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学与朝鲜朝的未发之辨

合集下载

十六世纪朝鲜与明朝之间的“宗系辩诬”与历史书写

十六世纪朝鲜与明朝之间的“宗系辩诬”与历史书写

十六世纪朝鲜与明朝之间的“宗系辩诬”与历史书写作者:黄修志来源:《外国问题研究》2017年第04期[内容摘要] 朝鲜王朝自建国伊始就面临严重的合法性危机,宗系问题成为代表性的政治阴影。

十六世纪,朝鲜与明朝围绕《大明会典》展开的长达70余年的“宗系辩诬”,深刻影响了朝鲜政治进程和两国宗藩关系,这是由朝鲜儒学发展和王权构造所致。

十六世纪既是性理学昌盛的时代,士林派逐渐主导朝廷,也是朝鲜王权式微的时代,王权危机逐步加深。

“宗系辩诬”为士林、王权、皇权的利益诉求和政治互动提供了契机:士林派主导了道德话语权,赢得了党派利益;王权塑造了自身正统,缓解了现实困境;皇权加强了内外权威,巩固了宗藩关系。

三者共同参与开创了一个辩诬传统,通过改变历史上的不光彩记忆,解决现实中的合法性危机。

[关键词] 十六世纪;宗系辩诬;性理学;王权;《大明会典》[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201(2017)04-0018-14靠兵变和政变而推翻高丽王朝的朝鲜王朝,自建立后就承负着无法抹除的合法性危机,这是朝鲜政治文化中的一个幽灵和阴影,所以朝鲜时代常借天命观、事大观、华夷观等巩固政权合法性。

尤其是在以信奉朱子学的儒生为基石的王权体制中,朝鲜的合法性危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一方面,朝鲜对朱子学的贯彻越彻底,道德合法性危机的阴影就越浓郁,其对王朝起点的叙事也就越敏感;另一方面,朝鲜王权越是承平日久,其对王朝的控制力量就越是鞭长莫及,现实合法性论证的需求也就越迫切。

所谓“宗系问题”,是指朝鲜太祖李成桂的出身问题及建国问题,这涉及朝鲜建国前的两个疑点:一是李成桂是否高丽权臣李仁任之子,二是李成桂是否弑杀高丽四位国王而建国。

“宗系辩诬”起源于朝鲜王朝建立之初与明朝的紧张关系之中,朝鲜从针对《皇明祖训》申辩到围绕《大明会典》辩诬,再到明朝最终颁赐刊正,共持续近二百年时间。

但《皇明祖训》和《大明会典》的记载影响深远,直接影响到明清私著对朝鲜宗系及建国之事的记载。

朝鲜朱子学

朝鲜朱子学

朝鲜朱子学朝鲜朱子学,是指朝鲜半岛上的朱子学派别及其思想体系。

朱子学是中国明代儒学家朱熹所倡导的儒家学派,对于朝鲜半岛的儒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朝鲜朱子学在朱熹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了朝鲜半岛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

朝鲜朱子学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以《四书五经》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他们相信,通过深入研究经典,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朝鲜朱子学强调行为的规范和礼仪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遵循礼教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他们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认为这是实现社会和个人幸福的关键。

在朝鲜朱子学的思想体系中,家庭和社会的核心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认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

他们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谐、君臣忠信等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同时,朝鲜朱子学还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认为君主应当明智统治,臣民应当忠诚尽责,以保持社会的平衡与秩序。

朝鲜朱子学在教育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提倡普及教育,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接受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他们注重德育和文化教育,认为培养人的德行和精神境界至关重要。

朝鲜朱子学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朝鲜朱子学对于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们重视古代文化的保护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播,认为这是维系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

朝鲜朱子学对于文学、历史、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朝鲜半岛文化的繁荣和多样化。

总的来说,朝鲜朱子学是朝鲜半岛上一种独特的儒学思想体系。

它以朱子学为基础,结合了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

朝鲜朱子学强调儒学经典的学习和研究,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提升,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它对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朝鲜半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东亚问题中韩国的位置

东亚问题中韩国的位置

东亚问题中韩国的位置韩国在亚洲历史中的位置尽管与中国的“朝贡关系”制度密切相关,但又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和日本颇有差别,前现代时期韩国对中国统治秩序的认同比日本维持得更久,而且具有更为密切的依赖关系。

在中国明朝的统治下,朝鲜王朝是模范纳贡国,封建国家或族裔根据对中国文化源头的接受度与密切度,在宇宙中依序排列,接受天子的统治,甚至有一种说法:韩国人比中国人还要中国化。

正是因为在众纳贡国中享有特殊的礼遇,韩国人能够享有实际上的自主。

文人官员们也展现了极大的国族自尊,因为他们相信除中国外没有比他们更能善用儒家法则的国家了。

(赵惠净:‚建构与解构九十年代南韩的‘韩国性’‛,《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三十三期,1999年3月,页81-82。

)更为有趣的是,当明朝为满人推翻,清朝确立其统治地位以后,儒者文人官员及他们的后裔认为清朝是未开化的蛮族,因此拒绝向清朝纳贡,继续使用明历,最终导致与清朝的冲突。

其实正是出于对清朝“非正统”地位的反抗,才使朝鲜更为坚定和自尊地保留了儒学的延续性和规范性。

这可以从韩国和日本对朱子学的不同态度中感觉出来。

正如丸山真男所言,朱子学在日本经过了一个从“自然”到“制作”的过程,也就是说,朱子学本身的原意在这个转变中已变得十分次要,其解释已完全服从于幕府改革的需要,与朱子学的原生态基本脱离了关系。

而朝鲜却以新儒学(基本上是朱子学)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达五百年之久。

透过该意识形态的成功运用,统治阶级的地位和各种举措才得以正当化,朝鲜的儒家精英甚至比中国人更加严格地恪遵朱熹的新儒学传统。

当中国学者将朱熹学说改革至如阳明学派的较实际的版本,韩国学者仍固守朱熹教诲,极为强调仪式的举行。

(赵惠净:‚建构与解构九十年代南韩的‘韩国性’‛,《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三十三期,1999年3月,页71)这种情况的发生甚至与中国的情形恰恰相反,中国本土在明代以后,由于王阳明哲学注重对内心世界的体验和“知行合一”哲学的提倡,比较强调内心世界的修炼对外在事务的统领作用,由此引发出形形色色个性解放的思潮,但却相对忽略了对儒家礼仪的严格强调。

婚姻史

婚姻史

学院:工学院年级:2013级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2014年10月30日摘要:在漫长的古代历史进程中,朝鲜传统的婚姻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郎才女貌,门当户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突出地体现着“爱情与孝”、“爱情与身份”、“爱情与道德”之间的森严对立。

朝鲜的小说中鲜明地体现出了这一点。

关键词:朝鲜; 婚姻观; 爱情; 对立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爱情与孝的对立在朝鲜,一切男女之间的婚姻次序都由《四礼便览》所规定,《四礼便览》是朝鲜后期的儒家学者李縡根据朝鲜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关于官婚丧祭的仪礼书。

为了结婚就必须举行婚礼,其结婚的第一阶段就是议婚。

议婚指的是举行婚礼之前,媒人来往于两家探听双方父母的意见,进行相互协调的结婚顺序之一。

在这种协调的过程当中结婚当事人自然被排除在外。

因为在当时严格禁止自由恋爱,议婚作为结婚的序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媒人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因为要听从父母的命令与媒人的如簧之舌,男女当事人就没有了发言权,随即压抑爱情的现实原则与人的自然本性奏出了不和谐音,朝鲜的《梁山伯传》也由此而产生。

朝鲜的《梁山伯传》与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朝鲜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演绎的舞台并不是中国,而是搬到了朝鲜。

中国的英台当兄长替她跟马氏订婚时,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由于怕家人对她的游学时节产生怀疑而不敢说出对梁山伯的爱慕之心,但朝鲜的英台回到家就直接告诉父母与梁山伯之间的恋情,果然她的父母勃然大怒,逼迫她与宰相的儿子定婚。

出嫁之时中朝两国的小说都有山伯之坟墓裂开的情节,英台也义无反顾地跳了进去,而成了父母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从朝鲜的《梁山伯传》中也可以看到英台父母的独断,朝鲜时代的儒教思想比任何时候都要顽固和彻底,家长以绝对的权力掌握着家中的一切事宜,所以家长和家人间的关系是垂直的关系,即家长里里外外都代表着家族,所以家长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人也有着听从家长的义务。

朝鲜李朝正祖李祘与杜甫、陆游诗-上海图书馆

朝鲜李朝正祖李祘与杜甫、陆游诗-上海图书馆

朝鲜李朝正宗李祘所纂中国文献类考赵睿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济南 250100)文摘: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影响甚巨,古朝鲜李朝正宗李祘便是接受此影响,又以国主之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好例。

李祘对中国经史子集都有研究,于朱熹之学用力最勤,著述颇丰。

朱熹的哲学、文学思想对于朝鲜中、后期的政坛与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与正宗的学术努力分不开的。

正宗还亲编选了《杜陆千选》、《(杜陆)二家全律》,又命摛文院编《杜律分韵》,命弘文馆编《杜陆律分韵》,于研究杜甫、陆游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正宗以其接受、传播中国文化的实绩,证明自己是“拿来主义”的高手。

关键词:全才的李祘;中国典籍;杜甫、陆游律诗Systematically textually Researching that Zheng Zong Li Suan in Korea Compiled Chinese LiteratureZHAO Rui-cai(Institute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Abstract: Chinese conventional culture influenced upon East Asia greatly . Zheng Zong Li Suan in Old-Korea was a example for accepted the influence, and Diffused it. Li Suan studied the old scriptures,history, volume and zi ,in particular Zhu xi’s theory. Zhu xi’s thought for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influenced upon the polity and literary in Korea, it was in-divided by Zheng Zong’s effort. Zheng Zong edited DU and Lu’s Thousand Poems and DU and Lu’s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ms by himself. He ordered Chi Wen and Hong Wen institute edited The Rhythm of DU’s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m and The Rhythm of DU and Lu’s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ms. So we might said he was a master-hand of introductionism for accepted and diffused Chinese conventional culture.Key words:all-rounder Li Suan ; Chinese authority book; DU Fu and Lu You’s rules and forms of classical poem朝鲜李朝历时约五百年(公元1392——1910),其正宗时期已是末期了(正宗,一般称“正祖”,可是,《正宗实录》称“正宗”,此以《实录》为准)[1]。

韩国儒者对中国朱子学的几点发展

韩国儒者对中国朱子学的几点发展

韩国儒者对中国朱子学的几点发展一、朱熹“仁说”之启示,李退溪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家极为活跃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涌现出许多思想大师,比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佛教禅宗等。

其中,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于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朱熹无疑是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大师,他所创立的理学不仅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思想文化的正统和核心,而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朱熹创立理学的原因在于他将自己的个人思考加入了对经典的诠释中,完善了《礼记》的解释体系,并对前人思想进行总结,提炼出具有哲学意味的“仁说”。

而随着朱熹理学思想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其精神也被一直延续下去。

李退溪是朝鲜高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成就主要表现在礼法之争、性理之辩、心性之论等方面,与朱熹的思想非常相似。

在朱熹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李退溪也提出了自己的“仁说”,即儒家的道德观念,其中以“仁”的思想最为深刻。

而这一思想对于当今的社会秩序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朱熹伦理哲学与韩国文化之结合,朴殷植三、朱熹哲学之现代价值及其影响?从上述可以看出,朱熹的“仁说”对于韩国传统伦理观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除此之外,朱熹还积极主张改革,其中以他的四项措施较为突出:(一)“敬天事鬼”论。

其主要体现在“事天”和“事鬼”上,其中“事天”就是指重视祭祀天地等自然物;“事鬼”则是指重视孝顺父母。

其具体主张是:“敬天保民”、“存心养性”等。

而正是由于这些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使得人们能够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二)“修己治人”论。

其主要体现在“诚”和“恕”上,其具体主张是:“慎独”和“修身”等。

而正是由于这些理论的提出,使得朝鲜儒者们明白了应该如何进行人格修养。

而且,他们所倡导的人格修养和中国儒者所倡导的人格修养相同,即都以仁义为核心,而不强调用武力或暴力解决问题。

此外,由于他们主张个人思考而不是政府思考,因此比起中国来更加轻松、自由。

(三)“学无止境”论。

朱子学对朝鲜的影响

朱子学对朝鲜的影响

朱子学对朝鲜的影响朱子学是中国宋代思想家朱熹所创立的一种儒学学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儒学的一支,朱子学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还扩展到了朝鲜半岛。

朱子学对朝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

朱子学对朝鲜的教育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朱子学强调人的修身养性,注重个体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朝鲜王朝在16世纪中叶引入了朱子学,将其作为国家的官学教育体系。

朝鲜的士人们学习朱子学的经典著作,如《四书五经》等,通过阅读和解读这些经典,培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朱子学的教育理念强调实践和实用,注重实际学习和实际应用。

这对于朝鲜官员的选拔和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朱子学对朝鲜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子学强调经世致用,注重实践和应用。

这种理念进一步推动了朝鲜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朝鲜王朝时期,朱子学成为国家官方的文化思潮,朝鲜的文人墨客们纷纷以朱子学为指导,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作品。

朱子学的强调实践和实用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朝鲜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朱子学对朝鲜政治体制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朱子学认为君主是天命所归,政治权力来源于天,君主有责任为人民谋福利。

朝鲜王朝的统治者们将朱子学的这种思想与朝鲜传统的王权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朝鲜王权政治理论。

朝鲜王朝的君主们认为自己是天命之子,有神圣的使命来统治国家。

朱子学的思想使朝鲜王朝的统治者们更加注重政治道德和人民福祉,推动了朝鲜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总的来说,朱子学对朝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文化和政治等多个方面。

朱子学的教育理念推动了朝鲜的教育体系的发展和改进;朱子学的文化思潮促进了朝鲜文化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朱子学的政治理论影响了朝鲜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朱子学对朝鲜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长久的,不仅在朝鲜王朝时期有着显著的影响,而且在现代朝鲜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朱熹《诗集传》在朝鲜朝诗经学史上的接受与影响

朱熹《诗集传》在朝鲜朝诗经学史上的接受与影响

朱熹《诗集传》在朝鲜朝诗经学史上的接受与影响□付春明摘要:本文拟在细读朝鲜朝诗经学文本的基础上,纵向考察朱熹《诗集传》在朝鲜诗经学史上的接受与影响,并通过各个时期的诗经学者对朱熹《诗集传》的阐释,进一步探究朝鲜朝诗经学者在特定的历史与文化语境中,如何结合自身的社会文化需要对朱熹《诗集传》进行继承、创新与变异及其在朝鲜诗经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意义。

关键词:朱熹《诗集传》朝鲜朝诗经学史接受与影响中图分类号:1207.22doi:10.19326/ki.2095-9257.2020.01.014朝鲜朝(1392—1897)太祖李成桂(1392—1398年在位)在建国不久便将朱子学定为官学,朱子学的“官学化”使其稳居思想界的核心,由此,朱熹(1130—1200)《诗集传》被奉为科举取士必考科目“诗经”学的官学教材,朱熹《诗集传》也被朝鲜朝诗经学者奉为圭臬。

因而,朝鲜朝诗经学者解《诗》几乎都依托朱熹《诗集传》展开论析,整个时期的诗经学可谓笼罩在《诗集传》的影响之下。

朝鲜朝前期,诠释朱熹《诗集传》之风盛行,“尊崇朱说者”着重强调其“风雅正变”说的伦理教化和治乱兴衰之义,其他诗论则相对被忽视。

17世纪前后,一股质疑朱熹《诗集传》的思潮兴起,以尹犒(1617—1680),朴世堂(1629-1703)为代表的“脱离朱说者”批判朱说,并不是要从根本上否定朱说,而是灵活变通地接受朱说。

18世纪以后,学者们对朱熹《诗集传》的阐释日趋多元化,朱熹《诗集传》最终被相对化为众多诗经学说中的一种。

据《韩国经学资料集成•诗经》所收录的74册诗经学著作,其观点可分为四类:或遵从朱熹《诗集传》,维护或补充朱熹诗说,或支持朱说,但以批判的眼光指出其问题;或在朱说与他说对立冲突时,采取折中态度;或明确否定朱说,主张他说。

简言之,不管朝鲜朝诗经学者对朱熹《诗集传》采取何种态度,都走不出其藩篱。

一、朝鲜朝前期:诠释朱熹《诗集传》之风盛行,凸显其“风雅正变”说朝鲜治《诗经》传统由来已久,正如朝鲜朝末期文人洪惠在《景印〈诗次故〉序》中所言:东士之治《诗》者,三国尚矣。

对九曲棹歌原文翻译

对九曲棹歌原文翻译

对九曲棹歌原文翻译对九曲棹歌原文翻译导语: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对九曲棹歌原文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对九曲棹歌原文翻译九曲棹歌作者:朱熹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注释:又题:淳熙甲辰仲春,精舍闲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

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脉的主峰——黄岗山的西南,上游流经山深林密,雨量丰沛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下游流过星村,进入武夷山风景区,绕了九曲十八弯,到武夷宫前汇入崇阳溪,全长约60公里。

而从星村至武夷宫这段则为名震遐迩的九曲溪,长不过10公里。

武夷山风景区的绝大部分风景点就分布在九曲溪两岸。

在历代文人骚客吟颂武夷诗中,首先全面概括描写武夷风貌的是朱熹的《九曲棹歌》。

“棹”又作“櫂”,即船浆,棹歌就是舟子渔夫所唱的歌。

朱熹这首用民间乐歌形式写的《九曲棹歌》,是对武夷山九曲溪的全景扫描,也就是描绘九曲溪的一幅长卷佳作。

《九曲棹歌》写景写情,一扫宋诗中“爱讲道理,发议论”的缺陷。

当今大学者钱钟书评论说:“假如一位道学家的诗集里,‘讲义语录’的比例还不大,肯容许些‘闲言语’,他就算得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例如朱熹。

”(钱钟书《宋诗选注》第107页)朱熹的《九曲棹歌》确是容许了相当的“闲言语”,也就是说,用了许多抒情的诗歌语言。

浅析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

浅析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

浅析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第一篇:浅析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浅析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摘要】儒学,即儒家学说,自汉朝汉武帝时期起,便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

儒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主脉,也是亚文化圈的重要内容,对东亚及世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此论文将从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两方面分析儒学的国际化问题。

【关键词】儒学;朝鲜;传播;影响儒家思想不仅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深刻影响了古代朝鲜的社会历史,朝鲜社会的政治、教育、思想文化、法律、民风礼俗等都浸润着儒学的精神,儒学与朝鲜的民族精神有着深厚的渊源。

一、儒家思想概述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礼治”主义。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

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

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

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

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德治”主义。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

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人治”主义。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

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

“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

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朝鲜和日本之间的文化认同的差距在什么方面 看看宋明理学之一的程朱理学就知道了

朝鲜和日本之间的文化认同的差距在什么方面 看看宋明理学之一的程朱理学就知道了

朝鲜和日本之间的文化认同的差距在什么方面看看宋明理学之一的程朱理学就知道了本文导读:藤原惺窝,师从僧人九峰,还俗后从事朱子学著述,被视作日本朱子学的首创者在中华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中,除了政治认同外,文化认同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明朝以前,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都已经使用汉字很长时间,也深受儒家及汉传佛教的影响。

明朝时候,朝鲜、安南、琉球、日本又接受了新兴的宋明理学,这成为中华文化圈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诸国之中,高丽及朝鲜最能与明朝保持高度一致。

明朝建立时,正值高丽末期。

高丽政权虽然也以儒学理念建构国家体系,但是在思想领域及信仰层面则是佛教占据主导。

高丽末期,受到元明崇尚程朱理学的影响,高丽儒生也引入程朱理学力图振兴儒学。

安珦(晦轩)是最早在高丽提倡程朱理学的人。

他曾经跟随高丽世子留居燕京。

在燕京期间,安珦抄录了朱子著作带回高丽,并在国子监中弘扬朱子学。

安珦之后,白颐正(彝斋)赴元朝生活十年,研习程朱理学。

白颐正的学说传人有李齐贤(益斋)、朴忠佐等人。

李齐贤传弟子李谷(稼亭)、子李穑(牧斋)。

李穑传弟子郑道传(三峰)、李崇仁(陶隐),郑梦周(圃隐)也从游于李穑。

白颐正一系,成为高丽末期程朱理学最有影响力的传承体系。

此外,还有权溥在高丽刊行朱熹《四书集注》,禹倬传授程朱易学。

经过这些儒者的努力,李齐贤说高丽末期已经“天下同文,家家户户置程朱之书,人皆知性理之学,教化之道近乎成”。

程朱理学已经成为朝鲜半岛上最普遍的学问。

并且高丽儒生还形成了先学朱子四书学、再读五经的儒学学习程序。

高丽儒者对程朱理学的探讨从伦理规范发展到统治道义,形成经世思想。

被李穑称为“东方理学之祖”的郑梦周,在政治上力主高丽放弃北元、转而与明朝结成宗藩关系。

在学术上依照春秋义理提出“尊华论”。

在社会建设上,他引入《朱子家礼》,建立家庙、倡导三年丧服制度。

在个人人格上,他为高丽王朝殉节,成为朝鲜时代忠义的典型。

安珦(晦轩),最早在高丽提倡程朱理学在朝鲜王朝的制度建设中,郑道传(三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朝朱子学比较——“理”之比较

中朝朱子学比较——“理”之比较

作者: 李甦平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研究
页码: 82-87页
主题词: 朝鲜朱子学;朱熹思想;李退溪;中国哲学思想;理气观;重要地位;朱熹哲学;哲学体系;
重要范畴;格物穷理
摘要: <正> 朱熹(1130—1200)是中国朱子学一代宗师。

他以博大而精细的哲学体系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理”范畴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和价值体现。

三百年后,在朝鲜李朝时代,出现了一位硕儒李退溪(1501—1570)。

他以谨严精详的态度,继承和发展了朱熹思想,成为朝鲜朱子学大家。

同样,“理”范畴仍然是退溪哲学思想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

不过,由于时间的流迁,地域的转移,朝鲜朱子学(退溪哲学)之“理”已不是中国朱子学(朱熹哲学)之“理”了。

因此,通过中朝朱子学“理”范畴的比较,可以透视中朝。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达标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达标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复习达标练习一、选择题1.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

材料表明()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D.欧洲文明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2.墨西哥建筑师和景观城市主义者Echeverria设计了一座特斯科科湖生态公园,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园,公共空间和绿色基础设施占地面积达 1.43亿平方米。

该项目的创意最有可能受到哪一古代美洲文明的影响()A.阿兹特克文明B.玛雅文明C.印加文明D.爱斯基摩文明3.在日本和朝鲜的中国文化研究领域,有所谓的“朱子学”学派。

这表明()A.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朝鲜、日本,产生了较大影响B.程朱理学也成了日本和朝鲜的“国学”C.《四书章句集注》是朝鲜和日本的教科书D.朱子学就是阳明学和闽派的代称4.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

据此可知,该法()A.是口头流传的不成文法B.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C.在古罗马得到普及D.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5.历史绘画可以反映和印证历史。

该图《克洛维皈依基督教》集中反映了()A.隶农制和日耳曼人民族因素的结合B.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的结合C.法兰克征服者与教会的结合D.无条件赏赐与有条件分封的结合6.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这说明()A.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B.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的文明C.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D.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7.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死后还会在“冥世”生活。

明前期朝鲜的慕华思想与事大主义——以《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为中心

明前期朝鲜的慕华思想与事大主义——以《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为中心

Vol.37No.7Jul.2016第37卷第7期2016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 oc.S ci )明前期朝鲜的慕华思想与事大主义———以《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为中心张月莹(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明代中朝关系向来被视为典型的朝贡制度形态,朝鲜对明朝的基本心态是慕华,具体表现则是奉行事大主义。

朝鲜王朝的慕华思想源自于“箕子崇拜”,同时也取决于在儒家思想和华夷观影响下的正统观念。

朝鲜以小事大的做法不仅源自于其仰慕中华的基本心态,更受儒家思想和国力强弱的现实因素影响,这些原因造成了朝鲜奉行事大主义,在思想上尊崇中华,在行动上主动请求明朝的册封,积极朝贡,恭谨事大,这些做法都对明朝与朝鲜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明朝;朝鲜王朝;使臣;慕华思想;事大主义中图分类号:K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059-03从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建国到正统七年(1442)王振专权,明前期的中朝关系逐渐恢复并步入正轨,在此期间朝鲜的慕华思想与事大主义原则得到了发展与贯彻,积极奉行以小事大、亲华、慕华的政策。

一、朝鲜王朝的慕华思想朝鲜与中国在长期的相互交往中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都对朝鲜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元、明、清三代,朝鲜半岛都以“小中华”自居。

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朝鲜积极奉行以小事大、亲华、慕华的政策。

朝鲜王朝对明王朝的事大慕华政策始于李成桂。

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鲜政权后,便表现出了对明朝的亲附姿态,以小事大也成为了朝鲜王朝奉行的准则,而这种亲附的姿态最突出的表现便是请求明朝赐予国号。

洪武二十五年(1392),李成桂立国之初,便“请更国号”,太祖“命仍古号曰朝鲜”[1],令朝鲜君臣不甚感激。

朝鲜著名使臣权进在《阳村集》中作诗颂道:知尊中国有义声,世修执壤无遑宁。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1. 在原始人信仰中,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动植物,这种动植物是本氏族的祖先,这种动植物被当作本氏族的图腾,作为氏族的象征。

图腾的出现表明当时()A.国家统治依靠神权B.族群认同出现C.农业和畜牧业发达D.社会分工明显2. 项羽击败秦军,成为天下共主后,没有沿袭秦代的郡县制,而是分封天下诸侯。

项羽分封诸侯的依据,是在秦末战争中所获取的战功大小及掌控军队的多寡。

这反映了()A.先秦旧贵族势力复辟B.秦朝政治制度被全盘否定C.新旧交替的时代特点D.西周制度仍有较强生命力3. 竹子只能生长在温暖的气候环境里,根据文献记载,两汉和西晋时期,陕西和河南都生长有茂密的竹林,而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苻坚在长安种植的竹林却大面积枯死。

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A.民族交流交融B.生态环境的恶化C.政权更迭频繁D.人口内迁与南迁4. 《唐律疏议》在开篇《名例律》即刑罚总则中,将“谋反”“不孝”“不义”列为最严重的“十恶”。

据此可知,《唐律疏议》()A.体现了以礼入法的治国理念B.标志着古代中华法系的完备C.凸显了重罪轻罚的法律特征D.彰显了司法审判的教化功能5. 如图是《荆湖北路熙宁十年(1077年)各税务商税额分布示意图》。

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B.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C.发展为全国商业贸易中心D.基本形成区域性商贸网络6. 公元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商人出海贸易,史称“隆庆开关”。

“隆庆开关”后,出海人数不断增加,仅福建一省,久居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的人就多达数万。

材料反映出明朝()A.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B.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C.朝贡贸易推动外交发展D.民间海外贸易规模较大7. 晚清时期,李善兰等科学家翻译了《几何原本》后九卷以及《初等力学教程》等书,向国人介绍了新知识。

在此之后,中国科技从解决应用问题转向理论研究,大量的定性、定量分析法改变了过去单纯依赖工匠的实践经验的做法。

朝鲜王朝对阳明学说的态度——以《朝鲜王朝实录》为例

朝鲜王朝对阳明学说的态度——以《朝鲜王朝实录》为例
网络出版地址 : h t t p : / / k n s . c n k i . n e t / k c ms / d e t a i l / 3 6 . 1 0 3 7 . C . 2 0 1 7 0 3 2 2 . 1 6 2 5 . 0 1 8 . h t m l
期也是明代 阳明学快速发展的时期 。 隆庆五年( 1 5 7 1 年) , 特进官柳希春在经筵 日讲 时对宣祖讲道 : “ 嘉靖 中, 中朝 士大 夫, 皆宗陆氏之 学, 故
・ 收 稿 日期 : 2 0 1 7—0 1— 2 0
先事进戒之 意, 昔程伊川 为崇政殿说 书, 急于 致君 , 多有 论 谏 。孔 文仲 以 愚 直 之 人 ,为 苏轼 所欺 , 其弹章 日: “ 上德 未有嗜好 ,而每戒 以无
九 渊性傲 而 拗 , 陆九 渊、 吴澄、 王 守仁, 皆 江 西
人。大抵 江西人 , 皆能文章 , 才气秀拔 , 而性倨
傲执拗 。 其 土风 然也 。 ” Q )
这里柳希春对王阳明认识还是 比较表面 , 陆九
渊、 吴 澄都 是 江西 人 , 但 是 王 阳 明却 是 浙 江 人 , 阳 明
D O I : 1 0 . 1 3 6 9 8 / j . e n k i . c n 3 6—1 3 4 6 / e . 2 0 1 7 . 0 2 . 0 1 0
作者简介 : 余 辉( 1 9 9 3 一) , 男, 江西进 贤人 , 首都 师范大学历史 学院硕 士研究 生 , 研 究方向 : 宋明史 。
J o u na r l o f Ga n n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2
Ap r . 201 7
第二 期

韩国儒者对中国朱子学的几点发展

韩国儒者对中国朱子学的几点发展

韩国儒者对中国朱子学的几点发展古往今来,儒学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长盛不衰、永葆青春,就是由于儒学自身的更新和变异,即发展。

中国儒学传到韩国之后,在与韩国本土文化的磨合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形成了韩国儒学。

没有这种变化,就没有韩国儒学。

而这种变化,就是韩国儒学对中国儒学的发展。

下面从儒学的基本范畴理气、心性情、礼仪、以图解说四个方面,具体阐述韩国儒学对中国朱子学的发展。

一在“理气”方面1.理能活动关于理能否活动的问题,中国大儒朱熹认为所谓理有动静是指理是气之所以能够动静的根据。

所以,“理有动静”不是说“理能活动”。

“有动静”与“能活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见朱熹主张“理”是不能动的,否定了“理”的活动性。

朱熹这一观点,在明代初期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

如薛瑄从理不离气、理气一体的角度,对朱熹理不能动的观点提出了批评。

他认为既然理气不离,那么气能动静,理也能动静,理与动静一体才对。

不然,理不能动便成了死理,这样的理不可能成为“万物之灵”和“万物之原”。

在这一问题上,朝鲜大儒李退溪(1501—1570)明确主张“理”自会运动,“理”自身具有活动性。

如他说:“盖理动则气随而生,气动则理随而显”,又说:“濂溪云:‘太极动而生阳。

’是言理动而生气也。

”[1]太极之所以能够“动而生阳”,是由于“理”能运动、活动的结果。

认为理自会活动,这是李退溪对朱熹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

491三国儒学本论虽然明代薛瑄也有“理”能动静的思想,但他的这种主张是从理气不离这一角度提出的。

而李退溪提出理能活动的思想,则主要是从理气不杂的角度出发而说的。

这表明李退溪更加重视理具有活动性这种功能和价值。

李退溪之所以要强调理能活动,是为他的“四端七情”论寻找理论依据。

他在与高峰、奇大升(1537—1572)的论辩中,主张“四端,理发而气随之;七情,气发而理乘之”。

李退溪的主旨是要强调四端为理发,是纯善无恶的;七情是气发,是有善有恶的。

这里的“理发”,讲的就是理的活动,理的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性 ,而不可谓 有气 质之性 。及其 发也 ,方有气 质之性 ” ( 《 南 塘集 》卷 3 0《 本 然之性气 质 之性说》 ) ,[ 6 1
南塘 的核心观点是 “ 未发有 善恶之论 ” ( 《 巍 岩遗稿》卷 4 《 ( 上遂庵先 生 )别纸 》 ) 。 用有论 者指 出 :“ 巍岩
是在‘ 异 位异 时论 ’的基础 上将未 发分为两个 层面来论 本然之性 与气 质之性 .而南塘 则是 以 ‘ 同位 同 时
论 ’为依 据来论本 然之性 与气质之 性 。他们共 同 的 目标 都是如何来 究 明性 善 ( 本然 之性 )的问题 。 ” { 8 1 本 文拟对 南塘 的未 发有善恶 之论 、巍 岩 的未发 为纯善 之说略作探讨 ,并先从 南塘说起 。 南宋理 学家 黄斡 ( 号勉 斋 ,l l 5 2 —1 2 2 1 )是朱 熹 的学生 与女 婿 ,《 宋 元 学案 》卷 1 7《 横渠 学案 上 》
天下 之大本 也 ;和也 者 ,天下 之达道也 。致 中和 ,天地 位焉 ,万物育 焉 。 ” 【 】 因其 与 中 、和密切相关 ,又 称 中和之辨 。
中 国思想 史上 ,朱 熹 ( 1 1 3 0 -1 2 0 0 )是 未发 已发 之 辨 的集大 成 者 。其 《 中庸 章句 》 之 注 ,众 所周
高丽 时代末 期 ( 约1 3世纪后 期 ) ,朱 子学 传入 朝鲜 半 岛 ;李 氏朝 鲜王 朝 ( 1 3 9 2 -1 9 1 0 ) ,朱子 学取
得独 尊地 位 。 “ 朝鲜朝 儒者 们对朱 子学 ‘ 牛毛 茧丝 ,无 不辨 析 ’ ,不仅 使朱 子学 日趋 精微 ,而且能 真 正
发朱 子之所 未发 ,从 而深化 、发展 了朱子学 ,并将其 推进 到 了前所 未有 的高度 。 ” [ 5 / 其最 典型者 为朝鲜 朝
过 录其言 : 黄勉斋 日: 自孟 子言性善 ,而荀卿 言性 恶,扬雄言 善恶混 ,韩文公 言三 品。及 至横 渠 ,分 为天 地 之性 、气质之性 ,然后诸 子之说始定 。盖 自其 理而言 之 ,不杂 乎气质 而为 宗,则是天 地赋 与万物 之本然者 ,而 寓乎气质之 中也。故其 言 日:“ 善 反之 ,则 天地之 性存焉。 ” 盖谓天 地之性 未 尝离乎 气
知 :“ 喜 、怒 、哀 、乐 ,情也 。其未 发 ,则 性 也 ,无 所偏 倚 ,故谓 之 中 。发 皆 中节 ,情之 正也 ,无 所乖
戾 ,故谓之 和 。大本 者 ,天命 之性 ,天下之理 皆 由此 出 ,道 之体也 。达道 者 ,循 性之 谓 ,天下古今 之所 共 由 ,道之用 也 。此 言性情之 德 ,以明道不 可离之 意。 ”翻 《 宋 元学 案》卷 4 8《 晦翁学案 上》 录有 《 中和 说》 四篇 。 《 中和说 一》 自注云 :“ 此 书非是 ,但存 之 以见 议论 本末 耳 。下 篇 同此 。 ”翻黄 百家 ( 1 6 4 3 — 1 7 0 9 )案语 :“ 《 中和 旧说序 》 ,先生 自叙 幼从 学延平 ,求喜怒 哀 乐未发 之 旨,未 达 ;闻张钦夫 得衡 山胡
【 关键 词 】朝 鲜 朝
朱子 学
未 发之 辨
[ 中图分类号]B 3 1 2 ; B 2 4 4 . 7[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0 — 7 3 2 6( 2 0 1 5 ) 0 7 — 0 0 1 7 — 0 5
未 发 已发之 辨 ,典 出 《 礼记 ・ 中庸 》 :“ 喜怒 哀乐 之 未发 ,谓 之 中 ;发而 皆 中节 ,谓 之 和 。中也 者 ,
莩 球 ’ 拜右 2 0 1 5 年第7 期
朱子学与朝鲜朝的未发之辨
杨 海 文
[ 摘
要 ]朝 鲜 朝 中期 , 南塘 与 巍 岩 就 未 发 问题展 开论 辩 :前 者 主 未 发 有 善 恶之 论 ,后 者持 未 发 为 纯 善 之
说 。 两位 辩 手针 锋 相 对 ,但 其 趋 同的 一 面 。 昭 示 了朝 鲜朝 民族 文化 精 神 的 整合 。 这 一 未发 之 辨 以 朱 子 学 为 理 论 资 源 。但 它 与 朱子 学的 差 异 一 面 ,证 实 了朝 鲜 朝 哲 学思 辨 水 平 的提 升 。
质 之 中 也 。 其 以 天 地 为 言 , 特 指 其 纯 粹 至 善 , 乃 天 地 赋 予 之 本 然 也 。 曰 :“ 形 而 后 有 气 质 之 性 ,其
阅陈 来 :《 朱熹 哲 学 研 究 》 ,北 京 : 中 国社 会 科 学 出版 社 ,1 9 9 3年 ,第 9 1 — 1 3 0页 。

1 7—
中期栗谷学 派名儒权 尚夏 ( 号遂庵 ,1 6 4 1 —1 7 2 1 ) 的两个 著名 弟子—— 李柬 ( 字公举 ,号巍 岩 ,1 6 7 7 — 1 7 2 7 ) 、韩 元震 ( 字 德昭 ,号南 塘 ,1 6 8 2 —1 7 5 1 ) ,立足 于朱子学传 统 ,围绕未 发 已发 问题 ,进行过 持久 的论争 。这场论争 的 内涵极 其丰富 ,但在两位辩 手各 自的眼里 ,巍岩 的核心观 点是 “ 未发之 前 只有 本然
作 者 简 介 杨 海 文 , 中 山 大 学 学报 编 辑 部 编 审 。 中 山 大 学 法 学 理 论 与 法 律 实 践 研 究 中 心 研 究 员 ( 广东 广州,
51 0 2 7 5 ) 。
① 陈来的 《 朱熹哲学研 究》第 2部 分第 1章 《 已发 未发——兼论 朱熹心性论之发展 演变》对此有详 细论述 ,可参
氏学 ,往 问之 ,亦 未 省 。退 而 沈思 ,谓 人 自婴 儿 至老 死 ,莫 非 已发 ,特其 未 发者 为未 尝 发耳 。后 忽 自
疑 ,复取程 氏书 ,虚 心平气 而徐读之 ,未及数 行 ,冻解 冰释 ,然后 知性情 之本 然 ,圣 贤之 微 旨 ,平正 明 白如此 。 ” 朱 熹的 中和之 思或未 发 已发之 辨 ,有 旧说 、新 说之别 ,④足见这一 问题 的复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