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复习用
语文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
语文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语文小石潭记知识一、文学常识⒈本文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柳河东。
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
写本文时,他正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
⒉“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⒊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或叙事或写景,或状物。
⒋本文按游踪顺序,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景物,着重渲染了冷寂落寞、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忧伤、孤寂、愤懑、抑郁的情感。
(主题)二、按原文填空⒈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特点是:(1)石底:写出文中相关语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水尤清冽,这一特点是通过写潭中鱼来实现的。
⒉第三段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⒊第四段作者抒愤懑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⒋表现作者出游心情的句子:心乐之。
⒌描写小石潭概貌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⒍写出文中形容流水声音清脆悦耳的句子:如鸣佩环。
⒎写出描写石奇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⒏写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写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也。
⒐写出潭上景色给人感受的句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注音或写汉字贻(yǐ)然俶(chù)尔翕(xī)忽参(cēn)差(cī) 差(cī)互悄(qiǎo)怆(chuànɡ) 幽邃(suì)篁(huánɡ)竹清冽(liè)日光下澈(chè) 为坻(chí) 为嵁(kān)摇缀(zhuì) 翠蔓(màn)四、通假字日光下澈(澈——彻,穿过,透)五、古今异义⒈崔氏二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⒉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从此地到彼处六、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⒈ 以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表修饰) ⒉ 可不可知其源(能够)以其境过清(因为) 明灭可见(能够)怡然不动(……的样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不确定)⒊ 然⒋许杂然相许(赞同)然往来翕忽(然而) 曳屋许许声(hǔ,拟声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⒌清⒍之水尤清冽(清澈) 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全石以为底(作为)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⒎为⒏若为屿(成为) 若毒之乎(你)其岸势(它的,小溪的) 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⒐其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 ⒑而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不可知其源(指小溪) 隶而从之(连词,表并列)七、词类活用⒈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作状)⒉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名作状)⒊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名作状)⒋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名作状)⒌从小丘西行(向西,名作状)⒍下见小潭(向下,往下,名作状)⒎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使动用法)⒏心乐之(以……为乐,因……感到高兴,意动用法)八、指出下列句子所属特殊句式,并翻译⒈全石以为底。
中考常考《小石潭记》文言文专项复习要点
中考常考《小石潭记》文言文专项复习要点《小石潭记》文言文专项复习要点一、注音:隔篁(huáng)竹水尤清洌(liè)参差(cēn)(cī) 佁然不动(yǐ)俶尔远逝(chù)往来翕忽(xī)犬牙差(cī) 互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suì)二、重点词语解释:(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2)下见小潭: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4)潭西南而望:向西南。
(5)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
(6)蛇行:像蛇(爬行)那样。
(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8)日光下彻:向下(9)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10)心乐之:以……为乐,喜欢。
(11)近岸:靠近四、重要句子翻译:(1)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4)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依托)也没有。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6)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五、阅读理解:1.请根据文章脉络,结合提示,用四字短语概述各段内容。
(大意对即可)发现小潭——潭中游鱼——小潭源流——凄凉氛围2.请你根据选文第①②段的描述,说说“小石潭”的特点。
1)水尤清洌——潭水非常清澈(或:水声清脆);2)全石为底——潭底和潭边都是石头的。
3)四面竹树环合——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绘。
如第②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
(完整版)小石潭记重要知识点
一、 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中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有《黔之驴》 《捕蛇者说》。
— -二、 虚词: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
2、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似的。
3、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朝潭的西南望去,弯弯曲曲的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长蛇在爬行,虽或隐或现, 也能看得见。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这里的景物就离开了。
5、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对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6、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寞极了,幽 深极了。
六、内容理解:1、 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潭水十分清澈的词句。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与朱元思 书》一文中也有一句用游鱼写水的清澈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 写直接描写潭水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侧面描写潭水清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 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 本文的写作思路:发现小潭一一潭中景物一一小潭源流一一潭中气氛4、 作者写景和物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
如写鱼,先写静态“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再写动态“俶尔远视,往来翕忽”,写出了鱼的欢乐情趣。
(本题也可作为赏析文中写法的精妙 之处。
)5、联系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作者“初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后见潭水清澈,鱼在水中嬉戏,活泼可爱,心亦乐; 后因周边寂静寥落无1、 以:A 、以其境过清(因为)2、 而:A 、乃记之而去(表承接)三、 一词多义:清 见从可 差 环 道居 B 、全石以为底(用) C 、卷石底以出(不译或而)B 、潭西南而望(表修饰)C 、隶而从者(表并列)1、2、 3、 4、5A、A、A 、 A、A水尤清冽(清澈) 下见小潭(通现,现出)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约摸) 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如鸣佩环(玉环) 伐竹取道(道路) 不可久居(停留)以其境过清(清净,冷清)B 、明灭可见(看见)B 、隶而从者(跟随,随从) B 、明灭可见(能够,可以)B 、B B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四面竹树环合 策之不以其道 居十日(过) (环绕)(方法) (交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四、 词类活用:如鸣佩环,心乐之(形容词 近岸,卷石底以出(形容词1、 2、3、 “乐”用作动词, “近”用作动词,“喜欢” 的意思)接近”的意思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次作状语,“在空中”的意思)凄神寒骨(“凄、寒”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凄凉,使……寒冷”的意思)五、 重点语句翻译 “使人,寒气透骨,使人心神凄凉,联想到遭受谪贬的不平待遇,引发内心的忧伤和愤闷,就离开。
《小石潭记》文言知识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小石潭记》文言知识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1、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
乃记之而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3、闻:古义:听到。
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
不可久居;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能愿动词,可以6、布: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1、可:(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
不可久居。
2、从:(1)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凄清,冷清清。
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2)交错,动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看见。
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
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2)逗乐,嬉戏。
似与游者相乐。
7、以(1)因为。
以其境过清;(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
卷石底以出;(3) 把。
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修饰关系。
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
同游者。
10、环(1)玉环。
如鸣佩环;(2)环绕。
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
全石以为底;(2)成为。
为岩。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日光下澈“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1.全石以为底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3.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三)一词多义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不可久居(能够,动词)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竹树环合(环绕,动词)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动词)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4.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5.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6.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7.近岸形容词作动词,靠近(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卷石底以出。
(主谓倒装,即“石底卷以出”,意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即“以全石为底”,意为“以整块石头为底”。
)2.省略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即“(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基础归纳】一、文学常识1.文章选自《柳河东全集》。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柳河东”“柳柳州”。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
二、解释词语1、重点词语:`(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
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
居:停留。
(7)隶而从者。
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去。
去:离开。
2、古今异义①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②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③闻水声(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④影布石上(布,古义:映照;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
)⑤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
)3、词类活用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③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④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4、一词多义乐:心乐之(以……为乐)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似与游者相乐(逗乐)不可久居(能)清:水尤清洌(清凉)以其境过清(凄清)三、理解性填空1、侧面写出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四字短语:伐竹取道。
小石潭记考点归纳
小石潭记考点归纳《小石潭记》是清代文学家周汝昌创作的一篇散文,以描写小石潭的美景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题。
本文将对《小石潭记》的主要考点进行归纳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篇文章。
1. 文章的整体结构《小石潭记》分为序、二三四四节,每节都有特定的内容安排。
序言主要介绍小石潭的自然景观及其吸引力,第一节描绘了小石潭的美景和卓绝的水质,第二节向读者展示了小石潭的自然与人文之美,第三节则以自然健康为主题,呼吁人们珍爱自然之美。
整篇文章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和节奏感,将读者带入了小石潭独特的自然风光中。
2. 描写手法与修辞手段《小石潭记》以写景为主,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
首先,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清澈见底的湖水与壮丽的石峰群,陶醉于这纯净而美丽的景象。
其次,通过反复使用对比描写,如描绘植物的坚韧与石峰的刚毅,突出了小石潭给人的独特感受。
再次,作者借用寓言描写的手法,将小石潭比作人们的心灵净土,以此寄托了他对人们内心追求纯净和寻找心灵栖息地的期望。
最后,作者运用排比句和修辞设问,以及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感官描写等,丰富了文章的表现手法,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3. 主要主题与思想内涵《小石潭记》主要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独特之美以及人们应当珍爱自然和呵护环境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小石潭自然景色的描写,激发了读者对美的赞美之情,唤起了人们内心的向往之情。
其次,通过对小石潭植物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中各个生物均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展现了自然界的百花争艳、生物丰富多样的奇妙景象。
同时,作者也通过描写小石潭的幽静和宁静,暗示人们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寻求人生意义的重要性。
他提醒人们应远离尘嚣,保持内心的宁静,以寻找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最后,作者提出了保护环境的倡议,呼吁人们要对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和治理,以保持自然的美好和纯净。
综上所述,《小石潭记》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细腻的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的美景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考复习之《小石潭记》知识点汇总
《小石潭记》知识点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
以记叙、描写为主,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二)文言词语1.水尤清冽..底:把……作为。
3.卷.石底以出:弯曲。
..:清凉。
冽,寒冷。
2.全石以为4.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5.皆若空游无所依.:依傍。
5.日光下澈.:穿透。
6.影布.石上:映在。
7.佁.(yǐ)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
8.俶.(chù)尔.远逝.:忽然。
逝,去,离开。
9.往来翕.(xī)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10.明灭..可见:时隐时显。
11.犬牙差.(cī)互.:参差不齐12.悄.(qiǎo)怆.(chuàng)幽邃:凄凉。
13.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2.余.:我。
13.隶而从.者:从,跟从。
二、古今异义1、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常用义为“往”。
3、闻:闻水声;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不可久居;古义:停留。
今义:住。
5、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
今义:副词。
三、一词多义1、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不可久居。
(可以,能够)2、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由)(2)隶而从者( 跟随)3、清:(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2)以其境过清。
(凄清)4、乐:(1)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嬉戏)6、以(1)以其境过清;(因为)(2)卷石底以出;( 而)(3)全石以为底。
(把)7、为(1)全石以为底;(作为)(2)为岩。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一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作者简介、背景及主旨.作者: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2.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3.主旨: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
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三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
《小石潭记》复习知识点
《小石潭记》复习知识点《小石潭记》复习知识点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1. 水尤清冽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 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
居:停留。
7. 隶而从者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 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小石潭记知识点汇总
10、小石潭记一、整体感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贬为永州司马后,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
这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的简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在游历程序上与前三篇相衔接,而在写景状物上更加精妙,在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时也更加曲折含蓄。
第1段“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未见小潭,已经先闻水声,既闻水声,即觅小潭;“心乐之”而必要去一观。
因“水”为丛篁所隔,无路可通,因而便“伐竹取道”,于是“下见小潭”。
寥寥数语便颇有情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
“下见小潭”是探幽的结果,而“水尤清洌”则写出了对小潭的第一印象,是初看;“尤”进一步地突出了水之清冽,作者心头之乐也进一步表现出来。
下面是写石。
小潭千百年来寂然于荒野之中,本自无名,作者因其形态,名之为“小石潭”。
它是一整块石头构成的,岸边翻卷出来的石头形成各自不同的形状,仅用二十个字就将小石潭描绘得非常具体逼真。
因为它是“全石以为底”,所以“水尤清冽”;也因为潭水特别清澈,所以才能看到潭底是“全石”。
接着写小潭周围,青树翠蔓,蓊郁连缀,摇摇曳曳,生机盎然,与小石潭相映成趣。
至此,文章由潭而水,由水而石,由石而树,作者的观察对象在变,但不变的是发现这一独特景致的喜悦。
第2段写游鱼,首先是由面到点,先总体写鱼的大致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又采用特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的“远逝”“往来”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深得动静之理,妙能传神,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文章没有直接描摹水,却从鱼儿的活动、潭底的鱼影中使人感到水的澄澈透明。
其次是由景到情,在写完游鱼及水之后,点出“似与游者相乐”,写这群既憨态可掬又活泼伶俐的小鱼好像故意挑逗游人,与人共享山水之乐似的,这个句子是以小鱼的自由自在来比衬人的心情,比一般的直截了当说出自己心情的欢快更有意味。
《小石潭记》知识点的归纳
《小石潭记》知识点的归纳《小石潭记》知识点的归纳《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小石潭记》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文学常识1.作者: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他在被贬期间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2.选自:《柳河东集》3.记: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这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报复,阐述作者的某种观点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第二段:写潭中游鱼;第三段:写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待同游者2.中心思想: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凄清幽美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曲折反应政治上受打击,怀才不遇的愤恨不平3.写作特色:1)按观察角度的变化,刻画景物,动静结合,由近及远,巧用比喻,正面侧面相结合2)寓情于景,情随景变,情景交融3)语言生动、形象、简练三、要点1.作者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观赏景物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2.文中描写鱼儿静态游姿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静态游姿的句子是“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主要内容】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主题思想】作者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小石潭让》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文章结构】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楚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堪”“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形象逼真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最后一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写作技巧】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此外文章在写景时采用了映衬的手法如写潭中游鱼,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潭水和鱼互相映衬,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还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写景如:写潭中小鱼“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佁然不动”这是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但水中之鱼不能不动短暂的静止过后,便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一动态把鱼写得富有人情味,这因此触动了作者情怀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本文描写景物特征除正面描绘外还多处照应如为突出“石”潭的特征,作者正面进行了描写:“全石以为底……为、为岩”还通过“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等在前后加以照应小石潭的环境幽静、优美显示出自然的原始风貌,作者也在多处照应以突出这一特征。
《小石潭记》文言文备考知识点
《小石潭记》文言文备考知识点
《小石潭记》文言文备考知识点
一、词语
水尤清冽:格外。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路;出现。
为坻,为屿,为嵁: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凄清;停留。
隶而从者:跟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下见小潭:在下面。
日光下澈:往下。
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一样;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凄凉;使-----寒冷。
记之而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嘿呀,今天咱就来好好整理一下《小石潭记》的那些知识点哈。
先说说作者柳宗元吧,那可是个大文豪呀!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那心思可细腻啦。
就说小石潭吧,那水可清得嘞,清到啥程度呢?就好比我那次去山里玩,看到的那眼泉水,真的是清澈见底呀,都能看到水底的小沙石,还有小鱼在那游来游去,就跟《小石潭记》里写的似的。
那周围的环境呢,也是特别幽静,树木郁郁葱葱的,让人感觉特别宁静。
然后说说潭中的鱼,那真的是活灵活现呀,它们好像一点也不怕人,自由自在地游着,还时不时地来个“神龙摆尾”,哈哈。
这让我想起我家鱼缸里的那些鱼,每次我走近,它们就都凑过来,以为我要给它们喂食呢。
还有那岸势,犬牙差互的,特别有特点。
我就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小土坡上,那土坡的形状就有点像犬牙似的,凹凸不平的。
总之呢,《小石潭记》里的这些描写都特别生动形象,让我们好像也能身临其境一样。
咱可得好好记住这些知识点呀,以后说不定啥时候就用上了呢!哈哈。
哎呀,说了这么多,都是关于小石潭记的,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帮助呀,咱下次再接着聊别的知识点哈!。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复习用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复习用《小石潭记》资料整理一、《小石潭记》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来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小石垒,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
往来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我的朋友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二、理解性默写及简答题1、写游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直接写水清的句子是:水尤清冽间接写水清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写小石潭全貌(小石潭名字的由来或水清的原因)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写游鱼和潭水特点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写潭上景物的句子: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7、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资料整理一、《小石潭记》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来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小石垒,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
往来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我的朋友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二、理解性默写及简答题1、写游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直接写水清的句子是:水尤清冽间接写水清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写小石潭全貌(小石潭名字的由来或水清的原因)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写游鱼和潭水特点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写潭上景物的句子: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7、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9、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 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
⑵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10、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说出你的理由。
(本文按游踪或游览顺序来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11、文中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四个角度①水声②水的清凉③水中鱼④水之源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水清的特点12、作者怎样表现小石潭水的特点?(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小石潭水清澈的特点。
)13、我们学过许多古诗文写水清,请你写出一处来并赏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水清澈的特点14、“似与游者相乐”一句中的“乐”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写出了作者观赏鱼的(喜悦)心情。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睛,它虚实相生,有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16、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哪些特点?(全石以为底水尤清冽岸势曲折(其岸势犬牙差互)四面竹树环合幽静深远幽邃)17、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要想表现怎样的思想?(表现了作者被贬官后愤懑难平的孤凄悲凉之情)18、结合背景和课文说一说作者的情感变换。
(革新失败被贬到偏远的永州,他内心充满愤懑孤凄悲凉之情,想要通过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抑郁愤懑之情,所以心乐之,看到鱼儿与游者相乐,得到暂时的快乐,但一经凄清的环境,孤凄悲凉的感情又流露出来。
)19、请用第4段中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水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
面对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0、课文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课文写了潭水、树木、石头、游鱼和小潭源流五种景物各自特点是:水清,树密,石多,游鱼活泼闲适、轻快灵敏,源流曲折悠长。
2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特点:幽静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22、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表现了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23、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作者先乐后忧,两种感情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描写心情的句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24、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⑴ 动静相应。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 恰当映衬。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⑶ 借景抒情。
“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25、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26、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衬托水的清。
27、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28、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①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②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③手法高妙。
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29、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30、《三峡》写水、《与朱元思书》写水、《小石潭记》中写水,有何不同?(《三峡》写水从客观上体现水的特点;《与朱元思书》中写水清、急,表现景美,表现作者想要寄情山水的想法;《小石潭记》中写水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郁的心情)31、小石潭开辟成了风景区,请你介绍一下这处风景(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大约百二十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青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送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32、“伐竹取道”说明什么?答: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面说明小石潭环境寂静,人迹罕至。
33、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
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水“清”的特点的?你还能联想到哪些与此有关的古诗文?答:以水底的形貌清晰可见来写水的清澈;借游鱼写水清,“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时,鱼“影布石上”,都很好地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油鱼细石,直视无碍”。
34、二段写潭中的游鱼生活灵动,情趣盎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既表现河水的清澈,更传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35、作者游览西山,在西山之巅观赏自然景物时曾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体验,“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你认为作者在游小石潭时是否有物我两忘的体验?为什么他在这里匆匆记之而去?答:欣赏潭中游鱼时有过。
想到自己寂寞的处境,渺茫的前途,忍受不了眼前这份空寂,故匆匆记之而去。
36、文中写游鱼,用“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有何作用?又说鱼“似与游者相乐”,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答:衬托水的清澈。
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乐而忘忧的情怀。
37、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景交融,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观鱼时心情与游览到最后心情有何不同?答: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产生与鱼同乐,融与自然的愉悦情感,观鱼者坐潭上,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也表达作者被贬后抑郁忧伤的心情。
38、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并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
答:小石潭景色美丽而凄清,这与作者被贬后郁闷而又故作解脱的闲情意趣和谐一致,这正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原因。
39、文章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与《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的笔法有类似之处吗?(1)没有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就使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各尽其妙的显现出来,意境深,令人拍案叫绝。
(2)有类似之处:写月不着月字,也生动传神地写出乐月光的澄澈透明。
40、小石潭记的比喻句是哪句,表达效果是什么?"如鸣佩环"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 是比喻句。
表达效果:(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写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的声音来形容,写出小石潭溪水的清澈和悦耳,引人注意,表明作者来到小石潭的欣喜。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石潭溪身和溪水的特点,衬托表现出作者对这里美景的陶醉。
(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小石潭石头的特点,体现小石潭景物的与众不同。
附:比较阅读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乙文: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