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历史七上知识点

合集下载

历史七上1~19课每课知识点归纳

历史七上1~19课每课知识点归纳

历史七上1~19课每课知识点归纳1.第1课: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社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主要以打猎和采集为生。

The origin of human societ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ancient Stone Age, when people mainly lived by hunting and gathering.2.第2课: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奴隶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The slave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slavery system is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lave society.3.第3课: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封建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Feudal society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and the feudal system is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feudal society.4.第4课: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近现代社会的主要形式,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Capitalist society is the main form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capitalist economy has played a driving role in social development.5.第5课: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替代形式,其核心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Socialist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alternative to capitalist society, and its core is public ownership and planned economy.6.第6课:古代的城市古代的城市多数由墙围城,城内有市场、衙门和寺庙等建筑。

七年级上册全册历史知识总结

七年级上册全册历史知识总结

七年级上册全册历史知识总结本册历史知识总结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七年级上册的历史知识点,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对本册历史知识点的详细总结: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与早期文明1.1 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具使用1.2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埃及的王朝和法老- 金字塔和木乃伊1.3 古代印度- 印度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1.4 古代巴比伦- 两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汉摩拉比法典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辉煌2.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和衰落- 商朝的甲骨文和青铜器- 周朝的分封制和春秋战国时期2.2 秦汉- 秦朝的统一和灭亡- 汉朝的兴衰和丝绸之路2.3 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和晋朝的建立- 南北朝的更替和文化发展第三单元:古代世界的繁荣与变革3.1 古希腊- 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文化成就- 雅典的民主制度3.2 古罗马- 罗马的扩张和共和国制度- 罗马法的影响3.3 古代中东- 以色列和犹太教的兴起-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帝国3.4 中世纪欧洲- 欧洲的封建制度和骑士文化- 大学的兴起和文艺复兴第四单元:近代历史的转折4.1 近代早期的探索- 欧洲的探险和殖民扩张- 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宪法制定4.2 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 工业革命对全球的影响4.3 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 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4.4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五单元:现代历史的演进5.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5.2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时期的美国与苏联- 柏林墙的建立和倒塌5.3 现代科技革命-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 航天技术的突破5.4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 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合作与冲突-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以上对本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统编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专题复习:政治制度

统编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专题复习:政治制度

部编版七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政治制度一、中国主要朝代的更替(详见附表)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包括1.原始社会时期:①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②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4.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5.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二、政治制度:三、禅让制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1.与“禅让制”有关的人是:尧、舜、禹。

2.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世袭制1.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开始了。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秦朝中央集权制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秦朝的郡县制秦朝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点清单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点清单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知识清单(1-12课)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知识体系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清单0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考点一:我的境内的古人类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

(2)蓝田人距今约160万年;发现于陕西蓝田。

(3)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发现于湖北郧阳。

考点二:北京人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1)发现:1921年发现北京人遗址;1929年,我国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2)时间、地点: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体质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能够直立行走。

(4)使用工具: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5)生产生活: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群体生活;已经会使用火(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6)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三:山顶洞人山顶洞人复原头像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1)时间、地点:距今约3万年,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2)模样:和现代人相同。

(3)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制作骨器。

(4)生产生活: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有埋葬死者的行为。

清单02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考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1)农业的起源: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2)定居生活: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

人们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考点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1)主要区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兴盛的区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素材-核心知识点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素材-核心知识点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素材-核心知
识点整理
一、古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1. 夏、商、西周的建立和发展
- 介绍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 强调各朝代的重要贡献和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
- 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
- 强调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和影响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故事
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介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制度、官僚制度等
- 强调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 中国古代的文化故事
- 介绍中国古代的文化故事,如《百家姓》、《孟母三迁》等- 强调文化故事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1.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介绍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 强调农业和手工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2. 商业和货币的兴起
- 介绍商业和货币在古代中国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 强调商业和货币对经济交流和发展的重要性
四、世界古代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
1. 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影响
- 介绍世界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 强调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性和对世界的影响
2.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
- 介绍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荣情况
- 强调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素材的核心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点背诵-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点背诵-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初一历史1-3课知识点复习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1、我国境内的古人类(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古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共同点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云南元谋县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蓝田人距今约160万陕西蓝田郧县人距今约100万湖北郧阳2、北京人距今时间:约70万-20万年前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体质特征: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采集和狩猎为生。

学会使用火,能够保存火种结成群体生活,历史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①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②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③北京人使用火的来源:a大自然雷电生火b森林草木自燃起火c露天煤自燃起火d偶尔摩擦起火④北京人使用火的用途: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⑤北京人使用火的意义:火的使用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1、山顶洞人距今时间:约3万年前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类型:晚期智人。

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会缝制衣服,会埋葬逝者有了爱美意识,过集体生活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1、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①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②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的标志: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③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④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特点:a.数量多;b.分布广泛;c.呈现出星罗棋布、中原核心、多元一体的特点。

2、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河姆渡人半坡居民(仰韶文化早期遗址)生活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黄河流域距今时间约7000年约6000年生活地点浙江余姚陕西西安房屋样式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耜磨制石器种植作物水稻粟饲养家畜猪、狗猪、狗手工业制作陶器(黑陶)、玉器、简单的乐器,懂得雕刻技术,使用天然漆等制作彩陶、乐器陶埙,会纺织、制衣等干栏式建筑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3、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项目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约7000-5000年距今约5900-4400年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下和淮河中下游地区代表半坡人、西坡人大汶口人社会特征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出现了贫富分化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与早期文明1.1 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类文明的曙光1.2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埃及金字塔与法老- 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1.3 古代巴比伦- 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 汉摩拉比法典- 巴比伦宗教和社会制度1.4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源- 印度的种姓制度- 佛教的兴起与发展1.5 古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 夏、商、西周的更迭-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第二单元:古代世界的扩张与变革2.1 古代世界的扩张- 亚历山大的东征-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丝绸之路的开通2.2 古代世界的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2.3 宗教与思想文化- 犹太教、基督教的传播-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2.4 古代世界的社会生活- 希腊罗马的社会制度- 印度的农村社会- 中国的封建社会生活第三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3.1 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的骑士阶层- 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影响3.2 亚洲的封建国家- 中国的唐朝与宋朝-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印度的笈多王朝与莫卧儿帝国3.3 非洲与美洲的古代文明- 非洲的古代文明- 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3.4 中古时期的科技文化- 阿拉伯的数学与天文学- 欧洲的文艺复兴-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世界的形成与发展4.1 近代欧洲的变革- 宗教改革与新教传播-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4.2 美国的独立与扩张- 美国的独立战争- 美国的南北战争- 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4.3 亚洲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的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非洲的独立运动4.4 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挑战与变革5.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5.2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起源与演变-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5.3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量子力学与原子能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 现代世界的文学艺术5.4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与发展-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 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以上是对七年级上册历史学全册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上册历史复资料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的国家,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类会制造工具。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已有170万年,能够制作工具并知道使用火。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距今发现时间为70万-20万年,发现地点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

中国境内的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四、山顶洞人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发现地点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的陕西西安半坡村,位于黄河流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中,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生活用具为彩陶。

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

他们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农业工具为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的耕种方式从最初的“刀耕火种”逐渐发展为使用耒耜翻土。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统编历史七上知识点归纳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识点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_工具,知道使用火。

知识点2北京人的发现发掘:北京人遗址最先于1921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的。

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1936年,在同一地点发掘出土三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此后,该遗址还发掘出土大量的化石和石器。

意义: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知识点3北京人的特征体质特征: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的腿骨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生活状况: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和长时间保存火种,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历史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点1半坡居民的生活陕西西安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北方)原始农耕的典型。

知识点2河姆渡人的生活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位于_长江流域(南方),距今7000年左右。

知识点3原始农业的发展考古发现: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历史影响: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知识点1炎黄联盟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氏族部落联盟时期。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在阪泉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盟。

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

七年级统编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统编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统编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关注人类发展历程,研究过去,以启迪未来的学科。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历史是重要的一门科目,对于学生了解人类文化,认识历史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认知和思考现实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篇文章将总结七年级统编历史知识点,供学生们学习参考。

一、古代文明1.黄河与长江流域文明: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是中国的两大古代文明,黄河流域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其代表性文化有:夏、商、周等朝代的文化,同样是古代文明,长江流域主要代表文化有: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汉族的文化等。

2.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次大陆,它的代表性文化有:瑜伽思想、佛教、印度教、吠陀文化、摩揭陀国王阿育王的一系列政策等将印度文化推向高峰。

3.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埃及文明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其代表性文化有:金字塔、奴隶制度、陵墓艺术等成为埃及文明的代表性文化。

二、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三大朝代: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在夏代时期,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应运而生;商代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是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左右的时间段;周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左右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56年,其间还发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事件。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由于当时国家分裂状态,各国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更多是以和平为主,而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往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奠基,其代表性的文化成就有修筑长城、统一度量衡等;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历史的王朝,其代表性的文化成就有发明造纸术、制作青铜器、发扬儒家思想等。

三、世界古代史1.古希腊:古希腊的文化非常繁荣,创造了许多的思想、文学、艺术和科学。

艺术方面,古希腊独特的理念为西方艺术提供了深刻的影响,如古希腊雕塑、古希腊建筑等;科学方面,古希腊是西方科学的发源地,如著名的欧几里得几何学等。

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历史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早期的人类: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特点和历史地位,以及他们与现代人的关系。

2. 国家的产生:掌握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时间,了解其统治措施和历史地位。

3. 青铜器和甲骨文:了解青铜器的代表作品及其历史意义,了解甲骨文的含义和历史地位。

4. 思想的产生:掌握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理念,了解其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

5. 秦朝的统一:掌握秦朝的统一过程和历史意义,了解秦始皇的统治措施和评价。

6. 汉朝的巩固:掌握汉朝的统治措施和历史地位,了解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和影响。

7. 三国时期的纷争: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战争情况,掌握其主要事件和人物。

8. 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情况和历史意义,掌握其主要事件和人物。

9. 隋唐的繁荣:掌握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历史地位,了解其主要事件和人物。

10. 五代十国的更替:了解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和战争情况,掌握其主要事件和人物。

11. 北宋的改革与变革:掌握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历史地位,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影响。

12. 南宋与金的对峙:了解南宋与金的对峙情况和历史意义,掌握其主要事件和人物。

13. 元朝的统一与疆域拓展:掌握元朝的统一过程和历史意义,了解元朝的疆域拓展情况和影响。

14. 明朝的统治与文化:掌握明朝的政治、文化状况和历史地位,了解明成祖的统治措施和影响。

15. 清朝的巩固与发展:掌握清朝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历史地位,了解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措施和影响。

以上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同时也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1--8课复习

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1--8课复习

2019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期1--8课复习
4、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①②③④ 经济①②③ 军事①) 政治: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 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止 私斗。 经济: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 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工,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商鞅变法的影响/作用?(①②) 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大的 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019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期1--8课复习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 元谋人 云南元谋县 约170万年 2、北京人距今时间?体貌特征?用什么工具?用火情况?怎 么生活?
约70—20万年 与现代人相似 使用天然火,
会保存火种 群体生活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019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期1--8课复习
分封制的作用? ①积极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② 消极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强大后会威胁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6、夏商西周散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出现了暴君,残暴的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夏商西周的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示? 暴政可以亡国;只有施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的天 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019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期1--8课复习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春秋时期农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有哪几个?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3、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利①②弊①②) 利:①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国家走向统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11课)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11课)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1-11课)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能够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这处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三枚牙齿将它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4、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5、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但头部仍保留着猿的特征。

6、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会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原始社会。

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8、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

9、山顶洞人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会人工取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2、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河姆渡人的生活:距今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南方),会磨制石器和骨器;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制造陶器、玉器、乐器、雕刻、天然漆;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

4、半坡人的生活:距今6000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北方);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饲养猪、狗等;纺织麻布,缝制衣服;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过定居生活。

第3课远古的传说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以后形成了华夏族。

七年级统编教材历史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统编教材历史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统编教材历史上册知识点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开始,历史是人文社会课程中的重要一环。

在历史上册中,学生将会了解到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下面是历史上册的主要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一章,主要涉及到古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将会了解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事件,包括夏、商、周等历史时期的重要内容。

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产生和发展。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第二章,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学生将会了解到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包括中国古代科技、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

同时,学生也可以了解到孔子、墨子、老子等重要哲学家的思想和主要代表作品。

三、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腐败第三章,主要涉及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腐败。

学生将会了解到秦朝的统一和兵马俑的产生,汉朝的灭亡和三国时期的割据混战,以及魏晋南北朝的统一和隋唐的兴起。

同时,学生也可以了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以及唐朝的繁荣和贞观政治。

四、宋元明清的中国第四章,主要拓展了学生的历史视野,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到宋元明清的中国。

学生将会了解到北宋的经济、文化繁荣和诗词歌赋等文学创作,南宋造纸术的发明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增长,元朝的各项制度和文学艺术,明朝的科技发展和海外贸易,以及清朝的盛世与衰落等内容。

以上,便是七年级统编教材历史上册的主要知识点。

历史学科是一个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如果能够了解并掌握古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腐败以及宋元明清的中国等历史知识点,对于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知识点整理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知识点整理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02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16 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作战双方:袁绍、曹操,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影响:官渡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作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影响: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魏国(曹魏)建立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措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蜀国(蜀汉)建立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定都成都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影响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孙吴)建立229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措施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影响发展了海外贸易;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拓展延伸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对它的认识(1)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不具备全国统一的经济基础且力量对比条件尚不成熟。

曹、刘、孙三方军事力量相对均衡,任何一方都无法吞并其他两方以实现统一,于是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认识: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①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中央势力衰微,出现了众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军阀割据,形成了魏、蜀、吴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

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进步。

②从经济上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建立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晋武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八王之乱背景中央把持政权的世家大族缺少治理国家的才干,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晋惠帝昏庸无能地方西晋分封的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目的争夺中央政权概况八个宗室亲王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影响(1)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历史七上知识点归纳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识点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_工具,知道使用火。

知识点2北京人的发现发掘:北京人遗址最先于1921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的。

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1936年,在同一地点发掘出土三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此后,该遗址还发掘出土大量的化石和石器。

意义: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知识点3北京人的特征体质特征: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的腿骨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生活状况: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和长时间保存火种,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历史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点1半坡居民的生活陕西西安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北方)原始农耕的典型。

知识点2河姆渡人的生活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位于_长江流域(南方),距今7000年左右。

知识点3原始农业的发展考古发现: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历史影响: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知识点1炎黄联盟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氏族部落联盟时期。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在阪泉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盟。

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

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知识点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_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知识点3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相传黄帝以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为抵御黄河的洪水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禹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解除了水患,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第四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措施: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之乱,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了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3.政治制度: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4.国家机构:(1)夏朝建立了军队。

(2)制定了刑法,(3)设置了监狱,(4)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5.统治中心: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考古学家发现二里头遗址。

6.亡国之君:夏朝经历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期间,国力衰微。

他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

知识点二商汤灭夏1.建立:公元前1600,汤灭夏,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bo)2.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考古学家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大量商代和西周的文字,至今为止已有十万余片,已经识别的字越有1500多字。

4.地位: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知识点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2.特点: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点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春秋后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都有所发展。

3.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

知识点二王室衰微1.分封制的瓦解:春秋时期,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郡,县,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渐瓦解。

2.周王室衰微: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在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3.诸侯崛起: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知识点三诸侯争霸1.原因: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互相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状况:(1)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项征战,争夺霸主地位。

(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3.结果(1)在春秋争霸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与此同时,中原“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点一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诸侯国中,秦,赵,魏,韩,楚,燕,齐2.兼并战争: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扩展疆域。

当时战争规模很大,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都是发上在这一时期。

知识点二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具体内容: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政治上:①确定县制,由国君直接排官吏治理,从而奠定了现在县级的划分。

(重点必背)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上:⑤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私有。

⑥鼓励耕织(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可免除徭役。

⑦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授予爵位并奖励土地。

(重点必背,商鞅因此得罪了贵族)商鞅变法的意义(影响):经过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加,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的基础。

知识点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造福千秋的都江堰①时间:公元前256年②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③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④组成:都江堰渠首和灌溉网,渠首由: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2.影响:建成之后,成都平原称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第八课百家争鸣知识点一老子1.学派: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3.学说:《道德经》,道家经典。

知识点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2.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3.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突出了一些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知识点1秦灭六国秦灭六国: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行政)、太尉(军事)<曾长期虚设其位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监察事务)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君主专制、独裁)。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后来又改为隶书),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第10课知识点1秦的暴政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知识点2陈胜、吴广起义原因:公元前209年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_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直接原因)领队的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经过:起义军在陈县建立“张楚_”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由于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影响: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_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破釜沉舟),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