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上朝迟到要挨板子_完颜绍元
中国式惩戒:打板子
中国式惩戒:打板子作者:梁发芾来源:《廉政瞭望》2009年第08期打板子的历史在中国相当长久,至少也有两千年,其变化过程难以尽述。
有一点是明白的,帝王制度中,普通人是随时都有可能在衙门的大老爷面前被扒下裤子当众打屁股的。
官场惩戒:“打屁股”在尊崇贵族和高级大臣的早期岁月,贵族大臣有豁免权。
所谓“刑不上大夫”,就是说贵族阶级是有尊严的,讲体面的,他们犯了罪,该杀该剐都可以,就是不要侮辱他,不要让他受刑。
但是,这种体面,在皇权专制主义强化之后,也就逐渐消亡了。
隋朝的皇帝发明了一种叫做“廷杖”的东西,在朱元璋及其子孙手中发扬光大。
所谓“廷杖”,就是在朝廷的朝堂上,只要皇帝不高兴,他可以让太监把任何一个大臣立即摁倒在地,扒下裤子,“当廷杖打”。
明朝大臣挨板子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规模宏大。
正德年间明武宗在紫禁城里一次杖打107人,而时隔不久,这个纪录就被嘉靖皇帝打破,他同时廷杖124人,其中6人被当场打死。
朗朗乾坤,光天化日,神圣的太和殿前,上百人被齐刷刷扒下衣服,太监、锦衣卫挥舞大棒,于是血肉横飞、鬼哭狼嚎、呼爹喊娘,堂堂紫禁城立即成为鬼门关。
大臣尚且要如此屈辱地屁股挨打,小小百姓挨板子,自然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平常事了。
当年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要求废除跪拜和打板子陋习的时候,国粹派就大为不满,说膝盖能够弯曲就是为了下跪方便,屁股丰满肉厚,天生就是为了挨板子。
现在既不下跪,又不挨板子,要这膝盖和屁股何用?所以,中国人的屁股,是上天造就要挨板子的,不挨板子,实在是辜负了上天。
古代地方官员治理百姓,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打板子。
新官上任,树立威风,第一件事情就是抓几个典型棒打,给下马威。
在《儒林外史》里,有一位县官的衙门里就充斥着戥子声、算盘声和板子声。
戥子声是在称量受贿的金银,算盘声是在计算刮地皮的收益,而板子声,就是打前来告状、上访、诉冤的刁民的屁股的。
可以说,用大号板子打老百姓屁股的事,在那些朝代的州县衙门,简直是家常便饭。
历史趣谈:明太祖铁腕整文风 大臣万言奏折换一顿板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太祖铁腕整文风大臣万言奏折换一顿板子导语:如今提倡改进文风,不由想起明初被当廷杖责的大臣茹太素。
明代初年袭用宋朝以来的官场文风,醉心于词句修饰和卖弄学问,一件简单的事情,如今提倡改进文风,不由想起明初被当廷杖责的大臣茹太素。
明代初年袭用宋朝以来的官场文风,醉心于词句修饰和卖弄学问,一件简单的事情,几百个字就可以说清楚的,非要从三皇五帝说起,让人读半天还不知所云。
对于极其追求工作效率的皇帝朱元璋来说,这是一件痛苦又恼火的事情。
他决定进行大力整顿。
洪武九年(1376年)的一天凌晨,皇宫里灯火辉煌,殿外的丹墀下传来捶击与阵阵痛叫声。
这是明太祖下令在杖责一个廷臣。
挨打的人名叫茹太素,任刑部侍郎。
当时,各地接连发生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太祖认为是上天对他的警告,所以下了一道诏令,让臣民上书评论朝廷政策的利弊,指出皇帝的过失。
茹太素一向耿直,这天早朝便把奏折恭恭敬敬呈了上去。
明太祖一见奏折很厚,心里就有点不高兴,叫人念给他听,读了许久,还没上正题,净是些冗长的空话套语。
当念到“有才能的人,这几年侥幸活下来的百无一二,现在任用的都是迂腐的儒生或庸俗的官吏”的时候,太祖按捺不住了,把茹太素叫到殿上,问道:“你是刑部侍郎,刑部官吏二百多人,你给我说哪些是腐儒,哪些是俗吏?”茹太素嗫嚅了半晌,才说:“臣只是笼统地说,其实刑部官吏,臣也并不全都认识。
”明太祖勃然大怒,厉声说:“既然连人都不认识,你怎么知道全是腐儒俗吏呢?”他喝令杖打茹太素,直打得他皮开肉绽。
当天晚上,夜已经很深了,朱元璋躺在御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早朝时的情景,便叫宦官把茹太素的奏折取来,在灯下仔细翻看。
生活常识分享。
杨暄御前巧揭奸-小故事大道理_哲理小故事_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
杨暄御前巧揭奸-小故事大道理_哲理小故事_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5),一份奏疏搁在明英宗的御书案上。
明英宗慢慢摊开展读,越读眉头皱得越紧:锦衣指挥官门达因为袁彬深得英宗信赖而非常嫉妒,胁逼巡逻兵揭发袁彬隐私,自己却为人奸诈,十恶不赦,犯有20多件违法乱纪之事。
明英宗心中“格登”一沉:门达掌权,另一个锦衣指挥官袁彬曾随英宗到北边狩猎,有护驾之功。
两人究竟怎么搞的?明英宗仔细一瞧,告状人的签名是京城民间艺人杨暄。
他马上发令:让门达找杨暄问个水落石出。
杨暄应召入门,门达非常憎恨别人告发他,此时一脸凶神恶煞样。
而杨暄神色坦然,毫不惊慌,似乎啥都不在乎,好像事情根本不是他做的一样。
门达沉下脸,逐条追问:“大胆杨暄,那奏文内的事,可是你造谣中伤本官的?”杨暄对门达的问话,一律回答“不知道”,并且显出一副挺委屈的样子:“我杨某人一个下贱艺工,没念过什么书,既不识文断字,又同您大人无怨无仇,怎么会干这缺德事?不过,我可以告诉您这件事的真相。
”门达会意,马上屏退左右。
杨暄见四下无人,就神秘地眨巴着眼睛告诉门达:“告诉门大人您吧,这都是内阁李贤教我干的!他要我呈给皇上一封奏书,至于上面内容到底写了什么,我实在是不知道。
您如果当着文武百官,敢在朝廷上质问我,我就敢讲个彻底,图个痛快。
这么做了,那李贤一定再也没有办法抵赖了!”门达听后,马上得意地笑了,命令道:“来人,摆酒。
设宴好好款待杨暄!”第二天早朝时分,门达忙将此事上奏明英宗。
明英宗当即发话:“诸位大臣都集中午门外。
今天,朕要当着你们的面,把门达和袁彬的事弄个清楚。
”杨暄刚给领到午门,门达右手直指李贤:“这是非全由你搬弄出的,杨暄已经都从实招认了。
”李贤一下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惊讶得发起呆来。
杨暄突然大声喊叫:“我该死,我该死!我死也就罢了,为什么要诬蔑好人?我是个市井小人,怎么有缘见得着内阁李贤大人?老天在上,这实在是门达叫我死咬住李贤大人的。
【清朝历史】盘点清朝犯人上刑真人照 杖责竟要下身全脱
【清朝历史】盘点清朝犯人上刑真人照杖责竟要下身全脱【清朝历史】盘点清朝犯人上刑真人照杖责竟要下身全脱【科技新闻】11月6日,古代刑罚作为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刑罚制度的发展变化也是多样的。
尤其是清朝,它改进了明朝对残暴官员的残酷惩罚,更令人震惊,更残酷!接下来,我们将盘点清朝留下的珍贵照片,并详细讨论清朝对明朝的惩罚做出了哪些改进。
杖责竟是要将裤子褪至脚腕处这是自己家庭的责任,所以你不必把裤子都脱了刑罚有新的发展变化,其特点是刑罚更加残酷化,并大量复活了肉刑。
明清时的刑罚变化有:就连惩罚也数不胜数盘点清朝犯人上刑真人照杖责竟要下身全脱1.死刑。
明清时期,法律恢复了对猫头鹰的公开惩罚,范围逐渐扩大。
此外,明清时期的死刑执行中还有一些较为残酷的方式,如“剥草”、“杀十族”、“杀尸”等。
清朝也有一种独特的死刑制度,即死刑执行和等待监禁制度。
盘点清朝犯人上刑真人照杖责竟要下身全脱在清朝对犯人的惩罚中,真人脱掉了他的下半身盘点清朝犯人上刑真人照杖责竟要下身全脱在清朝对犯人的惩罚中,真人脱掉了他的下半身盘点清朝犯人上刑真人照杖责竟要下身全脱2.流亡。
“流放”产生于明朝,但它不是犯罪。
在清代,军事流放被视为流放罪的加重处罚,是一种犯罪。
此外,与明朝相比,军事流亡人数有所增加。
盘点清朝犯人上刑真人照杖责竟要下身全脱在清朝对犯人的惩罚中,真人脱掉了他的下半身盘点清朝犯人上刑真人照杖责竟要下身全脱3.施以惩罚,这是比流放更重的惩罚。
在明朝,只有军官和士兵才被允许返回原籍。
在清朝,包括犯下不止学徒罪的文武官员,他们也有机会释放他们。
盘点清朝犯人上刑真人照杖责竟要下身全脱在清朝对犯人的惩罚中,真人脱掉了他的下半身盘点清朝犯人上刑真人照杖责竟要下身全脱4.连枷是明代第一种屈辱性刑罚。
在明代,它也成为了一种致命的酷刑形式。
在清代,这种方法被用于一些道德和不道德的犯罪。
明代还有庭杖制度。
指在殿庭前对违抗皇命的大臣直接施以杖刑的法外刑罚。
李邴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李邴,字子厚,京兆人也。
少孤贫,力学不倦。
及长,博通经史,尤精于《春秋》之学。
唐宪宗元和年间,举进士,对策高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后迁监察御史,再迁殿中侍御史。
邴性刚直,不畏强权,每以直谏闻。
宪宗闻其名,特召见之,谓曰:“子厚,朕闻卿直言敢谏,今特召卿,欲观卿之真才实学。
”邴对曰:“臣愚昧,敢不尽言。
陛下以尧舜之德,承天命,何患无贤臣?但愿陛下能虚心纳谏,赏罚分明,则天下幸甚。
”宪宗大悦,遂以邴为翰林学士,专掌机密。
邴居官清正,不附权贵,深得朝廷信任。
时宰相武元衡以权谋私,邴屡进谏,元衡怒,欲逐之。
邴不为所动,益坚其直谏之志。
元衡终不能容,遂罢去其职。
邴出为湖南观察使,治政有方,百姓安堵。
及还朝,复为翰林学士。
穆宗即位,邴进言曰:“陛下新即位,宜以礼乐教化天下,使百姓知尊卑长幼之序。
”穆宗纳其言,于是诏令天下,悉行古礼。
邴又上疏言:“陛下宜选贤能,任人唯贤,不宜以亲疏为先后。
”穆宗从之,遂以邴为宰相。
邴在相位,益尚直言,屡进诤言,虽权臣不敢违。
时宦官势盛,邴亦屡进言,请陛下限制宦官之权,以安社稷。
会昌二年,邴以疾乞归,穆宗许之。
邴归乡后,杜门不出,闭户读书,以诗酒自娱。
邴虽退隐,然朝廷每有大事,必召其入议。
邴亦不负所望,常能献计献策,以安国家。
大中元年,邴疾终,年七十一。
穆宗闻之,辍朝三日,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邴平生廉洁,无私蓄,死无余财。
其子李义方,亦以清白自守,官至秘书监。
【译文】李邴,字子厚,京兆人。
年幼时家境贫寒,勤奋学习不知疲倦。
长大后,博通经史,尤其精通《春秋》之学。
唐宪宗元和年间,考取进士,对策成绩优异,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后来升迁为监察御史,再升为殿中侍御史。
李邴性格刚直,不畏权势,常常以直言进谏而闻名。
宪宗听说他的名声,特地召见他说:“子厚,朕听说你敢于直言进谏,今天特地召见你,想看看你的真实才能。
”李邴回答说:“臣愚昧,敢不尽言。
陛下以尧舜之德,承天命,何患无贤臣?但愿陛下能虚心纳谏,赏罚分明,则天下幸甚。
达人
古代 “ 公务 员"如何 上班
⑧ 完颜 绍元
比 “ 九 晚五 ”要 早 朝 . 本 原 则 ,“ ” 的起 码 要 求 ,便是 按 勤 时 上 班 下 班 ,历代 典 章 制 度 中, 多
古 代 的上班 下班 时 间 ,和现 代相 似 ,也 是晨 聚 昏散 ,但 具体 时 间上 又 为 形 家”差来自 多,只是换 了个听起来 比
拔萃 较 时髦 的称 呼 罢 了。口
1 5 1 7
了 ,上 朝的都 已经 到 了 :东 方已经 亮
倘 是军 事重镇 或边 境地 区供 职的 “ 边 要 之 官”迟 到 ,还 要罪 加一等 。 口
沼 气 池
沼 气 池 所 使 用 的 沼 气 是 由有 机 废 料 深 沤 而 成 。 沼气 的 主 要 成 分 甲 烷 是 一 种 理 想 的 气 体 燃 料 ,它 无 色 无 味 ,与 适 量 空 气 混 合 后 即 可 以燃 烧 。 每 立 方 米 纯 甲 烷 的 发 热 量 为 3 0 0焦耳 ,完全 燃烧 后 产 生相 当于 40 07千克 无烟 煤提供 的热量 。 口 .
有规 定。 如唐律 有一 条 “ 官人无故 不
上( ) 班 ”的 法 令 说 , 内外 官 员应 上 班 而不到 的 ,缺勤 一天处 笞 2 0小板 ,
比现代 一般机 关 之朝 九晚 五的通 例要
下 数 百 年 时 司而 不 变 质 ,也 不 会 将
其 碳 元 素 释 放 于 空 气 之 中 。 生物 炭
上 班 族 防 备 工 伤 的借 光 之 源 。大 体 办 法 ,各 自赶 早 ,如 等 早 班 车 似 地 站 在 故 宫 东 华 门 外 ,远 远 看 见 有 灯
过 来 ,便 蜂 拥 而 上 ,亦 步 亦 趋 。 没
古代官员已经有上班考勤制度 无故缺勤大板伺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官员已经有上班考勤制度无故缺勤大板伺候导语:现代人每个人每天都有赖床不想上班的念头,但是无奈公司的考勤制度。
但是你知道吗?古代已经有上班考勤制度了,而且古时官员鸡鸣即上班,也现代人每个人每天都有赖床不想上班的念头,但是无奈公司的考勤制度。
但是你知道吗?古代已经有上班考勤制度了,而且古时官员鸡鸣即上班,也就是早上4,5点已经需要起来上朝。
明朝时官员无故缺勤打100大板。
“上班点卯”的由来要了解古代治“懒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代上班时间比现在早。
《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
”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
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
古代上班早,下班也早。
清朝规定春夏下午4时下班,秋冬下午3时下班。
至于白居易笔下的“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那是因办公和生活区相隔远,当时又没汽车,所以走回家就是“逼夜”了。
古人上班第一件事是“开会”。
在中央,皇帝每天早上要举行“朝会”,也叫“上朝”,属最高国务会议。
参会官员是“六部九卿”等省(部)级以上官员。
朝会内容两项:一是皇帝做出决策,征求大臣意见;二是大臣有重大事项,需报请皇帝批准。
“朝会”的时间,根据议程多少有长有短,一般多在辰时(上午九时)结束。
正常情况下每天如此,所谓“君王不早朝”,那是例外。
明代缺勤20天处杖打100大板上午九点“散朝”后,各官员在宫门外吃完皇帝恩赐的“早点”后,就生活常识分享。
全面侮辱打击科举出身的官员
全面侮辱打击科举出身的官员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巡盐御史莽鹄上奏皇帝说:天下有许多钻营附势之徒,他们互通声气,投拜门生,没有中举的人希望靠他们在考场上打通关节,做了官的人希望得到他们的举荐,官越做越大。
那些本来不和的人一旦拜了师生,立刻惺惺相惜,互相引荐、说情、徇私舞弊。
莽鹄希望朝廷颁布诏令,严禁科举出身的官员搞门生、座主的把戏。
莽鹄的奏折是在刻意揣摩雍正的心思,迎合他的需求。
清代有对官员与士人免除差役、徭役的优待。
官员与士人被称作官户、宦户或儒户,对他们的优待催生出了两种后果。
第一种是许多底层百姓为躲避朝廷沉重的差役、徭役,想方设法找关系,将自己挂靠在同姓的官户、儒户下面。
雍正将之称作“其子孙族户滥冒及私立儒户、宦户”。
第二种是底层百姓将自己的田产挂靠在官户、儒户那里,到了纳税的时候,底层百姓就把钱粮交给官户、儒户,由他们代为缴纳。
雍正将之称作“生监包揽同姓钱粮以为己粮”。
躲避差役很好理解,包揽钱粮有必要略做解释。
在包揽的过程中,底层百姓交给官户、儒户的钱粮往往多于应该交给官府的法定钱粮。
百姓之所以愿意多出钱,也要去找官户、儒户来代自己纳税,是因为缴纳钱粮并不是往官府的银库、粮库一扔就完事了。
在纳税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面对粮头、柜吏、仓吏、官银匠等少则七八个、多则十余个环节的刁难与盘剥。
这些环节全部走下来,耗费早已远远超出了法定税额。
让官户与儒户代缴则没有这样的问题。
嘉庆年间做过军机大臣、直隶总督的蒋攸铦在奏折里给皇帝分析过为什么百姓宁愿多出钱,也要将自己的税粮包给官户、儒户代缴。
蒋说:“所最苦者,良善乡愚,零星小户,虽收至加五六而不敢抗违……且乡僻愚民,始则忍受剥削,继亦渐生机械,伊等贿托包户代交,较之自往交漕加五六之数,所省实多,愚民何乐而不为?是以迩年包户日多,乡户日少。
”那些老实的零星小户最惨,他们缴纳漕粮,常遭州县官府盘剥,多交法定纳税额度的五六成,也不敢反抗。
但即使是老实的愚民,受剥削久了,也会慢慢开窍。
南宋朝的历史故事-“莫须有”冤狱
南宋朝的历史故事-“莫须有”冤狱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但是却因为军权太⼤⽽被中央忌惮,最后被奸⾂所害,死于“莫须有”的罪名。
下⾯⼩编精⼼整理了“莫须有”冤狱的故事,供⼤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莫须有”冤狱 绍兴和议之后,兀术派使者送密信给秦桧说:“你天天向我们求和,但是留着岳飞,我们不放⼼。
⼀定得想法⼦把他除掉。
” 秦桧接到主⼦的密信,就向岳飞下毒⼿了。
秦桧先唆使他的同党、监察御史万俟卨(⾳mòqíxiè,万俟是姓)向朝廷上了⼀道奏章,攻击岳飞骄傲⾃⼤,捏造了岳飞在⾦兵进攻淮西的时候,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
万俟卨开了第⼀炮以后,⼜有⼀批秦桧同党接⼆连三上奏章攻击岳飞。
岳飞知道秦桧跟他过不去,就主动要求辞去枢密副使的职务,⾼宗马上批准。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
⼤将张俊原来是岳飞的上司,后来岳飞⽴了⼤功,遭到张俊的妒忌。
秦桧知道张俊对岳飞不满,就勾结张俊,唆使岳家军的部将王贵、王俊,诬告另⼀个部将张宪想占据襄阳,发动兵变,帮助岳飞夺回兵权,还诬告岳飞的⼉⼦岳云曾经写信给张宪,秘密策划这件事。
秦桧根据王贵、王俊两个奸徒的诬告,先把张宪抓起来送进⼤理寺⼤狱,严刑拷打,张宪宁死不招。
接着,秦桧⼜奏请⾼宗下令逮捕岳飞、岳云,到⼤理寺受审。
秦桧的使者去逮捕岳飞,岳飞笑着对使者说:“上有天,下有地,会证明我是⽆罪的。
” 岳飞、岳云两⼈被逮捕到⼤理寺的时候,张宪已被拷打得遍体鳞伤,浑⾝是⾎,不像个⼈样⼉。
岳飞见了⼼⾥⼜难过,⼜⽓愤。
审问岳飞的就是万俟卨。
万俟卨拿出王贵、王俊的诬告状,放在岳飞⾯前,吆喝着说:“朝廷哪⾥亏待你们三⼈,为什么要谋反?” 岳飞说:“我没有什么对不起国家的地⽅。
你们掌管国法的⼈,可不能诬陷忠良啊!” 旁边⼀些官员们也七嘴⼋⾆地附和万俟卨,硬说岳飞想谋反。
岳飞知道这批家伙都是秦桧的同党,申辩也没有⽤,就长叹⼀声说:“我今天落在奸贼的⼿⾥,虽然有⼀⽚忠⼼,也没法申诉了。
古代官署的办公室主任_完颜绍元
文件并归档,监守公章,以及 处理其他内务。
汉魏时各级官署的正佐官 员乃至属员,由中央任命,而 记室参军、主簿、门下督,相 当于现在的机要秘书、办公室 主任、机关警卫负责人这些职 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多由 主官自己辟召,通称亲近之吏。
办公室主任与主官缔结成 亲密关系,其结果通常是双赢 的。从主簿一方看,由于位卑 秩轻,不过是一个吏员头目, 所以即使原先的身份很低,也
再看政治中枢的情况。隋 唐两宋官制与以往朝代大体上 的区别,在于中书、门下、尚 书三省主脑的集体领导取代了 宰相抓总。其中,中书、门下 各有自己的办公机构,中书省 “办公室主任”叫主书,门下 省“办公室主任”叫录事,官 阶俱为从七品。这在大员云集 的中央实在不起眼,人事部门 在选派这些职务时多不重视, 常常任由主官从令史即一般文 员中提拔亲信担任,于是弊病 又生。
地方层面上,省府两级官 署都设经历司作为“机关办公 室”,负责收发文件和印信保 管。“办公室主任”称经历,“主 任助理”称都事或知事,通名 “首领官”,实际上就是给各位 长官当差。州县两级政府也有 这种首领官设置。州署的称史
目,为从九品;县署的称典史, 未入流。而在实践中,这些名 义上的主任多被挤出州县办公 室,分管治安缉捕一类工作。 反过来,诸如交办事项、收发 文 件、 勾 稽 簿 书、 督 催 公 务、 保管印信、交际联络,以及机 关钱物出纳和门卫、物业、食 堂、车轿、采买等其他种种内 部事务的经办管理,多由主官 于正规编制之外,另外雇用一 批专业人才来取代。这种做法 大约自明代中期起出现雏形, 到清代前期臻于成熟,通行全 国各地,成为一种虽然不载会 典,但连皇帝也默认的制度。 可以说,官府办公室从“国有 制”蜕变为“私有制”了。
唐玄宗时,姚崇任中书令, “文书填委,遂令书录”,就是 把文件委托给主书、录事等秘 书办理。有位叫赵诲的中书省 主书,特别受姚崇亲信,借势 贪赃,乃至接受外国人贿赂。 事发后,皇帝亲自审讯,判处
完颜晟:被大臣打板子事后还称赞他们的明君!
完颜晟:被大臣打板子事后还称赞他们的明君!
本文导读:完颜晟:被大臣打板子事后还称赞他们的明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完颜晟是金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统领期间国家很是强盛,对权术和治理朝政方面也很有一套。
但就这么一位好皇帝,却被群臣当众打了二十大板,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完颜晟
金国当时十分强盛,百姓也大部分过得很好,但与百姓的富裕相对比的是皇室的生活十分勤俭。
金国虽作为征服王朝,从北宋征得了许多钱物,但金国所在的土地却很贫瘠。
从立国之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就定下了规矩,不到战时不可随意动用国库钱财,如果违规使用就一定要接受惩罚。
完颜晟画像
后来金收服了北宋,举国欢腾,到处都在庆祝。
当时的完颜晟也很高兴,就想让丞相到国库拿些银子去换点酒喝庆祝一番。
但丞相是一口回绝,并问“您难道忘了太祖生前定下的规矩了么”,打了胜仗皇帝想喝口酒,大臣却不让,让完颜晟憋屈至极。
有一天完颜晟来了酒瘾,就偷偷地溜进国库,拿了点银子出去换了点酒喝。
结果第二天丞相去清点国库就发现了,马上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当时的朝廷监督大臣。
监督大臣直接就在朝堂上公然指出完颜晟偷钱换酒,必须接受惩罚——打屁股,二十大板。
完颜晟是老老实实从皇椅走下来,接受了群臣的这二十大板。
打完还不算,还对完颜晟说您以后如果还偷国库银子,依然要接受惩罚。
完颜晟自知理亏,没有怪罪他们,反而称赞了群臣。
这说明,一个知错能改的皇帝,确实能干出一番事业的。
古代公务员考勤有多严
古代公务员考勤多严:旷工要坐牢公务员拿的是国家俸禄,即使在古代,对“公务员”们的考勤管理,自春秋战国到明清,历朝历代都是很严格的。
请假视为辞职。
古代官员对于因病因事请假都有严格规定。
秦汉时期,请病假超过3个月者免去官职。
丧假三年,但服丧期间,原来的职务会被别人替代。
请假者归仕后,将面临着重新考核和重新安排工作的局面。
明清时期,外官严禁请假。
无论病假还是事假,凡是离开就任的岗位就会被立即免职。
因病因事被免的公务员,若无重要官员推荐,很难再次起用。
清朝顺治年间,岭北道参政汤斌因为工作劳累,加之思念多病的父亲,积劳成疾,请病假回老家休养。
时年33岁的汤斌因此失去官职,20年没有返回官场。
直到康熙十七年二月,因左都御史魏象枢和副都御史金推荐才被重新起用。
迟到挨板子。
在古装戏中,常常有点卯的情节。
凡是点卯不到者,轻者挨板子,重者被斩首。
《唐律疏议·职制四》明确记载唐朝公务员的点名考勤制度:内外官吏每天都有数次点名。
点名时未到的,每缺一次笞打二十小板。
倘每次点名不到,完全不来上班,就计算天数,按无故不上班的罪名论处。
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元代。
元代赵孟时任尚书省兵部郎中,职位相当于现在的正司级干部。
可是,正司级干部赵孟却因为迟到而被打了二十板子。
在军队中,对于迟到者的处分更加严格。
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派宠臣庄贾给田穰苴当监军,率领大军抵抗晋国和燕国的侵略。
在出征前,田穰苴点卯,庄贾迟到。
田穰苴下令将庄贾斩首。
旷工坐大牢。
《唐律疏议·职制五》关于缺勤的处罚是:缺勤一天打二十大板,满二十五天处打一百大板,满三十五天判处缺勤一天打二十大板,满二十五天处打一百大板,满三十五天判处徒刑一年。
除上述规定外,唐朝在不同时期,还有加扣工资的处罚。
唐玄宗时期,缺勤一天,扣三个月工资,“文武官朝参,无故不到者,夺一季禄”;唐肃宗时期,缺勤一天,扣一个月工资,“朝参官无故不到,夺一月俸”。
倘是在军事重镇或边境地区工作的官员,每缺勤一天,还有可能要被强迫“劳改”一年,可谓是“又打又罚”。
描写古代君王受欺的记载故事
描写古代君王受欺的记载故事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人物,其身体自然也是贵不可言。
朝臣们拜见皇帝时总要行三叩之礼,大声三呼万岁!既然皇帝的身体如此重要,自然要十分小心地保护,不能随意碰着伤着,至于棍棒相夹更是大不敬的事情。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金国第二任皇帝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就曾被大臣们从龙椅上拖下来痛打一顿,这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上也是唯一的一次。
完颜吴乞买是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弟弟。
据史料记载,完颜吴乞买力气惊人,经常跑到树林里,一个人赤手空拳跟狗熊打架。
结果,每次倒霉的都是狗熊,他本人顶多只是皮外伤。
他和完颜阿骨打的兄弟感情很深,在著名的“头鱼宴”事件中,阿骨打作为部落的代表被应邀参加。
按照惯例,每个首领都要翩翩起舞,逗辽国皇帝高兴。
阿骨打很有骨气,打死也不跳。
辽国皇帝非常生气,想当即下令要杀掉阿骨打。
一身大块头的吴乞买突然冒出大智慧,以随从的身份当场表演了自己的拿手好戏,赤手空拳擒熊缚虎。
结果辽国皇帝看得哈哈大笑,就免掉了阿骨打的大不敬之罪。
完颜阿骨打十分痛恨辽国皇帝欺压百姓,欺压族人,作威作福的丑态,还时常拿自己的族人取乐,视他们和奴隶无异。
面对这一切,完颜阿骨打的心底便燃烧了熊熊不灭的怒火。
公元1114年,完颜阿骨打率领族人揭竿起义灭掉了辽国,1115年正月,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了金国,是为金太祖。
完颜吴乞买担任了暗班勃极列(勃极列是金国特有的领导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暗班勃极列就是皇位接班人),跟随皇帝哥哥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
金太祖统军伐辽时,他留守京都,总管朝政。
天辅七年(1123年)八月,金太祖病逝。
九月,完颜吴乞买继帝位,是为金太宗,改年号天会。
那么他被打屁股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说金朝开国之初,家底儿太薄,连皇宫都修得跟土匪窝一样。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提倡节俭,郑重地与群臣定下誓约:国库中的财物,只有打仗时才能动用。
如果有人违反了誓约,不论是谁,都要打二十大棍。
这一铁令一直被很好地遵守着,直到完颜阿骨打去世。
茹太素被杖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茹太素被杖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原文:陈时务累万言,太祖令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中言:“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言多忤触.帝怒,召太素面诘,杖于朝.次夕,复于宫中令人诵之,得其可行者四事.慨然曰:“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求...
翻译:陈述评论时局累计一万多字,明太祖让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里面提到:“有才能的人,这几年中幸存下来的一百个人中没有一个,如今所委任的人尽是些迂腐的书生和庸俗的小吏”文字间多有不敬触犯之言.明太祖怒,召太素入朝面述,在朝上杖刑了太素.第二天,又在宫中让人读太素评论时局的文字,找出了其中可行的四件事.感叹道:“做皇帝难,做臣子也不容易.”。
古代官员上朝迟到要挨板子
视 为_ T伤死 亡 ,应 予抚恤 。
当 然 ,这种 上 班 时 的牺 牲绝 不会 发 生
在 王公 大 臣 身上 。清制 ,凡 亲王 与部 堂 长
官 上朝 ,皆有 专 人 打灯 引 至 景运 、隆宗 二
门 ; 军 机 大 臣 则 有 角 灯 导 入 内右 门 。还
惯 ,让其 他 官 员 自行 退朝 。王 陶任 御 史 中
又 ,明 沈 周 《 投 承 天 习 静 房 与 老 僧 夜 暮 酌 》诗 云 : “ 昏细 雨 如撒 沙 ,城 中官 府 临
已散衙 。 ”这 个 “ 昏” 的 “ 衙 ” ,就 临 散
来 ,便 蜂 拥 而 七,亦 步亦 趋 。没 赶 上 这趟
的 ,只好 再 翘首 以盼 下 一个 “ 有光 ” 上班 族 到来 。
唐 高宗 时 ,某 日,尚书 左 丞杨 防 刚 退却 回
衙 ,就 有 人堵 着 他讨 申诉批 复 ,杨 叻说 : 朝会 刚散 ,还 未 吃 朝食 哩 ,等吃 过 后一 定 审 慎处 置 。诉 者 反 唇相 讥 : “ 云 未食 , 公 亦知 天下 有 累年 羁旅 诉 者乎 。 ”
退食——官 员的优惠待 遇
对于 参 加朝 会 的官 员 来讲 ,退 朝 即 意 味 着 上班 告 一 段 落 ,接 下 来便 是 准 备 吃 饭 ,故 退 朝 又 叫 “ 食 ” 。 《 经 ・ 退 诗 召 南 ・ 羊 》有 “ 食 自公 ” 一 语 ,唐 代 羔 退 起 ,京 朝 官在 退 朝后 ,都 可在 宫 内饱 餐 一
官场 I 丛林法则
诗 云 : “ 明立 傍 御沟 桥 ,半 启 拱 门未 放 月
朝 。 ”所 述便 是 常 参官 提 前 到达 的情 景 。 适 值 黎 明前 的黑 暗 ,进 宫 之后 ,叫人 如 何 择 路 而 行 ?据 《 咫偶 闻 》记 ,明代 紫 禁 天
关于古代领导者过度惩罚的案例
关于古代领导者过度惩罚的案例历史上有唐太宗这样听从群众进谏的明君,也有不停劝告体罚臣子的昏君。
明朝的正德皇帝就是昏君的代表。
面对众臣进谏,他竟然使用“廷杖”酷刑来恐吓大臣,实现自己南巡的目的,可谓凶狠昏庸到了极致。
众臣进谏,君臣矛盾激化明朝正德皇帝,名朱厚照。
在他统治期间,宦官当政,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这位皇帝的最大爱好,就是巡行游猎。
为了逃避大臣们对他的纠缠,他索性搬出紫禁城,躲到“豹房”去居住。
正德十四年(1519年),这位刚刚从西北“亲征”归来的皇帝又在酝酿一次更大的巡幸计划。
眼看皇上就要成行,满朝大臣只好来个集体请愿,在京的全体科道官员,集体行动,齐齐跪在皇上的面前,“伏阙请命”,要求皇上停止南行。
这次集体请愿行动,从早朝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
直到朱厚照叫太监宣谕退朝,跪了数个时辰的官员们,才开始陆续退出。
次日,为了避免大臣的再次唠叨不休,朱厚照一大早便叫左右的人关照鸿胪寺的官员说,由于昨天皇上动了肝火,今天圣体不适,因此告诉诸大臣罢朝,待龙体恢复后,再升殿视朝。
诸大臣一听,便知道皇上是在推托。
大学土梁储看皇上以罢朝相威胁,便想从中作些调解,以缓和双方的紧张气氛。
他劝慰皇上说,大臣们集体请愿,虽然有点过火,但他们劝皇上取消南行,初衷是好的,请皇上不要动火,以免伤了玉体。
早已恨透了这班大臣的朱厚照,当然没有将梁储的这番话听进去。
上书的高朝比起此前大学士们想进谏而又不敢直言的态度来,黄巩和陆震等人的这份折子,无疑要激进得多。
继黄巩等人之后,翰林院的一批官员也再次纷纷上书。
其中为首的是一位修撰官。
此人名叫舒芬,性格刚烈,忠义逼云。
朱厚照当年在巡游宣府时,他就曾用天理、人欲的大道理来教育过这位皇帝。
因此,朱厚照早就恨透了他,只是一时还没有找到理由来处置他。
这次,他又联合了翰林院中的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官员,上书劝谏皇上。
他们在奏折中认为,眼下朝廷的政治危机已迫在眉睫,作为一国之君,应该勤于国事,而再不能巡幸游玩了。
弹劾贪污的奏折内容
弹劾贪污的奏折内容为感激天恩、舍身图报,乞赐圣断早诛奸险巧佞、专权贼臣以清朝政,以绝边患事。
臣前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谏阻马市,言不及时,本内脱字,罪应下狱,被逆鸾威属问官,将臣手指拶折、胫骨夹出,必欲置之于死。
荷蒙皇上圣恩,薄罚降谪。
不二年间,复升今职。
夫以孤直罪臣,不死逆鸾之手,已为万幸,而又迁转如此之速,则自今已往之年,皆皇上再生之身;自今已往之官,皆皇上钦赐之职也。
臣蒙此莫大之恩,则凡事有益于国家,可以仰报万一者,虽死有所不顾,而日夜只惧思所以舍身图报之道,又未有急于请诛贼臣者也。
况臣官居兵曹,以讨贼为职,然贼不专于外患,凡有害于社稷人民者,均谓之贼。
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方今在外之贼惟边境为急,在内之贼惟严嵩为最。
贼寇者,边境之盗,疮疥之疾也;贼嵩者,门庭之寇,心腹之害也。
贼有内外,攻宜有先后,未有内贼不去而可以除外贼者,故臣请诛贼嵩,当在剿绝贼寇之先。
且嵩之罪恶贯盈,神人共愤,徐学诗、沈炼、王宗茂等常劾之矣,然止皆言嵩贪污之小而未尝发嵩僭窃之罪。
嵩之奸佞,又善为抚饰之巧,而足以反诬言者之非;皇上之仁恕,又冀嵩感容留之恩,而图为改邪归正之道。
故嵩犹得窃位至今。
嵩于此时,日夜感恩,改过可也。
岂意惧言者之多,而益密其弥缝之计;因皇上之留,而愈恣其无忌惮之为。
众恶俱备,四端已绝,虽离经畔道,取天下后世之唾骂,亦有所不顾矣。
幸赖皇上敬天之诚,格于皇天,上天恐奸臣害皇上之治,而屡示灾变以警告。
去年春雷久不声,占云,大臣专政。
然臣莫大于嵩而专政亦未有过于嵩者。
去年冬日下有赤色,占云,下有叛臣。
夫曰叛者,非谋反之谓也?凡心不在君而背之者皆谓之叛,然则背君之臣又孰有过于嵩乎?如各处地震与夫日月交食之变,其灾皆当应于贼嵩之身者,乃日侍其侧而不觉,上天仁爱警告之心亦恐怠且孤矣。
不意皇上聪明刚断,乃甘受嵩欺,人言既不见信,虽上天示警亦不省悟,以至于此也。
臣敢以嵩之专政叛君之十大罪,为皇上陈之。
周世宗挨板子名人故事
周世宗挨板子名人故事周世宗柴荣(921-959年),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
他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堪称照耀黑暗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
他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帝,精明强干,节约简朴,赢得了广泛拥戴。
可惜39岁时因病逝世。
说出来你也许不信,他还是历史上唯一被杖责过的皇帝。
皇帝微服私访后周显德一年(954年)四月,周世宗柴荣决定自己一个人到民间体察民情,世宗临行前把所有的政务都交由他的拜把兄弟赵匡胤临时代为处理。
世宗很早就听闻襄邑县县令刘居方为官一方,勤政廉洁,深受百姓赞扬和爱戴,于是也很想见见这个刘居方。
这一天,世宗来到了襄邑县,世宗心想:襄邑县县令刘居方为官清廉,不知是他沽名钓誉,还是真如百姓所言?世宗决定到襄邑县县衙去走一遭。
考验下属被打20大板世宗来到县衙门口,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一计策,故意装作是朝廷一官员的家丁,让门口侍卫把装有钱的信送进了县衙大堂,想借此试探刘居方到底是不是清官?此时,刘居方命侍卫把世宗带上县衙大堂。
刘居方冲着堂下的世宗大声说道:“你究竟何许人士?胆敢光天化日之下贿赂本官,且数目不小,你该当何罪?本官一向秉公守法,公私分明,对你今天的所作所为一定要有个定论。
如若你不说个是非黑白,本官定打不饶!”世宗微微一笑,站在大堂上默默不语。
当刘居方再次问起世宗时,世宗还是笑了笑没有说话,刘居方气急败坏地说:“你敢藐视本官?打,打,打……”此刻,世宗方才知晓刘居方的确是个清官,并不是沽名钓誉,可是已经无法避免被打的可能了,又不能泄露自己的.身份,只有自食其果了,就这样世宗被打了20大板子。
周世宗回宫后,立刻召见襄邑县县令刘居方,当刘居方来到金銮殿拜见皇帝时,见到世宗,一眼认出周世宗就是当初在襄邑县贿赂自己的那个人,而且还被自己手下人打了20大板子。
想到这里,刘居方吓得满身大汗,一下子趴在金銮殿下,连连磕头求饶:“万岁爷,臣有眼无珠,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不过世宗并没有治罪于他,反而褒奖他,称当朝能有刘居方这样的一方父母官,国之幸也,民之幸也!还命满朝文武大臣以刘居方为楷模,才能把国家治理的更好。
朱元璋一时之怒开了先例,结果子孙纷纷效仿竟这样羞辱大臣!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打板子的场景,但一般都是对下人,很少对大臣下次毒手,但是明朝的皇帝就有一个怪癖,那就是喜欢对大臣动用廷杖之刑。
明朝的廷杖,始于朱元璋鞭死开国元勋永嘉侯朱祖亮。
朱亮祖父子倚仗功勋,作威作福,“所为多不法”,罪不可恕,直接砍头不就完了。
可朱元璋却下令将其一下一下的活活鞭死,之后还假惺惺地以“念其有功,将其保留全尸”自我标榜。
可是令人没想打的是,朱元璋着一打,便拉开了明朝廷杖的先河,其子孙纷纷效仿。
不仅在肉体上摧残了大臣,更多的在精神上羞辱了他们。
刚开始的时候,廷杖之刑,多少还给大臣们留点面子,允许他们穿着裤子,还要拿一块毡子裹起来再打。
这样的话打完后伤势也不至于太重,一般养上几个月也就痊愈了。
但是到了明武宗的时候,太监刘瑾竟然教唆皇帝,之刑廷杖的时候要扒下他们的裤子,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趴在地上,光着屁股接受刑罚。
没有了保护,这板子怎么吃得消,很多人在朝堂上就直接断气了。
明朝最出名的两次廷杖分别是,正德十四年的“谏南游”事件,两次共处罚了一百六十八人的,打死一十五人。
另一个是二为嘉靖四年的“争大礼”事件,一次就处罚了一百三十四人,打死十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