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电子文档3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实验指导-电子档

第一篇实验篇实验一WindowsXP操作系统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
2.熟练掌握Windows中的文件管理。
二、实验内容1.利用资源管理器查看各个驱动器的内容,打开C盘属性对话框查看C盘空间总大小及可用空间。
2.将文件夹选项的查看属性更改为“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并要求显示已知文件类型扩展名。
3.为计算机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4.在D盘根目录下创建文件夹,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文件夹目录结构图5.创建一个文本文档,以“我的大学.txt”为文件名保存在aa文件夹中。
要求在文档中输入如下文字:“学校名称:海南大学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邮编:570228”。
6.将“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以图片形式保存在dd文件夹(使用系统自带的画图程序),命名为“属性.jpg”。
7.搜索C盘中后缀名为.txt,且文件大小不超过10KB的文件,复制其中两个到bb文件夹下。
8.将dd文件夹重命名为“PIC”。
9.在“cc”文件夹中为“我的大学.txt”文件创建快捷方式。
10.将cc文件夹的属性设置为隐藏,观察文件夹设为隐藏前后文件夹图标的不同。
三、实验步骤1.操作步骤:(1) 选择“开始”菜单→“所有程序”→“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打开资源管理器。
打开资源管理器后,窗口以双窗格的形式显示,左窗格以树形目录显示计算机中所有文件夹,单击文件夹前的“+”“-”隐藏或显示子文件夹目录。
右窗格显示左窗格当前选中的文件夹的子文件夹或文件。
如图1.1所示。
打开资源管理器的其他方法:方法一:选中桌面“我的电脑”或“我的文档”图标,单击(2) 分别单击左窗格目录中的每个磁盘驱动器或文件夹名称,在右窗格中分别显示每个磁盘驱动器或文件夹中所包含的内容。
例如,在图1.2中,在左窗格选中了了E盘驱动器(选中后驱动器名称呈深色显示) ,则右窗格中显示E盘驱动器中所包含的文件夹,文件夹有三个:“编书”、“新建文件夹”、“新建文件夹”,另外还有一个名为“新建文件夹”的快捷方式。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本文档旨在为小学科学3-6年级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精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能力。
3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置于室温下,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2. 将温度计放入冰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3. 将温度计放入温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结果: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实验结论: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实验材料: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结果。
2.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实验结论: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4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三:水的沸腾温度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019-实验3-Word2003的使用-文档资料

应 作.doc”的Word文档。任意输入文本内容,包含一个
用 标题、至少有三段正文。
基
础 2、标题格式设置——字体为华文隶书,字号为二号,
粗体,阴影,字体颜色为海绿色,居中。
2
实验3-1 Word2019文档的编辑操作
计 3.整篇文档(标题除外)格式设置——两端对
算 机 应
齐,1.5倍行距,给后两段段前添加“”项目 符号,首行缩进2个字符。
计 2、创建表格并设置表格样式——创建一个
算 机
“学生档案卡”表格,表内文本均为居中,
应 设置文本“学生档案卡”字体为“隶书”,
用 基
字号为“四号”,表格外围边框为“0.5磅
础 双线”;表格内的底纹颜色为“灰色-20%”;
表格内有两条“1.5磅黑色双线”。
10
实验3-2 Word2019中表格制作
“狼吞虎咽”下加下划线,段前段后设置为1行。
(4)设置第二段格式:斜体,分两栏。
5
实验3-1 Word2019文档的编辑操作
计 (5)设置第三段格式:段落添加红色双线边框。
算 (6)设置第四段格式:文字底纹为黄色,样式为
机 应
10%。
用 基 础
2、新建一个文件名为“文档编辑练习实验二.doc” 的文档,输入文本,执行如下操作:
应 象的编辑操作.doc”的Word文档。任意输入文本内容,
用 至少包含两段正文。
基
础
15
实验3-3 Word2019非文本对象的编 辑操作(图文混排)
计 2、标题设置——插入艺术字标题,字体为华文行
算 机 应
楷,字号为28,式样为【艺术字库】中第3行第 5列,居中。
用
基
实验3:分支线耦合器设计

MTEE$ ID=TL5
MTEE$ ID=TL6
2
MLIN ID=TL2 L=10 mm
PORT P=2 Z=50 Ohm MSUB Er=4.4 H=1 mm T=0.035 mm Rho=1 Tand=0 ErNom=4.4 Name=SUB1
MTRACE2 ID=X2 BType=2 M=1 MTRACE2 ID=X3 BType=2 M=1
������������1 = ������������������ =
1 − ������������������������′������1 ������������1 ������������������������������1
由:
������������0 180������0 ������0 (弧度) = (度) = 90 2������������������ 2������������������ ������������������ (1 − ������������������������ ′ ������1 )������������������ 2 ������������1 ������������������������������������ ������ (������������������2������������1 − ������������������������ ′ ������1 )������������������������ ′ ������1 ������1
1 2
MTRACE2 ID=X4 BType=2 M=1
MLIN PORT ID=TL4 P=4 Z=50 Ohm L=10 mm
2
3
3 1
MLIN ID=TL3 L=10 mm
linux操作系统实验--电子教案文档

Linux操作系统实验-电子教案文档第一章:Linux操作系统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优势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优势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1.3 实验内容安装Linux操作系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1.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列举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优势探讨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第二章:Linux文件系统2.1 课程目标了解Linux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Linux文件系统的权限管理学会使用Linux文件系统的常用命令2.2 教学内容Linux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Linux文件系统的权限管理Linux文件系统的常用命令2.3 实验内容浏览Linux文件系统结构修改文件权限使用文件复制、移动、删除等命令2.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解释Linux文件系统的权限管理列举Linux文件系统的常用命令第三章:Linux常用命令3.1 课程目标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学会使用Linux命令行界面了解Linux命令的参数和选项3.2 教学内容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Linux命令行界面的使用方法Linux命令的参数和选项3.3 实验内容练习使用ls、cd、pwd等基本命令学习使用grep、find等高级命令掌握管道命令和重定向命令的使用3.4 课后作业列举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解释Linux命令的参数和选项编写一个简单的Linux命令行脚本第四章:Linux文本处理4.1 课程目标学会使用Linux文本处理工具掌握文本编辑器Vim的使用方法了解文本处理的基本技巧4.2 教学内容Linux文本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Vim文本编辑器的功能和操作文本处理的基本技巧4.3 实验内容使用cat、more、less等工具查看文本文件学习Vim文本编辑器的基本操作练习文本处理技巧,如查找、替换、排序等4.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文本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解释Vim文本编辑器的功能和操作探讨文本处理的基本技巧第五章:Linux网络配置5.1 课程目标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方法学会使用Linux网络命令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资源共享5.2 教学内容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方法Linux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资源共享5.3 实验内容配置Linux操作系统的IP地址使用ping、ifconfig等网络命令设置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资源共享5.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方法解释Linux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探讨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资源共享第六章:Linux软件管理6.1 课程目标学会使用Linux软件包管理器掌握软件包的安装、升级和卸载了解软件仓库和软件源的使用6.2 教学内容Linux软件包管理器的基本概念使用apt-get和dpkg管理软件包软件包的依赖关系和解决方法软件仓库和软件源的使用6.3 实验内容使用apt-get安装软件包升级和卸载软件包配置软件仓库和软件源6.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软件包管理器的基本概念列举使用apt-get和dpkg管理软件包的命令解释软件包的依赖关系和解决方法第七章:Linux常用shell脚本7.1 课程目标学会编写简单的Shell脚本掌握Shell脚本的语法和结构了解Shell脚本的应用场景7.2 教学内容Shell脚本的基本语法和结构变量、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使用函数和数组的概念Shell脚本的应用场景7.3 实验内容编写简单的Shell脚本练习使用变量、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了解函数和数组的使用方法7.4 课后作业简述Shell脚本的基本语法和结构解释变量、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探讨Shell脚本的应用场景第八章:Linux系统管理8.1 课程目标学会使用Linux系统管理工具掌握系统监控和性能分析方法了解系统配置和优化技巧8.2 教学内容Linux系统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系统监控和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系统配置和优化的技巧8.3 实验内容使用top、htop等工具监控系统性能使用vmstat、iostat等工具分析系统性能练习系统配置和优化8.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系统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解释系统监控和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探讨系统配置和优化的技巧第九章:Linux安全与权限9.1 课程目标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学会设置文件和目录权限掌握用户和群组管理方法9.2 教学内容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文件和目录权限的设置方法用户和群组管理的基本操作9.3 实验内容设置文件和目录的权限创建和管理用户和群组配置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9.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解释文件和目录权限的设置方法探讨用户和群组管理的基本操作第十章:Linux常用服务与管理10.1 课程目标学会配置和管理Linux常用服务掌握Web服务器(如Apache)、文件服务器(如Samba)和邮件服务器的基本配置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管理方法10.2 教学内容Linux常用服务的概述和管理方法Web服务器(如Apache)的基本配置文件服务器(如Samba)的基本配置邮件服务器的基本配置10.3 实验内容配置和测试Web服务器(如Apache)配置和测试文件服务器(如Samba)配置和测试邮件服务器10.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常用服务的概述和管理方法解释Web服务器(如Apache)、文件服务器(如Samba)和邮件服务器的基本配置探讨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管理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解析:理解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于掌握其核心理念和设计哲学至关重要。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文档3篇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文档3篇Experimental report document of Entomology编订:JinTai College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文档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昆虫学实习报告文档2、篇章2:农业植物昆虫学实验实习报告文档3、篇章3:昆虫学实习报告文档篇章1:昆虫学实习报告文档一、实习目的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
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201x年9月24号、25号捕虫网(活泼的昆虫一般适宜用网来捕捉)、毒瓶(在玻璃瓶中,放入脱脂棉,再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制成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
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
当采集者走到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
尤其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
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
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
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
实验3 Word2010文字处理软件操作

【实验内容】
进入“上篇-实验指导\实验指导素材库\实验 3.3的文字图片素材及样张”文件夹,打开 “E3_3.docx“文档,并对文档中的文字进行 编辑排版,并按要求插入图片和绘制图形,实 现图文混排,最后将文档以“Word3.docx”为 文件名保存在你的专业+学号命名的文件夹, 具体要求如下:
(5)将正文第二段("美国DisplaySearch 研究公司……微上扬的可能。")设置为首字 下沉两行、隶书、距正文0.4厘米。将正文第 三段("美国DisplaySearch研究公司……需 求量20%左右。“)分为等宽的两栏,栏宽设 置为18字符。
(6)将正文第三段(“DisplaySearch研究 公司……需求量20%左右”)加浅绿色段落底 纹。
8.设置“黄山四绝”为文字水印,字体为 “楷体”、字号72、颜色为红色,选“斜 式”、“半透明”。
9.将“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温泉 云海”设 置为页眉,字体隶书、三号、加粗、红色, 居中对齐。
全部操作完成后以文件名“Word3.docx”保 存于你的专业+学号命名的文件夹中。
在实验3.3中 “Word3.docx” 文档的样张如图 3-3-8所示
(7)插入页眉:“液晶显示器市场将复苏”, 字体为华文行楷、三号,居中,文本效果为 “渐变填充-紫色,强调文字颜色4,映像“; 以系统日期和时间为内容插入页脚,字体为 华文细黑、小三号,文本右对齐,文本效果 为”填充-无,轮廓-强调文字颜色2“。
最后将文件以文件名“Word2_1.docx”保存 于你的专业+学号命名的文件夹中。
(3)将正文各段("大型TFT液晶市场……超 出需求量20%左右。")的中文文字设置为四 号楷体、英文文字设置为四号Arial,各段落 左、右各缩进0.5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段 前间距0.5行,1.3倍行距。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3-Word 文档的图文混排

Word 文档的图文混排【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插入图片、图片编辑、格式化。
2.掌握绘制简单的图形和格式化。
3.掌握艺术字体的使用。
4.学会公式编辑器的使用。
5.掌握文本框的使用6.掌握图文混排、页面排版。
【实验内容】制作如样张所示的word 文档。
操作要求为:1.将标题“文字处理系统”由“标题3”样式改为“正文”样式,文字改为艺术,字体为隶书、36磅、式样如样张所示、加阴影和边框线。
【提示】在Word2000中,艺术字是浮动的图形,要加如图所示的边框线,必须将浮动图改为嵌入图,这通过“设置艺术字格式”命令的“版式”标签中的环绕方式来实现。
然后通过“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来加所需的边框。
2.在第一段正文前插入文件名为“Pe01753.wmf "的图片,大小高度为 3厘米、宽度为2.2厘米,浮于文字上方。
【提示】在Word2000中,插入的图片是嵌入图,要浮于文字上方,也必须通过环绕方式来改变。
3.在正文最后一段插入如图所示 “工业类”剪贴画,缩小到 62%,加文字“工业类”和边框线;插入“动物类”剪贴画青蛙,作为水印按放在最后一段文字下方。
【提示】图片与文字在一起,通过插入横排文本框来实现;边框为文本框的边框线。
4.在正文后利用自选图形绘制如样张所示的流程图,并将其组合。
【提示】对流程图中“处理”后不正确的结果,显示“哭脸”,这通过插入自选图的“笑脸”然后选中该图的嘴巴,往下移动,即改为“哭脸”。
要将流程图组合,只要选中所有的自选图,在快捷菜单中选择“组合”命令。
5.在文末输入公式:6.输入页眉“文字处理系统”,楷体、五号;并将文档的上、下页边距调整为2.4厘米,左、右页边距调整为 3.2厘米;插入页码;然后将文档保存到磁盘。
【样张】∑⎰=+⨯⎥⎥⎥⎦⎤⎢⎢⎢⎣⎡++++-=10014342)()1(30cos sin i ii y x dx x y x y x P π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若滴定时消耗操作液20mL,从称量误差考虑,以下基准物质需要称大样(即称取较多基准物, 溶解定容后分取部分)作标定的是:(指出A,B,C)(A) 用邻苯二甲酸氢钾(M r=204.2)标定0.1mol/L NaOH(B) 用金属锌(M r=65.38)标定0.02mol/L EDTA(C) 用K2Cr2O7(M r=294.2)标定0.02mol/L Na2S2O3试比较称大样与称小样(分别称取几份)作标定的优缺点。
需称大样作标定的是B,C;称大样标定的优点是:称量误差小,只称一次, 其缺点是不易发现系统误差;称小样标定的优点是:称量几次分别滴定结果若平行则可靠,其缺点是需称取几次。
2某学生按如下步骤配制NaOH标准溶液,请指出其错误并加以改正。
准确称取分析纯NaOH 2.000g,溶于水中,为除去其中CO2加热煮沸,冷却后定容并保存于500mL容量瓶中备用。
1.NaOH试剂中会含有水分及CO32-,其标准溶液须采用间接法配制,因此不必准确称量,亦不必定容至500mL,而是在台秤上约称取2g NaOH,最后定容亦是约500mL;2.加热煮沸是为除去其中CO2,然而在碱性中是以CO32-存在,加热不会除去, 应当先将水煮沸冷却除去CO2后加入饱和的NaOH液(此时Na2CO3不溶于其中);3.碱液不能保持在容量瓶中,否则碱腐蚀,瓶塞会打不开,应置于具橡皮塞的试剂瓶中。
3某生采用以下方法测定溶液中Ca2+的浓度,请指出其错误。
先用自来水洗净250mL锥形瓶,用50 mL容量瓶量取试液倒入锥形瓶中,然后加少许铬黑T指示剂, 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
(1) 锥形瓶没用蒸馏水洗。
(2) 容量瓶是量入式仪器, 装入50 mL, 倒出必小于50 mL。
(3) EDTA滴定应加入缓冲液(NH3-NH4+)控制pH,否则滴定中酸度增大,Ca2+络合不全。
(4) 铬黑T不适用于测Ca2+。
4配制NaOH、KMnO4和Na2S2O3标准溶液均需煮沸这一步骤,某生配制上述溶液的作法如下:(a) 量取饱和NaOH溶液于蒸馏水中然后加热煮沸(b) 称取固体KMnO4溶于煮沸冷却的蒸馏水中(c) 称取固体Na2S2O3溶于蒸馏水中煮沸请指出其错误并加以改正。
(a) 加入NaOH后,溶液已呈碱性,煮沸已不能除去水中CO2,应当先将水煮沸, 然后加入饱和NaOH溶液(b) 除去水中有机物必加热煮沸KMnO4溶液, 而不是单独煮水(c) 煮沸Na2S2O3会使其分解析出硫, 反而使溶液不稳, 应先将水煮沸除去CO2、O2, 杀死细菌,冷后加入Na2S2O35设计两种测定HCl-MgCl2混合液中两组分浓度的分析方案, 指出滴定剂、所需试剂与条件、指示剂以及浓度计算式。
1. 中和法-银量法:移取一定量试液,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测HCl),再加入K2CrO4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砖红色沉淀出现。
c(NaOH)·V(NaOH)c(HCl) = ─────────V试液[c(AgNO3)·V(AgNO3)-c(NaOH)·V(NaOH)]/2c(MgCl2) = ───────────────────────V试液2. 中和法-络合滴定法:同上测HCl后加入氨性缓冲液,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至蓝色(稍带绿是甲基红黄色所致)c(EDTA)·V(EDTA)c(MgCl2) = ──────────V试液6今欲确定Na2S2O3溶液浓度,但实验室无基准试剂,仅有KMnO4标准溶液和各种试剂与指示剂,简要说明分析步骤。
[包括所需试剂、条件、指示剂以及c(Na2S2O3)的计算式]1377移取定量KMnO4标准溶液,加入H2SO4和过量KI,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滴定至蓝色退去。
c(KMnO4)·V(KMnO4)×5c(Na2S2O3) = ────────────V(Na2S2O3)有一含NaI和Na3AsO3的混合溶液,试设计一分别测定这两个组分质量浓度(g/L)的方案、并写出结果的计算式(以g/L表示)。
33481. NaI的测定:吸取一定量试液,以HNO3调节溶液的酸度为0.1-1mol/L之间,加入过量的AgNO3标准溶液,以铁铵矾作指示剂,用NH4SCN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AgNO3[c(AgNO3)·V(AgNO3)-c(NH4SCN)·V(NH4SCN)]·M(NaI)c(NaI) = ──────────────────────────V试液2. Na3AsO3的测定:吸取一定量试液,调节溶液的pH≈8(可加入NaHCO3控制pH≈8)以淀粉作指示剂,用I2标准溶液滴至溶液刚呈蓝色为终点c(Na3AsO3) = c(I2)·V(I2)·M(Na3AsO3)/V试液7某试液含有NaCl、NH4Cl、HCl,请用简单流程图表明测定三者的分析过程,指明滴定剂、主要试剂、酸度和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 AgNO3标准溶液↓ │NaCl NaCl ↓NH4Cl ─────→ NH4Cl ──────→ AgClHCl 甲基红指示剂 NaCl K2CrO4指示剂测HCl 测总氯NaOH标准溶液NaCl ↓用NaOH中至甲基红变黄NH4Cl ──────────→ (CH2)6N4HCHOHCl测NH4+NaCl量为总氯-HCl-NH4Cl8今欲确定AgNO3溶液浓度, 但实验室无标定它的基准试剂。
仅有EDTA标准溶液、ZnCl2溶液以及各种缓冲剂和指示剂, 试拟订分析方案。
[简要说明滴定剂、指示剂、必要条件以及由EDTA浓度、体积直接计算c(AgNO3)的公式]1.移取定量ZnCl2溶液在pH=5.5的HAc-Ac-缓冲液中(或六次甲基四胺缓冲)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
2.另移取同量ZnCl2溶液调至pH=6~7,加入糊精及荧光黄指示剂,用AgNO3溶液滴定至粉红色。
c(EDTA)·V(EDTA)×2c(AgNO3) = ────────────V(AgNO3)9设计两种方案以测定Pb(NO3)2纯度。
[ 指出所用方法、滴定剂、所需试剂与条件、指示剂以及n(Pb2+):n(滴定剂)是多少 ]1. 络合滴定法: 在pH=5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液中,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
n(Pb2+):n(EDTA)=1:12. 间接碘量法:K2CrO4过滤洗涤后Pb2+ ────→ PbCrO4↓ ─────→ Cr2O72-pH=5 溶于稀HNO3暗处放置5分钟 Na2S2O3标准溶液滴至蓝色褪去───────→ I2──────────────→KI 淀粉n(Pb2+):n(Na2S2O3)=1:310举出三种方法以测定BaCl2·2H2O试剂的纯度。
[ 指出滴定剂、主要测定条件、指示剂、计算式 ]1. 重量法H2SO4沉淀剂Ba2+──────→过滤,洗涤,在800℃烧至恒重热沉淀,陈化M(BaCl2·2H2O)m(BaSO4)×────────M(BaSO4)w(BaCl2·2H2O) = ──────────────×100%m试样2. 沉淀滴定法AgNO3滴定至砖红色↓出现Cl- ────────────────────────→ 测Cl-加Na2SO4沉淀Ba2+,K2CrO4指示剂并中和至弱碱性c(AgNO3)·V(AgNO3)·M(BaCl2·2H2O)/2w(BaCl2·2H2O) = ────────────────────×100 %m试样3. 氧化还原间接法K2CrO4试剂洗涤 Na2S2O3滴定至蓝色褪去Ba2+──────→BaCrO4↓────→Cr2O72-───────────→HAc-Ac-介质 HCl溶解 KI,淀粉指示剂c(Na2S2O3)·V(Na2S2O3)·M(BaCl2·2H2O)/3w(BaCl2·2H2O) = ────────────────────×100 %m试样11试设计三种方法以测定FeCl3试剂纯度。
[ 简要说明所用方法、滴定剂、酸度、必要试剂、指示剂、颜色变化以及n(FeCl3):n(滴定剂)是多少]1. EDTA络合滴定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FeCl3 ─────────────→n(FeCl3):n(EDTA)=1:1pH=2,加热,磺基水杨酸指示剂(稀HCl溶)2. K2Cr2O7法FeCl3 SnCl2还原△ FeCl2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绿变为紫红──────→ ────────────────→(稀HCl溶) 冷却加HgCl2 Hg2Cl2↓ H2SO4+H3PO4,二苯胺磺酸钠n(FeCl3):n(K2Cr2O7)=6:13. 间接碘量法FeCl3 Na2S2O3标准溶液滴至蓝色褪去────→ I2───────────────→(稀H2SO4溶) 过量KI 淀粉n(FeCl3):n(Na2S2O3)=1:14. 银量法FeCl3 AgNO3标准溶液过量 AgCl↓ NH4SCN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 ───────────────→(稀HNO3溶) HNO3介质 Ag+硝基苯,FeCl3本身作指示剂n(FeCl3):n(AgNO3):n(NH4SCN)=1:1:112举出三种方法以测定CaCO3试剂纯度。
[ 要求写出试样的溶解, 滴定主要条件:酸度、主要试剂、滴定剂、指示剂等并写出计算式 ]1. 酸碱滴定。
称试样(m g)加入过量HCl标准溶液,加热赶去CO2,冷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以甲基橙为指示剂, 滴定至黄色。
[c(HCl)·V(HCl)- c(NaOH)·V(NaOH)]·M(CaCO3)w(CaCO3)= ───────────────────────×100%m2. 络合滴定。
称取试样加HCl溶解,加碱至pH=12~13,以钙指示剂为指示剂, 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
c(EDTA)·V(EDTA)·M(CaCO3)w(CaCO3) = ───────────────── ×100%2×m3. 氧化还原法。
称取试样,溶于HCl,加热,加(NH4)C2O4,滴加氨水至甲基橙变黄。
陈化、过滤、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