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文详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写作背景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存《柳河东集》。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主题概述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潭水、潭石、游鱼、溪流、树木等,着意渲染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突出了小石潭清幽、明丽、深远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闻水声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2.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3.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二)一词多义可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2.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能够)3. 环如鸣佩环(玉环)竹树环合(环绕)4. 为全石以为底(作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5.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6. 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7. 乐心乐之(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逗乐)(三)重要虚词1.之①心乐之(代词,代指水声)②乃记之而去(代词,代指小石潭的景物)2.其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代词,那)②不可知其源(代词,它的)3.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把)②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③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4.而①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不译)②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承,不译)(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3.下见小谭(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4.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5.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6.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7.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①全石以为底。
中考常考《小石潭记》文言文专项复习要点
中考常考《小石潭记》文言文专项复习要点《小石潭记》文言文专项复习要点一、注音:隔篁(huáng)竹水尤清洌(liè)参差(cēn)(cī) 佁然不动(yǐ)俶尔远逝(chù)往来翕忽(xī)犬牙差(cī) 互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suì)二、重点词语解释:(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2)下见小潭: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4)潭西南而望:向西南。
(5)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
(6)蛇行:像蛇(爬行)那样。
(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8)日光下彻:向下(9)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10)心乐之:以……为乐,喜欢。
(11)近岸:靠近四、重要句子翻译:(1)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4)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依托)也没有。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6)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五、阅读理解:1.请根据文章脉络,结合提示,用四字短语概述各段内容。
(大意对即可)发现小潭——潭中游鱼——小潭源流——凄凉氛围2.请你根据选文第①②段的描述,说说“小石潭”的特点。
1)水尤清洌——潭水非常清澈(或:水声清脆);2)全石为底——潭底和潭边都是石头的。
3)四面竹树环合——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绘。
如第②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
八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 考点 注释
《小石潭记》1.出处:选自《永州八记》,作者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下见小潭(“见”通“现”,文中句意为:向下走,出现一个小潭。
)一词多义:①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②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④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⑤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古今异义:①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②去: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今常用义为“往”词语活用: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例句:心乐之;b.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
③下,a.名词作状语,向下。
例句:日光下澈;b.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
④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
例句:斗折蛇行。
⑤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例句:斗折蛇行。
⑥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例句:其岸势犬牙差互。
⑦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例句:凄神寒骨。
⑧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例句:凄神寒骨。
⑨空:名词“空”用作“游”的状语,“在空中”。
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⑩近:形容词“近”带宾语“岸”,作动词表示靠近,接近。
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四面竹树环合。
彻:形容词充当“阳光”的谓语,深深透过;日光下彻:译为:太阳光直射水底。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全石以为底。
(应为“以全石为底”。
译:以整块石头为底。
)省略句:(余)以其境过清。
(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清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课文翻译】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倒竹子,开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就看见了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似的。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同游人一起在欢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可以看到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被竹林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就题字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结构内容】第一段:叙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小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描写潭中的鱼和潭水,突出水的清澈。
第三段:描绘小石潭的源流和远望之景。
第四段:描绘潭上景物和气氛,抒写作者的整体感受。
第五段:交代与作者同游的人物。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归纳《桃花源记》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重点字词:1. 缘:沿着,顺着。
2.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3. 数:几。
4. 芳:香花。
5.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6. 缤纷:繁多样子。
7. 复:再。
8.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9. 才:仅。
10. 平旷:平坦开阔。
11. 俨然:整齐的样子。
12. 属:类。
13. 阡陌:田间小路。
14. 悉、咸:全,都。
15. 黄发:指老人。
16. 垂髫:指小孩。
17. 怡然:形容喜悦。
18. 乃:竟然。
19. 具:详细。
20. 问讯:打听消息。
21. 云:说。
22.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23. 延:邀请。
24. 语(yù):告诉。
25. 扶:沿,顺着。
26. 向:从前,旧的。
27. 及:到。
28. 诣:到。
29. 遣:派。
30. 欣然:高兴的样子。
31. 规:计划。
32. 果:实现。
一词多义:1. 中: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2. 志: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3. 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4. 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5. 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6. 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7. 作: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1. 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2.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 妻子古:妻子儿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日光下澈“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1.全石以为底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3.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三)一词多义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不可久居(能够,动词)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竹树环合(环绕,动词)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动词)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4.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5.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6.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7.近岸形容词作动词,靠近(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卷石底以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小石潭记》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本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1、体裁: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一种古代的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写作上可记述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
2、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忧伤与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三、课文内容概括。
课文有五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具体描写小石潭中的景物:潭水和游鱼。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源流的方位和描写小石潭的样貌。
第四段:写对小石潭的气氛的作者的独特感受。
第五段:记录同游者。
(1.25)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柳宗元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因他是河东人,世称他为柳河东,又因他官终柳州刺史,又称为柳柳州。
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等八篇合称为《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第四篇,也是最著名的一篇。
二、理解性默写1.文中表现作者发现小石潭过程的句子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写小石潭全貌的诗句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体现小石潭“怪”(潭的结构)的诗句是:全石以为底。
4.形容流水声音清脆悦耳的一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
5.本文借鱼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写出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对游鱼作静态描写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作动态描写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8.文中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借游鱼实写水清,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使用了相同的描写方法的一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用拟人化手法写鱼,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溪身的曲折蜿蜒的句子是:斗折蛇行。
12.描写小石潭岸上植物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3.请写出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一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4.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问答题1.概括出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答:①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移步换景)②写潭水和游鱼,突出水清鱼乐。
(侧面描写、动静结合)③写潭水源流,即作者探究潭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日光下澈“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1.全石以为底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3.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三)一词多义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不可久居(能够,动词)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竹树环合(环绕,动词)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动词)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4.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5.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6.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7.近岸形容词作动词,靠近(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卷石底以出。
(主谓倒装,即“石底卷以出”,意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即“以全石为底”,意为“以整块石头为底”。
)2.省略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即“(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课后解析)
10《小石潭记》(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课文的线索:发现小石深一源中景物一小石裸源流一源中气氛一记录同游者。
解析:在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理清线索,背诵课文。
二、参考答案文章写最初发现小石潭的时候,说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游鱼的活泼,说“似与游者相乐”。
读到这里,我们便自然地从游鱼联想到作者此时欢悦的心情。
接下来写坐在深上的感受,说“凄神寒骨,悄枪商邃”。
小石深景物的离清与作者心境的凄清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衬托出作者被贬后孤凄悲凉的心境。
解析:由文中“心乐之”“凄神寒骨”等句子可以看出,这些景物描写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结合作者的经历,就能够分析出作者感情的变化。
三、参考答案:第一问:幽清。
第二问:(示例)很清静,使我忘掉了生活中的一切烦恼,身心放松解析:第一问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第二问答案不唯一。
四、参考答案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3.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4.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解析:本题的词语都属于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五、参考答案:第一问: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最佳。
这些作品有如下特色:(1)形神毕肖地再现了山水景色的自然美。
如《小石潭记》等一系列游记,非常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腻的工笔描绘,篇篇不雷同,自然景物充满着勃勃生机,画廊式地展现了永州的山水景色。
(2)柳宗元写景,不是客观地模山范水,而是写自己主观感受中的景物。
例如:“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雷福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面静者与心谋。
”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景完全融二为一。
在情景交融之外,他还善于以山水景色自喻。
如《小石城山记》以小石城自喻,用山水景物的特点和遭遇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新)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柳河东。
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
写本文时,他正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
2.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或叙事或写景,或状物。
二、字词积累(一)重点注释1.篁竹..:竹林。
2.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饰。
3.水尤清冽...:尤,格外。
清,清澈。
冽,凉。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翠蔓..:翠绿的藤蔓。
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7.可.百许.头: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8.日光下澈.:澈,穿透。
9.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10.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捷的样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悄怆,凄凉。
邃,深。
12.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清,凄清。
13.隶而..从:隶:随从。
而:表并列。
(二)一词多义1.以①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②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表修饰)③以.其境过清(因为)2.可①不可.知其源(能够)②明灭可.见(能够)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3.然①然.往来翕忽(然而)②怡然.不动(……的样子)⒋许①杂然相许.(赞同)②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约数)③曳屋许许.声(hǔ,拟声词)5.清①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⒍之①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②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⒎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屿(成为)8.其①其.岸势(它的,小溪的)②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③不可知其.源(指小溪)9.而①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②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③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10.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②隶而从.者(跟随,跟从)(三)词类活用1.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作状)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名作状)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名作状)4.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名作状)5.从小丘西.行(向西,名作状)6.下.见小潭(向下,往下,名作状)7.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使动用法)8.心乐.之(以……为乐,意动用法)三、朗读节奏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第10课《小石潭记》重点词句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重点词句梳理一、重点实词1、隔篁竹篁竹:竹林2、心乐之乐:以……为乐3、伐竹取道伐:砍伐道:道路4、水尤清冽尤:格外清冽:清凉5、卷石底以出卷:翻卷6、为坻坻:水中高地7、为堪堪:不平的岩石8、青树翠蔓翠蔓:翠绿的藤蔓9、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许:表示约数10、皆若空游无所依若:好像11、日光下澈澈:穿透12、佁然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13、俶尔远逝俶尔:忽然14、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15、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1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17、四面竹树环合环:环绕18、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19、悄怆幽邃悄怆:凄凉邃:深20、以其境过清以:因为清凄清21、不可久居居:停留22、乃记之而去去:离开二、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往。
)2、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闻水声(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不可久居(古义:停留。
今义:住。
)5、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
今义:副词。
)6、不可久居(古义:停留。
今义:居住。
)三、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西:向西2、下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下: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空:在空中4、日光下澈。
名词作状语下:向下5、俶尔远逝。
名词作状语远: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
名词作状语西南:向西南7、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8、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使动用法寒:使…感到寒冷10、如鸣佩环。
使动用法鸣:使…发出声音11、心乐之。
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乐:以…为乐12、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近:靠近13、隶而从者。
名词作动词隶:跟着。
四、一词多义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不可久居(能够,动词)明灭可见(可以,能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可以)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竹树环合(环绕,动词)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环绕,围绕)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动词)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7.游同游者(游玩)秉烛夜游游山玩水滁人游也(出游)五、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八下语文26课笔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笔记课题:《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一、文章内容概述《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山水游记,通过对小石潭优美、幽深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二、重点字词解释1.篁竹:竹林。
2.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3.清冽:清凉。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完整的石岩。
5.青树翠蔓: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
6.佁然不动:呆呆地一动不动。
7.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
8.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9.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10.明灭可见:忽明忽暗地显现。
11.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2.凄神寒骨: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 1 —13.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三、句子翻译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翻译: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山峰。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四、文章主旨《小石潭记》通过对小石潭优美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同时,作者也借景抒怀,流露出自— 2 —己被贬后的孤寂凄凉之感。
通过对小石潭景物的细致描绘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五、个人感悟读完《小石潭记》,我感受到了柳宗元笔下小石潭的幽深与美丽。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基础归纳】一、文学常识1.文章选自《柳河东全集》。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柳河东”“柳柳州”。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
二、解释词语1、重点词语:`(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
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
居:停留。
(7)隶而从者。
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去。
去:离开。
2、古今异义①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②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③闻水声(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④影布石上(布,古义:映照;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
)⑤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
)3、词类活用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③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④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4、一词多义乐:心乐之(以……为乐)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似与游者相乐(逗乐)不可久居(能)清:水尤清洌(清凉)以其境过清(凄清)三、理解性填空1、侧面写出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四字短语:伐竹取道。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小石潭记》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
1、字词:水尤清冽:尤,格外;清冽,清凉。
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怡然:呆呆的样子。
坻:水中的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遮掩缠绕。
可百许头:可,大约俶尔:突然,忽然。
犬牙:像狗牙一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悄怆:忧伤的样子。
2、翻译:(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石底上,(2)佁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因为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呆下去。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⑺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问答题: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答: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3.选文写景但又处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寄情山水感受到自然的乐趣,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是统一的吗?请谈谈原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0《小石潭记》知识点及对比阅读(含答案)
《小石潭记》知识点及对比阅读(含答案)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隔篁竹..:竹林2.闻.水声:听见3.如.鸣佩环:好像4.伐.竹取.道:砍伐;开辟5.下见.小潭:看见6.水尤清冽...:格外、清凉7.全石以为..底:把…当作…8.卷.石底以出.:翻卷;露出9.为坻.:水中高地10.为嵁.:不平的岩石11.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12.蒙络摇缀....:蒙盖、缠绕、摇曳、牵连13....参差披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14.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表示约数15.日光下澈..:向下;穿透16.影布.石上:映照17....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18.俶尔..远逝:忽然19.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20....明灭可见....:时隐时现21.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22....寂寥..无人:寂静、寥落23.悄怆..幽邃.:凄凉;深24.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25.不可久居.:停留26.乃记.之而去.:记述;离开27.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跟;年轻人二、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2.闻水声:古:听见今:用鼻子嗅气味3.不可久居古:停留今:住4.潭中鱼可百许头:古:大约今:能愿动词,可以三、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往西)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3.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4.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5.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6.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7.心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8.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四、一词多义1.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②不可.久居: 可以,能够。
2.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由②隶而从.者: 跟随。
小石潭记考点归纳
小石潭记考点归纳《小石潭记》是清代文学家周汝昌创作的一篇散文,以描写小石潭的美景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题。
本文将对《小石潭记》的主要考点进行归纳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篇文章。
1. 文章的整体结构《小石潭记》分为序、二三四四节,每节都有特定的内容安排。
序言主要介绍小石潭的自然景观及其吸引力,第一节描绘了小石潭的美景和卓绝的水质,第二节向读者展示了小石潭的自然与人文之美,第三节则以自然健康为主题,呼吁人们珍爱自然之美。
整篇文章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和节奏感,将读者带入了小石潭独特的自然风光中。
2. 描写手法与修辞手段《小石潭记》以写景为主,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
首先,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清澈见底的湖水与壮丽的石峰群,陶醉于这纯净而美丽的景象。
其次,通过反复使用对比描写,如描绘植物的坚韧与石峰的刚毅,突出了小石潭给人的独特感受。
再次,作者借用寓言描写的手法,将小石潭比作人们的心灵净土,以此寄托了他对人们内心追求纯净和寻找心灵栖息地的期望。
最后,作者运用排比句和修辞设问,以及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感官描写等,丰富了文章的表现手法,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3. 主要主题与思想内涵《小石潭记》主要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独特之美以及人们应当珍爱自然和呵护环境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小石潭自然景色的描写,激发了读者对美的赞美之情,唤起了人们内心的向往之情。
其次,通过对小石潭植物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中各个生物均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展现了自然界的百花争艳、生物丰富多样的奇妙景象。
同时,作者也通过描写小石潭的幽静和宁静,暗示人们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寻求人生意义的重要性。
他提醒人们应远离尘嚣,保持内心的宁静,以寻找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最后,作者提出了保护环境的倡议,呼吁人们要对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和治理,以保持自然的美好和纯净。
综上所述,《小石潭记》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细腻的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的美景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小石潭记》知识点的归纳
《小石潭记》知识点的归纳《小石潭记》知识点的归纳《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小石潭记》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文学常识1.作者: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他在被贬期间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2.选自:《柳河东集》3.记: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这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报复,阐述作者的某种观点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第二段:写潭中游鱼;第三段:写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待同游者2.中心思想: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凄清幽美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曲折反应政治上受打击,怀才不遇的愤恨不平3.写作特色:1)按观察角度的变化,刻画景物,动静结合,由近及远,巧用比喻,正面侧面相结合2)寓情于景,情随景变,情景交融3)语言生动、形象、简练三、要点1.作者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观赏景物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2.文中描写鱼儿静态游姿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静态游姿的句子是“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主要内容】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主题思想】作者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小石潭让》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文章结构】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楚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堪”“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形象逼真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最后一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写作技巧】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此外文章在写景时采用了映衬的手法如写潭中游鱼,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潭水和鱼互相映衬,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还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写景如:写潭中小鱼“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佁然不动”这是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但水中之鱼不能不动短暂的静止过后,便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一动态把鱼写得富有人情味,这因此触动了作者情怀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本文描写景物特征除正面描绘外还多处照应如为突出“石”潭的特征,作者正面进行了描写:“全石以为底……为、为岩”还通过“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等在前后加以照应小石潭的环境幽静、优美显示出自然的原始风貌,作者也在多处照应以突出这一特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专题09 八(下)文言文知识梳理一、桃花源记【通假字】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意思为:邀请。
2.具答之。
“具”通“俱”完,意思为:全。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屋舍俨然。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3.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①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绝境:②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6.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满。
7.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古义:顺着;今义:缘故。
8.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古义:请今义:延长。
10.夹岸数百步。
夹:古义:古代量度单位今义:两脚跨过的距离。
11.后遂无人问津。
津:古义:渡口今义:口液。
12.停数日辞去。
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反。
13.欲穷其林。
穷:古义:走近今义:贫穷。
14.此中人语云。
云:古义:告诉今义:说话。
15.便得一山。
得:古义:发现今义:得到。
16.仿佛若有光。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好像。
17.咸来问讯。
咸:古义:全都今义:咸味。
18.村中闻有此人。
闻义:古:发现今义:用鼻子嗅。
19.此中人语云。
云:古义:说今义:白天。
20.便扶向路。
向:古义:从前的今义:方向。
21.不足为外人道也。
外人:古义:桃花源外的人今义:不同民族或国家的人。
【一词多义】1.中①晋太元中,年间;②中无杂树,中间,其中。
2.舍①便舍船,动词,舍弃;②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3.闻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此人,听说。
4.出①不复出焉,出去;②皆出酒食,拿出。
5.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②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6.遂①遂迷,(最终);②后遂无问津者(竟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作家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文章主题】本文通过对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的细致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因被贬官后内心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忧伤、愤懑之情,以及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文言现象】★重点实词(1)隔篁竹篁竹:竹林 (2)水尤清冽尤:格外(3)为坻坻:水中的高地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5)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俶尔远逝俶尔:忽然(7)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 (8)悄怆幽邃幽邃:幽深极了(9)崔氏二小生小生:年轻人 (10)蒙络摇缀蒙:覆盖络:缠绕缀:下垂(11)参差披拂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披拂:随风飘荡的样子(12)日光下澈澈:穿过、透 (13)明灭可见明灭:或隐或现(14)不可久居居:停留★一词多义(1)乐:①心乐之以,,为乐②似与游者相乐逗乐(2)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久居能够(3)清:①水尤清冽清凉②以其境过清凄清(4)环:①如鸣珮环玉环②四面竹树环合环绕(5)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②隶而从者跟从(6)以:①以其境过清因为②卷石底以出而③全石以为底用★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凄神寒骨:凄,在文中意思为使,,感到凄凉;寒,在文中意思为使,,感到寒冷(2)意动用法心乐之:乐,在文中意思为以,,为乐(3)形容词作动词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在文中意思为靠近(4)名词作状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在文中意思为向西②下见小潭:下,在文中意思为向下③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文中意思为在空中④日光下澈:下,在文中意思为向下⑤俶尔远逝:远,在文中意思为向远处⑥潭西南而望:西南,在文中意思为向西南⑦斗折蛇行:斗,在文中意思为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在文中意思为像蛇(爬行)那样⑧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在文中意思为像狗的牙齿一样★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
忽然间又向远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下里竹子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彻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地方过于凄凉,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5.(2014·聊城)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拓展探究】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答:课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的,依次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文章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游览小石潭,触景生情,由乐转悲,表现被贬后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答: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四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4.文章第二段对游鱼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答:从侧面表现出潭水的清澈,表现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5.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答: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看出忧。
6.如果要开发小石潭作为旅游景点,请根据原文内容,抓住景物特点,为小石潭写一个简介。
答: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
7.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由乐而悲,你如何看待他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忧乐观?答:我认为作者的这种忧乐观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心胸豁达,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示例二:我能够理解作者的这种忧乐观。
人生遭遇挫折,加上外围环境的凄凉,难免会产生悲伤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
(表明观点,言之有理即可)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答: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0.(2014·聊城)结合选文,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答:“一切景语皆情语”即借景抒情,是指借景物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选文中作者眼前景物之所以“寂寥”,正是因为其内心“悄怆”。
【练习测试】一、(2014·秦皇岛模拟)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乙】夜雪大作。
时欲登舟至沙市①,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②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
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
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注释】①沙市:在湖北省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
②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
③流行:远行。
坎止:静止。
1.【甲】文的作者是唐代(朝代)文学家柳宗元(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②明灭可见.( 显现,看得见)③任之.而已( 它)④辄.复不遂( 就,都)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我当时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大雪所阻挡。
4.【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夜的寂静。
5.【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孤寂、忧伤,【乙】文表现了达观、超脱。
二、(2015·河北名师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菖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鱼。
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柳宗元《石渠记》)【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注释】①渴:潭名。
②箭:小竹。
③庥(xiū):休息。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有泉幽幽然.然.胡不已乎B.其.侧皆诡石怪木安陵君其.许寡人C.然卒入于.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常用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解题思路:解题时要联系所学知识,逐一对比揣摩,结合语境进一步区分。
A项“然”前者为“,,的样子”,后者为“(既然)这样”;B项“其”前者为代词,后者为语气副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C项“于”两个都是介词“到”;D项“自”前者为“从”,后者为“如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长可十许步。
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②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潭水清冽,水声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