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原文与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与翻译文言文《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文言文《小石潭记》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形成了水中的高地、岛屿不平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枝被藤蔓所缠绕,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几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戏。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探知它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的竹林和树木环绕着,寂静空旷没有旁人。
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小石潭记》(解析版)
专题12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小石潭记》(解析版)之一。
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⑵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⑶[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⑷[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冽:凉。
⑸[尤]格外。
⑹[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⑺[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⑻[坻]水中高地。
⑼[嵁]不平的岩石。
⑽[翠蔓]翠绿的藤蔓。
⑾[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⑿[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⒀[可]大约。
⒁[许]表示约数。
⒂[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布:映照⒄[澈]穿透。
⒅[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⒆[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⒇[俶尔]忽然。
(21)[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3)[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24)[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25)[悄怆幽邃]凄凉幽深。
(26)[悄怆]凄凉。
(27)[邃]深。
(28)[清]凄清。
(29)[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3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⑴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答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答案】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案】潭中的鱼大约的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
⑷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答案】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⑸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与游人一同欢乐。
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4.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6作者为什么说小溪“明灭可见”?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8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0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
假如我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
我的职业创意:11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我们学过不少描写山水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写水之清的句子摘录下来并作点赏析。
我的积累:我的赏析:②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时,亦不乏优美的描绘山水的文章,我们学过他的《三峡》;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为后人称绝,请你试从我们学过的二人的作品,谈一谈他们的山水文章的各自特点。
中考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第19篇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文言文阅读梳理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⑫幽邃(suì)⑬。以其境过清⑭,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⑫悄怆:凄凉。⑬邃:深。⑭清:凄清。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录下游览经历就离开了。
续表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续表
【思维导图】_
续表
【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角度 二 写景特点
4.(教参“问题探究”1)作为一篇游记,本文的写景具有哪些特点? ①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变式提问1: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心情变化:由游览之初的“乐”到离去之时的“忧”或“悲”。 变化原因:当时的柳宗元遭到贬谪,心情是悲苦的。游览山水本是为了排遣心中抑郁之情,但这种山水之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变式提问2:文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022河南) ①小石潭水声悦耳,游鱼灵动、可爱,让作者感到快乐。②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内心被贬谪的悲凉,让作者感到忧伤。
专题23 小石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3 小石潭记(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缓,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门北向,甃①石为路,路尽复为门,两垂柳夹之,婀娜可爱。
有堂亦北向,颜②曰“漱玉”。
堂之后为池,白石为栏槛,水清碧可鉴毛发,下视石子纵横,如樗蒲③,中多龟鱼。
金鲫被水,大有径尺者,游泳萍藻间,见人殊不畏。
池上有杨柳合抱,长条下垂披拂,与萍藻相乱。
荫可一亩许,炎景却避,凉风洒然,游者徒倚不能去。
池之东,循廊而南,为清皓之阁。
级石而上,南山如画屏,萦青缭碧,争效于栏楯之下。
下俯清流,曲折而东……阁上或书唐人诗,一联云:“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
”风景宛然。
石磴北下,复长廊,廊西即大溪阁。
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
(选自王士祯《游漪园记》,有删改)【注释】①甃:砌。
②颜:门上的匾额。
③樗蒲: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光下澈.澈:清澈B.不可久居.居:停留C.水清碧可鉴.毛发鉴:照视D.荫可一亩许.许:表示约数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乃记之.而去A.何陋之.有B.已而之.细柳军C.属予作文以记之.D.争效栏楯之.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同为游记散文,甲文主要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乙文则主要采用定点观察的写法。
B.两文都用水底的石和水中的鱼来衬托潭水或池水的清澈,动静结合,十分传神。
文言文复习.小石潭记doc
文言文复习(26)小石潭记一、文学常识1、本文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我国__________代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__________________”之一,“__________”的倡导者,他的__________尤其著名,堪称我国最杰出的__________家;唐顺宗永贞元年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遭贬之永州,后又转柳州,本文就是其著名__________(体裁)“__________”(作品集)的第四篇。
二、中心思想1、本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意渲染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三、解释加点字,概括层次意思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chí),..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
....(zhuì),参差披拂这一段是写__________的过程,描绘__________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也可为此“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似与游者相乐。
这一段写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透露出作者的__________的心情。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这一段是写__________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文言文阅读是语文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察项目,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原文【甲】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袁宏远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
②罅(xià):缝隙,裂隙。
③掉:摇动。
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⑤掣折:转折。
⑥欹(qī):斜靠。
《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题目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日光下澈: (2)其岸势犬牙差互:(3)疾趋: (4)山行之极观也:2.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1)凌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3.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2分)(1〉《小石潭记》:(2〉《观第五泄记》:4.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
(2分)选文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1. (4分) (1)澈:同“彻”,穿过,透。
《小石潭记》文言文【4篇】
《小石潭记》文言文【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石潭记》文言文【4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文言文小石潭记原文
文言文小石潭记原文《小石潭记》原文如下:南北山,阴阳岭,居此数年,谙其事,而未尝一游于南山之麓。
是岁十月中,月白风清,天气甚宜人,余忽然心生一念,欲一游于南山之麓。
已而,向路傍所居之叟访之,则曰:“南山之麓,有小石潭。
”余遂独往游之。
至山之麓,果见一潭,名曰小石潭。
其水清澈,略带红色。
潭周草木皆茂盛,水鸟游于其中,别有洞府。
潭之东有石桥,桥上皆石,栏杆亦石为之。
桥之两旁,有千叶莲,采之可食。
不觉暮色将晚,余欲归,而不知归路,乃于楼船之上,扣櫂问舟子。
舟子不答,但指潭水云:“此水出南山之下,东流注于江,汝顺流而下,可至一小村落,村民亦知石潭。
余从之,果至村落,宿于一农家。
明早,问村民归路,乃得归。
自是,数日游历于南山之麓,多所得闻。
参考翻译:坐落于南北山之间,阴阳岭之上,住在这里已有数年,对此地熟悉透彻。
然而,却从未游玩于南山之麓。
某年十月中旬,月白风清,天气宜人。
我突然心生一念,想要游玩一下南山之麓。
于是,向路边的老者询问,老者告知:“南山之麓,有一小石潭。
”我便独自前去游玩。
到达南山之麓,果然发现一潭,名叫小石潭。
这潭水清澈,略带红色。
周围的草木郁郁葱葱,水鸟在其中游荡,另有洞府。
潭东边有座石桥,桥面和栏杆都是石头做的。
桥的两旁,有千层莲,可采食。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我想回去了,但不知道回去的路。
于是,在楼船上拍船问舟子,舟子未做声,只是指着潭水说:“这水是从南山下流出来的,往东就会流入江中,你只要顺着水流往下走,就能到达一个小村落,那里的村民也知道石潭。
”我按船夫的指示走下去,果然来到村落,在一户农民家中过夜。
第二天清晨,询问了村民回路,才得以回去。
从此,数日游历于南山之麓,得到了许多新的见闻。
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和译文和注释
【导语】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的改⾰,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被害。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取道,探⼭访⽔,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篇⼭⽔游记,后称《永州⼋记》。
下⾯就和⽆忧考⼀起来阅读下——柳宗元的《⼩⽯潭记》。
⼩⽯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丘西⾏百⼆⼗步,隔篁⽵,闻⽔声,如鸣珮环,⼼乐之。
伐⽵取道,下见⼩潭,⽔尤清冽。
全⽯以为底,近岸,卷⽯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所依。
⽇光下澈,影布⽯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作:下彻) 潭西南⽽望,⽃折蛇⾏,明灭可见。
其岸势⽝⽛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树环合,寂寥⽆⼈,凄神寒⾻,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
⾪⽽从者,崔⽒⼆⼩⽣:⽈恕⼰,⽈奉壹。
译⽂ 从⼩丘向西⾛⼀百⼆⼗多步,隔着⽵林,可以听到⽔声,就像⼈⾝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我)⼼⾥感到⾼兴。
砍倒⽵⼦,开辟出⼀条道路(⾛过去),沿路⾛下去看见⼀个⼩潭,潭⽔格外清凉。
⼩潭以整块⽯头为底,靠近岸边,⽯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
成为了⽔中⾼地、⼩岛、不平的岩⽯和⽯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约有⼀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底),(鱼的)影⼦映在⽯上,呆呆地(停在那⾥)⼀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互相取乐。
向⼩⽯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像北⽃星那样曲折,⽔流像蛇那样蜿蜒前⾏,时⽽看得见,时⽽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环绕合抱着⽵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
2020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小石潭记
2020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小石潭记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作者是唐(朝代)的文学家柳宗元。
(2)翻译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第①段写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B.第②段写了小石潭中的鱼。
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C.第③段写小石潭的源头﹣﹣小溪和岸势D.第④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
【分析】《小石潭记》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寄托了作者凄切抑郁的情感。
就是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
【解答】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
It's not that you have the courage to speak, but you cultivate courage while speaking.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文学常识】__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有《捕蛇者说》《渔翁》等。
【重点字词读音】篁竹huáng 清冽 liè坻chí嵁 kān 佁然 yǐ俶尔chù翕忽 xī犬牙差互 cī悄怆幽邃 qiǎo suì【释词及译文】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篁竹:竹林。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乐:以……为乐。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就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我的)心里为之高兴。
(“如鸣珮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流声音的清脆悦耳,给读者以音乐的美感。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伐:砍倒。
下:名字作状语,向下。
尤:格外。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砍倒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运用动作描写,用行动写心情,体现了前面的“乐”字,也可见小石潭的僻静和幽冷。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第11篇 小石潭记
【写法赏析】
1.[教参问题探究改编]本文写景采用了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 的方法,请简要分析。
2.本文第2段写景极具特色,结合内容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 3.文章是怎样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 析。 4.分析第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溪流、岸势的特点。 5.文中有不少地方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请举例简要分析。
2. 本 文 第 2 段 写 景 极 具 特 色 , 结 合 内 容 分 析 作 者 运 用 了 哪 些 方 法。
【答】方法一:侧面描写。本段写游鱼历历可见,从侧面突出了小 石潭水的清澈、纯净。
方法二:动静结合。写游鱼,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方法三:拟人。“似与游者相乐”,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鱼 儿的欢快,也表现了作者的喜悦。
1.[教材思考探究]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 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
【答案】 ①由“隔篁竹”听到悦耳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清 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郁的潭树,都让作者内心愉悦。②写潭中的 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作者在游鱼的“似与游者相乐”中感受到 快乐。③把周围的凄清环境与作者被贬谪后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契 合,含蓄表现了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答】 比喻。用北斗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 溪的形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蜿蜒曲折的特点。用狗 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流岸势参 差不齐的特点。
5.文中有不少地方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请举例简要分析。
【答】示例:①“如鸣珮环,心乐之”,作者以清越的珮环之音 来写水声,表达了听闻水声而身心愉悦之情。②观鱼时写鱼自在活 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与鱼同乐、融于自然的欢快心 情。③久坐潭上,看到四周“竹树环合”的景象,感觉“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含蓄地表达作者被贬后忧伤悲凉的心情。
《小石潭记》文言文重点知识
《小石潭记》文言文重点知识一、古今异义1、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水声古义:听到、听闻。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
今义:住。
5、影布石上古义:映,显现。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
今义:允许、准许。
7、佁然不动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静止的样子。
8、全石以为底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等。
二、一词多义1、可:(1)大约。
表示估计数目。
(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
(明灭可见;不可久居)2、从:(1)介词,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
(隶而从者)3、清:(1)形容词,清澈。
(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
(以其境过清)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
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
(其岸势犬牙差互)5、见:(1)通“现”,出现。
(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
(明灭可见)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2)逗乐。
(似与游者相乐)7、以:(1)介词,因为。
(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
(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
(全(quán石以为底)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2)表修饰关系。
(隶而从者)9、游:(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
(同游者)10、环:(1)玉环。
(如鸣珮环)(2)环绕。
(四面竹树环合)11、为:(1)动词,作为。
(全(quá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
(为岩)三、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澈: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
初中必背小石潭记古诗词文言文
初中必背小石潭记古诗词文言文
《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著名散文,收录于《柳河东集》中。
这篇文章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之一。
以下是《小石潭记》的全文内容:
从山下望去,潭水清澈见底,潭中石块错落有致,阳光透过水面,映照在石上,闪烁着金光。
潭水四周,树木葱郁,鸟语花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潭边有一块巨石,形状奇特,仿佛是天工开物,自然雕琢而成。
石上长满了青苔,显得古老而神秘。
石下有一泓清泉,潺潺流淌,与潭水相汇,发出悦耳的声响。
我站在潭边,望着这美丽的景色,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感慨。
这潭水虽然不大,却蕴含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它清澈透明,仿佛能够洗净人的心灵;它平静深邃,仿佛能够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我想,这小石潭之所以能够吸引我,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所蕴含的哲理。
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美好往往隐藏在平凡之中,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它们的存在。
每当我感到疲惫或困惑时,我就会来到这小石潭边,静静地欣赏它的美,聆听它的声音。
它总能给我带来宁静与安慰,让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和。
这就是我对小石潭的感悟,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感受它的美,体会它所蕴含的哲理,从而获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小石潭记》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初中学生必背的古文之一。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思考能力。
小石潭记——福建省莆田市中考文言文汇编
中考文言文汇编《小石潭记》(福建省莆田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3分)(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3)以其境过清.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1)如鸣珮环,心乐之。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
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的特点。
(4分)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5分)(辽宁省大连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闻.水声,如鸣珮环(2)潭中鱼可百许.头(3)怡然.不动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10.选文第二段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的“”相照应。
(1分)(·山东省枣庄市)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4~9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 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 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 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 又会流露出来。
5、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
孤独忧伤(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心情)。这是全文 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 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6、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 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 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 貌,形象逼真。 (答: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
作者:柳宗元
复习要点
1、复习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2、复习掌握本文的重点句子的翻译。
3、在理解本文内容的基础下, 完成背诵默写。
4、专项练习中考习题。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 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 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 柳宗元是一个“遍悟文体”的文学家 ,众体兼长, 作品丰富,以散文成就最大,有《柳河东集》。山水游记是 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有《永州八记》 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
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把景物跟 心情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 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具体:发 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文 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具体为: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 什么?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 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 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 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 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 心情。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潭西南而
向西南方向 表修饰的连词
望,斗折蛇行,
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 爬行
明灭可见。其岸
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势犬牙差互,不
像狗的牙齿 参差不齐
向小石潭的西 南方看去,小溪像 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爬行, 时隐时现。溪岸的 形状像狗的牙齿那 样参差不齐,不能 知道它的源头在哪 里。
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 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3、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 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 辞方法。将溪身比喻成北斗七星,这是静止的,将溪水比喻成蛇, 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 住了景物的特征。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 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潭中的鱼大约有 用在数词后表示 一百来条,都好像在 约数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空中游动,什么依靠 好像 在空中 都没有。阳光直照到 下彻,影布石上,佁然 水底,鱼的影子映在 向下 穿透 映照 呆呆的样子 石上,呆呆地一动也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不动;又忽然间向远 忽然 向远处游去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处游去了,往来迅速, 好像 互相 逗乐 轻快敏捷 好像在和游人互相逗 的样子 乐。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④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⑤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 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可知其源。
能够
坐潭上,四面竹 树环合,寂寥无
环绕合抱 寂静寥落
人,凄神寒骨,悄
使…凄凉 使…寒冷
怆幽邃。以其境过
寂静得使人感 深 到忧伤
因为
过于
清, 不可久居,乃
凄清
能够
停留
于是
记之而去。
代词,代当 表顺承 时的情景 离开
坐在小石潭上,四 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 树木,寂静寥落,空 无一人,使人感到心 神凄凉,寒气透骨, 幽静深远,弥漫着忧 伤的气息。因为这里 的环境过于凄清,不 能够长时间停留, (我)于是记下了这 番景致就离开了。
岸势:参差不齐 幽深冷寂凄清 潭中气氛:
记录同游者
寓 情 于 景
7、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 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 ________的情感。 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 清幽、明丽、深 远, 悲凉凄苦)
发现小潭: 隔、闻、伐、
取、见
移步换景
小 石 潭 记
定 潭水: 清澄 侧面描写 点 潭中景物: 特 游鱼: 动静结合 写 溪身:曲折蜿蜒 形象比喻 小潭源流:
同游者:吴武 陵,龚古,余弟宗
玄。隶而从者,崔
作随从 跟随
氏二小生:曰恕
年轻人
同游的人有吴 武陵、龚古、我的 弟弟宗玄。作为随 从跟着来的有姓崔 的两个年轻人,一 个叫恕己,一个叫 奉壹。
己, 曰奉壹。
如鸣佩环
发出声响 感到高兴,以….为乐 大约 左右、上下
强 调 重 点 字 词
心乐之
可百许头
似与游者相乐 环合 凄神寒骨
2、你 了解“记”这种文体吗?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 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 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 从小丘西行百 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 二十步,隔篁竹, 向西 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 闻水声,如鸣佩环, 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 心乐之。伐竹取道, 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 竹林 以……为乐 下见小潭,水尤清 听到 砍伐 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开辟 玉环 洌。全石以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整个的 把、用 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 近岸,卷石底以出, 特别 靠近 弯曲 作为 为坻,为屿,为嵁, 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 、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 为岩。青树翠蔓, 嵁 水中高地 成为 不平的岩石 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 而 小岛 蒙络摇缀,参差披 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 随风飘 拂。 荡 风飘拂。
环:①如鸣珮环
玉环,名词 环绕,动词 大约 能够
②四面竹树环合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不可知其源
古今异义。
去:
(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佁然:
(古)年轻人 小生: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①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原文回答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
嬉乐、逗乐 环绕合抱 使…凄凉
使…寒冷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
(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 )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动词,当“作为”讲) 为:①全石以为底 (动词, “成 为”)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形容词,清澈)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形容词,冷清)
②以其境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