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牙痛牙松动牙敏感牙周炎等中医辨证

合集下载

中医治牙原理、辨证、方药牙齿肾虚牙龈牙痛

中医治牙原理、辨证、方药牙齿肾虚牙龈牙痛

中医治牙原理、辨证、方药牙齿肾虚牙龈牙痛·徐小丽LittleLily牙痛牙痛,是指牙齿因某种原因引起疼痛而言。

本症在《黄帝内经》中称为'齿痛';《诸病源候论》》中又把牙与齿分开而论,上面为牙,下限为齿,有'牙痛'、'齿痛'、'牙齿痛'之分;此后,古典医籍中,或称'牙痛'者,或称'齿痛'者,俱指本症。

牙痛时,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龈肿痛的表现。

因此,本症与牙龈肿痛有较密切的关系。

龋齿,在古典医籍中有'龋齿'、'齿龋'、'牙齿虫'、'牙虫'、'齿虫'、'齿蠹'等不同名称,其引起牙痛也较为常见,故兴本症一并讨论。

【常见证候】1.风热牙痛:表现为牙齿胀痛,受热或食辛辣之物即痛甚,患处得凉则痛减,牙龈肿胀,不能咀嚼食物,或腮肿而热,口渴,舌尖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而乾,脉象浮数。

2.风寒牙痛:表现为牙齿作痛,抽挈样感,吸受冷气则痛甚,患处得热则痛减,时恶风寒,口不渴,舌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或迟缓。

3.胃热牙痛:表现为牙齿疼痛,以胀痛感为主,牵引头脑或牙龈发红肿胀,满面发热,口渴,时欲饮冷,口气热臭,恶热喜冷,或唇舌颊腮肿痛,大便秘结,尿黄,舌质偏红,舌乾,舌苔黄,脉象洪数或滑数。

4.虚火牙痛:表现为牙痛隐隐而作,牙根浮动,唇赤颧红,咽乾而痛,心慌头晕,虚烦不寐,腰脊酸痛,舌红少津,舌苔少,脉象细数。

5.气虚牙痛:表现为牙痛隐隐,痛势绵绵,牙龈不甚红肿,或虽肿胀而不红,面色白,少气懒言,语言低微,倦怠乏力,自汗心悸,头晕耳鸣,小便清而频,舌体淡胖,舌苔薄白或苔白,脉象虚弱或虚大。

6.龋齿牙痛:表现为牙齿蛀孔疼痛,时发时止,如嚼物时伤其牙,则立时作痛,舌脉如常。

【鉴别分析】风热牙痛与风寒牙痛:两者虽皆因风,但寒热属性各异,病因病机不同。

中医辨证治疗牙周炎

中医辨证治疗牙周炎

中医辨证治疗牙周炎牙周炎为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破坏性进行性疾病,本病的发展,伴以牙龈发炎溢脓、牙周膜变性、牙槽骨吸收,最后导致牙齿动摇、脱落。

传统名称为牙宣,又有齿龈肿,齿间出血、齿动摇、齿龈宣露、牙衄等名称。

1 医著记载古代文献有关牙宣症状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诊要经终论》说:“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

”所谓“齿长而垢”,当包括了牙龈出现萎缩,牙槽骨的吸收,牙根外露及牙垢附着等多种临床症状。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对牙宣的病因病理有明确的论述,指出:“手阳明之经脉入于齿,足阳明之脉又遍于齿,齿为骨之所终,髓之所养。

经脉虚,风邪乘之,气血不能荣润,故令摇动。

”认为牙齿动摇与经脉虚、气血不足和风邪入侵有关。

唐?王焘《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对于食床(即牙结石)有专门的论述,并引用《养生方》中的一段记载,准确的指出了牙石形成与其发病的关系。

宋?赵佶《圣济总录?口齿门》说:“气血不足,揩理无方,风邪袭虚,客于齿间,则令肌寒血弱,龈肉缩落,渐至宣露,永不附着齿根也。

”认为牙宣症状产生的原因与气血不足,风邪袭虚有关。

明?吴崐《医方考》卷五强调牙宣发生与肾虚的关系,指出:“肾主骨,肾虚则髓弱,髓弱则骨枯,骨枯则不能固齿,故令齿长而动。

”清?林珮琴《类证治裁》卷六:“若肾元虚,牙龈宣露动摇,宜大补,六味丸、还少丹。

”对牙龈宣露,牙齿动摇,提出从肾辨治。

唐容川《血证论》卷二中则认为牙床病变是因胃火上炎之故,如说:“齿虽属肾,而满口之中,皆属于胃……牙床尤为胃经脉络所绕,故凡衄血,皆是胃火上炎。

”综上所述,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注意其发病的内在因素,即肾虚、气血不足及胃火上炎。

2 病因病机牙宣之病变虽在牙周组织,但与全身脏腑气血阴阳之盛衰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尤其与胃火、肾虚、气血不足等关系密切。

2.1 胃火燔龈:上下牙床属阳明大肠和胃经所循。

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使胃腑积热,循经熏蒸齿龈,伤及龈肉血络,龈肉腐化渗血溢脓,久则龈萎根露,牙齿松动。

中医辨证论治牙龈炎探析

中医辨证论治牙龈炎探析

中医药通报2019年4月第18卷第2期TCMJ,VoL18,N〇.2,APr2019• 21 •中医辨证论治牙龈炎探析參卢慧蓉1万文蓉2'摘要祖国医学认为牙龈炎属于“牙宣”“牙衄”范畴。

文章通过分析总结临床从胃火炽盛、肾阳 不足、营卫失和辨证论治牙龈炎医案,证实临床诊病应谨守病机,因人制宜,方能理法方药一脉相承。

关键词牙龈炎;牙宣;医案;中医药疗法牙龈炎是指发生于牙床而还 未累及至其它牙周深部组织的感 染性疾病,常以牙龈肿痛不适、口气重及伴或不伴有出血等为主要 表现,常见病因有菌斑在牙龈的堆 积、牙石、口呼吸和食物嵌塞等[1]。

若未及时诊治可演变成牙周炎,将 严重影响牙齿的健康。

目前西医 治疗牙龈炎的方法有祛除菌斑、牙 结石,必要时配合局部药物消炎治 疗,以及有效的口腔清洁与护理,但容易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

而 临床上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治牙 龈炎常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牙龈炎属于中医“牙宣”“牙 衄”的范畴,其主症为齿龈肿痛或 萎缩,牙齿松动,牙根袒露,齿缝流 血或渗脓汁等。

根据中医理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骨同源,齿 龈为“胃之经络”所绕,故病位多在 胃和肾。

可见,牙龈炎是经络及脏 腑功能失调的体现。

虽然牙龈炎 是局部病证,但治之应求其本焉,所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而致和平”。

笔者在临床上细审病机,详辨虚实,分别从胃火炽盛、肾阳不足、营卫失和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病因病机1.1胃火炽盛患者素体热盛,加上过食辛辣厚味之品,导致胃肠积热,久之蕴而化火,胃经上绕齿龈,其火循其经上扰齿龈,所谓“人身之火,唯胃最烈”,胃火冲于齿龈之间,气血阻滞,不通则痛,引起牙龈红肿疼痛不适,邪热灼伤齿龈脉络,则见溢血;胃热炽盛,浊气上冲,故口气臭秽,正如《血证论•齿衄》所云:“牙床尤为胃经脉络所绕,故凡衄血,皆是胃火上炎,血随火动。

”因此,此类牙龈炎基本病因病机在于胃火炽盛,循经上攻齿龈,故患者常出现牙龈肿痛,出血,伴见口臭等症。

名中医治疗牙龈肿痛牙周炎中医病案

名中医治疗牙龈肿痛牙周炎中医病案

病案名称:牙周炎主诉:患者吴某,女,45岁。

因牙龈肿痛、牙疼半年,加重3天来我院就诊。

牙痛为钻痛,阵发性,伴口臭,食欲减退,口腔干涩。

查体发现患者牙龈肿胀,牙龈出血明显,牙结石较多,口腔内可见牙结石、牙菌斑沉积。

牙龈牙周探诊:牙龈沟部分牙龈出血,探诊深度5-6mm。

口腔X光片:牙周囊肿。

诊断为牙周炎。

治疗过程:中医治疗方案如下:1. 中医辨病辨证:辨证属于肾虚火旺,湿热郁滞。

肾虚火旺导致牙痛,口臭,口腔干涩,湿热郁滞导致牙龈肿胀、出血,牙周囊肿。

2. 中医治疗方法:a. 中药治疗:选用益肝清热、理气消肿的中药,如黄连、栀子、白芍、柴胡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b. 中医外治疗法:采用中药泡洗口腔,以祛除口腔中的湿热,减轻牙痛、口臭。

c. 饮食调理:忌口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喝水促进湿热排出。

3. 治疗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每周一次复诊,观察病情变化。

治疗效果:患者按时按量服用中药,坚持中药泡洗口腔,饮食调理,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口腔干涩、口臭减轻,牙龈肿胀明显减轻,探诊深度缩小至3-4mm,口腔X光片显示牙周囊肿缩小。

结论:中医治疗对牙周炎疗效显著,通过中医辨病辨证,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外治疗等多方位治疗,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牙周炎也能有效避免长期对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牙周炎的复发率。

希望通过本病案的共享,能更好的宣传和普及中医治疗牙周炎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

治疗后续:4. 治疗后续:患者根据医生的指导,继续坚持中药治疗,并且在家中进行口腔护理和饮食调理。

患者也意识到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因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且注意饮食上的调整,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促进湿热的排出。

5. 定期复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周定期复诊,并接受医生的指导,不断观察病情的变化。

通过定期的复诊,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并且口腔X光片显示牙周囊肿已经明显缩小。

牙周病的中医治疗

牙周病的中医治疗

牙周病的中医治疗牙周病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病患之一,中医非常早就对这些病患有详细的描述,并且在治疗中累积了可观的经验。

牙龈炎与牙周病主要由肾虚和胃热引起。

胃肠有热,可出现牙龈红肿、出血、流脓、口干、口臭等症状。

肾精不足便会出现牙槽骨吸收、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移位、脱落等症状。

在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主要将牙周病分成五种类型:外感风邪型、胃经实火型、肾虚胃热型、肝肾阴虚型与脾肾阳虚型。

其中肾虚胃热型是牙周病的主要症候。

外感风邪型多为风热之邪侵犯牙龈,因为阳明经虚,而风邪客其脉,流注齿间。

牙龈红肿、疼痛或者边缘糜烂,易出血。

内治疏风清热,可以用疏风清热汤(姜芥9g,防风9g,大牛子9g,银花12g,连壳12g,桑根皮9g,山芍药9g,橘梗9g,山茶根9g,花粉12g,元参9g,浙贝9g,棒草3g)。

外治以清热解毒、止血镇痛为主,可以用竹叶膏。

备鲜竹叶500g,生姜125g,白盐185g,先将竹叶熬出浓汁,再将生姜捣汁,同熬沥净,放盐熬干。

外用竹叶膏可以消肿止疼。

胃经实火型是因脾胃积热或者胃有实火,循阳明经脉上炎于牙龈。

临床上多表现为牙龈炎、牙龈脓肿、牙周炎急性发作与牙周脓肿等。

内治清胃泻火,可以用清胃汤(黄连6g,山茶根9g,生地黄15g,木芍药9g,升麻9g,生石膏31g),便秘加大黄9g,湿热者加苡米仁12g,牛舌草9g;亦可用牙周消毒饮(生石膏31g,山茶根9g,紫地丁15g,婆婆丁15g,元参15g,生地黄15g,大黄9g),热甚可加生山栀、川连、木芍药;肿甚加天花粉、连壳、竹叶;牙龈出血多加骨碎补、白茅根、生怀花、墨旱莲。

外治可以用上述汤剂漱口或者用海螵蛸粉刷牙。

肾虚胃热型为阴虚而兼胃火盛。

多有牙齿松动、牙龈红肿、出血、溢脓、口干、口臭、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腰酸、盗汗、睡眠差等症状。

内治以滋阴、清胃热为主。

可以用玉女煎加味(生石膏31g,生地黄12g,地参12g,山芋肉12g,麦冬9g,牛膝9g,木芍药9g),如果湿热比较重、小便黄赤者,去生地黄,加藿香、银花、婆婆丁、木通、牛舌草等解毒排脓、兼利湿热。

牙痛,牙周炎,中医辩证治疗和经验,牙痛不再要命

牙痛,牙周炎,中医辩证治疗和经验,牙痛不再要命

牙痛,牙周炎,中医辩证治疗和经验,牙痛不再要命俗话说:牙痛不是病,但痛起来要人命!今天快问君就来和大家聊聊,中医治疗牙齿方面的经验。

案一急性牙髓炎案罗某某,女,58岁,退体工人。

2008年1月4 日初诊。

主诉:右下颌牙龈疼痛1周。

初诊:1周前因家务劳累后出现右下颌牙龈疼痛,牵涉右上颌,右颞側头病,咬牙时痛甚,牙痛时剧时缓,夜间痛甚,乏力口淡,舌淡红,苔白,脉缓细。

中医诊断:牙痛,证属肝肾阴虚,相火浮越。

西医诊断:急性牙髓炎。

此为患者年老肝肾阴虚,水不制火,虚火上炎,故可见下颌牙龈疼痛,牵涉右上颌,右颞側头痛。

法当滋肝养肾,清热泻火。

方拟二至丸加味。

处方:生地20g、熟地18g、麦冬15g、女贞子18g、墨旱莲15g、栀子12g、救必应18g、怀牛膝15g、肉桂3g(焗服)、甘草6g。

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08年1月9日):牙龈痛明显减轻,头痛止,仍乏力。

此虚热大部已退,但肝肾阴虚仍有,当加强补肾之力。

当去肉桂,以免温燥,而加人骨碎补15g,益肾行血,固精髓镇牙痛而固本。

继服3剂后诸症消失。

按语: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肝肾明虚,相火浮越,则牙痛。

故予二地、二至丸、麦冬滋养肝肾阴液,栀子清热泻火;救必应清热止痛;怀牛膝引热下行;肉桂引虚火归于阴分中。

在滋水泻火基础上,巧用肉桂引虚火归源,归于肾阴,使相火潜藏于肾阴之中,是治疗虚火牙痛的妙用法,而胃火实热牙痛,不能用肉挂,以免火上加油,宜用石膏清泻胃火。

二诊时患者牙病大减,去肉桂,以免温燥,而加入骨碎补,益肾行血,固精髓镇牙痛而固本。

3剂后患者牙痛全消,乏力好转。

案二成人牙周炎案苏某某,男, 56岁,干部。

2012年12月26 日初诊。

主诉:牙龈疼痛2月余,加重1周。

初诊:患者两月前因进食酸辣食物出现牙龈肿痛,自服止痛药后症状好转,但仍时时隐隐作痛,伴口干大便干。

1周前因拔牙后疼痛加重,影响进食及睡眠,遂来求诊。

刻下症见:牙龈疼痛,红肿,口干不苦,纳可,大便干结,日一次,眠差,舌红苔薄白脉沉滑。

中医五行辩证牙疼

中医五行辩证牙疼

中医五行辩证----牙疼因为肾主骨,牙齿也是骨头,所以牙齿是肾精的外现。

牙齿在骨头中是最为密固的,也是收敛气最足的。

中医说“牙是肾之苗”,牙齿好不好,是肾气的问题。

中医有句话说:“肾绝牙齿长,肾气绝,牙龈缩。

”肾主收藏,牙齿代表收藏力,“肾气衰,发堕齿槁”。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中说:“足少阴气绝,则骨枯。

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

故骨不濡,则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则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

大意是说,我们的肾属足少阴。

而少阴脉潜藏在深处,能濡养骨髓。

若是肾气衰绝,少阴脉中的经气不荣,就会导致骨髓失养。

若是骨髓失于濡养,那么骨骼和肌肉之间就缺乏了亲和力。

于是,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牙龈萎缩,牙龌脱离了对牙齿的依附。

因此,我们所见到的情形就是,牙齿变长且充满了污垢。

这就是肾精肾气将绝的表现了。

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没有牙,因为只有肾气有余力才长牙。

所以,孩子长不长牙,长牙快不快,多不多,早不早都是肾气的表现。

大瓣的牙齿叫“马齿”,表示元气厚,底气足。

牙是肾之苗,牙龈为肉,属脾,牙龈包住牙就叫土克水,这个克不是灭掉,而是管制,是保护你的,叫土克水而生水。

所以,五行相生,是让你生命成长的东西,而克,是保护你生命的东西。

如果没有肉的约束,你的牙早就掉了。

所以要想保住牙,先要保住牙龈,就是先补脾。

脾的外相就是牙龈,牙龈不好,早晚会造成心脏的问题。

脾和心的关系是火生土,也就是说心是脾之母,牙龈不好,就是脾的问题了,儿子出问题了,母亲一定不好过。

所以在脾经里有一条叫“心下急痛”,也就是说脾病会造成真心痛。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疼痛起来特别难忍,吃不好,睡不下,甚至涕泪俱出。

这是脏腑的火太旺了,上行于牙齿而呈现出来的象。

不泻其火是不见效果的,但是火有不同。

有虚火,有实火,虚火动于脏,实火起于腑。

在实火之中,有心包之火,有胃火;虚火之中有肝火,有脾火,有肺火,有肾火。

都是牙疼,怎么区别呢?不同部位的牙,有其不同脏腑的归属。

中医如何从体质辨证角度治疗牙周疾病

中医如何从体质辨证角度治疗牙周疾病

中医如何从体质辨证角度治疗牙周疾病牙周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仅与口腔局部的细菌感染、牙结石等因素有关,还与个体的体质状态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人体的体质差异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因此从体质辨证的角度治疗牙周疾病,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提高疗效。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的体质分为多种类型,如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

不同的体质类型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易患疾病倾向。

对于平和质的人群,他们的身体状况相对平衡,较少出现明显的偏颇。

但如果患上牙周疾病,可能与短期内的生活习惯改变、情志失调或外感邪气有关。

治疗上,以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为主,常用的方剂有清胃散等,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食不节。

气虚质的人往往表现为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等。

他们的牙周疾病可能与正气不足,抵御外邪能力较弱有关。

治疗时,除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外,还需注重益气扶正。

可以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

阳虚质的人常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等症状。

这类人群患牙周疾病,多因阳气亏虚,温煦失职,局部气血运行不畅。

治疗应以温阳散寒、通络止痛为主,常用的方剂有金匮肾气丸合阳和汤。

同时,要嘱咐患者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寒凉之物。

阴虚质的人常见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等。

阴虚火旺容易导致牙周炎症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治疗应以滋阴清热、降火止痛为法,如知柏地黄丸、玉女煎等方剂可供选择。

此外,还应提醒患者避免熬夜,少吃辛辣燥热之品。

痰湿质的人通常体型肥胖,痰多胸闷,舌苔白腻。

痰湿内阻,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引发牙周疾病。

治疗时要化痰祛湿、活血通络,常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并且要劝导患者适当运动,控制饮食,减轻体重。

湿热质的人多见皮肤油腻、口苦口臭、大便黏滞等。

牙龈炎牙痛牙松动牙敏感牙周炎等中医辨证

牙龈炎牙痛牙松动牙敏感牙周炎等中医辨证

牙痛_牙敏感_牙松动_牙龈炎_牙周炎中医辩证治疗牙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症状,多因牙齿与牙周局部组织疾患所引起。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一般而言,急性牙痛、牙龈红肿者,多从胃治;而慢性牙痛、齿松、齿痛隐隐、红肿不甚者,宜从肾治。

【牙疼偏方】1、鲜姜1片或用花椒2粒,或切半瓣大蒜咬在牙洞处,有迅速缓解牙痛的效果。

2、牙痛时,以75%的酒精棉球擦涂局部,然后另用一个酒精棉球压于牙痛部位。

本法对龋齿及牙髓炎引起的牙痛收效颇佳,轻者1次止痛,重者可重复2至4次。

3、将浸有75%的酒精棉球塞入耳中,3至5分钟后疼痛即止,若牙痛严重,可两耳均塞。

4、食醋50毫升,加入开水50毫升,混匀含漱,每日2次,连续2周,可治疗牙周炎引起的牙痛。

5、白酒50毫升,置碗中点燃后,倒入2只鸡蛋清,以火自灭为度,牙痛时1次服下。

该法对炎症性的风火牙痛疗效较好。

6、皂矾(绿矾)15克,溶于50毫升白酒内,点燃白酒约1分钟左右时将火吹灭,含药酒于患部。

若效果不好,可在2小时后重复一次。

7、按以下穴位:夹车、耳前三穴、合谷1、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有独到的疗效,着重于辨证治疗。

不局限于口腔局部,它更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与腑脏、经络的联系等。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外感风邪: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胃火炽盛:积食、胃中积热,火热上攻,脾不统血兼火不归原!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肾虚火旺:体质偏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根浮动而隐痛。

中医辨证治疗牙龈炎

中医辨证治疗牙龈炎

中医辨证治疗牙龈炎
牙龈炎,在西医看来一旦患上就算是不治之症。

中医认为齿为肾所主,肾虚精亏血少,齿失濡养,引起骨质痿软,兼以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于龈肉,久则牙齿动摇、根露;或由于素体虚弱,或久病耗伤正气,气血不足,牙龈失于滋养而病邪乘虚而入,以致龈肉萎缩,血不循经,齿龈出血,故成此病。

1、胃火炽盛
牙龈作痛、出血、口气热臭,渴喜冷饮,大便于结。

牙龈红肿疼痛,溢出脓血。

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方药]清胃散加味:黄连7克,生地6克,丹皮12克,当归12克,升麻7克,生石膏35克。

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12克。

2、肾阴亏虚
牙龈萎缩、牙根松动,牙龈粘膜微红肿。

或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熟地16克,山茱萸12克,淮山药16克,丹皮16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首乌16克,枸杞16克,肉桂4克。

3、气血亏虚
牙龈萎缩,颜色淡白,牙根宣露,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牙龈时有渗血。

面白或萎黄,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16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12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陈皮7克,木香12克。

牙龈炎牙痛牙松动牙敏感牙周炎等中医辨证

牙龈炎牙痛牙松动牙敏感牙周炎等中医辨证

牙痛牙敏感牙松动牙龈炎牙周炎中医辩证治疗牙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症状,多因牙齿与牙周局部组织疾患所引起。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一般而言,急性牙痛、牙龈红肿者,多从胃治;而慢性牙痛、齿松、齿痛隐隐、红肿不甚者,宜从肾治。

【牙疼偏方】1、鲜姜1片或用花椒2粒,或切半瓣大蒜咬在牙洞处,有迅速缓解牙痛的效果。

2、牙痛时,以75%的酒精棉球擦涂局部,然后另用一个酒精棉球压于牙痛部位。

本法对龋齿及牙髓炎引起的牙痛收效颇佳,轻者1次止痛,重者可重复2至4 次。

3、将浸有75%的酒精棉球塞入耳中,3至5分钟后疼痛即止,若牙痛严重,可两耳均塞。

4、食醋50毫升,加入开水50毫升,混匀含漱,每日2次,连续2周,可治疗牙周炎引起的牙痛。

5、白酒50毫升,置碗中点燃后,倒入2只鸡蛋清,以火自灭为度,牙痛时1 次服下。

该法对炎症性的风火牙痛疗效较好。

6、皂矶(绿矶)15克,溶于50毫升白酒内,点燃白酒约1分钟左右时将火吹灭, 含药酒于患部。

若效果不好,可在2小时后重复一次。

7、按以下穴位:夹车、耳前三穴、合谷1、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有独到的疗效,着重于辨证治疗。

不局限于口腔局部,它更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与腑脏、经络的联系等。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外感风邪: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胃火炽盛:积食、胃中积热,火热上攻,脾不统血兼火不归原!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肾虚火旺:体质偏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根浮动而隐痛。

中医对于口腔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口腔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口腔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口腔疾病是指发生在口腔区域的各种疾病,包括牙齿疾病、牙龈疾病、口腔粘膜疾病等。

中医学认为,口腔疾病是由内外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情绪、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等。

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辨证找出病因病机,再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

下面将从中医角度探讨口腔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一、牙齿疾病的辨证与治疗牙齿疾病是指与牙齿相关的各种疾病,包括蛀牙、牙髓炎等。

在中医理论中,牙齿与脏腑、经络相通,与心肺肾等脏腑有密切关系。

牙齿的疾病常见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阴虚等体质。

中医治疗牙齿疾病一般采用药物内服和外用相结合的方法。

1. 蛀牙的辨证与治疗蛀牙是由于口腔内的细菌繁殖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牙齿疼痛、龋洞形成等。

在中医理论中,蛀牙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等有关。

治疗时,可以采用消炎退热的中药内服,如黄连、黄芩等,还可以使用中药外洗口腔。

2. 牙髓炎的辨证与治疗牙髓炎是指牙齿神经血管受到感染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常见症状为牙痛、颌面部肿胀等。

根据中医理论,牙髓炎与体内湿热、痰火上炎等有关。

治疗时,可以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中药内服,如黄连、金银花等,也可以通过灸法疗法进行治疗。

二、牙龈疾病的辨证与治疗牙龈疾病是指牙龈发生的疾病,包括牙龈炎、牙周炎等。

中医认为,牙龈疾病与脾胃虚弱、外感风寒、湿热蕴结等有关。

治疗时,中医常首先进行辨证,然后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1. 牙龈炎的辨证与治疗牙龈炎是指牙龈发炎,常见症状包括牙龈红肿、出血等。

在中医理论中,牙龈炎多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有关。

治疗时,可以采用消炎、利湿的中药内服,如黄连、茵陈蒿等,外用可以使用中药漱口水。

2. 牙周炎的辨证与治疗牙周炎是指牙周组织发生炎症,常见症状有牙龈松动、牙石等。

中医认为,牙周炎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等有关。

治疗时,可采用疏风利湿、消肿止痛的中药内服,如白花蛇舌草、紫苏叶等。

三、口腔粘膜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口腔粘膜疾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组织的疾病,包括口腔溃疡、口角炎等。

牙龈肿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牙龈肿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牙龈肿痛的中医辩证治疗牙龈肿痛是一种常见的牙科疾病,其致病原因较多,如牙周炎、牙髓炎、智齿冠周炎等等都可引发牙龈肿痛,在治疗牙龈肿痛时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不能一概而论,那样不仅治不了病还会使病情加重。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牙龈肿痛的呢?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为肾所主,足阳明经络于上齿龈,手阳明经络于下齿龈,故牙痛与肾、胃、大肠有关。

引起牙痛的原因有很多,有胃火上盛、风火上攻、肾阴不足、寒热刺激及蛀齿等,故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1.胃火上盛患者症见牙龈肿痛,患侧面颊肿胀,甚则不能嚼食,局部灼热,口苦口臭,便秘、舌红苔黄等。

治宜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方用:清胃散加减。

方剂组成:石膏25g,黄连10g,生地15g,丹皮6g,升麻10g,淮牛膝15g,大黄6g,赤芍10g,知母10g,刁竹10g,痛甚者可加白芷10g。

若牙质过敏,每触热辣即痛者也同此治。

2.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患者症见齿龈微肿、微红,隐痛绵绵,齿摇不固,或兼有牙血,余无特殊。

治宜滋阴降火、补肾固齿。

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方剂组成:熟地25g,女贞15g,萸肉10g,淮山15g,淮牛膝10g,泽泻10g,骨碎补10g,细辛3g。

若牙龈红肿较甚,则可加知母10,黄柏6。

3.风寒牙痛患者症见突然发作,痛连头额、两侧,势如电掣,牙龈不红不肿。

其中,若痛有游走,痛如电掣,连及头额、两颊者,是为风痛。

若吸触冷气冷物即痛,部位固定者,是为寒痛。

治以祛风、散寒、镇痛。

寒痛为主者用当归10g,细辛6g,川芎10g,白芷10g,川椒5g,枳壳10g,桔梗6g,甘草6g。

风痛为主者用桂枝6g,防风6g,白芥子10g,桔梗10g,苏叶6g,细辛3g,刁竹6g,白芍10g,甘草5g。

不论风痛或寒痛,均可用细辛、白芷、苍耳子、甘草各10g,煎水含漱,日多次。

4.龋齿牙痛这种牙龈肿痛是由龋齿引起的,单纯内服药物疗效不理想,宜结合局部处理为佳。

内服方用:定痛散。

牙龈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牙龈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牙龈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概述】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以牙龈出血为其主要特征,一般在刷牙吮吸,咀嚼硬物时易出血,牙龈呈鲜红或紫红色肿胀或松软,表面发亮局部有牙石软垢,牙菌斑积聚,有时龈缘糜烂,挤压龈缘,有少量脓液排岀,并可出现龈乳头水肿或牙龈沟加深,甚至形成牙龈脓肿。

牙龈焱中医属于“牙衄”、“牙宣”病症范畴。

本病因风热毒邪侵及牙床龈肉,损及脉络,或过食辛辣煎妙,炙博醇酒之品,胃中蕴热郁而化火循经上炎于牙龈,灼伤血络而外溢,或素体阴亏,或热病阴耗,水不济火,虚火上炎扰动阴血所致。

又可因劳倦伤脾,或久病脾虚统血失司,血不循经而上逆于口齿之间。

【辨证论治】1.风火上扰型症状:可见牙龈肿胀,充血出血,舌红苔白而干,脉浮数。

治法:祛风清热解毒。

方药:疏风清热汤加减。

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牛蒡子12克,银花15克,连翘10克,桑皮10克,竹叶10克,桔梗10克,玄参15克,黄芩12克,花粉10克,贝母10克。

2.胃火上蒸型症状:可见牙龈红肿,出血,裹脓口臭、口干多饮,或喜冷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洪大或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消肿解毒。

方药:清胃散加减。

处方:黄连6克,生地20克,丹皮10克,当归12克,升麻10克,山栀10克蒲公英30克,牛蒡子12克,旱莲草,板蓝根各15克,马勃10克,甘中黄6克。

3.阴虚火旺型症状:可见牙龈充血,反复出血糜烂,伴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微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方取玉女煎加减。

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麦冬12克,熟地15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女贞子,旱滢草各15克,黄芩10克,川牛膝10克,甘草6克。

4.脾气虚弱型症状:牙龈微红胂,咀嚼时岀血,溢脓稀薄,身疲乏力,少气懒言,肢冷便溏舌边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健脾益气固齿。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炙甘草10克,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客10克,白术10克,马勃10克,旱莲草15克,仙鹤草30克,首乌15克。

中医如何辨证施治牙周炎

中医如何辨证施治牙周炎

中医如何辨证施治牙周炎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症状。

中医认为,牙周炎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外感邪气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牙周炎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中医对牙周炎病因病机的认识1、胃火上炎中医认为,胃经循行于牙龈。

如果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导致胃火炽盛,循经上炎,就会灼伤牙龈,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疼痛等症状。

2、肾阴亏虚肾主骨,齿为骨之余。

如果肾阴不足,骨髓空虚,牙齿就会失去滋养,出现松动、咀嚼无力等症状。

同时,肾阴亏虚还会导致虚火上炎,加重牙周炎的病情。

3、气血不足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如果长期劳累、久病体虚,导致气血不足,牙龈就会失去濡养,出现牙龈萎缩、色淡白等症状。

4、外感风邪风为百病之长,如果外感风邪,与胃火、肾阴虚等邪气相互搏结,也会导致牙周炎的发生。

二、中医辨证论治牙周炎的方法1、胃火上炎证症状:牙龈红肿疼痛,甚至化脓,口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消肿止痛。

方剂:清胃散加减。

常用药物有黄连、升麻、生地、丹皮、当归等。

2、肾阴亏虚证症状: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牙龈萎缩,牙根外露,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益髓坚齿。

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等。

3、气血不足证症状:牙龈萎缩,色淡白,牙齿松动,面色苍白,头晕目眩,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濡养牙龈。

方剂:八珍汤加减。

常用药物有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炙甘草等。

4、外感风邪证症状:牙龈红肿疼痛,遇风加重,头痛,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剂: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竹叶、牛蒡子、桔梗、甘草等。

三、中医治疗牙周炎的其他方法1、中药漱口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连、黄柏等,煎水漱口,可以清洁口腔,缓解牙周炎的症状。

中医的牙痛分型与鉴别

中医的牙痛分型与鉴别

中医的牙痛分型与鉴别简介牙痛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中医具有丰富的经验来分型和鉴别不同类型的牙痛。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牙痛分型和鉴别方法。

牙痛的中医分型1. 寒凉牙痛:这种牙痛多见于寒冷的季节,表现为牙齿发冷、患处疼痛剧烈,可伴有龋齿、牙龈肿痛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分型包括寒凉牙龈炎、虚寒牙冷病等。

2. 热症牙痛:这种牙痛多见于炎热季节或体内有热毒时,表现为牙齿发热、患处红肿疼痛,可伴有口臭、流脓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分型包括热毒牙痛、火热牙痛等。

3. 湿热牙痛:这种牙痛多见于患者体内湿热偏盛时,表现为牙齿患处湿润、疼痛阵发性明显,可伴有口苦、口臭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分型包括湿热牙痛、淤血牙痛等。

4. 血瘀牙痛:这种牙痛多见于牙齿遭受外伤、血液循环不畅时,表现为牙齿患处疼痛刺痛,可伴有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等症状。

常见的疾病分型包括血瘀牙痛、牙痛出血病等。

中医的牙痛鉴别方法1. 病史鉴别: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牙痛的起病时间、发作频率、症状变化等,可以初步判断牙痛的分型。

2. 舌诊鉴别: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形态、厚薄等特征,以及舌体的颜色、形状等,可以判断牙痛的归属和体质特征。

3. 脉诊鉴别: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了解脉象的弦滑、细数等特点,可以判断牙痛的分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4. 症状鉴别: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如口干苦、牙齿松动、龈出血等,可以进一步确定牙痛的具体分型。

结论中医在牙痛的分型和鉴别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通过病史鉴别、舌诊鉴别、脉诊鉴别和症状鉴别,可以帮助患者准确分型、明确病因,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建议患者在牙痛发作时及时就医,并寻求中医的专业帮助。

中医如何从体质辨证角度治疗牙周疾病

中医如何从体质辨证角度治疗牙周疾病

中医如何从体质辨证角度治疗牙周疾病在日常生活中,牙周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问题,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困扰。

中医在治疗牙周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尤其是从体质辨证的角度出发,为治疗提供了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思路。

中医认为,人体的体质是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内在因素。

不同的体质类型在面对相同的致病因素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表现。

同样,对于牙周疾病,体质的差异也会影响其发病和治疗效果。

常见的体质类型包括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等。

下面我们就来分别探讨一下不同体质与牙周疾病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平和质的人阴阳气血调和,身体健康,较少患病。

但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也可能会患上牙周疾病。

对于平和质的牙周疾病患者,治疗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可选用一些药性平和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

阳虚质的人多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等。

这类体质的人患上牙周疾病,往往是由于阳气不足,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抵抗力下降。

治疗时应以温阳散寒、通络止痛为原则,常用的中药有肉桂、附子、干姜等。

同时,可以配合艾灸、热敷等外治法,以增强温阳的效果。

阴虚质的人通常体型消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

阴虚体质者患牙周疾病,多因阴虚火旺,灼伤牙龈所致。

治疗应以滋阴降火、润燥止痛为主,常用的中药有生地、麦冬、玄参等。

饮食上应注意避免辛辣燥热之物,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如银耳、百合、雪梨等。

气虚质的人容易感到疲乏无力、气短懒言、自汗等。

他们患上牙周疾病,往往是由于正气不足,无力抵御外邪。

治疗时要以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为主,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等。

此外,还应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痰湿质的人形体肥胖、痰多、口黏腻。

这种体质的人发生牙周疾病,与痰湿内阻、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治疗应以化痰祛湿、行气活血为法,常用的中药有茯苓、泽泻、半夏等。

同时,要注意调整饮食,少吃肥甘厚腻之品。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治疗牙齿敏感的中药药材推荐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治疗牙齿敏感的中药药材推荐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治疗牙齿敏感的中药药材推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关注口腔健康问题。

牙齿敏感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扰。

除了日常的口腔护理,中药在治疗牙齿敏感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功效。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中药药材,并提供其适应症和使用说明,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中药治疗牙齿敏感问题。

1. 黄连(草药)适应症:牙齿敏感、牙龈炎、口腔溃疡等口腔炎症问题。

使用说明:将黄连研磨成粉末,每次取适量黄连粉,用温水冲服或者外用涂抹于患处。

每日2-3次,持续使用一周左右,视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使用时间。

2. 三七(草药)适应症:牙齿敏感、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牙周炎等问题。

使用说明:将三七片捣碎,用温水冲服或者加入牙膏中进行刷牙。

每日2-3次,持续使用两周以上,视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使用时间。

3. 紫苏(草药)适应症:牙齿敏感、口腔异味、口腔溃疡等问题。

使用说明:将紫苏叶研磨成粉末,每次取适量紫苏粉,用温水冲服或者外用涂抹于患处。

每日2-3次,持续使用一周左右,视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使用时间。

4. 桑叶(草药)适应症:牙齿敏感、口腔溃疡、牙周炎、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

使用说明:将桑叶煎煮成茶水,每日饮用2-3次。

也可以将桑叶研磨成粉末,加入牙膏中进行刷牙。

持续使用两周以上,视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使用时间。

5. 何首乌(草药)适应症:牙齿敏感、牙龈炎、牙周炎等问题。

使用说明:将何首乌研磨成粉末,每次取适量何首乌粉,用温水冲服或者外用涂抹于患处。

每日2-3次,持续使用一周左右,视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使用时间。

请注意,以上仅是针对牙齿敏感问题的中药药材推荐,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或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最好咨询口腔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后再进行治疗。

同时,中药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见效,因此患者需要耐心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总结起来,中药在治疗牙齿敏感问题上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使用适当的中药药材可以帮助缓解口腔炎症、减轻牙齿敏感症状,并改善口腔健康。

牙周炎牙龈肿痛、牙齿松动,中医辨证:“胃火旺及肾气虚”引起

牙周炎牙龈肿痛、牙齿松动,中医辨证:“胃火旺及肾气虚”引起

牙周炎牙龈肿痛、牙齿松动,中医辨证:“胃火旺及肾气虚”引起大壮带着妻儿回老家探望母亲,看到自己的孙子长得健康又壮实,老太太是说不出的高兴,母亲跟大壮提议,难得回来一趟,顺便去看一看,治好了儿媳妇病的中医大夫。

原来大壮夫妻俩曾经结婚多年,一直没有怀孕。

老家的亲戚给他们介绍了一位中医大夫,调理了两个月就怀上了。

10月怀胎,生下了一个大胖儿子。

大壮的母亲觉得,要没这中医大夫治病,他们家不见得能添上这个香火。

就让这夫妻俩带着孩子去谢谢人家。

一语点醒梦中人,大壮一想反正都要去大夫那转一圈,正好也看看自己最的牙周炎,最近老是上火牙痛。

这几年工作忙碌,只要一上火就牙疼。

每次疼起来只能用消炎药来缓解。

这时间一长现在牙龈出血,口气难闻,吃东西还是不上劲,只要一使劲就觉得这牙齿酸软无力,硬点的食物根本就吃不了。

现在牙龈出现了萎缩,一颗槽牙还出现了松动。

医院检查说是中度牙周炎,大夫叮嘱再不注意口腔卫生,牙结石堆积越多,松动的牙齿会变得越来越多,松动到一定程度,了就只能拔掉了。

大壮带着妻儿跟大夫寒暄没几句,大壮就说起了一下自己牙周炎的情况。

大夫看了一下他的牙说,现在你也四十多步入中年了,牙齿出问题是很常见的。

牙周炎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看法,西医认为这是牙结石、牙菌斑引起的炎症。

而中医认为,这牙宣也就是牙周炎,是由于胃部的虚火,还有肾气不足造成。

一般口腔疾病高发年龄段在40岁以后,因为人到中年,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开始老化。

脾胃功能也开始出现衰退,平时饮食再不注意,经常食用一些不容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就会造成脾胃失和,出现胃部的虚火燥热。

中医认为胃部的经脉和牙龈相通,胃火上炎到牙龈,引起牙龈不适,症状轻点会出现牙龈肿痛、出血、口臭,严重就会出现牙龈萎缩等问题。

其次,二三十岁的时候肾气充足,那时候这牙齿很少出现问题。

不管吃什么坚硬的食物,就算是用牙起个啤酒瓶盖,那都没事。

但岁数一大肾气亏虚,变得越来越明显,这牙齿就会出现各种的问题。

牙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牙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牙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概述】牙周炎是牙周较深层组织的受累,是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

临床特点,是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及牙槽骨),均有炎性的病理改变,而自觉症状不明星,本病以牙周袋较深,牙龈溢脓,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牙周脓,口嗅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此病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尤以中年,老年人多见。

牙周炎是使牙齿丧失,并破坏咀嚼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中医理论认为多食膏梁厚味,嗜食辛辣酒醴者,胃中积热,上攻牙床,或不注意口腔卫生,食物嵌塞,牙垢沉积,腐臭之气,淹渍所致或因气血虚弱,齿龈失养,齿龈蒌缩,齿露动摇,或肾元亏损齿失滋养,齿槁动援。

属中医学“牙宣”,“齿衄”,“牙行”,“齿衄”,“牙疔”,“牙痈”,“牙疽”等范畴。

【诊断要点】1.多见于老年人。

2.初期觉牙齿发痒,萎软,不能咬嚼硬物,牙龈经常红肿疼痛,渗血,溢脓,口有臭秽之味,牙龈和牙间有牙结石,牙垢。

3.病程长病势发展缓慢,日久龈肉萎缩,牙根挺出,牙齿松动移位。

4.本病早期应与牙龈炎有所区别,牙周炎有牙周袋形成及ⅹ照片显示出牙槽嵴吸收。

牙龈炎无牙周袋,X线照片未显示出牙槽嵴吸收。

5.X照片检査:可见牙槽骨骨质疏松,牙周间隙加宽,硬板消失,牙槽骨呈弥漫性广泛吸收。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牙周炎的辨证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系,以胃热炽盛,肾气虚损多为常见。

(二)治疗原则:祖国医学偏重于调整个机体的脏腑功能,以辨证内治为主,辅以外治(三)分型治疗1.胃火炽盛型(多见于青壮年,发病较急)症状:齿龈红肿,牙龈出血,甚至脓肿形成,口臭,全身症状恶寒发热,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尿黄颌下有硬结并有触痛,舌苔黄厚或厚腻,舌质红,脉弦数或浮数。

相当于急性牙周脓肿,多发性牙周脓肿,牙周炎急性发作治法:清胃泻火,消肿止痛。

方药:清胃散加减。

处方:生地15克,当归10克,丹皮10克,升麻6克,黄连10克,水煎服。

加减:发热明显者,重用生石膏,配以山栀子10克,黄柏10克,充血肿胀者重用黄连;口渴热者加石斛,芦根,沙参,花粉,玄参,知母;促进化脓者加桔梗,皂刺;岀血明显者重用生地,水牛角,淋巴结肿大者,加天花粉,夏枯草,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以导热下行;脓多口臭者加白芷苡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痛_牙敏感_牙松动_牙龈炎_牙周炎
中医辩证治疗
牙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症状,多因牙齿与牙周局部组织疾患所引起。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一般而言,急性牙痛、牙龈红肿者,多从胃治;而慢性牙痛、齿松、齿痛隐隐、红肿不甚者,宜从肾治。

【牙疼偏方】
1、鲜姜1片或用花椒2粒,或切半瓣大蒜咬在牙洞处,有迅速缓解牙痛的效果。

2、牙痛时,以75%的酒精棉球擦涂局部,然后另用一个酒精棉球压于牙痛部位。

本法对龋齿及牙髓炎引起的牙痛收效颇佳,轻者1次止痛,重者可重复2至4次。

3、将浸有75%的酒精棉球塞入耳中,3至5分钟后疼痛即止,若牙痛严重,可两耳均塞。

4、食醋50毫升,加入开水50毫升,混匀含漱,每日2次,连续2周,可治疗牙周炎引起的牙痛。

5、白酒50毫升,置碗中点燃后,倒入2只鸡蛋清,以火自灭为度,牙痛时1次服下。

该法对炎症性的风火牙痛疗效较好。

6、皂矾(绿矾)15克,溶于50毫升白酒内,点燃白酒约1分钟左右时将火吹灭,含药酒于患部。

若效果不好,可在2小时后重复一次。

7、按以下穴位:夹车、耳前三穴、合谷
1、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有独到的疗效,着重于辨证治疗。

不局限于口腔局部,它更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与腑脏、经络的联系等。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外感风邪: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
胃火炽盛:积食、胃中积热,火热上攻,脾不统血兼火不归原!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
肾虚火旺:体质偏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根浮动而隐痛。

肾虚肝郁,水不涵木,虚火妄动,兼挟脾胃之浊湿上犯所致牙痛。

牙痛有寒、热、虚、实、风、火、虫之分。

我是中医药大学毕业,并且对于牙齿痛有祖传秘方,对于久治不愈的牙齿问题有奇效,欢迎咨询我QQ:100,488,1919
2、医学论著: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就有齿痛的描述。

其中“齿龋”一词就出自《素问·缪刺论》,指牙齿蛀空朽痛。

《三因方·齿病论治》、《圣惠方·口齿论》、《景岳全书》、《永类铃方》等等,都记载了牙齿与肾、胃、肠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阐明了牙齿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和任、督二脉皆有密切关系。

《中医临证备要》指出:“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亦口臭。

”也就是说胃火重、肝火旺、思虑过深、精神压力过大或者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烟酒无度、饮食不节、疲劳过度的人更容易出现口臭疾病。

先调理肠胃功能,而不是一味地吃清热去火的药物。

《诸病源候论》云:“牙齿痛者,是牙齿相引痛,牙齿是骨之所终,髓之所养。

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若髓气不足,阳明脉虚,不能荣于牙齿,为风冷所伤,故疼痛也。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已提到灸治牙病:“病齿痛……皆久(灸)臂阳明温(脉)”。

《灵枢·杂病》篇,进而加以初步辨治:“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外科正宗》卷四曰:齿病者,有风,有火,亦有阳明湿热,俱能致之。

风痛者,遇风发作浮肿,随后生痛。

3、牙痛的中医辨证:新病多属实,偏属于经;久病多属虚,偏属于脏!
(一)实火牙痛:因胃、肠火上蒸,风火邪毒侵袭,龋齿、牙损伤,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伤及牙体及龈肉引起。

实火牙痛者多为阳盛体质,若治疗不彻底,常易反复发作。

牙疼痛比较激烈,不敢吃热东西,牙龈红肿,脉比平时有力而且快(脉洪数)。

、胃火牙痛:
胃火素盛,胃火上蒸,又嗜食辛辣,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

《辨证录》卷三曰:人有牙齿痛甚不可忍,涕泪俱出者,此乃脏腑之火旺,上行于牙齿而作痛也。

又说:人有牙疼日久,上下牙床尽腐烂者,至饮食不能用,日夜呼号,此乃胃火独盛,有升无降之故也。

足阳明胃经循行上齿,胃火炽盛,循经上蒸齿龈,"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于齿牙,故牙齿痛,牙龈红肿较甚。

火盛伤脉络则渗血,伤肌膜则化腐成脓。

若火热结聚不散,则肿连腮颊;邪热上扰则头痛;热伤津液,故口渴引饮,大便秘结,口有臭气,舌苔黄厚,脉洪数均为胃腑热盛之象。

【诊断要点】指上牙(火牙)痛,疼痛比较剧烈,呈持续性锐痛,牙齿明显叩痛,松动浮起感,甚至一般消炎药、止痛片都控制不了。

牙龈红肿或出脓血,肿连腮颊,有时咀嚼、张口困难,头痛,得冷痛减;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或滑数。

睡中磨牙切齿。

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

清胃泻火、凉血止痛。

要戒烟酒和辛辣的食物,最好配合吃一点牛黄上清丸或三黄片。

按摩穴位:内庭、颊车、手三里、二间。

、肠火牙痛:
肠火牙痛就是下牙痛,是大肠有实火造成的,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是“儒上齿中”。

症状与胃火牙痛差不多。

合谷、曲池、手三里,从下到上依次进行按揉,每穴2分钟。

、风热侵袭:
【诊断要点】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风热为阳邪。

热痛,得冷痛减,遇风、热痛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寒则热之,湿则利之,调和营卫,扶正固本”。

是一种属于身体其他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疾病)病变引起的并发症性质的牙疼,是最痛的一种牙疼(急性牙龈炎同时引发的急性牙髓炎或急性根尖周炎):牙龈红肿、淋巴肿痛、牙根钻心的疼、牙齿碰不得,脸面肿胀,远远超过龋齿和牙周炎引起的牙疼,一般伴有舌苔黄厚、口苦、发烧、便秘或大便不畅等全身症状。

牙痛阵作,遇风即发,受热加重,甚则齿痛连及头部面部;或伴有牙龈肿胀,患处红、肿、热、痛,得凉痛减;或伴有口渴喜凉饮,便干溲黄,舌红或舍尖红,苔薄黄或苔白少津,脉浮数或脉弦。

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处方】风池、外关
风冷牙痛:
牙痛呈阵发性,遇风寒发作或加重,寒痛,遇热痛减,牙龈肿或不肿,全身可伴有恶风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舌淡苔白等症状。

主要见于阳虚体质的牙周病患者。

疏风、散寒、止痛。

、过敏性牙痛:牙本质小管,管内有神经纤维,当牙本质暴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多属过敏性牙痛。

、龋齿、牙损伤。

(二)虚火牙痛:肝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牙失荣养所致。

微痛微肿、隐隐作痛,持续时间长,脉比平时细而快(脉跳的宽度变窄)。

、虚火牙痛:
牙齿显长、浮动、摇动、脱落;牙龈微红肿;牙隐痛;腰酸头晕。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多属肝肾两亏,牙齿得不到足够的滋养,阴虚导致阳亢,出现虚火上炎,灼烁牙龈,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齿浮动而痛。

《辨证录》卷三说:人有牙齿疼痛,至夜而甚,呻吟不卧者,以肾火上冲之故也,然肾火上冲,非实火也。

【诊断要点】肾虚牙痛,疼不明显,时间较长,牙隐痛,时作时止,午后疼痛加重(午后阳明经气旺盛,更助虚火上炎)。

日轻夜重,牙龈无红肿现象,微红、微肿,龈肉萎缩,牙齿根部有松动的感觉,咬物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眩晕,舌嫩红少苔,口干不欲饮,脉细数。

按摩:合谷、手三里、太溪、照海、悬钟
多见于老人慢性牙周病。

滋阴益肾、降火止痛。

、肝火牙痛:
牙痛牵引头痛,情绪波动时发作或加重,全身常伴有口苦、目赤、耳鸣、胁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

清泻肝胆、疏肝止痛。

冷热皆痛。

4、牙齿与脏腑对应关系:
牙齿对应肾脏,牙龈对应胃肠。

上牙龈对应胃经、下牙龈对应肠经,犬齿属肾经,臼齿属脾胃经。

牙痛与五脏六腑之火对应关系:
上四门牙为心火,下四门牙为肾火,右上齿为胃、肠火、右下齿为肺火,左上齿为胆火、左下齿为肝火。

辨验齿龈
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

牙龈出血,肠胃消化不好。

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的标志之一。

牙龈红肿,胃炎或疲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