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微小世界》说课稿(一共7课时)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微小世界》说课稿(一共7课时)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该单元主要包括微小生物的认识、显微镜的使用以及常见微小生物的特征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微小生物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对显微镜的使用也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微小生物,激发学生学习微小世界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常见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科学的严谨态度,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观察与分类,显微镜的组装与调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显微镜等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微小生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特征。
3.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微生物的特征。
4.显微镜的使用:讲解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5.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操作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
6.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特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等关键信息。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在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微小世界”。
这个主题很有意义,因为它帮助学生了解身边微小物体的特性和行为,促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对微小世界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科学素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微小世界这一主题,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了解微小世界的知识点。
1. 微生物的特性微生物是微小世界中的一类重要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等。
微生物虽小,但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在食物的发酵、土壤的肥沃、人体的健康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此我们要纳述微生物的特性,它们具有微小、单细胞和广泛分布等特点。
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微生物的特性,并且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微小世界。
2. 水的微小世界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而在微小世界中,水也有着许多奇妙的特性。
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氢原子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水是如何表现出表面张力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在此我们还要了解水的微小世界对人类和自然界的作用,比如水的凝固和蒸发等现象。
3. 真菌的微小世界真菌是一类生活在微小世界中的生物,它们包括霉菌、酵母菌等。
真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霉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酵母菌可以参与面包发酵等。
通过对真菌的学习和了解,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微小世界中不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总结: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在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实践,从微小物体的特性和行为入手,逐步理解微小世界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微生物、水和真菌的微小世界,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微小世界的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个人观点:微小世界是一个神奇而且充满活力的领域,通过学习微小世界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科学精神。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复习(课件)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复习(课件)微小世界:发现自然的奥秘自然界是一个神奇而丰富多样的世界,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微小的生命形式和微小的事物。
正是通过对微小世界的认识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并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和美妙。
在小学科学的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中,我们深入探索了微小世界的不同方面,包括微生物和生活所需的微小物质。
通过本文的回顾和复习,我们将重新回忆起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为更深入地探索自然世界打下基础。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不能用肉眼观察。
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既有益处也有害处。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们可以帮助分解有机物质,维持生态平衡;而有些细菌也会导致疾病。
真菌则可以分解腐烂的物质,帮助植物吸收养分,但某些真菌也会引起感染。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中并利用其进行生存和繁殖。
了解这些微生物的特性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疾病和保护生态环境。
除了微生物,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微小的物质。
例如,我们了解到一种常见的微小物质——水。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用水洗澡、洗衣服、做饭等,都离不开这个微小的物质。
此外,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食盐、砂糖和小红花等微小的物质,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探索微小世界的过程中,我们还研究了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是一种帮助我们观察微小事物的工具。
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放大微生物、细胞和其他微小物质,以便更好地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为了正确使用显微镜,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例如调节焦距、调节光源等。
显微镜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我们观察微小世界的能力,也为科学研究和发现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学习微小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微小世界》单元中,我们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观察显微镜下物体的变化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微小世界,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单元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显微镜的使用等内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对微生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微生物的分类和显微镜的使用还不够熟悉。
此外,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还不太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微生物的分类,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关爱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分类,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分类,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微生物的分类,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实验法:观察微生物,培养微生物。
3.小组讨论法: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显微镜,微生物样本,实验器材。
2.教学资源:微生物图片,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微生物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样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讲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爱环境。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微生物的分类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微生物,并撰写观察日记。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默写1、放大镜又称镜。
放大镜的镜片具有、、透明的特点。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有关,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
2、组合凸透镜的方法:准备两个,上下,(填“大”或“小”)平行放置,上下移动方(填“上”或“下”)的放大镜,直到图像最最,量出两个放大镜的距离,用纸筒固定。
3、光学显微镜的五个主要部位的名称:、、、、。
4、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5、人们观察微小世界的工具发展历程:肉眼(最小能看清)----放大镜---(放大倍数约为一两千倍)---(放大倍数约为),观察细菌和病毒一般要用镜。
6、显微镜的目镜里看到的移动方向跟实际的方向(填“相同”或“相反”)。
7、昆虫头上的触角其实是它的,苍蝇的眼睛是,蝴蝶的翅膀上有很多。
蝴蝶的触角是状,蝗虫的触角是状,天牛的触角是状,蚕蛾的触角是状。
8、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
9、洋葱表皮细胞的小黑点是,里面的大泡泡是。
黑色圈圈是。
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1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第一个发现血液红细胞的科学家是。
12、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水气的通道。
血液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13、除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组成的。
单细胞生物有、。
14、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在烧杯中放入,倒入水,放在窗台。
15、为了控制微生物的移动速度,一般需要在载玻片上放,和用吸走。
16、微生物包括、、病毒、藻类。
其中两种比较特殊,它们是、,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17、列举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地方:、、可以帮助人们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但是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有害,比如、是引起疾病的元凶。
微生物喜欢、的环境,所以我们保存食物需要保持、。
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和单位。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新版)7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新版)7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微生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和描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微生物的微观世界认识不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微生物世界的奇妙,从而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分类,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和描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探究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生态环境和健康。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分类,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任务驱动法: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材、显微镜、微生物标本、实验器材等。
2.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实验室,舒适的座椅,良好的网络环境。
3.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电脑、教学软件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
这一单元共有3课,分别是《放大镜下的秘密》、《微生物与人类》和《探索微小世界》。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微小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学习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同时,学生对于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也较为缺乏,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教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会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小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深入理解,如何进行环保行动的具体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放大镜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微小生物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新课导入: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和种类,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情况。
3.探究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放大镜观察微小生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微小生物的存在。
4.知识讲解:讲解微生物的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微生物的作用。
5.环保教育:讲解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6.总结与反思:学生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认识、显微镜的使用以及微观世界的探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微观世界的初步认识,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
但在微生物的认识和显微镜的使用方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探索微观世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微观世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微观世界。
2.教学难点: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对微观世界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显微镜、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微生物:引导学生观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组讨论,总结微生物的特点。
3.学习显微镜: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进行显微镜操作练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4.观察微观世界: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分组讨论,交流观察心得。
5.总结提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分享学习收获,对微观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微生物的特征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观察微观世界的步骤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新教科版秋学期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说课稿
新教科版秋学期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一节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微小世界的奥秘。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探究微小生物,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微生物、制作显微镜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对微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微生物的分类和结构特点,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微生物的机会较少,对于微生物的实际形态和生长环境可能了解不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分类,掌握微生物的结构特点,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基本分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微生物的奥秘。
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和生长环境。
在实践环节,学生将亲自动手制作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微生物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微生物的图片,让学生根据特征进行分类,总结微生物的基本分类。
3.探究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总结微生物的结构特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知识点填空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放大镜1.中国“天眼之父”,天文学家,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
2.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 能收集到比其他感觉更丰富的信息,尽管如此,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约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所以,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帮助观察。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有关,和无关。
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放大镜的镜片又叫,中央边缘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
5. ,装有的圆柱、圆球透明容器,玻璃球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能起到放大的作用。
1.2.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的,而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就能够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且清晰时,保持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固定在纸筒中。
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上)和(下)。
3.当放大倍数不同时,上边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下边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放大效果好。
而且改变两个放大镜之间的,放大的倍数和清晰度也会发生改变。
(上小下大)4.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所成的进一步放大了。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倍。
5.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约倍。
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6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看看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我们身边有许多微小的物体,这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但是可以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偏左向光)、(先低倍物镜、调反光镜出现亮光圈)、、(先眼看物镜转动调节旋钮使镜筒下降、在看目镜转动调节旋钮使镜筒上升)、观察(左眼看右眼记录)3.玻片移动方向和看到的像正好。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1、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0毫米的微小物体,观察微小世界,要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中间凸起)。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还可以聚光。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4、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电视机看到的点状物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6、水滴、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
7、使用放大镜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目不动、物不动,镜动;第二种是目不动、镜不动,物动。
8、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图像也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会更多,同时视野范围变小。
但是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9、放大镜的中间凸起程度(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叫昆虫。
2、昆虫触角是它们的“鼻子”,可以感触物体、嗅到气味、平衡身体。
3、蟋蟀、蝗虫的触角呈丝状;蚂蚁的触角呈膝状;蝴蝶的触角呈棒状;天牛的触角呈鞭状;雄蛾的触角呈羽毛状。
4、蚜虫如针眼般大小,喜欢吸食植物的汁液,在10倍的放大镜下能看清蚜虫的肢体。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和瓢虫。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味精的晶体都是柱状。
2、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同种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相同的。
4、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比如花岗石就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所以晶体是鉴别矿物的主要依据。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放大镜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的镜片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 自制放大镜:用装满水且透明的水杯或用水滴。
1.2.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而把两个凸透镜平行放置组合起来,就能够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3.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约200万倍。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用肉眼观察物体,图像最小,视野最大。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图像最大,视野最小。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无论是图像的大小和视野都处在两者之间。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3)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4)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5)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图像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6)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图像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3.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用放大镜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一样。
蝴蝶的触角(棒状)蚕蛾的触角(羽状)蝗虫的触角(丝状)天牛的触角(鞭状)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蝇的眼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受蝴蝶启发,设计出了百叶窗样式的仪器。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通过观察微小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但对显微镜的使用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微小世界主要是宏观的,如昆虫、植物等,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动画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显微镜及其配件:确保每组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显微镜。
2.微小物体标本:如昆虫翅膀、植物叶片等,用于观察。
3.教学PPT:包含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等内容。
4.实验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微小物体标本,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微小世界》。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对显微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显微镜的哪些结构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放大镜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2、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使用了放大镜。
3、放大镜的作用是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例如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是由红、绿、蓝三色圆点组成的。
4、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5、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的水晶琢磨而成。
6、在13世纪,英国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处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装满水的透明水杯,水滴,透明的球形水晶都可以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8、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9、简述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
答:方法一,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方法二,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
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用放大镜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蝴蝶的触角呈棒状,蝗虫的触角呈丝状,天牛的触角呈鞭状,蚕蛾的触角呈羽毛状。
2、昆虫的触角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出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3、、用放大镜观察能发现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蝇的眼睛是复眼。
4、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5、蚜虫在植物的嫩叶上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是密密麻麻的一片。
但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1.3放大镜下的晶体1、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味精晶体是柱状。
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2、人们制造晶体的方法常用的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1.4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最多大约能放大25倍。
2、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微小世界是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引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奇妙和神秘。
本文将深入了解微小世界的概念、微生物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显微镜的发展和应用。
微小世界是指人眼难以观察到的微观世界,其中存在着许多微小生物和微小物体。
我们周围的微小世界充满了奇妙和神秘,而科学正是用来揭示这些奥秘的工具。
微生物是微小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一类肉眼无法看见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细菌是一种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生存于各种环境中,有些对人类有益,如帮助分解食物、制造药物等,但也有些对人类有害,如引发疾病。
真菌主要包括霉菌和酵母菌,它们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有些可以用来制作食物,如面包和酸奶。
病毒是一种最小的微生物,只能在寄生宿主细胞中生存繁殖,引发各种疾病,如感冒和流感。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微小世界的重要元素。
细胞的结构可以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所需的物质,同时也包含细胞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包含了遗传信息和指导细胞生命活动的基因。
显微镜是观察微小世界的重要工具,它的发展促进了微观世界的研究。
最早的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利用透光原理使光线通过样本,然后通过放大镜头观察。
光学显微镜具有简单易用、成本较低等优点,适用于观察细胞和细菌等微生物。
然而,由于光线的衍射极限,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更小的物体,如病毒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显微镜应运而生。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代替光线,可以获得更高的放大倍数和更清晰的图像。
它还可以观察更小的物体,如病毒和细胞器,从而揭示出更多微小世界的奥秘。
微小世界虽然微小,但它却隐藏着许多有趣的事物和众多的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微小世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细胞和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探索生物界的多样性。
此外,微小世界还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观世界的存在,了解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和微小物质;3. 增强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2.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及教学软件;2. 显微镜及玻片;3. 预先取样的土壤、水样和污水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用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微观世界的奇妙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微观世界?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电子白板或教学软件,讲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及其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是由微生物和微小物质组成的,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都与微观世界有关。
3. 实验操作(30分钟)3.1 准备工作教师提前制作玻片,将土壤、水样和污水样放在玻片上,并放置在显微镜下。
3.2 使用显微镜观察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显微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依次观察土壤、水样和污水样。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观察微生物、纤维等微小物质。
4. 观察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观察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微生物?- 污水样中是否有异物?- 微生物和微小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观察结果,并展示学生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保护微观世界?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观察其他样本,如蔬菜表面、细菌培养皿等,进一步了解微观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比较不同环境下微生物和微小物质的存在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通过实际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微观世界的存在与重要性。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蚕蛾
膝状
3、放大镜下的晶体
1、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2、味精
食盐 白糖
雪花 维C
一簇簇针 六角形 柱状 立方体
4、怎样放得更大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
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 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 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 (微生物)。
1、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2、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 应周围的环境。 3、(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 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 等。
8、微小世界和我们
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 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 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按顺序排列):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
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边缘较薄。 4、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 毛。 2、蝗虫 棒状 蚂蚁 鞭状 蝴蝶 羽毛状 天牛 丝状
光学显微镜、肉眼、电子显微镜、放大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要点
一、放大镜:
1、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0毫米的微小物体,观察微小世界,要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中间凸起)。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还可以聚光。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4、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电视机看到的点状物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6、水滴、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
7、使用放大镜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目不动、物不动,镜动;第二种是目不动、镜不动,物动。
8、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图像也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会更多,同时视野范围变小。
但是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9、放大镜的中间凸起程度(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叫昆虫。
2、昆虫触角是它们的“鼻子”,可以感触物体、嗅到气味、平衡身体。
3、蟋蟀、蝗虫的触角呈丝状;蚂蚁的触角呈膝状;蝴蝶的触角呈棒状;天牛的触角呈鞭状;雄蛾的触角呈羽毛状。
4、蚜虫如针眼般大小,喜欢吸食植物的汁液,在10倍的放大镜下能看清蚜虫的肢体。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和瓢虫。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味精的晶体都是柱状。
2、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同种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相同的。
4、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比如花岗石就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所以晶体是鉴别矿物的主要依据。
5、制作晶体常用减少水分法(蒸发法)和降低温度法,制作大的晶体用降低温度法和过滤法。
四、怎样放得更大:
1、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使用,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2、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在雨水、河水、井水中发现了微生物。
4、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5、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2、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的结构,发现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3、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显微镜从上往下看,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五部分组成。
5、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6、、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概括为:取镜并安放(安放)——对光——安放玻片标本(上片)——调节准焦螺旋(调焦)——调节并观察(观察)。
7、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时,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原则为欲上反下,欲左反右。
8、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看得更清楚,但是视野范围会变小。
9、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像一个个小房间,里面有一个大液泡,“小黑点”是细胞核。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生物的细胞,我们还可以看到叶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植物细胞里含有的绿色扁球状质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叶表皮上面的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部分。
2、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3、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4、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不同,同种生物的不同器官细胞也是不同的。
5、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也有一些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细菌等。
6、细胞对于生命体的意义: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一些细胞的作用:血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神经细胞→传导信息;视网膜细胞→感光;表皮细胞→保护内部器官;淋巴细胞→免疫作用;吞噬(shì)细胞→消灭病毒细菌;干细胞→分化出多种功能细胞;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肌细胞→收缩运动。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鱼缸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常见的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鼓藻、船行硅藻等。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利用干草可以培养微生物。
4、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的脱脂棉纤维,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5、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如:1、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2、吃食物或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3、需要呼吸,排泄废物;4、对外界的刺激有应激反应;5、会生长发育,会繁殖,会死亡。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
1、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们。
2、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3、利用细菌生产大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4、有的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如酿酒、做泡菜、发面、做酸奶、酿造酱油等。
5、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变成垃圾的世界。
6、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使人们免于受细菌的侵染而死。
7、利用酵母菌发面,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
8、利用固氮微生物进行生物固氮,既能减少生产投入,又能避免环境污染,还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如大豆根瘤菌等。
9、巴斯德发明了巴氏灭菌法,可以消灭细菌,防止食物变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