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九年级上册《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复习与巩固 知识讲解
《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并掌握其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等。
2.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煤燃烧、铁生锈等。
【要点诠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要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颜色、状态、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等。
【要点诠释】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现能力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
要点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水槽等。
2.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3.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4.托盘天平:(1)左物右码。
(2)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
(3)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5.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相切。
6.使用药品“三不能“原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7.药品取最少量原则:(1)要严格按照用量来取;(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8.用剩药品“一要三不要”原则:(1)要放在指定容器内;(2)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带出实验室。
9.常见事故的处理:(1)洒在桌面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2020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练习卷:走进化学世界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一: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1.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丰富多彩的世界。
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A.纳米材料的研制B. “神舟十一号”飞船飞天轨道的设定C.药品的研制D. 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2.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3.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
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缘故,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一下”。
就“可能是教室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得出结论4.方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堂实验.并观察是否而相同的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査我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黒色固体是什么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5.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以检查图示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以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6.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传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行,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下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2)你认为的实验方案最合理。
(3)从不合理的实验方案中选取一个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的燃烧B.二氧化碳使澹清石灰水变浑浊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磁悬浮列车中液敏制冷2.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及答案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固体以为宜,液体以为宜。多取的试剂不能,也不能,更不能,应放入。
(2)由于有些药品有毒或有腐蚀性,所以不能直接接触药品,不能
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固体药品通常放在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块状的药品用
夹取。液体药品通常放在里,取液时,细口瓶的塞子要放在实验台上,原因是,倾倒液体时瓶口要试管口,
标签要,防止。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的原因是。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步骤:①
。如果,说明装置不漏气。
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洗净的试管应在试管架上。
4、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或用。
比较水蒸气含量用对干燥玻璃片哈气,现象空气中玻璃片无明显变化,被哈气的玻璃片上有小水珠。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1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绪言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基础科学。以为基础。
2、创建原子学说的是,创建分子论的是。他们的理
论是:物质是由和构成的,的破裂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
化的基础。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能重新组合成新的。
3、发现元素周期律和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
(2)化学性质是性质。
如、、、、、等。
3、正确闻药品气味的方法是。
4、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有:(1)
(2).
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分为、、(温度最高)
(2)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先碳化;结论:温度最高。
中考化学复习(走进化学世界专题)
模块一:走进化学世界基本知识框架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
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
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寒假知识点练习《走进化学世界》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点二:仪器及其作用1.可直接加热仪器(1) 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组装简易气体发生装置,收集少量气体等,可加热。
试管常放在试管架上,加热时可用试管夹夹持。
(2) 蒸发皿:用于浓缩溶液或去掉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
可以加热。
(3) 坩埚:常用于固体加热,取用坩埚用坩埚钳。
(4) 燃烧匙:用于盛放可燃性固体物质,做燃烧实验2.间接加热的仪器(1) 烧杯:用作反应容器,用于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和组装过滤器等,可以加热,但需要垫。
(2) 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和气体发生装置,例如制氧气。
可以加热,但需垫。
3.加热仪器(1) 酒精灯:用于加热。
酒精灯使用时注意事项:a.用酒精灯的加热。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b.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c.如果酒精灯在使用时不慎翻倒,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及时用扑灭,不能用水灭火。
d.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
(2) 酒精喷灯:铜制,用于加热需较高温度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4.计量仪器(1) 托盘天平:常用来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只能够精确到0.1 g,其使用要领是“一调、二放、三要”。
一调:称量前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平衡。
二放:普通固体药品可放在纸上称量,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要放在中称量。
三要:要“左物右码”,要“先大后小”,要用夹取砝码或移动游码。
(2)量筒a.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常用的有10 mL、50 mL、100 mL等规格,量取液体时要选取规格大于或者等于所量取体积的量筒,并且越接近越好。
例如要量取35 mL水,需要用mL量筒。
b.读数时,视线要与保持水平,读数精确到0.1 mL。
从上图可以看出: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俯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
c.量筒只能用来度量液体,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用来和,更不能。
九年级 初三 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复习与巩固 巩固练习 知识讲解
《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都离不开化学。
下列事实与化学关系不大的是()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B.“神七”飞船从地球轨道转到月球轨道C.新型材料的合成 D.化肥的合理使用2.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要确定它是否为稀硫酸。
你认为应该用下列的那一种方法最能获得满意结果()A.调查取证B.上网查资料C.做实验D.组织讨论3.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 B.甲烷用作燃料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金刚石切割玻璃5.化学实验课后,老师在课后总结时列举了一些同学的做法,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药品的气味 B.把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中C.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取用药液后的试剂瓶长时间未盖瓶塞6.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9.粗盐提纯实验中,图示操作错误的是()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C.稀释浓硫酸D.点燃酒精灯1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滴加液体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移开蒸发皿 读出液体的体积A B C D1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方法的归纳中,错误的是( )木条复燃A.玻璃容器都可用作反应容器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应先将试管均匀加热C.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D.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水冲洗干净,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14.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二、填空题15.某同学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发现试管破裂了。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清单)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导引知识清单知识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知识点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补充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补充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知识点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知识点4: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发现问题→做出假设或猜想→制定方案→实验并记录现象→分析现象得结论→反思与总结。
2.实验观察(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受热融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等)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3.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迅速向烧杯中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熄灭时1.熄灭蜡烛,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蜡烛熄灭,产生白烟。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以被点燃。
2.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4.实验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方法:对比实验人体呼出气体的收集方法:排水法探究内容实验操作判断依据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程度不同判断CO2含量不同氧气含量是否相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O2含量不同水含量是否相同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小镜子),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根据玻璃片(或小镜子)上的水雾的不同判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实验结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量比空气的多,氧气的量比空气的少。
知识点5:常用的实验仪器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不可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2.加持仪器①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和典型习题附答案
第1讲走进化学世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物体的位置变化、形状变化、物态变化等.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例如:燃烧、腐蚀、腐烂、降解、生锈等.习题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水沸腾生成水蒸气(2)块状的胆矾被研成粉末(3)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生成蓝色沉淀(4)颗粒状的石灰石滴加盐酸后冒气泡(5)汽油挥发(6)铁水铸成铁锅(7)蜡受热熔化(8)木柴燃烧(9)铁生锈(10)铁矿石炼成钢铁(11)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12)植物的光合作用(13)海水晒盐(14)食物腐烂(15)干冰升华(16)平远脐橙榨汁(17)梅县金柚酿酒(18)爆炸(19)蒸馏(20)美酒开,满屋飘香2.下列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B.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C.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参考答案1、(1)物(2)物(3)化(4)化(5)物(6)物(7)物(8)化(9)化(10)化(11)化(12)化(13)物(14)化(15)物(16)物(17)化(18)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19)物(20)物2、A❖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等.习题1、下列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1)氧气不易溶于水(2)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3)纸张能在空气中燃烧(4)酒精易挥发(5)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6)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7)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铁、铝用炊具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用酒精做燃料D.用铜制作导线3、下列描述是物理变化的是_____,是化学变化的是_____,是物理性质的是_____,是化学性质的是_____.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产生氧气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E.木棒受力折断F.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参考答案1、(1)物(2)物(3)化(4)物(5)物(6)物(7)物2、C3、EF,CG,BD,A4、❖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1、将玻璃管插入金属钠块中,拔出玻璃管,玻璃管内留有一小截金属钠(见图1);把带有橡皮塞的玻璃管插入盛有浅绿色氯气的烧瓶中(见图2,烧瓶底部铺有少量的细沙);向玻璃管中滴入几滴水,堵塞玻璃管的钠块成滴落下(见图3);烧瓶内产生少量白烟,继而燃烧,浅绿色逐渐消失(见图4);最终,白色的烟雾充满烧瓶(见图5).从以上实验推断:金属钠的______、熔点______.水可以与金属钠反应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烧瓶中充满的白色烟雾可能是______.2、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溶液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了一会,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请你根据所给材料归纳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硬度小,低,放出,氯化钠2、呈银白色;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较低;能与水反应❖实验探究入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现象结论和解释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并嗅气味乳白色(或者红色)、圆柱状、固态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很容易切开,投入水中后浮在水面上较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点燃蜡烛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蜡烛燃烧时火焰从外到内分三分: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最明亮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在火焰上,约1秒后取出与外焰接触的地方最后炭化,与焰心接触的地方基本没有变化外焰温度最后,焰心温度最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熄灭蜡烛,观察有白烟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用火柴迅速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燃烧,蜡烛复燃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习题1、蜡烛是由石蜡制成的,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以观察到很多现象,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项目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并填空.(1)点燃蜡烛时,可以看到蜡烛先______,后______,前者是______变化,后者是______变化.(2)蜡烛燃烧时,若将白瓷板压在火焰上,会观察到白瓷板上有______色的物质;若用冷而干燥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可观察到烧杯壁上有______________;若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可观察到杯壁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一根玻璃管插到焰心,则在玻璃管的另一端会看到__________.(3)熄灭蜡烛时,立即在离灯芯约0.5cm处点火,蜡烛又会燃烧,则说明蜡烛燃烧时是__________在燃烧.(4)烛焰从内往外可分为馅心、内焰、外焰三部分,三部分火焰的颜色是不同的,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烛芯附近的火焰中,1~2秒钟后取出,发现处在外焰的部分______(最先、最后)碳化,说明外焰温度______.2、让我们和小林同学一起走进实验室来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猜想与假设]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些成份不同,如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设计方案](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不同.(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说明氧气的含量不同.(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说明水蒸气的含量不同.[进行实验]小林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属于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是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B.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白烟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白:(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___于水.(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_____.5、如图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汽和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哪种情况A.A处下降、B处上升B.A、B两处都下降C.A处上升、B处下降D.A、B两处都不变6、探究课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的石蜡固体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 (填序号),但是这样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_.(3)吹灭蜡烛,立即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熔化;燃烧;物理;化学;(2)黑;细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冒白烟;(3)石蜡蒸汽;(4)最先;高2、(1)吸入的空气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2)吸入的空气使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3)吸入的空气不能使干燥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呼出的气体能使干燥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4)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多;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所含二氧化碳多,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所含水蒸气多.3、A4、(1)较小;小;难溶;(2)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3)水珠;浑浊;水和二氧化碳5、C6、(1)A;空气中有二氧化碳;(2)水蒸气;(3)C;A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可燃❖化学实验操作规范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①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①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 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①“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①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4、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①液体试剂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二)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三)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①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①滤纸破损(五)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六)仪器的洗涤:(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三、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归纳及巩固练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等实例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木材制成桌椅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食物腐烂根本区别(判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关系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A.豆油和汽油B.水和酒精C.铁块和铝块D.面粉和白糖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E、木棒受力折断。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巩固)(含答案) 优秀教学案
班级:组别:组号:姓名:一、知识体系图解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研究物质的。
物理变化变化基本特征:。
化学变化常伴随现象: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又称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物理性质:。
性质化学性质:。
3.化学学习的特点:三关注(1)关注物质的,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可燃性、稳定性等。
(2)关注物质的。
(3)关注物质的及其。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探究主要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药品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5.走进化学实验室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洗净标准:。
二、探究引路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取一些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的领域的是()A.食盐是由什么元素组成B.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生理功能怎样2.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着,请你判断下列哪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A.火药爆炸B.衣服晾干C.纸张燃烧D.粮食酿酒3.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把铜抽成丝做电线B.蜡烛照明C.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D.用大理石做建筑材料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向量筒中倾倒溶液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C.熄灭酒精灯D.取用粉末状药品5.用于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热C.镁带变短D.生成白色粉末6.下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C.熄灭酒精灯D.向试管内加固体末7.已知常温常压下:①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小;③难溶于水;④在空气中能够燃烧,有水生成;⑤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
根据以上叙述推断(填序号):氢气的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属于实验现象的有:;8.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产生了兴趣,他确定了“探究鱼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2020中考人教版化学:走进化学世界习题及答案
2020中考人教化学:走进化学世界习题及答案专题:走进化学世界一、选择题1、(双选)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A.胆矾是蓝色的固体B.硫在点燃条件下能燃烧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D.玻璃破碎【答案】B,C2、点燃蜡烛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 火焰分三层B. 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 点燃蜡烛时,石蜡先融化后燃烧D. 石蜡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答案】D3、加热时,应把受热物质对准酒精灯火焰的()A. 焰心B. 内焰C. 外焰D. 内、外焰均可以【答案】C4、(双选)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用铝作导线B.用冰块做致冷剂C.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D.氧气支持燃烧tag_underline【答案】C,D5、请根据下图回答,(假设装置内空气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经数小时后,U 型管A、B 两处的液面会()A. A、B两处都不变B. A、B两处都下降C. A处下降,B处上升D. A处上升,B处下降【答案】D6、为防止面粉加工厂爆炸,应张贴的标志是()A. B. C. D.【答案】B7、.我国古代技术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火药爆炸B. 木刻活字C. 矿石炼铁D. 粮食酿酒【答案】B8、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回答: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B. 火焰为什么向上?回答: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回答: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回答: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答案】D9、准确量取7mL水,应用()A. 50mL量筒B. 10mL量筒,滴管C. 托盘天平D. 50mL量筒,滴管【答案】B10、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开水泡茶B. 银器变黑C. 石灰墙变硬D. 冷水浇石灰【答案】A11、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 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B. 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 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D. 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水蒸气【答案】D12、下列装置中,不能检验气密性的是()A. B.C. D.【答案】A二、非选择题1、蔗糖是我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调味品,你是否想过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化学兴趣小组决定探究蔗糖的组成元素.(1)提出问题: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2)猜想: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受热时间过长,变成黑色,因此猜想蔗糖中含有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3)收集资料:①蔗糖可以燃烧、受热能分解,这都属于蔗糖的_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________(填“变多”“不变”或“变少”).(4)设计实验:方案一:将蔗糖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加热,观察到容器内壁有水珠、蔗糖逐渐变黑,这说明蔗糖是________由元素组成的.方案二:在空气中直接点燃蔗糖,不易燃烧;但在蔗糖中掺入少量烟灰,蔗糖很容易被点燃,说明烟灰在此可能起________作用;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在蔗糖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5)反思:你认为哪个实验方案不够严谨: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答案】(3)化学,不变、、,催化,玻璃片上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方案二,蔗糖在空气中燃烧,空气中也有二氧化碳和水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_____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秒后取出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处最先碳化.结论:________.(3)再把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现象是________,将烧杯倒转,迅速倒石灰水振荡,现象是________,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4)在吹蜡烛后的瞬间看到了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__,用燃着的火柴接触它,看到________.【答案】(1)石蜡的密度比水小(2)a;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蜡+氧气水+二氧化碳(4)产生白烟;石蜡的小颗粒;白烟能燃烧3、某同学进行实验,其过程如下:a.研磨:将硫的块状固体通过研钵磨成硫的粉末;b.混合:将1g铁粉与1g硫粉混合均匀;C.加热:将上述混合物加热一会儿,产生强光、放热现象,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的固体.请回答:(1)小明认为b是物理变化过程,你认为a是________ 变化过程,c是________ 变化过程.(2)证明b是物理变化过程的方法是________ .(3)证明c是化学变化过程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物理;化学;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引,然后称量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1g;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固体不被吸引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量取8 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 mL的量筒。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蜡烛的化学史》一书。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时,在顶端会形成一个液态石蜡的凹槽B.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是水蒸气C.蜡烛燃烧时,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汽化并燃烧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 -2 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变黑【答案】B【解析】A、蜡烛燃烧时,温度升高,蜡烛会熔化,在顶端会形成一个装满了液态石蜡的凹槽,正确;B、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入的可燃物是蜡的蒸气,而不是水蒸气,错误;C、蜡烛燃烧时,液态的蜡要气化,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端汽化并燃烧,正确;D、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拿住火柴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2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正确。
故选C。
2.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B.把水烧开沸腾C.铁锅生锈D.蔬菜腐烂【答案】B【解析】【详解】A、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把水烧开沸腾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物质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C、铁锅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蔬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点睛】一般情况下燃烧指的是化学变化3.下列实验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使用后应吹灭并盖上灯帽B.量筒: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C.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管口应向上,防止液体流出D.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置在托盘上【答案】B【解析】A、酒精灯:加热,使用后不应吹灭并盖上灯帽,应用灯帽盖灭,以免失火,故A错误;B、量筒:只能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加热有可能使量筒炸裂,故B正确;C、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管口应向下,以免腐蚀胶帽,故C错误;D、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药品不应直接放置在托盘上,以免腐蚀托盘,故D错误。
【化学】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化学《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化学《走进化学世界》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粉笔折断B.棉纱织布C.木材燃烧D.汽油挥发【答案】C【解析】【详解】A.粉笔折断, B.棉纱织布,D.汽油挥发,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B.小苏打焙制糕点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答案】D【解析】【详解】A. 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是利用几种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A选项错误;B、小苏打焙制糕点的过程中,由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故是化学变化,故B选项正确;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C选项错误;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3.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A.标签受损B.不会产生氧气C.灯内酒精燃烧D.量得的液体偏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B、加热固体氯酸钾,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可能导致试管炸裂,不会影响产生氧气的量,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符合题意;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可能会灯内酒精燃烧,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D、读取液体体积,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不正确,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答案】A【解析】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2020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练习:走进化学世界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2.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诗句、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既隐含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陆虞侯火烧草料场C.白玉为床,金作马D.伐薪烧炭南山中2.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B.常温下为气态C.能支持燃烧D.液氧为淡蓝色3.下列选项中的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给一杯自来水加热,没沸腾前水中就有大量气泡溢出B.向气球中充入大量气体后发生爆炸C.红墨水经活性炭吸附后变为无色D.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铁锈消失4.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甲烷燃烧B.干冰升华C.西瓜榨汁D.酒精挥发5.“甲烷”俗称天然气,它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 AB. BC. CD. D2.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A.用镊子B.用玻璃棒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D.直接倒入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闻气味B.振荡试管C.贮存氧气D.倾倒液体4.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A.试管口B.中下部C.中上部D.正中间5.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6.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7.将下列各仪器的名称写在其用途相应的位置(1)研磨块状固体的器皿是______ (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3)实验室常用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 (4)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 考点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选项AB.选项BC.选项CD.选项D2.下列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选项AB.选项BC.选项CD.选项D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胆矾研碎C.葡萄酿酒D.铁水铸成锅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5.“甲烷”俗称天然气,它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天然气燃烧时可放出大量热量,是现代社会较普及的清洁能源。
根据以上短文,可归纳出"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化学与实验探究1.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放出大量的热B.发出黄色的火焰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火焰分成三层2.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能观察到()A.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B.均匀的变黑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3.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更旺,由此不能说明的是()A.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D.呼出的气体不全是二氧化碳4.人呼出的气体中相对空气增多的成分是( )A.蒸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蒸气D.氧气5.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6.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
火焰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最亮的是__________,温度最低的是______。
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_______加热。
用一个干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___________生成。
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_____,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_____生成。
把一块碎瓷片放在蜡烛火焰的内焰中,有________色的________生成,说明内焰燃烧不充分,有部分碳没有被氧化。
用一空纸筒罩在烛火的外面,观察到有大量_________产生,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8.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2020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三十七:走进化学世界参考答案考点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绝对禁止用燃烧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绝对禁止向燃烧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口吹灭燃烧的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所以答案应选A。
2.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A.用镊子B.用玻璃棒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D.直接倒入【答案】C【解析】往试管中装固体药品时,粉末状的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纸槽,所以答案应选C。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闻气味B.振荡试管C.贮存氧气D.倾倒液体【答案】D【解析】闻气味时不能将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振荡试管时应用手腕振动,而不是上下震荡;贮存气体应用集气瓶,不能使用广口瓶。
故A、B、C的操作方法均不正确。
所以答案应选D。
4.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A.试管口B.中下部C.中上部D.正中间【答案】C【解析】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所以答案应选C。
5.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答案】B【解析】在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故A、C、D的操作方法均正确;所以答案应选B。
6.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取用任何化学固体药品,都不能用手接触;大理石是块状固体,应先将试管横放,再用镊子夹取大理石,放入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直立起来,以免将试管底部撞击破裂;粉末状固体的取用,如氯化钠、二氧化锰粉末,应先将试管倾斜,即一斜二送三直立。
故答案应选D。
7.将下列各仪器的名称写在其用途相应的位置(1)研磨块状固体的器皿是______ (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3)实验室常用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 (4)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1)研钵(2)药匙(3)酒精灯(4)坩埚钳【解析】(1)研磨块状固体的器皿是研钵;(2)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仪器是药匙;(3)实验室常用来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4)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
考点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选项AB.选项BC.选项CD.选项D【答案】D【解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关键是要看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
颜色、硬度、状态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金属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铁钉会生锈属于化学性质。
2.下列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选项AB.选项BC.选项CD.选项D【答案】B【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石墨导电是利用石墨具有导电性,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粉尘爆炸是剧烈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金属拉成丝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活性炭吸附毒气是利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胆矾研碎C.葡萄酿酒D.铁水铸成锅【答案】C【解析】根据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冰雪融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胆矾研碎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葡萄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铁水铸成锅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答案】D【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用镁粉制作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燃烧能产生耀眼的白光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烧木材取暖也是利用了木材的可燃性,所以A、B、 C均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
5.“甲烷”俗称天然气,它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天然气燃烧时可放出大量热量,是现代社会较普及的清洁能源。
根据以上短文,可归纳出"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甲烷能燃烧【解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天然气燃烧是化学变化,所以甲烷能燃烧就是甲烷的化学性质,注意,只回答甲烷燃烧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