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书法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书法的演变与美学特点分析
中国古代书法的演变与美学特点分析中国古代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书法的演变和发展,见证了中华文化的辉煌和繁荣,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优秀的审美品质和良好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书法的演变和美学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书法的演变书法最早起源于甲骨文和金文,最初作为一种文字,主要是用来刻在青铜器和兽面上的。
然而,后来,书法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它不再只是为了传递文字,而是成了一种美学形式。
现在,书法早已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以它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征服了全球各地的文化爱好者。
1、秦汉时期的书法秦汉时期的书法,以篆书为主,它是一种非常规范的书法风格,它的字形非常整齐划一,注重端正、规矩。
这种书写方式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在商业、政治、文化交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也证明了它的实用价值和经典地位。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草书、行书和隶书等书法风格相继盛行。
魏晋的草书和南北朝时期的隶书,都是中国书法史上非常重要的创新时期。
草书的字体虽然潦草难辨,但是它的线条却非常流畅有力,有时候,甚至还能看出运笔的力道和节奏感;而隶书的字体则更加勇健有力,行云流水,非常符合当时那种充满力量和朝气的时代背景。
3、唐宋时期的书法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时期,唐朝的书法家郭熙和欧阳询等人,不仅是当时的书法大家,更是开创了一种新的书法风格,艺术成就非常显著。
宋代书法则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文字的美感,在“留白”的运用上更加灵活,更加注重书法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4、元明清时期的书法元明清时期的书法,又是中国书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
元代的徐浩和宋元书法家赵孟頫等人,都是当时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书法风格独具魅力,气势恢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明代的颜真卿和清代的王羲之等人,同样也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的书法也为后人留下了极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二、书法的美学特点1、书法是线条艺术的代表书法源于文字,图形经过历史的发展,才渐渐转化为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形式”。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至今仍旧散发着其强大的生命力,赏析书法艺术对于陶冶情操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篇1试谈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试析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试析书法艺术的形式美On the Formal Beauty of CalligraphyHAN Jun作为传达思想,记录语言的符号,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只有汉字的书写形成了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
一般的解释是,由于始于象形和使用毛笔的原因,使汉字具有着一定的形式美,归属于造型艺术,有着艺术的一般共同性。
因此其形式美值得我们深察。
汉字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史,但对汉字艺术的认识还有待深入。
张道一教授在《汉字艺术鉴赏》中这样写道:“从实践方面看,中国书法已形成巨大的传统……历代书家辈出,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在理论研究上,多着眼于书体的沿变,书家的师承,以及笔墨技法等细节的成就,一方面这些研究很有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又明显感到不足,即缺少宏观的总论,把中国书法推向应有的高度,进入美学,进入文化的制高点。
”[1]美学家宗华在《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中写道:“中国乐教衰落,建筑单调,书法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西洋人写艺术风格史常以建筑风格的变迁做基础,以建筑样式划分时代,中国人写艺术史没有建筑的凭据,大可以拿书法风格的变迁来做主体形象。
”[2]这些正是我们深察书法形式美的启发和动力所在。
一、艺术中的形式与形式美(一)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形式是一美学术语,意指艺术品知觉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关系。
波兰美学家塔塔凯维慈指出形式有着五个方面的含义:1.形式是各部分的安排,它与要素相对;2.形式是直接诉诸感官的东西,与内容相对;3.形式是一个事物的外观,与物质材料相对;4.形式是一个对象的概念本身,与对象的偶然特征相对;5.形式是心智对感知对象的赋予,与一切不能有心智产生的东西相对。
前三点涉及具体作品,后两点涉及一般哲学认识论问题。
也即艺术的形式包含内形式与外形式两个方面,是美学意的根源。
在具体作品中这两种形式紧密相关,相互渗透,不可分离。
[2](二)艺术的形式美形式美是美的形态之一。
在东西方美学史上,形式美的问题一直是美学家与艺术家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对中国书法美学的理解作文
对中国书法美学的理解作文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书法艺术堪称世界珍宝。
书法的表现手法各不相同,楷书用笔比较规范;行书既有楷书的规矩,又有草书的流畅;草书比行书更加流畅,在艺术上更加夸张,更加有个人气息;另外还有隶书和篆书。
大书法家更是比比皆是:王義之、颜真卿、柳公权……近来,我也和书法交上了朋友,原以为这是一件挺容易的事,可不学不知道,一学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真不少!记得第一次上书法课,老师教我们用楷书写横和竖。
嗨,这太简单了,我大笔一挥,三下五除二就写完了。
老师看了看,摇了摇头说:“写横和竖时,都要注意顿笔,没有头的字,你说它能漂亮吗?在运笔时要先粗后细,不能一点儿变化也没有,不然,写出来的字就会枯燥乏味,不够生动了。
横收笔时,末尾要顿一下再收,这样才能突出整个字的美呀!”哦!我恍然大悟,原来看似简单的一笔一划都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是有灵性的。
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挖出点儿宝藏,发现它美在哪里,妙在哪里。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光靠老师讲解是不够的,平时要坚持临帖,用心去感悟。
在临帖时,我总是先仔细观察字在帖中的位置,定好起笔,使得每一笔都显示出它的活力。
比如“十”这个字,一横要向上倾斜一些,一竖要向左斜一些,这样才不呆板。
再如“长”这个字(繁体字为“長”),四横之间的距离要一样大,竖钩要“拱”起来一些。
当然,光临帖还不够,还要做到不看贴,自己默写,使每个字都了然于心。
平时我还主动与老师、同学们交流写毛笔字的心得体会,经常从电视中听大师们的精美点评,多翻阅书籍,真正体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刻含义!学书无一日不临池。
练书法不但要心平气和,还要追求更高的境界,提升自己的水平。
书法在人生中好比一座高峰,我们要不停地攀爬。
走近书法,使我走近了艺术,走近了经典,走近了伟人,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行书鉴赏3000字
行书鉴赏3000字书法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中国书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它气韵生动。
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的境界就是气韵生动,要达到气韵生动的表现,就必须要"骨法用笔",也就是说要写出有弹性、有力度的线条。
好的书法作品都灌注了作者"精、气、神",体现出气韵生动的高超的艺术境界。
二是它是形和意的统一体。
唯有具备良好道德、正义这些优秀品质的书法家,在书写时才会感受到写意绘画的美感享受,才会把这种绘画感受造型和书法造型感受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形意结合的书法感受。
三是它具有点线面的结构美。
汉字是以点线来造型的,线与线之间所界定的就是面。
点线面构成的书法结构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
四是具有笔墨交融的线型美。
五是诗书并茂的文采美。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
中国书法的发展是随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而来的,从文字的产生发展到随时代的更迭,书法艺术也经历了萌芽、发展、极盛而至于延续的历史。
中国书法,作为汉民族本土文明的精髓,在其产生之初就融入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的变化.也不论其岁月变迁而如何体现时代之风尚.其本质的文化就是东方文化精神,士人情怀和对生命的追求。
在中国书法史上构筑着两座摩天大厦,那就是晋代的王羲之和唐代的颜真卿,他们在书法艺术领域上取得的成就与贡献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可谓昂首云外,目空千古。
《兰亭序》是王羲之会稽内史任上一次与好友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为雅集的诗集所作的序。
《兰亭序》的文本是一篇难得的美文,字里行间流溢着作者潇洒俊逸的晋人风度,读来清朗上口,使人不觉沉醉于散文美妙的意境之中。
《兰亭序》被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入《古文观止》,成为文章的典范。
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下面是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几个关系:文化传承:书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书写来传达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通过书法的实践和学习,人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其传承下去。
美学追求:书法在中国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地与中国的审美理念和美学追求联系在一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如"以形写意"、"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等,都能够在书法艺术中找到体现。
书法追求的不仅是文字的准确书写,更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境界和审美意境。
文字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字哲学与书法密不可分。
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通过书写汉字,书法家不仅仅是在表达文字的形态,更是在探索和诠释文字背后的哲学意义。
例如,"道法自然"、"中庸之道"等思想在书法中得到了广泛的表达和传达。
修身养性: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看作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书写,人们可以培养专注力、耐心和自律的品质。
在书写的过程中,要求细心、静心,并注重调整身心的平衡,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相契合。
总的来说,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文化传承、美学追求、文字哲学和修身养性等方面紧密相关。
通过书法的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作者:宗白华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6年第03期唐孙过庭《书谱》里说:“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唐韩愈在他的《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
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是“可喜可愕”的;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
或借着这些形象的概括来暗示着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情感。
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
这个生气勃勃的自然界的形象,它的本来的形体和生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我们的常识告诉就知道: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
“骨”是生物体最基本的间架,由于骨,一个生物体才能站立起来和行动。
附在骨上的筋是一切动作的主持者,筋是我们运动感的源泉。
敷在骨筋外面的肉,包裹着它们而使一个生命体有了形象。
流贯在筋肉中的血液营养着、滋润着全部形体。
有了骨、筋、肉、血,一个生命体诞生了。
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但在这里不是完全像绘画,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情感和想象里体会到客体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
中国书法美学思想的历史轨迹
六、宋人尚意
对于宋代的研究,无论那个方面,多分为南北两宋来研究。北宋重要书法家很多,最具代表的要数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三人,他们对后世影响也最大。后人习惯说“宋四家”,另一位原指蔡京,因其名恶,所以现在说的“苏黄米蔡”中的蔡是指蔡襄,他只不过是硬凑上去的。他们生活大约在同一时期,在书法思想上的观点也有许多共同之处,有各有特点。而南宋则没有特别杰出的书法家,后人说到宋人书法,也多是说北宋的“苏黄米前人,首先在于他们主要不是政治家,而是文学家、诗人、画家兼书法家。苏自不必说了,黄在诗上与苏并称“苏黄”,米芾虽以书画名,而文章亦不俗。后人常说古代大书法家都是大文人,宋代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了,而中国文人画也是产生于宋代。所以说文人画始于宋代,文人书也是始于宋代,因为他们实质上是讲以文人的修养入书的。北宋初期李建中等都是一代有成就的书法家,但由于他们缺少文学上扎实的修养,最终扛不起时代的大旗。
此时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南北朝承接魏晋尚韵的重意书风,而在学理上又有了新的发现,即从着重书体书势的分析转向人即书法家的分析,品藻人物的风神,直接显示出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南朝主体同样分为文人官僚书法和工匠书家,但就社会主导形式来看,和北朝书法以工匠书法相反,南朝则以上层官僚文人为当时书法主要形态。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三、 魏晋尚韵
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又有王珣 (羲之侄)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读后感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读后感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不仅在于它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情感上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们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和修养。
为此我曾仔细阅读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强所著的《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作者认真地对每个汉字进行审视后,发现每个汉字都有着其自身独特而鲜明的形态与气质,他将之归纳总结成:方圆动静,开合揖让,起伏跌宕……也正因如此才造就了汉字本身博大深远的内涵和外延。
同时作者还提倡用“天人合一”来指导书写实践,比如“四”的内部十分严整紧凑;“气韵生动”、“笔断意连”等表述的“天人合一”思想应该值得提倡并且可以广泛运用于日常的创作当中。
作者这样论证可谓十分巧妙,先列举几个例子,然后再进行具体阐释,即不失科学性又避免枯燥乏味。
这种“道”是儒家的哲学观点,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从一定程度上讲,“道”贯穿于古代哲学的各个领域,从老庄到孔孟,皆以道相称。
当代著名画家范曾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把握‘道’的精髓,才会理解我国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才会看懂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诚哉斯言!事物存在变化中必然孕育着不变。
凡事无绝对,中国书法亦是如此。
千百年来,一直没有离开“中庸”二字。
即使面临被后世众多人贬低乃至批判的丑陋“馆阁体”问题上,刘熙载仍旧坚持:“夫书画之同,得于天地者,生于书外;本乎人者,见乎字内。
惟神与境会,境界通乎书外矣。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刘熙载被誉为“清代学术第一人”。
此言非虚!近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谈到:“在宋代产生了一位伟大诗人苏东坡,可算是书法史上里一件极有趣味的事,他把情感放在他的书法里头去了,那便是行草书,好像音乐家谱写了新曲子似的。
这虽是偶然的。
但这类的努力恐怕是很有价值的。
”可以说,作者所展示的中国书法的魅力,正是建立在中国哲学基础之上的。
“书品即人品”——论书法艺术的审美观
书法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艺术美的方向,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中国的艺术品评受传统审美理念的影响,强调艺品出于人品。
宋代郭若虚曰:“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历朝历代人品受到赞扬的书法家,其作品备受推崇,而人品颇受诟病的书法家其作品则往往难以流传。
一、“书品即人品”———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书法品评的影响中国的儒释道思想影响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影响了中国人的书法品评。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是艺术家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品格情操的过程。
俗话说“书如其人”,就是因为书法艺术可以充分地表现出作者的精神气质。
自魏晋以来,书法评论家将书法作品视为书法家的人格化产物,对书法的欣赏、品鉴,常与书法家本人的品行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书法批评史上,“书如其人”常作为评价书法家与其书法艺术的评判标准。
后人对前人的评价,常以书品论人品,或以人品论书品。
元代郝经在《临川集》中说:“羲之正直有识鉴,风度高远,……故其书法韵胜道婉,出奇入神、不失其正,高风绝迹,貌不可及,为古今第一。
其后,颜鲁公以忠义大节,极古今之正,援篆入楷;苏东坡以雄文大笔,极古今之变,以楷用隶,于是书法备极无余蕴矣。
盖皆以人品为本,其书法即其心法也。
”书以人贵,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批评的一个独有现象。
历史上很多奸佞虽擅长书法,却因品德低下,因人废字,其作品往往也难以流传。
北宋蔡京字势豪健,痛快沉着,自成一家。
然其为人凶谲,谗害忠良。
明代大收藏家张丑称,世人因恶蔡京为人,遂把原先“宋四家”中的蔡京,换为其同乡先辈蔡襄。
蔡京虽书法造诣颇高,却因其人品低下,遭人唾弃,故而无法列入“宋四家”,其作品流传于世的也寥寥无几。
王学仲书法美学思想简论
王学仲书法美学思想简论■如果说王学仲先生的《碑、帖、经书分三论》如大快肠气一般,廓清了中国书法史上的迷雾,挖掘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又一新宝藏的话,那么,他的书法实践中以深沉的哲理推出的书法艺术空象观,则是推动当代书法观念更新的机杼。
这种崭新的空象观和美学理论,为书法艺术开辟了更加广袤、博大的审美空间,更如浓郁、含蓄的艺术哲理和形象内涵……王学仲书法美学思想简论文| 党禺整理编缉|《书法当代》文章来源| 网络★★★★★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大师王学仲先生,在书画界名誉日隆早已是不争之事实。
作为徐悲鸿先生的亲授弟子并多次受徐幺鼓励。
表扬的接触的画家王学仲先生,虽算不上“庭院深深无人知”,但确实是“画名常为书名掩”,其绘画的社会认知度明显不如其书名。
而且,即便在书法上,对其学术的认知度和作品市场的认可度也似乎没能同步相期。
我作为王学仲先生的亲授弟子,亦亲历此等现象近三十年。
常心有不平,更常常为之反思。
且至吾艺吾身,想深入探寻之一现象的答案。
最近,在义兴兄《东京翰墨》的约稿后,又反复研究读了恩师书品、画迹和他大量的诗词歌赋、艺术思想和理论著作,再考辩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现状和社会思潮,对吾师艺术的思考,对吾师艺术在当今社会中遭际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
对艺术的澄澈清明的追求和磅礴恢弘的创造,原本是吾师自幼至今的狂热爱好,后又成为他实现民族复兴,张扬“自(大)我”心情的追求,却极少报以个人名利的期冀。
他在艺术创造、艺术思想上取得的成就,与其艺术影响力和市场占有度的不谐状况,显然是应当引起当今社会反思的。
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书法美学理论家,却深为自己能有幸得到这个当今少有的书画并臻大善的艺术思想为导师感到庆幸并为之雀跃。
所赧颜者,作为他二十多年前的研究生的我,却至今也难以承续其艺术成就之万一。
这里仅就其书法艺术建树中的一斑之窥,谈一谈恩师书法美学思想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超越的认识在王学仲先生的艺术生涯中,超越前人的规迹,超越他人的思想乃至时时刻刻立意超越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是他始终如一的、孜孜恪恪地追求。
书法艺术的赏析_敬一
书法艺术的赏析敬一书法艺术的赏析我们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师法古人,因此,多观察鉴赏、临募先贤遗迹,才不致于成为无源之水。
才能真正理解书法的含义。
书圣王羲之,在《乐毅论》中说:"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
先之必迂回而难通,然后以焉可也。
"所以,学习书法要从古代一些大家法帖、碑刻入手。
观察鉴赏要细致入微。
要精心研究分析。
从中汲取营养,来提高自身的书法艺术水平。
据传,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路过索靖碑,下马观看还不满意,竟然在碑前露宿三昼夜,潜心观摩,终有所得。
可见,多观摩鉴赏古人书法,对学习书法是极其重要的。
鉴赏书法艺术,首先要对各种书体的源流,有一定的了解。
甚至要有深刻的了解。
,其次可以从用笔、结字、章法、等方面去研究分析。
看其内在的共同规律,探求各书家的特点、精华。
从形、神、意、法、等方面,去领略其中的美之所在。
在鉴赏的过程中不可持有偏见,也不能求全责备。
把自己不喜欢的或不理解的,就作为大忌,甚至进行恶意攻击。
就象宋代有人说王羲之的书法是俗书,姿媚一样。
又如,有人批欧阳询的书法和柳公权的书法,是丑怪、恶札之祖等等。
这些论断似乎都带有恶意攻击的意味。
所以,对书法的鉴赏,应该能接受各种风格的书法艺术作品。
才能有利于书法的继承和发展。
书法的鉴赏,是书法艺术创作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是研习书法的一个基础课程。
因此,研习书法就必须多鉴赏古人的作品书法体系的源流就书法的体系而言,大致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五个部分。
篆书;唐代张怀灌《书断》中说:"篆者,传也。
传其物理,施之无穷。
"近代文人郭沫若说:"篆者椽也,椽者官也,椽书即官书。
"所以,篆书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官方应用的文字。
其中有。
甲骨文、大篆、小篆。
甲骨文是以刀刻为主,亦有少量朱书。
其风格清俏,大字磅礴,小字秀丽可爱。
大篆是与小篆对称而讲。
泛指小篆以前的文字。
如钟鼎文〔金文如:"大盂鼎、大丰簋、散氏盘、毛公鼎、等。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学院:年纪:专业:姓名:学号:序号:2014年6月9日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传说中的皇帝时代至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学不断积累、沉淀,汇集了所有炎黄子孙的经验和智慧,绽放出人类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美丽。
在这其中,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特点,成为世界最美的艺术之一。
本文通过简要的说明来探究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美力量美线条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
中国书法之美,源于中国汉字之美。
汉字和书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
而书法和汉字之美,又都根源于自然之美。
从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到如今为我们打印方便而普遍使用的宋体字,汉字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逐渐变化,这期间中国书法艺术也随之进步升华着。
隶书之美。
古人《隶势》有云:“或穹隆恢廓,或栉比针列,或砥平绳直,或蜒胶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
修短相副,异体同势。
奋笔轻举,离而不绝。
纤波浓点,错落其间。
若钟簴设张,庭燎飞烟。
崭岩嵯,高下属连。
似崇台重宇,增云冠山。
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
奇姿谲诡,不可胜原。
”所以,隶书之美,是厚重凝聚、庄严典雅的宁静之美。
它给人的是肃穆敬仰之感,庄严厚重之情。
篆书之美。
蔡邕《篆势》有云:“或龟文针列,栉比龙鳞;纾体放尾,长短复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焚缊;扬波振,鹰跱鸟震;延颈胁翼,势似凌云。
或轻笔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员;若行若飞,跂跂翾翾。
远而望之,象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端际不可得见,指不可胜原。
”所以,篆书之美,是奇正相生、逶迤盘旋的活力之美。
它给人变幻不定之感,探索创新之情。
楷书之美。
古人《字势》有云:“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苯以垂颖,山岳峨嵯而连冈;虫跂跂其若动,鸟似飞而未扬。
谈谈对中国书法的美学的理解作文
谈谈对中国书法的美学的理解作文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中国书法可美啦!
书法就像是一幅会跳舞的画。
比如说,楷书就像一个个站得笔直的小朋友,整整齐齐,规规矩矩。
而行书呢,就像在跑步的小朋友,轻快又灵活。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有个大书法家叫王羲之,他写字可厉害啦!有一次,他在河边练字,写完字就在河边洗笔,结果把河水都染黑了。
你看,他得多努力呀!
中国书法的美还在于它的线条。
有的线条粗粗的,像大力士的胳膊;有的线条细细的,像小姑娘的头发。
而且,书法家们写字的时候,心情不一样,写出来的字也不一样呢。
开心的时候,字可能就像在笑;伤心的时候,字可能就像在哭。
小朋友们,咱们中国书法是不是特别神奇、特别美呀?
作文二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书法的美。
你们看,书法里的字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胖,有的瘦,多有趣呀!就像我们小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还有一个书法家叫颜真卿,他的字特别有力量。
就好像他写字的时候用了很大的劲儿,要把字的精神都写出来。
书法的美呀,还在于它能让人静下心来。
当我们拿起笔,一笔一划地写字时,就好像在和汉字做朋友,心里可安静啦。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书法的美吧!。
论书法结构美的哲学原理
论书法结构美的哲学原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之美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原理。
这些原理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审美观,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
以下是关于书法结构美的哲学原理的详细解读:1.平衡与对称:平衡和对称是书法结构的基础,也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特征。
在书法中,平衡指的是字形的稳定,使整个作品显得均衡而不偏斜。
对称则指左右两侧的相似或相同,给人以和谐、规整的美感。
2.对比与和谐:对比与和谐是书法结构中相互依存、相互衬托的关系。
通过粗细、大小、浓淡、长短、刚柔等对比手法,使字形更加鲜明、生动。
同时,这些对比元素又相互协调,形成和谐的整体,体现了矛盾统一的中国哲学思想。
3.节奏与韵律:节奏和韵律是书法结构中具有动态感的表现形式。
节奏体现在笔画的有序排列和交替变化中,而韵律则体现在整体篇章的起伏跌宕、抑扬顿挫中。
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使书法作品具有流动的美感,如同音乐一般。
4.统一与变化:统一与变化是书法结构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统一强调整体风格的一致性和字形的和谐;变化则注重个体字形的创新和个性表达。
书法家在追求统一美感的同时,不忘变化之趣,使得作品既有整体感又不失个性魅力。
5.空间与张力:空间与张力是书法结构中的虚实关系和内在力量的表现。
空间体现在笔画间的空白和篇章中的布局,这些空白和布局使作品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张力则指字形中所蕴含的内在力量和动态感,使得字形更加生动有力。
6.动态与静态:动态与静态在书法结构中体现了动与静的哲学思考。
动态强调字形中的运动感和行笔时的力度;静态则关注字形本身的安稳和静谧之美。
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使得书法作品既有动感又不失静谧,体现了阴阳互补的中国哲学思想。
7.抽象与具象:抽象与具象在书法结构中表现为对现实形象的提炼和加工。
抽象强调对物象内在精神的把握和提炼,使得书法作品更具有意象美;具象则关注物象的具体形态和特征,使得作品具有形象美。
抽象与具象的结合,使得书法作品既有意象美又不失形象美,体现了中国美学中的虚实相生原理。
苏轼尚意书法美学思想简论
苏轼尚意书法美学思想简论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在书法方面,苏轼的美学思想尤为突出,其书法理念既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也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传统文化而具有前瞻性,对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并通过五个例子来阐述。
一、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尚意”的观念。
他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在于书写者将其内心的情感、精神和气质融入到书法作品中,使其具有独特的“气韵生动”的美感。
苏轼将书法美学视为“神韵合一”的艺术,既包括文字的形态美,也包括心灵的内在美。
他反对追求准确无误的规范书写,主张在书写中“有意方为工巧”,强调书法家必须“先扣自己的心,后抄字帖”,以达到写字与表达自我情感的融合。
二、例子一——《明妃曲帖》苏轼曾在一个赋诗会上写下了《明妃曲帖》,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作品在字体上非常舒展自然,笔画流畅,展现出优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令人感受到苏轼倾注在其中的诗情画意。
苏轼在书法创作中注重境界的提升,深刻把握自己的境界与精神内涵,使其作品展现出独特的气韵生动与美感。
三、例子二——《石鼓文》苏轼在研究中国古代黄老学中对书法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对《石鼓文》进行了研究,写出了其自己的书法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苏轼打破了传统的书法规范,通过其自己的书法实践,将文学精神、黄老哲学、工艺美术、佛教修养等多重因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既有古典气韵又富有现代感的书法美学。
四、例子三——《徐州闹市怀古》苏轼曾写下了一篇咏史抒情的《徐州闹市怀古》。
在这篇作品中,苏轼运用了自己的书法技巧,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融入到书法之中,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气韵生动。
他在书写文字时特意强调意境和韵律,追求一种意境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状态。
五、例子四——《梅石谱》苏轼在他的《梅石谱》一书中,详细描绘了一幅梅花图,其文字及画面经典。
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和原理
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和原理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和原理本文关键词:美学,中国,书法,原理,思想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和原理本文简介:摘要: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构成了中国书法的审美观和意识。
其风格与审美赏识的发扬代表着时代文化的特征,有审美风范与审美情趣的表现。
无数的古代时期有不同的字体,也不同的书法审美观和书法美学思想。
不同古代时期的处境和书法审美观及美学思想进展变化。
字体和章法的形成进展,我们所知古代的书法家出名大多数都在于书法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和原理本文内容:摘要: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构成了中国书法的审美观和意识。
其风格与审美赏识的发扬代表着时代文化的特征,有审美风范与审美情趣的表现。
无数的古代时期有不同的字体,也不同的书法审美观和书法美学思想。
不同古代时期的处境和书法审美观及美学思想进展变化。
字体和章法的形成进展,我们所知古代的书法家出名大多数都在于书法上的审美观独特,在古代时期书法美学思想在无形之中已经深化人民的心了,之所以书法美学在生活中逐渐存在的现象。
关键词:书法;审美观;研究书法;书法元素;书法的精髓常常需要通过简练的线条来呈现深远的意境,这种特殊化的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已经得到了来自于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
我国古代的艺术审美形态常常带有中国特征的辩证法特色,融合了各类元素,并形成和谐统一的共生体,其中各个元素之间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了书法的美学内涵。
本文的研究是以"书法美学原理"为核心展开的,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首先从书法的起源入手,之后并重点就书法美学的思想精神、学法的美学观以及书法美学的"韵味"体现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一、书法的起源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中国书法是一种线条法的艺术,实际本质上也是一种美学表现艺术。
书写规范整齐和狂草抽象表现是中国书法的两种不同的审美观。
从字体上的形式和结构的审美观而言,中国书法是抽象的,而从书写内容和意境的审美观而言,中国书法也是体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书法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摘要中国书法是东方艺术中的一株奇葩,是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她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散发着独特的馨香和活力!本文旨在探索中国书法纯真之美,,挖掘中国书法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汉字线条结构章法
中国书法,是中国人所特有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的体现,它在国际上特别受到重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把自己国家的文字发展成一门艺术,并且艺术发展境界之高。
中国周围国家像日本、朝鲜,日本虽有“书道’,但都有对中国书法的借鉴。
中国书法不像其它民族汉字,停留在符号阶段,而是走上了艺术美的道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就是从写字升华而来的,没有写字就没有书法艺术,然而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写字是人们记录和沟通思想的工具,是为了实用,是一种工具;书法是人们在长久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字里有某些没的因素,即有某些为人们所感悟的美的东西,是在于对美的追求,是一门艺术。
一、汉字表意之美
中国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础,就有了艺术性。
汉字的功能是在于记录人们思想和交流的工具,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之初,用线条组成一些不同的符号,以表示大家都认识的事物,
远古时期,人们崇尚“神灵“,心里总希望能得到好得生活,于
是在丰收之时,或喜庆的日子里,就祈福、谢神,不光是口头上念,还用吉祥的文字刻在住处的树干或掩饰上;在狩猎或播种时,还做一些镇邪或驱魔的咒语,以求得打猎和种植的成功,在闲暇欢乐之际,则用歌舞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他们将这些歌谣记下来,便成了歌谣。
经过漫长的岁月,在频繁的写刻中,不断的趋向简化,删繁就简,概括为简单的形符,这样就完全脱离的外形的束缚,只用线条形成不同的抽象结构,这最便于书家抒发心灵之感受,任其挥洒自如。
凭借当时的情趣,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感受。
汉字在出现之初,就不是机械地描模客观事物,而是带有一定抽象性的、概括性的成分,体现着独特的民族成分。
二、线条之美
汉字是用抽象的点线笔画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情感,抒发自己的意境。
就像音乐用强弱、高低、节奏、规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我的情感。
欧洲的视觉艺术关于面、体积的概念比较强烈,中国的视觉艺术则对线有着独特认识,欧洲的古典范围内的雕塑和绘画,虽然两者的表现媒介不同,但石块、青铜与色彩都在面、体积的意识中发挥各自的特性,而中国的传统艺术,无论是舞蹈、京剧还是绘画雕刻,“线
的意味非常浓郁。
线性是是一种线条意识,它反映着人的内在意识对外在物质的独特认识,而书法这于完美地具有这一品格,因为书法线条不仅在意识上是纯粹的线条,而直观的媒介物也是线。
如
果说中国传统的绘画、舞蹈等艺术是在不是线条的媒介物中抽取线的意识,那书法就是在线条中锤炼线条意识。
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致力于锤炼书法线条,使书法线条发出不同的质感和可变性。
中国传统艺术借“线”立言,虽然简约,但却颇富生命力。
线上融会着书家丰富的生命感受。
在西方抽象艺术中,虽然线条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但仍然是以视觉刺激为主,或者是几何形体的线,即线条只是线条。
而中国书法观念中的线,线具备“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的功能。
线不仅仅是,它和天地万物通过人的本能联想而发生联系。
三、结构之美
汉字的结构,又称布白,是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之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
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这就像一座建筑设计,它的空间的分布虚处和实处同样重要。
书法的空间纯粹是线条在时间内流动的结果。
线条在纸面上分割形成黑白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可以根据美得规律来改变字形,一切为了美,为了创造美。
就像西洋建筑,为了创造美的印象,也改变了原来的结构规律,所以中国书法的结构也显示着中国人的空间感形式。
在中国传统艺术内,艺术家喜欢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事物,中国画家并不懂的透视,而是他的艺术意志不愿在画面上表现透视法,只摄取一个角度,而是采取了“以大观小”的看法,从全面的节奏来决定各个部分,组织各部分。
中国诗人、画家的确是用“俯仰自
得的精神来来欣赏宇宙,而是跃入大自然的节奏里‘游心太玄”。
是节奏化了中国人的宇宙观。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也有诗云;“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四、章法之美
人们看一幅画时,不是孤立的看一块色彩,而是看画面的整体,便觉得它很美了,然后再去欣赏各个细节。
欣赏乐曲,也不是孤立的欣赏每个片段,而是品味整个乐曲的韵律。
欣赏书法也是这样。
一副好的书法作品从形式布局上会带给人一种视觉的美感。
否则就引不起人们欣赏的激情,书法上的布局更重要的是作者意境的表露。
钟繇所谓“流美者人”即使指此次。
善书者讲求胸有全局,偏于静态的楷、隶、篆书不必多论,行草书看上去似乎信手拈来,实际上更讲章法布白。
五、结语
中国书法,像是一幅画,也是一首诗,能将人的精神带入一种超自然的境界,令人有洗去尘埃之想。
它虚实相生,疏密两宜,情景交融,透出诗一般的意境;它朴实无华,天然雕饰,体现出高洁的神韵;它抒情写意,是中国人生哲学的写照!
参考文献:
[1]洪再新.书法篆刻.[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2]宗白华.天光云影.[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黄源.书法讲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