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_曲艺电影_的艺术价值探析_以地方曲艺_天津时调_为例_石蓓
2011-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名单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钱仁平 吴磊 刘永平 李方元 项阳 高度 赖丹 张冬梅 刘柳 郑玉玲 史民峰 吴慧平 滕小松 周斌 聂危谷 冯军胜 张卫东 张江舟 吴宪生 李建群 王淮梁 刘朝晖 唐丽春 赵伟军 李少波 辛向阳 支林 林乐成 赵屹 魏嘉
山东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 广州美术学院 吉林大学 江南大学 南昌大学 清华大学 石河子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美术学院 中南大学 故宫博物院 华中科技大学 济南大学 深圳大学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 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西南大学 兰州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12BD030 12BD031 12BD032 12BD033 12BD034 12BE035 12BE036 12BE037 12BE038 12BE039 12BF040 12BF041 12BF042 12BF043 12BF044 12BF045 12BF046 12BF047 12BF048 12BF049 12BG050 12BG051 12BG052 12BG053 12BG054 12BG055 12BG056 12BG057 12BG058 12BG059
上海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北京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 东南大学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湖北省艺术研究所 上海戏剧学院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安徽省艺术研究院 南京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重庆文理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南京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
中国新时期戏剧作品研究
市场需求与演出情况
市场需求:观众对戏剧作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年轻观众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等
老舍:《茶馆》、《龙须沟》等
田汉:《白毛女》、《谢瑶环》等
夏衍:《上海屋檐下》、《芳草天涯》 等
郭沫若:《屈原》、《虎符》等
欧阳予倩:《木兰从军》、《西厢记》 等
02
戏剧作品的题材与形式
章节副标题
题材选择与处理方式
题材选择: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精神 处理方式:注重人物塑造,强调情节冲突 题材类型:包括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等 处理技巧: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增强艺术表现力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观众体验创新:注重观众的参与感和 体验感,让观众成为戏剧的一部分
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对戏剧创作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戏剧的框架,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社会关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反映时代精神,增强戏剧作品的现实意义 文化传承: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戏剧相结合 国际视野:借鉴国外优秀戏剧作品,吸收其优点,提升中国戏剧的国际影响力
价值观念的传达与影响
主题思想:反映 社会现实,关注 人性
价值观念: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倡导和谐、 公正、平等
传达方式:通过 人物形象、故事 情节、语言表达 等手段传达价值 观念
影响:对观众产 生潜移默化的影 响,引导观众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 念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反思
04
戏剧作品的受众与市场分析
新经济环境下曲艺非遗保护之思考
. 本刊编辑部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是一个 巨大的契机 , 一方面为 界了 中国架设 了 世 解 一座桥梁 ;与此同时, 也使国人文 自 化 觉的湖面上 荡 起层层涟漪 , 我国对非物质 文 化遗产的保护掀起了 空前高涨的热潮 位 列我国民族艺 术 林, 曲艺 之
也为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交 难 着不懈的努力与探索 据悉, 在已 经初具规模的相声百年展基础上, 中国曲艺非遗博物
化资源, 作 出合 理的 % 良性的创新 , 打造 文化品牌, 从而实 现吸引公众注意力, 创造经济价值, 创造财富的 目 的 更为重要的是 , 激 发刘 七 遗产 内 在活性, 更有利于其传承和发扬
当然 , 对于曲艺非物质文了 长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是以保护为有 提的适渡 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乍 大门向市场敞
馆正在中国曲 的倡议和主导下, 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 日 完 协 臻 善 这无娜 将 是一种令人期待的非遗保护运作
范式
当代世界经济已 基 纽 入了注意力经齐执掌江山 的时代 从传播影响方式上观照, 包 含所有艺术门类在内的文 化产品的竞争是一种争夺注意力的竞争, 形象J , 是一种争夺眼球的经济方式 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 最早 公兑
名录, 加大非遗保护力度 , 固然无可厚非 然而, 对于非遗保护, 完全 希冀政府的财川 夫 , 并非长 久 持 之计
要真正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 就必须转变观 念, 创新手段
因 此,
举例言之 , 昆曲曾 人戏称 为 博物馆艺术 , 认为其表演方式不符合当 被 代人的欣 赏品位和生活节奏, 只能
像文物一样, 被 供养,, 在博物馆里, 束之高阁 但如今, 昆曲经过改革和创新, 已经成功走向市场, 焕发出 迷 人魅力 苏州昆剧院通过社会 彻 作, 把昆曲推向全国和海夕 台, 其青春版 ( 布孟 降 牡丹亭 ) 和 ( 长生殿 ) 在国内 外 巡回演出引起轰动, 盛演不衰;江苏省昆剧院 推出的 (16c ! 咙 扇 )联合中日 9 ) 和 韩艺& 青 科 英共同 打造, 截至目 前, 该剧演出已 4 场, 票房收入达到 22 万元, 造就了 近( ) 8 观众买站票争睹中国传奇的艺术奇迹 面对这些曾经和自己境地相仿的艺术门类取得的成功, 曲艺人不能不深深地思考∗ ∗ 如何善加利用现有文
关于新时期戏剧与影视学发展的思考
文化艺术 |关于新时期戏剧与影视学发展的思考□薛幸怡/文戏剧与影视学(Drama and Film Studies)是“艺术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与戏剧学同属于艺术学范畴,在学科属性上与美学、艺术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有密切联系。
戏剧与影视学的研究对象是“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级学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的深入发展,戏剧与影视学的研究对象也逐步从“艺术”扩展到“表演”“导演艺术史”“影像理论”等领域。
本文对新时期戏剧与影视学发展展开思考,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启示。
1 学科概述戏剧与影视学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戏曲学、戏剧影视文学、电影学、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
我国戏剧与影视学的学科建设起步较晚,这是由戏剧与影视学本身的特点和我国戏剧与影视学的发展历程决定的。
戏剧与影视学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涉及多个学科门类。
它既涉及戏曲艺术,又涉及电影、电视艺术;既涉及戏剧舞台艺术,又涉及影视制作技术;既涉及戏曲与影视表演艺术,又涉及影视艺术。
此外,戏剧与影视学还与艺术学、传播学、音乐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存在交叉关系。
电影学在国际上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电影艺术日益成熟而逐渐兴起。
在其发展过程中,既与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产生联系,又与美学以及艺术学其他分支相互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日渐开拓,电影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的相互结合更趋密切,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如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影诗学、电影心理学、电影社会学和电影符号学等。
在此之后,又出现了以此为基础的戏剧与影视学。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将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戏剧与影视学也在这时被升格为一级学科。
2 发展现状近些年来,戏剧与影视学的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方法研究_石蓓
被定义为“从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6]。钱 钟书在《通感》一文中提到[7]:“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 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 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 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 体质。”这一概念,在文学作品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 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就将荷花若有若无的香味 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石蓓,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 向:录音艺术,音乐学;张璐,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艺术 学院研究生。研响;联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项目批准号:12YJC760066
一、古典音乐欣赏的层次 欣赏古典音乐是一个逐渐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 第一首交响乐《怀旧》的作者黄自先生把音乐欣赏分为三个 层次[1]:官能的欣赏、感情性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美国音乐 家科普兰也把音乐欣赏分为三个层次:美感阶段、表达阶段 和纯音乐阶段[2]。张前、王次炤著《音乐美学基础》一书中, 将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大体上划分为两个阶段[3-5]:初级阶段 和高级阶段,并指出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欣赏活动 主要受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和理解认识等心理因 素影响。 初级阶段,是欣赏者经由对音响材料的感知,所产生的 与之相关的情感体验和想象联想,是对古典音乐初步的、官 能的欣赏阶段。在这一阶段,欣赏者能够自觉地对音乐做出 初步的、感性的反应。例如,人们听到诸如《欢乐颂》这类 昂扬的乐曲时,会情不自禁地喜悦,情绪高涨起来;而在听 到肖邦的《雨滴》《葬礼进行曲》等作品时,则会不由地感 到一种忧伤、压抑的感觉。这种喜悦或悲伤的产生,并不是 欣赏者刻意对音乐做出反应的结果,而是对听到的音响材料 产生的一种自发的心理机制。 高级阶段建立在初级阶段基础上,是欣赏者在对音乐所 产生的丰富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加上对音乐的理解认识, 从而对音乐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想象联想向更加深刻、 更加明晰的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 交响曲的末乐章,在初级阶段,欣赏者仅感受到悲伤、压抑 的情绪;而在高级阶,由于欣赏者对作品标题、创作背景和 作曲家的生活经历有了全面的了解,则能够进一步体会到19 世纪俄国知识分子对人生意义和社会前途的迷惘之情。 二、音乐欣赏中的“联觉”现象 “联觉”也被称为“通感”“移觉”。在心理学上,它
新时期曲艺创作与发展分析
新时期曲艺创作与发展分析作者:袁土贵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1期摘要:曲艺创作是从事曲艺事业人员的重要工作,创作的活力和创新决定了曲艺的发展,对于曲艺创作建设的整体而言更有积极的意义。
文章说明了创作对于曲艺的重要性,点出了新时期曲艺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关于曲艺创作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曲艺创作;内容;发展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0-0235-02随着我国曲艺的不断发展,创作的高质量成为了曲艺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曲艺创作为曲艺的发展源泉,其创作与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但是很多作品因为没有严谨的编排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导致其吸引力越来越低,如何做好新时期曲艺的创作呢?下面我们就此进行讨论。
创作在曲艺之中演绎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地位,是所有曲艺人都必须与之交融的。
回顾曲艺的发展历程,曲艺创作,可以成就一个曲种乃至一个演员的光辉灿烂,相反,有许多曲种或者演员由于新作品的匮乏,失去了对观众的吸引力,昙花一现,就成了过眼云烟,走向了自消自灭的窘迫境地。
“策划”是当下相当兴起的一个词语。
假使将曲艺创作的本体看作一个节目策划过程,那么,形成的作品叙就是一个策划案。
据此,曲艺节目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依照曲艺创作这一“策划过程”实现的,曲艺创作对曲艺的创新、节目的成败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自曲艺作品的出炉始,就已经决定了其舞台表现力的高低,后期任何“添油加醋”的表演与编排都是无益的。
当然,作品和演员相匹配,也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无需赘言,创作之于曲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现今的曲艺队伍,我们不得不面对曲艺创作人才流失这一不争的事实。
某些人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经受不了各种诱惑,离开了曲艺的热土,另有所爰,另谋高就,随“风”飘去了。
这是人家的自由,是非优劣,我们且不做评价。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在基层、在民间,活跃着一批热爱曲艺、醉心曲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曲艺这种艺术形式,去拥抱火热的生活,把曲艺的快乐传递到四面八方的曲艺作者。
粗旷慷慨之说唱—北方曲艺音乐艺术鉴赏
粗旷慷慨之说唱——北方曲艺音乐艺术鉴赏
1.4 二人转
二人转在历史上曾称“蹦蹦”“双条”“对口”“双玩 意”“小秧歌”等,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1952年,在第一 届全国文代会上定称“二人转”。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和河北莲花落相结合的基础上,吸收 东北民歌、东北大鼓、皮影、相声、梆子及其他姊妹艺术的音乐 唱腔和表演技巧,同时融进了大量的民间笑话,不断地丰富和充 实,逐渐发展为具有“唱”“说”“扮”“舞”“绝”等综合技 能的表演艺术。
粗旷慷慨之说唱——北方曲艺音乐艺术鉴赏
1.1 京韵大鼓
其中以刘宝全、白云鹏、张晓轩为代表的三个流派 最有代表性,刘派高亢挺拔、刚柔相济,白派委婉缠绵、 曲调低回,张派气壮声宏、粗犷豪放。 刘宝全有“鼓界大王”的美称,他所创立的刘派对 京韵大鼓的发展影响较深,其后的艺人主要都从他的唱腔 中汲取营养,如白凤鸣、骆玉笙等。 京韵大鼓在城市中流传时,由于听众发生了改变, 演唱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改变,开始使用四胡、三弦为伴 奏乐器,还用小段代替了长篇大书,艺术上渐趋成熟。
“扮”指表演,二人转的两个演员称为“一副架”,男角称下装、 丑角,女角称上装、包头;其表演是靠两个演员“分包赶角”“跳进跳出” 地装扮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做到“装龙像龙,装虎像虎”的效果。 “舞”指舞蹈。二人转采用载歌载舞的方式来说唱故事,基本舞蹈 动作来源于东北秧歌中的各式舞蹈。 “绝”指绝活,是类似杂技表演艺术中的独特技能,如各式的“抛 绢”“转扇”“竹板花”等的高难度动作,
粗旷慷慨之说唱——北方曲艺音乐艺术鉴赏
1.1 京韵大鼓
鉴赏曲目:《丑末寅初》
《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以刘宝全和骆玉笙的演唱版本最有代表性。《丑末寅初》是为数不多 的抒情写景小段,相对故事性叙述唱段而言,它更具有高雅的气质。 该唱段以极其简练的笔触,形象地描述了在丑末寅初这一时辰内,即一天的开始之时,中国古代人民 的生活情景,犹如一幅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民俗风情画卷。 唱词由极不对称的上、下句构成,上句为标准的七字句,下句大幅度扩充,每对上下句描绘了一个完 整的画面、场景或人物。 它的唱腔流畅舒展,节奏平稳活泼,短句大腔搭配巧妙,从悠扬婉转的唱腔中,使人们得到充分的艺术鉴赏
浅议曲艺作品的艺术特色
浅议曲艺作品的艺术特色作者:白雪莲赵金梅来源:《大观》2014年第11期曲艺——文艺园地里的一支轻骑兵,一直活跃在我国的文艺舞台上,作为一门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表演艺术形式,它以其诙谐幽默、雅俗共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演出效果,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对艺术,一般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通常的称前者为雅,后者为俗。
曲艺基本上属于后者,它起源于农村,即使是后来随着民间艺人们进入了城市之后,基本上也活跃在茶园书场及露天地摊,观众也都是普通市民,演员和观众们地位相近、生活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通,表演时咫尺相对,说群众易懂的话,唱群众易懂的曲儿,表演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因此观众们听起来会有一种亲切感,有共鸣,所以曲艺能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能久演不衰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国各地的传统曲艺形式有四百多种,应该属于俗文学的范畴,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我认为它具有以下三个独特的特点,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意、趣、俗,只有做到了这三者的高度统一,才基本算得上是一部好的曲艺作品。
一:意:所谓“意”,就是“立意”,即作品的思想内涵,一首作品的思想内涵的确立是作品创作的基础,这个理论同样也适用于曲艺作品。
其实一个好的曲艺作品是同样可以当作一部大戏来看的,它同样是人物、剧情、冲突和情节点的高度浓缩,从选材来看,它截取的可能不是矛盾冲突多么强烈的大场景大场面,而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一个不起眼的小侧面,但以小见大,同样能达到大中寓小、引人深思的效果。
相比较于一部气势恢宏、场面巨大的交响乐,一段成功的曲艺作品同样能给人以震撼。
多年前曾风靡一时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
在主题歌立意时,曲作者雷蕾没有采用当时的流行音乐风格,也摒弃了美声的西洋风格,而是独出心裁采用了京韵大鼓音调素材的旋律,其旋律激愤、高亢、悲壮,节奏自由,加上著名鼓曲大师骆玉笙先生的完美演绎,强化了悲壮、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音乐情绪,很好地突出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民族灾难,反映了在这一历史时期人民大众逐渐觉醒的过程和顽强不屈、奋起抗日的精神;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歌颂了中国人民为雪国耻不怕流血牺牲、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再加上京韵大鼓这一曲种本身就是善书金戈铁马之声,善表英雄落难之情,它慷慨悲壮又质朴亲切,将这一主题曲贯穿全剧,强烈地烘托了全剧所要表达的爱国主义激情,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对年来历演不衰,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曲艺的审美价值
曲艺的审美价值作者:来源:《曲艺》2018年第05期曲艺的审美价值就是曲艺节目客观具有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需要,并给观众以审美享受的价值。
优美、喜剧美、崇高美和悲剧美这四种形态的美,就是它的四种具体表现形式。
观众对于优美的感受,来自于曲艺的韵味。
韵味是曲种的旋律、曲艺化的吐字发声和各种润腔技巧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产物。
骆玉笙的韵味,得益于小颤音甚多,在慢板行腔时,遇有长音符(一字几拍),多用小颤音润色。
声音见此流动,小巧、柔和、微妙、别具一格,令人赏心悦目。
欣赏曲艺的优美感往往还来自于演员技巧娴熟自如的表演。
听马三立说传统相声《报菜名》一大段贯口,几百种菜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流利和谐,给人以美的感受。
演唱的韵味,表演的技巧,都属于形式范畴。
其实,每个曲种都有一些独特的形式技巧,基本都符合形式美的规律。
不过,曲艺美虽然注重形式,但却不能脱离内容。
在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影响人的思想感情,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表现了内容。
形式美的价值主要在于显现内容,曲艺节目内容的优美之处,集中表现在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和意境上。
曲艺有四百多个曲种,几乎每个曲种都有风趣幽默的段子,让观众感受到喜剧美。
喜剧性还是不少曲种的鲜明特色和标志,如相声讲求包袱,诙谐、幽默是数来宝的特色之一,山东快书讲究笑料,评弹讲究噱头……曲艺的喜剧美,表现为讽刺、滑稽、幽默等几种形态,它往往以生活中的丑为基础,曲艺家们把生活中丑的事物加以典型化和审美化,使反映丑的事物的艺术形象具有了批判丑、否定丑的强大力量和表现美、肯定美的美学意义。
崇高美的形态与优美不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崇高特性的对象,一般地总具有艰巨斗争的烙印,显示出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相对抗、相斗争的深刻过程。
艺术中的崇高不可能完全再现自然界的巨大体积和现实的巨大力量,所以它的内容和主题多取材和侧重于严重的社会冲突,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方面,尖锐的矛盾,激烈的斗争,高尚的品德,长存的浩气,令人震撼。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荣荣,女,197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讲师,2004年天津师范大学现代文学方向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现为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天津市传播心理学会会员。
一、出版论著教材:1.参与编写《广告策划创意学》,孙瑞祥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2.参与编写《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王国绶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二、代表性论文:1.《对纪录片真实性的多维观照》,《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12月.2.《论新闻学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新闻知识》,2007年5月.3.《新记<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演进:从文艺性副刊到文学副刊》,《探索与实践——新闻传播论文集》(上),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4.《反思教育的责任——论新闻学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探索与实践——新闻传播论文集》(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5.《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生教育历史与现状——兼谈与欧美国家研究生教育之异同》,《新世纪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规律探索》,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6.《解读现代传媒蕴涵的人文理想》,《新闻知识》,2005年10月.7.《党报文化:精英意识与市场份额的对话》,《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4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8.《啼泣中的温情——戴望舒诗歌现代意识中的东方情绪》,诗选刊,2004年第4期.三、成果获奖1.参与《新闻传播学概论》课程建设,被评为天津市精品课程。
2.参与教学项目“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新闻编辑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2004年天津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
四、科研立项1.2007-2008年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社会问题报道中的社会心理引导策略研究——以天津主流媒介为例》(研究报告)2.2005年-2007年主持天津师范大学青年社科基金《媒介环境变迁与媒介管理对策研究》(系列论文)3.2005年-2007年参与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资助项目《新形势下的社会问题报道研究》(系列论文)五、开设课程开设本科课程:传播学、报纸编辑学、新闻学概论六、研究方向传播学、新闻学理论、编辑学个人简历:孙婷,女,198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新闻系教师。
昆曲电影声音的意境创造
昆曲电影声音的意境创造作者:石蕾来源:《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8年第04期摘要:和中国的诗词、书法、绘画一样,昆曲代表着中国传统艺术之古典美,蕴含着无穷的“意境”。
昆曲剧本中诗化的文词饱含着意境,而这意境又在一歌一舞、一叹一笑、一桌一椅中得以展现。
本文试图从昆曲的唱腔、念白的审美取向,从昆曲文词中提及到的声音元素的种类与描述方式以及与商业电影音响创作思路的比较中,找出适用于昆曲电影特有的音响创作方法,并使之有助于昆曲电影意境的形成。
关键词:昆曲电影;舞台搬演;商业电影;音响创作;意境中图分类号:J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18)04-0042-04国际DOI编码:10.15958/ki.gdxbysb.2018.04.006昆曲作为中国的百戏之母,作为清乾隆年间便被奉为雅乐正声的唯一戏曲剧种,作为2001年联合国全票通过的世界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其艺术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和中国的诗词、书法、绘画一样,昆曲代表着中国传统艺术之古典美,蕴含着无穷的意境。
昆曲剧本来源于明清文人创作的传奇,这使昆曲区别于其它地方剧种,具有明清文人古朴风雅的气质与细腻深刻的情思。
剧本诗化的文词饱含着意境,而这意境又在一歌一舞、一叹一笑、一桌一椅中得以展现。
当传统的昆曲与现代的电影相结合时,如何利用电影的先进技术手段和艺术构思充分展现昆曲的意境之美是昆曲电影创作的核心之一。
本文从昆曲电影声音创作的角度,探讨如何利用声音元素帮助画面展现昆曲深远唯美的意境。
西方电影理论中一般将电影声音分为语言、音乐、音响三类,语言以叙事为首任,音乐以抒情为能事,音响使角色与时空真实可信。
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昆曲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戏曲电影类型中的一种,由于以昆曲的唱念和舞蹈身段的表演为主要内容,又利用电影拍摄手法,有镜头的切换与运动、有实景的布景与空间的转换,遵守商业电影的基本创作理念,但又有所不同。
电影《1942》的声音设计分析
作者: 石蓓
作者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艺术学院,天津300387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70-7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声音设计;类型电影;主观语言;客观语言
摘要:电影《1942》的声音设计就如同影片的整体风格:不刻意加入主创人员的个人观点,只是客观讲述事件,让观众自己去体会。
本文从语言、音乐和音响三个角度综合分析了影片的声音设计,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语言为主刻画人物的内心;不动用大量的音乐煽情;细致的音响制作但又不夸张、不突出,而是与画面相配合客观表现场景中的内容。
影片虽然没有刻意营造听觉上的刺激和震撼,但却足以动人。
在目前大量影片过于利用视听刺激来吸引观众的趋势下,这部影片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新文科视域下地方戏融入音乐教学的实践与途径
新文科视域下地方戏融入音乐教学的实践与途径
石娱赫
【期刊名称】《艺术评鉴》
【年(卷),期】2022()19
【摘要】地方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凝聚了各地区不同的大众文艺、民风习俗,是地域性特色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本文从地方戏的文化寻根、实践要义、途径探析三个层面进行新文科视域下的分析,挖掘地方戏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采用多元、立体、交叉的理念制定教学模式,注重义务教育阶段中戏曲素养的养成,旨在以地方戏涵养当下精神文明匮乏的社会。
通过新技术发展丰富地方戏曲课堂,结合教育诉求的地方戏曲人才培养,提出契合新文科视域下地方戏融入音乐教学的改革路径,这是非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身禀赋,也是新文科建设的价值指向,同时有助于当下新文科理念在文化层面倡议的“中国乐派”的建立。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石娱赫
【作者单位】哈尔滨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5
【相关文献】
1.地方戏融入中职音乐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探析——以盐城淮剧为例
2.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3.新文科视域下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4.“新文科”视域下ESP专业建设与创新--以四川音乐学院音乐英语教学改革为例
5.新文科视域下大学生音乐品鉴力提升策略探究——以黎锦晖的音乐观教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是天津独有的曲种。清代,随着漕运和天津城市的发 展,各地的民歌小调纷纷流入天津,它们以及天津土生土长的 老鸳鸯调、新鸳鸯调、靠山调及大数子,清代被统称为时新小 曲,后来又被统称为时调。
建国前,特别是清末民初,时调深受船工、搬运工、理发匠、车夫 等天津劳动群众的喜爱,因此票房林立。每逢盂兰盆节、罗祖(理 发业祖师)诞辰等节日,各票房竞相演唱,争强斗胜。由于群众欢 迎,时调得以进入“明地”(含小席棚子)演唱,以演唱时调为主 的艺人出现了。后来,时调进入了妓院。妓女纷纷学唱,以之为伴 身技艺。经过她们及其弦师的加工,时调的唱腔、板式逐步规范并 发展了,反映妓女生活的曲目出现了,同时,还涌现出一批杰出的 唱手。这些唱手后来多半进入了杂耍园子演唱。为了适应杂耍园子 的需求,时调演员与弦师合作,注意了化庸俗为通俗,使唱腔逐步 由粗放、高亢趋向华丽、婉约。
建国后,时调音乐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靠山调发展尤为突 出。50年代初,时调演员王毓宝、弦师祁凤鸣以及词、曲作家 通力合作,改编演出了靠山调《摔西瓜》,获得了成功。此后 ,天津的曲艺工作者,如王毓宝、祁凤鸣、马涤尘(弦师)及词 、曲作家们一直坚持改革、发展靠山调。经过不断的努力,靠 山调的表现力日益增强,并已初步具有了板腔体的某些功能。 伴奏音乐特别是间奏已发展成为色彩丰富、对比强烈、富有感 染力的乐段。王毓宝还创造、发展了时调的润腔技巧„„
经过专业人士的加工、改造和创新,使这些来自民间的小 调成为反映时代风茂、社会生活,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 曲种,定名为天津时调。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皖西当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叶集皖西当代中学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本试卷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口头文学、百戏之母,曲艺与戏曲、诗歌、小说等诸多艺术门类都有极深的渊源。
当代中国,相声、评书、快板书、评弹、鼓词、二人转等曲艺品种依然保有500余个,其中有127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覆盖之广、影响之大,以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程度,都使其不愧为中华演艺文化精粹。
曲艺作为具有民族特性的文艺形式,在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声音的过程中还有更大发展空间。
在我国,曲艺的发展始终因时而变,充满活力。
在1949年7月举行的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历史悠久的传统说唱艺术正式被定名为“曲艺”。
沐浴着新中国的春光,文艺工作者对曲艺进行了挖掘整理,逐步剥离了晚清以来的杂耍元素,并用社会主义文艺的标准整合传统曲艺,推动其现代化转型。
五十年代以来的“说新唱新”,使这门铭刻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艺术形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代,文艺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一批批曲艺工作者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倾心创作精品力作,使曲艺事业焕发出无限生机活力。
曲艺表演虚实相生、真假杂糅,极大限度发挥了艺术的假定性特点。
不仅有对人物的体验,强调进入情境和角色,还要跳出角色和情境,以语言引导叙事、与观众进行互动式交流,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
长久以来,曲艺表演深刻影响着中国戏曲的创新发展,在实践中被多种艺术门类借鉴。
北京师范大学_考研_电影学_中国电影理论梳理
※【名词解释:电影锣鼓】1956年,在党的“双百”方针鼓舞下,上海《文汇报》专栏讨论国产影片为什么这样少,并提出批评性建议。
当时的党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钟惦棐以评论员身份发表《电影的锣鼓》一文,提出新中国电影发展的问题:电影和观众关系的问题;电影事业领导问题;重视中国电影传统问题综合性的总结了文汇报的内容,并提出症结所在。
其目的是推动电影健康积极的发展,但结果却被作为反党信号。
钟惦棐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创新独白》1962 瞿白音于1962年第3期《电影艺术》上发表了《关于电影创新问题的独白》一文,针对当时电影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等现象进行了尖锐抨击。
他强调了一种艺术家的首创精神。
1966年,《文汇报》、《解放日报》等称之为“黑帮的反革命纲领”;瞿白音因此而蒙冤10年。
1982年出版的《创新独白与瞿白音》一书对这个事件进行了历史总结。
《丢掉戏剧拐棍》1979(文学系白景晟)主要讲电影和戏剧的差异,电影依靠戏剧迈出自己第一步,电影独立后,是否还要拄拐呢?结论:丢掉,放开电影的脚步。
新时期探讨电影艺术特性的先声,关于新时期电影艺术最初觉醒※80年导演年会,《电影与戏剧离婚》钟惦棐※《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1979 张暖昕、李陀被认为是探索片纲领,第四代导演宣言。
探讨中国电影落后时代原因,倡导电影现代化。
特点:印证了巴赞长镜头理论,其实是对巴赞的误读。
中国电影形态上症结在于基本遵循戏剧电影模式。
※“电影文学性的讨论” 1979~1980导演张君祥发言,写成论文《用电影手段完成的文学》,针对戏剧“拐棍说”和“离婚说”,提高艺术质量,导演负责两方面:体现作品文学价值,创造性运用好电影手段。
任务:用自己掌握的电影艺术手段,把电影文学价值体现出来。
“电影就是文学”“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的文学”,还得拄拐,电影对文学要兼收并蓄,一夫多妻。
《离婚的烦恼》钟惦棐※“电影观念的讨论” 1982※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谢晋创作从50年代到90年代,在86年产生不同看法,上海年轻文学评论工作者提出质疑,最有影响是在《文汇报》上发表的《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祝大可)、《谢晋时代应该结束》(李洁)。
电影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探析
电影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探析作者:王培新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7期【摘要】电影从无声到有声,历经重大转折,其间过程复杂多变,音乐进入影片尤其如此。
20世纪初,电影人感受到无声电影不再能够满足观影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完善剧情并掩盖影片放映机发出的噪音,于是逐渐开始尝试在电影放映时加入音乐元素。
电影音乐艺术独特的审美是一个神奇的天地,一个蕴藏丰富的世界,它能够深化主题思想,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渲染环境气氛,加强作品艺术结构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激活整部电影作品。
【关键词】电影;音乐艺术;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J643.6 【文献标识码】A音乐是人类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而电影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细致入微地营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氛围,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可见,电影音乐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音乐与画面结合,延伸剧情电影音乐在叙述故事情节、传达人物情感时,是通过特定器乐的声音和旋律来描述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
性格化的音乐处理往往依据故事中角色的思想、习惯、信仰和职业来结构音乐的声音形象并通过特定的人物音乐主题来呼应角色的个性特点,以达到强化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的目的。
路易斯·贾内梯在《认识电影》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音乐对性格的表现:“在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的几段戏中,伯纳德·赫尔曼的配乐完全由弦乐组成,暗示鸟的尖叫声。
这个主题被用来作为描绘性格的一种形式。
”电影音乐能用一系列有机组织的乐音,把故事内容、情节矛盾、场景氛围和主题立意明晰地表达出来。
影片《迷墙》就以音乐和歌声的叙事取代了人物对白的叙事,影片的画面结构表面上看似零乱无序,而实质上却完全吻合音乐的叙事结构和所表达的内容,在这部影片里,电影音乐的结构和音乐的内容对影片的情节结构以及画面的叙述内容及剧情的延伸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音乐以听觉的形式服务于电影叙事,在影片叙事和结构上起着重要作用。
影像视域下的舞台演出
影像视域下的舞台演出作者:郑宾石力夫来源:《艺海》2010年第04期始于2002年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一项重大系列性活动,首批工程历时5年,共评选出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歌舞、杂技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在内的各种剧目50部。
从艺术质量上来看,这50部精品代表了我国近20年来舞台演出的最高水平,堪称当代舞台艺术的优秀代表。
但我们在为已有成就喝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总结实施过程中一些经验与不足,以作为未来舞台艺术产业进一步拓展开发的级进之石。
本文由舞台精品剧目的拍摄录制问题展开,由此生发对于影像视域之下舞台演出与常规视角之区别的思考,希望藉此能对精品的市场推广和宣传推介有所启示。
舞台剧目影像录制的重要性舞台剧目的拍摄录制是一个创作本体之外的问题,但也恰恰因为它并不作用于舞台表演本身,所以常被我们的主创人员轻视甚至忽视。
如果说这种忽略发生在舞台创作者身上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对制作人而言,则意味着巨大的工作失误了。
众所周知,现在的舞台演出剧目一般都要拍摄录制成为影像,一方面可以作为资料便于保存研究,更重要的是能制作成影像产品,在开发舞台演出衍生商业价值的同时,也便于更多观众观赏接触到这些舞台艺术,从传播、推广意义上来说,影像产品的重要性与舞台演出同样值得重视。
以首批国家舞台精品工程为例,在笔者看到的50部精品剧目影像中,舞剧《筑城记》、杂技晚会《ERA—时空之旅》的录制效果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除舞台拍摄常规的三个固定机位之外,制作者还“超规格”地使用了大摇臂机位、轨道机位、甚至顶机位进行拍摄,机位增加带来的是影像观感的极大丰富,其效果对于保证甚至提升舞台艺术的影像观感是极其有效的。
在此笔者还要提出一个反面例子,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的杂技剧《天鹅湖》是5年精品中让专家观众一致叫好的创新力作,但其剧目的拍摄录制却十分糟糕,影像画质不高不说,制作方甚至只使用了一个中间机位,全剧从头到尾只有一个景别,细节全无展现,变化更无从谈起,让观众看得十分辛苦,一部优秀的舞台作品最后留给影像观众的是极其糟糕的观演印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反思的败笔。
天津曲艺文化简介
的曲艺文化简介(吴俞良,110141329)摘要:。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而又是的“曲艺之乡”。
近年来,曲艺凭借它独特的韵味与历史,从没有淡出我们的生活。
现在,笔者就目前的曲艺艺术及其发展谈上两句。
关键词:京剧相声曲艺发展正文:曲艺种类:1.相声相声是北方曲艺曲种。
以语言为主要表演手段的喜剧性艺术。
在相声形成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其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艺术手段。
语言明快幽默,模仿维妙维肖,讽刺犀辣。
相声一般由“垫话儿”、“瓢把儿”、“活”、“底”等部分组成,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
单口由一位演员表演,讲述笑话。
对口由两位演员出台,一问一答。
群口又称“群活”,由三人以上演员表演。
是培养相声名家的摇篮。
最早相声演出在清末。
20年代,相声进入繁荣发展阶段,津京两地相声演员频繁往来,许多相声演员在演红后,又赴全国各地。
光绪初年,艺人玉二福来津长期演出。
清末民初,在扬名的相声演员有“八德”:裕德龙、马德禄、德锡、焦德海、德志、德泉、周德山、德祥。
他们都曾来津演出。
的著名相声演员有德锡(艺名万人迷,有“滑稽大王”之称)、寿臣(有“幽默大师”之称)、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艺名小蘑菇)、郭荣起、常宝霆、文茂、文享、高英培、马志明、伯祥、文亮等。
相声传统曲目有300余段。
2.评书曲艺曲种。
形成于清初,第一代艺人为王鸿兴,所传弟子为“三臣”、“五亮”。
“三臣”指安良臣、邓光臣、何良臣。
“五亮”不详。
评书只说不唱,表演者一人,以醒木作道具,渲染气氛。
评书艺术以结构严谨取胜,一部长篇包括几个“柁子”(段落),一个柁子可分为几个“梁子”(故事),一个梁子又分为若干“和子”(悬念)。
说书技巧主要有四种:一是“开脸儿”,表现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二是“摆砌末”,描述人物活动环境;三是“赋赞”,赞美人物或景物;四是“垛句”,也称“串口”,夸地描绘人物、景物及事件。
曲艺表演艺术的审美分析
曲艺表演艺术的审美分析作者:白永蔚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08期【摘要】曲艺是我国的民族艺术形式,具备传统性和历史性的特征。
表演是曲艺艺术的中心,如果只是有文本但没有表演的话,曲艺艺术也会丧失生命与灵魂。
我们在探究曲艺艺术的过程中,需要把曲艺表演艺术分析作为重中之重,以便抓住曲艺的核心,为我国传统民族艺术传承和发扬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从美学角度出发,对曲艺表演艺术审美特征展开研究,以期给曲艺表演提供有效参照,引起人们对曲艺表演实践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曲艺;表演艺术;审美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033-01曲艺是传统民族艺术,是各民族说唱艺术总称,这样的艺术形式拥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利用带有表演性的动作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社会与生活。
通过对曲艺的核心特征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曲艺的中心在于表演,假如没有表演艺术存在,就仅仅是对文本的阅读,根本无法把曲艺艺术的魅力和生命活力展现出来。
为了加强对曲艺表演艺术的认知,站在审美角度进行分析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下面将着重就曲艺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研究。
一、民族性审美民族性是曲艺表演艺术的首要审美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的存在让曲艺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并在我国的整个发展历史当中显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丰富了民族艺术文化。
民族性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民族与艺术的生命和灵魂所在,同时还是民族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可以给民族艺术的成长增添一抹亮色。
所以古今中外诸多的文艺家已经在这方面达成了很多共识,也给出了很多非常精辟而又深刻的见解。
俄国著名作家赫尔芩认为诗人与艺术家在创作出的真正意义的作品当中总是把民族性作为重要内容。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也特别指出带有地方色彩的,更容易成为世界的,也就是说带有民族特色的事物更能得到人们的关注。
由此观之,不管是表演还是文本都强调将民族性作为审美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 通过电影记录片解读曲艺文化内涵
天津 时调是明清时期在津京地 区时兴的小调 , 所
唱的内容多是反映当时人们生活中的琐事以及风土人 情 ! 社会问题等与民生紧密相关事情 , 蕴含着津京地 区大量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风俗特点 , 保藏着丰富的艺 术和人文内涵 " 将天津时调唱曲创作的来源以及所反 映的地域文化等拍摄成唯美的电视或者 电影纪录片将 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 " 纪录 片的基本特征是 : 影像纪实特性 º ! 艺术特 性和文化特性 »"据 5 中国消费者报 6 报道 ¼, 新世纪 在英 国 ! 法国 ! 德国 ! 日本 ! 韩国 ! 加拿大 ! 澳大利 亚和新加坡等国 , 纪录片得到了国家政府部 门的多种 资金支持 , 并作为国家文化战略的一部分进行扶持 "
20 1 0年美国纪录片市场 中 , 1 0 部最卖座的纪录片里 ,
维 ! 三维动画的形式配合讲述 , 尤其是采用了大量 中
国水墨画并且制作成动态的形式 , 画面 内容丰富 ! 制 作细致 , 使原本枯燥 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 ; 再者 , 对 一些经典昆曲剧 目的介绍除了采用纪实影像资料外重 新找演员实景表演再现了部分情景和唱段 , 精美的服 装 ! 扮相和优美的景色给人新鲜 ! 唯美的视觉享受 ; 此外 , 该片经过 了精心的声音设计 , 语言 ! 音乐和音
一 曲种 " /天津时调 0 和很多正在衰落的曲艺 曲种具 有相似的辉煌过去和衰落现状 " 因此 , 本文以它为例 展开探讨曲艺和电影的结合方式及其艺术价值 , 以供
中国艺术家传记片相对 比较少 , 音乐家传记 片则
有 5 聂耳 6 (1 9 59 ) 天华 6 (2000 ) ! 5 冼星海 6 (1994 ) 以及 5 刘 等几部 , 重在陈述传主对民族音乐的
新锐视 点
新时期 / 曲艺电影 0 的艺术价值探析
)
以地方 曲艺 / 天津时调 0 为例
石 蓓
= 摘 要 > 曲艺蕴藏着大量 的中国民族 民间艺术 , 曾经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 "借助 电影传 播传 统艺术
是新 时期传 统 艺术传播 的重要途径 , 戏 曲电影就是 成功的典 型 " 然 而, 有关 / 曲艺电影 0 的实践和理 论 探讨却几 乎没有 " 本 文首先提 出了新 时期 / 曲艺电影 0 对传 播 曲艺艺术 的重要性 , 然后 以天津地 方 曲艺 / 天津时调 0 为例 , 初步探讨 了曲艺与电影结合 的五种形式及其艺术价值 "
意义 重大 "
艺术 , 它对中国民族历史和 民族文学的传承 , 对一些
民歌 ! 戏曲剧种以及 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形成都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深刻地影响和培育着中国人的 艺术审美情趣 " 在曲艺繁荣时期 , 它主要通过街头卖 艺 ! 走堂会 ! 节 日庆典演出 ! 婚丧仪式 ! 祭祀祈祷 !
庙会以及戏 园等途径传播 , 深人人们生活 , 受到了普
通大众的喜爱 "然而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科学技术的 进步和人们娱乐生活的丰富 ,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新 时期 , 普通大众的艺术审美要求和接收艺术信息的方 式也随之改变 "传统的曲艺传播方式不再符合现代社 会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 曲艺如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 信息传播方式在新时期得 以快速和广泛的传播 , 发挥 自身的艺术价值就成为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议题 " 通过 电影传播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 ! 传播面广等
再现又有转换场景时动感的现代音乐 , 营造 了一场听
觉盛宴 " 该片在讲述昆曲的过程 中采用了如此多的形 式和技巧 , 给人耳 目一新的感觉 , 一经播 出就 引起了 社会各界的关注 " 很多不了解 ! 不喜欢传统戏 曲的人
富奇特 的视听语言和绚丽的银幕造型使之具有高度的
观赏性 并传达 深厚 的文化 内涵 , 对于一个国家的文 化 ! 历史 ! 艺术的保护 ! 传播 以及对外交流将发挥重 要的作用 " 曲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的瑰宝 , 拍 摄曲艺题材的纪录片是保护和传播曲艺的重要途径 " 在我 国 , 电影纪录 片的发展 状况并不乐观 " 以 201 0 年我国出品的1 6 部纪录片为例 , 有1 3 部通过院线
备了国际化人物传记片的艺术特征和规模 , 使电影对
艺术的影响更加深远 " 运用现在成熟的传记片拍摄方
二 ! 通过 传记 电影 生动的 记录 曲艺艺 人经 历
据 文献记载 , 建国前天津时调艺人很多 , 较为著
名的演唱者 ! 弦师和票友不下一百人 ¹ , 他们的时调 演唱历程就是活生生的时调 发展 史 , 这其中高五姑 !
响完美融合 , 既有释义作用的解说又有街景 中烘托环
美国片 占8部 ; 韩国院线上映的2 9 部纪录片中本土作 品达2 2 部 "新世纪 , 纪录片本着纪实性 ! 艺术性和文 化性的特征 , 既真实地再现人物 ! 事件的原貌 , 又可 借助先进的电影技术 , 利用电影独特的时空结构 ! 丰
境气氛 , 如熙熙攘攘的叫卖声, 既有经典的昆曲唱段
以视 觉上 的美 感 , 这 一美 感 由 电影表 现 出来 , 经 过精
心的舞美设计 ! 华丽的服饰 ! 灯光辅助 , 再 由后期剪 辑技术营造 出蒙太奇 效果 , 使得 电影 中的艺术 家人 物 ! 其表演以及整个影片的视觉基调都更加地唯美动
人 ; 其二 , 艺 术 家在 电影 中不 乏大 量 说 唱表 演 , 普通
大多由一到两人以说 ! 唱的形式把故事情节讲出来 ,
持之以恒的艺术追求以及鲜明的个性和气质往往受到 普通人的向往和祟拜 "艺术家传记片既具有商业大片 的模式又具有艺术的品质 , 通常会取得不错的票房 , 并引起社 会各 界人士 的热议 , 对艺术 的传播意义重 大 "好莱坞的艺术家传记片数量很多 , 其 中仅音乐家
为例 , 分别将两位音乐圣人的坎坷经历真实生动地再
现给观众 , 获得了全球各种电影节奖项 , 自上映后几
曲艺 曲种繁 多 , 据 统计 至今活在 中国 民间的各
民族曲艺曲种约有4 00个 , 而京津地 区是 曲艺长期繁
十年来经久不衰 , 让全世界人领略了西方古典音 乐大 师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风采 , 并对古典音乐重新审视 ,
区别 "戏曲由多人饰演角色 , 唱 ! 念 ! 做 ! 打共 同演
出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剧 目 , 从戏 曲的舞 台演出到 /戏
新锐视 点
曲电影 0 主要是场景的转换和演员程式动作的转变 ,
影人青睐 , 因为艺术家传奇的学艺经历 , 他们坚强 !
这种转换相对 比较直接 , 观众在欣赏 / 戏曲电影 0 的 同时就是在欣赏戏曲 ; 而曲艺是一种 / 说唱艺术 0 ,
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
荣发展 比较集 中的地区 , 天津更被誉为是北方地区曲 艺的发源地 "天津的相声 ! 快板儿流传至今仍然势头 不减 , 深受大众喜爱 " / 天津时调 0 是曲艺的一个曲 种 , 是 明清时期的时兴小调 , 欣赏和演唱时调小曲曾 经是天津老百姓最为享受的娱乐方式 , 但是如今却逐 渐远离人们的生活 , 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未曾听说过这
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 民族音乐的创作过程和命运起
伏以及音乐的革命号角作用等 "这几部影片与国外音 乐家传记片相 比制作规模小 , 对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
的表现稍弱 " 当然 , 随着 中国电影工业的迅速发展繁 荣 , 2008年上映的戏 曲大师传记 电影 5 梅兰芳 6 已具
其他更多正在衰落的曲艺曲种借鉴 "
特点 , 并且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 由此 , 不难想到 , 借 助电影的科学技术手段和信息传播特点来传播传统艺 术 , 使其在新时期实现 自身的艺术价值 , 不失为一种
同样作 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曲艺却一直 未能与 电 影结缘 , 到 目前为止未曾有 / 曲艺电影 0 这一电影类
型 , 连有关曲艺题材的电影都很少见 " 笔者在 国内最 大的学术期刊网 / 中国知网 0 上试 图检索 曲艺 电影的
= 关键词 > 曲艺 曲艺 电影 天津时调
一!
/ 曲艺 电影 0 的提 出
曲艺是最 具 民族 民间色彩 的一种 中国传统表 演
戏曲电影 " 中国第一部电影 5 定军山 6 就是京剧大师
谭鑫培参演的戏曲电影, 此后有关戏 曲电影的实践和
学术探讨从未间断 "虽然有关 / 戏曲电影 0 的具体指 向和类型 , 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 , 但是这一称谓 已 经得到了专业领域的认可 , 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也逐 渐成熟 , 形成了体系 "戏曲与电影相结合 , 既保 留了 戏 曲的艺术特征又使其不再局限于剧院演出这种单一 的演出形式 , 普通老百姓在 电影院 ! 电视机 ! 网络 以 及手机上都能够欣赏到这一传统艺术 , 对戏曲的传播
式拍摄曲艺艺人传记片不仅丰富了传记电影的内容和 艺术内涵 又能增进普通大众对 曲艺的了解 , 同时也是
曲艺与电影结合最直接 ! 简单的形式 "
赵小福等时调演唱者对时调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建国后 , 王毓宝对时调 的改革做 出了特殊贡献 , 并被 国家首肯为天津时调继承人 " 如今能够专业演出时调 的人越来越少 , 仅有八十岁高龄的王毓宝和其门下的 几位徒弟 " 有关天津时调的音视频资料也 比较少 " 在 这种艺人老龄化现象严重 ! 传承人极少并且音视频资 料少的情况下拍摄一部时调艺人的传记片 , 将他们坎 坷 的艺术生涯 ! 创作经历以及对时调 的热爱和孜孜不 倦 的追求 , 客观 ! 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 不仅将成为宝 贵的时调音视频史实资料和教学 资料 , 还将吸引普通 大众主动 了解和学习时调 ! 激发曲艺爱好者和专业学 习者的学习热情 , 使更多人投入到天津时调的传承和 保护工作 中 " 当然 , 时调艺人传记片的拍摄一定要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