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文言知识归纳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四 文言文阅读 第11篇 小石潭记课件
12/12/2021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 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 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 岚①;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 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袁中道《游青溪记》(节选) 【注】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 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12/12/2021
三、(2018预测)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 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2011孝感,2010 海南,2009贺州)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向上弯 曲,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016新疆兵团, 2013镇江,2009崇左)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 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示例一:“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实写鱼,虚 写水。鱼在水中游动好像“无所依”,且一眼可大致看清鱼 的数量,侧面烘托出潭水之清。 示例二:“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写鱼在水中停留、嬉戏的场景,一静一动,自由自 在,活泼可爱。这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侧面烘托出水之清。 示例三:“似与游者相乐”,正因为水清,人、鱼之间好像 没有一点遮挡,才会情趣相通,人、鱼相乐,这是作者的独 特感受,可谓神来之笔!
《小石潭记》必备知识点
读懂山水。 ①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答案】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02.文言知识
通假字
日光下澈 “澈”通“彻”,穿过,透。
古今异义
1.全石以为底 古义: 把……作为 2.乃后生 4.不可久居
严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毛泽东:“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 这篇哲学论著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刘禹锡发 展了这种唯物主义。”
2 背景资料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 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卲州刺史,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期 间,他常常寄情山水,以抒发自己的忧伤郁闷之情。其间,经他 发现的胜景很多,他一一作文记载,写成“永州八记”。本文是 其中的第四篇。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 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 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 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 江》) 【注释】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代表作品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 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 江雪》《渔翁》。
人物评价
苏轼:“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 厚之流是也。”
欧阳修:“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 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山穷与水险, 上下极沿洄。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及原文《小石潭记》课文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2、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3、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重点: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创意:以反复诵读为手段,以抓关键词为方法,以情感变化为抓手,带动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对小石潭美丽景色的赏析,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体悟。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找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两个字。
没错,“孤”和“独”,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
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记,《小石潭记》。
二、译读,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初读,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文意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3、读出文脉(1)作为一篇游记,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标示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语。
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把握游记以游踪为序以及本文写景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特点。
(2)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知识点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一、一周内容概述《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寄托了作者凄切抑郁的情感。
《岳阳楼记》中以“记”为名,渲染了洞庭湖的景物,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的胸怀,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
《醉翁亭记》在对醉翁亭和周围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而又自得其乐的怡然之情。
二、重点知识介绍(一)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整体把握作者观察入微,描摹细致。
肖其貌,传其神。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美,令人拍案叫绝。
重点把握1、了解古代游记的写作特点;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二)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1、语言积累(1)生字读音谪(zhé)守予观夫(fú)衔(xián)远山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际涯(yá)淫(yín)雨霏霏(fēi fēi)樯(qiáng)倾楫摧岸芷(zhǐ)汀(tīng)兰心旷(kuàng)神怡宠辱偕(xié)忘嗟(jiē)夫(2)通假字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同“俱”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3)一词多义(4)古今异义词(5)特殊句式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定语后置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文详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写作背景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存《柳河东集》。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主题概述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潭水、潭石、游鱼、溪流、树木等,着意渲染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突出了小石潭清幽、明丽、深远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闻水声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2.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3.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二)一词多义可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2.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能够)3. 环如鸣佩环(玉环)竹树环合(环绕)4. 为全石以为底(作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5.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6. 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7. 乐心乐之(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逗乐)(三)重要虚词1.之①心乐之(代词,代指水声)②乃记之而去(代词,代指小石潭的景物)2.其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代词,那)②不可知其源(代词,它的)3.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把)②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③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4.而①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不译)②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承,不译)(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3.下见小谭(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4.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5.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6.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7.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①全石以为底。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八年级第8篇《小石潭记》课件
第17篇 小石潭记
2.一词多义
(1)从
从.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 者 动词,跟随
介词,自,由
(2)清
水尤清. 冽 以其境过清.
清澈 凄清
(3)可
潭中鱼可. 百许头 大约 不可. 久居 可以,能够
第17篇 小石潭记
(4)游 皆若空游. 无所依 游动 同游. 者 游玩
(5)乐
心乐. 之 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嬉戏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互,不可知其源。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我)坐在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
居,乃记之而去。
第17篇 小石潭记
4.重点实词 (1)隔篁.竹. (2)水尤.清冽. 尤: 格外 (3)卷.石底以出 (4)为坻. (5)为屿. (6)为嵁. (7)青树翠.蔓.
篁竹: 竹林
冽: 凉 卷: 翻卷 坻: 水中高地 屿: 小岛 嵁: 不平的岩石 翠蔓: 翠绿的藤蔓
第17篇 小石潭记
(8)潭中鱼可百许.头
(6)差 参差. 披拂 犬牙差. 互
长短不一 交错
第17篇 小石潭记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本义:方位名词,西边,与“东”相对 句中意思: 向西
第17篇 小石潭记
②下.见小潭 本义:方位名词,与“上”相对 句中意思: 向下
③斗.折蛇.行 斗 本义:北斗星 句中意思: 像北斗星一样 蛇 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句中意思: 像蛇一样
小石潭记文言知识总结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一、通假字“见”通“现”。
二、古今异义1、小生:古义:青年,后生。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
乃记之而去;今义:常用义为“往”。
3、闻:古义:听到。
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
不可久居;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副词。
三、一词多义1、可:(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
不可久居。
2、从:(1)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清:(1)清澈。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冷清,感到凄凉。
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2)交错,动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动词,通“现”,出现。
下见小潭;(2)动词。
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2)逗乐,嬉戏。
似与游者相乐。
7、以(1)因为。
以其境过清;(2)而。
卷石底以出;(3) 把。
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
隶而从者;(3)不译,作停顿词。
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
同游者。
10、环(1)玉环。
如鸣佩环;(2)环绕。
竹树环合。
11、为(1)做为。
全石以为底;(2)成为。
为岩。
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
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
跟随着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跟随着 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1.闻水声 古义:听到,听见 今义:用鼻子嗅
2.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义:表示约数 今义:允许,许可
1.按照提示填写恰当的语句。
(1) 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 。
(2)其岸势 犬牙差互 , 不可知其源 。
(3)描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青树翠蔓 ,
蒙络摇缀 , 参差披拂
。
(4)虚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
是皆若空游无所依 ,
返回
。
检测
2.下列句中“可”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大约 表示约数
依傍
穿透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静止不动的样子
轻快迅疾的样子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忽然
形容词作动词,嬉戏,逗乐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 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 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 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寓情于景,表现作者 内心的愉悦
5.“似与游者相乐”这个句子有什么妙处?
运用拟人手法,写鱼儿似乎在挑逗游人,由景及情, 将自己内心的愉悦投射在自由自在的鱼儿身上,妙趣 横生。
6.作者写小石潭源流时,依次抓住了哪些特点?
《小石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同步练习)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小石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20·辽宁朝阳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闲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窾坎螳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文言知识
小石潭记文言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小石潭记》里那些超有意思的文言知识。
你瞧那文中的字词,多有意思呀!就说“坻”“屿”“嵁”“岩”这些个字儿,是不是感觉特别形象,仿佛那小石潭边的各种怪石一下子就蹦到眼前啦!还有“佁然”这个词,形容那鱼儿静止的样子,多生动呀,好像那小鱼就呆呆地在那等着咱去瞧呢!这可不比咱现在说的“发呆”啥的更有韵味嘛!
再说说那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哇塞,你想想,上百条鱼在水里就像在空中游一样,没有依靠,这画面感,简直绝了!这要是用大白话来说,可就没那味儿啦!还有“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把那小溪流的走势形容得跟蛇一样弯弯曲曲,时隐时现,太妙啦!这就是文言的魅力呀!
咱再看看那修辞手法。
“其岸势犬牙差互”,把岸势比作犬牙,哎呀呀,一下子就让人明白那岸是啥样的啦,这比喻多形象!还有那动静结合,写鱼的时候,既写了鱼静止的样子,又写了鱼游动的样子,活灵活现的,就跟在眼前似的。
你们说,这古人咋就这么厉害呢!用那么几个字就能把事儿说得那么清楚,那么美。
咱现在说话可没那么精炼,有时候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还没人家几个字表达得好呢!这就是文化的沉淀呀!
你想想,要是咱也能把文言学好,那说话写文章得多有水平呀!人家一听,哇,这人有文化!那多牛呀!咱可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给丢了呀!所以呀,大家都好好去研究研究《小石潭记》里的这些文言知识,感受感受咱老祖宗的智慧。
别觉得难,只要用心,肯定能学会。
就像咱平时做其他事儿一样,只要肯下功夫,啥事儿办不成呀!
总之,《小石潭记》的文言知识那可真是个宝呀,大家可得好好珍惜,好好挖掘,让这些知识为咱所用,让咱也变得有文化起来!。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结构图21、《小石潭记》一、发现小石潭:闻、伐、取、见二、潭中景物:游鱼(侧面衬托潭水清澈)三、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四、潭中气氛:幽深凄冷(作者为什么由“心乐之”而最后变得悲凉起来?)☆启示:身处逆境要学会乐观,不能悲观消极。
☆重点背诵:①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3、《记承天寺夜游》第一层:夜游的时间和起因.第二层:与友共赏幽雅的月景.第三层:由夜游触发的感慨.▼表达的感情微妙复杂: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通达乐观的感慨等.☆启示:人生总有起伏,当我们身处逆境时要乐观地勇敢地面对,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困难,挑战困难,风雨过后就会迎来灿烂的阳光.☆重点背诵: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4、《满井游记》第一部分:描写城中余寒,暗示渴望出游。
(铺垫)总:满井春景(面)第二部分:描写满井春色分:水、山、柳、麦、人、鸟、鱼(点)总: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第三部分: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寄情山水的欣喜之情。
)☆重点背诵: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小石潭记》文言知识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小石潭记》文言知识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1、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
乃记之而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3、闻:古义:听到。
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
不可久居;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能愿动词,可以6、布: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1、可:(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
不可久居。
2、从:(1)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凄清,冷清清。
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2)交错,动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看见。
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
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2)逗乐,嬉戏。
似与游者相乐。
7、以(1)因为。
以其境过清;(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
卷石底以出;(3) 把。
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修饰关系。
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
同游者。
10、环(1)玉环。
如鸣佩环;(2)环绕。
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
全石以为底;(2)成为。
为岩。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西】向西。
【空】在空中。
【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2.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
也指年轻人。
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角色3.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把)②卷石底以出(而)③以其境过清(因为)【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4.常规词语【篁(huáng)竹】竹林。
【珮(pèi)环】玉制装饰物。
【尤】格外。
【清冽】清凉。
冽,寒冷。
【以为】作为。
【卷(quán)】弯曲。
【坻(chí)】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kān)】不平的岩石。
【蒙】覆盖,遮掩。
【络】缠绕。
【缀】连结。
【参(cēn)差(cī)】长短高低不齐。
【披拂】随风飘动。
披,开,分散。
拂,摆动。
【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依】依靠。
【澈】通透,有“照”的意思。
【布】散布,铺开。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俶(chù)尔】忽然。
【逝】去,离开。
【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
【势】姿态。
【差(cī)互】参差不齐。
【源】源头。
【环合】环绕。
【寂寥】静寂。
【悄(qiǎo)怆(chuàng)】忧伤的样子。
【幽邃(suì)】幽静深远。
【境】环境。
【过】过于,太。
【乃】于是,就。
【余】我。
【隶】随从。
【从】跟从。
二、阅读探究1.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八下文言文《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八下文言文《小石潭记》知识梳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诋,为屿,为崛,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译文: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妖、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少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二、文章结构第一段:发现小石潭。
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第二段: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潭水:清澄,侧面描写;游鱼:动静结合第三段: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第四段: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寓情于景,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第五段:记录同游者三、课文理解: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小石潭记》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
1、字词:水尤清冽:尤,格外;清冽,清凉。
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怡然:呆呆的样子。
坻:水中的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遮掩缠绕。
可百许头:可,大约俶尔:突然,忽然。
犬牙:像狗牙一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悄怆:忧伤的样子。
2、翻译:(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石底上,(2)佁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因为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呆下去。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⑺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问答题: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答: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3.选文写景但又处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寄情山水感受到自然的乐趣,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是统一的吗?请谈谈原因。
专题02《小石潭记》阅读真题(原卷版+解析)-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
《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一、课内阅读(一)(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B.皆/若空游/无所依C.其岸势犬牙/差互D.四面竹树/环合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B.如鸣珮环.四面竹树环.合C.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D.以.其境过清去以.六月息者也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抒写胸中愤郁的一组散文,本文就是其中之一。
B.文章语言简洁优美,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又侧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语言极为精练。
C.文章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顺序是发现小潭→观赏潭中景物→远望小潭源头→感受潭边气氛。
D.同为写鱼之乐,这篇文章是写鱼的怡然自得给作者带来片刻的欢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的“鱼之乐”是庄子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二)(2022·湖南株洲·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文言文学习宝典:《小石潭记》(知识梳理)(解析版)
专题03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等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3.学习作者对美好景物的感悟能力,体会作者内心隐藏的丰富情感。
【文本解读】一、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小石潭”是作者所游览的一个地方,“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题目表明这是一篇游记。
2.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
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又工诗,风格清峭,与韦应物并称“韦柳”。
有《河东先生集》传世。
代表作有《渔翁》《捕蛇者说》等。
3.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失意使他心情抑郁,于是他常在闲暇之余游山玩水,借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最为有名,《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4.知识链接记“记”是记载、描写事物的文字。
主要通过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主要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三种。
碑记是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杂记是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二、基础知识(一)词类活用(二)一词多义。
(三)古今异义(四)重点虚词(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吾)心乐之。
(省略主语)②(向)潭西南而望。
(省略介词)(2)倒装句①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三、主题思想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对小石潭加以描绘,着意渲染了小石潭静穆、幽美的环境,抒发了自己谪居时的悲凉凄怆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知识
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二、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
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古义:听到。
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
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1、可:(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
不可久居。
2、从:(1)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
隶而从者,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
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看见。
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
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
(2)逗乐,嬉戏。
似与游者相乐。
7、以(1)因为。
以其境过清;
(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
卷石底以出;
(3) 把。
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
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
同游者。
10、环(1)玉环。
如鸣佩环;
(2)环绕。
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
全石以为底;
(2)成为。
为岩。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
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喜欢的意思。
12、近岸。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
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了。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
(比喻)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这番景致”)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
(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六、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
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七、虚词的用法
而:1.谭西南而望(表修饰,可以不译,连词)
2.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连词)
乃:乃记之而去(“于是,就”的意思,副词)
以:1.卷石底以出(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
2.以其境过清(因为)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4.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
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