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药动学基础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目录
第一节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MPC理论与防细菌耐药突变策略
第八章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重点难点
掌握 1.抗菌药治疗性应用原则; 2.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
熟悉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 了解 MPC与MSW防细菌耐药突变原理。
超级细菌
● PK/PD参数指导给药方案优化 (4)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但由
于个体药物在体内药动学及药效学差异较大,难 以用某一参数描述。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原则
2.根据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原理选择药物
●PK/PD参数指导给药方案优化 (5)糖肽类: 万古霉素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对金黄色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原则
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
4.给药途径
(2)肌注 处理中等度感染除口服抗菌药物外,尚可采用 肌注给药,肌注后血峰浓度一般于0.5~1h到达。重症感 染静注用药,病情改善后也可改为肌注。局部刺激性过强 的药物不宜肌注给药,宜缓慢滴入静脉内。
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在最初四小时内最为明显 。 PK/PD参数:AUC/ MIC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原则
2.根据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原理选择药物
●PK/PD参数指导给药方案优化 (6)抗真菌药物: 多烯类、氟胞嘧啶和唑类是最为有效的抗真菌
药物,两性霉素B属于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且PAE 较长;氟胞嘧啶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咪唑类属于 时间依赖性且PAE较长的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根据 ●病原菌监测。 ●药敏试验结果。

一、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动学

一、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动学

一、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动学1. 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1)吸收:吸收程度和吸收速率各不相同①许多抗菌药吸收不完全或吸收很差,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如:青霉素大多可被胃酸破坏,口服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后分别吸收10-25%和30-50%;头孢类大多数品种口服吸收也很少,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吸收亦少。

②吸收迅速且完全的:氯霉素、复方SMZ-TMP、克林霉素、头孢氨苄、头孢拉定、阿莫西林、利福平、多西环素、异烟肼、甲硝唑及某些喹诺酮类,如氧氟、培氟、洛美等,均可吸收80-90%以上。

③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者,如诺氟沙星、磷霉素钙盐不宜用于全身感染,但可用于肠道感染或单纯性尿路感染。

(2)分布:在血流丰富的组织中浓度高。

血脑屏障:氯霉素、磺胺嘧啶、异烟肼等在脑膜炎时浓度可达同期血浓的50-100%;苯唑西林、红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及头孢唑林钠等第一代头孢类在脑脊液中浓度即使在炎症时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

骨组织中: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类浓度较高。

前列腺组织中:碱性脂溶性药物易进入,如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磺胺药、TMP、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类浓度较高。

蛋白结合率>80%时,显著影响组织器官中血药浓度水平,进而影响疗效。

(3)代谢:未转化直接经肾或其它器官清除的:氨基糖苷类及大部分头孢类。

(4)排泄:尿药浓度可达血浓十至数十倍者: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和多数头孢类。

尿中可达有效浓度者: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利福平。

胆汁中药物浓度可达血浓数倍至数十倍者:红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四环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

胆汁浓度较低者:青霉素、羧苄西林、氨基糖苷类。

有肝肠循环的: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等在粪便中排除较多。

受血透析或腹膜透析影响而被清除的:氨基糖苷类、大部分青霉素类和头孢类、磺胺药。

需在透析后加用剂量。

2. 有效组织体液浓度与药敏试验制定抗菌药给药方案的依据:①抗菌药MIC与血药浓度的关系一般,抗菌药组织体液浓度常为血浓度的1/2~1/10,为使感染灶内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抑菌水平,血药浓度应为MIC的2~10倍。

抗菌药物药效学与药动学参数解读

抗菌药物药效学与药动学参数解读

抗菌药物药效学与药动学参数解读抗菌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药效学和药动学是研究抗菌药物作用和药物在体内的行为的关键领域。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细菌的杀菌能力和抑菌效果,而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药效学和药动学参数能够帮助我们评估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合理使用。

药效学参数包括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抑菌比例(MIC_50/MIC_90)等。

MIC是指抑菌药物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常用于评估药物的抗菌效果。

MBC则是指抑菌药物杀灭细菌的最低浓度,能够评估药物的杀菌能力。

抑菌比例是指在一定的药物浓度下,对特定细菌菌株的抑菌效果的百分比。

药效学参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药物抗菌活性的大小以及对不同细菌菌株的抑制和杀灭能力。

药动学参数包括最大药物浓度(C_max)、最低药物浓度(C_min)、药物半衰期(t_1/2)等。

C_max是指药物在给药后体内达到的最高浓度,而C_min则是指药物在给药后体内的最低浓度。

药物的C_max和C_min对于抗菌药物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这些参数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密切相关。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能够帮助我们确定药物的给药频率和剂量。

此外,还有一些与药物抗菌活性和体内行为相关的参数,如药物的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药物的分布容积(V_d)和清除率(clearance)等。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从给药后到进入循环系统的比例,主要反映药物的吸收过程。

药物的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情况,能够帮助我们判断药物在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浓度差异。

药物的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清除药物的能力,能够帮助我们确定药物的排泄速率和剂量调整。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参数是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和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标。

了解这些参数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和药师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能够达到有效抑菌或杀菌水平,以提高抗菌治疗的成功率。

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应用基础

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应用基础

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应用基础在当今医疗领域,抗菌药物的应用已经成为临床医师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确地应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治疗感染疾病,还可以减少抗药性细菌的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率。

因此,了解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包括种类、用法、不良反应等内容,对于临床医师来说至关重要。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理学作用机制以及化学结构的不同,抗菌药物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在临床应用中,医师需要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来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1.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在治疗感染疾病时,应根据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2. 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频次。

临床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剂量和用药频次来进行给药,避免用药不足或过量。

3. 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

临床医师应遵循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包括减少滥用、选择广谱抗生素等,以降低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药性细菌产生。

三、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由于药物的特性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原因,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常见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肠道菌群失调等。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临床医师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了减少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药性细菌产生,临床医师应积极倡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包括降低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以达到延缓抗药性细菌产生的目的。

总结起来,作为临床医师,掌握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分类、使用原则、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等内容,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抗药性细菌产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能够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学习和理解,做到科学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药代动力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药代动力学

<10
头孢噻吩、头孢拉定
11
妊娠期抗感染药物的选用
妊 娠 早 期 妊娠后期 妊娠全过程
避免应用 避免应用 避免应用
TMP 甲硝唑 乙胺嘧啶 利福平 金刚烷胺
磺胺药 氯霉素
四环素 红霉素酯化物 氨基苷类 喹诺酮类 万古霉素
异烟肼
磺胺药+TMP 呋喃妥因
碘苷
阿糖腺苷
权衡利弊后 谨慎使用 氨基苷类 异烟肼 氟胞嘧啶 氟康唑 万古霉素
药物
周边室组织
iv im,sc
分布
中央室 游结
po 肝
离合 型型
作用 部位
游离型
排再 泄吸

生物效应 类脂质屏障
3
一、药物吸收
口服固体制剂体内吸收过程示意图
制 剂 崩解或 颗粒或 释放 药
药物+辅料
解凝聚
粗分散 体

溶于 体液
药物 透过 血药
溶液
生物膜
浓度
溶出相
吸收相
4
抗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吸收程度)
妊娠全过程可以应用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除外酯化物) 磷霉素
12
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
❖ 乳汁药物浓度>母体血清药物浓度25%~50%者
磺胺药、TMP、异烟肼、甲硝唑、红霉素、克林 霉素、氯霉素、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
❖ 乳汁药物浓度<母体血清药物浓度25%者
阿洛西林、氨曲南、头孢唑啉、头孢甲肟、头孢 哌酮、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呋辛、 美洛西林、萘啶酸、呋喃妥因、苯唑西林、青霉素
13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
诊疗对于病人和医生都非常主要,首先要分 清是否为细菌感染,最少要有80%以上把握 认为是细菌感染,才能是抗菌药品适应症。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
第8页 8
2.分析致病菌并依据其敏感度选药(对因下药)
(1)掌握不一样抗菌药品抗菌谱如青霉素G
(2)熟悉细菌对药品产生耐药性变迁情况 青霉素G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溶血性链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
第3页 3ຫໍສະໝຸດ 这些不合理应用和滥用而造成了: 细菌反抗菌药品敏感性下降,疗效差; 药源性疾病日趋增多;
③ 耐药菌株增多,耐药性增加; ④ 将最终造成“无药可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
第4页 4
当前抗菌药品发展速度、品种、产量及销售量 均处于全部药品中第一位。 发展速度、品种 19发觉磺胺药品,1929年发觉青霉素G 生物起源天然抗生素衍生物9000种 人工化学半合成抗菌药衍生物10万各种 每年以200-300种速度递增 临床实际应用抗菌药只有200各种
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
第13页13
4.正确设定剂量和给药方案
药品剂量太小,给药间隔太长,疗程太短, 给药路径不妥,均可造成治疗失败。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
第14页14
(1)用药量:用药量标准是要确保血液和组织 到达有效杀菌或抑菌浓度而又不引发显著毒性 反应。 氨基甙类药、喹诺酮类药含有浓度依赖性,加 大剂量可提升抗菌活性。 β-内酰胺类抗菌药品 不含有浓度依赖性, 杀菌作用含有全和无关系。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专家讲座
第40页40
以下几个经验用要方案: 1.哌拉西林+氯唑西林+阿米卡星; 2.第三代头孢如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或奈替米星; 3.亚安培南,有必要加一个氨基甙类; 4.氨曲南+万古霉素。 以上方案可酌情加 β-内酰酶抑制剂。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与合理应用(精神科)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与合理应用(精神科)
头孢哌酮:抗绿脓仅次于头孢他啶 ,对酶不稳,对肠球菌、厌氧菌作用较 好,胆汁中浓度高;难以透过血脑屏障。
头孢曲松:对肠杆菌有强大作用,对酶稳定,t1/2=8, 可以qd 给药。肝肾双途 经排泄 ;可透过血脑屏障; 对铜绿、MRSA、 肠球菌、厌氧菌耐药。
头孢噻肟:对肠杆菌科、流感杆菌、淋球菌活性极强,对厌氧菌也有作用; 对铜绿活性较差。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 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这 种效应即抗生素后效应。
首次接触效应:是指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 应,再度接触时不再出现该强大效应,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后抗菌 效应不再明显增加,需要间隔相当时间以后,才会再起作用。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有明显的首次接触效应。
≤5% ≤10% ≤5%
≤20% ≤20% ≤60%
我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上半年精神科抗菌药物使用率
科室 一病区
出院使用抗 生素人数
出院总人数
抗生素使用 率(%)
规定使用率 (%)
超出规定使 用率(%)
80
435
18.39
5.00
13.39
二病区
94
332
28.31
5.00
23.31
三病区
89
311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与合理使用
药学部•临床药事科
内容摘要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抗菌药物的PK/PD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案例分析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抗生素:是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 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合成。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三十六章 抗菌药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三十六章 抗菌药

FIC指数≤0.5
协同作用
抗菌活性显著 大于各单药抗 菌活性之和 抗菌活性稍强 于任一单药 抗菌活性不受 影响 抗菌活性被另 一种药物削减 (弱)
FIC指数 0.5~1 FIC指数1~2 FIC指>2
相加作用 无关作用 拮抗作用
抗真菌药分为抗浅表真菌药、抗深 部真菌药和广谱抗真菌药。
灰黄霉素结构似鸟嘌呤,能竞争性抑 制鸟嘌呤进入DNA发挥抗真菌作用。 口服治疗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 甲癣等浅表真菌病,油脂食物和超微 粒制剂增加吸收;局部用药无效。
唑类抗真菌药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 依赖酶,减少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 改变膜通透性使真菌死亡。①克霉唑 口服吸收差,不良反应多,仅用于局 部浅表真菌病或皮肤粘膜的 念珠菌病。 ②咪康唑口服难吸收,不易透过血脑 屏障,静脉滴注治疗多种深部真菌病, 局部用于皮肤粘膜真菌感染。可致静 脉炎、恶心呕吐、发热、心律失常等。
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为多烯类抗深部真菌 药,可选择性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 破坏膜通透性而杀菌,对细菌和浅表真菌无 效。两性霉素B口服、肌内注射难吸收,需 静脉滴注,真菌性脑膜炎需鞘内注射。该药 排泄慢,不良反应多,滴注时可致寒战、高 热、恶心呕吐,有明显的心肝肾毒性。制霉 菌素毒性更大,口服治疗消化道真菌感染, 局部用于口腔、皮肤、阴道念珠菌感染。
第三十六章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 用与饲料添加剂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 1、正确诊断是药物选择的基础 2、条件许可时进行单药药敏及联合药敏试 验 3、避免对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使用抗菌药 物 对各种病毒性感染不宜用抗菌药物。 对真菌感染也不宜选用一般的抗菌药。
对一般G+菌引起的疾病:如猪丹毒、 破伤风、炭疽、牛放线菌病、葡萄球 菌性或链球菌性炎症、败血症等可选 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和红霉素等

抗生素合理使用ppt课件

抗生素合理使用ppt课件
• 对Bush I组染色体介导的β内 酰胺酶稳定性高于第三代头孢 菌素,对细菌外膜通透性增加
• 血半衰期2h,主要自肾排出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3
+1
+2
+2
+1
+3
+2
+4
G+:四代≤一代≥二代>三代 G-: 一代<二代<三代≤四代
厌氧菌 +1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
• 头孢替安Cefotian
抗菌活性仍弱。
• 头孢尼西
• 除头孢孟多外第二代头孢菌 素对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
• 肾毒性较小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 头孢唑肟 头孢地嗪 头孢甲肟 头孢哌酮
头孢他啶 头孢匹胺 拉氧头孢 头孢泊肟 头孢他美
头孢克肟 头孢特仑 头孢布烯 头孢地尼
• 对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及早确立致病原
熟悉药物特性(抗菌特性、药动学特性、不 良反应等)
病员状况(生理特点、肝肾功能、免疫状况) 避免滥用(预防用药、局部用药、病毒感染、
联合用药) 正确的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细菌性感染者方有应用指征 • 根据病原学检查依据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利福平、头霉素、碳青霉烯类也可采用
分枝杆菌
• 结核杆菌:人型、牛型 • 麻风杆菌: •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
深部真菌
• 念珠菌类
念珠菌属:白色、热带、克柔、平滑
隐球菌属:新型
• 曲菌类
曲霉菌属…
• 双相型真菌 组织胞浆属
• 毛霉目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避免不必要或不合理的使用。
注意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特别是 在外科手术中预防术后切口和术后可 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
抗菌药物的处方审核与点评制度
建立抗菌药物处方审核与点评制度,对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定期抽查和点评。
对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公示和干预,如限制、暂停或撤销医师抗菌 药物处方权等。
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通过干扰病原体的细胞 壁合成、蛋白质合成、DNA复制 等过程,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 。
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耐药性
敏感性
指抗菌药物对于特定病原体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能力,通常用敏感(S)、中 介(I)和耐药(R)来表示。
耐药性
指病原体对某种抗菌药物产生抵抗力,使其无法发挥正常的抗菌作用。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 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意
识。
0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 训与教育
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01
医务人员应了解抗菌药物的种类、适应症、不良反应以及药代
动力学等基本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02
医务人员应掌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包括针对不同感染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 功能等因素,个体化给药方案 。
加强抗菌药物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不良反 应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04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与管理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原则
针对感染性疾病,应首先明确病原学 诊断,根据感染部位、可能的病原体 等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及抗菌药 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特点,合理 选择药物和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般血流差的组织如骨、前列腺、眼窝等组织药物 分布差。 骨组织中可达较高浓度的药物: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类中的某些品种 前列腺组织: 以碱性脂溶性药物较易进入,如新一代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第三四代头孢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 可穿透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的抗菌药物: 氨基苷类、氯霉素、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 TMP、呋喃妥因等。
(二) 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与疗效的关系 抗菌药物的有效组织、体液浓度可以以细菌药敏(MIC、 MBC)作为指标。 药敏试验,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保证疗效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但MIC、MBC不能表明药物抑菌或杀菌活性持续的时间 及PAE,故采用PK/PD 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体内发挥抗菌作用时,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 依赖性两种。
【不良反应及防治】
毒性低不良反应少 注意: 头孢哌酮、头孢孟多的干扰 VitK合成可引 起出血;广谱易发生二重感染和假膜性肠炎; 大剂量可发生CNS反应;
(三)其他β内酰胺类 1.氨曲南(单环β-内酰胺类) 抗菌范围类似氨基甙类,常作
氨基苷的替代品。耐酶,与青霉素无交叉过敏。 2.亚胺培南(碳青霉烯类) 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大,高度耐 酶,与青霉素类和头孢类间一般无交叉耐药。常作为青 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的替代品。需与二肽抑制剂西司他丁伍用(泰能),适用于多重耐药菌严重感染以及多 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美洛培南、帕尼培南 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β内酰胺类复方 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产酶肠杆菌科菌、厌氧菌。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产酶肠杆菌科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
周边室组织
iv im,sc
分布
中央室 游结
po 肝
离合 型型
作用 部位
游离型
排再 泄吸

生物效应 类脂质屏障
3
一、药物吸收
口服固体制剂体内吸收过程示意图
制 剂 崩解或 颗粒或 释放 药
药物+辅料
解凝聚
粗分散 体

溶于 体液
药物 透过 血药
溶液
生物膜
浓度
溶出相
吸收相
4
抗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吸收程度)
12
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
❖ 乳汁药物浓度>母体血清药物浓度25%~50%者
磺胺药、TMP、异烟肼、甲硝唑、红霉素、克林 霉素、氯霉素、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
❖ 乳汁药物浓度<母体血清药物浓度25%者
阿洛西林、氨曲南、头孢唑啉、头孢甲肟、头孢 哌酮、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呋辛、 美洛西林、萘啶酸、呋喃妥因、苯唑西林、青霉素
去除药物后,对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仍可持续一定时间.
14
按半衰期对药物分类
消除类型
药物
超快速消除类药物
( t1/ 2≤ 1 h)
青霉素G等大多数青霉素类、头孢噻吩、 头 孢克洛、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呋喃妥因
快速消除类药物
哌拉西林、头孢唑啉等大多数头孢菌素类、
( 1h ≤t1/2 ≤ 4h) 氨基甙类、红霉素、氯霉素、诺氟沙星等多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万古霉素
30~40 全身分布
异烟肼、氟胞嘧啶、氯霉素
>40
与组织结合 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两性霉素B、甲 硝唑、乙胺丁醇、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9
脑膜炎症时抗菌药物的脑脊液浓度
脑脊液/血药 脑脊液/血药物浓度比 物浓度比值 值5%~>50%,可达 >50%者 治疗水平者
氯霉素
青霉素 氨苄西林
SD、SMZ 替卡西林 派拉西林
TMP
头孢唑肟 头孢 他啶
甲硝唑
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
拉氧头孢 头孢呋辛 氨曲南
培氟沙星 万古霉素 阿米卡星
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氟康唑
异烟肼
吡嗪酰胺
利福平
脑脊液药物浓度 脑脊液药物浓
微量,不能达治 度甚微量或不
疗水平者
能测得者
链霉素
苄星青霉素
妥布霉素
林可霉素
庆大霉素
克林霉素
红霉素
多粘菌素B
苯唑西林
酮康唑四环素Βιβλιοθήκη 两性霉素B乙胺丁醇
阿奇霉素
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
头孢唑啉
克拉维酸
头孢噻吩
乙胺嘧啶
抗菌药物胎盘屏障通透性
婴儿与母体血药 浓度之比(%)
药物
应用注意
50~100 30~50 10~30
四环素、氯霉素、磺胺药、TMP、呋喃 妥因、羧苄西林、氟喹诺酮类
1
氨基苷类损害第八对脑 神经,导致先天性耳聋
13
三、药物消除
❖ 半衰期(half life) 定义: 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意义:
表明药物消除快慢
单次用药后,经过3.32t1/2 ,体内药物消除90% 经过6.64t1/2 ,体内药物消除99%
制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 一般每间隔一个t1/2给
药一次 抗生素后效应(PAE)----某些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一定时间,
途径 肝脏 肾脏
肝、肾
肾、肝


阿奇霉素、林克霉素、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
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唑肟、胺曲南、亚 胺培南、氨基苷类、SMZ、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呋喃妥 因、乙胺丁醇、阿西洛韦、更西洛韦
肺部感染或上尿路感染 不易选用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如 诺氟沙星、林可霉素、磷霉素(但可用于治疗肠 道感染或单纯尿路感染)
7
二、药物分布
血供丰富的组织分布较高,如肝、肾、肺 血供差的组织分布较少,如骨、前列腺等 生理屏障影响分布,如脑脊液,胎儿等 骨组织感染的药物选择: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
吸收完全 (80~90%以上)
吸收不完全 (30~60%)
阿莫西林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 依诺沙星 氧氟沙星 培氟沙星
异烟肼 利福平 SMZ TMP 氯霉素 甲硝唑
克林霉素 多西环素
氨苄西林 苯唑西林 头孢克肟 四环素 磷霉素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咪康唑 呋喃妥因
吸收甚少或 不吸收
青霉素G等某些青 霉素类 大多数头 孢菌素类 氨基苷 类 多粘菌素类 万古霉素 两性霉 素B
大多数氟喹诺酮类 前列腺感染的药物选择: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SMZ、TMP
8
表观分布容积与在体内的分布范围
Vd
分布范围
5
血管内
药物 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10~20 20~30
细胞外液 青霉素G、羧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头孢他定、链霉素、庆大霉素、 SMZ、TMP
细胞内液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药动学基础
1
提要
一、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
1. 吸收 吸收过程 药时曲线 AUC 生物利用度 2. 分布 表观分布容积 分布特性(骨、前列腺、脑脊液、胎儿) 3. 消除 血浆半衰期(t 1/2) 肝、肾消除 胆汁
二、药动学(PK)-药效学结合模型 (PD)
2
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
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两性 2 四环素类引致乳牙及骨
霉素 B、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氨 骼发育受损
苄西林、头孢哌酮、克林霉素
3 氟喹诺酮类引致幼年动
物软骨损害
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苯唑西林、头 4 灰黄霉素、甲硝唑、奎宁、
孢唑啉、头孢曲松、红霉素碱
氯喹有致畸作用
<10
头孢噻吩、头孢拉定
11
妊娠期抗感染药物的选用
5
抗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吸收速度)
口服给药后1~2 h, im给药后0.5~1 h达Cmax
3C
吸 收
2相
1
0
0
Tm3ax
Cmax
分布相
消除相
t
6
9
12
6
根据吸收情况确定抗生素的选用
感染程度
选择药物
轻、中度感染
选择口服易吸收的抗菌药,不需肌注、静脉给药
危重感染
静脉给药,避免口服或肌注时影响药物吸收
妊 娠 早 期 妊娠后期 妊娠全过程
避免应用 避免应用 避免应用
TMP 甲硝唑 乙胺嘧啶 利福平 金刚烷胺
磺胺药 氯霉素
四环素 红霉素酯化物 氨基苷类 喹诺酮类 万古霉素
异烟肼
磺胺药+TMP 呋喃妥因
碘苷
阿糖腺苷
权衡利弊后 谨慎使用 氨基苷类 异烟肼 氟胞嘧啶 氟康唑 万古霉素
妊娠全过程可以应用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除外酯化物) 磷霉素
数氟喹诺酮类、磷霉素
中速消除类药物
( 4h< t1/2 ≤8h)
头孢曲松、林克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 B、氧氟沙星、酮康唑
慢速消除类药物
罗红霉素、多西环素、SMZ、TMP. 咪康唑
( 8h< t1/2 ≤ 24h)
极慢速消除类药物 阿奇霉素、氟康唑、周效磺胺
( t1/2>24h)
15
抗菌药物的主要消除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