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杠杆 》优秀教学实录及反思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5篇材料]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5篇材料]第一篇: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
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
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
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第五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可以完成直接用手不能完成的工作。
第六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都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
师:同意他们说法的同学举手。
(全体学生举手)师:同学们的发现很好,那么谁能针对刚才的发现提出一个问题?生5:我想知道:为什么使用这些机械时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呢?师:大家想知道吗?生(齐答):想知道。
师:今天通过学习新的一节“杠杆”就可以解释这一问题。
(教师板书:杠杆)反思:本节的引入面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过或看到过很多机械,由此引入对简单机械的研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杠杆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杠杆优秀的教学反思杠杆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杠杆优秀的教学反思1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力的帮助。
具体反思如下:一.成功之处:1.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直接讲授的方式,而是结合力的平衡条件启发学生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认识使学生领悟到杠杆的平衡不同于力的平衡,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引出杠杆的五要素。
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直接引出,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我通过在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简化合并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2.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
通过漫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明白“如何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3.关于“杠杆应用”的教学,采用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认识。
这一环节既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又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了彼此间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了共同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二.不足之处:1.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调,忽视了评价的三重功能:一是让生知道“对”与“不对”;二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给学生指明研究方向。
2.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不够及时,致使所用时间过长。
杠杆优秀的教学反思2本课教学,是在上节课通过杠杆尺的研究得出杠杆如何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前提下,探究生活中的各类杠杆类工具。
对于此课教学,简单枯燥的说教起不了多大效果,要尽可能多的通过实物,通过同学的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在游戏玩乐中体会科学的奥妙,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杠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教学内容,属于力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
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知识点展开,为后续学习滑轮、轮轴等复杂机械打下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杠杆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杠杆实例。
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条件分析杠杆的平衡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绘制杠杆示意图和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杠杆的五要素及其识别。
2. 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2.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但对杠杆的概念和原理可能仍感陌生。
学生对实验和直观教学兴趣浓厚,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深化对杠杆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杠杆的作用和平衡条件。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2. 直观化教学:利用教具、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应用实例,如剪刀、撬棍、秤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
《杠杆》教学设计与反思
《杠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杠杆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内容:-概念和原理:介绍杠杆的定义、构成要素和原理。
-分类和计算方法:讲解一、二、三类杠杆的分类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3.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应用杠杆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兴趣,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杠杆是如何工作的。
-步骤二:概念和原理1.教师简要介绍杠杆的定义和构成要素(杠杆臂、力臂、力点)。
2.结合示意图,说明杠杆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力矩概念。
-步骤三:分类和计算方法1.教师讲解一类杠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平衡条件和力矩的概念。
2.教师讲解二类杠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平衡条件和力矩的计算。
3.教师讲解三类杠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强调力矩的正负和力距的概念。
-步骤四: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1.教师给出一些杠杆的实际应用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杠杆实验装置,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学生归纳总结杠杆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教师概括杠杆的特点和应用,并提供一些延伸拓展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4.教学资源:-教师提供杠杆示意图、实际应用问题和实验装置所需材料。
-学生使用笔记本和计算器等工具。
5.教学评价:-学生完成实际应用问题和实验报告,展示对杠杆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参与讨论和总结,表达对于杠杆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合理性:-导入环节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结合示意图和具体案例,使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更加形象和易于理解。
-结合实际问题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师讲解和学生实践相结合,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是整理的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一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
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
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上述两种思路中,您赞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谈谈您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及设计意图。
我的选择是第二种思路。
一、设计意图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是一种物理模型,杠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认识,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并考虑学生对模型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先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通过“做”来体验杠杆、认识杠杆。
再通过学生熟悉的跷跷板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然后通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体现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提高发现式、探索式自主学习能力。
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满足他们创造的愿望,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二、设计思路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会画力臂(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杠杆》教学反思的范文(精选5篇)
《杠杆》教学反思《杠杆》教学反思的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杠杆》教学反思的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杠杆》教学反思1在《杠杆类工具》一课中,由于前两节课的内容分析得比较透彻,学生对这一课的解释非常的顺畅。
在对书中介绍的10种工具的用力情况分析中。
比较有争议或是不能十分确定的工具是筷子。
筷子是一种费力的杠杆。
大姆指的位置是支点,食指是阻力点。
而学生在分析中,往往找不准筷子使用的支点。
因此,我在上课时,让每个小组用两只笔做出一双临时的“筷子”,在研究时可以让学生试着使用,边使用边找杠杆的三个作用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又补充说明了另外两种工具的用力情况---剪刀。
书中提供的剪刀比较特殊。
一般认为不省力不费力杠杆,除了这种剪刀,我提供了其它两种剪刀的图片,一种是裁缝剪刀(费力杠杆),另一种是一般家用的剪刀(省力杠杆),二是钉书器,它的用力情况也是根据使用者用力的位置不同而定,当用部位是在钉子的正上方时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当用力位置在钉书机的中间位置时就是费力杠杆,课快结束时,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既然镊子是费力杠杆,人们为什么还要制造它,使用它?”我引导通过比赛来解决这个一个问题。
我拿出两个广口瓶。
里面放一些石子,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镊子和尖嘴钳在不动广口瓶的情况下,将石子取出来,谁先取完,谁获胜。
学生“恍然大悟”,镊子虽然是费力杠杆,但使用方便省时。
《杠杆》教学反思2本课从认识简单机械中的撬棍引出杠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杠杆的三个点: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接着,引导学生区分杠杆类工具和非杠杆类工具。
最后,用杠杆尺做实验,从而进一步探究杠杆什么时候省力,什么时候费力,什么时候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时,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步骤来的。
结果,每个环节进行都很顺利,特别是一班的学生做杠杆尺的实验时非常有序,对操作步骤也是一点就明。
杠杆教学反思
杠杆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初中物理教材第十章第一节“杠杆”。
具体内容包括:杠杆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计算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臂的确定及杠杆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演示器、PPT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撬棍撬石头,引出杠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及特点,讲解力臂的概念,阐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演示:利用教具进行杠杆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
5.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 力臂的概念3.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用一根杠杆撬起一块重物,已知杠杆长度为2米,小明的力为10牛,求重物的重力。
答案:重物的重力为20牛。
2. 题目:一艘船在码头边,船的绳索与码头成30度角,船的拉力为100牛,求船的重力。
答案:船的重力为120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杠杆的概念,通过实验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但在力臂的讲解上,部分学生仍有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巩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杠杆现象,如剪刀、钳子等,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力臂的确定及杠杆的计算1. 力臂的确定:力臂是杠杆原理中的关键因素,其正确确定对于计算杠杆的平衡状态至关重要。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15篇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15篇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杠杆的三个点;一是杠杆的分类: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在生活中,学生其实对杠杆这种工具并不陌生,只是不清楚或没思考过它的工作原理.因此,我在教学时,认识杠杆采用了讲述的方法,学生也很快明白了它的三个点:支点,动力点,阻力点.研究杠杆的秘密时,采用杠杆尺作为研究工具,让学生大胆猜测,实验,不拘泥某个特定的结论.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地利用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和正确的结论.但在数据的整理分析中,由于时间的限制,结论显得有些仓促.这应当是我们新手普遍存在的问题,精确把握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活动收放自如.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我多加注意.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2本课从认识简单机械中的撬棍引出杠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杠杆的三个点: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接着,引导学生区分杠杆类工具和非杠杆类工具。
最后,用杠杆尺做实验,从而进一步探究杠杆什么时候省力,什么时候费力,什么时候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时,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步骤来的。
结果,每个环节进行都很顺利,特别是一班的学生做杠杆尺的实验时非常有序,对操作步骤也是一点就明。
课堂提问中,也是一班的学生对杠杆和非杠杆的认识最准确。
而二班的学生,四个组中有两个组的学生操作中出现违规行为,有三个组在往杠杆尺上挂钩码时,竟然在支点两边挂了几处,相当于找出了很多个阻力点和用力点,没能准确理解杠杆的定义。
而且,在距支点的距离把握上,不能发散思维,导致每次杠杆平衡时支点两边的距离和钩码的.个数都是一样的,都成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给接下来的探究规律带来难度。
分析一下原因,与学生的素质有关,也与班级的教学环境有关。
科学就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大胆推测大胆动手,可是有些学生却习惯于啃书本,读死书,这样就不利于科学的学习了。
另外,二班上课的时候竟然还有一个学生在人家做实验的时候玩悠悠球被我逮到了,可见学习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当然,我以后也应该注意科学实验时的引导,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做实验,会做实验。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2019-01-01下面是3篇由YJBYS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的范文,内容条理清晰,是篇不错的范文,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一什么样的简单机械属于杠杆?我让学生自己举些日常接触过的例子,找到他们工作时共同的特点来定义杠杆的概念,效果很好。
在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其中“力臂”概念是教学中一大难点,以往教学过程中一般只告诉学生什么叫力臂,但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在杠杆问题中要出现力臂这一概念,所以接受“力臂”这一概念时有点茫然。
这节课通过学生动手,亲身体验力的作用点与力的作用方向对杠杆转动效果的影响,因而引出力臂概念是水到渠成的;同时,对学生学习下一节“杠杆平衡条件”内容作好铺垫。
这个设计对学生理解力臂概念是很有帮助的。
这节课的重点是力臂的具体画法。
因为是较好的班级,所以我就示范了一个例子,让他们做了六道不同类型的巩固习题,掌握程度还可以。
六道习题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图来杠杆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作图该注意的地方,强调作图过程中要规范。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作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确应用,在杠杆应用的探索这部分,当时有两种方案:一是通过实验,不改变重点到支点距离和物重,只改变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判断拉力的大小,从而判断是否省力,学生也能很容易看出两个距离的大小关系,但是这样学生参与的很少;二是像课本那样不给任何数据,学生自己填,又感觉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
所以我选择了第二种情况,出示多种数据,让学生归纳总结,通过课堂实践,发现还是没有找准学生的位置,致使这里进行缓慢,时间耽误了,草草结束,学生还不是很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给我的最大的感触是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要随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案,使课堂变的灵活,本节课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我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在应用的探索部分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用直尺撬本子先感受一下何为省力何为费力,再进行实验探索,效果会更好,考虑的也不够全面。
杠杆教学反思(通用14篇)
杠杆教学反思(通用14篇)杠杆教学反思篇1有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注意一个方面而对另一方面又没有注意到。
如竖直挂着一杠杆的下面吊着一物体,用一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拉动杠杆,把物体从最低点提到水平位置,学生在分析时,只注意到了物体的重力和动力臂的变化情况(都没有变化)而得出结论,动力的大小始终不变的错误答案,而没有注意到阻力臂在这一过程中由零到最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正确的答案是变大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除注意这几点的教学要多举例子,还应在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能力,如杠杆平衡条件,我们应分析的四个物体量,确定它们中的三个量的变化情况再来确定另一个物体量的变化,而不只是动力和阻力之间的关系或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及对数据分析得到规律,对他们来说不是很难。
我在学生实验后又提出了几个问题。
如杠杆平衡后在两侧的钩码上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力,使钩码向支点或远离支点移动相同距离,杠杆能否平衡?若不平衡向哪端倾斜?从中找规律,进而得到了这一类平衡问题的解题方法,做到解一题,会多题。
杠杆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的课堂上我利用典型、生动且为学生熟悉的事实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进入猜想,要求他们不要盲目猜想,而应根据现有的知识或体会,进行有科学依据的猜想,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并自然地进入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巡视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上的错误,避免错误的数据误导学生,使每一组都能顺利完成实验。
课上能及时对学生作出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这一节课的关键是对数据的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实验结论隐藏在数据中不易被发现,因而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数据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得出结论。
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产生各种的猜想和结论,激发更多的学生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等。
《杠杆》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杠杆》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杠杆》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杠杆》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杠杆》优秀教学反思1这一节教学内容是这一章的开始,知识点较简单,总体来说学生的掌握还可以。
什么样的简单机械属于杠杆?我让学生自己举些日常生活接触过的例子,找到他们工作时共同的特点来定义杠杆的概念,效果很好。
在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其中“力臂”概念是教学中一大难点,以往教学过程中一般只告诉学生什么叫力臂,但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在杠杆问题中要出现力臂这一概念,所以接受“力臂”这一概念时有点茫然。
这节课通过学生动手,亲身体验力的作用点与力的作用方向对杠杆转动效果的影响,因而引出力臂概念是水到渠成的;同时,对学生学习下一节“杠杆平衡条件”内容作好铺垫。
这个设计对学生理解力臂概念是很有帮助的。
这节课的重点是力臂的具体画法。
因为是较好的班级,所以我就示范了一个例子,让他们做了六道不同类型的巩固习题,掌握程度还可以。
六道习题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图来总结杠杆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作图该注意的地方,强调作图过程中要规范。
《杠杆》优秀教学反思2上完《杠杆》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杠杆这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根据杠杆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杆模型和理想的理论模型结合起来,比如剪刀、夹菜的筷子、指甲剪等。
这节还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画支点和力臂,这里既牵扯到数学点到直线距离,又涉及到物理的力的作用点和力的示意图,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画力臂并比较力臂大小是下面杠杆分类的基础,一定要多练并让学生过关。
《 杠杆 》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杠杆》教学反思通用五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杠杆》教学反思通用五篇L1=F2L2生二:F1+L1=F2+L2生三:F1—L1=F2—L2生四:F1/L1=F2/L2生五:F1/F2=L2/L1[等式概念的引入,降低了猜想的难度,为顺利突破难点作了铺垫。
杠杆科学教案作品展示及课堂反思
优秀杠杆科学教案作品展示及课堂反思。
一、教案作品展示1."小刚做实验"——小学杠杆科学教案本教案主要以小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为教学背景,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内容,通过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学生在感受玩乐中学会了杠杆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方法。
2."力臂的探究"——初中杠杆科学教案该教案通过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杠杆力臂探究实验,从而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对力臂这一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杠杆的机械优势"——高中杠杆科学教案该教案主要从杠杆原理入手,通过设计机械优势实验,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理解杠杆的机械优势,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工作。
以上三个教案,都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背景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设计出来的,不仅能够用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杠杆原理,还能够从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这充分说明了好的杠杆科学教案的重要性。
二、课堂反思1.注重实践操作,讲解原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操作的环节,通过实际动手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杠杆原理。
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讲解杠杆原理,以便让学生能够从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问题,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2.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杠杆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实例,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从实例学习中从容抽象理论,能让学生在认知中快速建立自己对于问题的认知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好地创新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断发掘新的应用场景。
同时,学生们需要提高杠杆的机械优势,不断与实际问题结合,突显杠杆的大量应用空间。
好的杠杆科学教案不仅要在教学活动里面充分展现学生探究心理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应该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层面出发,设计出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 杠杆 》优秀教 学实录及反思
新课标初中物理《 杠杆 》教学实录及反思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能根据一定标准对杠杆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4)能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内容 杠杆概念的建立过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认识过程、杠杆概念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过程。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准备 铁架台、光滑圆轴、带刻度的杠杆、钩码一盒、弹簧称、铅球、自制杠杆(能够让一质量为50克的钩码吊起一铅球)2、课件准备 古代埃及金字塔图(导入新课用)、猜测古代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图、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图、“大力士推小男孩”的漫画(供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影片(一段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应用录像)课堂实录及反思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投出一幅金字塔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幅什么图?生: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师: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它的建造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其中,最主要的谜团是:古代埃及人民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条件下,如何来搬运重达200多吨的石块呢?(投出课本古代埃及人民搬运石块图。
)师:现在,人们利用物理知识对它的建造进行了科学的猜测:聪明的古代埃及人民就是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巨大的石块一步步地搬运到金字塔顶部的。
以上只是人们的猜想,要解决问题光*猜想行不行?生:不行。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模拟一下那段历史,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怎么样?生:好(兴高采烈地)。
(师出示自制教具:一省力杠杆、铅球、50克重的钩码)师:让铅球代表巨大的石块,让小小的钩码的拉力代表人的拉力,让这一装置代表如图所示装置,现在,就让这一小小的钩码把沉重的铅球吊起,相信吗?生:相信(但也有个别学生微微摇头表示不信)。
杠杆课文反思(2篇)
杠杆课文反思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
通过漫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明白“如何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给我一个感触是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要随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案,使课堂变的灵活,本节课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我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在应用的探索部分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用直尺撬本子先感受一下何为省力何为费力,再进行实验探索,效果会更好,考虑的也不够全面。
还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忽略了学具的使用,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杠杆课文反思(2)杠杆是一种借助杠杆杆杠来放大力量的工具,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无论是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还是金融市场中的杠杆交易,杠杆都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实现目标。
然而,在杠杆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谨慎对待,避免过度放大风险。
本文通过分析《杠杆课文》,深入思考了杠杆现象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同时反思了使用杠杆可能带来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杠杆课文》是一篇以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为例,探讨杠杆原理和应用的科普文章。
它首先介绍了杠杆的基本定义和原理,随后通过多个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展示了杠杆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例如,杠杆原理在物理学中能够帮助我们完成重物的举起,而在金融市场中,杠杆交易可以帮助投资者在保证金的基础上放大盈利。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杠杆的使用能够增加人的力量和效率,通过较小的力量产生更大的效果。
然而,正如文章中所指出的,杠杆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知识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板书:二、杠杆的应用二、讲述三种杠杆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
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三、分析实际的杠杆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学生回答)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一三-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
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
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一三-5中的橇箱盖为例。
四、天平和秤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
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
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
讨论案秤和�五、小结六、布置作业(略)介绍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杠杆”。
《杠杆》教学反思
《杠杆》教学反思《杠杆》教学反思1《杠杆》是学校自然六班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它与《轮轴》、《滑轮》共同构成《工具》一章。
这一课是我作为实践课来上的,由我们辅导组的自然老师互听互评。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假如给你一根棍棒和一个可以移动的支点,你能赛过两个甚至更多的同学吗?”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爱好很高,举手的许多,为了给同学增添可信度,我特意请了班上力气比较大的三位同学,让其中一位在棍棒的左边,另两位在棍棒的右边,并要求左边的同学可以任意放置杠杆的支点,看看一个人能否赛过另外两位同学的力气。
嬉戏正式开头后,左边的那位同学并不象我估计的那样,他把支点放置棍棒的中间位置,结果棍棒两端一起用力,还没有分出什么胜败,棍棒就“啪”的一声断了,再用其中的一段来试验,结果还是断了……由于课前我可能太大意了,或者也太高估或低估了同学的水平,原来一下子可以很好完成的试验,却用了足足五分多钟的时间,以致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后面的课堂教学。
所以,我想课前的预备是教学中特别重要的一环,特殊是自然课,哪怕是一个细小的东西,课前也要好好推敲,认真讨论同学心理,估计可能消失的问题,假如可以的话,多预备一些材料就更好了。
《杠杆》教学反思2课堂中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同学头脑中抽象的科学概念化为现实详细、活泼生动的应用实例,稳固了概念的记忆,并反过来加深了对杠杆省力、费劲原理的理解。
从实际教学中来看,同学在这个环节中学得既快乐,又有效率。
另外,尝试“举一反三”,让同学经受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实现对科学概念的再熟悉。
例如,同学在分析了钢丝钳的省力原理之后,提出“铁丝放在钳口的哪个位置最省力”这个问题,通过思索解决这个问题来关心同学正确地利用科学理论指导生活实践;正是由于科学概念与实践体验的紧密结合,同学通过这个应用环节的学习,对于杠杆省力、费劲原理的理解大大深化了。
对本节课的教学应留意以下几点:1、首先依据杠杆原理熟悉三种类型的杠杆后,部分同学对省力和费劲的杠杆有错误的熟悉,认为用力大的杠杆是费劲杠杆,用力小的杠杆是省力杠杆。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初中物理中的“杠杆”概念进行设计。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定义、分类、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的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物理概念,如力、摩擦等,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
此外,他们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阶段,对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着较高的兴趣。
然而,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对于较为复杂的物理概念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杠杆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杠杆的定义,了解杠杆的组成要素,如支点、力臂等基本概念。
(2)掌握不同类型的杠杆(一、二、三类)及其特点,学会判断实际生活中的杠杆类型。
(3)学会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力的大小、比较力臂等。
(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运用这一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运用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学会利用生活实例,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4)通过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杠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严谨、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科学规律,尊重事实,敢于质疑。
(5)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形成团结协作的氛围。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杠杆教学过程中,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即在教学初期不过分强调复杂理论和公式,而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杠杆的存在和应用。
《杠杆》教学反思
《杠杆》教学反思
《杠杆》一课主要有三个教学大活动,分别为认识杠杆、探究杠杆的用力规律和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工具。
这节课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很流畅,但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几个爱发言的学生在主导,问题出在哪呢?在课前,我根据我班学生不经常去公园玩跷跷板的学情,采用了父子拉动汽车比赛的导入,并认真钻研教材,制作课件,经过自我思考和同事的意见,我觉得这一课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从长杆或棍子引入杠杆,太着急了。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察长杆、观察用棍子撬动石头,引出长杆和棍子在有支撑的物体时,就是一种简单机械。
对学生来说,生活中很常见长杆和棍子,但是一下子不能将他们和简单机械联系起来。
改进方案:在引出简单机械杠杆后,可以安排一小活动: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在橡皮的支撑下,翘起课本。
这样会加深学生对杠杆的理解,也为下一步说出杠杆上的三个重要点做了准备。
第二:没有给足充分的时间思考。
课堂中,当我抛出问题后,会有程度较好的孩子率先举手,我没有给其他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直接让举手的孩子公布了答案,这样就导致课堂上气氛不活跃。
第三:课堂语言不够精炼。
本节课下来,我已经感觉到我的语言很冗杂,会有很多语气词和重复的话出现,给人一种唠叨的感觉。
改进方案:在上课之前,将课堂的问题链和描述性语言写下来,反复阅读,做到精炼。
课堂上,语速可再放慢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实录及反思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能根据一定标准对杠杆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4)能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内容杠杆概念的建立过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认识过程、杠杆概念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过程。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准备铁架台、光滑圆轴、带刻度的杠杆、钩码一盒、弹簧称、铅球、自制杠杆(能够让一质量为50克的钩码吊起一铅球)2、课件准备古代埃及金字塔图(导入新课用)、猜测古代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图、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图、“大力士推小男孩”的漫画(供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影片(一段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应用录像)课堂实录及反思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投出一幅金字塔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幅什么图?生: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师: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它的建造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其中,最主要的谜团是:古代埃及人民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条件下,如何来搬运重达200多吨的石块呢?(投出课本古代埃及人民搬运石块图。
)师:现在,人们利用物理知识对它的建造进行了科学的猜测:聪明的古代埃及人民就是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巨大的石块一步步地搬运到金字塔顶部的。
以上只是人们的猜想,要解决问题光*猜想行不行?生:不行。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模拟一下那段历史,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怎么样?生:好(兴高采烈地)。
(师出示自制教具:一省力杠杆、铅球、50克重的钩码)师:让铅球代表巨大的石块,让小小的钩码的拉力代表人的拉力,让这一装置代表如图所示装置,现在,就让这一小小的钩码把沉重的铅球吊起,相信吗?生:相信(但也有个别学生微微摇头表示不信)。
师:好,咱们就让实验现象来证明吧,谁上来操作一下?(一生上讲台演示,钩码把铅球吊起,当学生吊起铅球时,教师指着这一装置问其他同学。
)师:谁知道我们在物理上如何来称呼这类装置?生:杠杆。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杠杆。
(板书课题:12、4杠杆)[从学生熟悉的金字塔入手,并通过自制教具的模拟实验,成功地创设了情景,既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激发起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自豪感,渗透了情感教育。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杠杆师: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或者使用过哪些杠杆?同位间或前后位间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很积极地进行交流)师:谁起来说一下?生一:杆称、跷跷板生二:压井杠、撬撬棒(教师再补充几个例子并板书出这几种杠杆名称。
)师:由此可见,杠杆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是我们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杠杆。
(师板书:一、认识杠杆)(投影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杠杆:杆称、跷跷板、压井杠、撬撬棒)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常见杠杆,你能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同位间讨论一下。
(学生观察、思考,然后同位间讨论并交流。
)师:谁来说一下?生一:都有一个固定点。
生二:都可以转动。
生三:杠杆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生四:杠杆的杆的组成材料都很硬。
师:现在请同学们画出所投实物的示意图。
(学生画示意图,教师巡视,找出学生典型的画法并投出。
)师:这几位同学的示意图基本一样,唯独跷跷板的画法不一样,我们可不可以把跷跷板的示意图画成一条直线?生:可以。
师:现在,你认为杠杆还有别的共同特征吗?生:都有一根硬棒。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你能不能根据杠杆的共同特征给它下个定义呢?生一: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生二:我认为应该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简要板书杠杆定义。
)[当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地进行点拨和引导,保证了学生探究的顺利进行。
]二、使用杠杆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杠杆实际就是一个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你看,这个装置是杠杆吗?(出示实验室杠杆装置。
)生:是杠杆师:认识了杠杆,想不想使用一下?生:想。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使用杠杆。
(教师板书:二、使用杠杆,并演示使用杠杆,在杠杆的左侧挂一钩码,右侧用一弹簧称在不同位置拉动杠杆。
)师:你们发现我两次使用杠杆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同吗?生:拉力的大小、位置不同。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呢?(学生迷惑,不知如何回答。
)师:看来我们要使用杠杆,只知它是“一个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是不够的,要解释上述现象,还需学习杠杆的更多知识。
(演示:使杠杆一端挂钩码,一端用弹簧称拉着,并使杠杆处于静止。
)师:现在杠杆处于什么运动状态?生:静止师:我们在物理上就把杠杆处于静止时的状态称为杠杆平衡。
(板书:1、杠杆平衡)师:现在我再次使用杠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演示弹簧称在不同位置时拉动杠杆的情况,再演示在同一位置用不同方向的拉力拉动杠杆的情况。
)师:两次拉动杠杆时,杠杆处于平衡吗?生:杠杆处于平衡。
师:每次的实验中有哪些不同现象发生?生:拉力的大小、拉力的方向、拉力的作用点。
(师板书学生回答内容。
)师:看来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与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为研究杠杆平衡时它们的关系,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杠杆。
(投影撬棒撬石头的例子。
)师:现在,我们以撬棒为例,在撬棒上描述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师板书出撬棒撬石头的示意图。
)师:所有的杠杆都有一个固定的支点,我们在物理上就把这一固定点称为“支点”,用“O”来表示。
哪位同学能上来画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学生上黑板作出了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师:为区别F1和F2的不同,谁能给这两个力起个名字,并说出原因?生:把F1 称为动力,因为它能使杠杆转动,是主动的;把F2称为阻力,因为它阻碍杠杆转动,是被动的。
师板书动力、阻力师:(师带头鼓掌)老师鼓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二是回答得非常精彩。
请同学们看图,力的方向实际上也就是力的作用线与杠杆的夹角θ,你们看,能把力的方向θ和力的作用点OA两个因素合成一个因素来研究吗?(学生表现得有点迷惑)师:你看我作一条辅助线,(过支点O向F1的作用线作垂线,交于点O),现在构成了一个RTΔOAC,角θ和OA、OC能否建立起联系呢?生:能。
Sinθ=OC/OA。
师:很好,上式也可写为OC=SinθOA,这样OC的变化就可代替OA、θ角的变化,我们在物理上把OC称为杠杆的力臂,谁能说一下力臂是怎样作的?(生重述力臂的作法。
)师:刚才我们所作的是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在物理上称为动力臂,那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称为什么?生:阻力臂。
(引导生作出阻力臂,并强调力的作用线是可延长或反向延长的,师简要板书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
)师: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被称为杠杆的五要素。
(教师用大括号把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括起来,并板书2、杠杆五要素)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生活中常见杠杆的五要素描述出来。
(师投出生活中常见杠杆实物图,学生练习杠杆五要素的画法,教师评析并矫正学生的不当做法。
)[力臂的引入合情合理,学生很容易地认识到了力臂引入的必要性,学生学会了简化处理问题的方法]三、探究杠杆投影一幅漫画:大力士与小男孩比赛推门。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是不是有点累了?现在大家放松一下,看一幅漫画,请你充当裁判,看看谁将获胜?(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生:小男孩师:现在我是一名记者,来采访一下你们:你充当他们两人的裁判有什么迷惑的地方?生:为什么大力士推不过一个小男孩?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小男孩有特异功能?请同位间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积极讨论,热情高涨。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是什么?生一:大力士和小男孩作用在门上的作用点不同,导致了大力士的失败。
生二:他们作用在门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也是造成小男孩获胜的原因。
生三:门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他们两人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和力臂不相同,这是造成小男孩获胜的原因。
[学生参入到漫画所创设的情景中,激起学习的热情。
]师:你能上来画出门的示意图并标出杠杆五要素吗?(学生三上黑板画出杠杆示意图。
)师:从杠杆示意图和小男孩获胜的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生:力臂越长,所用的力可能越小,力臂越短,所用的力可能越大。
师:由此看来,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存在着某一关系时,杠杆才会平衡。
它们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杠杆。
(师板书:三、探究杠杆)师: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针对我们上面对杠杆平衡的讨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师板书:提出问题:F1、L1、F2、L2存在何种关系?)师:要研究几个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把这几个量放在一个等式中去研究。
例如X=Y的形式,X可以代表一个量式几个量的关系,同理Y也如此。
现在请同学们猜想一下,F1、L1、F2、L2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同学们先思考,然后同位间讨论交流一下。
师:谁来说一下你的猜想?生一:F1?L1=F2?L2生二:F1+L1=F2+L2生三:F1—L1=F2—L2生四:F1/L1=F2/L2生五:F1/ F2= L2/ L1[等式概念的引入,降低了猜想的难度,为顺利突破难点作了铺垫。
] (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关系式,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所猜想的五个关系式,发现生五的猜想是生一猜想的另种表达,可看作同一种猜想;并根据日常中两个量的相加或相减时其单位必须相同的条件,得出生三和生二的猜想是不合理的,因此,生二、生三和生五的猜想不需再检验了。
)师:以上关系式只是我们的猜想,要验证猜想是否准确怎么办?生:实验验证。
师:通过实验验证上述关系式,需要获得哪些实验数据?生: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
师:现在我们每组都有带刻度的直杆、钩码、铁架台、光滑的圆轴。
要获得我们所需的实验数据,如何去设计实验方案?请同学们思考、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一组到讲台上将实验方案演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一小组上讲台演示实验方案并讲解。
)师:这组同学的实验方案行不行?你对他们组的实验方案有何建议?生一:他们的实验方案可行,不过在使用杠杆前应调节杠杆平衡,即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水平。
师:难道是杠杆倾斜静止就不算是杠杆平衡吗?生一:对。
师:同学们对此问题有何看法?生二:只要杠杆处于静止就算杠杆平衡。
我认为杠杆水平的目的是因为可以直接读取力臂的长度,即挂钩码位置的刻度值就是力臂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