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一、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操作,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
2、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如C++或Java。
3、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交流和安全防护。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
2、编程语言:C++或Java的基础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函数等。
3、计算机网络:因特网基础、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安全等。
4、创新与团队协作:项目开发流程、团队沟通技巧、创新思维训练等。
教学安排如下:1、第一阶段(1-2周):计算机基础知识2、第二阶段(3-4周):编程语言基础3、第三阶段(5-6周):计算机网络基础4、第四阶段(7-8周):创新与团队协作5、第五阶段(9-10周):综合实践项目6、第六阶段(11-12周):课程设计与答辩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以项目为导向,通过以下手段实现教学目标:1、课堂讲解: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精讲,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2、实践操作: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项目开发:学生分组进行实际项目开发,提高实践能力。
5、课程设计: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综合项目,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辩与评价:学生进行项目答辩,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与支持本课程需要以下教学资源支持:1、教材和参考书籍:选用优秀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必要的知识点支撑。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一体化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一体化设计理工教研室井建顺一.课程概况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为培养大专层次应用型人才使用计算机技能而开设的。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方法的入门,内容着重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计算机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学科,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一些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三、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模块化程序设计,课内68学时,4学分,其中电视课11(基本)+3(可选)定期辅导27学时,实验实习27学时。
二.教学媒体设置与课程安排本课程采用模块化结构教学,共分为5个模块,不同地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专业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模块进行组合,包头电大的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课时如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行政管理专业和高护专业开放教育试点的学生。
2.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期末无纸化上机考试的方法,满分为100分。
3.命题依据和教学媒体《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 2003平台)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 Windows XP操作系统》、《计算机应用基础— Word 2003文字处理系统》、《计算机应用基础— Excel 2003电子表格系统》、《计算机应用基础— PowerPoint 2003电子演示文稿系统》和《计算机应用基础—FrontPage 2003网页制作系统》。
其中,第1册(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第2册(Word 2003文字处理系统)必修,其余3册必选其一。
✡录像教材公共部分11学时(第1~9、19、20讲),共20学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有关于环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实行方案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淮北煤电技师学院中职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育应用型人材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术而开设的。
本课程是讲解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侧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操作技术,并兼备适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娴熟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可以认识今世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观点,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认识并掌握文字编写、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网络使用、多媒体等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认识信息安全的知识。
二教课媒体及教课手段运用1. 文字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主编:顾名宇陈炼,湖南教育第一版社第一版,文字教材采纳一体化模块化构造:模块 1 ??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2??文字办理系统(Word)模块 3??电子表格系统( Excel )模块 4 ??电子演示文稿系统( PowerPoint )模块 5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每一模块均包含教课内容、导学内容、教课指导、实验指导、教课媒体使用指导等。
知识性的内容主要经过自学文字教材达成。
2.音像教材(待建):内容安排以下:讲次内容1计算机基本知识。
2Windows 基本操作, Windows XP 附件使用。
3Windows 的基本管理。
4使用 IE ,收发和管理电子邮件。
5Word文档基本操作。
6Word图形及表格办理, Word 款式和模板使用。
7Excel 基本操作,表格和单元格数据办理。
8图表创立和数据办理,9PowerPoint 基本操作,使用模板。
10幻灯片格式和动画成效设置。
主要讲解课程的要点、难点和学习方法。
3.教课课件:配套的教课课件,包含所有 5 个知识模块(含相应的学习成效测试系统),采纳指引和交互方式教讲课程内容。
4.网上资源:淮北煤电技师学院网上本课程栏目公布有关教课动向信息及指导。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任课教师:王淑美一、课程概况《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计算机应用专业(网页设计方向)第一学期开出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向学习者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培养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能力的入门课程,它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会使用计算机及实用软件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课程要求为使学生牢固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则,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和一些专业术语。
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及一些基本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资源1、文字教材:《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 2003文字处理系统》和《Excel 2003电子表格系统》,郑纬民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CAI教学光盘:主要包括导学,重点、难点讲解,自我测试三部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制作。
(中央电大教材配套)3、上机环境:这门课程的上机环境是在多媒体机房里,前面有一个大屏幕,老师能随时给学生演示讲解课程内容;同时上机操作安排在机房,学生能在理论课后在机房自主上机,教师随堂辅导。
4、其它媒体:学习小组讨论,E-MAIL答疑,QQ答疑等。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1、自学及面授上机辅导: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上机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在课时安排上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机房进行的上机实践课程,在学生自主上机的同时,教师随堂辅导。
2、网上辅导:本课程教材是历年所常使用的,网上有相应的课程辅导,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安徽和蒙城电大的教学讨论区中的课程论坛或班级论坛中发贴或者给任课教师发送电子邮件(mcddwsm@)的方式寻求网上辅导。
五、课程进度安排七、考核说明(一)、期末考试考核期末考试考核是验收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考核办法。
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专科阶段第一学期的必修课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命题,采用无纸化系统上机考试方式进行。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提纲:一、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的定义和意义二、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三、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方法四、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的效果评估五、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的案例分析一、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的定义和意义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是指在课程开设时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当前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因此,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整合性强: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与课程内容相融合,提高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2. 互动性高: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学生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学习。
3. 可视性强: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演示,能够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易于理解。
4. 灵活性高:利用计算机教学可以轻松地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掌控,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能够实时进行评估和调整。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更具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知识的核心。
2. 有助于提高学生成长性: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实践和探究中充分体验知识的渐进性、整体性和关联性,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意识。
3.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当今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职场所需的技能。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方案一、课程建设背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基本技能。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
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课程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2)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
(3)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开展简单的电子商务活动。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设计(一)课程内容体系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和多媒体技术等五个模块。
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领域。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2、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2)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桌面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操作、系统设置等。
3、办公软件(1)Word 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档的编辑、排版、打印等。
(2)Excel 电子表格软件,包括数据的输入、计算、分析和图表制作等。
(3)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包括幻灯片的制作、编辑、演示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一种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确立主题和目标本文的主题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背景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涵盖了计算机基础操作、Windows系统、Excel软件、PPT制作等方面的内容。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职场必备的技能之一。
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三、提出方案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即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方案如下:1、教学资源的整合:将课程内容和实验内容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PPT、视频、实验指导等。
2、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学生参与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和实验操作,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实验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创新。
四、实践应用本设计方案已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得到了实践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应用如下: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在实验教学中,设置了一些开放性的实验题目,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在课程评价中,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平时表现、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与展望本文探讨了一种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旨在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淮北煤电技师学院中职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而开设的。
本课程是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当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网络使用、多媒体等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安全的知识。
二教学媒体及教学手段运用1.文字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主编:顾名宇陈炼,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文字教材采用一体化模块化结构:模块1 ??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2 ??文字处理系统(Word)模块3 ??电子表格系统(Excel)模块4 ??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模块5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每一模块均包括教学内容、导学内容、教学辅导、实验指导、教学媒体使用指导等。
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文字教材完成。
2.音像教材(待建):主要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
3.教学课件:配套的教学课件,包括全部5个知识模块(含相应的学习效果测试系统),采用引导和交互方式教授课程内容。
4.网上资源:淮北煤电技师学院网上本课程栏目发布有关教学动态信息及辅导。
5.教学手段运用: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为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教学支持服务、体现以学生和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遵循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监控、提高学习质量的原则;遵循多种媒体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教学资源整合、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的原则。
2.创设本课程的网络交互教学环境,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重点辅导、习题解析、交互讨论、考试辅导等栏目,为学生和教师各种网上教学支持与服务。
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一体化模式
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一体化模式发布时间:2021-10-22T02:34:15.06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月下作者:江华[导读] 当今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了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型科技,因此需要各大院校向国家、社会培育与输送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来助力我国信息技术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技校计算机专业也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作为本专业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掌握程度有赖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元素,而教学一体化的课程开发是目前改革创新传统教学的主要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深圳市深德技工学校江华摘要:当今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了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型科技,因此需要各大院校向国家、社会培育与输送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来助力我国信息技术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技校计算机专业也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作为本专业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掌握程度有赖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元素,而教学一体化的课程开发是目前改革创新传统教学的主要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发;教学一体化;创新引言:对于新一代的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陌生的事物了,并且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碎片化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技术与成果,因此这也要求技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要与时俱进,面向未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跟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速度,让学生毕业后能学以致用,成为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概述(一)课程资源偏理论化,缺乏实践性技校所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本,内容仍旧以传统理论传授为主,而缺少大量与时代接轨的实验与案例,内容较为简单初级,难以满足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同时教学内容较为杂乱,除了计算机基础技能外,还包括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网页制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但是因为理论化过重、教学课时受限,所以使得教学不够深入,学生不熟悉的、却想掌握的中级课程内容没有细讲、深讲以及练习,所以大大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实施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定位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及应用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编程技术,能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
1.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调度、计算机系统性能、计算机系统技术等内容。
2.计算机软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程序设计方法、计算机程序设计工具、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等内容。
3.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内容。
三、教学实施
1.教学形式: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研究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教授基础理论知识,重点突出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数据库。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单一的理论与实践分离式教学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实际应用能力较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支持资源,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教学环境的建设:学校需要提供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以支持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
2.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师需要随时了解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不断更新和拓展教学内容,使之与实际应用需求相匹配。
3.教学方法的改变:传统的面向教师的授课模式需要转变为面向学生的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4.评价机制的改动:传统的考试与评分模式需要转变为综合评价模式,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包括:1.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更快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教学设置,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应用需求。
总之,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一种创新方式,它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它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要求他们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积极引导学生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方案(1)
《计算机应用基跚课程建设方案一、本课程建设现状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系统化设计为原则。
本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加强课程建设,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是形成了学历专业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教学团队Q目前本课程教学团队已达15人,全部是硕士以上学位,50岁以上的老教师2人,35-49岁的12人,35岁以下的1人;其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
同时本课程网上资源库建设正在逐步完善,支持大规模在线课程教学,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课程思政建设稳步推进,思政元素的挖掘不断完善。
二、课程建设目标按照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专业建设方案,结合本课程建设基础,拟在两年内对课程教材进行内容更新,建成省级一流教材建设任务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到2024年底,课程团队教师学历、职称提升,团队成员结构更加合理,团队成员教学与研究水平显著提升,科研课题和课程相关论文发表相应增加Q课程资源更加丰富,网上课程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条件不断优化,智慧课堂成果应用到课程教学当中,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所有教师均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三、课程建设内容(-)课程标准制定紧扣高职教育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对接高职大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的计算机素质,不断优化课程标准,使课程教学目标与本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衔接。
(二)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本课程教材为教学团队自编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力争在两年内完成教材内容更新,紧扣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大纲要求。
网上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利用学习通平台和计算机系CG 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公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必修课课程资源库建设,优化和丰富线上教学资源。
(三)教学团队组建与培养首先,加强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让教学团队成员探讨教学方法、分析重难点、交流教学经验、组织业务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实施方案论文
计算机应⽤基础课程的建设实施⽅案论⽂计算机应⽤基础课程的建设实施⽅案论⽂ 摘要:为了切实保持《计算机应⽤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的计算机应⽤能⼒,在《计算机应⽤基础》课程安排、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机制等⽅⾯通过⼏年不断的实践证明了,我院学⽣参加上海市计算机⼀级考试通过率普遍⾼于全市其他⾼职类院校,2016年的合格率更是排在全市49所⾼校第⼀位。
该⽂就课程安排、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的实践谈些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应⽤基础;课程建设;上海市 计算机⼀级等级考试从⾼职类学校对学⽣的要求来讲,通过上海市计算机⼀级考试是为学⽣对将来的学习打下计算机技能的基础,考证通过率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之⼀。
为使学⽣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应⽤计算机的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我们对《计算机应⽤基础》课程进⾏了教学改⾰,同时把提⾼考证通过率作为《计算机应⽤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要⽬标之⼀。
1我院计算机应⽤基础教学的现状 我院学⽣来⾃全国各地,新⽣⼊学时计算机⽔平差异性很⼤,这为计算机应⽤基础的教学带来很⼤的困难。
学⽣在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薄弱,office软件技术、⽹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基本技能不⾼,距离计算机应⽤教学⽬标差距较⼤,因此教学任务很繁重。
2课程建设的实施 2.1改⾰学期课程设置,制定课程新标准 在综合考虑了课程学习⽬标、学⽣现状以及设备资源等问题后,对120课时的《计算机应⽤基础》课程的安排为:44+64+12课时,分别在三个学期进⾏。
明确了教学⽬标:把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对学⽣的应知要求;把office软件操作、⽹页制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技能作为对学⽣的应会要求。
2.2围绕任务组织教学,完善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确定了学什么,接下来的教学⽅案设计则是解决怎么学、如何教的问题。
针对⾼职院校学⽣特点,该课程的教学⽅案设计突出实践环节,让学⽣通过⼀个个⼩的实体案例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必备的一项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我们制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该计划旨在建设一门实用性强、涵盖面广、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二、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硬件组成、软件分类、信息编码等基本概念。
2、操作系统: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以及基本操作和常用命令。
3、办公软件:学习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幻灯片制作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4、网络应用: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如何使用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网络应用。
5、多媒体技术:学习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制作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三、课程安排1、第一阶段: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硬件组成、软件分类、信息编码等基本概念。
2、第二阶段:学习操作系统,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以及基本操作和常用命令。
3、第三阶段: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学习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幻灯片制作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4、第四阶段: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如何使用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网络应用。
5、第五阶段:学习多媒体技术,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制作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运行策略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运行策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运行策略摘要: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培养高职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课程。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是先理论后实践,但在实操时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导致实践受阻,为了优化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本文详细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运作方案,旨在能够设计一套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运作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做一体化一、引言《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各个专业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其在社会各个领域当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也有明显的影响。
《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包含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教育,其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呈现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对此,研究全新的教学方式有着显著的教育意义。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先理论后上机的交替形式为主,在理论课程中,多媒体理论并不能贯穿于整个课程,在剩余的时间又不能让每一位学生进行练习。
对此,在机房上机操作时,基础较好的学生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但是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其可能会因为忘记了理论知识而进行盲目操作,或者是用很长的时间完成一个实践任务,又或者是不停地向教师询问,但是教师又无暇顾及所有的学生。
在这样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反,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同样也没有任何的教育效果,普遍呈现浪费教育时间的现象。
因此,研究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运作方案势在必行。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运作方案3.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内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分为三个细致的模块,分别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机基本能力三大模块;(2)编制实训课程的教材,构建实验性任务以及综合性实用性实训项目;(3)按照高职教育的教育需求精炼教材内容,对理论性知识的掌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将原本的教学时间进行压缩,将压缩出来的时间用于综合性应用项目的训练上;(4)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分清楚实践与理论的界限,明确理论是为实践教学提供质量保障的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最终目标;(5)使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以任务推动案例进行教学,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学生掌握综合应用技能和计算机基础技巧为目的;(6)改善原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教学的考核以期末考试评分、过程作业评分以及教师相结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一、现有基础(一)课程类型与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院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
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已有资源1.硬件资源学院现有计算机机房六个。
2011年组建机房四个,其中二个机房为联想品牌电脑,二个机房为戴尔品牌电脑。
2017年组建机房一个,为同方品牌电脑。
2019年新组建机房一个,为联想品牌电脑。
现有电脑共330台。
机房的主要用途有:(1)供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媒体课件制作》、《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AUTOCAD》、《文献检索》等课程的上课和上机实践。
(2)供学院培训中心承担的各类计算机培训项目的上课和上机实践。
(3)供学院承接的各类上机考试项目的使用。
2.软件资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设计制作了100多个与教材对应的微课视频,设计了近50个适合学生上机练习的素材文件和模板,制作了与教材章节对应的PPT演示文稿,编写了300多道测验试题等,这些资料为学生平时的线上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力的促进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团队该课程拥有一支相对合理的教学团队,具体情况如下表:表1 课程教学团队(四)教改情况本课程自开课以来,积极参加学院各种教学改革,教学过程中引入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法,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等方式组织教学,后来实践推行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中采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蓝墨云班课APP软件辅助教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活的课堂气氛,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
(五)已取得的成果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团队教师在不断的教学探索、教学经验积累中,积极参加院级或省级教学科研和各类教学比赛, 2018年9月,李晓燕老师主持的院级重点课题《MOOC平台下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微课程资源库建设》顺利结题;2015年10月,秦宏强老师获得学院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2017年4月,秦宏强老师获得陕西省高校微课大赛二等奖,2018年7月,秦宏强老师获得陕西省高校信息化大赛三等奖;2018年8月,秦宏强老师获得陕西省高校微课大赛三等奖;2019年3月,李长生和李晓燕老师带队参加陕西省高职院校大学生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安全》赛项获得三等奖。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一、课程建设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目前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二、课程建设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解决问题。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建设内容1、教学内容改革(1)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实际应用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突出重点,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跟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将最新的技术和应用引入教学内容中,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如办公软件综合应用项目、网络组建与管理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展在线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活动,如在线课程、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win7+office2023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对象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学问1.1计算机概述1.2 计算机系统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学问,驾驭计算机系统的概念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驾驭键盘的运用,学会标准指法操作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建议学时理论:2 上机:2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方法理论: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PPT);上机:指导上机试验演示设计板书设计1.1计算机概述1.2计算机系统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主要内容介绍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主要应用;计算机硬件系统: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计算机软件系统:举例说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使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有较深刻的印象。
具体内容及要求一、教学内容: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3、驾驭键盘的运用,娴熟驾驭标准指法操作;4、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编码。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发展史(包括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类型、应用领域及前景;驾驭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硬件系统构成,了解微机的硬件系统,包括驾驭微机系统硬件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了解微机的软件系统,包括驾驭机器指令与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概念;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包括了解二进制数概念、计算机内采纳二进制数的优点。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史和应用领域,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硬件系统构成,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难点: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
四、课时安排:讲授4学时、试验2学时五、教学方法:讲授(ppt)六、教学过程:第一讲、计算机概述(1学时)1、什么是计算机(概念)2、计算机发展过程阶段年份物理器件软件特征应用范围第一代46-57电子管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科学计算其次代58-64晶体管高级语言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限制第三代65-70小规模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限制、文字处理、图形处理第四代70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数据库网络等各个领域3、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巨型化、高性能、开放式、多媒体化、智能化、网络化4、计算机的分类:1)、依据规模大小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机、2)、依据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5、计算机的主要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限制、计算机协助系统、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注:记住一些专用名字的缩写具体内容及要求其次讲、计算机系统(1学时)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统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淮北煤电技师学院中职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而开设的。
本课程是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当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网络使用、多媒体等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安全的知识。
二教学媒体及教学手段运用1.文字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主编:顾名宇陈炼,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文字教材采用一体化模块化结构:模块1 −−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2 −−文字处理系统(Word)模块3 −−电子表格系统(Excel)模块4 −−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模块5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每一模块均包括教学内容、导学内容、教学辅导、实验指导、教学媒体使用指导等。
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文字教材完成。
2.音像教材(待建):主要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
3.教学课件:配套的教学课件,包括全部5个知识模块(含相应的学习效果测试系统),采用引导和交互方式教授课程内容。
4.网上资源:淮北煤电技师学院网上本课程栏目发布有关教学动态信息及辅导。
5.教学手段运用: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为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教学支持服务、体现以学生和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遵循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监控、提高学习质量的原则;遵循多种媒体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教学资源整合、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的原则。
2.创设本课程的网络交互教学环境,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重点辅导、习题解析、交互讨论、考试辅导等栏目,为学生和教师各种网上教学支持与服务。
3.授课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认真做好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各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并努力做好网络学习、协作学习、集中学习、重点难点、课程实验、考前复习的引导、指导和辅导。
4.授课辅导教师应经常与省校课程责任教师沟通,了解、反馈教学信息和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模式设计。
在教学模式设计中,对教学过程的各主要环节(授课、实验、网上学习、媒体使用、学习小组活动等)应有较详细的叙述,要具体化,要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三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了解——是指对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项目所涉及知识点涉及到的原理、方法能给予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有关操作步骤。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操作命令,进行WindowsXP设置和管理、Word 2003和Excel 2003的熟练使用,演示文稿和Internet的使用。
熟练——是指能独立地完成指定的文档编辑、表格制作和电子邮件收发等项目实际操作,并获得相关操作技能。
四课程总体设计1.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程主要针对我院中职学生开设,中职学生入学学历层次分初中和高中,入校后按工种分为中级工和高级工,学生的学历以及工种的不同,决定了在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多方面考虑,以适应学生的学历和工种层次的不同情况和需求,达到按需配置教学安排。
同时,还要针对相关计算机兴趣小组以及计算机竞赛要有针对性的知识点加强。
(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有不同的体现)2.课程教学目标确定(1)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windows进行各种文件管理及系统配置操作(对于兴趣小组和计算机竞赛组还要掌握计算机的软硬件安装和维修维护);能够运用Word软件进行电子文档的各种编排与制作;能够运用Excel软件进行各种工作表的制作和编辑(高中或高级工层次要加强对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初中及中级工种会简单的工作表制作就可);能够运用Powerpoint 软件进行宣传演示幻灯片的制作(对中级工不做要求,作为选学内容,教师可自行安排,对高级工种做简单制作要求,竞赛班要达到精通水准);(2)知识目标①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类型,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及文件夹的含义,掌握文件命名规则以及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②熟悉常见Word文档的格式规范,能熟练制作;③理解E xcel的工作薄及工作表、行列和单元格关系;掌握SUM、IF等常见函数的功能及使用格式;④掌握Powerpoint幻灯片的母板的概念以及母板的种类,会简单制作;⑤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能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应用程序。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及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工具解决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通过采用启发式和预习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法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关键在于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以及项目书的设计,同时需要教师加强一体化教学的实践和改进,培养出一个一体化教学团队。
4.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完全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即以真实的任务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1)精心设计和选择与实际密切联系的应用实例,作为学生的作业任务,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将要讲授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贯穿于实现任务目标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利于掌握操作技能,教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在教学中注意对传授的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不仅快速学会操作技能,并且能够比较好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课后作业也完全采用实践练习的方式,注意布置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实践任务,重复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技能。
另外,结合实际学习和工作的应用,强化实践技能,用大量的操作技巧来提高操作速度,深化学习内容,同时也使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
5.教学过程管理(1)强化课堂管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结合,互帮互助,使所有教师都能较快地改变以往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模式。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注意启发思维、适时提问、课内小测验,重点、难点内容在课堂上适当重复、灌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验为基础,以能力和方法为主线的精神和要求,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设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的思维,对学生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最大限度促进其个性发展。
(2)规范教学评价计算机教学进一步走向科学化、现代化、标准化。
目前我系全面实行计算机基础教育规范化,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日历,建立上机考试试题库,教考分离,统一命题,统一考核等。
(3)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对全院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其发挥最大的资源优势,产生应有的作用。
计算机机房有专人管理、有专人维护,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教师的选择上,经过慎重考虑和研究,发挥教师的特长,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决定实验内容,并通过学生实验的效果决定后继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4)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和监督机制,使教学有章可依①教研室主任负责制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做到责任明确,对教学质量严格把关,认真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注意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研究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②公开课制度建立了公开课制度,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系领导参与听课、评讲。
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师队伍中造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使得教学效果有了极大的改善,这一做法同时也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③听课、评课制度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形式和中心环节。
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
每一学期对教研室内每一位教师都有一定的听课要求,听课是作调查,评课是作研究。
深入课堂听课,并进行具体分析与评议,从而帮助教师探讨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④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重点课程建设的关键,鼓励教师撰写论文申报科研课题,开展科研课题研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进修制度的建立,为老师提供了深造的机会,有力地保证了教师知识面的拓宽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几年来计算机系围绕课程建设发表了多篇论文,有计划、有措施地培养青年教师,每一位青年教师在上讲台前都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答疑辅导及考试各个环节上都进行指导,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迅速提高。
另外,通过学生评估和教务处评估来考核教师的教学,并把所得到的信息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考核与评价是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反馈。
它对于进—步修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考核方法模块和项目的评测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出勤和提问作业为主要参考依据模块评测和期末考试统一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成绩即为最终成绩。
试卷结构与题型为:试卷分为知识题和操作题两大类,其中知识题约占30%,操作题约占70%。
试卷内容比例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及其应用约占35%、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电子演示文稿约占45%、计算机网络基础约占20%。
试卷满分为100分。
注:以上所使用教材仅供参考,需要致力于适合我院计算机教学的一体化教材开发。
附:1.教学计划2.教学大纲3.教学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