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年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

2021年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三章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1.简述"心理特质"的含义。

2.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哪些?3.CTT模型及其假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1.心理特质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就是人的心理特质。

(1)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特质是可以综合不同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

(4)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

(5)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2.心理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3个方面:测量工具、被测对象和施测过程。

欧阳光明(2021.03.07)3.CTT模型是:经典测验理论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与真分数(T)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为E)。

即:X=T+E 其主要内容为:(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

(2)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3)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

第四章测量信度1.指出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

3.已知某态度量表用道题,被试在各题上得分的方差分别是0.80,0.81,0.79,0.78,0.80,0.82,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6.00,求α值。

4.怎样提高测量信度?解答要点:1.对重测信度来说,其对应的误差来源有:①所测量的心理特质不稳定;②遗忘和练习的效果没有相互抵消;③在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里,所要测的被试的心理特质得到了学习和训练;④两次测查的时间间隔不同在信度不同。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之欧阳歌谷创编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之欧阳歌谷创编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三章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1.简述"心理特质"的含义。

2.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哪些?3.CTT模型及其假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1.心理特质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就是人的心理特质。

(1)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特质是可以综合不同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

(4)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

(5)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2.心理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3个方面:测量工具、被测对象和施测过程。

欧阳歌谷(2021.02.01)3.CTT模型是:经典测验理论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与真分数(T)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为E)。

即:X=T+E 其主要内容为:(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

(2)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3)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

第四章测量信度1.指出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

3.已知某态度量表用道题,被试在各题上得分的方差分别是0.80,0.81,0.79,0.78,0.80,0.82,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6.00,求α值。

4.怎样提高测量信度?解答要点:1.对重测信度来说,其对应的误差来源有:①所测量的心理特质不稳定;②遗忘和练习的效果没有相互抵消;③在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里,所要测的被试的心理特质得到了学习和训练;④两次测查的时间间隔不同在信度不同。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第1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简史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测量信度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测量效度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测验的项目分析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常模参照测验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目标参照测验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测验等值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学绩测验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能力测验(上)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能力测验(下)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人格测量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其他心理与教育测验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测量应用实务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测量理论与应用的新发展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标参照测验)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标参照测验)

第10章目标参照测验10.1 复习笔记一、目标参照测验概述(一)目标参照测验的产生从20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常模参照测验模式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测验都只关心个体间的差异)逐渐被人们发觉,目标参照测验(亦称标准参照测验)应运而生。

1962年戈莱塞(R.Glaser)和克劳斯(D.Klaus)首先提出目标参照测验的概念。

(二)目标参照测验的定义目标参照测验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个体在所规定的测量内容上的行为水平,因此其出发点是个体本身的绝对水平,而不再是个体间的水平差异。

戈莱塞认为:“所谓目标参照测验,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内容范围而缜密编制的测验,并且,被试在测验上所得结果,也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行为标准直接进行解释的。

”二、目标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一)内容范围的确定一个测验的内容范围包括所欲测量特质中蕴含的全部行为。

任何一个内容范围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内容范围具有边界;每一内容范围内容均可分为几类,每一类中又可分为更细更小的类,当每一类的内容及其在此内容范围内的相对重要性确定以后,内容范围就有了明确的结构。

(二)测验项目的内容效度分析目标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首先要对构成测验的每一个题目是否合适以及有效进行分析,即检验题目与测验内容范围所要求的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

这一过程一般缺乏客观的统计分析手段,通常采用专家评定的方法。

专家评定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其中比较直观和常用的一种方式是要求有关内容领域的专家填写项目内容评定表,在五级量表上对每个题目所测内容与项目编制者所欲测量的目标内容之间的一致性做出评定,通常情况下,需要同时邀请多位专家进行评定,以考察专家评定之间的一致性。

(三)测验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分析1.测验的预测测验编制完成后,须选取一定数量的被试进行预测,由此获得预测数据,然后才能在此数据基础上对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进行量化分析。

目标参照测验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前测—后测方法:选取一组被试,在其接受与测验目标内容有关的教学过程前后各施测一次,取得前测和后测的结果,前者表示未掌握者在测验中的水平,后者表示已掌握者的水平。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和术语:(1)测量答: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一定的法则”是指任何测量都要建立在某种科学规则和科学原理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完成测量过程。

“事物的属性”是指所要测量的客体或事件的特定特征。

“量尺”是指测量中所使用的度量工具。

“定量描述”是指测量的结果总是对事物属性的量的确定。

(2)心理测量答:心理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在测验上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心理测量依据的法则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研究者共同接受的科学水平。

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

心理测量的量尺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经过长期的编制、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它的编制是一项高度专门化的系统工作,要达到科学所要求的水平绝非易事。

心理测量的目标虽然是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

(3)绝对参照点答:测量的参照点是指在测量工作中,测量前测量对象的数量的固定原点。

参照点可分为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

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绝对参照点是最为理想的测量参照点,因为它的意义最为明确。

(4)相对参照点答:测量的参照点是指在测量工作中,测量前测量对象的数量的固定原点。

参照点可分为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

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最为理想的测量参照点当然是绝对参照点,因为它的意义最为明确。

在人们难以找到绝对参照点的情况下,就必须改用相对参照点。

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

(5)称名量表答:量表是指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连续体。

斯蒂文斯根据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参照点和单位,区分出四种不同水平的测量量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

其中称名量表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的成分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

称名量表又可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命名量表;二是类别量表。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之欧阳治创编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之欧阳治创编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三章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1.简述"心理特质"的含义。

2.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哪些?3.CTT模型及其假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1.心理特质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就是人的心理特质。

(1)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特质是可以综合不同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

(4)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

(5)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2.心理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3个方面:测量工具、被测对象和施测过程。

3.CTT模型是:经典测验理论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与真分数(T)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为E)。

即:X=T+E 其主要内容为:(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

(2)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3)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

第四章测量信度1.指出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

3.已知某态度量表用道题,被试在各题上得分的方差分别是0.80,0.81,0.79,0.78,0.80,0.82,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6.00,求α值。

4.怎样提高测量信度?解答要点:1.对重测信度来说,其对应的误差来源有:①所测量的心理特质不稳定;②遗忘和练习的效果没有相互抵消;③在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里,所要测的被试的心理特质得到了学习和训练;④两次测查的时间间隔不同在信度不同。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之欧阳与创编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之欧阳与创编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三章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1.简述"心理特质"的含义。

2.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哪些?3.CTT模型及其假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1.心理特质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就是人的心理特质。

(1)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特质是可以综合不同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

(4)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

(5)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2.心理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3个方面:测量工具、被测对象和施测过程。

3.CTT模型是:经典测验理论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与真分数(T)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为E)。

即:X=T+E 其主要内容为:(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

(2)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3)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

第四章测量信度1.指出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

3.已知某态度量表用道题,被试在各题上得分的方差分别是0.80,0.81,0.79,0.78,0.80,0.82,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6.00,求α值。

4.怎样提高测量信度?解答要点:1.对重测信度来说,其对应的误差来源有:①所测量的心理特质不稳定;②遗忘和练习的效果没有相互抵消;③在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里,所要测的被试的心理特质得到了学习和训练;④两次测查的时间间隔不同在信度不同。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课后习题(第4章 测量信度——第6章 测验的项目分析)【圣才出品】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课后习题(第4章 测量信度——第6章 测验的项目分析)【圣才出品】

第4章测量信度1.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是什么?答:信度主要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评分者信度,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分别简述如下:(1)重测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重测信度是指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除去主试,施测环境和被试等方面的误差,它的独特误差来源主要有:①施测过程中所产生的遗忘和练习效应;②在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内,被试在所要测查的心理特质方面获得了学习机会。

(2)复本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复本信度是指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它的误差来源有:①不能获得严格意义上的平衡测验;②施测过程中产生的顺序效应和迁移效应;③在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内,被试在所测量的心理特质上获得了学习机会。

(3)分半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分半信度是指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它的误差来源是:不同的分半方法的分半信度不同,可能是由于将测验分为相平行的两半的方法不同而产生误差。

(4)同质性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同质性信度也称内部一致性系数,它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克龙巴赫α值还是所有可能的分半信度的平均值,它只是测量信度的下界的一个估计值。

即,α值大,必有测量信度高;但α值小时,却不能断定测量信度不高。

它的误差来源产生于题目是否同质,这包括两个方面:①所有题目都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②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

(5)评分者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评分者信度是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在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中,客观题的评分很少出现误差,但主观题的评分常常会造成误差。

它的误差来源主要是多个评分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对相同答案的不同评定,这种个体差异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最大程度低依赖正规的测查程序和统计方法来减小它。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之欧阳总创编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之欧阳总创编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三章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1.简述"心理特质"的含义。

2.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哪些?3.CTT模型及其假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1.心理特质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就是人的心理特质。

(1)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特质是可以综合不同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

(4)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

(5)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2.心理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3个方面:测量工具、被测对象和施测过程。

3.CTT模型是:经典测验理论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与真分数(T)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为E)。

即:X=T+E 其主要内容为:(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

(2)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3)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

第四章测量信度1.指出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

3.已知某态度量表用道题,被试在各题上得分的方差分别是0.80,0.81,0.79,0.78,0.80,0.82,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6.00,求α值。

4.怎样提高测量信度?解答要点:1.对重测信度来说,其对应的误差来源有:①所测量的心理特质不稳定;②遗忘和练习的效果没有相互抵消;③在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里,所要测的被试的心理特质得到了学习和训练;④两次测查的时间间隔不同在信度不同。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与答案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与答案

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答案戴海琦版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与物理测量相比拟,说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承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从依据的法那么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容是复杂的,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准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根底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开展>>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奉献及其特点。

2.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的开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特点?〔此题为思考题〕3.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开展过程中各有什么奉献?解答要点:1.在古代中国,在测验实践和测验理论方面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作出了奉献并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在测验实践方面的奉献。

1、在能力测量方面。

早在2500年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凭自己的经历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三个等级。

董仲舒已论及到注意测验。

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

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婴儿开展测验的"周岁试儿"习俗。

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九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2、在人格测量方面。

孔子把人分为狂者、狷者和中行3种。

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3、在教育测量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时期。

据记载,在西周的"国学"中已经建立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第1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简史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测量信度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测量效度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测验的项目分析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常模参照测验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目标参照测验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测验等值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学绩测验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能力测验(上)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能力测验(下)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人格测量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其他心理与教育测验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测量应用实务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测量理论与应用的新发展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章节题库(第16章测量的综合应用——第17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章节题库(第16章测量的综合应用——第17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

戴海崎《⼼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章节题库(第16章测量的综合应⽤——第17章⼼理与教育测量理论第16章测量的综合应⽤⼀、单项选择题1.在评价中⼼技术中,⽆领导⼩组、⽂件框等测验属于()。

[统考2010研] A.情境测验B.评定量表C.投射测验D.⾃陈测验【答案】A【解析】评价中⼼技术是现代⼈事测评的⼀种主要形式,被认为是⼀种针对⾼级管理⼈员的最有效的测评⽅法。

⼀次完整的评价中⼼通常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对个⼈的评价是在团体中进⾏的。

⽆领导⼩组、⽂件框等测验属于情境测验。

2.关于⼼理测量在⼼理咨询中的应⽤,正确的看法是()。

A.是必不可少的B.可有可⽆C.是没有必要的D.应根据情况选⽤【答案】D【解析】⼼理测验在咨询和⼼理治疗过程中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个环节,应根据情况选⽤。

如果通过与咨询或治疗对象的交谈,对其问题已形成明确的看法,就可放弃不必要的⼼理测验。

有时过多的使⽤还会影响咨询、治疗的过程和效果。

⼆、论述题⼼理测量在我国⼼理咨询、⼈事测评及教育评价这三⼤领域有哪些主要应⽤?答:⼼理测验在实际应⽤⽅⾯,主要可⽤于选拔⼈才、岗位安置、诊断、预测、评价、辅助咨询等,在⼼理咨询、⼈事测评和教育评价三⼤领域的应⽤分别如下:(1)⼼理测验在⼼理咨询中的应⽤⼼理咨询包括三个核⼼过程:分析诊断过程;帮助指导过程;效果评估过程。

不同形式的⼼理测验在其中⼜有不同的应⽤:①在⾃我认识、⼈⽣规划咨询中,⽐较常⽤的⼈格测验有卡特尔⼈格问卷、YG性格问卷等。

②能⼒⽅⾯的测验有智⼒测验,如韦克斯勒智⼒测验和瑞⽂标准推理测验、能⼒倾向成套测验和单项特殊能⼒测验。

③在神经症、⼈格障碍等咨询中,常⽤的诊断和评估⼯具有明尼苏达多相⼈格调查表、艾森克⼈格问卷、症状⾃评量表以及部分焦虑测验量表。

(2)⼼理测验在⼈事测评中的应⽤⼈事测评是指根据职业或⼯作的要求,通过各种测量⼿段,对⼈的素质适合事的程度进⾏评价的过程,其⽬标是实现⼈与事的最佳匹配。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三章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1.简述"心理特质"的含义。

2.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哪些?3.CTT模型及其假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1.心理特质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就是人的心理特质。

(1)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特质是可以综合不同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

(4)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

(5)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2.心理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3个方面:测量工具、被测对象和施测过程。

欧阳家百(2021.03.07)3.CTT模型是:经典测验理论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与真分数(T)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为E)。

即:X=T+E 其主要内容为:(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

(2)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3)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

第四章测量信度1.指出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

3.已知某态度量表用道题,被试在各题上得分的方差分别是0.80,0.81,0.79,0.78,0.80,0.82,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6.00,求α值。

4.怎样提高测量信度?解答要点:1.对重测信度来说,其对应的误差来源有:①所测量的心理特质不稳定;②遗忘和练习的效果没有相互抵消;③在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里,所要测的被试的心理特质得到了学习和训练;④两次测查的时间间隔不同在信度不同。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第三版)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1.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古代中国,在测验实践和测验理论方面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作出了贡献并具有自己的特点。

(1)在测验实践方面的贡献。

(1)在能力测量方面。

早在2500年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凭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三个等级。

董仲舒已论及到注意测验。

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

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婴儿发展测验的“周岁试儿”习俗。

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九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2)在人格测量方面。

孔子把人分为狂者、狷者和中行3种。

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3)在教育测量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时期。

据记载,在西周的“国学”中已经建立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

在汉代,考试制度、考试类型和考试功能方面都作了重要的发展。

除了学校内部测量的自身发展以外,取士制度自汉以来的发展,客观上也对我国的古代乃至西方的教育测量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在测验理论方面的贡献。

孔子后约150年,大思想家孟子就指出了测量人类心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戴海琦-第三版-重点问答题及答案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戴海琦-第三版-重点问答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1、心理测量的含义、特点;测量的含义;要素;以及测量的量表(1)心理测量的含义:依据一定的法则,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2)心理测量的特点–间接性:与物理的直接测量不同,从外显行为推测,以间接了解人的心理属性;–相对性:测量的结果是与其所属团体比较而言。

–客观性:即测验的标准化,是对一切测量的基本要求。

(3)什么是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S。

S。

Stevens)事物:测量对象,在心理测量中,想测量的当然是心理能力和人格特点;数字: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法则: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4)测量的要素:参照点:①测量工作中测量对象的数量的固定原点②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起点,如长度/高度③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如温度[水冰点]、海拔[海平面]单位①理想的单位一是要有确定的意义,不能有不同解释②其次应有相同的价值,即两个单位点之间差异相等。

(5)测量的量表:量表:任何可以使事物数量化的值或量的渐进系列.①命名量表:数字仅仅代表分类,无任何意义;不可比较,如男女②顺序量表:可比较,没有相同单位和零点,不能加减;如名次③等距量表:可比较,有相同单位无绝对零点,可加减,不可乘除;适用多种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等,如温度④比例量表:最理想的量表,有等距的的单位和绝对零点,有倍数关系;如年龄.2、什么是心理测验,如何理解心理测验?心理测验的类型;心理测量的功能;(1)什么是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①行为样本:有代表性的题目②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和分数解释的一致性。

③难度的客观测量:测验的编制、实施等过程中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性程度即标准化,测验的难度水平应确定④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致性⑤效度: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2)、心理测验的类型:①测验对象分: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②按测量方式分: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③按测验材料性质分: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④按测验功能分: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描述测验与诊断测验。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之欧阳化创编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习题答案之欧阳化创编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三章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1.简述"心理特质"的含义。

2.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哪些?3.CTT模型及其假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1.心理特质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就是人的心理特质。

(1)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特质是可以综合不同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

(4)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

(5)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2.心理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3个方面:测量工具、被测对象和施测过程。

3.CTT模型是:经典测验理论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与真分数(T)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为E)。

即:X=T+E 其主要内容为:(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

(2)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3)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

第四章测量信度1.指出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

3.已知某态度量表用道题,被试在各题上得分的方差分别是0.80,0.81,0.79,0.78,0.80,0.82,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6.00,求α值。

4.怎样提高测量信度?解答要点:1.对重测信度来说,其对应的误差来源有:①所测量的心理特质不稳定;②遗忘和练习的效果没有相互抵消;③在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里,所要测的被试的心理特质得到了学习和训练;④两次测查的时间间隔不同在信度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答案戴海琦版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2.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特点?(此题为思考题)3.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各有什么贡献?解答要点:1.在古代中国,在测验实践和测验理论方面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作出了贡献并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在测验实践方面的贡献。

1、在能力测量方面。

早在2500年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凭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三个等级。

董仲舒已论及到注意测验。

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

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婴儿发展测验的"周岁试儿"习俗。

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九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2、在人格测量方面。

孔子把人分为狂者、狷者和中行3种。

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3、在教育测量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时期。

据记载,在西周的"国学"中已经建立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

在汉代,考试制度、考试类型和考试功能方面都作了重要的发展。

除了学校内部测量的自身发展以外,取士制度自汉以来的发展,客观上也对我国的古代乃至西方的教育测量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二、在测验理论方面的贡献。

孔子后约150年,大思想家孟子就指出了测量人类心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他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刘邵认为,人才鉴定对于知人善任、振兴国家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他说:"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

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三、古代中国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特点。

第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都是描述性的,而非定量的;第二、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是分类式的;第三、注重对人作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

第四、是与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及人才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应用性质。

3. ①推孟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的贡献是他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②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的贡献是:第一,他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克服了比率智商的局限;第二,他编制的智力量表分为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不仅能够获得总体智力水平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手测者智力优势的信息。

第三章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简述"心理特质"的含义。

2.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哪些?3.CTT模型及其假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要点:1.心理特质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就是人的心理特质。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1)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特质是"一种一般的神经心理系统,……它可以综合不同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

(4)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人格)是由多种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

(5)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倾向,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2.心理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3个方面:测量工具、被测对象和施测过程。

3.CTT模型是:经典测验理论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与真分数(T)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为E)。

即:X=T+E其主要内容为:(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

即:E(X)=T或E(E)=0(2)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即:ρ(T,E)=0(3)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

即:ρ(E1,E2)=0第四章测量信度>>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指出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

2.已知16人参加一次测验后在奇数题和偶数题上的得分情况,试用两种以上方法估计测量信度。

(此题为思考题)被试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奇数题32 40 42 28 35 30 41 28 32 34 26 34 36 25 40 41偶数题31 39 45 30 40 29 39 30 32 30 30 40 36 26 40 423.已知某态度量表用道题,被试在各题上得分的方差分别是0.80,0.81,0.79,0.78,0.80,0.82,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6.00,求α值。

(此题为思考题)4.怎样提高测量信度?解答要点:1.对重测信度来说,其对应的误差来源有:①所测量的心理特质不稳定;②遗忘和练习的效果没有相互抵消;③在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里,所要测的被试的心理特质得到了学习和训练;④两次测查的时间间隔不同在信度不同。

对复本信度来说,其对应的误差来源有:①所用的复本不是真正的平行测验;②产生的迁移效应会影响信度的大小。

对分半信度来说,其对应的误差来源有:分半的方法会影响测验的信度。

对同质性信度来说,其对应的误差来源有:①题目间的相关性;②测验所测内容的单一性与异质性。

对评分者信度来说,其对应的误差来源有:3.=6/6-1[1-(0.80+0.81+0.79+0.78+0.80+0.82)/16.00]=6/5×(1-0.3)=0.844.由于项目数量太少会降低测量的信度,所以,提高测量信度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增加一些与原测验中项目具有较好的同质性的项目,增大测验长度。

但是应1.新增项目必须与试卷中原有项目同质。

2.新增项目的数量必须适度。

①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

②使测验中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

当测验中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时,被试团体的得分分布也会接近正态分布,且标准差会较大,以相关为基础的信度值必然也会增大。

努力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

③努力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

④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提高测验在各同质性较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

⑤主试者严格执行实测规程,评分者严格按标准给分,实测场地按测验手册的要求进行布置,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五章测量效度>>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什么是测量的效度?它与信度的关系这样?2.什么是内容效度?测验编制者和使用者应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把握内容效度?3.什么是结构效度?测验编制者和使用者应分别怎样把握结构效度?4.什么的实证效度?它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有何异同?5.什么是效标和效标测量?6.已知若希望把效度系数提高到0.65和0.70,则测验长度要增加几倍?1.(1)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①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当随机误差的变异()减小时,真实分数的变异数增加,测验信度()随之提高。

信度的提高只给有闲变异数(的增加提供了可能)至于是否能提高效度,还要看系统误差变异数(的大小)。

可见,信度高不一定效度就高。

但一个测验要想效度高,真分数的变异数必须占较大的比重,即测验的信度必须高。

②测验的效度受它的信度制约根据效度和信度的定义()以及公式()可得到:2.(1)内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

(2)测验的编制者和使用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内容效度:①首先应该明确内容效度的含义;②应该明确内容效度的应用范围;③在使用时还要主要不要跟表面效度相混淆;④对测验的编制者来说应该懂得确定测验内容效度的方法,明确确定内容效度的步骤。

3.(1)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或者说它是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2)对于编制者和使用者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结构效度:①首先应该明确结构效度含义;②其次也应该了解结构效度的特点;③应知道结构效度的应用范围;④对测验的编制者来说应该懂得确定测验结构效度的方法,明确确定结构效度的步骤。

4.(1)实证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

(2)实证效度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一样都用于估计测验效度。

(3)实证效度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它们是估计测验效度的不同方面;②它们的应用范围不同;③确定它们的方法也不同。

5.(1)效标是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它是独立于测验并可以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的我们所感兴趣的行为。

(2)效标测量就是把我们所感兴趣的行为用数字或等级表达出来。

6题:得当效度系数提高到0.65时,测验长度要增加6.4倍;当效度系数提高到0.70时,测验长度要增加20倍。

第六章测验的项目分析>>练习与思考1.测验项目分析的作用是什么?1.因为用测验的项目分析可以解决以下问题:(一)项目是否具有所预期的功能?对于常模参照测验,测题是否有足够的区分度?对目标参照测验来说,测题是否能充分地测量到教学的结果。

(二)项目的难度是否得当?(三)项目是否有缺陷?第七章测验常模>>练习与习题练习与思考:1.试比较各种导出分数的优缺点。

2.列举你所了解的各种测验的分数合成方法,并评价它们的合理性。

3.选择常模团体与制定常模有什么关系?任何选择好常模团体?4.离差智商与比率智商的本质差异是什么?(此题为思考题)解答要点:1.常用的导出分数有百分等级、标准分数、T分数。

百分等级百分等级的优点:百分等级是一种相对位置量数,具有可比性,且具有易于计算、解释方便等优点,对一般教师、学生和家长来说,均能了解百分等级的意义,所以它较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性质不同的测验。

另外,百分等级不受原始分数分布状态的影响,即使分数分配不是正态的,也不会改变百分等级常模的解释能力。

百分等级的缺点:(1)百分等级的单位不等,尤其在分配的两个极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