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
关于弗洛伊德的一些认识
名人对于弗洛伊德的评价
社会学家和弗洛伊德研究学者菲力普· 里夫1959年说, “这个人的伟大之处不容置疑,这使他的思想更加伟大”, 而他的写作“也许是20世纪汇成著作的、最重要的思想体 系”。可是,几年之后,一位著名的学者和人文学教授艾 里克· 海勒却在《时报》文艺副刊中说,弗洛伊德是我们这 个时代吹捧太过的人物之一;诺贝尔桂冠的彼德· 梅达沃爵 土称心理分析理论为“本世纪最惊人的知识欺诈”。政治 科学家保尔· 娄森认为,弗洛伊德“毫无疑问是历史上最伟 大的心理学家之一”,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神 学家保尔· 蒂利希认为他是“所有深层心理学家当中最有深 度的一位”。可一位英国学者索顿却收集了一些证据,这 些证据,按她自己的意见,是可以证明“(弗洛伊德的)重 要的假说,即‘深层意识’不存在,他的理论毫无根据而 且荒唐可笑”,说他是在可卡因的影响下编制出这些理论 的,说他是“一个虚伪而且没有信仰的预言家”。
性学三论
• 《性学三论》主要研究人类性欲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这是弗洛伊德 继《梦的解析》之后对人性探讨中最富创见和最永恒的贡献之一。弗 洛伊德的《性学三论》于1905年发表,该论文分三个阶段,分别解释 人类幼儿性行为、性本能、性变态,论证“性”心理的某一特定因素 不协调、膨胀造成精神性疾病,“性”心理因素逃脱意识的控制而宣 泄的结果,也是未经正常意识心理加工改造的最原始性动力暴露,并 通过精神分析和强制治疗中获得各种“性变态”症状。他阐述各种心 理病的推动力量都以“性”本能为根基,强调这是他二十多年逐日累 积出的歇斯底里症和其他心理症的经验,就是他最佳的佐证。对于 “同性恋”的论断在3~5岁男女童各自羡慕对方的“性”器官,由于 “性”状态差异,则产生有不同的心理效果,男性产生“阉割情结”, 而女性产生“阳具嫉妒”! •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理论重要内容存在明显的片面性,尤其他夸大“性” 心理在整个人类心理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把“性”问题看作一 切心理问题决定性根源的极端,完全忽略人类其它活动对人类心理的 影响。
从弗洛伊德的压抑理论看当代人的焦虑
从弗洛伊德的压抑理论看当代人的焦虑【摘要】本文通过对弗洛伊德的压抑理论梳理,结合他的人格阶段分期,追朔当代人各种焦虑现象的早期原型,从而对现象之下的焦虑本质作出初步的探索和了解。
【关键词】弗洛伊德;压抑;焦虑在《图腾与禁忌》中,因对父亲霸占了种族内所有女人而不满的儿子们愤起反击,合谋策划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但却在他们大摆宴席庆祝这一胜利的时候,突然心生罪恶感,于是他们规定,把自己的父亲作为图腾供奉,代表一种信仰;而种族内所有女人,不能与其发生性关系,作为一种禁忌。
他们把种族内的女人与其他种族进行交换,弗洛伊德根据马克思的物物交换概念,提出妇女交换,认为文明的起点就是建立在乱伦禁忌之上的妇女交换。
从最初的文明到现在,飞逝了几千年的时光,尤其在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逐渐坠入了利益交易至上的漩涡中,越漩越深,做一笔利润丰厚的交易来满足我们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是我们唯一的生活目的。
文明,高度工业化,带来了更多的压抑,也带来了更多的文明病,各种精神疾病在近些年呈现了翻倍增长之势,而焦虑作为这些文明病的主要病源,更是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与我们如影随形。
压抑是所有精神疾病的根源,我们所有的症状与冲突都可以追朔到对于弑父娶母这一原初欲望的压抑,这构成了我们无意识的核心。
所有的本能和冲动就像一口沸腾的坩埚,弗洛伊德称其为它我,而道德机制就是严肃的超我,自我则是造成压抑的防御机制之一。
焦虑是心灵冲突,是个人的本能需要与社会规范夹缝下的产物,自我困在了它我与超我之间。
不管是:焦虑就是被压抑力比多的转换的初阶焦虑理论还是:焦虑是自我察觉到危险处境而压抑力比多的修正焦虑理论,都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焦虑的威胁就是力比多受挫的威胁或力比多一旦满足便会受惩的威胁。
我们生活在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当下社会,焦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升职晋升的寝食不安,考试复习的彻夜难眠,人际交往的辗转反侧,身体健康的担心忧虑等等,我们已经处在一个被焦虑所裹挟的时代,那么,万千似枝叶般繁茂的焦虑是否可以追溯到几个树干或一个树根呢?焦虑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他认为焦虑是了解情绪与心理失衡的根本问题,他曾说过:“焦虑是神经症的根本现象和核心问题。
图腾与禁忌读后感
图腾与禁忌读后感《图腾与禁忌》这本书,让我对于图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作者通过描述图腾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揭示了图腾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体心理的重要影响。
同时,书中也涉及了一些与图腾相关的禁忌,使我对于图腾的神秘和神圣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书中对于图腾的定义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图腾作为一种象征,不仅仅存在于原始部落的宗教仪式中,也贯穿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图腾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精神支柱,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文化认同。
在阅读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图腾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宗教符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其次,书中对于图腾的禁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于图腾有着不同的禁忌和规定,这些禁忌往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某些动物被视为图腾,因此在部落中被视为禁忌的存在,人们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定和禁忌。
这些禁忌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通过阅读《图腾与禁忌》,我对于图腾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图腾不仅仅是一种宗教符号,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精神寄托。
同时,图腾的禁忌也使我意识到,图腾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仅存在于宗教仪式,更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图腾和禁忌,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图腾与禁忌》,我对于图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图腾不仅仅是一种宗教符号,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精神寄托。
同时,图腾的禁忌也使我意识到,图腾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仅存在于宗教仪式,更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图腾和禁忌,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对于图腾和禁忌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更加珍惜和尊重不同文化中的图腾和禁忌。
图腾的意义(列维_斯特劳斯)
思想战线 S IXIA N G ZHA N XIA N 2004年第4期 第30卷 №14,2004 V ol130 THINK ING 图腾的意义———读列维-斯特劳斯《今日图腾制度》黄淑娉(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广州,510275)摘 要:人类学家对图腾制度的研究有各种理论,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图腾观认为,图腾制度是一般分类问题的特例,是阐明相关对立的思维模式。
这一观点一方面给象征人类学、人类学对观念体系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但另一方面也有脱离社会实体和经验现象的倾向,局限于形式分析,抽象推理,不能全面反映事物的本质。
图腾制度是思维的,也是社会的,无论是何种理论,否定图腾制度是宗教制度就很难解释存在的客观事实。
关键词:图腾;图腾制度;结构主义中图分类号:C91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78X(2004)04-0034-05 ΞThe Implications of Totem———Reading The Present Totem S ystem by Levi StraussHUAN G Shu2ping(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Sun Yat2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275,China)Abstract:Anthropologists have developed various theories of totem system.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ist idea of totem by Levi Strauss,totem system,a special example of general classification,isa thinking mode interpreting relative contradiction.This idea,though having opened a new vision forsymbol anthropology and the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idea system,has had a tendency detached fromsociety and social experiences because it is confined to formal analysis and abstract inferences so that itcannot reflect the nature of events.Totem system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inking but also to the soci2ety.Any theory denying that totem system is religious system will fail i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objec2tive facts.K ey w ords:totem;totem system;structuralism 图腾制度是人类学研究的古老而复杂的问题。
浅论感性幸福与理性幸福——读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一)
浅论感性幸福与理性幸福——读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一)【摘要】文章把人的幸福划分为“感性幸福”和“理性幸福”。
感性幸福是指人的最原始、最真实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快乐的感受,它是“真实的幸福”;理性幸福是指人为的、不自然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快乐的感受,它是“虚假的幸福”。
然而即使如此,我们却并不能单一地去追求这“真实的幸福”,因为在个人追求到了自己本身的幸福的同时,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对幸福的追求,若不加一切地放纵,那么只会造成“强者的哲学”。
所以一个平衡点的存在是必要的,以便协调对幸福的追求,从而更能够达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关键词】感性;理性;幸福;协调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我很佩服他的智慧和勇气,他撕掉了人类虚伪的理性面具,而把矛头直指向人类心灵深处最真实、同时也许亦是最脆弱的感性情感。
当我们为我们作为文明人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们也许恰恰忽略了我们最真实的情感,忘掉了我们存在的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我的基始的思考是关于“感性”和“理性”的,同时展开来又与“幸福”等概念相联系。
我曾试图根据弗洛伊德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去定义“幸福”。
我给人的“幸福”所下的定义是,人的欲望得到满足时的快乐的感受。
我通过对感性和理性的不同分析,从而得到两种不同的“幸福”。
一种是人的最原始、最自然、最真实的欲望得到满足时的快乐的感受,我叫它“真实的幸福”;一种是人为的、不自然欲望得到满足时的快乐的感受,我叫它“虚假的幸福”;前者对应的是感性,后者对应的是理性。
为什么我们会有上述的思考和结论呢?举一个例子:假如一个成年男子,他身强体壮,他现在有了性的需求。
如果是在原始社会中,那么几乎没有人为的规则和法律对他进行约束,他是自由而灵敏的。
他会怎么做呢?我想他会凭借着自己的感性本能,在原始的丛林中寻找并发现一个自己中意的异性的同类,经过最原始的沟通之后,满足自己的欲望。
在这一欲望得到满足之后,那么他便会产生“幸福”感,而这便是最自然的幸福、最真实的幸福。
图腾与禁忌
第1页乱伦的畏惧我认为,对史前人在各方面遗留下的痕迹的了解,是我们能解释他在每一个阶段上的进化所必备的条件。
比方说:通过史前人遗留下来的那些石碑器具,通过我们直接或凭借各种传奇、神话、仙幻故事间接获得的,对史前人的艺术、宗教和人生态度的认识,通过依旧残存于现代风俗习惯中的史前人的思维模式,我们对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史前人已有所了解。
更有甚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或许可以认为史前人仍活在我们之中:我们不难看出,世上有些人无论在哪些方面都更接近于原始民族而与我们不同,因此,我们将他们视为原始民族的直系后裔或继承人。
我们就是这样来看待那些所谓的野蛮和半野蛮民族。
他们的心灵世界尤其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因为在其中我们可以洞察到一幅保存完好的、有关我们自己的早期发展的图画。
如果这种见解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经由民谣所了解的第2页原始民族的心理和由精神分析学而得知的神经病患者心理间的两相比较,就能找出很多共同之处,而且能让我们对那些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有进一步的了解。
兼及外在与内在的理由,我选择那些为人类学家们所指出的最落后、最不幸的部落澳大利亚这一最年轻的大陆上的土著人,来作为比较的一方。
这个地方的动物群落也是最古老而已不存在于世界其他各地的。
澳洲土著人是一支奇异的民族,无论从体格或语言上来看,都与其最接近的邻居美拉尼西亚人、波里尼西亚人或马来人没有关系。
他们并不建筑房舍或固定的茅屋,也不耕种任何土地,除了狗之外没有别的家畜,甚至不懂陶器制作的技术。
他们的生活几乎全依赖于追猎所得各种兽肉及挖掘的树根为生。
他们不知有国王或酋长,所有公众事务全在集会中由长者处置。
是否能在他们之中找到任何与宗教和神明崇拜有关的证据,我是毫无把握的。
而那些居于内陆,因极度缺水而生计艰难的部落,可能比居住于沿海的部落更为原始。
依我们想来,自然不会以为这些可怜的、裸体的食人野民在性生活上有什么道德观念,或在他们的性冲动上加以有效的控制。
图腾与禁忌读后感
由《图腾与禁忌》联想到我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的情感冲突——解读现代人心理中的原始遗存我们举办的第一期“文化沙龙”中涉及的主要问题便是“饮食民俗”,大家发言十分积极踊跃。
在讨论过程中很自然的便谈论到关于祭祀的饮食民俗,当天与会的各位老师不约而同的向大家推荐了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这本书。
也许是因为王逍老师在给我们讲授文化人类学时曾经提到过“图腾圣餐”这个概念,抑或是这个概念本身就体现出一种人类内心深处的矛盾情感。
于是,作为一个内心深处极为矛盾的人,我对这本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第二天我就去图书馆把这本书找来读了。
这本书看起来很吃力,第一次看的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一本很小很薄的橘色封皮的书,一边看一边记笔记,居然看了一周还多。
作为一个在所谓“现代文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我觉得自己的确很难将书中论及到的“野蛮民族”的思维、行为、仪式等理解的很透彻。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一方面为作者深刻的思想以及独到的见解所折服,这需要怎样高深的造诣才能将人类思维的深层领域挖掘出来,并将一个个难以解释的问题连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清晰地展现于世人面前,如同真实的洞察到了幼年时期人类的思想。
在作者的引领下,我对自己思想深处那些陈旧却依然清晰的记忆进行了了一次重现并对它们做了一下关于自我的分析。
另一方面,像我这样一个学术问题的初级思考者,对作者的某些观点还是会抱有不同的看法,当我绞尽脑汁也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向作者的思想靠拢时,我便习惯于开始“批判”的读书,“批判”的思考问题,因为这至少证明对于该问题的理解已经存在我这样持不同观点的人了,不管是否科学,我想我总归还是有必要在这样一篇读后感中提出自己的看法的。
一、关于一个童年时期不解的梦弗洛伊德在论述图腾制度时提出“图腾就是父亲的替代者”,由此,他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论证原始人类与父亲关系的演变过程,他认为:“在原始人群中,父亲拥有对部落所有女性的占有权,他残暴并且充满嫉妒,驱逐他已长大的儿子们,于是,有一天,那些被父亲驱逐的兄弟们结合在一起,杀害并吞食了他们的父亲。
【认知心理学】《图腾与禁忌》读书报告
评分:_________课程论文《图腾与禁忌》读书报告学校学院辅修专业应用心理学学号学生姓名课程认知心理学打印日期一直以来,弗洛依德的理论都很吸引我。
这一学期的课程“认知心理学”可以说是对人们如何认识世界的一种学习。
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正是人们分析自身认识过程的现象和原因的一本书,因此我选取了这一本书做阅读。
《图腾与禁忌》最令人觉得有趣的部分是他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看待图腾禁忌,发现图腾禁忌与精神病症之间有着相似之处。
这个视角是很独到的,弗洛伊德最先发现了人的潜意识,提出了精神的原动力的概念,并把这种概念引入到梦的解析之中,开创了现代解梦的先河。
这种方法的确很有效。
之后他又发现,日常的一些生活心理现象与梦有着几乎相同的运作机制,于是他又完成了《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再晚些的时候,他把同样的理论思路引入到对于图腾的解释中,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图腾与禁忌》一书。
虽说已经上过一些心理学相关课程,也阅读过一些心理学著作,但是具体到某一理论、某本书的时候,“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情况就出现了。
因此在写读书报告的过程中,总体还是吸收的成分大于批判的成分。
首先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图腾,以及它存在的一些事实性的痕迹。
图腾首先在形态上来说,一般是一种动物,可能无害也可能危险恐怖,占少数的则可能是植物或是一种自然现象(比如雷电)。
图腾往往与一个氏族产生一种特殊的关系。
首先,图腾是一个氏族祖先的象征,同时也是整个部族的守护神。
一个部落的图腾如果对其他部落而言是危险的,那就“自然”能够鼓舞部族人民进行战斗。
崇拜同一图腾的氏族成员并不一定生活在某个特定的地域,他们往往散布各处。
本部落的族长或者巫师借由图腾的旨意向成员发布神谕、眷顾子民。
反过来,氏族人不能破坏图腾、不能吃图腾象征动物的肉(并且往往会对这种动物产生崇拜)。
但令生活在现代多元文明时代的我们很不解的是,许多有图腾崇拜的部落中有着一些难以理解的禁忌,但部族对于这些禁忌却是深信不疑,甚至不去思考这样做的意义,并对触犯禁忌的人不吝施以最残酷的惩罚,认为那样是咎由自取。
弗洛伊德心理学书籍
弗洛伊德心理学书籍弗洛伊德心理学书籍一:《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文集(11)》本卷是弗洛伊德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共包含两部作品。
《图腾与禁忌》1913年出版,通过蒙昧人与强迫神经症患者的比较,推断了图腾崇拜的本原意义。
《摩西与一神教》1939年出版,是弗洛伊德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神教的本质和起源。
这些论著基本上属于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范畴。
《爱情心理学弗洛伊德文集(05)》此卷收录八篇论文,是弗洛伊德早期关于性本能论的主要专著。
《性学三论》(1905)包括“性变态”“幼儿性欲”和“青春期的变化”三部分。
《儿童性理论》(1908)对儿童期的性表现及其与心理活动、神经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1908)论述了现代社会的性道德与文化的关系。
《爱情心理学》(1910~1918)包括三篇文章,分别探讨了男人的性变态、“心理性阳痿”以及女性的“贞洁”。
《论自恋:导论》(1914)探讨了自恋的起源、本质、形式、作用等。
《本能及其变化》(1915)分析了本能所涵盖的内容以及描述的方法等。
《压抑》(1915)探讨了压抑的本质、因果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
《力比多类型》(1931)将人分为性欲型、自恋型和强迫型等三种。
《释梦(上下)弗洛伊德文集(03-04)》《释梦》分上、下两册,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代表作,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富创见的、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是了解精神分析学说和潜意识理论的必读书。
《释梦》已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
美国前全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唐斯博士将这本书列入“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十六部巨著之一弗洛伊德心理学书籍二:《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弗洛伊德文集(0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是心理学史上的里程碑。
《文明及其缺憾弗洛伊德文集(12)》本卷是弗洛伊德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共包含四部分内容。
弗洛伊德对原始民族图腾与禁忌的分析
弗洛伊德对原始民族图腾与禁忌的分析朱韦铭/⽂(我读经典,你读我,希望你由此回到经典。
)在弗洛伊德卷轶浩繁的著作中,涉及⽂化⼈类学的《图腾与禁忌》⼀书不愧为⼀部划时代的杰作。
我们今天来解读这部近百年前的⽂本,或许不⽆裨益。
1913年,《图腾与禁忌》(totem and taboo)⼀书出版。
弗洛伊德颇为⾃豪,认为⾃写《梦的解析》以来,从来没有象写《图腾与禁忌》这样充满着⾃信⼼。
他⾃称《图腾与禁忌》是他“最伟⼤和最后的⼀本好书”。
的确,学者们都公认,这本书的重要性仅次于《梦的解析》。
本书研究了相当多的特殊内容,如乱伦畏惧和情绪⽭盾,他发现这是⼉童和野蛮⼈的原始⼼理中共有的现象;他还强调了原始⼈弑⽗⾏为的意义,同时,把道德、宗教和⽂化的萌芽追溯到由此产⽣的懊悔和其他种种反映。
虽然不少⼈类学家在很长时间内都极⼒反对他的观点,但后来他们⼜⼤⼤地改变了对这本书的看法,这多少说明了《图腾与禁忌》⼀书所具有的⼒量。
⼀在论述乱伦的畏惧时,弗洛伊德指出,原始民族对乱伦关系的发⽣存有极度的畏惧⼼理,因此,便对有关乱伦的禁制特别严厉。
他阐明了图腾禁制的意义:⾸先,破坏了其他图腾的禁制(如:不可杀图腾动物)将⾃取祸害,但族外通婚这⼀禁制的破坏所招致的则不仅是⾃取祸亡⽽已,全族的⼈都将热切参与报复,有如在处置⼀件对公众的危险威胁、或加诸众⼈的罪恶。
其次,露⽔夫妻但没有⽣下孩⼦的,也⼀样受罚。
再次,既然图腾代代相传不因婚姻⽽改变,这种禁制的效果,⽐如在母系传袭的情形,是不难发现的。
例如,属袋⿏图腾的男⼦娶了⾷⽕鸡图腾的⼥⼦,他们的⼩孩,不论男⼥,都属⾷⽕鸡族。
按照图腾法则,⽣下的男⼦既然与她们同属⾷⽕鸡族,则与⾃⼰母亲或姊妹间的乱伦关系便根本不可能了。
显然,图腾禁制的原始意图是想限制⼉⼦的乱伦欲望。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族外通婚与图腾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禁⽌与母亲或姊妹间的乱伦,它也使⼀个男⼈不能够和同族的所有⼥⼈发⽣性关系,故⽽许多事实上并⽆族⾎关系的⼥性也被当作⾎亲看待了。
《图腾与禁忌(经世文库)》读后感800字
《图腾与禁忌(经世文库)》读后感800字《图腾与禁忌(经世文库)》读后感800字禁忌(Tatoo)着两种不同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崇高的神圣的,另外一方面,则是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
(弗洛伊德)终于看到见到久闻大名的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如果说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上有所里程碑式的建树,结合他在图腾与禁忌的领域内的研究更是深入那么了精神疾病领域内的探索,结合了民族志,人种志,向社会学,宗教历史学等多学科的发展战略,我在艺术理论方面专著里也看到这本书的引用。
这首诗主要探讨原始人图腾崇拜的来源,图腾与各类禁忌之间的关系等缺陷,第一章“乱伦畏惧”,通过对原始人类之心理状态的研究和精神分析学对现代之患者神经症心理特征之间比较所存在一致性的基础上,意欲证明图腾崇拜淫乱与防范乱伦之间所存在的牢固的关联性。
第二章“禁忌与矛盾情感”所占篇幅为全书最大,通过反反复复的各种说明人论述让与清楚明白地理解了人类语言与心理矛盾激化情感宋学既存在相互对立的一面,也蕴含会相互转化的一面,比如“神”与“恶魔”。
而禁忌这一词的深层含义中所体现的也正是对这种矛盾情感的态度,所禁忌的即所敬奉的,同时也是所畏惧的。
第三章“泛灵论、巫术与思想全能”是非常引人瞩目的一章,揭示了存在于原始图腾氏族中的巫术与神经症患者思想早期全能现象之间的一致性与区别点。
而巫术是广泛存在于泛灵论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泛灵论又是自古以来人类三大宇宙观之一(另外两者即宗教与科学体系),并且是第一类的,首先产生的人际关系性的,第四章“目麦在童年期的再现”即一种回溯开放性研究,从对原始人类中的图腾与诸如此类现象的归因演化到文明社会中各种社会心理,宗教仪式,道德约束,节日庆典等现象所存在的原因。
弗洛伊德一下子把精神分析领域研究的拓展到了一个相当广袤的研究视野里,对于瞧瞧存在主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很有意思,里面许多碎片性的知识很有趣味。
读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
读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原始社会那种弱肉强食的自然状态也一去不复返。
当我们为我们作为文明人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们也许恰恰忽略了我们最真实的情感,忘掉了我们存在的目的。
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对宗教、哲学、教育、文学、艺术以及一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没有几个人能像弗洛伊德那样对人类的思想产生如此冲击,没有一个人类生存的主要领域不曾受到弗洛伊德思想的触及。
他撕掉了人类虚伪的理性面具,而把矛头直指向人类心灵深处最真实、同时也许亦是最脆弱的感性情感。
《图腾与禁忌》是佛洛依德所著的一本人类学及心理分析的著作,它的主题却不是一些心理学范畴的理论阐述所能窥测。
这样一部不起眼的小册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与生命情结。
对原始民族部落中的禁忌、图腾与宗教的核心及本质是长久以来争议的中心。
本书是作者对这些难以解答的谜题所作的突破性贡献。
弗洛伊德从以下四个部分来进行讨论:乱伦的畏惧1.触犯图腾禁忌在原始民族里被视为最大的罪恶。
2. 图腾代代相传不因婚姻而转变。
禁忌和矛盾情感禁忌代表了两种不同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崇高的,神圣的;另外一方面,则是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
禁忌的来源是归因于附著在人或鬼身上的一种神秘力量(马那),他们能够利用无生命的物质作媒介而加以传递。
通常的禁忌分成如下三种:1. 对敌人的禁忌:例如说请求被杀的敌人息怒,或是从事赎罪和净化行为2. 对统治者的禁忌:对统治者的禁忌不只代表保护,也代表一种监视3. 对死人的禁忌:不准和死者接触,对于死人的禁忌会如传染病般的蔓延。
泛灵论,巫术和思想的全能1. 在人类的岁月中产生三种对自然的解释:泛灵论、宗教和科学的宇宙观。
2. 灵魂的观念是整个泛灵论体系最原始的核心,此说相信无生命等物皆有跟人同样的灵魂3. 泛灵论产生了两种控制他物的理论:巫术和魔法在孩童时期重现的图腾崇拜图腾大略可分为三种:(1)部落图腾,即整个部落的族民皆具有相同的图腾,它们是一代一代遗传下来的。
读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读后感
读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感想—心理自我认知能力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主要集中是通过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来阐述说明氏族文化下的图腾崇拜和图腾禁忌。
但是能力有限,实在不能深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所以对这方面的考究就作罢。
但是对里面提到的一些关于图腾禁忌的现象运用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分析还是能够从中得到些自己的认识。
在书中写到,图腾,可能是一种动物,也许无食无害也可能危险恐怖,较少的图腾是植物,或者一样自然现象(例如雨和风)。
图腾与整个氏族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
首先,图腾是一个氏族祖先,同时也是其守护神和相助者。
这种图腾如果说对其他部落而言是危险的,但对本部落能够向成员发布神谕,识别并眷顾子民。
反过来氏族人不能破坏图腾不能吃图腾的肉,崇拜同一图腾的氏族成员并不一定要生活在某个特定的地域,他们往往散布各处。
但是对这种图腾崇拜程度却令我们现代人很不解,在图腾崇拜的氏族里有些事物被强烈禁止着,可是从来不去考虑其中的原因,相反氏族成员屈服于这种禁忌。
就像他们理所当然的事情一样,同时深信任何对禁忌的破坏行为将导致自取惩罚,如,一个无辜的触犯者,他可能仅仅为了食用了被禁食的动物,便陷于极度的精神不安,在预期的死亡阴影中,他终于因恐惧而死。
曾经在一些奇闻异事的电视节目中也看到过类似的案例,现代在一些依旧存在图腾崇拜的原始部落里,有些年轻人可以出来去其他地方生存,但是有个年轻人因为触犯了族规,受到了族长的诅咒,族长在部落里画符摆坛向神灵祈祷赐死这个违反族规的人,被受诅咒的人知道自己受诅后整天生活在恐慌中,他坚信他一定会死去,因为他受到了诅咒。
不久他果然无故死去。
这是一个谜,真的存在巫术,泛灵术会让人无故受死?其实这种现象真正可怕的不是禁忌所推崇或者恐慌的某一动物或植物,而是心里承受的一种桎梏。
心理学家根据认知活动的对象不同,可分为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指人接受信息,加工运用信息能力。
元认知能力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进行认识能力,它表现为人对内心正在发生的认识活动的认识,元认知能力是个体怎样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
佛洛依德 图腾与禁忌
图腾与禁忌
弗洛伊德
目录
译者序
关于文明、文化及现代人的问题
一、人生的目的
二、人的苦恼和逃避方式
三、幸福与实现幸福的不可能性
四、追求幸福的方法
五、何谓文明
六、文化上的超我和原欲
七、放弃文明是否能使人类幸福
八、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
第一章乱伦的畏惧
第二章禁忌和矛盾情感
第三章精灵说、巫术和思想的全能
第四章图腾崇拜现象在孩童时期的重现
附录:弗洛伊德年谱
译者序
存在于原始民族部落中的各种禁忌,图腾崇拜以及因而衍生出来的图腾社会一直是极具吸引后代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
禁忌,图腾与宗教的核心及本质也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的中心。
图腾与禁忌(Totem and Taboo)即是弗洛伊德对此难以解答的迷题所做的突破性发掘。
在此书中,佛氏系分四个层次来加以讨论:
一、乱伦的畏惧
佛氏从澳洲土著的图腾观中,提出其敏锐的分析。
图腾与禁忌
图腾与禁忌百忙之中抽空粗略的看了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
一本书看下来,觉得蒙蒙的,没记得多少,也许是平时学习生活中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接触的比较少的缘故吧?就知道了在原始部落中,大部分人都有崇拜图腾的倾向及行为,而且,对乱伦的极度畏惧,从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禁忌。
甚至严重到如此程度:在美拉尼西亚,男孩和他的母亲、姐妹间的交往,有着种种限制。
例如,再里皮斯岛新海市里地族的一支,男孩到达某一年龄后便不可再住在家中,而必须迁入“营舍”内独自生活。
当然他尚有权回到父亲的家中谋求食物,但若他的姐妹们在家里,他便难免于徒劳往返之累了;若无姐妹在家,他可坐在门口吃食。
兄妹在野外不期而遇时,男孩必须跑开或躲起来。
男孩若在路上认出他的姐妹的足印,他便不再顺那条路走。
女孩亦然。
事实上,男孩不但不可以说出他的姐妹的名字,甚至的言语中避讳着它。
此种回避始自成年仪式,而后持续终生。
儿子和母亲间的疏远随年岁增长而增加,通常母亲方面的态度变化得更为显著。
一个母亲要送食物给儿子时,她只能把东西放在地上,等他来拿。
和他谈话时她不再表现所谓的母子亲情,而须使用着对待外人般的礼节(摘自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
设置如此的禁忌充其量就是为了防止禁忌受到破坏。
弗洛伊德在探讨了原始民族对乱伦的极度畏惧以及对图腾的崇拜后,产生的一系列禁忌和所隐藏其中的矛盾情感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常见的禁忌:1、对敌人的禁忌,2、对统治者的禁忌,3、对死人的禁忌等。
在本能欲望没有被消除之下,禁忌产生的禁制只是将欲望压抑,而没有将他消灭。
禁制和本能都继续存在著,在本能与禁忌冲突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又发现原始民族中还存在一种与禁忌相同的特质——矛盾情感表现。
最后通过对乱伦恐惧、情感矛盾等许多特征的研究,弗洛伊德发现这些都是儿童和野蛮人的原始心理所共同具有的特征。
他强调了原始人弑亲行为的重大意义,并认为文明、道德和宗教就起源于对弑亲行为的追悔和其他反应。
处在文明社会中的人看待这种行为似乎是很可笑,因为乱伦行为与其他不符合社会道德规则的行为一样,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自然而坚决地被否定,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我们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相当于“超我”控制着自己,而不是像原始社会那样,小心翼翼,草木皆兵,且夸大化。
禁忌与忌讳
禁忌与忌讳禁忌与忌讳各个民族都有禁忌或忌讳,禁忌是一种古老而又十分神秘的文化现象。
禁忌,这一学术名词来自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汤加岛上的土语,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中称为“塔布”,其意是为了避免招致惩罚和灾难,而在观念和行为上对人们的禁拘和限制。
禁忌是汉语中与“塔布”相对应的词。
它既是专门的学术用语,又泛指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禁忌在古汉语中含有禁止、避忌、憎恶、顾忌之意。
《说文解字》:“禁,吉凶之忌也。
忌,憎恶也”。
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一书认为:禁忌包含着双重含义:一是崇高的、神圣的,唯其崇高神圣而凛然不可侵犯;二是神秘的、危险的、不洁的、禁止的。
既然神秘当然敬畏,既然危险当然要禁,既然不洁当然应该避忌。
禁忌,最初起源于原始宗教信仰。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极为低下,使人们在什么现象面前都束手无策、百思不解,于是只有倒身膜拜,相信冥冥中有一种神秘力量,这种原始崇拜进而导生种种禁忌,它们渗透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靠其本身特有的魔力以及社会群体趋同去异的整合力,潜移默化、无所不在地影响着、束缚着人们的行为和意志。
在国家政权和法律尚未出现时,禁忌也就成为人们自我约束的意识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原始信仰并未因社会的变迁而马上全部消失,由于文化之延续性、一贯性,以及人们之崇古性的护持,许多禁忌不但转化为后来社会的礼俗规范,并且同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因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而新生出来的禁忌一起,继续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充当着无形的锁链。
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随着文化形态的改变,禁忌形成为一种有它自己基础的力量;同时,也慢慢地远离了魔鬼迷信而独立,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习惯、传统而变成了法律”。
例如,在西双版纳傣族社会中,禁忌像一张网,几乎无处不在,它不仅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而且对农耕、猎狩、岁时节日等都有约束,内容十分丰富。
“俄底浦斯情结”与《图腾与禁忌》的关系及其影响
可以同时拥有 几个女人 ,儿子们会 由此对父 亲产生仇视 心 理, 认为父亲 占有了他们 的第一个性幻想心 理对象 ( 虽然这
亲的嫉妒”。【p 弗洛伊德认 为人的心理生活包括三个 部 11 】5 ( 分: 意识、 前意识 、 无意识。 由此推论 出他人格理论 的 “ 三重 人格说 ”, 超我 、 即: 自我 、 本我。 超我 , 即意识 , 是人们在社会
中, 英国商人J朗格在 《 ・ 印第安旅行记》 一书中, 为了记述
的主题 。
一
“ 俄底浦斯情 结”的提 出 , 并不是弗 洛伊 德凭空想 象出
来, 而是在经过对早期原始人 的心理和临床病人相似 的心理
、
“ 俄底 浦斯 情绪” 的提 出
“ 俄底浦 斯情结 ” ——意为 恋母 妒父 心理 , 这个 术语 的提 出 , 一般认为最早 见于弗洛伊德 写于 1 1 9 0年的 《 对爱
图腾供养起来 , 再后来 , 为了避免兄弟 间的残杀 , 又禁止屠杀 图腾 动物 ,这就是为什 么原始 社会禁止 屠杀 图腾动物 的由 来 。他分析说 , 在初 民社 会里 , 由于父亲的绝对统治权 , 父亲
道德等 的约束下形 成 的对 “ 本我” 具有 规范, 即前 意识 , 它承担 着调节 “ 本
文艺创作观 , 他的理论支柱主要是 关于 “ 性本能” “ 和 无意识” 的阐述。他用这些观点分析 了神话 《 俄底浦斯
王》 从而得 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观点 “ , 俄底浦斯情结” 。
弗洛伊德文集11:图腾与禁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神教
神经症
文集
学历
摩西
心理
神教
图腾
患者
生活
相同之处
内容摘要
本卷是弗洛伊德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共包含两部作 品。《图腾与禁忌》1913年出版,通过蒙昧人与强迫神经症患者的比较,推断了图腾崇拜的本原意义。《摩西与 一神教》1939年出版,是弗洛伊德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神教的本质和起源。这些论 著基本上属于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范畴。
精彩摘录
拥有相同图腾的人们,不可在彼此间发生性关系,因而不可通婚。这样就有了“族外婚”(exogamy)--一 种与图腾崇拜(totemism)相关的习俗。
什么是图腾?图腾通常是一种动物(或是可食无害的,或是危险可怕的)。偶尔也会是一种植物或一种自然 现象(如雨或水),它与整个氏族有着某种奇特的关系。图腾首先是氏族的共同祖先,同时也是向他们发布神谕 并提供帮助的监护神。
读书笔记
弗洛伊德认为,使你在音乐中战栗,在画作前神游,在悲剧中忘我,于神殿下皈依的是你心中比文明更加古 老的意念。
真的是今年我读过的最有趣的书。
人类将自己的情感贯注转向于形形色色的人,并使世界充满着这样的人,从而使自己能够在自身外部遭遇到 自己内部的心理过程。
1.信息量很大。
当时看这本书被名字吸引,内容的话和我想点出入,因为弗洛伊德更多的是通过心理学和宗教学,历史学的 角度在剖析,读起来会有一点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
因为,宗教与人类思维机能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于“关系”中,又显现着“机能”的定势与承传。
然而,这种承传在“图腾与禁忌”中,被弗洛伊德的“思想全能”概括的淋漓尽致。
三、“思想全能”与“返祖”的必然性
所谓的“思想全能”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那支配着巫术以及泛灵论思维模式之技术的原则就是一种‘思想全能’的原则”。
⑽
在他的“思想全能”里,虽然用他的精神分析法讲述了如何治愈一位有着强迫性心理病症的精神病人。
但此中却“返祖”出人类巫术式的思维的承传性。
如,这位病人症状表现常常对所有奇怪和神秘的事件做出符合自己想法的解释,当他想到某个人时,他很快确信那人将像魔法般地即刻出现。
假如他无意咒骂了一位陌生人,他将确信那位陌生人很快就会死亡,同时认为必须为他的死亡承担责任。
原始民族的万物有灵论和巫术观念,本质上就是相信“思想的全能”。
这种心理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存在,幼儿经常用幻想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期望,用感官的刺激来为自己创造一个满意的情境。
所以,弗洛伊德认为:“我是从我以前的一位患者那里获得‘思想全能’这个术语的,此人智力极高却饱受强迫性观念的困扰。
……如果他想到谁,他确信马上就可以见到他,仿佛有种魔力似的。
如果他突然想起问候一位他很久没有见到的熟人的健康状况,他就会听说那个人刚刚去世,以至于看起来仿佛有一种心灵感应的信息从对方那儿传递给他。
如果他在毫无任何真正严重意图的情况下诅咒了某个陌生人,他就会确保那个人很快就会死去,所以他又会感到自己对此的死亡负有责任。
”⑾这种“病症”不仅成年人有,人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存在。
因为幼儿们经常用简单幻想、联想及结果假定的方式,去创造满意情境。
然而,在原始巫术时期这种假定的心理,就是通过幻想、联想、崇拜乃至结果的满足。
以及人的自我结果与图腾关系后,而达到所谓“万物有灵”。
即“思想全能”。
所以,弗洛伊德无论是讲述“精神病”或是“幼儿期”,其中都显现出人类“返祖”时的心理和巫术时期所形成的思维机能定势的痕迹。
这一事实,正于他在论述“精灵说时期”、“宗教时期”、“科学时期”之中被隐显着。
如精灵说时期,在秩序和内涵上与幼儿自恋时期相似;宗教时期就像小孩崇敬他们的父母一样,相似于目标选择时期;至于科学时期,它正如同一个人达到了成熟的阶段,人们已放弃了纯粹的享乐主义而能就事实对自己做适当的调节,并且将他的欲望目标转移到外在世界。
所以,“在泛灵论阶段,人们将‘全能性’归诸于其自身。
在宗教阶段,人们则将它转移到神的身上,但并未真正地将它从自身中拱手让出,因为他们仍然保留着依据他们自己的意思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神施以影响的权力。
而从科学的观点来看宇宙,就不再有任何万能的事物存身之地了;人类认识到了自己(在宇宙中)的渺小,而且不得不屈从于死亡以及自然界中其他的必然性。
”⑿虽然弗洛伊德于书中,讲“精灵说”时期,人们如同幼儿自恋似的认为自己是“全能的”。
宗教时期,认小孩崇拜父母一样心理,又去反之自己崇拜。
虽然到“科学时期”弗洛伊德更多以他的意识阶段的词语,阐述它的所谓的科学宇宙观,但其中同样隐含着返祖心理。
特
别是,这三种意识在弗洛伊德阐述过程中彼此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所以,以他的三种意识为基点,去透视他的“科学阶段”的论说时,却能体悟到“巫术”心理的定势及承传。
所以他说“若顾及现实的法则,可以说人类全能这种原始信仰仍残留在人类对其精神力量的信仰之中”。
⒀因为,“儿童最初是以一种幻想的方式来满足其愿望的,即是说,他们通过其感觉器官的离心式兴奋来创造出一种满足的情境。
成年原始人则有着易于被他接受的其他方法。
而这种意志日后注定会因为要满足其愿望而改变地球的整个面貌。
这种运动冲动首先被应用于提供一种满足情绪的表象,以这种方式,它就可以借助那被描述为运动神经幻觉的手段使之能够体验到满足。
这种满足的愿望表象可以拿来与儿童的游戏作一比较,这种游戏承续着其早期那种纯粹感官性的满足技巧。
”⒁所以,“正是在强迫性神经症中,思想全能的残余才最清晰可见,这种原始思维方式的后果也最接近于意识领域。
”⒂
然而,这种”返祖”不仅隐显在“幼儿期”、“强迫性神经症中”,在文学艺术中更是得到艺术化的形象性表现。
所以,弗洛伊德说:“在我们的文明中,只有一个领域还保有思想全能的残迹,此即艺术领域。
只有在艺术中,才会发生一个充满着欲望的人去从事某些类似于满足欲望的事情,然而,他的游戏产物却具有情感效果——多亏了艺术幻觉——仿佛它是真的似的。
人们很公正地称之为‘艺术的魔力’并将艺术家比作魔术师。
然而,这种比喻也许具有比它所宣称的更为重要的意义。
毫无疑问,艺术当初并非是为艺术的目的而产生的。
最初,它被用来宣泄那些在今天大多已消失了的冲动。
而且,我们怀疑其中就存在着许多的巫术性目的。
……因此,人类所建构的第一幅世界图景——泛灵论——实际上是一幅关于心理世界的画卷。
它还不需要科学的基础,因为科学只有在人们认识到世界是未知的,因此才需要寻找方法来认识它以后才会产生出来,对于原始人来说,泛灵论的产生是很自然的,也是理所当然的。
他知道世界上的事物是相似的,亦即如同他对自己的感觉一样。
因此,我们将视原始人是将其自己心理中的结构性情境转换到外部世界之中;而且,我们可以尝试着将这个过程倒转过来并把泛灵论告知我们的关于事情之本质回置到人类心灵中去。
”⒃在这里,弗洛伊德例举文学艺术的实例,实质是为了阐述他的精神分析学说,然而,其中却隐喻地内显出探索研究文学艺术内在本质规律性与宗教学的关系。
因为,在人类于“幼儿时期”或“精神病时期”,有着“返祖”的心理。
然而,在文学艺术审美之心路中,同样隐显着‘返祖’心理的定势与承传。
【参考文献】
⑴[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图腾与禁忌》,赵立玮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页。
⑵同上引,第7页。
⑶同上引,第8页。
⑷同上引,第10-11页。
⑸同上引,第24页。
⑥同上引,第96、116页。
⑺-⑻同上引,第115-116页。
⑼同上引,第119-120页。
⑽-⑾同上引,第106页。
⑿-⒀同上引,第109页。
⒁同上引,第104页。
⒂同上引,第107页。
⒃同上引,第111-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