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6-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讲义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12单元鉴赏古诗的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12单元鉴赏古诗的

第12单元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试题解读〗第(1)小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要理解句子含意,首先要理解“太古”的意思。

“太古”意为远古、上古,还可以指一种寂静的氛围。

这里显然两种意思都有。

这句话中,诗人化实为虚,化有形之山势为无形之光阴,以远古时的幽静,表现山的宁静。

第(2)小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这一联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接上一联中的“眠”字写。

“世味”是指世道人心、世态炎凉。

“簟”指竹席。

“便(pián)”,适宜,安适。

此时,诗人只想紧掩门户,远离官场的是非。

“时光簟已便”表面是说,盛夏酷热难耐,但醉卧竹席,却感到十分地舒适;其实是说心静自然凉,这正是诗人内心恬淡的写照。

第(3)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前两联诗人用“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似乎表达了一种闲适的心理。

第三联诗人用“门掩世味”来表达自己远离官场,追求一种恬淡生活的心理,但恰恰反映了他内心的不平,想实现人生的抱负,却又对现实不满,只得隐居山中,徒然感慨。

“拈笔又忘筌”一句运用庄子“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的典故,比喻自己一拿起笔,又忘记怎样写了。

这实际上暗含愤激之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参考答案:(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6鉴赏诗歌的形象(讲)(含解析)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6鉴赏诗歌的形象(讲)(含解析)

专题16 鉴赏诗歌的形象(讲)目标明讲1.了解鉴赏诗歌形象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准确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考点详讲◇考点一:意象【真题回放】1.(2015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答案】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情感和手法的题目,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关键是诗歌的一些答题思路和方向,只要方向正确,很容易得分。

情感要注意诗歌的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炼字”注意从手法、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切入。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答案】“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

“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

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内容理解的题目,注意读懂诗歌,不要把词语理解为真正的“悬崖”,要结合前句“仔细”分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的题目,关键是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体现诗歌的考核点是基础的赏析,但也有一定的难度。

要结合诗歌的情境作答。

此题关键是对诗歌的意象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诗意进行分析,注意和全诗的情感结合体会诗歌意象的内涵。

2.(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讲义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讲义

第二部分第二单元古代诗歌鉴赏第二单元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第1课时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复习课)说说下面几首诗各咏什么花。

①只爱柴桑处士家,霜丛载酒问寒花。

秋窗闲却凌云笔,自写东篱五色霞。

②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

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③寒酸一尉出无车,身闲乃画富贵花。

胭脂用尽少钱买,呼婢乞向邻家娃。

④微雪初消半月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许寻常草木知。

答案①菊花②芍药③牡丹④梅花(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景色,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实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

“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

“乔木峥嵘明月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

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
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 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 史进程中已由诗人赋予了某种特 定的内涵、情感。分析古代诗歌 应从这些事物的特有的内涵入手。
春夜洛城闻笛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个春风轻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 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 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 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 “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 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
单用意象(咏物诗)
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 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 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 言志、言情、言心声。
分析思路: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 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 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 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感慨。
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 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 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 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 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破阵子》。

一轮复习:高考诗歌三大形象鉴赏方法(简单实用型)

一轮复习:高考诗歌三大形象鉴赏方法(简单实用型)

析)
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
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
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形象的意义
(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
人物形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明特点——析特征——明意义(感情)
1、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 2、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 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
一、人物形象的鉴赏
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示例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 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 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 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 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诗的前两句选取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
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 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 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 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2016-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讲义

2016-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讲义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第1课时如何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复习课)写王熙凤的诗《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有写王熙凤的一首诗: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这首判词诗用了拆字,看看可以合成几个什么字。

(2)这首判词诗的大意应怎样理解?答案(1)“凡鸟”合为繁体的“凤”,“二令”合为“冷”,“人木”合为“休”。

(2)王熙凤进入贾府已是贾府开始没落之时,大家只知道爱慕她的才干,没想到丈夫贾琏对她开始是听从(一从),继而是冷落(二令),最后是休弃(三人木),她哭丧着返回金陵的结局就更悲哀了。

1.(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注】。

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诗歌赏析】张潮(1650-1707)怀才不遇,流寓扬州十年之久,不免也染上香奁曲风。

在其小令一片南曲软香气息中,唯有〔商调·黄莺儿〕“赠花间四友”较为可观,《赠莺》似赞美天真无邪的美少女(或美少年);《赠蝶》中化蝶的遐想,倒也浪漫。

四首咏物之中,私意以为《赠燕》与《赠蜂》是以重笔书写言外心声: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赠燕》)瘦小最无端,向花心,着意钻,偷香手段生来贯。

纤腰那酸,烘声似欢,酿成芳醴供缗算。

漫盘桓,两衙朝罢,一样散千官。

(《赠蜂》)《赠燕》一首固然免不了“王谢堂前”“乌衣巷口”的老套,但是前三句含意甚深,交织着时代的悲凉。

次首特写蜂儿巧小蜜甜,钻营手段,是讽刺性强的佳作。

江苏省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_含解析

江苏省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_含解析

课题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难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计●真题演练1、(2012·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鉴赏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中人物形象特点的题。

从题目中“明府”一词的使用及注解中的“尊称”一词,可见诗人对邹明府的态度应为尊敬赞扬。

然后,根据“马不肥”“债多”可推断其为官清廉,生活清贫,而“载书归”除了印证其“清廉”的特点外,也表现出主人公的情趣爱好,以及为人清高不与官场俗世同污的性格。

诗歌除了以叙事写人外,还以景衬人,颈联中的“雪”隐隐透露出邹明府的清廉清洁,而“风透卧衣”更是显示出他身上衣单的困窘之状,由此可见其清贫自守。

整合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2、(2013·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江苏省扬州市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复习 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复习 含答案

课题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难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形象鉴赏题●真题演练1、(2012·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鉴赏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中人物形象特点的题.从题目中“明府”一词的使用及注解中的“尊称”一词,可见诗人对邹明府的态度应为尊敬赞扬.然后,根据“马不肥”“债多”可推断其为官清廉,生活清贫,而“载书归”除了印证其“清廉”的特点外,也表现出主人公的情趣爱好,以及为人清高不与官场俗世同污的性格.诗歌除了以叙事写人外,还以景衬人,颈联中的“雪”隐隐透露出邹明府的清廉清洁,而“风透卧衣”更是显示出他身上衣单的困窘之状,由此可见其清贫自守.整合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2、(2013·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鉴赏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解析词作上片前两句描写了词人的容貌形象,后两句则表现了词人的品质.这位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睁睁地睥睨环宇;一副面带“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一个“怪”字写出了他容貌奇特的整体特征.其中,“发短”暗对清朝的“长辫”,是极有胆识的艺术展现.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3、(201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解析本题从诗歌意象表达效果的整合和主体意象的作用的角度考查对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1)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2)“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桨”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孤舟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4、(2010·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ɡ):悲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解析根据“凤凰”“醴泉”“山冈”这些意象的特点和“彻九州”“望八荒”的动作可分析出“凤凰”的品性.●课堂反馈1、(2013·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志趣.2、(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解析分析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诗,同时抓住关键词.一、二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三、四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五、六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七、八句赞扬它恬淡自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歌子[宋]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注],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注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4、(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课后测评1、(2012·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解析把握古诗的思想情感,可以借助的方法比较多,本诗可以从意象(子规)、人物形象(远客)、关键词(“空”“断肠”“春残”)、关键句(催归催得谁归去)等角度着手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初夏风景图?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描绘出“雉子”“凫雏”怎样的生活状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杨花撒落小径,好像铺上了白毡;片片荷叶缀满小溪,好像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这幅初夏郊野的杨花飘飞、荷满小溪的图画,由小径、杨花、白毡、小溪、荷叶等景物构成.(2)第三句描绘了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不易为人所见的情景;第四句描绘了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景.这两句紧承前两句的写景转而写动物,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PPT(见附件)第二课时语言赏析题●真题演练1、(2008·上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解析“雪”比喻的是白发,“朱”代指容颜.两相对比,表现出容颜过早衰老,诗人所表达的哀叹感情自然流露出来.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杳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诗中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为一体.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望远行李璟碧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注]生.注二毛:指头发斑白.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辽阳征夫对月思乡,秣陵守妇砧上捣衣,虚实结合,传达出相思之情,并巧妙暗示季节的更替.解析答题要点为:画面描述,点出手法,表达效果,“手法”答成“意象叠加”亦可.●课堂反馈1、(2013·湖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关键词赏析)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解析“春深”点明暮春时节,令人联想到百花落尽、绿叶茂盛的景象,词人写绿之“净”,正是要表现自己内心之“净”,外在景物与词人内在心灵完全契合.2、(2007·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眼赏析)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3、(2012·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初见嵩山张耒[注]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诗人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2)“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第四句写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清瘦”用拟人手法突出其峭拔的形象、高洁超脱的姿态.诗中鲜活清晰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诗人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诗人究竟是在写山还是在写自己,已很难分得清,物我融为一体,言有尽而意无穷.●课后测评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园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请简要分析“山光窥短墙”中“窥”字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窥”,偷看,写山光探头进入短墙,窥视小园中的景物,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从侧面突出了小园景色之美.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唐]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古人写诗常用“自”“空”二字.你认为诗中加点的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描绘出了经泉州军洗劫后,村庄一切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的荒凉萧条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寄身离乱、感时伤怀的情感(或“对泉州军的愤懑,对百姓不幸遭遇的同情”).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白发新添”).●PPT(见附件)第三课时表达技巧鉴赏题●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2)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与友相约,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4、(2013·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点明时令;“春蚕食叶响回廊”是想象他在静静的考场上“沙沙”地写字,如“春蚕食叶”,是虚写.“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解析词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词中的“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是词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词人主观想象得到的.例如词中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写词人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是写实;最后两句是词人想象的,属于虚写.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了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6、(2013·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解析分析颈联对比手法的妙处,主要从分析本联内容和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两方面答题.内容上,分析运用对比手法的字句,三层对比:喜与忧的对比,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对比,“久”与“偶”在时间上的对比.作用上,运用对比,层层递进,强化了诗人的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课堂反馈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怀秦髯李彭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本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指出并具体分析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衬.作者以春色的美好反衬自己心情的苦闷,又以心情的苦闷反衬对友情的执着,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2、(2012·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用对比(映衬)手法.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或: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熟悉诗歌的表现手法,然后根据诗的特点和题目要求逐步缩小答题范围.这是一首描写田园安乐生活的诗歌,选取其中写景的诗句来分析,我们可以考虑这几个方面:表现的主旨是明色调的,写景是为了突出这个主旨;诗句对仗工整,尤其是色彩的对照鲜明,可以考虑映衬、渲染之类的手法;节奏独特,记忆深刻的话,我们很快就能联想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诗句的写景方法.●课后测评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眼儿媚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客意[金]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注]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注了了:了然,清楚.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虚实结合(以虚写实).诗歌第一句是“实”,写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写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拓展了诗歌意境,使“客意”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深沉.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渔家傲①王安石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②,穿云入坞寻游伴.却拂僧床褰③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注①本词写于作者变法失败罢相后归隐金陵时期.②款段:本指马行迟缓的样子.③褰:撩起.(1)请分别简要概括本词上下片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词中作者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片写春游山中,下片写昼寝山寺.(2)①夸张.以“千岩万壑”极写春色无边,表现享受春光的喜悦.②比喻.将松涛声比成急促悲鸣的管乐之声,形象生动,暗示作者所处的环境.③对比.以“千岩万壑春风暖”与“一弄松声悲急管”的对比,暗示了身处顺境与逆境时的不同心情.④虚实结合.“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虚写梦境,“西看窗日”实写梦醒,虚实结合,写出眼前的无奈.(3)山花烂漫,春风和煦,作者心闲意静,不禁沉醉其中;但是美好的春色也不能完全让他忘怀现实,只得昼寝僧床,排遣苦闷;然而好梦不长,作者迅即回到了现实,失意之。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知识目标掌握有关诗歌形象鉴赏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情感目标体会古典诗词当中深厚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教学方法启发式、练式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研究要点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且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鉴赏、事物形象鉴赏。

【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

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

2.客体人物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会,或者寄托自己的幻想。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方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生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二、景物形象(意象)风景形象,广义而言,可以理解为天然风景形象和咏物诗中被人格化了的客观物象。

惯上又笼统地称之为意象。

1.景象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古诗词鉴赏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古诗词鉴赏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鉴赏一、研究诗歌阅读的基本常识在考试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普遍较低。

这是因为考生往往无法读懂诗歌,导致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

因此,在复古代诗歌阅读这一专题时,我们首先需要研究如何读诗。

一)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对于我们把握诗歌的层次内容、诗歌大意有着重要作用。

1.结构章法我们可以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协助解答某类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

“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2.基本特点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思二首(其一)XXX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XXX。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XXX,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参考答案: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XXX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XXX。

(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XXX。

)二)明辨常见的三类“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

古诗词作品如何对句子作变形处理呢?1.特殊句法技巧阐释】古代诗词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

省略成分人面不知何处去]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润如酥的小雨天街,近看草色却遥无)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西岭千秋雪含在窗中,东吴万里船泊在门口)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东流去的毕竟青山遮不住)怀古咏史诗通常以回顾历史、怀念过去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文物等的描写,表达对古代文化、传统、精神的敬仰和思考。

全程复习高考语文(苏教)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2章 第2节 第1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全程复习高考语文(苏教)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2章 第2节 第1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2.概括要准确、全面,也要突出重点。不 能顾此失彼,抓了芝麻漏了西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审读标题,挖掘其信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古人特别重视诗文题目 的拟立,诗歌题目更是常常能传出很多重要信息。如白居 易的《卖炭翁》,题目就交代了写作对象——卖炭翁,这 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形象,诗歌表达了对其遭遇的同 情和对黑暗现实的控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抓关键语,析形象特点 古人写诗填词,很讲究炼字炼句,可以说流传至今的名 家名篇,每一首诗歌都是字斟句酌。塑造人物形象,诗人 往往运用关键语句,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情、细节、侧面 描写来完成,抓住了这些关键语句,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 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如2012年江苏卷《梦江南》,抓 住“千万恨”“不知心里事”“空落眼前花”等心理描写 就能概括出主人公的形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题】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 【审题推断】
细审文本及题目,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 的结论。 【信息1】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推论: 主人公满腹怨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信息2】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推论: 无人能理解她的心事,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以花自喻, 惜花落,正是惜自己年华之易谢。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阅卷手札】
现场答案
得失分评析
(1)能指出是一个“思妇” 形 象,得1分 (2)未进行“简要分析”, 失 2分 “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 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增分提示: 1.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解好题的关
键。要仔细审题,全面理解题意,并一一落实。 此类题目往往要求“简要分析”,必须在答案 中体现出来。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讲义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讲义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讲义不分版本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第1课时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复习课)一字师人们把给别人诗文改动一个字,又改得非常好,受到作者尊敬的人叫做“一字师〞。

据说最早的一字师故事出于唐朝。

当时有个和尚叫齐己,很爱写诗,住在袁州(今江西宜春)。

他写了一首《早梅》,请朋友郑谷提意见。

郑谷看后,指了指诗中的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然后说:“‘数枝’并不能表示早,改为‘一枝’就很好了。

〞齐己听了,深深作揖,说:“善哉善哉!〞从此,人们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1.(XXXX·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炼字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

用一“过〞字着意表达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

“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特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

“随〞字写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

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出,令人有曲径通幽的想象。

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景色呈现了出来。

“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2.(XXXX·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鉴赏“绿〞字禺结合具体语境,可联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2.1《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2.1《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案

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容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解析概括人物的形象应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理想抱负等方面去分析。

这首词,形象鲜明,情趣生动。

艺术上很有特色,通俗、风趣。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做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自己的容貌被人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

作者虽然无端被人嘲弄,却不恼不愠,机智应对他人嘲讽,竟幽默诙谐地感谢“良匠”的抬举,自信一旦找到了机会,就会如同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下片写风筝飞入天空之后的情形。

“才得吹嘘身渐稳”,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

“只疑远赴蟾宫”,还要打算远远地去“蟾宫”折桂。

“雨余时候夕阳红”,雨过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红。

这是形容飞黄腾达的景象。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幽默诙谐、乐观自信、志向高远的侯蒙形象便跃然纸上。

阅读这首词千万别忽略了利用写作背景的介绍。

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

如戏称把他形貌画在风筝上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他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

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

结尾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2.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章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章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第四句
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 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刘禹锡的这首 《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抓 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
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
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 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全诗纯然写景,既 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
1.考查范围: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
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
2.考查对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 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状物 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
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
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命题趋势 预计2013年本考点仍会在高考试卷中遵 循2012年的考查模式。 1.人物形象
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
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的再 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 ”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诗作者以石 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
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首句“千锤万凿”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 容易.次句“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 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
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就
是要求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特征 和蕴含的意义,分析它们所包含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 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 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
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
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命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安徽卷的诗歌形象的考查, 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二)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四策略 要联系诗歌的景象和物象、典故等,分析人物 形象 如: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 中 所 用 的 物 象 、 典 故 有 : “ 片 云 ”“ 孤 月 ”“ 落 日”“秋风”等意象及典故“老马识途”。 分析:诗人不但用“片云” “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 苦,还用“落日” “秋风”等意象比喻自己虽已暮年,壮心不 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也含 有对朝廷的怨愤。 人物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 病但仍然不忘报效国家的儒士形象。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词人形象: 这首词运用托物言志、 拟人和衬托等表现手法, 借坚强不屈、斗志昂扬的梅花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鲜 明性格和高尚品格的在艰危中奋不顾身、 在成功后乐于奉献的 先行者和公仆的形象。
要联系作者的个人境遇,分析人物形象 1.抓住作者生平经历、思想主张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 这些诗人或词人绝大多数在 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 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 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2.抓住注解,把握诗歌内容,了解背景 了解写作背景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 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 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如: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中有关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的词语有: “蓬头” “侧坐” “遥招手” “怕得鱼惊” 。 分析:“蓬头”的外貌、“侧坐”的动作表现了小孩的天 真可爱、机灵, “遥招手” “怕得鱼惊”的动作和心理体现出小 孩的聪明。 人物形象: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机灵的学钓鱼的山野孩 子的形象。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意境是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 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高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 某种意境的特点的概括能力。
[常见意境特点]
意境特点
举例
雄浑壮丽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阔苍茫 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苍凉悲壮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闲适恬淡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概括形象特征。分析了诗歌的具体内容后,可以根 据诗歌的内容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从陈居士喜欢 饮酒的角度分析,这是他洒脱的性格使然,因为饮 酒之后陈居士总是要写诗的;陈居士的饮酒不是酗 酒,而是一种文士风采。从写诗的角度分析,陈居 士虽然生活并不富足,但他总能在生活中找到诗意, 这表现了陈居士高雅的情趣等。
举例 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 辈岂是蓬蒿人”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 死骨”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 《破阵子》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 《出塞》
柳永的《雨霖铃》
典例剖析
[典例1] (2014·山东)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 问题。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一
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专题微语
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浸润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 诗词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 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中的形 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2.分析技巧,把握描写。诗歌多使用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以及白描、细节或侧面描写的方 法来刻画人物。把握人物形象,就要注重理解诗歌 中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 化,或通过人物的语言、声音以及典型的细节等来 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特征。比如上述[典例1],要想 概括陈居士的形象,可以从陈居士喝酒能够醉三天、 醒来后到花园寻找诗意的行为来分析,得出结论: 陈居士对生活充满乐趣,是一位行为洒脱、情趣高 雅的居士。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
考题类型
1.性格特点(概括分析) 2.证明题(分析) 3.作用题(意义、情感)
答题技巧P223
1.抓 关键词(能暗示人物情感或境况的词语) 2.抓意象 3.抓正侧面描写(5种人物描写、关注环境描写) 4.抓典故(正用或反用)
答题步骤
①形象(特征+身份) ②分析(意象、关键词、手法等) ③意义(感情、哲理 )(作用/效果)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2022·全国甲卷)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分析意象的作用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或景象)?
——分析意境
请分析这首诗的景情关系。
——分析手法

借代义、象征(比喻)义、情感义
1.外在特征——结合语境(情感)进行联想——内涵
2.积累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 (速查速记P117)(知识清单P40)
• 概括“杨柳”“飞絮”意 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
表达的情感。
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 别; 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 流逝。 这首词表达的是伤春伤别之愁, 怀人怨独之情。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 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 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 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 诗人,河南洛阳人。
日暮、月亮;长亭、南浦;孤帆、驿路 五柳、东篱、三径、松、菊花、采薇、扁舟、采药 战具;地名和民族名;边塞之景;乐器
对点训练
•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来自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
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 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第二单元古代诗歌鉴赏第二单元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第1课时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复习课)说说下面几首诗各咏什么花。

①只爱柴桑处士家,霜丛载酒问寒花。

秋窗闲却凌云笔,自写东篱五色霞。

②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

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③寒酸一尉出无车,身闲乃画富贵花。

胭脂用尽少钱买,呼婢乞向邻家娃。

④微雪初消半月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许寻常草木知。

答案①菊花②芍药③牡丹④梅花(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景色,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实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

“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

“乔木峥嵘明月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

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

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洒脱;“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答案(1)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光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考点一鉴赏人物形象[先做后讲](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命题分析①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②分析“隐者”的形象,要综合全诗来回答。

诗歌赏析韦诗第一句叙写诗人一旬中九天为公务奔忙,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休假日。

第二句写诗人利用休假日去拜访友人王侍御,不料扑了个空。

“不遇又空还”把诗人乘兴而来却寻访不遇的沮丧、懊恼心情表现得非常真切。

第三、四句诗人从赞美友人诗思入手,进而衬托出其不凡的人格。

末句妙语双关,既是对友人居住环境的具体描绘,又是对友人诗思诗境的比况形容。

李诗的前两句写隐者远离城市,不愿经过城市,所以认识他的人很少,他的平生志向就是过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这并不能改变隐者的志趣。

最后两句的主人公既可以理解为诗人,也可以理解为想象中的隐者,其中的“沧江白石樵渔路”写的是诗人(隐者)渐次走过的路,他行于沧江之上,走过白石之地,踏过樵夫的路,穿过渔夫的径,就这么一路洒脱地走来,从清晨走到日暮,然而傍晚时分,忽然下起了一阵秋雨,以至“归来雨满衣”。

思维建模第一步:什么形象。

(中心词应是形象)第二步:形象的基本特征。

(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第三步:形象的意义。

(联系情感主旨分析)答题范式:分析形象=形象+具体分析+情感或:分析形象=具体分析+情感+形象[即学即练](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三句着眼于夜晚所思,暗含彻夜难眠;第四句侧重于白天所见。

表明赏花遣闷。

可见这两句是在形象地表现主人公所“恨”之“极”的。

尤其令她伤感的是,晚上月不解情,白天花恼人意。

所以,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自不待言,我们更可以从“不知”“空落”的怪怨中体会出主人公的自哀和自怜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考点二鉴赏事物形象[先做后讲]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塑造了一匹轻捷矫健、渴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骏马形象,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

命题分析本题先考查对事物形象的分析,继而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其实二者密切相关。

因为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诗歌赏析在燕山大漠(此处为互文),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

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思维建模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①提炼表现特征的语句,观其形、色、味、声;②分析修辞及表达技巧:比喻、拟人、象征、托物言志等;③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范式:诗中塑造了×××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写了×××之情(这是概括形象的意义,这一步骤不作强求)。

[即学即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①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

“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阕的四句话:“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身怀怨恨,却无人知晓,是不敢,也是不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

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洲”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考点三鉴赏景物形象[先做后讲](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是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

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

诗题为“寻”,由此而发,首两句一路“寻”来,颔联写远望和近看,“寻”到了隐士的居处。

颈联写隐者不在,看松寻源,别有情趣。

最后写“溪花自放”而“悟”禅理之无为,即使寻到了常山道士,也只能相对忘言了。

答案幽静。

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

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命题分析①考查的是景物形象,②要求答出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③要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借禅意表达作者追求宁静淡泊情趣的诗歌。

全诗围绕“寻”字展开,前四句叙寻而不遇,着重描写了常山道人隐居地清幽、宁静的环境,后四句写入山寻找道士所见到的清新宜人景观,尾句表现惬意自得的喜悦。

思维建模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即学即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这首小令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前四句集中写秋天的景色。

“秋景堪题”,是总写,是对秋景概括的赞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