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七单元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7: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案
理解历史概念。
新授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特点:发展迅速
2.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
3.表现:
(1)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课堂总结
全面认识1861年改革
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俄国工业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方式:由封建地主自上而下进行的。
性质:从内容上讲资产阶级性质,但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局限性:改革极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作用: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推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新的思想和新的社会力量不断的壮大。
④分化后的民粹派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展开对沙皇的暗杀行动。
3.沙皇遇刺:
经过: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影响: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并最终导致了1905年革命。
『学思之窗』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发展受到阻碍,使农民遭到无数极其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不能改变发展的方向,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改革的评价:
(1)性质: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3)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3《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改革时期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利益冲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俄国19世纪中叶农奴生活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农奴制度的存在,激发学生对农奴制改革的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农奴制度对俄国社会有何影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发对农奴制改革的思考。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4.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5.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矛盾运动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尊重和客观评价态度,认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
3.通过分析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阶层的声音。
3.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影响和意义,如“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等。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运用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改革时期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改革的原因和背景,如“为什么亚历山大二世要进行农奴制改革?”“改革前俄国的农奴生活是怎样的?”等。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人教版选修一第七单元第3课改革改革和俄国的近代化 (共16张PPT)
第七单元 第3课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单元课标: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二一九法令”内容,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阅读以下三则材料,思考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深远 影响:
材料一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 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 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所以列宁认为, "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 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新沙皇中止改革措施,进 一步加强专制,促进革命 形势走向成熟
刺杀亚历山大二世
他差点未能逃脱1866年的那次暗杀;
1873年,有人向他开了五枪;
1879年又有人要炸他的专列, 但炸弹未爆;
1880年,他的豪华餐厅被炸毁,当时仅由于半小 时之差,使他幸免于难。
1881年3月1日……
单元总结:
• 材料: 他们反对农奴制度,痛恨沙皇制度,也不满意资本主义制 度,……号召在知识分子的领导下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社会结构: 城市化、都市化;
思想观念:
理性化、科学化。
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 会的转型,启动于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
改革后俄国历史任务:
如何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如何扫除农奴制残余
俄国还面临着民 主革命的任务
改革局限性激化了社会矛盾:
资产阶级:政治上无权,需要依附封建地主阶级;
• 材料:“对于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 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拉津斯基《最后一位伟大的沙皇》
高二历史学案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人教版选修1)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学案(人教版选修1)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通过学习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俄国在政治方面变革的具体情况等了解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预习内容:1、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何享有“解放者”的美誉?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杀?2、近代化:是指以工业化为核心和由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军的一系列变化。
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思想观念——社会结构——3、农奴制改革给俄国经济带来什么主要变化?4、俄国.政治体制变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1861年后俄国在政治方面变革的具体情况,分析政治改革的影响。
3、了解改革后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导致俄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难点:“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三、学习过程:(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1861年改革给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2、俄国封建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问题。
主要表现是什么?(二)政治的缓慢变革1、政治改革给俄国带来哪些新的变化?2、右图说明了什么?(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1、1861年改革后,俄国社会又出现了哪些新的社会状况?2、民粹派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简要对其进行评价。
(四)【合作探究】1、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发展受到阻碍,使农民遭到无数极其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不能改变发展的方向,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结合你所知道的历史知识,谈谈你对列宁这段话的理解。
2、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五)反思总结1861年俄国农奴制度的改革1、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3《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中,教师将: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讨农奴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运用案例分析,分析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具体措施,使学生了解改革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俄国近代化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农奴制改革及其影响进行辩证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增强对社会变革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2.理解农奴制改革的艰难曲折,培养学生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
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认识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c.从农奴制改革与俄国近代化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d.讨论截止时间:下周三晚上。
4.学生对于近代化进程的认识,教师需引导学生比较俄国与其他国家近代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动机、策略及其成败得失。
3.俄国近代化的特点及其与其他国家近代化的异同。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农奴制改革及其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2.采用讲授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认识。
3.运用案例分析,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策略进行详细解读,使学生理解改革者的智慧和勇气。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7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近代化1.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推动。
2.表现(1)农业①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③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2)工业①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石油、机器制造等新的工业部门迅速崛起。
3.特点(1)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1.目的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内容(1)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式传入俄国,人们观念转变,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1.背景(1)资产阶级:既不满意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封建地主阶级。
(2)农民阶级:遭受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反抗不断。
(3)平民知识分子:民粹派号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2.遇刺:1881年3月。
3.影响(1)新沙皇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加强了专制统治。
(2)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并未终止。
(3)改革没有成功改造腐朽的沙皇专制统治,革命在所难免。
4.对改革的评价(1)性质:封建地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根本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3)结果: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矛盾不断产生。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02“学思之窗”,思考:结合你所知道的历史知识,谈谈你对列宁这段话的理解。
【提示】1861年农奴制改革虽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残酷的掠夺,影响了俄国的发展。
但就改革的内容而言,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 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配套学案:第七单元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本课主要介绍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1.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俄国政治的缓慢变革是“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重要原因。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8页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表现(1)农业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更新农业生产结构。
②富农雇佣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③一些地主也使用雇佣劳动力,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④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2)工业①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
②沙皇政府制定政策,扶植工业的发展。
③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④石油、机器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3.特点(1)迅速发展,但总体水平仍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发展非常不平衡。
[思维点击]1.列宁说:“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请回答:(1)材料中列宁说的俄国“完成的转变”是指什么?(2)推动俄国完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加快,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2)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1.目的: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内容方面措施政治体制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司法制度废除原来按等级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军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缩短服役年限,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教育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1)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生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归纳讨论成果。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农奴制改革与俄国近代化的理解更加深刻。
同时,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对其他国家社会变革的启示。
(五)作业小结
课后,布置以下作业:
4.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本案例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变革中的矛盾与冲突,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际视野。
5.反思与评价机制
案例中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使学生能够在自我反思、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一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通过对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的解读,培养学生获取、筛选、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史料实证意识。
4.设计课堂讨论、辩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2.通过对农奴制改革过程中矛盾与冲突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历史变革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培养客观、理性的历史观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的内容聚焦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变革。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是该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以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主线,探讨这一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带来的深远影响。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历史事件,本案例将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剖析农奴制改革与俄国近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选修1 历史:第七单元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学案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学习目标】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
俄国不具备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推行的不均衡发展战略而使某些部门获得有限发展,于是,工业经济的资源配置处于人为的扭曲状态,数量扩大和速度提高的背后是经济效益的低下,所以,俄国的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弊端,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没有占绝对优势。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长期内部积累的缺乏,使俄国经济对外国资本依赖十分明显。
从19世纪70年代起,法国就向俄国大量投资,20世纪初,外国资本主义大量涌入俄国,沙俄政府为弥补资金亏空而大借外债。
“一战”前,俄国外债总额达40亿卢布。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表现在:一是工业发展布局的不平衡;二是工业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俄国工业经济总体发展只能说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但到20世纪初,俄国工业经济的某一生产领域甚至进入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三是企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政府主导型工业经济政策下,俄国工业的发展较早出现最新的垄断资本,到20世纪初,5%的大企业仍然控制着俄国50%以上的工业经济生产,十几家银行控制全国约80%的资本。
【学习过程】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原因:1861年的推动。
2.表现:(1)社会矛盾激化: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采用新的,更新农业主产结构。
②到19世纪80,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2)工业:①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从向的过渡。
②石油、机器制造等新兴兴起。
3.特点:(1)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总体水平仍落后于和。
(3)对外国资本尤其是资本依赖严重。
(4)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1.目的:使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内容:(1)政治体制:建立和的自治机构。
(2)司法制度:废除原来按审判的制度,建立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学设计
3.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包括对农民、贵族、国家等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4.阐述农奴制改革在俄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国家历史事件的联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讨论话题:“请大家结合教材,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吗?”“请大家谈谈对俄国农奴制的认识。”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了解这一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包括农奴制的压迫、国内外形势的压力等。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
4.教学策略:
(1)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加强团队合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描绘19世纪俄国农奴制社会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奴制的好奇与关注。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课堂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4: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7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三、学习难点:“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上了革命?『自主学习』『总结与升华』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有些什么影响?⑴经济近代化:农奴制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⑵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做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⑶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机构。
⑷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⑸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达标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请回答下列问题:⑴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改革的目的是什么?⑵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⑶材料三说明了什么?⑷据上述材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课后反思』——★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7单元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含详解)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自由劳动力充足B.国内市场扩大C.政府政策支持D.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解析解答本题用排除法最简单,因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为了维护沙皇专制统治,D项显然不符合史实。
答案 D2.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表现是()。
A.农村贫富分化加剧B.新生产工具的推广C.一些地主富农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解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答案 D3.1861年改革对俄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①扩大了国内市场②农奴的解放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③大量“赎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④农奴获得小块土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影响工业革命的因素主要是市场、资金、劳动力。
4.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B.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C、D两项是加强专制和加强对农民阶级控制的措施,不属于向西方学习政治体制改革的表现。
B项不是突出表现。
答案 A5.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在其他方面推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下列有关其政治体制变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地方和城市的人民政权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无财产限制C.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得以进入自治机构D.自治机构在经济、政治、卫生及教育领域发挥作用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政治体制方面改革内容有: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有财产限制,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得以进入自治机构,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选修一课件: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4)教育方面: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 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方面: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 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 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 烈。
2.启示: (1)从背景看,历史向前发展,改革是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是时代的必然,只能迎不可拒。 (2)从目的看,必须保证改革方向,要兼顾社会各 阶层的利益,体现民生需求,获取人民的支持。
时间 1860年 1879年
企业数 99 187
工人数(人) 11 600 42 000
产值(千卢布) 7 954 51 937
——《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出现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点拨】根据图表中企业数、工人数和产值的变化分 析归纳历史现象,根据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③19世纪后期,纺织、钢铁和煤炭等主要工业部门完 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④石油、机器制造等新的工业部门崛起,火车和轮船 等新型交通工具发挥重要作用
3.存在问题: (1)总体水平仍然远落后于_美__国__和西欧国家。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_法__国__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提示:现象: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原因: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市场和资金。
史料二 (19世纪)80年代,俄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 命……重工业中煤、铁的产量增加非常迅速。……20 世纪初,俄国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在1860— 1900年,俄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6倍。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2)据史料二,概括俄国改革后到20世纪初经济发展的 突出表现。(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点拨】由材料二中的“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 “煤、铁的产量增加非常迅速”“石油产量跃居世界 第一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6倍”等信息归纳即可。
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师用书:第7单元-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七单元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沙皇政府报告书(1863年)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9911 6007 954187918742 00051 937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
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里程数增长了35倍多。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1)问,材料“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说明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
第(2)问,根据材料中机器制造业企业数、工人人数、产值增加,生铁、钢、石油等产量增加的信息概括归纳即可。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要注意分析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改革实质是农奴主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2)俄国工业迅速发展,煤、钢、石油产量迅速增加。
根本原因:农奴制改革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3)意义: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实质: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
新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同时,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实行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7.3《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含答案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A课程目标: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B教学目标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难点:“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打出两个英语单词“Modernize”“Modernization”问学生这两个英语单词怎么读?是什么意思?从课文标题《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谈起,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近代化”。
“近代化"一词并非汉语所固有,最早于近代从日本引进,这一词语是从欧洲语汇翻译过来的,Moder nize(使现代化,摩登),或Modernization(使……摩登起来),也可以翻译成“现代化”。
近代化是一个科学概念,是指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
它在经济领域的变化叫工业化、全球化,其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都市化,政治结构的变化是民主化、法制化,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理性化、科学化。
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它启动于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讲授新课】一、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的近代化指导学生阅读“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思考:(1)改革如何推动了俄国的经济近代化?(2)经济近代化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局限性?(一)经济近代化1、表现及原因(1)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①原因: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的增加【合作探究】1:1861年改革在哪些方面有利于提高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b农村社会分化加剧农民-—赎地农民——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成为雇佣劳动力。
富农、地主-—使用雇佣劳动力,经营资本主义农业,成为农业资产阶级。
②结果: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成分.【合作探究】2:资本主义农业与封建农业相比有何不同?过渡:1861年改革是沙皇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致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工业革命进程加快,工业领域的主要部门出现了大机器逐渐排挤手工领导的现象.(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明显加快.①原因a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销售市场;b政府制定了扶植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政策;c两次工业革命的先后进行.②结果:a19世纪后期,在主要工业部门中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的过渡b石油、机器制造等新的工业部门迅速崛起,工业产量迅速增长【知识链接】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导学案 第7单元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师版)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三、学习难点:“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上了革命?【自主学习】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封建经济解体2、表现:⑴农业生产的发展: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②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的增加③农村社会分化加剧④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⑵工业的迅速发展:①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市场的扩大②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方针③沙皇政府进一步加紧侵略活动④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3、问题:⑴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⑵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政治的缓慢变革1、目的:为了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内容:⑴政治体制,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但实权仍掌握在行政官僚的手里⑵司法制度,废除按等级进行审理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公开审判。
但农村仍按旧制度审判案件⑶军事,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⑷教育,鼓励办学,引进西方书籍3、问题:改革后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4、意义: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推动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加快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1、改革评价:性质:封建地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局限: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社会矛盾日益激化2、社会矛盾: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受双重压迫,生活贫困,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号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3、沙皇遇刺: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遇刺身亡【合作探究】1.民粹派的政治主张是什么?请作一简要评价。
政治主张: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残余;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课程标准素养解读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从唯物史观角度了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政治改革的目的、内容。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近代化1.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表现(1)农业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更新农业生产结构。
②富农雇佣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③一些地主也使用雇佣劳动力,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④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2)工业①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销售市场。
②沙皇政府制定政策,扶植工业的发展。
③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④石油、机器制造等新的工业部门迅速崛起。
3.特点(1)迅速发展,但总体水平仍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发展非常不平衡。
[历史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但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俄国的社会现实也深刻影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政治近代化1.目的: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内容(1)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式传入俄国,促使人们观念的转变,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深度认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使俄国在近代化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变革,也为后来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阶级条件和政治基础。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改革的局限1.背景(1)社会矛盾激化①原因: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②表现:资产阶级既不满意自己政治上无权的状况,又要依附于封建地主阶级;农民遭受双重压迫。
(2)反沙皇专制的斗争①农民一贫如洗,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②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走上民主革命道路,但没有得到农民的响应。
2.遇刺: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3.影响(1)新沙皇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加强了专制统治。
(2)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并没有终止。
(3)改革没有成功改造腐朽的沙皇专制统治,革命在所难免。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02“学思之窗”,思考:结合你所知道的历史知识,谈谈你对列宁这段话的理解。
提示1861年农奴制改革虽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残酷的掠夺,影响了俄国的发展。
但就改革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 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
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做出局部调整,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奴制的废除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为后来的1905年革命奠定了基础,1905年革命成为俄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重大转折点。
[深化拓展]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用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而且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深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1.1861年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农业、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和军事、思想、教育、司法等的近代化。
2.1861年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实现了社会转型,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3.农奴制改革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
4.农奴制的废除并没有能阻止1905年革命的爆发,1905年革命成为俄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重大转折点。
正确理解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史料一列宁说:“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①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史料二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写道:“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②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①表明1861年改革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转变。
②表明作者肯定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1)史料一中列宁说的俄国“完成的转变”是指什么?推动俄国完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转变: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工业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结合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简要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的含义。
提示“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颁布了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参照西方司法制度进行改革,带有一定的民主化倾向。
“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指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使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俄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俄国近代化的局限性史料一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的“文明”。
这幅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改革的局限性,①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西伯利亚。
史料二西欧有人评价亚历山大二世是“解放者”“提倡自由主义的沙皇”;但这位善良和高尚的“解放者”却常遭暗算,1880年他的豪华餐厅被炸毁,他也差点未能幸免,他呼喊道:“是什么使这些②无耻之徒反对我呢?为什么他们像追猎野兽一样追捕我呢?”①说明了改革的局限性。
②指民粹派。
(1)史料一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这一事件涉及哪些领域?提示现象:政治变革的缓慢。
领域:政治体制、司法制度等。
(2)为什么有人称他为“解放者”“提倡自由主义的沙皇”?为什么这些“无耻之徒”要暗杀亚历山大二世?提示原因: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农奴有公民权利。
原因: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沙皇的专制统治没有改变。
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1)经济改革的局限性:农奴制改革对农民进行了一场“合法”的掠夺,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变革的局限性①地方:自治机构虽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封建地主、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得以进入自治机构,但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按旧有司法制度审理案件,农民受到不公正待遇。
③改革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挑战都要受到严惩。
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阶级关系1.新兴资产阶级:既不满意自己政治上的无权地位,又需要依附封建地主阶级。
2.农民阶级:改革后的农民继续受到地主的奴役,而且由于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紧密结合,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此,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3.民粹派(1)形成: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了民粹派。
(2)主张:反对农奴制,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否认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
认为知识分子是领导农民革命的主要力量,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3)局限性:民粹派不了解农民的真正想法,他们的行动没有得到农民的响应。
(4)发展:民粹派遭到沙皇镇压后,发生分化。
其中一部分人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展开了对沙皇的暗杀。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走向革命的原因1.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仍然统治着俄国,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阻碍着旧的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2.经济上:大土地所有制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民生活困苦,国内市场狭小,所有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传统农业的发展不断失衡,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矛盾不断深化,使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进程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3.阶级关系上: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最终酿成了1905年革命。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表现是()A.农村贫富分化加剧B.新生产工具的推广C.一些地主富农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解析:选D。
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2.1861年改革对俄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主要表现在()①扩大了国内市场②农奴的解放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③大量“赎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④农奴获得小块土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A。
影响工业革命的因素主要是市场、资金、劳动力。
3.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B.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C、D两项是加强专制和加强对农民阶级控制的措施,不属于参照西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表现。
B项不是突出表现。
4.俄国1861年改革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内容主要有()①建立西方式的代议制②地方和城市获得了较大的自治权③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进入自治机构的权利④自治机构主要在文教、卫生和经济领域发挥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B。
①的表述错误,是参照西方代议制模式进行改革,而不是建立西方式代议制;地方和城市的实权掌握在行政官僚手里,②表述错误。
③④正确,应选B项。
5.“对于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B.完全违背了封建主的利益C.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D.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