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的应用(视导课教案)
电磁感应与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与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际应用教学设计导言:电磁感应是电学中的重要内容,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
本篇教学设计将围绕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电磁感应定律展开,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磁感应。
一、实验介绍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电磁感应定律,并了解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导体线圈- 永磁铁- 直流电源- 螺线管- 数字示波器3. 实验步骤及内容(这里用表格来说明)二、实验过程1. 实验一:电磁感应定律的验证将导体线圈沿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通过改变磁场强度或导体线圈的位置,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
同时,利用示波器记录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并绘制实验数据曲线。
2. 实验二:感应电动势的测量将螺线管置于变化磁场中,使用示波器观察感应电动势的变化情况。
调整磁场强度及变化速度,记录实验数据,并探究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强度和变化速度的关系。
三、实际应用案例1.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二的结果和引导,引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通过旋转磁场中的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和传输。
2. 电动力学测量仪器介绍电动力学测量仪器的原理及应用。
例如,霍尔效应测量仪器可用于测量磁场强度的变化;电感计可用于测量电感的大小等。
3. 电磁感应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了解现代交通工具中电磁感应的应用,如列车通过线圈感应装置进行能量传输,实现线路无线供电。
四、拓展讨论1. 电磁感应与安培力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与安培力的关系,让学生探究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电磁感应的应用前景探讨电磁感应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如无线充电技术、感应灯等。
五、实验总结与评价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电磁感应定律有了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理解和应用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案例的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的实验部分结合了原理讲解和实际操作,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规律,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教案(最终定稿)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教案(最终定稿)第一篇:《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教案选修3-2第四章第5节《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一、教材分析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感生电动势,由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动生电动势。
这是按照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不同来区分的。
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提出,涉及到电磁感应的本质问题,但教材对此要求不高。
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即使没有电路,感生电场依然存在,这是对电磁感应现象认识上的飞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感生电场。
(2).知道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及其区别与联系。
2.能力目标:理解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概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通过同学们之间的讨论、研究增强对两种电动势的认知深度,同时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
通过对相应物理学史的了解,培养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概念。
难点:对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实质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之后,本节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概念,因此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来达到这个目的。
五、教学方法1.分组探究讨论法,讲练结合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结合本节学案来预习本节课本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前预习讨论两个重要概念及其实质。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什么是电源?什么是电动势?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案教案名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授课时间:2课时适用对象:高中物理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学习弗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3.了解电磁感应在发电、变压器、感应炉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弗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的理解。
2.电磁感应在应用中的实际表现。
教学内容及过程:Step1.引入(1)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条长导体在水平放置,一根磁铁在导体上快速移动的场景,并让学生观察这一现象。
(2)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3)学生回答并进一步引入电磁感应现象的概念。
Step2.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1)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穿过线圈时的电流变化。
(3)引入弗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的概念。
Step3.弗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1)讲解弗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的概念。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弗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应用。
Step4.电磁感应在发电、变压器、感应炉等方面的应用(1)讲解电磁感应在发电、变压器和感应炉等方面的应用。
(2)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在发电、变压器和感应炉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Step5.课堂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交卷,教师批改,讲解正确答案。
Step6.课堂总结(1)总结整个讲座内容,回顾电磁感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2)提问学生掌握情况,鼓励学生提出学习心得。
教学方法:1、引入法通过展示图片、故事等引起学生兴趣、注意力,进而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2、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相关知识点,对学生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问题解决、查找资料、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综合法通过讲解、演示、视频观看、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高中物理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高中物理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和应用一、引言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对于我们理解电磁现象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究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教案将针对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从两个角度来进行探究:一是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二是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观察力等综合素质的同时,丰富他们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认识。
二、基本规律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定律是描述导体在变化磁场下产生感应电动势(涡流)的规律。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穿过一个恒定大小但变化较快的磁场时,会在导体内部产生涡流,并且涡流会使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
2. 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描述了由电磁感应引起的涡流产生的方向规律。
根据楞次定律,当导体穿过一个变化的磁场时,由于涡流产生反向磁场,它会阻碍磁场变化。
所以,涡流的方向是这样的:导体内部产生电流时,其磁效应要阻碍原来导体被穿过时的磁效应。
三、基础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简单而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进行实际操作。
1. 实验一:用弹簧扩展式指南针轴材料:带刻度盘和取放器材、蓄电池组和开关、软铜线圈等。
步骤:(1)固定好指南针,并在周围绕上一圈软铜线。
(2)通过通电或断电将指南针放在金属刀片之间。
(3)观察和记录指南针偏转角度与通电或断电时间的关系。
2. 实验二:用线圈悬挂系统材料:软铜线圈、带刻度盘的木管框架、水平转动支座等。
步骤:(1)将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电源和母线连接。
(2)观察当通过线圈时,其所承受的力矩大小与通电和断开时间的关系。
(3)调整实验参数,探究影响因素。
以上两个实验能够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等。
四、应用案例了解了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后,我们接下来可以进一步介绍一些有趣且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电磁感应原理的案例。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只要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教学难点】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教师: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线圈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
师生一起回顾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有关。
复习之后再次发问:这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唯一方法吗?通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现的,产生感应电流条件又有哪些?二、新课教学教师投影奥斯特实验,引出法拉第磁生电的理论。
(一)划时代的发现1.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由于受康德哲学与谢林的自然哲学的影响,坚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长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1820年4月终于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即电流的磁效应。
同年7月21日以《关于磁针上电冲突作用的实验》为题发表了他的发现。
这篇短短的论文使欧洲物理学界产生了极大震动,导致了大批实验成果的出现,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电磁学。
1820年因电流磁效应这一杰出发现获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
1829年起任哥本哈根工学院院长。
2.法拉第心系“磁生电”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受到科学界的关注,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1821年英国《哲学年鉴》的主编约请戴维撰写一篇文章,评述奥斯特发现以来电磁学实验的理论发展概况。
戴维把这一工作交给了法拉第。
法拉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电磁现象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并开始转向电磁学的研究。
他仔细地分析了电流的磁效应等现象,认为既然电流能产生磁,磁能否产生电呢?1822年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思想:“磁能转化成电”。
他在这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起初,他试图用强磁铁靠近闭合导线或用强电流使另一闭合导线中产生电流,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失败了。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公开课用
电磁感应现象优秀教案公开课用第一章:电磁感应现象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使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和产生条件。
让学生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内容。
1.2 教学内容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和产生条件。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现象展示,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通过问题讨论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本质的思考。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程度。
通过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电磁感应实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电磁感应实验的原理和装置。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验证方法。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评估学生对电磁感应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验证情况。
第三章:电磁感应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在电能转换和传输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应用的兴趣和认识。
3.2 教学内容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实例。
电磁感应现象在电能转换和传输中的作用原理。
电磁感应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演示,使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电能转换和传输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应用的理解程度。
电磁感应的应用教案
电磁感应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1.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了解它的实际应用及相关现象。
2.学会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1.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
2.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及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电磁感应的理解。
2.学生对于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及相关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
2.实验教学法。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对于电磁感应的兴趣。
第二步:概念讲解1.讲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2.讲解电磁感应的三个基本规律。
3.讲解电磁感应的磁通量概念及单位。
第三步:实验环节1.学生进行电磁感应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的原理。
2.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解释原理。
第四步:应用举例1.讲解电磁感应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2.讲解电磁感应在变压器中的应用。
3.讲解电磁感应在电动机中的应用。
第五步:实践操作1.学生进行相关操作实践。
2.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制作电动机。
3.学生独立制作电动机,并验收。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并对实验及实践操作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电磁感应实验器材。
2.图书及多媒体资料。
3.电动机制作材料。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目的在于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实际应用,通过讲解、实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实验的能力。
希望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对电磁感应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能够更加灵活应用相关知识。
磁感应定律教案:揭示电磁感应的规律
磁感应定律教案:揭示电磁感应的规律揭示电磁感应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和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2.掌握用贯排法计算磁场强度、磁通量和电动势的方法。
3.学会应用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当磁场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环路内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2.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当一个导体切割磁感线或磁场强度变化时,环路内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其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与导体形状和磁场方向有关,方向遵循右手定则。
三、学法指导:1.讲授结合演示,使学生对磁场中的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有直观的认识。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磁感应定律的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规律。
3.定期组织小测验和考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巩固效果。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观察磁场中的磁力线和磁感应强度分布,了解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规律。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磁感应定律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讲授法:对磁感应定律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步骤:1.引入:用实验的方法引出电磁感应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
2.知识讲解:1)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规律2)贯排法计算磁场强度、磁通量和电动势的方法3. 实验演示: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磁感应定律的实验现象,加深对其规律的理解。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总结磁感应定律的规律。
5.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规律,加深对磁应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6. 综合应用:让学生应用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能够简单地解释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
2.能够正确地应用磁感应定律计算磁场强度、磁通量和感应电动势等相关物理量。
3.能够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总结磁感应定律的规律。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从磁通量概念引入,学会磁通量的公式及计算,然后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本节教材以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线索的分析为切入点,以面向学生的实验探究和电磁感应规律的广泛应用现实为基础展开讨论。
目的是先让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分析整合,从而形成理性的定性认识。
这三部分内容是前后相互联系而且是协调一致的。
教科书力图通过实验总结归纳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但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是以法拉第为代表的许多先辈科学家通过多年的探索才发现的,学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和思考来主动地获得知识。
教科书所呈现的实验既为本节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提供了实验情景,又为后续楞次定律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知道磁通量,并进行计算,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归纳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学会通过现象分析归纳事物本质特征的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探究: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培养实验设计,分析论证,反思评估等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了解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体会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初中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等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所选技术及技术应用目的希沃白板:提升学生融入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互动高效性。
希沃反馈器:利用希沃反馈器及时收集学生课堂检测的数据,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进一步针对性辅导。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与应用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与应用电磁感应实验教案: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与应用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电磁感应实验,学习和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器材1. 导线圈2. 纸夹3. 铁芯4. 磁铁5. 电源6. 灯泡三、实验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当导体中的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与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成正比。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验证这一定律,并探索电磁感应的应用。
四、实验步骤1. 将导线圈绕在纸夹上,使其呈螺旋形状。
2. 将导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灯泡的两个触点上。
3. 将磁铁靠近导线圈,快速移动磁铁,观察灯泡的亮起情况。
五、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当磁铁靠近或远离导线圈,或导线圈与磁铁之间的相对运动时,灯泡会发光。
当磁铁与导线圈静止不动时,灯泡不亮。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导线圈与磁铁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导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使灯泡发光。
这就是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2. 实验中,导线圈的螺旋形状增加了导线圈与磁铁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感应电动势更容易产生。
同时,为了增强磁场,可以在导线圈中加入铁芯。
3. 实验表明,电磁感应可以通过磁场的变化来实现,这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感应电动势可以用来实现发电、变压器工作原理等。
4.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改变磁铁的磁场强度、导线圈的匝数等参数来调整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电磁感应作为一项重要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发电、电磁感应传感器等领域。
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深入探索电磁感应的更多应用和工程实践。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实验名称:电磁感应实验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实验目的:通过电磁感应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1. 铜线圈2. 电源3. 纸夹4. 磁铁5. 铁芯6. 导线实验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在磁场变化的情况下,导线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通多导线时,会在导线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形成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广泛应用于发电、变压器、感应炉等领域。
实验步骤:1. 将铜线圈固定在实验桌上,使其保持平放状态。
2. 将纸夹固定在铜线圈的一侧,使得纸夹的一端与铜线圈的一端相对。
3. 准备好磁铁和铁芯,将铁芯插入磁铁中心。
4. 将磁铁靠近铜线圈,观察铜线圈两端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现象:当磁铁靠近铜线圈时,会在铜线圈两端产生感应电流。
当磁铁离开铜线圈时,感应电流会停止产生。
这是因为当磁铁靠近铜线圈时,磁场的变化引起了铜线圈中的感应电流。
实验延伸:1. 改变磁铁离铜线圈的距离,观察感应电流的变化。
2. 改变磁铁的极性,观察感应电流的变化。
3. 将铁芯从磁铁中拔出,观察感应电流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电源的电压不宜过高,以免对实验产生不良影响。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以确保安全。
实验应用:1. 发电:发电机的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通过旋转导线回路在磁场中进行切割,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实现发电。
2. 变压器:变压器也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通过调节绕组的匝数来改变电压。
3. 感应炉:感应炉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加热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加工等领域。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并了解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感应的原理是电磁学的重要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电磁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合理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推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了解电磁感应现象;2、了解电磁感应应用,如变压器;3、理解发电机、电动机等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现象;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电磁感应应用;4、发电机、电动机等基本原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互动讨论法;4、实验法。
四、教学步骤1、电磁感应现象的引入用磁铁接近一个线圈时候,你是否发现线圈中会产生电流?这是一种什么现象?请同学们进行讨论。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请同学们进行实验,用磁铁接近一个线圈时观察电流大小与磁感应强度、线圈匝数、磁铁距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教学说明。
3、电磁感应应用摆放一对变压器,观察两个线圈之间的感应现象,并解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4、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对于这一部分,可以进行图像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让同学们进行学习。
五、教学案例案例1:电动铃实验目的:以电动铃为例,帮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机理。
实验器材:电源、电线、铜线、U型铁核、永磁体、电铃、磁铁。
实验步骤:1、把电源连接到一个导线上,用另一个导线连接铜线;2、把铜线绕在一个U型铁核上,并把核和永磁体固定在一起;3、固定电铃,用铜线连接它的两个端口;4、加电后,铜线中将出现电流,并产生磁场,使铜线绕在铁核上的两个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导致它们互相相斥。
电铃则开始摆动,发出响声。
案例2:汽车发电机的原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轴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子内的线圈通过磁场线形成感应电流,经整流器输出给汽车电器系统供电。
案例3:电动机的原理电动机是利用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
当电流通过电动机内的线圈时,产生磁场力,磁场力和转子偏转角度的正余弦函数关系产生力矩,使转子启动并运转。
电磁感应教案示例
电磁感应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2.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验证。
3.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的存在和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
3.讨论和交流法: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探讨。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与电磁感应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环节1)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内部的电子在磁场中发生移动而产生电势,从而在导体两端形成电流的现象。
电磁感应是电动势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者的关系可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描述,即磁通量变化时,会在电路中引起感应电动势。
2)电磁感应实验的步骤和方法首先,利用实验器材搭建电路,使电路中包含磁铁、导线等物体,然后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观察是否发生了感应电动势现象。
3.实验环节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的存在和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
4.总结环节通过总结和讨论,使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更加清晰,同时,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教学法和讨论和交流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方法,同时增强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电磁感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多方面了解电磁感应的相关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展示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通过更多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展示能力。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探索电磁感应现象与应用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探索电磁感应现象与应用电磁感应实验教案:探索电磁感应现象与应用引言: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揭示了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电磁感应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并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基础的电磁感应实验,通过实践来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I. 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学生将实践操作,达到以下目的:1.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2. 探索电磁感应的现象;3. 了解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II. 实验器材准备1. 电磁铁:具有铁芯的线圈;2. 电源:用于给电磁铁提供电流的电源;3. 导线:连接电源和电磁铁的导线;4. 铁环:用于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的铁环。
III. 实验步骤1. 将电磁铁连接到电源上,确保电流正常通电。
2. 将铁环放入电磁铁的中央,观察铁环受到的影响。
IV.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产生的磁场会使铁环磁化,铁环上的小磁铁会因受到磁场力而移动。
2. 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铁的运动方向变化。
3. 将电磁铁与铁环分开,观察铁环磁化情况。
V. 实验扩展与应用1. 进一步探索电流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改变小磁铁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2. 给学生展示电磁感应的其他应用,例如电动车、发电机等,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域。
VI.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深入了解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并探索了电磁感应的应用。
这个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具有积极意义。
希望学生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深入地探索电磁感应的应用。
结语:电磁感应实验教案通过对电磁感应现象与应用的探索,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为未来科学领域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电磁感应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电磁感应实验的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原因。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蹄形磁铁、线圈、电流表、导线、开关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电磁铁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电磁感应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强调电磁感应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八、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九、课后反思2. 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十、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报告的完整性。
2. 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电磁感应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
六、实验探索与分析1.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让学生自主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规律。
2.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3.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电磁感应现象的定量关系。
七、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1. 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2.电磁感应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电磁感应现象的学习。
例如:“当我们用磁铁靠近一个线圈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相关概念和公式。
3.实验设计(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设计。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并列出所需材料和步骤。
4.实验实施(30分钟)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实施。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辅助。
5.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通过讨论和分析,总结电磁感应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应用探究(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些例子,如感应电动车、感应炉等。
学生可以讨论其原理和优缺点。
7.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介绍一些高级应用领域,如电磁感应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电磁感应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8.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向学生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广泛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问题引导法:通过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讲解结合练习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实施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4.讨论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整体讨论,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五、教学资源1.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2.实验器材和材料,如线圈、磁铁等;3.教学课件,包括电磁感应的原理图和示意图等。
六、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处理和结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的应用一、考点突破一、感应电流1.产生条件:2.方向判断:3.“阻碍”的表现:二、感应电动势的产生1.感生电场: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认为,变化的磁场能在周围空间激发电场,这种电场叫感生电场.感生电场是产生的原因.2.感生电动势:由感生电场产生的电动势称为感生电动势.如果在感生电场所在的空间存在导体,在导体中就能产生感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在电路中的作用就是电源.3.动生电动势:由于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产生动生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三、感应电动势的计算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若B变,而S不变,则E=;若S变而B不变,则E=.常用于计算平均电动势.2.导体垂直切割磁感线:E=,主要用于求电动势的瞬时值.3.如图4-1所示,导体棒围绕棒的一端在垂直磁场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而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E= .四、感应电荷量的计算图4-1回路中发生磁通量变化时,在Δt内迁移的电荷量(感应电荷量)为q==ERΔt=ΔΦRΔtΔt= .可见,q仅由回路电阻和变化量决定,与发生磁通量变化的时间无关.二、体验高考1.(2010·江苏单科,2)一矩形线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先保持线框的面积不变,将磁感应强度在1 s时间内均匀地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接着保持增大后的磁感应强度不变,在 1 s时间内,再将线框的面积均匀地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先后两个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比值为( )A.12B.1 C.2 D.42. (2010·广东理综,16)如图4-2所示,平行导轨间有一矩形的匀强磁场区域,细金属棒PQ沿导轨从MN处匀速运动到M′N′的过程中,棒上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变化的图示,可能正确的是( )图4-24. (2010·山东理综,21)如图4-3所示,空间存在两个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相反且垂直纸面,MN、PQ为其边界,OO′为其对称轴.一导线折成边长为l的正方形闭合回路abcd,回路在纸面内以恒定速度v0向右运动,当运动到关于OO′对称的位置时()A.穿过回路的磁通量为零B.回路中感应电动势大小为2Blv0C.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D.回路中ab边与cd边所受安培力方向相同三、方法指导一、判断电磁感应中闭合电路相对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图4-31.常规法:据原磁场(B原方向及ΔΦ情况)——――→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磁场(B感方向)——――→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I感方向)―——―→左手定则导体受力及运动趋势.2.效果法: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即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来作出判断. 二、动力学问题3.在力和运动的关系中,要注意分析导体受力,判断导体加速度方向、大小及变化;加速度等于零时,速度最大,导体最终达到稳定状态是该类问题的重要特点. 三、能量问题1.安培力做的功是电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相互转化的“桥梁”,用框图表示如下:电能 W 安>0W 安<0其他形式的能安培力做的功是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转化的量度.安培力做多少正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安培力做多少负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明确功能关系,确定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发生了转化.如有摩擦力做功,必有内能产生; 有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必然发生变化;安培力做负功,必然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等. 3.根据不同物理情景选择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列方程求解. 四、解决感应电路综合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电后力”1.先作“源”的分析——分离出电路中由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源,求出电源参数E 和r ; 2再进行“路”的分析——分析电路结构,弄清串并联关系,求出相关部分的电流大小,以便安培力的求解;3.然后是“力”的分析——分析力学研究对象(常是金属杆、导体线圈等)的受力情况,尤其注意其所受的安培力;接着进行“运动”状态的分析——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判断出正确的运动模型; 4.最后是“能量”的分析——寻找电磁感应过程和力学对象的运动过程中其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四、热考精例剖析热考题型一、楞次定律和图象的应用例一、如图4-4所示,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 向垂直纸面向里,虚线间的距离为L .金属圆环的直径也是L .自圆 环从左边界进入磁场开始计时,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度v 穿过磁场区域.规定逆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 的正方向,则圆环中感应电流i 随其移动距离x 变化的i -x 图象最接近( )1 (2010·成都模拟)如图4-5所示,电阻R =1 Ω、半径r 1=0.2 m 的单匝圆形导线框P 内有一个与P 共面的圆形磁场 区域Q ,P 、Q 的圆心相同,Q 的半径r 2=0.1 m .t =0时刻,Q 内存在着垂直于圆面向里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是B =2-t (T).若规定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则线框P 中感应电流I 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应该是图中的()热考题型二、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分析例二、如图4-6甲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磁感应强度B =2 T 的匀强磁场以虚线MN 为左边界,MN 的左侧有一质量m =0.1 kg ,bc 边长L 1=0.2 m ,电阻R =2 Ω的矩形线圈abcd ,t =0时,用一恒定拉力F 拉线圈,使其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1 s ,线圈的bc 边到达磁场边界MN ,此时立即将拉力F 改为变力,又经过1 s ,线圈恰好完全进入磁场.整个运动过程中,线圈中感应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4-6乙所示.(1)求线圈bc 边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v 1和线圈在第1 s 内运动的距离x ; (2)写出第2 s 内变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 (3)求出线圈ab 边的长度L 2.2、如图4-7所示,有一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电阻不计,间距L =0.5 m ,导轨沿与水平方向成θ=30°倾斜放置,底部连接有一个阻值为R =3 Ω的电阻.现将一个长也为L =0.5 m 、质量为m =0.2 kg 、电阻r =2 Ω的均匀金属棒,自轨道顶部静止释放后沿轨道自由滑下,下滑中均保持与轨道垂直并接触良好,经一段距离后进入一垂直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磁场上部有边界OP ,下部无边界,磁感应强度B =2 T .金属棒进入磁场后又运动了一段距离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之前这段时间内,金属棒上产生了Q r =2.4 J 的热量,且通过电阻R 上的电荷量为q =0.6 C ,取g =10 m/s 2.求: (1)金属棒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 0;(2)金属棒进入磁场后速度v =6 m/s 时,其加速度a 的大小及方向; (3)磁场的上部边界OP 距导轨顶部的距离s .热考题型三、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问题例三、如图4-8所示,相距L =0.5 m 足够长的两根光滑导轨与水平面成37°角,导轨电阻不计,下端连接阻值为2 Ω的电阻R ,导轨处在磁感应强度B =2 T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斜向上.ab 、cd 为水平金属棒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它们的质量均为0.5 kg 、电阻均为2 Ω.ab 棒与一绝缘水平细绳相连处于静止状态,现让cd 棒从静止开始下滑,直至与ab 相连的细绳刚好被拉断,在此过程中电阻R 上产生的热量为0.5 J ,已知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 N .求细绳被拉断时(g =10 m/s 2,sin 37°=0.6)(1)ab 棒中的电流;(2)cd 棒的速度;(3)cd 棒下滑的距离.3、 (2010·唐山市模拟)位于绝缘水平面上的宽度为L =1 m 的U 形金属导轨,左端串接一电阻R =7.5 Ω,金属导轨在外力控制下始终以速度v 1=2 m/s 向右匀速运动,导轨电阻不计.如图4-9所示,虚线PQ 右侧区域有垂直水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1 T .由于导轨足够长,电阻R 始终未进入磁场区域.一质量为m =0.1 kg ,电阻r =0.5 Ω,长度也是L 的金属棒,自PQ 处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2=4 m/s 滑上金属导轨,金属棒与导轨间动摩擦因数μ=0.2,且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接触.金属棒滑上导轨后,经t =0.2 s ,速度恰好与导轨速度相同,此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热量Q =0.08 J .之后,金属棒继续运动,当其速度刚好稳定时,金属棒的总位移x =1.74 m .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金属棒最终稳定时速度的大小;(2)当金属棒速度v =3.2 m/s 时加速度的大小;(3)自金属棒滑上导轨至刚好稳定时整个电路中消耗的电能.热考题型四、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例四、如图4-10所示,A是一面积为S=0.2 m2、匝数为n=100匝的圆形线圈,处在均匀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为B=(6-0.02t)T,开始时外电路开关S断开,已知R1=4 Ω,R2=6 Ω,电容器电容C=30 μF,线圈内阻不计.求:(1)S闭合后,通过R2的电流大小和方向;(2)S闭合一段时间后又断开,在断开后流过R2的电荷量和电流方向.4、(2010·福建理综,21)如图4-11所示,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导轨上端连接一个定值电阻.导体棒a和b放在导轨上,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斜面上水平虚线PQ以下区域内,存在着垂直穿过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现对a棒施以平行导轨斜向上的拉力,使它沿导轨匀速向上运动,此时放在导轨下端的b棒恰好静止.当a棒运动到磁场的上边界PQ处时,撤去拉力,a棒将继续沿导轨向上运动一小段距离后再向下滑动,此时b棒已滑离导轨.当a棒再次滑回到磁场上边界PQ处时,又恰能沿导轨匀速向下运动.已知a棒、b棒和定值电阻的阻值均为R,b棒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导轨电阻不计.求:(1)a棒在磁场中沿导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a棒中的电流强度I a与定值电阻R中的电流强度I R之比;(2)a棒质量m a;(3)a棒在磁场中沿导轨向上运动时所受的拉力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