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解剖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 )
皮质脊髓束走行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谢 谢!
功能:是锥体外系的中继核。与大脑皮层 和小脑协同调节随意运动、肌张力和姿态 反射。
基底核结构
1胼胝体膝 2尾状核头 3内囊膝 4壳 5苍白球 6丘脑 7内囊后肢 8胼胝体压部 9尾状核尾 10 内囊前肢 11 屏状核 12外囊
1 胼胝体 2 尾状核头 3 透明隔 4 内囊前肢 5 外囊 6 壳 8 穹隆 9 10 苍白球 11 前连合 12 屏状核 13 最外囊
1 动眼神经 2 滑车神经 3 三叉神经眼支 4 三叉神经上颌支 5 展神经 6 颈内动脉 7 垂体 8 视交叉
海绵窦结构
脑膜解剖
脑有三层被膜:从外到里即硬脑膜、蛛网膜和软 脑膜
1 硬脑膜:分为两层,内层衬于颅骨表面,既骨 膜,外层深入大脑表面,形成大脑镰、小脑幕。 两层硬膜之间可形成静脉窦系统。硬脑膜与蛛网 膜之间为硬膜下腔
扣带沟缘支 顶枕沟
距状沟 中央沟 扣带沟缘支 顶枕沟
端脑内侧面脑沟
(二)脑部常规MRI扫描
traT1WI
traT2WI
FLAIR
sagT1WI
(三)脑MRI影像学表现
二 间脑
间脑:为中线结构,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 包括:
丘脑 (背侧丘脑) 上丘脑 (后连合、松果体) 下丘脑 (视交叉、乳头体 、灰结节、漏斗
状窦、颈内静脉
一 大脑
大脑(端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大脑半球由浅到深分为:皮质、髓质和基
底核 大脑半球分界的沟: (1)中央沟 (2)外侧沟 (3)顶枕沟和枕前切迹的连线和 (4)此线中点与外侧沟的连线
(一)大脑半球外侧面分界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与功能
• 端脑 • 间脑 • 脑干 • 小脑
脑的组成
端脑 (telencephalon)
端脑又称大脑 (cerebrum) 被大 脑纵裂分为2个大脑半球 (cerebral hemisphere),以胼胝体相连。在大 脑与小脑之间有大脑横裂隔开。每 个半球表面有一层灰质叫大脑皮层, 皮层下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中 埋藏一些灰质核团叫基底神经节。 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 仁核。
豆状核
豆状核:是由壳核和苍白球组合而成 的,因其外形近似板栗板,故称豆状核。 苍白球在豆状核的内侧部,借外髓板与 豆状核外侧的壳核分开,而其自身又被 内髓板分为外侧与内侧部。其宽阔的底 凸向外侧,尖指向内侧。
豆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 与屏状核相隔。
豆状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 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状核 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 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 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 束所在处)相邻。
• 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39区),靠近 视区。此区受损时,视觉正常,但不能 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失读症,也属 于感觉性失语症。
二 端脑的内部结构
(一) 侧脑室 (二) 基底节 (三) 大脑半球的髓质 (四) 边缘系统
(一)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大脑半球内左右对称的 裂隙,内含脑脊液,以室 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分4 部:
丘脑前核具有与内脏活动有关的 功能;丘脑内侧核可能是躯体和内 脏感觉冲动的整合中枢;丘脑外侧 核是躯体感觉通路的最后一级中继 站,它把皮肤感觉、本体感觉冲动 传向大脑皮质中央后回。
三、后丘脑
后丘脑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 状体。
联络纤维解剖图与DTI图对照

神经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解剖学,顾名思义,即为研究神经解剖的学问。

它是神经科学的基础,掌握神经解剖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各种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其作用是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以控制身体内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

一. 大脑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两个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两半球彼此之间通过大脑半桥相连。

大脑半球的表面被覆盖着许多大脑回和裂,不同的回和裂上有着不同的功能区,比如控制动作的前中央回,控制言语的前额叶回等等。

大脑的结构主要分为基底节、丘脑、海马体、杏仁体等多个部位,这些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

1. 基底节基底节是大脑的一部分,它主要控制人体运动和规划动作。

它由若干个核团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黑质,它能够释放出神经递质多巴胺,促进神经元的活动,调节人体的运动和认知能力。

2. 丘脑丘脑是大脑的一部分,它位于脑中央,主要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它通过控制松果体、下丘脑等神经结构,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比如睡眠、食欲等。

3. 海马体海马体位于大脑的颞叶,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部位。

它主要负责控制学习、记忆等功能。

在海马体中可以发现大量长期形成的突触,形成了神经网络,对于人类的认知和记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4. 杏仁体杏仁体是大脑中较为原始的结构,与大脑皮层处于不同的区域,它位于颞叶的前部。

杏仁体主要参与了情绪和记忆的形成和加工,尤其是它对于情绪的影响更为显著,可以使人产生快乐、悲伤、愤怒等不同的情绪体验。

二. 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组织之一。

脊髓主要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到各个部位,比如控制肌肉收缩、感觉信息的传递等等。

脊髓位于脊椎内,是一个长约45厘米的管状结构。

脊髓可分为灰质和白质两个部分,灰质位于中央,白质则位于周围。

1. 灰质灰质位于脊髓中央,呈蝴蝶状,它主要由神经元和突触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1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1
2.书写中枢 writing area (8区)位于额中 回后部,靠近中央前回手区。其主要功能 是书写与绘画。该区损伤,患者手的运动 虽很正常,但书写、绘图出现障碍,称失写 症。
3.视觉性语言中枢 visual speech area (39区)又称阅读中枢,位于角回,靠近视觉 区。其主要功能是对字义的理解。该区 损伤,患者视觉无障碍,但读不懂字义和句 义,称失读症。
言。当阅读时,视觉区接受文字或图像信息并传递到 Wernicke区,使信息被理解,然后再通过弓状束传递到 (Broca区)。
(二)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 左侧大脑半球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数字的计算分析密切相关,右侧大脑半球 感知非语言信息、音乐图形和视觉的空 间性。因此,左、右大脑半球的功能呈不 对称性各有优势。
4、内颗粒层:内含紧密排列的小圆型非锥体 细胞和一些小锥体细胞胞体(颗粒细胞)。
5、内锥体层:占皮层厚度的20%,典型的含 有大、中型的锥体细胞。其轴突多进入髓 质,形成投射纤维。
6、多形层:占皮层厚度的20%,有形状不同 的神经元组成,大多数为中、小型细胞。 此层逐渐与深面的白质混合,界限不清。 (梭形细胞和Martinotti细胞)。
大脑皮质六层结构 皮质结构
1、分子层(丛层):细胞稀少,约占皮层的 全厚的10%,主要为来自皮质区外的传入纤 维和来自皮质中间神经元的固有纤维以及大 脑皮质所有锥体神经元的顶树突(水平细 胞)。
2、外颗粒层:含有密度不等的小神经元胞体 (颗粒细胞)。
3、外锥体层:占皮质1/3,(中、小型锥体细 胞)。
底面
嗅球olfactory bulb
嗅束olfactory tract 嗅三角olfactory trigone
钩uncus 海马沟hippocampus sulcus 海马旁回 parahippocampus gyrus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
基底部、基底沟
延髓脑桥沟内有展神经根、面神经根和前庭蜗神经根
基底部两侧有三叉神经根
基底沟
三叉神经
延髓脑桥沟
1.腹侧面
大脑脚、脚间窝
在脚间窝内有动眼神经根
(3)中脑
大脑脚
脚间窝
动眼神经
2.背侧面
(1)延髓
薄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
楔束结节,其深面有楔束核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菱形窝
髓纹
延髓上部、脑桥的背侧面形成
④“书写中枢”受损:失写症
②“说话中枢”受损:运动性失语症
①“听话中枢”受损:感觉性失语症
③“阅读中枢”受损:失读症
语言中枢受损后的表现:
尾状核:“C”形,围绕背侧丘脑
豆状核:内侧部和中间部合称苍白球,外侧部最大称壳
杏仁体:连于尾状核的末端
背侧丘脑
尾状核
尾状核
背侧丘脑
豆状核
杏仁体

苍白球
纹状体
端脑又称大脑,由左、右大脑半球组成。
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深裂称为大脑纵裂。
裂底有连结两侧大脑半球的白质结构称为胼胝体。
大脑半球
大脑纵裂
胼胝体
3面:背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3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背外侧面
内侧面
下面
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
5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沟、额下沟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下丘脑是皮质下内脏活动中枢,对内分泌、体温、摄食、水盐平衡、情绪反应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下丘脑功能
位置:在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之间。
交通:向下经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中枢神经解剖学(63页)

中枢神经解剖学(63页)
(7)中缝脊髓束 易化前角运动神经元,参与心血管活动 (8)橄榄脊髓束 传导运动冲动,参与颈肌反射活动 (9)孤束脊髓束 易化吸气,控制呼吸运动,参与内脏反 射
脊髓主要的纤维束
内部结构 ㈡白质
3.下行纤维束
⑴皮质脊髓束 ①皮质脊髓前束:
同侧大脑皮质锥体细胞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谢谢大家
2021/4/26
66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16202 1/5/162 021/5/1 6May -2116-M ay -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5/162 021/5/1 62021/5/16Sun day , May 16,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 1/5/162 021/5/1 62021/5/16202 1/5/165 /16/202 1
脊髓后角的纤维联系
前后角的纤维联系
闸门控制学说
脊髓白质
内部结构 ㈡白质
1.固有束: 2.上行纤维束 3.下行纤维束
外侧索
后索
外侧索
前 索
内部结构
㈡白质
1.固有束:
紧贴灰质表面,分 别位于三个索内。主要 由后角细胞轴突构成, 行程不超越脊髓。
功能:联系脊髓不同 节段,完成节段或节段 间的反射。
传导躯干四肢本体觉及精细触觉2脊髓小脑束传导非意识性本体觉调节肌张力协调运动3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四肢浅感觉痛温触压觉4脊颈丘脑束传导毛发的运动觉温度触压觉5脊髓网状束参与脊髓网状丘脑系维持意识觉醒状态6脊髓顶盖束将痛温觉信息传至顶盖引起头颈转向反射7脊髓橄榄束传导皮肤感觉和本体觉参与橄榄小脑系8脊髓皮质束参与构成浅反射的长传导途径9脊髓脑桥束传递外感觉冲动至小脑的中转传导束10脊髓前庭束将皮肤和关节的信息从胸核传至前庭核11内脏感觉束传递内脏感觉至丘脑完成内脏内脏反射脊髓主要的纤维束2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
• 上面观略呈卵圆形,脑沟 –大脑表面的凹槽 • 脑回 – 脑沟之间的皱褶
半球背外侧面的沟与回
• 大脑半球-脑沟和脑回
• 每个半球分为背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 大脑半球借大脑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 沟分为五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 叶和岛叶。
• 额叶 • 顶叶 • 颞叶 • 枕叶 • 岛叶 • 边缘叶
• 颞叶 temporal lobe 在大脑外侧沟下方有与之平 行的颞上沟和颞中沟,在2者上方、中间、下方分 别为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在颞上回的上面 (大脑外侧沟内)有几条短的颞横回。
脑叶
• 枕叶 occipital lobe 居小脑幕上,枕叶重要的沟裂 为距状沟,距状沟与顶枕沟间为楔叶,与侧副间 沟为舌回,楔叶和舌回靠近距状沟区域的皮质, 为视觉中枢。
大脑半球
大脑皮层
• 三种功能区
–运动区(Motor areas) –感觉区(Sensory areas) –联络区(Association areas)
运动区 – Primary Motor Cortex
• 控制运动功能 –初级运动皮层 (躯体运动 区) –中央沟前方
• 锥体细胞
• 皮质的深面为神经纤维形成的白质(髓 质),它们除了联系大脑不同区域的皮质 外,更重要的是大脑皮层以外的脑和脊髓, 把皮层运动中枢发生运动信息向下传,把 感受到的感觉信息往上传给皮层感觉中枢, 这些传导纤维都要集中通过“内囊”,而 且有交叉,即传导到对侧身体的运动与感 觉信息。因此内囊有损伤就会引起对侧身 体“半身不遂”。
Corpus Callosum
• 中脑 • 脑桥 • 延髓
脑干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 共有10对神经核 (2,4,4) • (三叉、面、外展、前庭蜗、舌咽、迷走、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与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与功能
额中回后部:书写不能(手的精细动作不能)。
病变后变化
额下回后部:运动性失语
-----病人虽能发音,却不能说出有意义的语言。
额叶底面:以额叶底面的挫裂伤、嗅沟脑膜瘤、蝶骨脊脑膜瘤较为多见。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高热、出汗、多尿、皮肤血管扩张。额叶底面肿瘤可出现同侧嗅觉缺失、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称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
可能的鉴别诊断
腓总神经损伤:L4-L5,S1-S2
分布于小腿前群肌和足背肌,及第1、第2趾相对缘皮肤。损伤后成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
A
D
B
C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额叶外侧面余部的功能分区
额叶外侧面余部
额上回后部病变:对侧上肢强握和摸索反射。
额中回中后部:(皮质侧视中枢)
反射路径:皮质侧视中枢----对侧脑桥侧视中枢----同侧展神经核和对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展神经、动眼神经-----外直肌、内直肌。
颞叶前部:与记忆、比较、联想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01
02
03
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伤后出现命名性失语。
颞叶内侧面:属于边沿系统,海马是其主要结构,与记忆、精神、行为和内脏活动有关,海马损伤后可出现癫痫、错觉幻觉和严重的近记忆障碍。
颞叶深部有视辐射纤维,损伤后会出现双眼同向上象限盲。
内囊
内囊前肢:中间为丘脑前辐射,两侧为额桥束。 内囊膝:皮质核束,从中央前回下1/3(躯体运动区头面部代表区)发出的纤维到脑干一般躯体运动核(共4对分别是3、4、6、12)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共4对,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内囊后肢:两侧为丘脑中央辐射和顶枕颞桥束,中间有皮质脊髓束与皮质红核束及听辐射(颞横回皮质听觉中枢)、视辐射、丘脑后辐射。

(医学)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详解(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医学)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详解(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2.基底神经核包括哪些神经核?何谓纹状体及新、旧纹状体? 3. 简述语言中枢的位置、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扣带回
杏仁体
胼胝下回 终板旁回 乳头体
纤维联系:各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形成许多的环路。如海马环路。 功能:1)个体保存和种族保存——觅食、防御、生殖活动;
2)调节内脏活动,情绪反应; 3)参与脑的学习记忆活动。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思考 题
1.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中通过的纤维。若右侧内囊病变, 可出现哪些功能障碍?为什么?
额叶: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高级思维活动有关 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功能有关 枕叶:与视觉信息整合有关 颞叶: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 边缘叶:与内脏活动、情绪活动有关
联络区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基底核:
组成
(1)纹状体:
尾状核
新纹状体
豆状核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2)杏仁核
(3)屏状核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系统解剖学详解
主讲人 XXXX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端脑
(telencephalon)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端脑(telencephalon):脑的最高级部位。
1.大脑皮质 外形和分叶 内部结构 皮质功能定位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内囊损伤出血“三偏综合征” 对侧偏身感觉丧失 对侧偏瘫 对侧同向偏盲
(医学健康讲座教学培训课件)
4.侧脑室 前角,中央部,后角,下角

解剖生理课件——神经系统_图文

解剖生理课件——神经系统_图文

2、 儿茶酚胺及其受体 儿茶酚胺类递质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
多巴胺 肾上腺素能纤维: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以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神经元。 肾上腺素能受体:能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结
合的受体。
2、中枢传递兴奋的特征
1)单向传导:沿一个方向单向传导 2)传导延搁:突触传递时间较长 3)中枢兴奋的扩散和集中
*
39
18
二、外周神经系统
联系中枢神经与外周器官之间的神经纤维 和神经节所组成,
神经呈白色带(索)状结构。
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1、脑神经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
共有12对,多数从脑干发出,经颅骨孔
出颅腔。
书:p159 表2-5
*
39
19
按功能分:
感觉神经 Ⅰ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Ⅷ 前庭耳蜗神经:平衡-听觉 运动神经 Ⅲ 动眼神经:眼球 Ⅳ 滑车神经:眼球 Ⅵ 外展神经:眼球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混合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Ⅶ 面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中枢兴奋的集中:不同部位传入中枢的神经冲动,最 后集中传递到中枢比较局限的部位。 中枢兴奋的扩散:某一部位传入中枢的神经冲动, 常常并不只局限于中枢的某个部位发生兴奋,而是兴 奋在中枢内由近到远进行广泛传播。
*
39
41
4)中枢兴奋的总和
兴奋在中枢传布需要多个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总 和,才能引发动作电位。包括时间上或空间上的 总和。
副交感神经系统:保护机体、休整恢
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 和生殖等功能。
*
39
33
第二节 神经生理
一、神经纤维生理
1、神经纤维兴奋的产生 (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 (3)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四、底丘脑
位于中脑和背
侧丘脑之间,在
黑质外侧的一个
扁圆形的灰质团
块。 底丘脑核
五、下丘脑
下丘脑沟
乳头体
视交叉 漏 斗 垂 体
1、下丘脑的主要核团
室旁核 1)视前区 2)视上区:视上核、室旁核 3)结节区 4)乳头体区 视上核


( Telencephalon )
概述:
脊 髓 节 段 上颈髓 C 1 ~ 4 下颈髓 C 5 ~ 8 上胸髓 T 1 ~ 4 中胸髓 T 5 ~8 下胸髓 T 9 ~12 脊髓节段 -1 脊髓节段 -2 脊髓节段 -3 C5节段 T6 节段 T11节段 C4椎骨 T4椎骨 T8椎骨 对 应 椎 骨 平 对 举 C3 节段 例 C3椎骨
腰 髓 L1 ~5
下行传导束(运动传导束) 前索、外侧索、后索
薄束
楔束
楔束核 T4 脊N节 T5 脊N节
腹后外侧核 薄束核
楔 束 薄 束
T4脊N节
T5脊N节
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脑束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后角固有核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薄束
楔束
脊髓小脑后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脊髓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前庭脊髓束 脊髓丘脑前束 皮质脊髓前束
骶 尾 髓 S1~ 5
平对 T10. 11椎骨 平对 T12 和 L1椎骨
髓 Co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一) 灰质前索、外侧索、后索 (白质前连合)
后角
中间带
前角
一)灰质
1、后角(后
前)
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胸核
2、中间带 侧角: 仅见于 T1 ~ L3 节段 S 2~4节段
大脑上静脉 大脑中静脉 大脑下静脉
2、深静脉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神经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路
感受器 各级神经元链 大脑皮层
运动传导路
大脑皮层 神经元链 效应器
感觉传导路
( Sensory Pathway)
一.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浅感觉:皮肤、粘膜的痛、温
度觉和粗略触觉 三级神经元组成
腹后外侧核
1)上行传导束 A、内侧丘系 B、脊髓丘系
C、外侧丘系
D、三叉丘系
3、上下行纤维束
1)上行传导束 A、内侧丘系 B、脊髓丘系
C、外侧丘系
D、三叉丘系 外侧丘系
蜗N核
3、上下行纤维束
1)上行传导束
A、内侧丘系 B、脊髓丘系 三叉丘系
C、外侧丘系
D、三叉丘系
脑干横切面
延 髓 内 部 结 构
延髓横切面(经锥体交叉)
下 角
3、侧脑室
分部:
中央部
前 角
后 角
下 角
3、侧脑室
分部:
中央部
前 角
后 角
下 角 侧脑室脉络丛
脑的A
颈内A:大脑半球前2/3、部分间脑
椎A:大脑半球后1/3、间脑后部、
小脑、脑干
皮质支:供应脑皮质、浅层
髓质
中央支:供应间脑、基底核、
内囊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脑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
颈 内 A:大脑半球前2/3、
大脑半球 大脑纵裂 大脑横裂
大脑半球的三个面
内 侧 面 下 (底)面 上外侧面
大脑半球的三个面
内 侧 面 下 (底)面 上外侧面
大脑半球的三个面
内 侧 面
下 (底)面
上外侧面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1、大脑标志沟: 中央沟 额 叶 顶 叶 颞 叶 枕 叶 岛 叶 外侧沟 顶枕沟
顶叶
额叶 枕叶
颞叶
副神经核 疑核 面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1)躯体运动核
2)特殊内脏运动核
3) 一般内脏运动核
迷走神经背核
下泌涎核
上泌涎核 动眼神经副核
1)躯体运动核 2)特殊内脏运动核 3)一般内脏运动核 4)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1)躯体运动核 2)特殊内脏运动核 3)一般内脏运动核 4)内脏感觉核 5)一般躯体感觉核
嗅球; 嗅束; 嗅三角;前穿质
2)枕、颞叶下面
枕颞沟 侧副沟 海马沟 枕颞内侧(外侧)回 海马旁回;钩 齿状回; 海马
二)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1、Brodmann细胞构筑分类法; 运动中枢 2、主要机能定位法: 感觉中枢
语言中枢
1、运动中枢(第Ⅰ躯体运动区) 《4、6 区》
1)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间脑一部分
椎A:大脑半球后1/3、
间脑后部、小脑和 脑干
1、颈
内A
分段:颈部、岩部、海绵窦部和前床突上部
虹吸部:海绵窦部和前床突上部,
呈“U”“V”形,A硬化
好发部位。
分支: 1、大脑前A 2、大脑中A 3、脉络丛前A 4、后交通A
1)大脑前A
前交通A
1)大脑前A
皮质支:顶枕沟以前半球内侧面和半球背外侧面上缘部分 中央支:豆状核、尾状核前部、内囊前肢
位置:位中脑与端脑之间
分部: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底丘脑、下丘脑
一、背侧丘脑
一、位置
丘脑间粘合
丘脑下沟
背侧丘脑
第三脑室
2、背侧丘脑的核团
1)前核群: 边缘系统中的一个中继站
2)内侧核群:躯体和内脏感觉整合中枢
3)外侧核群
3)外侧核群
背侧核群 腹侧核群 腹前核 腹中间核 腹 后 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2)豆状核

苍白球
纹 状 体
尾状核 豆状核 壳
新 纹 状 体
苍白球— 旧纹状体
3)杏仁体 4)屏状核
2、大脑的白质 包括:联络系、连合系、投射系
1)联络系:将一侧大脑半球各个叶和回联系 起来的纤维
如:弓状纤维、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钩束
如:弓状纤维、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钩束
2)连合系:将两侧大脑半球联系 起来的纤维
2)大脑中A
颈内A延续,沿外 侧沟向后行
大脑中A
中A皮质支:半球背 外侧面大部分和岛叶
中A中央支:内囊上3/5、 (膝和后肢)豆状核、 尾状核
内侧豆纹A:从起始至1cm以内发出中央支
外侧豆纹A:从起始以外1~2cm处发出中央支
3)脉络丛前A
分布侧脑室
下角脉络丛、外 侧膝状体、内囊 后下1/5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脊髓灰质核群与板层对照图表
灰质核群 后角边缘核 胶 状 质 后角固有核 板 Ⅰ Ⅱ Ⅲ~Ⅳ 层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Ⅵ

后角底部
中 间 带 前角底部 前 角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中央管灰质

二) 白质
由纵行神经纤维束构成,起止、行程、功能
相同的纤维束----传导束
上行传导束(感觉传导束)
延髓横切面(经丘系交叉)
脑桥内部
斜 方 体
被盖部 基底部
A
中脑内部
导水管周围灰质
中脑顶盖
大脑脚:
黑 质
被盖 大脑脚底
顶枕颞桥束 锥体束 额桥束
小 脑
( Cerebellum )
脑的分部
端脑 间脑 小脑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位于颅后窝,在延髓和脑桥的后方
一 )外形及分叶
1、小脑半球(左、右) 2、小脑蚓
A、胼胝体:嘴、膝、干、压部
B、前连合 C、穹窿连合
3)投射系:将大脑 皮质与皮质下中枢 联系起来的纤维
内囊
1、位置
2、形态 3、分部
4、通过纤维
5、损伤后表现
1、位置:豆状核和丘脑、尾状核之间 2、形态:》《
1、位置:豆状核和丘脑、尾状核之间 2、形态:》《
尾状核
丘 脑
豆 状 核
3、分 部
4、视觉中枢(视区): 距状沟周围的皮质《17 区》
5、语言中枢(语言区)
1)运动性语言(说话)中枢: 额下回后部 《44.45 区》 2)听觉性语言(听讲)中枢: 缘上回《22 区》
3(视觉性语言(阅读)中枢: 角回《39 区》 4)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 《8区》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1、基底核 1)尾状核:头、体、尾 纹 状 体 2)豆状核 壳 苍白球
C1
C5
C8 T2 T10 中间带 外侧核 L1 L4
T5节段
S4
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 中间带 前角 后角固有核 胸 核 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 前角运动C
Rexed板层:Rexed 1952年依猫脊髓材料提出 ,脊髓灰
质板层构筑学说,将脊髓灰质分10个板层 。
以后证实在人和其它动物也具有10个板层
Ⅰ Ⅱ
楔束核
薄束核
薄束核
楔束核
下橄榄核
脑桥核
红核 黑质
下丘核 上丘核
下丘水平断面
上丘水平断面
3、上下行纤维束
1)下行传导束 锥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3、上下行纤维束
1)上行传导束 A、内侧丘系 B、脊髓丘系
C、外侧丘系
D、三叉丘系
3、上下行纤维束
脊 髓
(Spinal Cord)
一.位置和形态
1、位置: 位于椎管内
上端:平枕骨大孔 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下缘水平 新生儿达第3腰椎水平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每一对脊神经根附着 的一段脊髓 (31节)
颈髓 : 8节 胸髓 : 12节
腰髓 : 5节
骶髓 : 5节 尾髓 : 1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