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导言ppt 人民版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3)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①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②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③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④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⑤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⑥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4)改革的实质: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或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②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③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a.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 b.封建性质的改革 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王安石变法。 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 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改革的历史作用”是指改革对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改革的认识”是指从改革的成败中得出的一 些有价值、启示、规律性的结论。
4.用归类法掌握古代中外改革中推行的土地政策,并分析这些政策产生的历史作用 (1)梭伦改革规定贵族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2)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确立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 主阶级的利益,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 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王安石变法中推行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 外,这一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②辩证的原则。要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评价。 ③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 维持,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 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④生产力标准。看改革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7)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的认识和启示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敢 于改革。

2020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专题一 梭伦改革
2020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历 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Βιβλιοθήκη 2020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16页 0018页 0048页 0078页 0136页 0165页 0200页 0202页
专题一 梭伦改革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二 秦国的崛起 二 北方经济的逐惭恢复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二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 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 一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三 迅速崛起的日本 一 酝酿中的变革 学习与探究之一 “改革与革命”辩论会——以俄国为例 其他改革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九 戊戌变法(共26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九 戊戌变法(共26张PPT)

2、国内形势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 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 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 条约》。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租借地或割 势力范围 占地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俄国 旅顺和大连 长城北和新疆
法国
(1)政治:甲午战败,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郑观应(塑像)
主张: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商战”; 政治: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文教: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局限性: 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没有付诸实践
意义: 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理论准备
②维新思想的发展与传播(19世纪末)
姓 名 著 作 主 张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慈禧太后废除新法
四、变法的结果——失败 1、失败标志:戊戌政变 2、失败原因:
(1)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 (2)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势力弱小,具有软弱性和 妥协性, (3)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政治斗争经验,仅依靠没有实权 的皇帝,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4)措施过于急进,缺乏全盘考虑;脱离群众
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化: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有利于西方科技的 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
习俗:
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 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2)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
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2)措施过于猛进,导致新旧矛盾迅速激化 ;(从减小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变法的阻力看,措施不宜过快,过急) 举荐人才,取消旗人特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权,裁汰冗员精简机构 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发展等 废除八股,设立学堂, 文教方面: 出国留学,翻译书籍 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实行征兵制等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西 学的传播 有利于增强军事和国防力量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课件5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课件5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要点一 宗教改革首先发生于德意志地区的原因 1.15世纪末,德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提出了国家统一的 要求,但天主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各种手段阻 挠德国的统一。 2.教会利用德国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每年从德国剥夺 巨额财富,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德国各阶层对教会 普遍不满,整个德国成为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3.罗马教廷干涉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局面,教 廷通过控制德意志教会掌握了德意志的政治和经济。
最高首脑,断绝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关系,英国民族教会
产生。
(2)影响
①亨利八世改革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改革很不彻底

卡尔文
②随后英国出现了倾向于________教的激进思潮,迎合了资
产阶级的需要,被称为清教运动,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的重要力量。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4.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 (1)背景 ①尼德兰工商业发展较快,较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卡尔 文教盛行。 ②西班牙统治者仇视新教,迫害新教徒。 (2)性质:是一场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__民__族__独__立__性质的宗教 改革运动。 (3)结果:尼德兰北部赢得了独立,建立了荷兰共和国,很快 成为欧洲的经济强国。但南部仍处于_西__班__牙__的控制之下。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要点三 与德国、瑞士宗教改革相比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 1.由以国王为首的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进行,国王 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 义。 2.英国宗教改革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 会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御用工具。
栏目 导引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课件: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课件: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 本主义。
[深化拓展] 1.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 (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官品制度改革的 历史意义。(9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九品中正制)以等级差别的形式, 叙 列 担 任 公 卿 至 于 郎 吏 这 些 官 职 所 需 要 的 人 品 等 级 ”“( 北 魏 孝 文 帝改革)将官分品、从,品与从品再分阶,进一步细化了官品的等级” 等信息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它进一步完善、明晰了古代官员 的分级、分层管理制度,奠定了中古以后官员等级管理制度的基本 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2.判断“改革的结局”的方法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 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失败 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 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 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D [从“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和“一 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的信息可以看出王安石重视财政 运行机制改革,故 D 项正确;A、C 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题干中的做法只是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并 没有剥夺三司的财权,故 B 项错误。]

高中历史7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案’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7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案’人民版选修1

史料: 1861 年俄历 2 月 19 日 (3 月 3 日) , 亚历山大二 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 令和宣言,包括《1861 年 2 月 19 日宣言》 、 《农民改 革法令》等文件,历史上 把这些法令统称“二一九 法令” , 又称 “解放法令” 。 思考 1:请你指出这些农 奴制改革条款中不利于 农民的内容有哪些? ( 1 )在农民与地主缔结 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仍 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 权利。 ( 2 )赎金高于土地实际 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 削的时限很长。 (3)政府限定份地面积, 地主趁机割占农民的好 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 反而更少。 (4) “村社”将农民由受 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整 个地方地主政权的控制。 思考 2:政府给农民的解 放是否是农民想要的解 放? (1)农民想要的解放: 农民要求从地主的土 地上解脱出来,不再依附 于地主,有自己的土地, 经济独立,拥有自己的生 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 2 )农民为得到解放而 付出的代价:巨额赎金, 大量肥沃土地。结果,农 民经济上还是不能自立,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内容: 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 经济上: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 (直接原因) 5、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课前预习】 1. 1861 年 3 月 3 日, 沙皇___________________签署了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开始改革。 2.政治上:宣布废除____________,给农民____________,农民获得 了自由权和____________等公民权利。 3. 经济上: 规定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 将得到一块____________ 和一块____________,但必须交纳____________和得到地主的同意,份 地的____________要由地主规定。 4. 组织上: 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 “_________” , 把农民纳入了____________的控制之下。 5.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改良运动,是一场 ___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有了 ______________, 使俄国逐渐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特征的帝国主义。 6.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 在地方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 后来在城市建立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此外,还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改革等等。 7.19 世纪末,俄国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建立一些重要的石 油产地和新兴的工业部门,形成了一些新的________________,资本主 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教学: 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1、时间人物:1861 年俄历 2 月 19 日,亚历山大二世。 2、改革文献: 《1861 年 2 月 19 日宣言》 、 《农民改革法令》 。

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导言课》课件

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导言课》课件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 历史》
导言课
言今究 。之天 变人 、之 成际 一、 司 家通 马 之古 迁
——
歷史
一、重新认识历史
汉· 许慎《说文解字》云: 历,过也,传也。史,记事者也。

“历史”的两层含义 1、过去发生的事(客观性) 2、曾经记录的事(主观性)

二、学习历史的价值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必 修 文化发展历程 3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三、走进新课程——课程特点
“模块+专题” “贯通古今、中外关联”

★目录 ★导语 ★课前提示 ★正文 ★辅栏
四、学法点津——历史学习的四层次思路
1、记忆史实(血与肉) 2、理解概念(细胞) 2、梳理线索(筋骨) 4、探索规律(灵魂)
让我们共同努力,体会历史学 习的快乐!

四、学法点津——历史学习的三核心六要 素
What
When
Why
Where
How
Who
五、学习要求
四步走 明确课标要求——重点、方向 做好课前预习——读、查、问 保证课堂效果——听、记、练 完成课后作业——练、记、想

历史课,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量变决定质变! 过程决定结果!
1、考试需要:会考、高考 2、个人需要:思想、眼界、胸怀、情感、人格魅 力 3、社会需要:成为一个具有民主、自由素养的理 性、独立、健全的现代公民。

三、走进新课程——课程结构
必 修 政治文明历程 1 必 修 经济成长历会的民主思想与实 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
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旳主张,
进一步提出变法旳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
计,宣告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干旳人,共商变法旳详细方案和环节,依次推
情发展旳先后顺序排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慈禧 材料三:
破坏 袁世凯
谭嗣同 主动推动 梁启超
光绪 有限支持 张之洞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 三个材料中六个人旳阶级属性。 (2)分析六人在维新变法中旳 作用。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命运不同旳原因对比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领导 力量
维新前,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具有
2023年宁夏历史新课程卷: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
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能够自立,今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
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合计公布变法诏令184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旳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旳东西不顾它旳胃量和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
雷厉风行。
——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1)从材料一、二能够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有什么意图?对此应怎样评价?
意图:经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从而抵制人民
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
评价
变法以救亡是进步旳爱国思想 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旳清王朝反应了

人民版选修1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课件
其变法措施却依然保持下来?
•变法符合地 主阶级的利益 要求,顺应历 史潮流,迎合 生产力发展需
•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
•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 存的主要屏障

•【重点优化 】•1、如何全面评价商鞅变法?
•1)性质; •2)历史作用;3)历史局限 ;
•4)结果;

•【重点优化 】
•2、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为什么?
•大变革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基本特征。: • 大动荡——•战乱频繁,政局动

•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技

•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
•政治 。
:•要族求的政•特宗•治井法权田权制—制利、—崩分,进溃封废行,制除社封遭奴会建到隶经变破主济革坏贵发。
•结果、原因、影响 •1)顺应历。史潮流。2)君主的支持。
•3)符合秦国国情。
•4)商鞅杰出的政治才干和铁血手腕


•【规律总结】成败依据和成败因
素。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
•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
•“塞•私4、门之文请化”,移风易俗• ;禁止父子、兄弟共居
•【重点优化】
• 1、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
业的活•动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对•巩发封固展导建新和致社兴 增经会地强济初主封结期阶建构以级国单积的家一极政的;作权综用,合为主: 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2)对,后从世根的本影上响造主成要了是中消国极社的会:的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

(1)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 们的强烈反对;
(2)变法推行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3)变法中用人不当,执行不善,反加重百
姓负担
(4)宋神宗的动摇与去世。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PPT学习交流
19
变法的命运 ——新法被废除
PPT学习交流
20
争议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 至靖康之乱,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第二,改革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 家利益和百姓个人利益,必须争取广泛的社 会基础。
第三,改革必须培养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四,改革过程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加 强监督。
PPT学习交流
24
感悟历史
王安石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
王安石锐意进取,积极改革的创新精神
王安石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毫不动摇的坚强信念
司马光担忧是否是杞人忧天? 王安石变法是否真正做到了“不扰民而国用足”?
PPT学习交流
14
政府强制借贷 官吏趁机贪污
材料二: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 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秋季发放两次贷款,结果, 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 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 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PPT学习交流
11
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
培养实用人才, 发挥其才干, 为变法起了舆 论作用
PPT学习交流
12
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
增强了国力, 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 积贫 积弱的局面
PPT学习交流
13
问题探究
公(王安石)尝与司马温公(司马光)廷 辩理财。 温公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 公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温公曰:“天下安有此理?......彼设法夺民, 其害甚于加赋。”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件5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课件5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1.背景 (1)魏晋时期,鲜卑、_匈__奴___、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不 断迁居中原,各族人民长期通婚杂居,相互融合。 (2)孝文帝大力推行的革除旧习的改革,促进了以鲜卑族 为中心的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使北方出现了民 族__大__融__合__的局面。 2.表现:胡汉差别逐渐消除,_中__原__先进文化成为各民 族共同接受的文化。
尝试应用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3·海口高二测试)从今天的历史角度来看,孝文帝改革 的汉化措施值得肯定,主要是由于( ) A.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B.顺应了时代潮流 C.加快了民族融合 D.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解析:选B。孝文帝改革仅局限于黄河流域,故D项不符合 题意;A、C两项内容属于B项的内涵,故B项最佳。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要点三 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鲜卑族与汉族以 及其他民族融合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条件。孝文帝改革中实 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特别是均田制的实行、迁都洛阳、 革除旧俗的汉化措施等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 于汉族、鲜卑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 与民族融合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题例析
例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
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
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
措施( )
A.均田制
B.整顿吏治
C.新租调制
D.汉化政策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历史学科选修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1、背景: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确立。

贵族政治上垄断国家政权、占据首席执政官、把持长老会议,使得公民大会沦为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经济上盘剥平民。

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

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未能解决社会矛盾,国内形势更为紧张;麦加拉占领萨拉米岛,沉重打击了雅典经济。

前594年,梭伦实行改革。

2、改革(1)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一切债务,取消债务奴隶制,扩大公民基础,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2)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3)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土地收入的多寡享受政治权利。

动摇了贵族政治基础,为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

(4)进行民主化改革,创立四百人会议,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5)组建公民法庭(公民陪审法庭),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3、基本特点:梭伦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走中间路线。

他站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立场上,为维护雅典的长久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削弱保守的氏族贵族势力,又不使其受到不当损失;另一方面扶持平民阶层,但又不使其过分强大。

4、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顺应了时代的需要;采用了可行的措施;梭伦既是全权的立法者,又严格遵循法治精神,为法律制度的推行树立了尊贵守法的典范。

5、历史影响:(1)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

(2)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a物质基础:经济改革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

B社会基础:采取措施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

C制度保障: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商鞅变法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1、经济:(1)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2)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专题加强文本解读突出学科特色——关于中外古代历史上的改革研讨录制成员:刘庆亮山东省邹平县一中高级教师高秀泉山东泰安市泰山中学高级教师钟红军山东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上)钟红军: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讨高中历史选修模块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关于古代改革的相关内容。

参加今天研讨的嘉宾是邹平一中的刘庆亮老师,泰山中学的高秀泉老师。

两位老师,《课程标准》关于本模块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据此,我们有必要先对本模块内容做一个宏观层面的定位与认识,这对教学至关重要。

请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

一、关于改革的宏观理论认识与定位刘庆亮:首先,改革具有普遍性。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相伴而生。

古今中外的改革难以数计,课程标准从文明传承的角度,只选取了对当今社会影响最大的九个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宗教改革、埃及阿里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从时间看,古代5个,近代4个。

从空间看,欧洲3个,亚洲5个,非洲1个。

其次,改革具有必然性。

任何制度都是一定时期人与人关系与利益的固定化。

但是,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而且也不会有恒久不变的制度。

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固定化的制度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平衡,当这些不平衡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便会主动或被动地进行改革。

高秀泉:第三,改革具有复杂性。

改革的实质是对既定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分配进行重新调整,这必然会导致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有时甚至会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一场改革的结局,往往是多种政治势力综合较量的结果,这就决定了改革不但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还具有历史的偶然性,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自上而下的改革课件5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自上而下的改革课件5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要点一 全面认识“二一九法令” 1.“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和特点 (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 说明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 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 是对农民的掠夺。 (3)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 国强兵。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思路引领】 若同意观点一,可从资金、市场、劳动力、新型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领域的变动说明。若同意观点二,可从改革的主观 目的、对农民的经济掠夺、政治控制等角度说明。 【答案提示】 同意观点一。理由: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 的重要步骤。 同意观点二。理由:它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 的,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合法”的掠夺。改革 实质上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3.结果:不仅使农民失去大量土地,而且由于缴纳巨额赎 金而陷于完全破产的境地,其实质是在保护地主利益前提下 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 特别提醒:改革法令颁布后农民并没有立即获得人身自由, 农民份地的赎买价格远远高于当时的实际价格,农民在获得 解放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背负了沉重的债务。1861年 改革是农奴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满足农民无偿 获得土地的愿望。
特别提醒:在改革中,农民为了获得份地要交纳赎金, 农民向地主交付赎金后,实际上就结束了彼此之间的封 建生产关系,使封建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 关系。这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 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 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PPT课件
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 ⑶变法不足: • ①它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
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第的26页统/共治33为页 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
小组探究问题四: 王安石变法对后世有什么启示或Leabharlann 实意义?第27页/共33页
一般参考书上会列出以下三点: •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 3、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要求改革者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和胆识,行动
内容
政府贷款 以钱代役
鼓励兴修水利
按土地多少、 肥瘠收税
作用与成效
农业
市易法 均输法
设市易务稳定市场
就近采购,节省价款和劳 费等
商业
第16页/共33页
• 一、富国之法 • 1、均输法: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限制盘剥,
减轻负担,增加收入。 • 2、市易法: • 3、青苗法:局限——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
宋真宗景德年间 宋仁宗庆历年间 (1004—1007) (1041—1044)
450万贯
1975万贯
428万贯
1710万贯
355万贯
715万贯
1233万贯
4400万贯
第10页/共33页
第11页/共33页
战争赔款、大兴土木

北 宋
一职多官 恩荫、科举
冗官
加 扩充军队 冗兵
冗 费
积政 贫危
积 贫
机积
• 诡名挟田者,隐漏田税者。 • 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第18页/共33页
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
引起的争议最大,主要原因 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导 言
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
革命、改革 、战争
(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
社会革命(暴力)
1、历史上重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 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义 革命等
2、重大革命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之间矛盾的结果
二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的定义: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 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 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 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 .改革的分类
从程度看 ,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 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 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内容看 ,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 革和文化改革。
3 .改革成败的原因





( 1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 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 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 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 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 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4. 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 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 敢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 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反复性,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 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③ 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 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⑤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 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 ⑥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 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2 .改革的原因(背景)




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 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 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 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 序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总 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 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 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 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 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1、背景不同:
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 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
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 和平的方式; 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3、根本目的不同:
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4、对生产力影响不同:
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 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 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 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 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 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 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 1 )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 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 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 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 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 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 2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 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 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 2 )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 新、罗斯福新政 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 3 )失败的改革: 外国: 阿里改革、苏联和东 欧改革 中国: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 法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
2、根本原因:
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
3、根本目的、实质:
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 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 护自己的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领导力量和方式:
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 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
(三)、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3、根本目的:
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了 国家政权,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
4、领导力量和方式:
由下层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二)、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 社会改革(和平)
1、历史上重大改革:
(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 (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 (6)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8)明治维新 (9)戊戌变法 (10)中国的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





从性质看, 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 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A 、奴隶社会的改革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 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 、封建性质的改革 (1) 确立封建制度: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2) 挽救危机、自我完善: 外国 :阿里改革 中国 :王安石 变法、洋务运动 (3) 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 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C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 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 (2)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外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中国: 戊戌变法 (3)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 D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外国: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 改革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