的灭火介质,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和降低温度,还能产生冷却效应。

用水灭火的方法有直接喷射、火焰覆盖和涂覆三种方式。

(2) 用泡沫灭火:泡沫灭火剂能够覆盖可燃物表面,并形成一层稳定的膜,与燃烧的气体和氧气分隔,从而阻止火势的进一步扩大。

(3) 干粉灭火:干粉是由多个成分组成的复合灭火剂,能在燃烧区域形成物理/化学隔离层,阻止火势的传播,同时也能吸取热能,降低温度。

(4) 气体灭火:气体灭火剂主要是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可以迅速降低燃烧区域的氧气浓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2. 间接灭火法:(1) 隔离/封闭:将火灾现场隔离起来,确保火势不蔓延。

对于密闭的空间,可以通过封闭门窗、使用不燃材料等进行隔离。

(2) 降温:降低燃烧区域的温度是灭火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使用喷水、增加通风量等方式进行。

(3) 抑制火势:使用抑制剂素材,如灭火器、灭火器械等,通过削减燃烧区域的火焰和煤烟等,使火势得到抑制。

在灭火行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火灾类型和场所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同时,需要注意安全措施,避免灭火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

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由燃烧所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可以得知,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

1、冷却灭火:对一般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

因此,对一般可燃物火灾,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作用。

2、窒息灭火: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

因此,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

通常使用的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的灭火机理主要是窒息作用。

3、隔离灭火:把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

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

4、化学抑制灭火:就是使用灭火剂与链式反应的中间体自由基反应,从而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使燃烧不能持续进行。

常用的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用。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
1、加压水灭火原理:加压水灭火是以水为宗旨,用喷水装置以足够大的压力将水喷射到火场上,使火源所依赖的氧气被水蒸气迅速覆盖、熄灭火焰,从而达到熄灭火灾的目的。

2、干粉灭火原理:干粉灭火是以碳酸钙、二氧化硫、水粉等化学物质为灭火剂,当它们与火焰中的热量发生化学反应,即吸收火焰所释放的能量,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反应物中的热量消耗掉,从而达到熄灭火灾的目的。

3、泡沫灭火原理:泡沫灭火法是以水产生的泡沫覆盖火源来起灭火作用的,泡沫中含有阻力很大的空气,而且泡沫覆盖火源后,可以阻止空气接触火源从而阻断火源的燃烧减少氧气的供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二、灭火注意事项
1、操作时要注意及时选择正确的灭火方法。

2、注意洪水不要卷走灭火物资。

3、除非严格按要求安装灭火器械,否则一般不要尝试灭火,必要时先进行疏散。

4、充分考虑现场火情的发展状况,以及灭火后残留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5、灭火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安全,防止可能爆炸、燃烧等危害因素的突然发生。

6、灭火过程中,行动要条理分明,灭火器械要使用正确,不熟
悉者不要擅自使用。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分析:燃烧与灭火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分析: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灭火一、基本考点考点1.燃烧(1)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注意:我们所见到的燃烧一般都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事实上,燃烧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气体环境中进行。

例如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因此,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都叫燃烧。

考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若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由燃烧的条件可推论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以下几种灭火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上述原理:①将未燃烧的可燃物搬离火灾现场,就是清除可燃物;②用沙土灭火,就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③用水灭火,就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常用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根据不同的火灾,采用不同的灭火器。

考点3.爆炸及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然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等。

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燃烧或发生爆炸。

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3)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如图7-16-3所示: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4.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的关系(拓展考点)(1)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出热量;不同点是:①燃烧剧烈,缓慢氧化不剧烈,②燃烧发光,缓慢氧化不发光。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①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
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⑵隔绝氧气(或空气)
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当被困火灾区,应用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②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2016届中考化学第一轮教材考点梳理复习34

2016届中考化学第一轮教材考点梳理复习34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而进行的实验探究.探究的具体内容有:1.燃烧的条件,也就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也就是,(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找出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并且,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其中以实验探究题最为常见.中考的重点是将有关的理论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先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然后,通过拓展与迁移来进一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等.【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和学过的相关知识,充分挖掘实验图示中的有用信息,使用控制变量法、对照实验法等来设计实验方案,或者根据问题情景,按照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然后,分析归纳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等.最后,运用实验所得,进一步拓展与迁移,以便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知识点的认识】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包含有两项内容.其一,是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其二,是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而所谓的常见气体,主要是指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等.具体说来,它们的检验与吸收的方法如下表:至于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就是指为了将常见气体中的杂质除去,使其得到净化的科学方法.其理论依据是利用杂质所具有的与所需气体不同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选用适当的试剂,进行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或者按照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探究,逐步将气体中的杂质除去,使其得到净化.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不减、不增、不污、易分”.也就是,除去杂质的同时,要保证不能使所需气体的量减少(即不能“玉石俱焚”,但可以增加),更不能引入新的气体杂质,生成物还不能造成环境污染,并且,生成物、所选试剂与所需气体要容易分离.常用的气体的除杂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吸收法;即选用适当的试剂,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将杂质吸收后,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等而除去的一种方法.例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的CO2时,可先将混合气通过盛有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吸收掉其中的CO2,然后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再吸收掉其中的水蒸气.而常见气体的吸收剂(即除去的方法)如上表所示.二是转化法;即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所需气体而除去的一种方法.例如,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的CO时,可先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中,将其中的CO转化为CO2.【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经过科学的分析探究后,设计实验方案(或按照给出的实验方案),推断、选择或填写出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并选择、推断、填写相关的实验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对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的检验和除杂方法,以及对这类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及理论依据,还有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的相关知识,有时还需弄清图示信息,以及有关的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实验图来推断气体或所选试剂的性质、仪器的名称、其中的错误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知识点的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是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或特点,来对某物质进行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1.从宏观角度来说,主要看它含有几种物质,含有一种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的是混合物.当然,也有一定的规律或技巧所在,那就是只要它是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或合金时,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混合物.还有,由于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并且有且只有一个化学式;所以只要某物质有化学式,也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来说,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分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分子的是混合物.如果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原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原子的是混合物.【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及进一步分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类别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在判别某物质是纯净物或混合物时,不要只看表面字眼“纯”或“混”,而要看其实质(即它的物质组成,也就是它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否则,就会误入圈套,进而导致出错失分.例如,纯净的盐酸就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当然是混合物);而冰和水的混合物却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因为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们是同一种物质).4.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点的认识】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如下表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化石燃料、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甲烷的密度、溶解性、燃烧时的现象及反应方程式、不纯时的燃烧爆炸现象、乙醇的挥发、气味、燃烧时的现象及反应方程式、二者的用途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有关金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等相关问题,将会是事半功倍的.2.不纯的甲烷燃烧时,可能会引起爆炸;因此,点燃甲烷前一定要检查其纯度.3.对于它们的燃烧来说,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和质量守恒定律,借鉴着蜡烛的燃烧实验来分析、推断其燃烧现象及产物.并且,还要注意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问题,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问题.5.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知识点的认识】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符号M r).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利用公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和”来进行计算.【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的其它计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及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相互推算,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推算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从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不难看出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是建立在相对原子质量的基础上的.因此,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样的,也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1.66×10﹣27kg)作为标准的.2.某分子的实际质量=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即1.66×10﹣27kg).3.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一”,符号是“1”一般不写.4.利用公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用试卷上给出的数值来计算.还有,其中的原子个数一般是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没有数字时,默认为是1);但是,如果某元素在同一化学式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和;如果某元素符号被括号括起来了,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括号的右下角的数字的乘积.6.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知识点的认识】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是指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式来计算某物质中所含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公式是:“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当然,如果知道了物质中各元素的实际质量,就可以利用元素的实际质量来直接相比即可.【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的其它计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及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或者是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虽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公式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而不是其实际质量,但是计算出来的元素的质量比与利用元素的实际质量计算出来的是相等的.因为,各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样的,都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1.66×10﹣27kg)作为标准的;当然,可以利用该标准推算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即某原子的实际质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但是当用来计算元素的质量比的时候,这个标准又以约数的形式被约分掉了;所以,按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公式,采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是根本不会影响各元素的质量比的.2.利用公式计算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时,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用试卷上给出的数值来计算.还有,其中的原子个数一般是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没有数字时,默认为是1);但是,如果某元素在同一化学式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和;如果某元素符号被括号括起来了,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括号的右下角的数字的乘积.3.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时,可以先将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设为x,然后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即可.4.有时还会利用某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计算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如,如果已知或已求氧化铁(Fe2O3)中的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即56×2:16×3),那么就可以推算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即7÷(7+3)×100%],也可以推算出氧元素的为30%.7.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知识点的认识】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是指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式来计算某物质中所含的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当然,如果知道了物质和其中某元素的实际质量,就可以利用公式该元素的实际质量/该物质的实际质量×100%来直接相比即可.【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的其它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或者是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虽然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的公式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都是原相对质量而不是实际质量,但是计算出来的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利用元素和物质的实际质量计算出来的是相等的.因为,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是一样的,都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1.66×10﹣27kg)作为标准的;当然,可以利用该标准推算出原子和分子的实际质量(即某原子或分子的实际质量=该原子或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但是当用来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时候,这个标准又以约数的形式被约分掉了;所以,按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时,是根本不会影响各元素的质量比的.2.利用公式计算物质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时,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用试卷上给出的数值来计算.还有,其中的原子个数一般是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没有数字时,默认为是1);但是,如果某元素在同一化学式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和;如果某元素符号被括号括起来了,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括号的右下角的数字的乘积.并且,计算数据要准确,除不尽的按照题目的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没有要求的最好保留两位小数,最少也要保留一位小数.3.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时,可以先将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设为x,然后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即可.4.有时还可以利用某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计算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如,如果已知或已求氧化铁(Fe2O3)中的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即56×2:16×3),那么就可以推算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即77+3×100%],也可以推算出氧元素的为30%.8.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知识点的认识】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别是指元素符号、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等及其周围的四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具体内容如下:1.元素符号宏观上表示元素,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H既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等等.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部分元素符号还能表示由它所组成的物质等;不过,这些物质必须是由原子构成的才行.实际上,此时元素符号所表示的物质意义,其实是该元素符号的兼职身份(即该物质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就是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因此,这类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只是那两个基本意义了;它还能表示物质及其组成或构成等.例如,Fe除了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以外,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等.2.化学式宏观上表示物质及其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如图所示:。

【考点集训】2016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word版,含解析)

【考点集训】2016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word版,含解析)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知识点的认识】完全燃烧是指是物质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的燃烧;即当氧气(或空气)充足时的充分燃烧.而不完全燃烧是指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的燃烧;即当氧气(或空气)不充足时的不充分燃烧.【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氧气和一氧化碳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烧的条件、氧气的化学性质、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来说,主要是由于氧气的充足不充足造成的,当氧气充足时,燃烧充分,即完全燃烧;当氧气不充足时,燃烧不充分,即不完全燃烧.2.值得一提的是,当发生不完全燃烧时,不但放热少,而且往往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小明同学学习化学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进行了总结,其中不合理的是()A.将实心煤块做成蜂窝煤,使煤燃烧更充分B.进入干涸的深井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C.油锅里的油着火燃烧,应立即盖紧锅盖D.厨房内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应先打开电排风扇保持通风2.每年的6月26 日是国际禁毒日,吸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下列关于冰毒(化学式为C10H15N)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毒完全燃烧只生成两种产物,且都是氧化物B.冰毒中C、H、N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C.冰毒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D.冰毒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H3.野炊时把柴禾架空一些,以便柴禾燃烧的更旺.其原理是()A.加快柴禾散热的速度B.增加集聚的热量C.降低柴禾的着火点D.增大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4.奶奶年轻时用煤球煮饭,现在家庭用煤做成蜂窝状,这种变化是为了()A.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C.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D.降低煤的着火点5.野炊时,小李发现煮饭的火焰很小,他就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降低木柴的着火点B.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C.升高木柴的温度D.方便加入木柴6.俗话说“火需空心“是指柴禾架空才能烧得更旺.这是因为()A.散热更快B.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C.使着火点降低D.柴禾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7.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A.减少煤的浪费B.减少氧气的消耗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8.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A.增加煤的用量B.粉碎煤块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D.减少空气通入量9.在工业上,下列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充分燃烧无关的是()A.把煤炭磨成粉状进行燃烧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10.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1.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1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3.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A.散热的速度加快B.聚集的热量增加C.柴禾的着火点降低D.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14.“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15.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如下图),外体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优质有机材料加工而成,内部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下列有关“祥云”中使用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B.铝合金比纯铝的硬度小C.铝合金质轻且延展性好D.火炬外体的制作材料均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1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CO2和H2O.乙醇是醇类的一种,所以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B.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17.同学们野炊时,小红往灶中塞叠很多木柴,结果火焰较小且黑烟多,小兵过来将木柴取出部分并架空了一些,火焰就旺了.小兵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18.下列与燃烧或燃料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的目的是延缓燃烧时间,节约能源B.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是液态C.汽车使用乙醇汽油(掺有乙醇的汽油)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D.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放出能量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Ⅰ、Ⅱ两题只选做一题,如果两题全做,只按Ⅰ题计分.Ⅰ.现在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这是“大棚种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益处.请回答下列问题:(1)塑料大棚用的塑料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塑料大棚中要定期补充CO2,这样做有利于植物进行作用.(3)蔬菜中所含的营养素主要是.Ⅱ.旅游是人们休闲度假的一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1)去高海拔地区旅游,有的人感到呼吸困难,这时需要补充.篝火晚会上,常将燃着的木柴架空,其理由是.(3)篝火晚会结束时,必须将火熄灭,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20.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哈尔滨市火力发电需消耗大量的煤炭,热电公司技术研究小组改进燃炉结构,适当增加进风量,将炉内煤粉吹起,使之剧烈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这种做法有利于节能的原因是这种做法也有利于减排,但还存在的问题是,你的建议是.21.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烧火时,木柴要架空放置,火才烧得更旺,原因是.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生产厂家会想尽各种方法,例如:“真空”“包装”、“充气”包装等.“充气”包装时适宜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可以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3)纯净水和硬水均是无色透明的,区别这两种液体有多种方法,举两例说明.①;②.22.某校初三同学在老师组织下来到郊外野炊.(1)野炊时小红向“灶”里塞满木柴,但火焰很小.于是她将木柴架空,木柴燃烧很旺盛,这是因为(填序号).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浓度B.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小军取清澈的井水煮沸,发现有沉淀产生,该井水属于水(填“软”或“硬”).(3)小兰用开水给老师泡茶,她发现茶杯内的网罩可以将茶叶和茶水分开,老师饮用起来很方便.化学实验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操作是.(4)中午大家的食物有豆腐干、瘦肉、凉拌黄瓜、米饭、纯牛奶.上述食物中,能为人体提供较多糖类物质的是.(5)饭后小艳用洗洁精将油腻的碗筷洗得很干净,洗洁精去污是利用功能.(6)离开时为防止引发火灾.应该熄灭所有的余火,请你向他们推荐一种灭火的方法..23.2008年9月搭载着“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飞船顺利回归,这是我国航天领域又一次重大突破.请回答下列问题:(1)“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一般使用的动力材料是四氧化二氮(氧化剂)和偏二甲肼(C2H8N2,燃料),C2H8N2遇N2O4后能自燃:C2H8N2+2N2O4═3N2+4H2O+2CO2;又N2O4与NO2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使用这种材料的火箭在发射中对环境会产生诸多污染,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COB.可能会排出NO2C.可能是燃烧产生的CO2形成酸雨D.可能是剩余的燃料或N2O4有毒由于太空几乎是真空环境,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携带氧气,该物质可由飞船内电解水装置提供,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与电源的负极和正极相连的两电极上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3)神七飞船主要通过光电硅电池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作为自己运行的动力,构成电池的核心材料是硅.硅在地壳中主要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由于硅酸盐的结构较复杂,化学上通常以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其组成.如硅酸钠Na2SiO3.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Na2O•SiO2;又如钾云母KAl3H2Si3O l2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K2O•3Al2O3•6SiO2•2H2O;现有一硅酸盐KAlSi3O8,请你将其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冬季可用煤炉取暖,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1)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开始时煤燃烧较弱,过一会变得剧烈.(3)煤层上方有时会出现蓝色火焰.(4)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25.使燃料充分燃烧,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请写出一条使燃料充分燃烧的具体做法?在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哪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什么?26.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深究.【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现象与结论】(1)观察到A中,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3)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色,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交流讨论】(4)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5)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考点训练】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小明同学学习化学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进行了总结,其中不合理的是()A.将实心煤块做成蜂窝煤,使煤燃烧更充分B.进入干涸的深井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C.油锅里的油着火燃烧,应立即盖紧锅盖D.厨房内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应先打开电排风扇保持通风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生活常识和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即可判断.解答:解:A、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把实心煤球做成空心煤球,实际是增大了煤和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A不符合题目的条件.B、深井中的氧气可能不多,直接下井可能导致窒息,因此首先要做灯火实验,如果灯不会熄灭,说明可以下井,故B不符合题目条件.C、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盖紧锅盖,实际是隔绝了空气(氧气),因此就会使火熄灭,故C不符合题目条件.D、煤气泄露时,首先要关闭煤气的阀门,然后打开窗户、排气扇,故D符合题目的条件.故选D.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即可燃物、着火点、氧气等,学会把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结合起来.2.每年的6月26 日是国际禁毒日,吸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下列关于冰毒(化学式为C10H15N)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毒完全燃烧只生成两种产物,且都是氧化物B.冰毒中C、H、N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C.冰毒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D.冰毒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H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冰毒的化学式可知,冰毒有C、H、N三种元素,所以完全燃烧会生成三种物质.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比进行解答.C、根据相对质量的计算即可.D、根据冰毒中质量分数最大是碳元素的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冰毒的化学式可知,冰毒有C、H、N三种元素,所以燃烧会生成三种物质,故A错误.B、冰毒中C、H、N元素的质量比=(12×10):(1×15):14=120:15:14,故B错误.C、冰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10+1×15+14=149,故C正确.D、冰毒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3.野炊时把柴禾架空一些,以便柴禾燃烧的更旺.其原理是()A.加快柴禾散热的速度B.增加集聚的热量C.降低柴禾的着火点D.增大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解答:解:把柴禾架空一些可以增大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柴禾燃烧,以便柴禾燃烧的更旺.故选D.点评:可燃物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柴禾燃烧更旺是因为柴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了.4.奶奶年轻时用煤球煮饭,现在家庭用煤做成蜂窝状,这种变化是为了()A.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C.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D.降低煤的着火点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这种变化是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解答:解:A、“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煤充分燃烧;故对B、这种变化是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从而减少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故对C、煤充分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就是一种温室气体,不能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故错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固定的,所以不能降低煤的着火点;故错故选AB.点评:完全燃烧时,燃烧得快,放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等元素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热量少,可燃物中的元素不能被完全氧化,应该防止不完全燃烧的发生.5.野炊时,小李发现煮饭的火焰很小,他就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降低木柴的着火点B.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C.升高木柴的温度D.方便加入木柴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解答:解:A、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B、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促进木柴的燃烧.故选项正确;C、主要不是为了升高木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D、不是为了方便加入木柴.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将木柴架空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6.俗话说“火需空心“是指柴禾架空才能烧得更旺.这是因为()A.散热更快B.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C.使着火点降低D.柴禾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并且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就会越剧烈;柴禾架空更有利空气的进入,使柴禾与氧气更充分接触,才能烧得更旺.解答:解: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就会越剧烈,与氧气不充分接触时,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黑烟而不能更旺地燃烧;柴禾架空更有利空气的进入,使柴禾与氧气更充分接触,发生完全燃烧,烧得更旺;故选D.点评: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完全燃烧,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大量热;而与氧气接触不充分,发生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黑烟,放出热量较少.7.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A.减少煤的浪费B.减少氧气的消耗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减少煤的浪费,故选项正确.B、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氧气的消耗,故选项错误.C、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错误.D、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酸雨的形成,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A.增加煤的用量B.粉碎煤块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D.减少空气通入量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化学与生活.分析:要使煤充分燃烧可采用的方式主要有1.适当过量的空气;2.足够大的接触面积,通过以上两点分析选项既得.解答:解:A、增加煤的用量并不能使煤充分燃烧,故此选项错误.B、煤块粉碎后增加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其充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是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与煤充分燃烧没有关系,故此选项错误.D、减少空气通入量,会使煤不能充分燃烧,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物质充分燃烧条件的考查,只要知道要使物质充分燃烧只需掌握以下两点1.适当过量的空气;2.足够大的与空气接触面积.9.在工业上,下列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充分燃烧无关的是()A.把煤炭磨成粉状进行燃烧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但是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解答:解:A、把煤炭磨成粉状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煤的燃烧.故错误;B、把柴油喷成雾状可以增大柴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柴油的燃烧.故错误;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故错误;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但是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故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0.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这种变化是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A、可燃物的热值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会因这样的变化而改变;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一般是固定的,所以该变化不能降低煤的着火点;C、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基本固定,这样的改变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能够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知识的理解与应用.11.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从促进燃烧的方法角度考虑;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解答:解: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木柴燃烧,故选项正确;B、不能升高木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D、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将木柴架空能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促进木柴燃烧.1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知识点的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到一条带树木(即造隔离带).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3.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用物质的性质、几种常用的灭火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来设计灭火的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谓灭火,实际上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因此,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推断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燃烧发生时,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才可;但是,灭火时,就没有不要将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破坏,只要其一被破坏,即可达到灭火之目的.当然,三个条件同时就破坏更能灭火了.2.如果采用第三种原理和方法来灭火,那么在表达时一定要注意是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而不能说成降低着火点.因为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一、选择题(共18小题)1.“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B.不用铝制容器长时间泡制糖醋食品C.回收废弃金属,避免资源浪费D.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3.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A.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进行呼救C.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D.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A.降低油的着火点B.让油与空气隔绝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D.清除了可燃物5.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6.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7.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⑥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③④⑥8.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B.电视机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图书档案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9.Mg(OH)2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可将Mg(OH)2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Mg(OH)2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Mg(OH)2分解要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能够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C.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D.Mg(OH)2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10.在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B.消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11.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B.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D.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通气,不能立即开灯12.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排气13.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14.以下几种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B.将NaCl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C.加碱研磨后闻气味鉴别铵态氮肥D.分离溶液中析出的KNO3晶体15.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B.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C.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16.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17.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C.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18.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的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降低图书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20.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灭火原理是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3)KNO3可用作化肥,属于肥(填“氮”“磷”“钾”或“复合”)(4)化学实验应严格规范,确保安全.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21.最近新疆乌鲁木齐某在建小区附近出现了“火山”,是地下浅表煤层在岩石裂缝处发生的自燃现象.要熄灭该煤层的燃烧,你提出的办法是.该煤层自燃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实验室点燃该气体前必须要对气体进行.22.生活处处有化学,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小雪在帮妈妈做晚饭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化学问题.请你帮助她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1)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了,妈妈立即盖上锅盖,她灭火的原理是.妈妈在菜中加入“加铁酱油”,其中“铁”的作用是预防或治疗(填“甲状腺肿大”、“贫血”或“骨质疏松”).晚饭后,小雪使用洗洁精轻松除去了盘子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功能.(3)看电视时,妈妈吩咐小雪去切西瓜,西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水、无机盐、糖类和.小雪将切完西瓜后的菜刀放在菜板上,第二天早上发现菜刀生锈了,菜刀生锈与有关.为了防止这把菜刀生锈,可采取哪些措施?(填写一点即可).23.2013年4月25日晚8点,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沙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1)利用沙土灭火的原理是.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学习中,“可燃物、氧气、着火点”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来说,灭火原理有三种,其中之一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回答另外两种灭火的原理.灭火原理之二:;灭火原理之三:.25.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从化学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为了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往水样中加入.生活中常用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请例举一种防止铁制栏杆生锈的措施.26.如图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和改进的实验装置,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小明同学用一根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请分析蜡烛火焰熄灭的原因,此实验说明金属铜具有性.小娟同学在铺有一层纯碱粉末的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稀硫酸,蜡烛火焰熄灭.请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写出纯碱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类型属于.图Ⅱ:小亮同学在烧杯A中加入10mL浓氨水;在烧杯B、C中都加入20mL蒸馏水,并分别滴加3滴酚酞试液于蒸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成红色的烧杯是(选填“A”、“B”或者“C”),请你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烧杯中溶液变红的原因;若用pH试纸测试,该溶液的pH一定(选填“>”、“=”或者“<”)7.【考点训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釜底抽薪是将可燃物取走,使燃烧停止进行解答.解答:解: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选:C.点评: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和化学知识的相关之处,能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词语.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B.不用铝制容器长时间泡制糖醋食品C.回收废弃金属,避免资源浪费D.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B、根据铝的性质分析;C、回收金属可以节约资源;D、根据闲置的地窖中会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分析.解答:解:A、油的密度比水小,油锅着火需有锅盖盖灭;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需先切断电源后用沙土盖灭,故A错误;B、醋中含有醋酸,能与活泼金属铝反应,故B正确;C、废旧金属可重新冶炼使用,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C正确;D、闲置的地窖中二氧化碳浓度较大,使用前应先进行灯火试验以保证安全,故D正确.故选A.点评:燃烧是初中化学上的基本概念,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以考查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逃生措施,理解燃烧的定义,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解题的前提.3.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A.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进行呼救C.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D.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C、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D、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解答.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从而隔绝氧气起到灭火的原理,故A正确;B、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所有门窗,会使氧气充分,燃烧更加旺盛,故B错误;C、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保鲜,故C错误;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来烹调食物,故D错误.故选: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2015年中考热点之一.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A.降低油的着火点B.让油与空气隔绝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D.清除了可燃物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灭火的原理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即可.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能降低着火点),故选项错误.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正确.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清除了可燃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B、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C、根据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分析;D、根据湿毛巾的作用分析.解答:解:A、室内着火,打开门窗相当于增加了氧气,燃烧更旺,正确;B、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正确;C、燃气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错误;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以避免呼吸到烟尘和有毒的气体,正确.故选C.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6.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A错误;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C、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故C正确;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7.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⑥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③④⑥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蒸发与蒸馏操作;氧气的化学性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①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②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分析;③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④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⑤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分析;⑥根据常见的合成纤维分析.解答:解:①用水灭火时,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了着火点,故错误;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雾,故错误;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烘干,故正确;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故正确;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而不是溶解,故错误;⑥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故正确;因此正确的是③④⑥;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常见的化学知识的理解,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加强对现象、原理、操作等的理解,以便灵活应用.8.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B.电视机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图书档案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则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根据燃烧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灭火方法对才能更好地减少损失.解答:解: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采用隔离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B、向着火的电视机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此灭火方法错误;C、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此方法正确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这就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物上方,隔绝燃烧物与空气的接触,隔绝氧气而熄灭.是正确的方法.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知识的理解,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解题当中.9.Mg(OH)2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可将Mg(OH)2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Mg(OH)2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Mg(OH)2分解要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能够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C.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D.Mg(OH)2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解答:解: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但不是降低的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正确;C、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C正确;D、该反应生成了水,形成的水蒸气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减少,从而减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在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B.消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消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故A错误;B、用嘴吹灭蜡烛时,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B错误;C、吹灭蜡烛时没有隔绝空气,故C错误;D、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在熟知灭火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规范的合理的解释.11.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B.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D.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通气,不能立即开灯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火会沿顺风方向迅速蔓延;B、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和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判断;C、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判断;D、根据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的处理方法分析,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能见明火.解答:解:A、山林中遇火灾,向逆风风方向逃跑,而不是顺风方向,故错误;B、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故逃生时应底下身子,故正确;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故正确;D、燃气具有可燃性,泄露起火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不能立即开灯,不然可能会引起电火花,引发爆炸,故正确.故选:A.点评:“安全重于泰山”,防火、防爆问题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防火防爆的措施、逃生的方法等是解题的前提.12.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