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大经济改革
18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8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1. 经济发展1.1 经济总量迅速增长•2002年至2022年,我国GDP从21.27万亿元增长到101.60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
•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1.2 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2年的7,703元增长到2022年的39,251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城镇居民年均增长7.4%。
1.3 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城乡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新建、改建社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
1.4 外贸实力大幅增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服务贸易国。
•外贸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快于总体水平,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2. 社会进步2.1 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基础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大学毛入学率超过52%,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2.2 医疗和健康保障体系完善•建立了全面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健康水平大幅提升,人均预期寿命接近80岁。
2.3 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国成功脱贫攻坚,8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扶贫工作重点从解决温饱问题转向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质量。
2.4 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公共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加。
•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3. 科技创新3.1 科技实力显著提升•科研经费投入大幅增加,科技人员数量持续增长。
•世界领先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稀土、高铁、5G等领域取得突破。
3.2 信息技术普及推动产业升级•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电子商务、分享经济等新业态快速兴起,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3 网络空间安全实力大幅提升•建立健全网络空间安全法律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18大解读——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十八大报告解读:为什么说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华社北京1月7日电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失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的现实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明确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第一,经济结构不合理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些新进展,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先进生产力比重增大,工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得到提高;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等等。
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中结构失衡问题仍较突出,某些方面的矛盾甚至还在加剧,是阻碍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大障碍。
主要表现:一是需求结构不合理,消费率偏低,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仍然偏高。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比重偏低,制造业多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
三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
四是城镇化特别是人口城镇化滞后,制约内需扩大。
第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成长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
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十八大后的18项改革
中共十八大将在11月8日召开,引发全球瞩目。
此次会议之所以倍受关注,盖源于以下几点因素:其一,中国经济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在美国去杠杆化、欧洲陷入漫长债务危机的背景下,中国7%以上的增长堪称世界经济的希望之火;其二,十八大之前中国经历了重庆唱红打黑的“折腾”,社会认知出现分歧,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需要进一步的“顶层设计”;其三,经历了过去十年“超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已经面临投资率高达50%、基尼系数突破0.5、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失控、腐败泛滥等一系列瓶颈因素的制约。
吴敬琏先生警告说:中国的经济矛盾和社会矛盾已经几乎到了临界点。
忠言逆耳利于行。
新一届政府能否对形势做出准确判断,并重启改革进程,攸关下一个十年的社会稳定。
新阶段的改革,其核心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所谓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主要是实现两个转变:从制造向创新转型,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
过去十年,中国充分享受了“入世”红利,“中国制造”的全球市场份额从7%猛增至15%左右。
但依然难以摆脱“低价格、低成本、低质量”的尴尬局面。
究其原因,不能一味抱怨企业不争气,而要反思制度环境。
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动物,企业行为取决于制度环境的导向。
而现有的制度环境存在诸多不利于创新的“负向激励”:1)知识产权保护不力;2)央企靠行政垄断做大做强,市场经济的“费厄泼赖”难以保障;3)土地、资金、劳动力、环境等主要生产要素价格被显著扭曲,致使企业可以靠“扭曲的成本优势”赚取利润、获得生存空间;4)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和审批权,寻租成为企业最快捷的“商业模式”;5)由于法治尚不完善,再加上企业家寻租成为常态,这导致企业家安全感缺失,重庆打黑更是充分彰显了企业家在公权力面前的脆弱性。
于是乎,富人移民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花钱消费其实是人的动物本能,无需刺激,关键是有没有能力消费。
眼下中国储蓄率升至50%的历史高位,除了企业储蓄与政府储蓄大幅度上升之外,居民缺乏消费的安全感亦是关键原因:首先,虽然居民收入有所增长,但在经济增长“蛋糕”中所占的份额不断降低,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在1992年至2008年间下降了12个百分点。
简要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简要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巨大成就,进行了许多历史性变革。
这里列举一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成就和变革: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发展经济。
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化率提高,改革开放深化,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3.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党的自我改革,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体系,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规范党的政治生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4.发展科技。
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科技,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
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加强了法治建设,推进了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加强了司法公正和司法队伍建设,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识和支持度。
6.发展文化事业。
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文化事业,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7.加强国防建设。
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国防建设,提升国防力量现代化水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
8.推进改革开放。
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改革开放,深化市场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9.发展教育事业。
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机会,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0.加强环境保护。
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节能环保,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文明意识。
18届三中全会
18届三中全会18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之一。
本文将从背景、会议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全面展示18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作用。
一、背景18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召开,当时正值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时期。
毛泽东主席逝世后,中国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在毛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经济增长逐渐出现瓶颈。
中国急需进行经济改革以推动国家发展,而18届三中全会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契机。
二、会议内容18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议程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会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新局面而奋斗”的口号,定义了改革的基本方向。
1.经济体制改革会议决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消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领导地位。
这一决策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企业的竞争,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农村经济改革会议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方案,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集体经济的体制。
通过将土地承包给农民个体经营,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村经济效益。
这一举措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对外开放会议确定了对外开放政策,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这一决策开启了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之路。
中国开始吸引外资,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对外贸易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影响18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经济体制改革的引入,使中国实现了经济转型和高速增长。
中国从此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面貌。
其次,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改变了农村的发展模式。
农民从传统的集体经济转向个体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这也为中国的城乡发展平衡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18大报告全文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目标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推进祖国统一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倍加清醒。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
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出全面部署。
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
党的18大以来取得的成就
党的18大以来取得的成就
18大以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
动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依法治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司法公正改革;推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全民教育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2、发展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深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显著成效,政府公信力显著提升;深入推进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社会文明进步,社会稳定有序;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立健全法治体系,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序推进。
3、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积极成效。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严厉
打击腐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政治生活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党的纪律检查体系。
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
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列举了一些重要的成就,并按照主题进行了分类: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1. 经济增长:中国继续保持了稳定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扩大内需: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中国成功推动经济转型,从出口导向型转变为内需驱动型经济。
3. 改革开放:中国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进程,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吸引了大量外资投资和技术引进。
4. 扶贫攻坚:中国大力实施扶贫政策,成功脱贫的人口数量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支持。
二、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1. 科技进步: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大量科研成果涌现,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2. 人工智能: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渐成为全球领导者。
3. 人才培养:中国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 气候变化应对:中国主动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加大减排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2. 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
3. 可持续发展:中国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1. 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国积极促进就业,实现了就业人口稳定增长,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 医疗卫生:中国大力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能力。
3. 教育事业:中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普及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4. 社会稳定和安全:中国通过加强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安居乐业。
五、国际影响力和对外合作1.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提出并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2. 政治外交: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
3. 区域合作: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区域和平稳定以及共同发展。
18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18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投资18大以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有:
1、实现经济大跳跃: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建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经济总量跨越式增长,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深化改革开放:中国从改革开放的小路走入改革开放的大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三大变革,建立和完善了完善的市场体系,探索出一条特色中国改革的新路子。
3、深化和拓展国际合作:中国加入WTO、主动构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4、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脱贫攻坚战,改革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实现了农业技术现代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5、建设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全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稳定和共同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改革方案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改革方案内容以下是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改革方案内容,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改革方案内容第一个内容是三中全会将提出新型的反腐机制,包括三个主要内容。
一是各地法院独立出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法委,由北京通过最高法直接领导,拨款、人事都由最高法院决定。
二是把监察局和反贪局从行政序列中独立出来,参照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模式,变成一个独立的由上至下的独立机构,不受地方政府和党委领导。
中纪委直接管理反腐败局,各省市分支机构直接由总局领导,拨款和人事由总局决定。
各地方反贪腐局官员采取三年任期,定期调换。
三是加强人大的作用。
加强人大代表豁免权,使人大代表真正作为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对官员实行监督,并立法赋予更大的弹劾权力。
第二个内容是经济继续改革开放。
其中也有三大重点,一是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规范地方政府发债行为。
二是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市场流转,使乡村居民最大程度享受集体土地增值带来的利益。
三是重新调整分税制,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财政,调整为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
地方政府自主事权必须和财政收入基本匹配。
在适当时机开征遗产税和房地产税,补充地方收入。
第三个内容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主要精神是减少政府干预权力,对各级政府事权进行大幅度调整。
其中包括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直接管理,通过大的政策对社会及宏观经济进行管理。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三中全会报告中,中央政府上收部分事权,提要中建议可上收的事权包括司法、社保、教育、医疗(包括全民医疗保险)、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方面。
也就是说,对于地方政府改革的篇章也占据一定位置,一方面是对地方政府机构人员的精简,另一方面则是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
预计,未来九年内,地方政府需要精简五分之一的机构人员。
中国以往采取由上至下的条块管理体制,上级指定政策,下级政府则负责实施。
未来中低层政府部门的决策权力将大大增加,但对其的限制也将会有明确的条文规定。
18大的主要内容及成就
18大的主要内容及成就18大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时代。
18大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章的修改、党的路线、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在党章修改方面,18大对党章进行了全面修订,明确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组织原则、基本建设任务等,使党章更加符合时代要求。
在党的路线方面,18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布局和目标要求。
这一路线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面,18大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包括改革国务院组织机构、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等。
这些改革进一步优化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18大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管住权力、务必纪律严明。
这一要求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党内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的重要保证,也是18大的重要内容之一。
18大强调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动党的建设不断进步。
18大的主要成就包括: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取得了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其次,在社会领域,中国积极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
再次,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18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它对于指导中国的发展方向、推进党的建设、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18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我国18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
我国18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1.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从18大开始,中国实施了“全面深化改革”,逐步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2.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从18大开始,我国实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以及“十三五”规划,大力加强和改善民生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人口基本自给率、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居民收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目标。
3.实施全面依法治国。
从18大以来,我国实施了“法治中国”战略,不断改革发展司法体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法治政府、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体制和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4.加强国际交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18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外交,不断拓展对外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落实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八大三中全会主题——全面深化改革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全面深化改革——危机与出路:全面深化改革利箭在弦《半月谈》编辑部“全面深化改革”专题调研组【编者按】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确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
7月21-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半月谈编辑部组织全面深化改革调研小分队,派出多名记者深入各地,采访长期研究中国改革进程的各路专家学者和智库机构,把脉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背景、新动向,探讨新一轮改革的路线、重心、目标、理念等。
半月谈特别刊发《危机与出路:全面深化改革利箭在弦》一组4篇报道,试图解答攻坚克难的时代考题,把准改革脉搏,凝聚改革共识,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大战略建言献策。
改革方位:危机倒逼改革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给全体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社会财富和更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积聚着种种矛盾和压力。
可以说,不深化改革就发展转型不下去,不深化改革就利益调整不下去,不深化改革就危机化解不下去。
新一轮改革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此轮改革的历史方位何在,该承载怎样的负荷与责任?历史的呼唤“从历史经验来看,大概每10年中央有一次整体性改革的决定。
从2003年到现在又是十年了,应该是中央作出改革决定的时候了。
”曾多次参与起草中央重要文件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从今年4月份就开始思考如何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言。
他指出,30多年来,中央做出整体性改革的决定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98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二次是1993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三次是2003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十八大已经破了题,现在到了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的历史节点。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成就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环境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1. 经济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十三五”规划中的所有主要发展目标。
2. 扶贫攻坚:中国成功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将近1亿多贫困人口脱贫。
3.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
4. 科技创新:中国在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国家。
5. 双创政策的推进:双创政策的推进带动了大量创新企业的发展,为就业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6. 教育改革:中国在教育领域推行了多项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益,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了更多的人才。
7. 环境保护:中国采取了多项措施,改善了环境质量,特别是空气和水质的改善。
8. 医疗卫生改革: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推行了多项改革,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效率,让更多人受益。
9.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高速铁路、机场、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10. 农村改革:中国在农村改革方面推出了多项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11. 文化创意产业: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
12. 对外开放:中国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人才,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13. 航天科技:中国成功实现了多项航天科技目标,包括月球探测、空间站建设等。
14. 金融改革:中国在金融改革方面推出了多项政策,提高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15. 司法体制改革:中国推进了司法体制改革,提高了司法公正性和效率。
16. 社会保障改革:中国在社会保障领域推出了多项政策,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17. 国防建设:中国不断加强国防建设,提高了国家的安全能力和国际地位。
18. 人民民主和法治建设:中国在人民民主和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加强了国家的法制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谈谈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谈谈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题要点:什么叫市场经济,怎么样了(简述)。
结合18大如何完善?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5个矿建)(结合刚刚开玩的18届3中全会))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日益开放。
与此同时,也要求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以使我们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时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活力之源。
曾经,粮票、布票、肥皂票见证了一个商品短缺时代,我们落后于迅猛发展的外部世界。
而今,市场机制催生蓬勃的生产力,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成就了中国道路举世瞩目的辉煌。
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推进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
将市场经济的种子播撒入社会主义的土壤,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
18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启示
18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启示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旨在概述文章的主题,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具体内容如下:1.1 概述: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经济发展成就、社会发展成就以及成就所带来的启示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简要介绍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包括增长速度稳定、产业升级与转型以及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等方面。
接着探讨我国社会领域取得的显著进步,包括教育事业进步、医疗保障体系改善以及减贫工作突破性进展等方面。
最后, 总结这些成就对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的影响,以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全球合作与共赢思维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总结和分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就这些成就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成就,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发展道路上探索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和角色。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经济发展成就:2.1 增长速度稳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了6.5%,名列全球前列。
首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实现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的问题。
同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创新创业等举措,我们成功地提升了产业链水平,并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我国经济实现了从传统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18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18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40多年的飞速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首先,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截至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4.76万亿元,较1978年人民币马克的基础上增长了50多倍,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
其次,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贸易自由化取得了卓越成果。
目前,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的外贸收入增长了一个数量级,从1980年的1460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4697亿美元,中国的外贸得到了良好发展。
此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如改革金融政策,大力推动企业融资,加快建设基础设施等,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此外,社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国的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上升到2015年的接近60%,村村富、人人幸福已经由一个梦想变成现实,全国老百姓人均收入也从1978年的68元增加到2018年的10772元,实现了显著增长。
同时,中国教育也在大范围改革和改善:为加快教育发展,政府投入了更多的资金,现在全国有99.2%的小学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而入学率也从1978年的百分之八十增加到了2013年的百分之九十九。
此外,我国的科技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中国的科研实力大大增强。
1995年以来,中国在国际性论文发表率和引用率上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在技术分化率和生物医学领域科技创新力也超越美国,全球第一。
另外,我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上升,不仅其在国际经济、金融、文化、旅游、科技等领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而且中国也以深入参与,贡献主张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
总的来说,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重大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效地带动了经济、社会、技术和国际地位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及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迈出重大步伐。
我国18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国18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18大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发挥着伟大的集体智慧和毅力,勇敢迈出了辉煌的历史步伐。
首先是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变化显著。
在党的有力领导下,我国经济以高速成长,特别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较快增长及迅速发展,促进了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
从宏观来看,2015年,我国GDP超过80万亿元,继续居世界第二位,是一个具有综合国力的大国。
其次是社会秩序的不断完善。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党的坚定指引下,以和谐社会为目标,实施新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改革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秩序,极大地提高了国家职能。
特别是公法制建设、平等竞争优惠政策等,极大地保证了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经济发展。
第三是社会保障取得的重大成果。
实施新的社会主义基本可支配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妥善履行了社会保护、确保和改善民生的社会责任,使人民享有基本的生活权利和幸福。
同时,我国致力于努力解决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劳动教育、公共就业和社会福利等问题,依法保障各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使民生得以受到保障,保障了各族人民的基本生活权利。
以上,都是18大以来中国的辉煌成就,令我们自豪,也激励着我们勇于开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
18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18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1. 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政府正式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开
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实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推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大国,并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活跃。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2年,中国党和政府正式提出
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框架。
5.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
域的深入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目标 内容
以放权让利为核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心的市场化改革
基本框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2002-2012 2012-2020
农村联产承包: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扩大企业自主权;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价格体制、流通 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
理论准备 重点突破
全面深化 改革
体制改革、对外 系;多元分配制度和 深化垄断行业、财税体制、
西方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一国高等学校能容纳适龄人口 大约15%
大约15%-50% 50%以上
所处阶段 英才教育 大众教育 普及教育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1973年)
• 世界银行1994年报告,经合组织各国高等教 育平均毛入学率达到51%;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世界教育报告,北 美(美国、加拿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82%; • 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6.5%; 浙江为45%。
5300
10
1000 37.7 46.2
18
10900
5600
2003
10
37.1 45.6
2004
7739
37.7 47.2
18
11490
3751
2005
8122
4.9
36.7 45.5
18
12819
4697
2006
9000
10.8
1983 35.8 43.0
18
14422 5421.6
2008
10239
绝大多数代表是城里 干部:农民集体”失 语“
《学习时报》2004年8月。
广西大化县尝梅小学教师卢有英在首届中 国贫困地区小学校长论坛上说“村离县城 差20年,县城离北京又差5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十八大后的十八项改革发布:2012-11-02 11:45:13 来源:东方法眼作者:宽厚贤明浏览:2467次【大中小】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十八大后的十八项改革中共十八大将在11月8日召开,引发全球瞩目。
此次会议之所以倍受关注,盖源于以下几点因素:其一,中国经济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在美国去杠杆化、欧洲陷入漫长债务危机的背景下,中国7%以上的增长堪称世界经济的希望之火;其二,十八大之前中国经历了重庆唱红打黑的“折腾”,社会认知出现分歧,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需要进一步的“顶层设计”;其三,经历了过去十年“超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已经面临投资率高达50%、基尼系数突破0.5、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失控、腐败泛滥等一系列瓶颈因素的制约。
吴敬琏先生警告说:中国的经济矛盾和社会矛盾已经几乎到了临界点。
忠言逆耳利于行。
新一届政府能否对形势做出准确判断,并重启改革进程,攸关下一个十年的社会稳定。
新阶段的改革,其核心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所谓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主要是实现两个转变:从制造向创新转型,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
过去十年,中国充分享受了“入世”红利,“中国制造”的全球市场份额从7%猛增至15%左右。
但依然难以摆脱“低价格、低成本、低质量”的尴尬局面。
究其原因,不能一味抱怨企业不争气,而要反思制度环境。
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动物,企业行为取决于制度环境的导向。
而现有的制度环境存在诸多不利于创新的“负向激励”:1)知识产权保护不力;2)央企靠行政垄断做大做强,市场经济的“费厄泼赖”难以保障;3)土地、资金、劳动力、环境等主要生产要素价格被显著扭曲,致使企业可以靠“扭曲的成本优势”赚取利润、获得生存空间;4)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和审批权,寻租成为企业最快捷的“商业模式”;5)由于法治尚不完善,再加上企业家寻租成为常态,这导致企业家安全感缺失,重庆打黑更是充分彰显了企业家在公权力面前的脆弱性。
于是乎,富人移民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花钱消费其实是人的动物本能,无需刺激,关键是有没有能力消费。
眼下中国储蓄率升至50%的历史高位,除了企业储蓄与政府储蓄大幅度上升之外,居民缺乏消费的安全感亦是关键原因:首先,虽然居民收入有所增长,但在经济增长“蛋糕”中所占的份额不断降低,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在1992年至2008年间下降了12个百分点。
其次,由于长期的利率管制,居民财富保值存在很大挑战。
2004-2011年中国一年期银行存款实际利率平均为-0.3%,按照目前超过30万亿的居民存款规模,每年损失即高达1千亿。
再次,由于中国股市目前仍然是财富掠夺而非价值创造为主的市场,居民难以通过股权投资分享经济的成长性。
第四,房价高企,严重透支居民未来20年收入,导致“中产阶级贫困化”的奇怪现象。
最后,中国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发展滞后和历史欠账,导致居民严重缺乏安全感。
理解了上述经济转型的“症结”所在,就不难给出十八大之后的“改革任务清单”:1.利率市场化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以价格杠杆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
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
在现行的利率管制下,一方面贷款利率被压低,刺激了对贷款的过度需求,鼓励了过度投资的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利率不能反映供求关系,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刺激了地下高利贷的蔓延,威胁到金融稳定。
此外,利率的管制也不利于居民财富的保值增值,本质上是居民(存款人)对企业部门(贷款人)的补贴。
目前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不存在实质性障碍。
2.减税根据福布斯的研究,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排名第二。
财政收入占GDP比例从1978年31%下降到90年代中期10%的水平,近些年又回升到的20%的水平。
膨胀的三公经费、年底的财政突击花钱引发舆论鞭笞。
由于掌握了大量经济资源,地方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涉足不断深入,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政府立即、大幅度减税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根据经济学上著名的“拉弗曲线”,在税负过高的情况下,减税可以刺激经济活动、扩大税基,甚至可能出现减税带来税收增长的“官民双赢”局面。
3.开征遗产与赠与税市场经济的竞争,必然会带来贫富差距。
但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合法致富,而非靠寻租致富。
否则,仇富几乎等同于“仇腐”。
第二,对贫富差距必须有适当的纠偏机制,特别是遗产税。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已经过于悬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把财富转移给子女。
开征遗产税,缩小贫富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
4. 打破央企垄断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天敌。
虽然中国在2008年就实施了《反垄断法》,但在打破央企垄断方面却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虽然2011年发改委曾对中国联通(微博)(3.68,0.01,0.27%)和中国电信(微博)的宽带接入问题进行反垄断调查,但亦无下文。
其实,央企垄断的本质是进入壁垒的行政限制。
虽然国务院先后出台了打破央企垄断的36条、新36条,但民企投资的“玻璃门”依旧。
打破央企垄断,消除所有制歧视,是建设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
5.央企改革在上一轮的国企改革中,借助股份制、上市等步骤,国企实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亏损大户变成了如今的盈利大户。
但是,研究表明,国企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来自国企在土地、贷款、补贴等方面的优势地位。
如果剔除这些因素,很多国企将转为亏损。
下一轮的国企改革应着力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国企必须退出房地产等竞争性领域;第二,必须落实“政企分开”。
特别是,党的组织部门应放弃对国企管理层的任命权,还权于董事会,取消国企领导的行政级别,逐步实现国企管理层的职业化和市场化;第三,遏制国企腐败和高福利。
中石化前董事长陈同海日均消费4万元、中石化天价吊灯、中石化广东茅台事件,揭示了国企腐败的触目惊心。
2008年垄断行业员工只占全国就业人群的8%,而工资却占全国工资总额的50%。
根据《南方周末》的调查,过去20个月时间里,太原这个中国最重要能源城市开工的“集资建房”,占到其保障房套数的60%以上,是太原2011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的2倍以上。
这是一种严重的集体腐败。
遏制央企腐败的出路在于央企去行政化、破除垄断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6.以央企利润弥补养老金欠账根据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的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 .3万亿元。
在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的今天,如何弥补养老金欠账,已成为现实的挑战。
幸运的是,中国央企的利润和股权价值可以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
国家应利用目前央企良好的财务状况,将央企利润主要用于弥补养老金空帐,并逐步把央企股份减持变现投入到养老金。
如此一来可以一箭双雕:既解决了养老金来源,又实现了央企的逐步退出。
7.废除IPO审批制尽管出发点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但过去20年的实践表明,IPO审批制不仅没有发挥保护投资者的作用,而且导致了供求关系扭曲、寻租盛行、上市公司行为短期化等一系列痼疾,可谓证券市场乱象之源。
吴敬琏先生批评中国股市还处在强盗贵族时代,这是很深刻的。
上市本应是企业的基本融资权利,现在却演化成了特权,扭曲了资源配置。
要让创业板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微博),惟有废除IPO审批制,还选择权于市场,同时证监会必须回归“抓坏人”的监管主业。
8.允许民营资本开办银行中国仍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间接融资所占比重高达78%。
金融体系是市场经济的血液,其核心功能是优化资源配置。
但由于目前银行以国有资本为绝对主导且新设银行审批困难,导致银行业出现了“准垄断”格局,以致于“利润高得不好意思”(民生银行(6.02,0.00,0.00%)行长语)、“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温总理语)。
可以说,金融体系功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异化,成为实体经济的沉重包袱。
民生银行、浙江泰隆银行等民营银行的表现证明,以风险为借口阻止民营资本开办银行是站不住脚的。
国家应允许民营资本开办银行,既可促进银行业的竞争,也可以实现银行体系的多层次化,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9.鼓励居民境外投资中国房价、股市等长期处于泡沫化状态,重要原因在于货币超发和资本账户管制。
大量资金需要寻求投资出路,但又只能局限于国内。
这使得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变的非常困难。
与此同时,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只能购买美国国债等低收益资产,机会成本巨大。
国家应放宽居民海外投资限制,可以一箭三雕:减缓国内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风险积聚;实现居民财富的多样化配置和有效保值;减少外汇储备,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
10.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中国企业普遍处于学习和模仿的阶段,较弱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客观上加快了中国企业的成长。
但如今,创新和转型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主要瓶颈,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严重削弱了企业从事研发和创新活动的激励。
保护知识产权,已不再是仅仅保护跨国公司的利益,而是要保护中国企业的创新之路。
11.地方政府退出经济领域由于GDP至上的发展思路,地方政府日益“公司化”,热衷于招商引资,大搞基础设施,甚至涉足PE 等领域。
地方政府过度涉足经济活动,不仅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也易诱发严重的腐败行为。
此外,也导致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严格执法,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再有,地方政府的拆迁和征地,已经成为诸多群体性事件的源头。
中央亟需进行顶层设计,严格界定地方政府的权力边界,防止地方政府公司化愈演愈烈。
12.财政民主化近年来,在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土地财政现象日益突出。
2010年土地出让金收入高达2.9万亿。
地方政府掌握了惊人的财务资源。
在当前人大制衡虚化、地方财政不透明的背景下,地方财政存在极大的腐败和浪费风险:三公经费、官员腐败、形象工程问题日益突出。
在缺乏制衡与透明度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收入永远处于饥渴状态,甚至在“四万亿”刺激计划后出现了普遍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只有对财政支出实行彻底的阳光化,接受纳税人的监督,才是确保财政资源使用的正当性与高效率的根本出路。
13.环境保护在GDP崇拜的推动下,环境保护执法被不断边缘化。
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的背后,是惊人的环境污染。
根据世界银行(微博)2007年发布的《中国的污染成本》报告,水和空气污染的成本高达GDP的5.8%。
但是,由于经济增长的好处在即期而污染成本在远期,我们很容易陷入经济奇迹的幻觉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污染引发的疾病已经日益显现,如不及时改善环保执法,势必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诱发因素,对此必须有足够的危机感。
14.抓贪官压房价近年来,房价的飙升引发公众强烈不满,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甚至超过20倍。
房价居高不下的背后,是“房叔”的崛起:番禺城管局政委蔡彬仅为一处级“小吏”,拥有21套房产;“土地奶奶”罗亚平拥有27套房子,山西蒲县煤炭局长郝鹏俊有36处,其中35处在北京;上海外高桥(7.95,-0.06,-0.75%)保税区处长陶建国29套房产;浦东新区副区长康慧军14套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