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合集下载

左忠毅公逸事教学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教学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和对故土教育的贡献;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优秀人物的尊重;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2.理解左忠毅公对故土教育的贡献;3.培养学生对左忠毅公的敬仰之情。

教学难点:1.理解左忠毅公的精神风范和教育理念;2.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左忠毅公的敬仰之情。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小组合作探究法;3.讨论交流法;4.写作训练。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让学生欣赏左忠毅公的书法作品和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对左忠毅公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左忠毅公的认知。

Step 2:发现左忠毅公(15分钟)给学生发放《左忠毅公传》的简介,并在课堂上放映有关左忠毅公的短片。

要求学生理解左忠毅公生平事迹,并探讨他在故土教育方面的贡献。

Step 3: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成员阅读《左忠毅公传》,其他小组成员阅读相关材料,包括左忠毅公的散文、诗歌等。

要求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左忠毅公的精神风范、教育理念和故土情怀。

Step 4:理解与表达(30分钟)开展讨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探究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左忠毅公的精神风范、教育理念和故土情怀展开讨论,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Step 5:写作训练(2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左忠毅公的故事。

可以是描写他的生平、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或者写一则以左忠毅公为主角的虚构故事。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对左忠毅公的了解和敬仰之情。

Step 6: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教师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

Step 7: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左忠毅公的精神风范和对故土教育的重要贡献。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左忠毅公的行为和精神,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左忠毅公的读后感作文,展示对他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精神风范的理解。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左忠毅公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左忠毅公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精神。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标记出生词和难句。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词和难句问题,理解课文意义。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深入学习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理解左忠毅公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精神。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左忠毅公的事迹对自己的启示,谈谈自己的感悟。

4.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介绍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左忠毅公逸事》全文。

(2)了解作者司马光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3)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左忠毅公的忠诚、勇敢、正直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左忠毅公逸事》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分析左忠毅公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古汉语用法。

2. 深入剖析左忠毅公的品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司马光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左忠毅公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忠诚、勇敢、正直的品质。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解析文中的难点问题。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左忠毅公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忠诚、勇敢、正直的品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左忠毅公逸事》全文。

2. 收集有关左忠毅公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3. 写一篇关于左忠毅公品质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左忠毅公逸事》全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左忠毅公品质的认同和爱国情怀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激发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培养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英雄、文学家。

介绍时代背景:南宋末年,元朝侵略,民族危机。

阐述《左忠毅公逸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左忠毅公逸事》的结构、艺术特色。

理解文本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本的结构:序言、、尾声。

阐述艺术特色:叙事、议论、描写、抒情相结合。

探讨人物形象:左忠毅公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解析文本结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第三章:词句品味3.1 教学目标:品味文本中的精彩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丰富文学修养。

3.2 教学内容:筛选并分析文本中的精彩词句、段落。

探讨词句背后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品味词句、段落的妙处。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讨论。

第四章:实践与应用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话题,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探讨。

4.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文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激发学生对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文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如《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5.3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

推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第六章:比较阅读6.1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左忠毅公逸事》的理解。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上课)(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左忠毅公逸事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左光斗为国举才、坚贞不屈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三、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写到“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那么哪些人才是中国的脊梁呢?司马迁忍辱负重著作《史记》,屈原投江自杀以明志,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当然左光斗也是脊梁式的人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左忠毅公逸事》。

二、解题“忠毅”是左光斗的谥号。

忠:忠诚;毅:坚毅,坚强。

“公”是尊称,“左忠毅公”即左光斗。

左光斗,明朝官员,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老师。

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而死。

葬于桐城西北10公里处的“左家大墓上”。

“逸事”,散失没有经正史流传的事迹。

这类文章不像正史作传那样全面叙述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从一生行事中选取一小部分来表现人物。

逸事,也作“轶事”或“佚事”。

三、介绍作者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又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

桐城派的创始人,与刘大櫆、姚鼐并称为“桐城三祖”。

著有《望溪先生文集》。

四、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五、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导学案中的疑难字词句,疏通文意)1、解释下面加点的重要字词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文方.成草叩.之寺僧公瞿然注视及左公下.厂狱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为除..不洁者,引.入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乃奋.臂以指拨眦.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1.2.2 课文内容: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1.2.3 重点词汇和句式: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2.1.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 新课讲解: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2.1.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2.1.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2 教学方法2.2.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提高自学能力。

2.2.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2.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教学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3.1.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3.1.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1.3 课程考核:通过课程考核,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2 教学反馈3.2.1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2.2 同行评价: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4.1.1 教材:《左忠毅公逸事》文本及相关辅导教材。

4.1.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资料。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左忠毅公逸事》教案《左忠毅公逸事》教案1【教学设想】1、教学内容和重点:《左忠毅公逸事》是传统名篇,是桐城派散文的代表作。

学生对该文文字的阅读理解难度并不大,因此不将对字词句的理解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派散文的历史地位不同寻常。

本课拟将桐城派散文创作主张“义法说”作为课堂教学主线,从材料的选取、写作手法的运用两方面展开教学,即将教学重点落到文章的章法教学上。

2、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明确预习要求;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学生预习后还存在的疑问,并整理总结,作为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

3、教学手段:拟用自主探究法、讨论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左光斗爱才若渴,坚贞不屈,一心为国的高风亮节,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

2、赏析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体会“义法说”的内涵。

【教学重点】选择典型事例和精要细节刻划人物性格的意义。

【预习要求】1、通读课文四五遍。

2、找出在查阅字典、互助讨论后都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3、熟悉并概括每段大意。

【教学流程】一、明晓目标,检查预习1、出示并简要解说教学目标。

2、读准文中易错字词的读音。

京畿(jī) 庑(wǔ)下防伺(sì) 炮烙(páo luò)草屦(jù) 长�K(chán) 以指拨眦(zì) 蕲(qí)黄潜桐蹲踞(jù) 迸(bèng)落3、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含义。

词类活用部分:①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K,为除不洁者(草屦,穿草鞋;手,手拿)②席地倚墙而坐(席,以……为席)③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前,走上前,另例: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重要词语和句式:①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叩,询问;则,连词表承接,表示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解释或说明,可译为“原来是”“就发现”等,另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②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上课)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上课)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上课)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左忠毅公逸事》这篇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了解到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在导入环节,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兴趣,让他们对左忠毅公的事迹有所了解,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章:文章梗概2.1 文章内容简介《左忠毅公逸事》主要讲述了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境、求学经历、仕途经历以及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文章通过叙述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忠诚正直、勤奋敬业、不畏权贵的精神品质。

2.2 教学目标在了解文章梗概的过程中,学生应该能够对左忠毅公的事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词汇学习3.1 词汇讲解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点词汇,包括:梗概(gāng gài)、家境(jiāj ìng)、求学(qiúxué)、仕途(shìtú)、贡献(gòng xiàn)等。

3.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重点词汇,学生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第四章:阅读理解4.1 阅读理解练习1. 左忠毅公的家境如何?他为什么要离开家乡求学?2. 左忠毅公的仕途经历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受到贬谪?3. 左忠毅公在面对权贵时,表现出了怎样的品质?4.2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学生应该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课堂讨论5.1 讨论问题1. 你觉得左忠毅公的精神品质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 左忠毅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是如何应对的?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5.2 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应该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能够从左忠毅公的事迹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第六章:文学鉴赏6.1 文章特色分析我们将对《左忠毅公逸事》的写作特色进行分析,包括文章的结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左忠毅公逸事》教案1【目的要求】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

2.正确评价左光年的为人和行事,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京畿(jī):京城,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炮烙(lu):古代的一种烧烫犯人的酷刑。

眦(zì):眼眶。

俟(sì):等待。

述其事以语人(yù,告诉)蕲(qí):蕲州府,现在湖北省蕲春县一带。

衣裳(cháng):古代指裙子。

躬(gōng)造左公第:(躬:亲自。

造:造访,到……去拜望。

)蹲踞(jù):踞有蹲或坐的意思。

使将士更(gēng)休:更换着休息。

解貂(diāo):貂是一种哺乳动物,皮毛珍贵。

②词性活用从数骑出(使……跟随动词的使动用法)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名词作状语)蹲踞而背倚之(用后背,名词作状语)手长鑱(手──拿着,名词用作动词)③一词多义【则】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只,仅仅。

副词)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是,原来是。

具有确认作用的副词)漏鼓移则番代(就。

表承接关系的连词)【虽】虽家仆不得近(即使。

表示假设关系)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

表示转折关系《张衡传》)【焉】卒感焉(于之。

兼词)于是余有叹焉(不译。

语气助词)万钟于我何加焉(呢。

表示反诘语气助词)且焉置土石(哪里。

疑问代词)盘盘焉,囷(qun)囷焉(地。

形容词词尾,助词)2.句式解析省略句为(之)掩户(省介词宾词,“之”代史可法。

)叩之(于)寺僧(省介词)召入,使(之)拜夫人(省介词宾语,“之”代史可法。

)久之,(史可法)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持五十金……(省主语)3.难句解析①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微行”,官员穿着平民的衣服出行。

“从”“使……跟从”,使动用法。

全句译作:(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穿着平民的衣服出去查询,进了一座古庙。

②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已”完了。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设计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左忠毅公逸事》,使学生了解左忠毅公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崇尚正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内容,认识左忠毅公的奋斗历程。

2.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和正义感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从而理解左忠毅公的精神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左忠毅公逸事》的教材、习题册、课堂活动设计。

2. 课堂投影仪、PPT等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学生展示左忠毅公的形象,引发学生对他的兴趣,并激发学生与爱国主义相关的经验和情感。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有关爱国主义或正义感的知识,评价和分析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阅读理解】1. 学生阅读《左忠毅公逸事》中的文本内容,自主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与爱国主义、正义感相关的要素。

2. 分组或个人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观点,并归纳出关键词汇和句子。

3. 整理学生的讨论成果,以展示形式呈现在教室的墙上或PPT上,方便学生回顾和理解。

【理解思考】1. 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发生的背景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讨论分享。

2.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寻找答案,提高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思考和探索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分析左忠毅公事迹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如何将左忠毅公的精神内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2.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活动,例如写一篇文章、画一幅画或设计一张海报,展示对左忠毅公的理解和敬意。

【评价与反思】1. 设计小组活动或个人作业,让学生对学习的收获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针对性地给予反馈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有关爱国主义或者正义感的相关文本,进一步增加对于这些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左忠毅公的事迹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左忠毅公的概况,如:其是谁、生活时期、主要事迹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一篇左忠毅公相关的文章,并分组进行讨论。

在讨论结束后,分组展示讨论结论,并对不同观点进行描述和分析。

最后让学生总结文章中充满正义和勇气的精神内涵,并从中学到的文明、文化和道德进行深入思考。

3.思辨探究教师提出左忠毅公早年所赶往的众多学术圣地,然后就学生认为为什么左忠毅公会这样做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探讨当时的政治风貌和科举制度,了解当时人才充满的压力和建设孔子等名师教育的社会背景。

4.写作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左忠毅公影响力的文章。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写作指导和提示,如:如何从文章中体现出左忠毅公的思想和行动、如何为学生和社会提供积极的影响等。

三、教学评价1.学生讨论和展示的结果。

2.学生发表的作品(文章)的质量。

3.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料1.相关的阅读材料,“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高二必修) ”。

2.老师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搜集到的相关历史资料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内涵,更深刻地认识到正义和勇气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加强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的结果显示,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表现出色,写作作业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思考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整体而言,本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左忠毅公逸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伟大的人物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之一便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左忠毅公。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本文中的关键词汇和难点;能够概述左忠毅公的一生及其贡献;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左忠毅公的忠诚、勇敢和智慧,学习他的优秀品质;认识古代传记文学在历史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2. 古代传记文学的特点和魅力;3. 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难点。

三、教学难点:1. 文本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2. 对左忠毅公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3. 古代传记文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左忠毅公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标记关键词汇和难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难点,分享学习心得;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5. 案例分析:选取左忠毅公的典型事迹,分析他的忠诚、勇敢和智慧;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古代传记文学特点和魅力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成果;4. 学生对文本中关键词汇和难点的掌握情况;5. 学生对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的反馈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左忠毅公的形象和品质;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古代传记文学的特点;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左忠毅公逸事》;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传记文学评论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人物的敬仰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忠诚报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2. 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文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文章的句式和语法结构;3. 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3. 讲解课文:(1)讲解文章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解释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背诵课文,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左忠毅公逸事》原文及相关注释;2. 参考资料:关于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左忠毅公的忠诚和勇敢,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优秀品质;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启示和现实意义;5. 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习惯。

1.2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英雄、文学家。

简介背景:南宋末年,元朝侵略者侵占了南宋的半壁江山,文天祥作为抗元将领,英勇抵抗,后被捕入狱。

强调文学价值:《左忠毅公逸事》是文天祥狱中所作,表现了作者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讲述文天祥的英勇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期待。

第二章:作者与背景简介2.1 教学目标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事迹。

掌握《左忠毅公逸事》的文学背景。

2.2 教学内容文天祥生平简介:抗元英雄、文学家、政治家。

《左忠毅公逸事》背景:文天祥被捕入狱后,元朝统治者劝降,文天祥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抗元英雄的英勇精神。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文学背景。

第三章:课文朗读与翻译3.1 教学目标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掌握课文的生词和句式。

3.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课文翻译: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进行翻译。

3.3 教学活动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翻译,讨论生词和句式的理解。

第四章:课文分析与讨论4.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4.2 教学内容主题分析:课文表现了作者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的对比、象征等手法。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五章:拓展与实践5.1 教学目标学会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将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介绍作品的主题和价值。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左忠毅公逸事》。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作者左忠毅公的生平和事迹,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掌握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左忠毅公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左忠毅公逸事》,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

(2)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背诵和习题练习。

3. 单元测试:(1)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左忠毅公逸事》。

2. 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拓展阅读,了解其他历史人物的逸事。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1)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境。

2. 启发式教学:(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10页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10页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通过语言、行动、肖像的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二)领会课文人物描写中侧面烘托的手法;(三)复习介宾词组的用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分析:文章通过左光斗的为国选才、狱中忧国和史可法报国的事实,表现了左光斗的光辉形象,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

(二)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分析:本文所记是左光斗的散文的事迹,事件带有片断性,在发展上并不紧相连接。

全篇贯穿左光斗的爱国精神。

文章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左光斗勤于国事,发现和选拔人才。

第二部分(第2段):写左光斗为阉党陷害,身陷狱中而坚强不屈。

第三部分(第3段):写史可法在军中恪尽职守,是受左光斗的影响。

第四部分(第4段):写史可法敬事“太公”“太母”及师母的情形,(此段也可划入前一段,表明史可法受左光斗影响之深。

)第五部分:补说逸事的由来。

全文以史可法映衬左光斗。

(三)本文怎样通过行动、语言、肖像的刻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的?分析:如写左光斗注意了解民情,能深入民间,又不愿惊动当地官民的工作作风,是通过“风雪严寒”中“微行”这一行动反映出来的。

写他在古寺看了史可法“方成草”的文章,“即解貂覆衣,为掩护”等行动,反映他对这一新发现的人才的深情厚爱。

他对史可法写的文章“面署第一”的行动,表现他善于发现人才,大胆选拔人才。

语言描写:左光斗说史可法“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表现他奖掖英才的目的是为国选才。

对照他后来在狱中所说“国事糜烂至此,……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就更能看出这一点。

“不速去,无令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这些话,在严厉责备中饱含着挚爱与殷切的期望。

肖像描写:写左光斗在狱中受酷刑后的外貌:“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这几句描写证明左光斗受了阉党的炮烙之刑,“不可辨”和“筋骨尽脱”说明了酷刑之惨。

“目光如炬”这一点睛之笔,说明左光斗受尽了酷刑,濒临死亡,然而精神毫不颓唐。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左忠毅公的事迹,理解其忠诚、勇敢、正直的品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左忠毅公的品德和事迹的深入学习。

教学难点:1. 课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读。

2. 对课文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左忠毅公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解读古代文化知识。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左忠毅公的品德和事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左忠毅公逸事》。

2. 写一篇关于左忠毅公品德和事迹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左忠毅公的事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评价: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变化。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文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左忠毅公逸事》。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左忠毅公的生平和事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左忠毅公的忠诚和勇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尊敬和崇拜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左忠毅公的形象特点。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左忠毅公的事迹和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

1. 导入新课:(1)介绍左忠毅公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左忠毅公的形象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字词默写、课文翻译等。

(2)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左忠毅公逸事》。

2. 参考资料:有关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的资料、古代汉语词典、修辞手法参考资料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左忠毅公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左忠毅公逸事》,使学生了解我国明朝时期的历史人物左忠毅公,体会其忠诚、正直、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1.2 教学目标了解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认识其忠诚、正直、勇敢的品质。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第二章:左忠毅公生平简介2.1 左忠毅公简介左忠毅公,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名光斗,字斗南,号忠毅,福建泉州人。

2.2 抗清事迹左忠毅公在明末清初,率军抗击清军,多次取得胜利。

后因战事不利,被清军俘虏,但他坚贞不屈,拒绝投降。

2.3 忠诚品质左忠毅公在抗清战争中,始终坚定忠诚于明朝,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

第三章:左忠毅公的正直品质3.1 正直为人左忠毅公在生活中,正直无私,严于律己,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3.2 公正执法左忠毅公担任官职期间,公正廉明,执法如山,不畏权贵,为民伸张正义。

第四章:左忠毅公的勇敢品质4.1 勇敢抗敌左忠毅公在抗清战争中,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多次带领部队取得胜利。

4.2 临危不惧左忠毅公在被清军俘虏后,面对酷刑,临危不惧,坚定不屈。

5.1 课堂小结5.2 课后作业阅读与左忠毅公相关的文章,了解其更多的英勇事迹。

第六章:教学方法与策略6.1 讲授法通过讲解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了解其忠诚、正直、勇敢的品质。

6.2 案例分析法分析左忠毅公的具体事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品质。

6.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左忠毅公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第七章:教学重点与难点7.1 教学重点掌握左忠毅公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忠诚、正直、勇敢的品质。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7.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左忠毅公品质背后的精神内涵。

第八章:教学评价8.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左忠毅公生平事迹和品质的理解程度。

8.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通过语言、行动、肖像的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二)领会课文人物描写中侧面烘托的手法;(三)复习介宾词组的用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分析:文章通过左光斗的为国选才、狱中忧国和史可法报国的事实,表现了左光斗的光辉形象,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

(二)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分析:本文所记是左光斗的散文的事迹,事件带有片断性,在发展上并不紧相连接。

全篇贯穿左光斗的爱国精神。

文章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左光斗勤于国事,发现和选拔人才。

第二部分(第2段):写左光斗为阉党陷害,身陷狱中而坚强不屈。

第三部分(第3段):写史可法在军中恪尽职守,是受左光斗的影响。

第四部分(第4段):写史可法敬事“太公”“太母”及师母的情形,(此段也可划入前一段,表明史可法受左光斗影响之深。

)第五部分:补说逸事的由来。

全文以史可法映衬左光斗。

(三)本文怎样通过行动、语言、肖像的刻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的?分析:如写左光斗注意了解民情,能深入民间,又不愿惊动当地官民的工作作风,是通过“风雪严寒”中“微行”这一行动反映出来的。

写他在古寺看了史可法“方成草”的文章,“即解貂覆衣,为掩护”等行动,反映他对这一新发现的人才的深情厚爱。

他对史可法写的文章“面署第一”的行动,表现他善于发现人才,大胆选拔人才。

语言描写:左光斗说史可法“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表现他奖掖英才的目的是为国选才。

对照他后来在狱中所说“国事糜烂至此,……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就更能看出这一点。

“不速去,无令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这些话,在严厉责备中饱含着挚爱与殷切的期望。

肖像描写:写左光斗在狱中受酷刑后的外貌:“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这几句描写证明左光斗受了阉党的炮烙之刑,“不可辨”和“筋骨尽脱”说明了酷刑之惨。

“目光如炬”这一点睛之笔,说明左光斗受尽了酷刑,濒临死亡,然而精神毫不颓唐。

探监的场面,综合运用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左光斗的光辉形象。

(四)课文记叙了左光斗逸事两则,这两则逸事表现了左光斗怎样的品格?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分析:这篇文章写了左光斗的两件事。

一写他任学政,选拔史可法的经过,显示他爱惜人才、知人善任的远见卓识;一写他在狱中怒逐史可法的情景,突出他轻于个人生死、唯念国家安全的高风亮节。

荣居高位时,他不辞辛劳,广泛罗致人才,是为了国家需要;身陷囹圄时,他怒逐学生,竭力留存精英,是虑及国家前途。

深沉的爱国精神贯串前后、映照全篇。

(五)试用简要的语言概述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全过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过程的描述来刻画左光斗的性格的。

分析: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环节:觅才——惜才——选才——誉才。

觅才。

“风雪严寒,从数骑出”,略略几笔先描画出左光斗四出奔波寻觅人才的急切心情。

风雪载途,寒气逼人,行路当十分艰难,但在这样恶劣的天气,视学京畿的左光斗仍率领从骑外出寻访。

微服间行,是要洞察真情,径入古寺,唯恐错过良材。

这一层言简意赅,能使人联想到许多尚未提及的事。

从顶风冒雪微行察访至古寺一例,读者自可推想,在试前,左光斗对京畿一带应试诸生的德识才学已进行了普遍考察,不论晴天、雪天,不论寺庙、还是学馆,都可瞥见他风尘仆仆的身影。

惜才。

作者写左光斗见古寺庑下,“一生伏案而卧,文方成草”。

借读苦寺,可知此生出身微贱,天气严寒,伏案而卧,文方成草,可见此生发愤苦读。

至于文章如何,作者先不明说,却跳过一层撰写了左光斗的两个举动,“解貂覆生”,“为掩户”。

“解貂覆生”是让史可法御寒,“掩户”是为史可法挡风,而这些举止都是在“公阅毕”以后出现的。

于此,史可法的才学识见不喻自明,左光斗的怜才之意更是一目了然。

意犹未足,作者再加一笔,即身为学政的左光斗为询问史可法姓名竟“叩之寺僧”,原来是不忍惊醒酣睡中的史可法。

这些精湛的细节描写将左光斗爱惜人才之心写得精细入微,令人击节叹赏。

选才。

这一层作者写了考场上吏呼名至史可法,左光斗“瞿然注视”和在卷上“面署第一”两个细节。

“瞿然注视”,事出有因。

左光斗偶访古寺,已对史可法的苦读和才学留下深刻印象,但当时史可法卧伏案上,未见其容貌。

今日突然所得吏人直呼姓名,又惊又喜,所以“瞿然注视”;“面署第一”则生动地反映了左对史的深为赏识,前面既已有寺中阅文一节,至此“面署第一”,也是瓜熟蒂落的安排。

誉才。

录用以后,左光斗特意将史可法召入,使拜见夫人,这不同寻常之举,本已流露对史可法的厚爱,一番赞誉,更写出了左光斗得才的喜悦心情。

“他日继吾志事者,惟此生耳”,这正是左光斗选拔史可法的根本原因,原来左光斗已把史可法视作是效忠国家的良才、自己事业的继承人。

“吾诸儿碌碌”的这种说法也表现了左光斗任人唯贤的磊落襟怀。

纵观左光斗选用、提拔史可法的全过程,左光斗为国求才,思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左光斗被陷下狱,见史可法前去探监,为什么要厉声怒斥,将史可法赶走?分析:明朝熹宗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党争愈演愈烈,宦官魏忠贤专政擅权,陷害忠良,荼毒人民。

当时东林党人杨涟因为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奸恶,被锦衣卫缇骑逮捕,左光斗等人也因上疏陈魏忠贤三十二斩罪同被诬陷下狱。

一时东厂特务暗探四处密布,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身陷冤狱的左光斗对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仍深为关切。

左光斗自度终无生还之希望,惟期史可法等人奋发有为,能有朝一日翦灭魏逆,伸张大义于天下,振兴社稷,力挽狂澜于既倒。

如果说当年左光斗擢拔史可法于寒门时已将史可法视作“继吾志事者”,那么经过多年提携栽培,左光斗更把史可法看成是“支柱天下事者”。

现在,左光斗突然见史可法前来探视,立即感到这会给魏忠贤等人罗织罪名加害史可法以可趁之机,因此厉声斥责,将史可法逐走。

史可法对左光斗这一番大义凛然的教导心领神会,顿时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深感自己思虑不周,忍痛离去。

左光斗狱中怒逐史可法这一举动形似不近人情,实则蕴含着左光斗对史可法真诚的爱护与殷切的期望,充分表现了左光斗对国事的关切和他与史可法之间的真挚情谊。

(七)史可法后来常流着眼泪对人讲探监这件事,称颂左光斗“吾师肝胆,皆铁石所铸造也”,应该如何理解史可法的这句话?分析:史可法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作为忠贞刚烈之士的左光斗的高大形象,揭示了左光斗的崇高气节和可贵的爱国精神。

史可法探监时,先一眼瞥见的是左光斗“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之下筋骨尽脱”的伤残形象。

重刑之下,仍不向阉党低头,左光斗宁折不弯的浩然正气,令人起敬。

其后,史可法前跪,抱公膝呜咽失声时,看到的是左光斗一连串强烈的反应:“奋臂”、“拨毗”、“目光如炬”、“怒曰”、“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奋臂”可见左光斗举手的艰难。

“奋臂”是为了“拨毗”,因受酷刑,目已不能开,但听见史可法哭声,仍挣扎着想睁开眼睛看个分明。

待到证实确是史可法时,便是火一般燃烧的灼灼目光的逼视,便是一席言辞铿锵掷地有声的训斥。

对阉党的愤慨、对国事的忧虑、对晚辈的挚爱充溢情怀。

惟恐史可法不忍迅速离去还“摸地上刑械作投击状”,催逼史可法速行。

左光斗几经酷刑,身陷绝境,能与史可法相见,当有许多肺腑之言需要倾吐,然而他毫不顾惜个人生死荣辱,唯以国事为念,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这是何等刚毅的性格!睹其容颜,闻其言辞,见其举止,顿觉一个铁骨铮铮,碧血丹心的忠烈形象卓然而立,光彩照人。

史可法追忆此事时赞扬左光斗“吾师肝胆,皆铁石铸也”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八)对两则逸事中反映出来的左光斗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认识?分析:左光斗的第一则逸事,写他身居要职时,不是趋奉权贵,接受请托,而是冒着风雪严寒,微行出访,为国求才。

这在封建官吏中,实为难能可贵;第二则逸事,写他因弹劾魏忠贤,遭陷入狱,依然重于国事,轻于己身,教育史可法以天下为己任,他的识见、品格,也值得称道。

当然,左光斗等力图翦除奸党,其目的仍不外乎要巩固封建统治。

不过这些应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认识和分析,也不宜苛求古人。

(九)既然是记左光斗的逸事,为什么还要记史可法的逸事?写史可法与写左光斗有什么关系?分析:文中写史可法的逸事有三处。

一是写左光斗被陷,史可法入监探视。

左光斗蒙冤下狱后,史可法朝夕徘徊狱门外,以图一见。

终因魏阉防范森严未能如愿。

后闻左光斗旦夕将受极刑,又用重金贿赂狱卒,乔装更衣,冒死前往狱中探视。

这里看来是写史可法当时对左光斗情深,但实际上是写左光斗平素待史可法的义重。

不是平时左光斗对史可法的倚重、扶持,又何来此时史可法的舍身探监,以报知遇之恩?二是写史可法的勤于军务。

写他忠于职守,常存戒备之心;写他爱护部下,身先士卒;写他刻苦耐劳,寒夜防守,衣不解甲。

史可法所以能如此这般,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可见左光斗以国事为重,誓当成就一番功业的谆谆告诫和殷殷教诲,左光斗的言传和身教对史可法的影响之大。

三是写在左光斗死后,史可法还常去探望左光斗的家属。

左光斗死于非命,然史可法不忘旧谊,来往桐城,于繁忙的军务中仍亲自到左府问候左光斗的父母和夫人。

这里读者从史可法待左光斗的情义深长也自可进一步想象左光斗生前待史可法确系恩重如山,致使史可法永世不忘。

综上所述,作者写史可法的两则逸事,落笔在史可法身上,指归却在左光斗身上。

从史可法的不忘师恩,可知左光斗爱惜人才,唯贤是亲,唯贤是用的可贵见识;而史可法的勤于职守,忠于朝廷,既证实了左光斗有知人之明,更显示了左光斗“惟念国事”的精神感人至深。

文中左光斗史可法两个形象相映成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十)文中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分析:以文章传人,可择要述其一生,也可选录部分,以一斑窥全豹。

左忠毅公一生,可传之事很多,文中略而不提为众人熟知之事,只是叙说世人不知的一点内容。

唯其不为人知,因而撰文也常易使人生疑。

全篇起首一句“先君子尝言”,说明是记载先父之言,予人以亲切感、真实感。

篇末一段呼应起首一句,注明这些未载入正史的逸事并非街谈巷议,“狱中语”乃左公甥亲自得之史可法,而左公甥又是“余宗老涂山”、“与先君子善”,证实“先君子尝言”确凿无误。

所以说结末一段补说了逸事的由来,强调了材料的翔实可靠,更加令人信服。

(十一)史可法死守扬州,坚决抗清的事迹素来为史家所称道,本文作者为何丝毫不提及这段经历,而着力描绘他在凤庐道的一段生活?分析:课文第3段,作者以史可法的逸事来衬托左光斗的以国事为重和有知人之明,但究竟写哪些事,显然是有过一番考虑的,史可法曾凭镇压和堵截农民起义军,得以升迁;最后则坚持抗清,不屈牺牲。

方苞出生时,史可法殉难不过三年,但在本文中,作者对史可法死守扬州、坚决抗清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斗争经历,竟只字不提,而着力描绘在凤庐道堵截张献忠起义军的一段生活用以反映史可法的勤于国事,这虽然与当时清朝实行严酷的思想统治有关,但也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消极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